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國學知識大全圖書
人氣:49

國學知識大全

【出品】此版本銷量經驗豐富!(公版書)迄今易懂的國學入門經典錢穆的授業恩師;易中天推崇的國學大師——呂思勉帶你領略國學智慧!獨家*《國學知識大全》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中國文化>其他  
  • 作者:[呂思勉]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3906357
  •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8
  • 印刷時間:2015-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呂思勉先生《國學概論》《經子解題》《先秦學術概論》《理學綱要》《中國文化史》《歷史研究法》《史學與史籍》《中國史籍讀法》,是迄今講授國學入門門徑的指導書。

編輯推薦

迄今易懂的國學入門經典

著名國學大師呂思勉帶你領略國學智慧!

本書收錄呂思勉先生《國學概論》《經子解題》《先秦學術概論》《理學綱要》《中國文化史》《歷史研究法》《史學與史籍》《中國史籍讀法》,是講授國學入門門徑的指導書。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曾在常州府中學堂、蘇州省立及時師范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校任教。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教授的學生有很多成了文史大家,其中包括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人。他也是我國現代史學界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史學四大家”。

目錄

及時篇 國學概論

何謂國學

中國學術之分期

先秦諸子之淵源一——古代之宗教哲學

先秦諸子之淵源二——王官之學

先秦諸子之學

秦漢時代學術之新趨勢

魏晉玄學017

佛學

宋明理學

清代考據學

中國近代之思想家

第二篇 經子解題

自 序

論讀經之法

論讀子之法0

第三篇 先秦學術概論

及時章先秦學術之重要

第二章先秦學術之淵源

第三章先秦學術興起時之時勢

第四章先秦學術之源流及其派別

第五章研究先秦諸子之法

第六章道 家

第七章儒 家

第八章法 家

第九章名 家

第十章墨 家

第十一章縱橫家

第十二章兵 家

第十三章農 家

第十四章陰陽數術

第十五章方

在線預覽

何謂國學

國學者,吾國已往之一種學問。包含中國學術之性質與變遷,而并非為與外國不同之學問也。吾國漢代古諺曰:“少所見,多所怪,見橐駝言馬腫背。”吾國舊時視外人來華者,不知其學。較進,則知可學其一二端。更進,則知其自有其學術,而與吾國為截然不同。然由今之所見,則知中國之與外國,實為大同小異者也。古代各部落,有知造舟者,有知制車者,各有所能,各有所不知。今外國自工業革命以來,文明日啟,距今亦為時不遠。由將來觀之,東西兩洋之文化,猶古代各部落間文化之關系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等以區別東西洋之文化。實亦不然。今世之各社會,皆為文明之社會,其程度相差無幾,善亦同善,惡亦同惡,固無何高下也。

中國學術之分期

1.中國學術之淵源:(1)古代之宗教哲學。(2)政治機關經驗所得,所謂王官之學。

2.合此兩者而生先秦諸子之學,諸家并立。

3.儒家之學獨盛。

4.儒家中煩瑣之考證,激起空談原理之反動,偏重《易經》,與道家之學相合,是為魏晉玄學。

以上為中國學術自己的發展。

5.至此而佛學輸入,為中國所接受。萌芽于漢魏,盛于南北朝,而極于隋唐,其發達之次序,則從小乘至大乘,是為佛學時代,而玄學仍點綴期間。

6.至唐而反動漸起。至宋而形成理學。理學之性質,可謂攝取佛學之長,而又去其不適宜于中國者。

此為中國學術受印度影響之時代,至明亡而衰。

7.而歐洲學術,適于此時開始輸入。近百年來,對中國學術逐漸發生影響。[前此與歐洲之接觸,僅為技術上,而非學術上的,故未受若何之影響。]

先秦諸子之淵源一——古代之宗教哲學

宗教哲學,今日為對立之物,在宗教起源之時則不然。一種宗教之初興,必能綜合當時人之宇宙及人生觀,而為之謀得一合理之解決。此時之宗教,亦即其時最偉大最適宜的哲學。[凡一種大宗教,必具高深及淺顯二方面之理論,以滿足于高等與低等之人。]但宗教之為物,不徒重理智,而兼重意志及感情,故易于固執具體的條件,久之,遂變為落伍之物,而哲學乃與之分離。[宗教與理智方面,僅為其一種手段,使人得理智上之滿足,其注重者,乃偏于意志及感情方面,使信之者得感情之安慰,秉堅強之意志以信仰其宗教。夫意志堅強之人,固不免易于固執也,故信教者,常以強烈之感情徘徊,以堅強之意志守舊,以致久而落伍。]故宗教之與哲學對立,非其本來對立,而由于宗教之陳舊。而論古代之學術,仍必溯源于宗教。

