本書首版于1949年,共收錄圖片近400幅,系統論述中國園林的藝術特點和發展流變,是世界公認的中國園林研究開山之作。1921年,喜龍仁得到民國總統的特許,成為少數幾個獲準進入民國政府辦公地中南海、北海、頤和園等地進行考察和攝影的外國學者之一。其后,遍訪拍攝蘇杭等地私家園林。并獲得弗利爾美術館等海內外館藏支持,拍攝大量中國園林的名畫。這些園林大部分或毀于戰火或遭人為破壞,幸虧有喜龍仁費盡心血拍攝的圖片,我們才得以從中一窺舊時風貌。另附錄醇親王奕譞府邸罕見照片60幅,為國內首次印刷。
1.性:海外中國園林藝術研究大師,綜論園林的藝術特點和流變,開創園林研究先河。
2.稀缺性:獲得海內外館藏資源支持,拍攝大量園林名畫藏品。
3.史料價值高:中國園林實地考察拍攝,這些建筑遭受破壞大多已不存,影像資料高度再現歷史情境,充當絕佳的見證人。
喜龍仁(Osvald Sirén,1879—1966):20 世紀西方極為重要的中國美術史專家,曾擔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藝術史教授、瑞典國家博物館繪畫與雕塑部主任館員等職,首屆查爾斯 蘭 弗利爾獎章獲得者。1916 年起,相繼赴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和日本名校講學。1920 年起六次來華,并深深愛上了東方藝術。對中國古代建筑、雕塑、繪畫藝術研究極深,代表作有《北京的城墻和城門》(1924)、《中國雕塑》(1925)、《中國北京皇城寫真全圖》(1926)、《中國早期藝術史》(1929)、《中國園林》(1949)等。
趙省偉: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目前關注于中國歷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國主題的法國、德國報紙和書籍。編有《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法國彩色畫報記錄的中國1850—1937》《西洋鏡》系列等書。
邱麗媛: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教于北京華文學院,研究方向為中外文化交流傳播。譯有《西洋鏡:1907,北京—巴黎汽車拉力賽》《西洋鏡:中國衣冠舉止圖解》等書。
中國園林,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與世界上大多數的園林相比更具想象力和創造性,或者說,更具藝術性。中國的園林并不是對自然的簡單復制,既不單純機械地依賴于已有的自然景致或山水構圖,也不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其進行大規模深度改造。中國人對于自然的深刻感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藝術思維和觀念,然后通過園林這種形式表達出來。中國園林的意象塑造有著驚人的魅力和如畫般的美感,這使其鶴立于世界園林之林。但,這種意象也會隨著復雜的人工造景的增加而減少。難以理解的是,中國園林鮮有統一的規劃設計。如此造成的好結果便是,中國的園林都有一種隨性的藝術節奏。
這種自然主義的園林,在描述和分析的時候就不能一概而論。中國園林不同于遵循幾何構圖的歐洲園林和千篇一律的日本園林,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規避正規化的分析。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其構成要素及周遭環境強化激蕩出來的自然韻律,而不是自身內部的布局設計和布景安排。描繪清楚這種自然氛圍下的各種元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比如那些鏤空的石頭造就的生動斑駁的影子、輕緩的水流節奏、肆意盛開的可愛嬌美的蓮花,更不用說那些少數會隨著時間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的組成元素。這有些難以置信,其實無非依循大自然無常的變化本質。越是荒草叢生,這些構成元素越能沖破限制和束縛,從而主控整個園林。我們見到的大多數中國園林正是這種自由放縱的狀態。
這并不是說中國園林沒有任何設計規則和典范,只是不像歐洲在園藝發展歷程中形成了步調一致的一系列發展階段。據了解,中國園林與無拘無束的大自然保持了更為親密的聯系,而其出人意料的不規則造型也更能激發觀賞者的想象力,而非理性思考。但無論這些感受和想象有多重要,都不能成為一項綜合調查的基礎。調查研究必須建立在更為實在的要素之上,比如中國園林的設計者們是怎樣工作的、他們遵循的普遍原則是什么等,直到能夠判斷并記住這些東西在遠東的重要性。
需格外注意的一點是,中國園林藝術與繪畫藝術息息相關。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那些偉大的畫家鑄造了典型的中國園林。那些激發他們靈感的想法和在他們的繪畫作品中展現出來的一樣。中國的園林和中國的山水畫一樣極為,其中山和水都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次是樹木、花草以及各種各樣的裝飾性建筑。所有的構成部分都是平面安排的,如蜿蜒的小徑、封閉的圍墻、橋梁以及欄桿。(圖3)
