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羅輯思維》眾多節目中,精選出如下典型案例:
活在妄念中的張廷玉,一個公務員的海市蜃樓;
專注當下的曾國藩,成大事者不糾結;
妄圖恢復拿破侖一世光榮的拿破侖三世,別被過去綁架;
作為讀書人的盧梭,換個姿勢有新活法;
英明偉大到一事無成,死守正確不敢犯錯的loser嘉慶;
不沉浸在于過去恩怨,不跟未來較勁,不被人際關系綁定的李鴻章,成為迷茫時代的明白人;
少談些主義,多研究些問題的胡適,孤獨而獨立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
每一個時代都有迷茫,每一代人都在尋求出路。迷茫時代,怎么當個明白人?
羅輯思維第二本新書強勢上市,為8090后支招指路,實實在在緩解年輕人的成長焦慮,在迷茫時代做個明白人
1、羅振宇,自媒體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主講人,互聯網知識型社群試水者,博學媒體人和傳播專家。曾任CCTV《經濟與法》《對話》制片人等。2012年底打造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半年內,由一款互聯網自媒體視頻產品,逐漸延伸成長為全新的互聯網社群品牌。
他對商業和互聯網的獨到見解,影響了80后90后的知識結構和對互聯網的認識:人類正在從工業化時代進入互聯網時代。新的時代將徹底改變人類協作的方式,使組織逐漸瓦解、消融,而個體生命的自由價值得到充分釋放,未來將屬于基于用戶體驗的“手藝人”經濟。
2、羅輯思維是目前影響力的互聯網知識社群,以“有種、有料、有趣”凝聚350 萬愛智求真、積極上進、自由陽光、人格健全的年輕人,是國內社群運作的典范。
羅輯思維社群目前有350萬 年輕人,《羅輯思維》視頻節目是互聯網上多人喜愛的知識脫口秀,優酷播放量196,270,177次,每日新增播放量10萬 次。
3、《羅輯思維:成大事者不糾結》志在緩解當代迷茫年輕人的成長焦慮。
每一個時代都有迷茫,每一代人都在尋求出路。我們現在遇到的所有問題,在歷史上也曾一次次出現。回到歷史的具體情境中,去看當時的大人物們如何解決如何解答,啟發自己換個姿勢奔跑,活出自由主義的人生。
羅輯思維》是一張人生船票,通往自由的彼岸。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
4、隨書贈送高價值牛人手冊,與50 位牛人連接學習。一個人能走多遠,關鍵是與誰同行。
圖書不僅僅是知識與思想的載體,更成為成為一個入口,連通過羅輯思維與眾多手藝人連接,產生無限可能與想象力。
羅振宇,人稱羅胖,1973年1月生,安徽蕪湖人,摩羯座。
知識社群《羅輯思維》創始人。
主講的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在優酷視頻上,每一集平均播放近200萬次。微信公眾號“羅輯思維”擁有350多萬用戶,是中國的互聯網知識社群。
及時章 未來不迎,過往不戀
01 一個公務員的海市蜃樓:張廷玉 / 003
雍正一朝,“配享太廟”的榮譽 / 004
圣眷不衰,看真本事 / 006
乾隆爺的“移動說明書” / 008
想退休怎么就這么難 / 009
一時糊涂,丟了伯爵 / 013
難關徹底結束,落寞而死 / 015
“卿不死,孤不安” / 018
自由主義的反面 / 020
02 成大事者不糾結:曾國藩 / 023
太平天國是如何滾雪球的 / 024
曾國藩復出后的困境 / 026
六字心法打天下:“結硬寨、打呆仗” / 030及時章 未來不迎,過往不戀
01 一個公務員的海市蜃樓:張廷玉 / 003
雍正一朝,“配享太廟”的榮譽 / 004
圣眷不衰,看真本事 / 006
乾隆爺的“移動說明書” / 008
想退休怎么就這么難 / 009
一時糊涂,丟了伯爵 / 013
難關徹底結束,落寞而死 / 015
“卿不死,孤不安” / 018
自由主義的反面 / 020
02 成大事者不糾結:曾國藩 / 023
太平天國是如何滾雪球的 / 024
曾國藩復出后的困境 / 026