中國之宗教思想,最早蓋系“拜物”,《周禮》分祭祀之對象為天神、地祇、人鬼、物魅四類。物魅蓋即拜物時代之遺也。此時之思想,太覺幼稚,對于學術思想,無甚影響。

稍進,則為“天象崇拜”,其中又分為二期,前期蓋在女權昌盛時代,所崇拜之大神,[神之為物,表面視為與人無關的,人外的,實則此種之神,已成為人為的神,具有人之性質。神之組織及一切,皆以人為依據,與人相類。]悉視為女性。《禮記 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大報天而主日。”可見古無抽象的整個的天神。后世祭天之郊祭,只是祭日,而《楚辭》《山海經》皆以羲和為女神。整個的地神,古代更其沒有,所祭的只是自己所住所種的一塊土地,是為社祭。地神的被視為女性,更古今皆然。關于此問題,可參看日本田崎仁義所著《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及制度》,王學文譯,商務印書館本。

女權時代之思想,存留于后世者甚少,只有一部《老子》,是表現女性優勝思想的。《禮記 禮運》,孔子曰:“我欲觀殷禮,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說者謂殷《易》先坤。這該是一種女性優勝的遺跡,但殷《易》之內容不傳,今所傳之《周易》,則表現男性優勝之思想矣。[《周易》先乾。]

大概中國學術思想,大部分是從周朝流傳下來的,殷以前的成分,已經很少了,周朝宗法特別發達,可見其為男權昌盛的社會。而殷朝兄終弟及,是一個母權社會的遺跡。周在西方,殷在東方。后來齊國長女,名為巫兒,為家主祠,不出嫁(《漢書 地理志》),而齊太公為出夫(《戰國策》)。燕人賓客相遇,以婦

侍宿,婚嫁之夕,男女無別,反以為榮(亦見《漢書 地理志》)。楚王妻妹(《公

羊》桓公二年)。皆可見風俗與周不同。然此等文化,多已淪亡了。

古代宗教哲學之骨干,為陰陽五行,但二者似非一說。[陰陽最早見于《周易》,然不及五行之說,五行最早見于《洪范》,然不及陰陽之說。且自古至今,從未有合論二者者,后世言陰陽者眾,而說五行者寡,則以陰陽能自圓其說,而五行不能也。]五行之說,見于《書》之《洪范》,后來衍其說最詳者,為《白虎通義》之《五行篇》,雖煞費苦心,然究屬勉強,予意水、火、木、金、土乃古代管此工事之五種官。[水,通溝渠,建橋梁。火,未知鉆木取火,得火不易,設之以保存火種。木,伐木制物。金,冶金之事。土,營建之事。]

本非哲學上分物質為此五類,后來哲學家就已成事實而強為之說。[物體之之然,氣、液、固體。印度之哲學,言地、水、風、火四大。地,固體;水,液體;風,氣體,益之以火。如此分法,尚覺可通。而五行之水、火、木、金、土,水為液體,木、金、土為固體占其三,無一氣體,不必哲學家,亦知為不妥,故決非哲學家分物質為此五類。]其說本來不合論理,故雖煞費苦心,終不能自圓其說也。[五行之變化,有生勝之說,亦作生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其中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木克土、土克水等,實不甚可通。]

至于陰陽,則因人之認識,必始于兩,而現象無論如何錯雜,亦總可歸納之而成二組,即謀與非謀,此即正負,正負即陰陽也。故其說處處可通,而古人推論萬物,必自小而推諸大,于是以天地為萬物之父母。[此時以陰陽為實質,尚未合哲學之原理。]再進,知萬物之原質推一,乃名此原質曰氣。假想萬物之變化,皆由于氣之聚散,而氣之所以動蕩不已,則由于陰陽二力(陰靜陽動)之更迭起伏焉。至此而哲學上之泛神論成立矣。[泛神論者,即謂神即宇宙間一切現象之本身。]