研究中國園林絕不能像研究規范的花圃一樣,從一個特定的點開始,然后展開。中國園林由大大小小的獨立景觀組成,盡管它們一個接一個構成統一的整體,但仍然要循著觀賞者的腳步一點點地發掘它的美。沿著迂回曲折的小徑,越過山石湖泊,穿過暗道連廊,稍作休憩,對著緩緩流過古舊石橋的流水略作沉思,然后或終將抵達一個未經雕飾的石亭,登上階梯,站在高處,展現在眼前的將是林間的一處迷人景致。(圖4、5)這些景致常見常新,越深入觀察就越會發現其美妙采擷不盡,這種源自未知的誘惑力也使其永葆神秘魅力。這種享受類似于鑒賞一幅長卷軸的平面畫卷。隨著連續景致的展開,鑒賞者一再被畫家構造出的理想世界所吸引,并隨著畫面的轉變越來越深入其中,不能自拔。當然,將山水畫和園林構圖區分開來并非難事,它們畢竟是不同的兩種藝術形式,各自的表達媒介也有非常大的區別。但是這種對兩者的比較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這樣做可以闡明中國人的構圖喜好。(圖1、2、3)
要總結對中國園林的印象,及時個難題就是中國的疆域實在是太遼闊了,南北的氣候和植被差別很大。要說設計原則,廣州的園林和北京的也顯然不同,就像建在河邊的園林肯定不能復制到山上去一樣。氣候的不同造就了多樣的環境,也形成了不同的園林和不同的實用目的,這樣的差異簡直無窮無盡。我們只集中講述某些主要的園林類型,它們從古代起就流行于中國。
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園林也分兩種:城鎮園林和鄉村園林。但這兩種園林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和西方國家不同。城鎮園林種類更多,也更為富麗堂皇,其地理位置跟我們的相比也往往更為優越,至少比中世紀以后的地段好。在中國,越是富裕貴氣的大城市,越是有一些明確的特征,極容易便與小城鎮區分開來。它們周遭設有大農場、漂亮的園林,儲備有豐富的蔬菜,還有充足的水源,當然這些資源大多數情況下都被墻封閉了起來。這些園林本就不為外界所造,而僅僅是為了園林主人及其家人和朋友而設。實際上,園林就是他房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7)所以,園林的日常圖景、設計安排以及魅力都只能被少數人所見。無論是圍墻里的一棵柳樹,還是幾塊大石頭(圖8),抑或布置有水塘、亭閣、假山、曲折小徑的大片園林用地,都是園林主人宅邸的自然拓展,似在邀請人們游玩、休息和冥思。一般來說,園林里要有涼亭或者廳堂,其用途不僅是供人們喝茶、用餐,還用來賞花、邀月、彈琴、做詩,又或談理論道。文人雅士們的上述日常追求多半都在園林中進行,而非室內。在中國,室內室外的活動不像我們區分得那么明確。要解釋這一點,不能僅僅歸因于中國大部分地區相對溫和的氣候,而無疑應歸結于中國人那不同尋常的與自然的親密關系,后者已成為中國人性格的一部分。他們傾聽自然聲音、感受自然心跳的方式與我們截然不同。園林對于他們的意義要遠大于我們。
非常喜歡,
網上偶爾看到就喜歡這套書了。趕緊買一套。書中圖片豐富,文字中肯,對于喜歡歷史,特別是清末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很喜歡老照片,特別是這套書現在已經剩得不多了,更加珍貴。
對此次購買十分滿意,期待下次購買。建議大家閱讀0
非常不錯的書,價格十分的合適!
書是好書就算是滿減之后還是小貴。
書很好!!
不錯不錯不錯,挺不錯的,推薦購買閱讀~
好書。內容很好。值得收藏
開開眼界,不錯。
這套書很好,圖文并茂,對比下現在的變化,變化確實挺大,值得!
收到,感覺不錯
搜集的圖很珍貴。
東西很好用
400幅園林圖片,10萬字園林藝術總論。
印刷不錯,專業性強,滿意。就是下訂單的第二天就降價了。
有很多中國園林老照片
非常好看的書
圖片很難得
很好的書籍,我們看了都愛不釋手!希望下次再便宜些!
對本次購買十分滿意,期待下次購買。建議大家閱讀。
還是可以讀的,非本專業讀的覺得沒有意思,瀏覽了就送人了
西方最早的中國園林研究的著作,書中的很多圖片相當珍貴。
喜仁龍的書,有一大特點,圖多。本書印刷不錯,值得收藏。
書很棒,年代原因照片不是很清晰,慢慢品味歷史。
我以為會有很多照片,并不是喜歡的感覺,還挺貴
喜仁龍也好,喜龍仁也罷。這個瑞典漢學家的書還是要買來收藏的,里面收錄的圖片彌足珍貴。
看看過去,對比下現在的變化,變化確實挺大,值得!
喜仁龍的書,除了城墻和城門,這應該是第二本,希望可以陸續多出幾本。
這套書很好,圖文并茂,對比下現在的變化,變化確實挺大,值得!
批評的比較尖銳,確實即便是大家也有生活經歷不足的問題,比如錢鐘書的掉書袋,取其所長,吸其精華,方為上策。
中國園林的意象塑造有著驚人的魅力和如畫般的美感,這使其鶴立于世界園林之林。但,這種意象也會隨著復雜的人工造景的增加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