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實現經濟與對外貿易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也經歷了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的過程。如何有效治理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中國各級政府在執政過程中必須應對的重要挑戰。《貿易增長、環境效應與產業政策演變》在對外貿易的環境效應研究中引入產業政策的研究內容,試圖建立新的理論分析框架,通過相關理論與實證研究來回答貿易增長對中國環境產生何種影響、如何降低或避免貿易增長對環境質量產生負面影響等問題。《貿易增長、環境效應與產業政策演變》首先從產業政策角度重新審視了貿易的“環境三效應”,就產業政策對“環境三效應”的作用機理進行理論分析;其次,結合環境投入產出模型和面板數據模型,從行業維度和地區維度實證檢驗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環境效應;再次,比較分析日本和中國通過產業政策協調貿易增長與環境關系的政策模式,說明產業政策緩解貿易增長下環境污染排放的途徑及其可行性;后,以碳減排為例討論中國在未來貿易增長趨勢下應該如何通過產業政策選擇實現碳減排目標,得到產業政策協調貿易增長與污染減排關系的作用機理。
潘安,男,1988年8月出生,浙江紹興人,經濟學博士。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貿易與環境關系、戰略性環境政策、流域生態補償。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中國人口?6?1資源與環境》、《國際貿易問題》、《世界經濟研究》、《經濟評論》、《改革》、《Earth's Future》等國內外學術期刊20余篇,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項(包括博士學位論文培育項目)。
及時章 緒論 及時節 選題背景與意義 第二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第四節 相關概念界定 第二章 貿易、環境與產業政策關系的相關文獻綜述 及時節 對外貿易的環境效應 第二節 產業政策概念與演變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 戰略性環境政策研究 第四節 簡要評述 第三章 貿易的環境效應與產業政策的相互作用機理 及時節 產業政策影響貿易的環境效應 第二節 基于納入環境要素的H-0模型的機理分析 第三節 基于戰略性環境政策模型的機理分析 第四節 “環境三效應”與產業政策的相互作用機理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對外貿易的環境效應實證分析 及時節 中國對外貿易增長與環境污染現狀 第二節 中國對外貿易隱含污染排放測算 第三節 貿易對環境污染排放的影響(Ⅰ):基于中國工業行業面板數據 第四節 貿易對環境污染排放的影響(Ⅱ):基于中國地級城市面板數據 第五節 產業政策對中國環境污染排放的影響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于環境效應視角的產業政策演變:以日本與中國為例 及時節 “二戰”后日本產業政策演變及趨勢 第二節 中國產業政策演變及趨勢 第三節 比較與小結 第六章 貿易增長下的中國產業政策選擇:以碳減排為例 及時節 中國碳排放現狀與碳減排目標 第二節 對外貿易隱含碳排放的地區與行業結構 第三節 出口隱含碳排放增長的結構分解 第四節 對出口結構的進一步討論 第五節 協調貿易增長與碳減排的產業政策選擇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總結與研究展望 及時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研究的創新點 第三節 研究展望 附錄一 WIOD提供數據的行業名稱及其代碼 附錄二 WIOD行業分類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2002)對照表 附錄三 中國各類型城市名單(285個地級城市) 附錄四 中國與貿易、環境相關的產業政策文件目錄(部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