六字心法打天下:“結硬寨、打呆仗” / 030
處理人際關系:就事論事 / 032
總防范別人,自己先犯錯 / 036
破糾結好的法門:專注于當下 / 040
一個“誠”字走天下 / 042
第二章 除了你自己,沒人靠得住
01 別被過去綁架:拿破侖三世 / 047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小王子 / 048
流離失所的“四有青年” / 049
登上帝位 / 052
一時的輝煌 / 056
妄念:恢復拿破侖一世時代的榮光 / 058
死跟英國,遠攻近交 / 063
普法戰爭是怎么打起來的 / 065
陷入情勢與虛榮的牢籠 / 069
02 換個姿勢奔跑:盧梭 / 071
博士們的生存現狀分析 / 072
博士畢業以后怎么活 / 074
工業社會的分工邏輯 / 076
三個當代人的新活法 / 078
參考盧梭蹚出來的新活法 / 080
兩個世界的人:盧梭VS伏爾泰 / 083
盧梭的不妥協 / 084
盧梭的兩條活路 / 086
盧梭的干法 / 087
實例分析:怎樣借鑒盧梭 / 090
第三章 怎么做個明白人
01 不敢犯錯的loser:嘉慶 / 095
乾隆皇帝的三年考察期 / 096
兢兢業業的圣賢君主 / 099
執政初期,堅決懲貪 / 102
財政危機的爆發 / 107
走回頭路的守成之主 / 110
囚徒困局怎么破 / 112
學著欣賞左沖右突的人 / 112
02 迷茫時代的明白人:李鴻章 / 115
回到具體的歷史情境 / 117
李鴻章的一生 / 121
李鴻章PK左宗棠:不沉浸于過往恩怨 / 123
李鴻章PK張之洞:不跟歷史叫板,不跟未來較勁 / 127
李鴻章PK翁同龢:不被人際關系綁定 / 133
看住當下,做現在該做的事情 / 137
把心放在現在、今天、此刻 / 139
第四章 活得通透的智慧
01 你之砒霜,我之蜜糖:雍正 / 145
真實的雍正 / 146
雍正VS年羹堯:待人接物的風格 / 148
雍正的關系演化“四階段” / 157
失去邊界的人際關系 / 162
自由主義的人生觀:保持獨立,釋放善意 / 165
02 先做好自己再說:甘地 / 168
道德的高峰 / 170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 172
拼命向全世界推廣“非暴力不合作” / 174
圣徒甘地的道德觀:現代化很糟糕 / 176
道德是個人的選擇,不能綁架別人 / 182
第五章 好牌和爛牌,看你怎么打
01 卿本好局,奈何崩盤:隋煬帝 / 191
“惡棍專業戶”隋煬帝? / 192
用常識還楊廣一個清白 / 193
隋煬帝的帝國藍圖 / 197
為什么遷都洛陽、修大運河 / 200
三征遼東,從千古一帝到遍地盜賊 / 202
自尊心受挫如嬰兒 / 208
尋找與力量相匹配的目標 / 210
02 一盤爛局,步步成活:奧古斯都屋大維 / 212
古羅馬——今天的中國最需要懂的國家 / 213
古羅馬的制度性困境 / 215
凱撒被刺:貧富分化的博弈 / 219
凱撒一死,局面徹底崩潰 / 223
凱撒指定的繼承人屋大維,后來的奧古斯都大帝 / 224
一次成功的政治體制改革 / 226
第六章 孤獨地面對全世界
01 別讓人際關系毀了你:曾國藩 / 235
“笨蛋”曾國藩 / 237
青年時代,用自己的道德標準要求別人 / 239
失落回鄉,心性大變 / 244
第二次復出:放下身段,長袖善舞 / 247
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 / 252
“不給他人難堪”背后的邏輯 / 255
內圣外王的人生境界 / 257
02 做一頭獨來獨往的獅子:胡適 / 260
不清不楚的政治立場 / 261
胡適方法論:少談些主義 / 264
胡適方法論:多研究些問題 / 265
胡適的情懷:“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 / 266
自由主義的反面
當然,我們不是要批判皇權社會的黑暗,這個故事給了我兩個啟發。很多朋友都問我,說《羅輯思維》一直在提倡自由主義,那什么是自由主義?
