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世界著名戰地攝影師唐 麥卡林的自傳時隔25年首度增訂重版。書中,麥卡林回憶少時生活,生于紛飛戰火,長于叢林街頭。攝影發掘其天賦,成為安身立命。卸下戎裝,他攜相機深入生死前線,幾乎經歷了二十世紀下半葉所有的戰爭與重要地區沖突。
作為同羅伯特•卡帕、拉里•伯羅斯齊名的戰地攝影師,麥卡林并未“實現”戰地攝影師的理想——將生命獻給事業。他的作品在給自己帶來聲望的同時,也成為其拷問世間荒謬,洞穿人性黑暗的工具。檔案柜中的底片如同孤魂,不斷攪動著他的思緒。
增訂版補充了作者晚年深入蘇丹、敘利亞戰場,追蹤“ISIS”的經歷,以及私密的家庭生活。全書更新了40余張攝影作品,包括麥卡林親友的照片和新創作的英格蘭鄉村風景照。
戰地新聞攝影黃金時代的珍貴存念——
從1961年柏林墻危機,到2012年阿勒頗之戰。從近在咫尺的北愛爾蘭危機,到千里之外的南蘇丹戰亂,麥卡林幾乎經歷了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上的所有戰爭與重要地區沖突。五十余年來,媒體環境早已滄海桑田,麥卡林卻始終以自己的攝影信念對抗著時代的變遷。
一部經典的攝影傳記作品,諸多影視作品的創作來源……
麥卡林的傳奇經歷,足以媲美如何一部影視作品。如果沒有相機,世界將失去一位《末日獨裁》中的戰地記者,多一位《猜火車》里的街頭青年。
二十五年來首度增訂重版,收錄麥卡林作品……
新增7篇文章、5萬字內容,更新攝影作品40余張。由中國攝影界的“老朋友”,羅伯特 普雷基(Robert Pledge)作序。
•攝影對我這般慷慨,同時也毀掉了我——
皇家空軍海外服役的經歷,身為雇傭兵的同胞兄弟,一架阻擋射入心臟子彈的相機,無數盒險象環生的底片膠卷。天生的戰地攝影師,麥卡林用自傳向世人訴說:留得住瞬間永恒,揮不去背負的意義……
唐•麥卡林(Don McCullin),1935年生于英國,新聞攝影記者。不列顛帝國司令勛章獲得者(CBE),英國皇家攝影協會榮譽會員。1959年以來,麥卡林一直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戰爭前沿與沖突熱點,用照片記錄世間苦難,經歷跌宕傳奇,被公認為當今世界上最杰出的戰地記者之一。同時,他以深沉的良知與對生命的省思,為攝影注入慈悲的光輝,成為并肩尤金•史密斯、羅伯特•弗蘭克的偉大人性見證者,在世界新聞史與攝影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譯者]
李文吉
攝影家,新聞記者。1957年出生,畢業于東海大學外文系。曾任《人間》《大地地理雜志》《中國時報》攝影記者,譯有攝影圖書多部。李文吉的攝影作品敏銳而有情,深具人文關懷氣息。2012年11月27日病逝。
施昀佑
1985年出生,芝加哥藝術學院雕塑創作碩士(MFA,2014)。從2010年開始創作至今。
及時部 街頭浪子
第二部 進入戰場
第三部 生死命題
第四部 人物終曲
第五部 戰爭與和平
[關于相機]
我決定了,比起一對獅子皮非洲鼓,相機是我的畢生積蓄——30英鎊——更好的歸宿。就這樣,我成了一臺全新祿來的主人。那是臺雙反相機,拍照時掛在胸前,往下看取景。當時我還不知道這也是1930年代偉大攝影師比爾 布蘭特與布拉塞使用的相機。
我回到芬斯伯里時手頭已經沒錢了。我想這東西似乎沒什么用途,也想不出來要拿它來干嘛,所以拿祿來當了5英鎊。
我母親有24小時問我:“那臺可愛的照相機跑哪去了?”我說了,她回道:“真糟糕。”然后走出門,用自己的錢把相機贖回來。她這大方的舉動改變了我的生命,非常戲劇性。
[關于照片]
有人說我的照片洗得太暗。這種經驗怎么能用明亮的感覺傳達?然而我自問,我所有的觀看與探究,能為這些人(或是任何人)做些什么?當槍聲接近我的時候,我有多少次想到,就這樣嗎?就是今天嗎?我這一生,是怎么過的啊?
