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進口木材的數量和樹種不斷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樹種,經過開發利用,市場知名度越來越高,得到了貿易商、生產企業以及消費者的喜愛,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個新的樹種,同時也剔除了9個欠知名的、材質性能一般、用途不廣的樹種,這些樹種主要來自巴布亞新幾內。這樣,新改編的圖鑒共有233 個樹種(其中有12 種木材屬于紅木,有9種木材被列入CITES附錄予以管制),分別為南洋地區121 種,非洲地區79 種,其他地區33 種,隸屬于60科182 屬。對39個樹種的文字內容進行了勘誤修訂,同時也對37個樹種的67張圖片進行了更新。對部分隸屬于紅木或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予以管制的瀕危樹種,在本次修訂時,特別給以標識和備注,以期引起讀者的關注和重視。
作者系國家材種鑒定與木材檢疫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國際木材解剖學家協會會員。
延續經典,作為國內較早、較博學的一本木材原色圖鑒自04年版以來已重印十余次。
在版的基礎上新增21個新樹種,全書工收錄了當前我國常見進口木材233個樹種。
原附錄改為附錄Ⅰ,增加附錄Ⅱ,CITES公約介紹及新的附錄。
將書中涉及瀕危物種保護的樹種,9個,在該頁的上端,樹種拉丁名后面標注,"CITES附錄Ⅰ或Ⅱ或Ⅲ",用顯眼的色塊處理。
標題樹種名包括中文名和拉丁名,部分樹種經鑒定只能確定到屬,書中用屬名 sp.表示。標題英文名為進口貿易合同中常用的地方名稱之一。
真實地展示了各種木材的樹皮、心邊材、弦切面或徑切面以及宏觀構造等識別特征,同時還介紹了進口樹種的分布、地方名稱、規范名稱、不規范名稱、木材構造特征、木材加工性能和主要用途等知識,為、快速鑒定樹種和合理開發使用木材提供了依據。
每種木材的識別要點放在了醒目位置,主要描述該樹種具有代表性的識別特征,便于讀者快速查閱和使用。
郭喜良,曾擔任常州商檢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張家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2003年10月任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國家材種鑒定與木材檢疫重點實驗室負責人。
冉俊祥,南通檢驗檢疫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陳旭東,張家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材種鑒定與木材檢疫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際木材解剖學協會IAWA會員;南京林業大學木材工業學院兼職教授;中國林學會木材科學分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