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我可以寫好多條標準。因為按照自由主義的生活方式活著的人,千姿百態,每個人的活法都不一樣。能總結出一個共同的標準嗎?太難了。但是在張廷玉身上,我找到了自由主義的反面。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如果沒法說清楚一件事物的定義,你就找到它的反面,說清楚它不是什么。
在張廷玉晚年的官場經歷當中,我們能夠得到兩點啟發。及時點,張廷玉身處一樁沒法離婚的婚姻之中。張廷玉跟乾隆皇帝分手,說白了也不是離婚,只是分床睡。“我老了,陪不動你了,我能不能到那屋待著去?”但是在傳統的社會結構中,臣子所有的東西都是皇帝的,乾隆皇帝跟張廷玉博弈的內容是什么?不是你能不能干,不是你是不是清廉,而是你愛不愛我。當君權和臣子之間的博弈到了這一層的時候,皇權的鞏固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清朝以前,大臣和皇帝多少還有一層師友的關系,可是到了清朝,臣子就是奴才。什么叫奴才?臣子的一切都是皇帝的,身體是皇帝的,體力是皇帝的,時間是皇帝的,包括情感都是皇帝的。所以乾隆皇帝非常在意的就是一點,張廷玉好像不太愛我,這也是他要搞張廷玉的一個原因。這是一樁沒法分解的婚姻,張廷玉和乾隆皇帝有點兒像兩個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離婚的怨偶。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愛還是被愛都無度的時候,都是對愛較大的毀傷,這是最敗壞愛情的一種方式。
但是沒辦法,傳統社會就是這樣,你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你所有的東西都是皇家給的,你們是在一起的,他就是正面,你就是反面,掰不開。當兩個人的生命掰不開的時候,這段婚姻就了結不了,想擁有幸福生活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女人在丈夫出軌之后,心里不舒服,就跟丈夫鬧。她們為什么要鬧?因為她們沒有獨立的生活,覺得男人負了自己。很多女孩子在論壇里都問,什么時候跟男朋友上床合適?因為她覺得,我跟你做了這一步,這輩子都是你的了,而你就是欠我的,我就不是我了,我們倆就是一體了。
用這種方式去看待愛情、婚姻和生活,是最為糟糕的一種方式。在你放棄自己立身的根基,將自己的生存依附于他人賞賜的時候,就沒有自由主義了,有沒有皇帝都一樣。
第二點,就是人不能有妄念。專欄作家馮唐曾經給妄念下過一個定義:妄念就是一個自己揮之不去,但又必須靠他人才能夠實現的愿望。我在微博上轉發過這個定義,《21世紀商業評論》執行主編吳伯凡老師回復說:“這是我見過對‘妄念’好的定義。”
張廷玉一輩子不求身外之物,不要名,不要利,毀在哪兒?毀在“配享太廟”。他還是沒想到,千秋萬代之后,溥儀都不能住在紫禁城里了,自己憑什么“配享太廟”?他一生都在追求一個身外的目標,并且用這個目標來殘害著自己的生命,像個雜技演員戰戰兢兢走鋼絲一樣平穩度過了一生,卻被這個妄念給害死了。自由主義的反面
當然,我們不是要批判皇權社會的黑暗,這個故事給了我兩個啟發。很多朋友都問我,說《羅輯思維》一直在提倡自由主義,那什么是自由主義?