我花了無數時間待在暗房,整理我那六萬多張底片和五千多張照片。在那里,我覺得很安全。我通常聽著巴赫和貝多芬,古典樂的旋律令人平靜。然而,整理檔案柜總帶著風險,我會撞見鬼魂。他們有時會就這么突然出現。我看著他們,仿佛看著《西線無戰事》一書中在薄霧中行軍的人們。我認識的亡者會從霧中現身,走到我身邊。我的朋友和同事,尼克 托馬林,戴維 布倫迪,戴維 荷頓和吉勒 卡龍,還有那個脆弱的比亞法拉白化癥男孩。那些我熟知且永遠無法忘記的毀滅、荒蕪與死亡的景象。在那樣的時刻,我無法不渴望在我的檔案中看到更多令人愉快的畫面,或至少能減輕恐懼。
[關于攝影]
戰火中,你常會以為明天就輪到你,你將會成為躺在地上仰望群星的那個人。一個人以一個姿勢躺著不動,瞪著星星,卻沒在看,確實很詭異。記得有一回我走在巡邏隊里,忽然槍聲大作,射死我前方的兩個人。我趴下找掩護,嘴巴埋進土里,照相機沾滿泥沙。我在那里躺了20分鐘,動也不動,生命中的一切在腦中飛過。在這種時刻,當你面前和身后的人都死了,你會有一種強烈到無法抵擋的感覺:他們都是替你死的。
-“你覺得你拍這些慘烈的照片,有改變世人的想法嗎?”
-“說實話,我覺得沒有。我拍了16年的戰爭題材,最終幻想破滅了。”
-“你有想過過安逸的人生,拍穿內衣的女人,日賺500鎊這種生活嗎?或者拍內衣都不穿的?”
-“我大概會心臟病發。”
我是攝影師,不是藝術家,不是詩人。凌駕于攝影之上的,最該具備的品質是油然而生的責任感,也讓我及時次了解到自己存在的意義。這是我生來的使命。
唐•麥卡林是我們不能閉上的雙眼。
——約翰•伯格
我對唐•麥卡林英雄般的征程敬仰已久,他在二十世紀的后三十余年中,走遍世上苦難為深重的地方。
——蘇珊•桑塔格
對唐•麥卡林,我只有一個詞:戈雅。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麥卡林是勇敢的戰地攝影師之一,他始終踐行羅伯特•卡帕名言,離前線近些,再近些。
——馬丁•帕爾、格里•巴杰,《攝影書的歷史》
600減350
讀著讀著會不自覺想到《查令十字街84號》。
攝影師可以看看,就是圖片太少。紙質不錯!
感謝李老板,感謝當當,感謝快遞哥辛苦了!
昨晚才打開箱子,整理買到的書,包裝很好,但愿書里面及內容都很好
買這本書,是看理想國推薦。戰爭遠不是那樣的充滿勝利者的狂歡,里面也有更多的荒謬和非人性,看完奧威爾的致敬加泰羅尼亞,對當是弗朗哥與政府軍的對抗,又看到反法西斯內部的斗爭。至于前線,也像游戲一般,真正的對抗很好,反倒是饑餓寒冷誤傷是主體。這本書很期待,能否讓我們學會放棄戰爭呢?
給單位買的書,挺不錯的。
收到,很不錯
書的內容不錯,質量也很好,給個贊鼓勵一下!
整體感覺還不錯。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