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抉擇》是醫生和患者做出恰當醫療選擇的啟蒙書。如何分辨虛假醫療廣告和真實有用的醫療信息?選擇好醫院還是好醫生?治療真是多多益善嗎?要不要因為費用放棄治療?……看病就醫中所有的困惑都將在這本書中得到解答。
書中兩位哈佛醫學院教授,通過親訪追蹤16位高膽固醇、甲亢、乳腺癌、肝癌等患者,從醫學、心理學、經濟學、統計學等角度,分析比較了不同職業、背景的患者在面臨相同醫療問題時的不同選擇,揭示了患者同病不同命背后的種種決定力量,提出了有指導意義的諫言。
《好的抉擇》邀請了眾多知名醫生、媒體人和患者家屬針對每章內容進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教你做聰明的患者,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決策。
杰爾姆•格羅普曼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美國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主任,在癌癥與艾滋病研究領域處于地位。
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后,至馬薩諸塞州總醫院擔任住院醫生,先后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定期為《華爾街日報》《新共和》《華盛頓郵報》撰文,《紐約客》簽約作者,《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
帕米拉•哈茨班德
哈佛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美國知名內分泌科醫生,被評為“美國好的醫生”之一。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在甲狀腺、腎上腺等疾病和女性健康領域頗有成就。
常與丈夫格羅普曼合作一起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以及其他科學期刊撰稿。
[目錄]
主編的話 聽兩位老外醫生講私房話
引言 選擇的悖論
01 迷失在龐雜的醫療數據里 高脂血癥患者的抉擇
人們總想依靠數據幫自己找到心安的醫療決定,
但卻發現手中資料代表的意見并不都是一致的。
那么到底該如何分辨網上的醫療信息、撥開藥物廣告的迷霧呢?
簡單的疾病,復雜的決定
“損失厭惡”的患者
健康素養決定了你選擇什么療法
病人是如何被廣告影響的
疾病的共性與患者的個性
在風險與偏見中尋找平衡
02相信現代醫學還是懷疑它的性 醫生的抉擇
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和對生命的態度,是影響病人做決定的
關鍵因素。認識自己的偏好,以及那些易于讓自己迷失的外界因素,
可能極大改善醫療決定的質量,甚至起死回生。
了解患者比認識疾病更重要
現代醫學的篤信者
塑造生命奇跡的新療法
反思治療的必要性
現代醫學的懷疑者
醫生有時也會犯錯
治療越少越好還是多多益善
03如何找到對自己有效的療法 甲亢患者的抉擇
龐雜的信息讓人應接不暇:醫生會有推薦,專家看法不同,
數據讓人一頭霧水,搜集來的醫學指南也包含著大量的主觀判斷。
那么對于沒有經驗的病人,什么才是好的?
每位醫生都有自己的好惡
尋求選擇的伯努利公式
何為“好的治療”,專家各有定義
你看的醫學指南已經2年沒修訂了
04未來會不會后悔現在的決定 關節疾病患者的抉擇
身體的痛苦、認知的偏差,加上傳統思維的誤區,使得病人不知
是該相信醫學技術,還是自然恢復的力量,那么該如何在千頭萬緒的困惑
中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避免做出極端危險的決定?
