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朝友(1973— ),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現任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評價、課程開發。已刊發30多篇文章,在CSSCI/人大復印資料刊物上刊發或轉載10余篇文章,已出版1本專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簽約1本教材(浙江大學出版社)。
引論/001
一、研究背景/001
二、文獻評析/002
三、研究設計/011
及時章 我國何以亟需表現標準/018
及時節基于標準的國際教育改革趨勢/018
一、回應社會挑戰的改革共識:素養導向/018
二、規定高要求的教育輸出:教育標準/020
三、建立一致性的教育體系:基于標準/022
第二節 我國深化課程改革對表現標準的呼喚/025
一、課程標準的發展困境/026
二、教師教學的實踐困境/028
第二章 表現標準的歷史演變與界定/032
及時節 經驗化階段/032
一、從standard詞源考察談起/032
二、評價的寵兒:經驗判斷/035
第二節 具體化階段/038
一、1862—1917:歷史深處的回眸/038
二、1918—1949:課程先驅的遺產/040
三、格拉澤的貢獻與苦果/042
第三節 概括化階段/046
一、對學習結果的再認識/046
二、1988:教育標準的里程碑/048
三、教育標準的普及時期/050
第四節 表現標準的界定/054
一、定義演進/054
二、概念界定/056
三、內涵解析/058
第三章 表現標準的當代知識基礎:學科素養/062
及時節 學科素養解讀/062
一、素養與相關用語辨析/062
二、教育領域的素養概念/063
三、學科素養:錯解與正名/068
四、確定學科素養的邏輯起點/071
第二節 學科素養模型及驗證/072
一、學科素養模型的考察/072
二、學科素養模型的分析框架/076
三、學科素養模型的驗證/081
第三節 學科素養模型在表現標準研制中的作用/085
一、架接表現標準與教育目的/085
二、提供編制表現標準的參照框架/088
第四章 基于學科素養表現標準的研制程序/091
及時節 組織架構/091
一、人員的組織/091
二、任務與分工/092
三、時間與經費/094
第二節 研制路徑/094
一、先驗路徑/094
二、后驗路徑/095
三、整合路徑/097
第三節 研制流程/099
一、始于內容標準的研制流程:馬里蘭州經驗/099
二、始于學科素養模型的研制流程:瑞士經驗/100
三、始于課程總目標的研制流程:臺灣地區經驗/102
四、始于核心素養的研制流程:澳大利亞經驗/109
第四節 比較與借鑒/114
一、比較/114
二、借鑒/115
第五章 基于學科素養表現標準的編制技術/118
及時節 確定轉化學科素養為表現標準的方式/118
一、演繹方式/119
二、歸納方式/120
第二節 選擇表現標準的呈現方式/121
一、呈現方式的歸類/122
二、不同類型呈現方式的啟示/125
第三節 擬定表現水平/126
一、擬定表現水平層級與名稱/127
二、撰寫表現水平描述語/132
第四節 確定表現樣例/141
一、確定表現樣例的途徑/141
二、確定表現樣例的選擇:研制表現性任務/141
第六章 基于數學建模素養表現標準開發:以“圓的周長”為例/146
及時節 案例開發設計/146
一、開發目的/146
二、主題選擇與樣本確定/147
三、人員組織與數據收集/148
第二節 案例開發過程/148
一、確定“圓的周長”學習要求指向數學建模素養/149
二、研習擬定表現標準的基本技術/150
三、依托技術擬定及時稿表現標準/152
四、通過專家咨詢擬定第二稿表現標準/153
五、基于測試與反饋擬定第三稿表現標準/154
六、根據專家與教師咨詢確定最終表現標準/157
第三節 案例整體反思/158
一、訪談數據的分析/158
二、基于訪談發現的建議/161
結語/164
參考文獻/166
后記/174
精彩書摘:
學生學習評價改革是難點,這個有參考價值
閱讀后評價
《基于學科素養的表現標準研究》在我國“追求公平,提高質量”教育改革背景下,《基于學科素養的表現標準研究》主要從“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個方面對表現標準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