宗教哲學之進步,既進于泛神論,則事物變動之原因,即在事物之本身。(古代野蠻人不知自然規律,只知人律,其視萬物為有知,一切皆神所為。而其所謂神,亦有實體,《墨子 天志》《明鬼》之論,所謂天、鬼者,皆有喜怒,欲惡如人,則其證也。遂泛神論既成立,至此自有神而進為無神矣)而別無一物焉,在其外而使之者,此之謂自然。[自,始也;然,成也。古書自然之“然”字,無作如此之解者。]自然之力,至為偉大,只有隨順利用,而不能抵抗。而自然界之美德,如“不息”“有秩序”“不差忒”等,均為人所宜效法,此之謂“法自然”。[法家即如是,謂政治上之賞罰,當以自然界之美德為準則也。]自然之規律,道家稱之曰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自然現象,永遠變動不居,而其變動也,又有一定之規律,是為“變易”,“不易”,加以永不止息,若人之任事,不覺其勞苦然,是為“簡易”。所謂“易一名而兼三義”也,不易之現象,是為循環,禍福倚伏之義,由此而生。[吾國古代以農為主,注意于不易之現象,故有禍福倚伏等義。蓋以為自然界之現象既如是,人事亦當如是也。]自然力既偉大,人根本絕無能為,委心任運之義,由此而生。

自然之力,固無從從時間上指其原理,亦無從從空間上指其根源。然強為之名,固可如此。[蓋泛神論者,本無因果也,惟無因果之關系,則無可加以思想,故強為之名,而為是說者,亦明知其為強說而已。]此種力之原始(系人所強名的),儒家稱之曰“元”。《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乾卦 彖辭》)《春秋》家謂:“《春秋》以元之氣,正天之端。”(《公羊》隱公元年何注)是也。[其他如《公羊》何注,隱公元年,曰:“天不深正其元,則不能成化。”《春秋繁露 重政》曰:“元者,萬物之本,在乎天地之前。”](古人以天為萬物之原因,而元為天之原因)在男權優勝時代,最貴此種健行的美德,但女權優勝時代柔能克剛、靜以制動等見解[今所存者,以《老子》為代表。]亦仍保有相當地位。

媒體評論

-常州府中學堂諸師長尤為余畢生難忘者,有呂思勉誠之師。——錢穆

-當年我是先看呂誠之(思勉)師的《經子解題》,這是1939年我回常州城后在地攤上花幾分錢買到的,是引導我步入文史領域的入門書。抗戰后期上高中二年級時聽了呂誠之師的“國文”、“本國史”、“中國文化史”、“國學概論”四門課,真正得益。——黃永年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若是想對中國文學史有所了解,這本書還算的上通俗易懂,內容充實,也很全面了!

2017-11-22 09:25: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是泛泛而談的那些國學普及讀物,講的更深入一些,但是不晦澀。可以以此書為導線,進行進一步的研讀

2017-11-20 07:50:21
來自鄭據樗**的評論:

這本書也是當當出品的,雖然較厚,但是紙質印刷顯然不如《國學常識》、《國學概論》兩本,是現代人編的,買來了解一下國學基本常識。因為書籍有部分變形的情況,已經申請了換貨,還沒收到。

2015-10-30 20:21: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在國學熱的今天,了解國學知識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身為中國人應該對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發展有相當的認識和了解。

2017-11-14 14:28: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的好,內容很專業,非常適合喜歡國學的朋友

2016-12-03 11:00:0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內容很好,對提高國學認識水平有幫助,但均為古白話寫就,對個人基本能力有一定要求。

2017-02-14 13:46:2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內容出乎意料的好,涉及面廣而且有深度,篇幅精煉不覺枯燥冗長,錢穆也大力推薦,喜歡國學的不要錯過。

2017-03-22 13:26:0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內容不錯,作者更是大牛,我們就應該好好看看國學

2017-05-30 15:18: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的內容對我來說有的難度,但中國人都應該懂些基本的國學知識

2016-11-04 13:42:51
來自l***r(**的評論:

國學知識大全 相當于國學知識索引和縮影,還是南懷瑾選集更樸實和深入

2017-07-09 10:28: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不錯的國學入門書籍,對傳統文化的發源整體變化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描述,有理有據淺顯易懂,推薦。

2016-10-10 15:40:5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作為國學大師的作品,當之無愧的經典,好東西,值得分享~

2017-06-17 23:43:56
來自hotberr**的評論:

湊單買的……大概翻了一遍,有點枯燥!國學知識有這么枯燥無味嗎?

2017-08-04 08:47:4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挺厚的一本書,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國學,沒有那么簡單。

2017-06-11 22:57:02
來自寒窗書**的評論:

這是一本迄今最全面易懂的國學入學經典,值得推薦!