不斷拖延的手術決定
痛苦指數對醫療決定的影響
不的手術和不的情緒
與醫生溝通的心態
一個人看病不如找個人陪
做了決定,可能失望但不后悔
05聽聽病友的意見 前列腺癌患者的抉擇
當科學或醫生都無法幫你做出醫療決定時,不妨試試
聆聽其他人的親身經歷,從別人的經驗中預知自己的未
來是否充滿挫折和逆境,評估現在所做決定對將來
可能造成的影響。
風險投資家的醫療風險分析
在20個專家、百萬條搜索結果里找答案
比較不同治療手段效果的3個方法
渴望相信和有必要懷疑
社交網絡在求醫過程中的作用
06我的病情我參與 乳腺癌患者的抉擇
對所有病人來說,自主權是最重要的權利。它使病人有權決定
接受什么樣的治療和照顧,行使自主權到何種程度;也允許病人
自行選擇如何面對自己的病情、向誰隱瞞病情。
“高溫”情緒下的決策沖突
誰推薦的醫生會是“好的”
不斷調試的患者自主權
艱難的乳房切除術抉擇
好經驗因人而異
由“患者”決定病情保密的對象
07患者與醫生誰更有“權”做決定 白血病患者的抉擇
為什么醫生不讓病人知曉做決定的過程?要知道合乎理性的決策過程應是
醫患雙方目標統一,病人了解每一種療法會有何后果,雙方共同做出符合
患者較大利益的醫療決定。
原來醫生也不知道
在互聯網迷霧中尋找理性決策
醫患共同決策的6個前提
人們的抗挫能力要比想象中強
08怎樣選擇告別人生的姿態 離世前的抉擇
病人對于治療的預期會在整個治病過程中不斷變化,帶領病人及其家屬
走過病人生命的日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會是一件高效率的事情,
它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
生前預囑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放手也是種愛
臨終關懷為何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身為子女,是否該選擇冒險治療
病危患者呼喚決策規則和流程
09如果病人不能決定,親屬如何替他選擇 肝臟移植者患者的抉擇
維持病人的生命,讓他感到自己的存在,需要大量的努力、決心和毅力。
人和醫生們能夠把自己的想法與病人的喜好區別開,才能夠在病人
沒有辦法幫自己做主的時候,更好地為病人做出抉擇。
充滿不確定性的肝臟移植術
醫生也是患者的人
自決原則與行善原則哪一個優先
不傷害才是及時要務
一切都是為了患者的較大利益
要不要因為醫療費用而放棄
結語 一門卻不確定的科學
致謝
[精彩樣章]
01 迷失在龐雜的醫療數據里
姓名蘇珊
性別女
職業護士助理
年齡51 歲
癥狀及病史:膽固醇偏高,可能誘發心肌梗死
處理方式:服用他汀類藥物
就醫中的困惑:藥物副作用可能導致肌肉疼痛、肝損傷
蘇珊 鮑威爾是我們最早訪談的病人之一。我們一開始的想法是從那些較為普遍和看似簡單的疾病入手,去了解病人是怎樣獲取信息并做出相關醫療決定的,例如如果膽固醇過高,是否要吃他汀類藥物。一開始,我們以為做這類決定并不復雜。但其實,蘇珊要做的決定一點都不簡單。
簡單的疾病,復雜的決定
蘇珊一般天不亮就起床了。她給丈夫和孩子做好早飯,之后就去上班。她是一名護士助理,給病人檢查身體是她的本職工作。這天,接近傍晚的時候,蘇珊到她新的初級保健醫生那里去做進一步的身體檢查。
蘇珊這一輩子都沒有生過什么病。跟很多婦女一樣,她只是在幾個女兒出生的時候請了婦產科醫生為她接生,此外就是每年進行例行體檢。但是當蘇珊快到45 歲的時候,她跟我們說:“我覺得我現在應該開始找一位初級保健醫生了。”她的婦科醫生也是這么想的,所以就給蘇珊介紹了一位年輕醫生。這位年輕的醫生剛剛開始在波士頓的一家教學醫院執業。
幾周前,蘇珊及時次去見這位醫生。醫生發現,雖然蘇珊的飲食非常健康,也經常參加體育運動,但是體重似乎還是有一點超標。蘇珊同意醫生的這個觀察結論,她答應減掉一些體重。之后,醫生還給蘇珊驗了血。蘇珊今天就是專程去拿化驗結果的。
醫生說:“看起來一切正常,不過你的膽固醇有一點兒高。你知道膽固醇有兩種,一種是‘好’膽固醇,一種是‘壞’膽固醇。”
蘇珊點點頭。
“你的總膽固醇是240,這遠遠在正常標準之上。其中‘好’膽固醇,也就是HDL,只有37,太低了。但是‘壞’膽固醇,也就是LDL,則高達179。”
醫生把化驗結果打印了一份,遞給蘇珊。“因為你現在的飲食已經很健康了,也經常運動,所以我覺得的辦法就是服藥。好在我們針對這種小毛病有非常好的治療方法。這個是處方,”醫生一邊說一邊遞給蘇珊一張小小的綠色紙片,上面是一種他汀類藥物的名字,“麻煩你一個月之后再過來一次,我們再驗一次血。我覺得那時你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了,不過要是還有什么問題的話,你到時候直接跟我說就好了。”
蘇珊把處方折好,放進錢包里。
[各方贊譽]
我非常希望普及一個理念,即在醫療過程中,大夫跟患者都是專家。大夫固然是醫學的專家,但患者卻是對自己的身體、人生價值、經濟狀況、治療預期最了解的人,這個專家地位誰也不能代替。因此,我們必須記得,無論在診室還是在病房,做臨床決定時其實都需要兩個專家共同參與。
——鄭家強 英國醫科院院士,英國伯明翰大學應用衛生學院院長,醫患共同決策論壇發起人
發動廣大公眾和患者參與自身健康與慢病的管理是慢病防控的根本出路。提高自我管理健康與疾病的能力,學會主動參與醫患共同決策過程,《好的抉擇》是您的良師益友,它用通俗易懂的真實故事,展示臨床醫療選擇的道理與規律。書的選題好、內容好、表述生動活潑,讀起來您會愛不釋手。本書讀者不僅限于公眾與患者,也很值得廣大醫務人員認真一讀。
——胡大一 中國心臟聯盟主席,控制吸煙協會會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人人都會成為患者。《好的抉擇》一書中,介紹了16位患者真實的故事,件件扣人心弦;兩位哈佛教授、知名醫生用跨學科知識解讀醫療活動的本質,透視出患者做出艱難決定背后的人文道理。這本書巧妙地解答了人們在看病過程中的困惑,幫助患者在需要時做出更為正確的決定。
—— 張雁靈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
無論對于醫生,還是患者及家屬,這本書都非常值得一讀。其細致而深入的案例描述引人入勝,我們真實感受到影響病人做出醫療決定的種種復雜因素,也改變了我們過去臨床醫療中許多錯誤的認識,如何抉擇對于患者而言關乎健康和生命,醫療決定的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這更需要醫患共同的參與。
——李忠 著名中醫腫瘤臨床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對各種不同行業的了解是現在必須的啊,一本好書,期待能看到更多的好書
昨晚才打開箱子,整理買到的書,包裝很好,但愿書里面及內容都很好
比較滿意的一次購物經歷。
送貨快,圖書齊全
需要加強包裝
書很好,希望當當多搞活動
給我寄了一本舊書,差評
這商品不錯。
很棒的醫學人文系列,值得有志學醫和正在學醫的人一讀。
很不錯的一本書,很值得我們深思
整體感覺不錯 實用 內容豐富
可!!!!!!!
有點損壞,但是不妨礙,就懶得折騰了。
好,內容豐富,排版清晰,喜歡
很好,正版。
很好,還會繼續買推薦的系列。
精美的紙質,精典的設計,精選的案例,深刻的解讀,值得一讀。
書不錯,但快遞服務很次,9月1日網上顯示書就到了,有人簽收,但反復打了幾次電話催單,直到昨天(9月6日)才收到書!
可以看看,外國人寫的東西經過翻譯感覺很生硬
該書封面設計、裝幀、紙張、印刷都很好。發貨很快
還行。這個出版社(湛廬)的書都比較前端,西化,以介紹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文化為主,比較有啟發性。封面設計簡約大方,風格統一,較易識別。可讀性較強,但價格較貴。還不錯。
第一手資料來源于客觀的調查研究,談到一些心理學知識,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發貨真的好快,當當自營真不錯,就是客服難以聯系,書本封面看很漂亮,內容還沒看,買給公司員工的
還沒有拆包裝 感覺會很(? ??_??)?。不錯不要驕傲 繼續加油
書本不錯很喜歡,是自己對疾病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不會盲目的做出一些錯誤的選擇
明白死亡是如何來臨,面對死亡你準備好了嗎?
對自己負責的實際應用,從醫學專業角度對自己負責。
剖析患者真實故事,解讀醫療活動本質,值得一讀。
外國人寫的書,故事的開始,心理學現象的總結,探討面對疾患,站在病人的角度來看待對醫生來說稀松平常,對他們卻可能是致命打擊的突然一拳。
這一類是讀起來饒有興趣,屬探究類書籍,好像湛盧文化的書都特有深度,特有內涵,特引人深思。再加上本身是護理出身的我,得到很多的啟示,未來免不了看病就醫,雖然書中講述美國醫療環境,能發現與中國醫療環境的極大不同,但患者的心態都是一樣的。真正遇到什么醫療決策,可能我會更加理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