2016-11-28 18:57:16
來自葉aa子**的評論:

此書收錄了民國國學大師呂思勉的一些學術作品,是值得細細品讀的一本書,不錯,很喜歡。

2016-04-05 11:44:25
來自ghy源**的評論:

喜歡國學的可以一讀,這本書囊括了很多國學的知識,概括挺全面的,又是名家寫的書,更具有閱讀的價值。

2016-11-01 18:52: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包裝好,同時國學知識應該要被現在的中國人所熟知才對,但是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或者不甚了解,這本書的內容也很好。

2016-11-07 11:58:24
來自海***0(**的評論:

很好的國學普及讀物,不像現在的有許多國學書粗制濫造。

2017-03-09 12:49:28
來自愛足球**的評論:

之前給寶寶買了國學的漫畫,我也想看看、正好看到呂思勉老師的書,之前看過他寫的《中國通史》很是喜歡,所以果斷買!

2017-10-31 12:26:59
來自大明29**的評論:

國學知識溫故知新,常學常新!中國人再不看看“國學”,不知道“國學”,基本上就太那個了,不讀書真的愚昧!

2016-09-05 17:11:3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本想充實自己對國學的知識,發現書中多數引用古文且標明出處,得對古文有研究的書蟲們應該是可以,可能學生來讀比較有用,我得很久才能讀完

2017-10-11 14:37:55
來自**(匿名**的評論:

好書,值得推薦。呂思勉先生是“前輩史學四大家”之一,自有其道理所在,讀這本書可以對呂思勉先生的學術思想有個大致的了解。

2017-05-01 10:58:0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大師呂思勉先生為指導青年學子閱讀國學所作的國學普及讀物,內容充實,對今天的我們仍具指導意義,但其價值歷久彌新。值得品讀。

2017-04-24 16:16:25
來自dalianl**的評論:

史學四大家之一的呂思勉先生帶你走進國學的世界,用通俗的語言帶您領略國學之美!

2017-08-26 20:31:5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好的書籍,一直想購買的,國學入門書籍,還是易中天老師經常拿來做例證的呂思勉先生的著作。乘著這次書香節優惠活動購買了很多書籍,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好好品讀啦!

2017-04-25 13:05:48
來自臘梅十**的評論:

印刷清晰,紙張不錯,內容很充實,就是因為這本書差點上了騙子的當,廣東一個號碼打過來說是此書印刷錯誤要召回,給我郵箱發了一個鏈接,讓點進去填個人信息,包括卡號,身份證這些,我一看馬上關了網頁,修改了當當密碼,不曉得是怎么泄露的,騙子太可惡!

2016-02-19 15:47: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書是呂思勉先生為指導青年學子閱讀國學的開示門徑之作,寫就于先生的學術盛年期,在民國時期一經出版,即受到當時的國學愛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一時有洛陽紙貴之譽。雖世易時移,但其價值卻歷久彌新,仍對當代國學愛好者與研究者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2016-04-27 12:36:10
來自***(匿**的評論:

呂思勉大師這個名字是從易中天品三國中聽來的,時下正直618大促銷,觀書目錄,述國學之常識,正合當下之意,乃入此書。收到書后,稍作翻看,書的印刷質量甚好。呂先生乃生于晚清時期,此書讀起來略有難處,可供細讀。美中不足的是,收到書時封面略有損傷。

2017-06-21 01:04: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國學知識大全》是呂思勉先生為指導青年學子閱讀國學的開示門徑之作,寫就于先生的學術盛年期,在民國時期一經出版,即受到當時的國學愛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一時有洛陽紙貴之譽。雖世易時移,但其價值卻歷久彌新,仍對當代國學愛好者與研究者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2016-11-16 23:46: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國學知識大全》整理匯集了《國學概論》、《經子解題》、《理學綱要》、《中國文化史》、《歷史研究法》、《史學與史籍》和《中國史籍讀法》等著作,堪稱一部全面完整的國學巨著。作者觀點權威,論述嚴謹,考證精詳,旨在給讀者帶來更深刻、純粹的閱讀體驗,實為不可多得的國學入門佳…

2017-09-21 15:10:4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河县| 大安市| 福安市| 文登市| 邛崃市| 郓城县| 河北省| 邵阳市| 肥城市| 伊宁县| 靖边县| 甘孜县| 八宿县| 皮山县| 双桥区| 大城县| 虞城县| 乌兰浩特市| 高州市| 太仆寺旗| 噶尔县| 镇沅| 环江| 渝中区| 维西| 内黄县| 嫩江县| 皋兰县| 铜梁县| 朝阳区| 太仆寺旗| 故城县| 临泉县| 拜城县| 南京市| 岳西县| 全椒县| 长治县| 洪泽县| 琼结县| 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