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我可以寫好多條標準。因為按照自由主義的生活方式活著的人,千姿百態,每個人的活法都不一樣。能總結出一個共同的標準嗎?太難了。但是在張廷玉身上,我找到了自由主義的反面。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如果沒法說清楚一件事物的定義,你就找到它的反面,說清楚它不是什么。
在張廷玉晚年的官場經歷當中,我們能夠得到兩點啟發。及時點,張廷玉身處一樁沒法離婚的婚姻之中。張廷玉跟乾隆皇帝分手,說白了也不是離婚,只是分床睡。“我老了,陪不動你了,我能不能到那屋待著去?”但是在傳統的社會結構中,臣子所有的東西都是皇帝的,乾隆皇帝跟張廷玉博弈的內容是什么?不是你能不能干,不是你是不是清廉,而是你愛不愛我。當君權和臣子之間的博弈到了這一層的時候,皇權的鞏固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清朝以前,大臣和皇帝多少還有一層師友的關系,可是到了清朝,臣子就是奴才。什么叫奴才?臣子的一切都是皇帝的,身體是皇帝的,體力是皇帝的,時間是皇帝的,包括情感都是皇帝的。所以乾隆皇帝非常在意的就是一點,張廷玉好像不太愛我,這也是他要搞張廷玉的一個原因。這是一樁沒法分解的婚姻,張廷玉和乾隆皇帝有點兒像兩個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離婚的怨偶。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愛還是被愛都無度的時候,都是對愛較大的毀傷,這是最敗壞愛情的一種方式。
但是沒辦法,傳統社會就是這樣,你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你所有的東西都是皇家給的,你們是在一起的,他就是正面,你就是反面,掰不開。當兩個人的生命掰不開的時候,這段婚姻就了結不了,想擁有幸福生活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女人在丈夫出軌之后,心里不舒服,就跟丈夫鬧。她們為什么要鬧?因為她們沒有獨立的生活,覺得男人負了自己。很多女孩子在論壇里都問,什么時候跟男朋友上床合適?因為她覺得,我跟你做了這一步,這輩子都是你的了,而你就是欠我的,我就不是我了,我們倆就是一體了。
用這種方式去看待愛情、婚姻和生活,是最為糟糕的一種方式。在你放棄自己立身的根基,將自己的生存依附于他人賞賜的時候,就沒有自由主義了,有沒有皇帝都一樣。
第二點,就是人不能有妄念。專欄作家馮唐曾經給妄念下過一個定義:妄念就是一個自己揮之不去,但又必須靠他人才能夠實現的愿望。我在微博上轉發過這個定義,《21世紀商業評論》執行主編吳伯凡老師回復說:“這是我見過對‘妄念’好的定義。”
張廷玉一輩子不求身外之物,不要名,不要利,毀在哪兒?毀在“配享太廟”。他還是沒想到,千秋萬代之后,溥儀都不能住在紫禁城里了,自己憑什么“配享太廟”?他一生都在追求一個身外的目標,并且用這個目標來殘害著自己的生命,像個雜技演員戰戰兢兢走鋼絲一樣平穩度過了一生,卻被這個妄念給害死了。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武術當中的一個基本動作,就是扎馬步。扎馬步只有兩個動作要領,及時,扎穩底盤。你得有自己的生活和價值源頭,自己要有和他人協作產生財富的方式。第二,意守丹田。所有的東西都不在身外,身外之物沒什么可追求的,我一切的行為、一切奮勇的追求都是為了我自己的成長,為了自己的人格健全。
所以,什么是自由主義?從張廷玉這個反面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及時,根底扎實,有自己的立命之處;第二,意守丹田,永遠不向外追逐妄念。
一個“誠”字走天下
曾國藩用的其實也是這樣一套心法。有個字在古代儒家的修身當中非常重要,就是誠懇的“誠”字。李鴻章在晚年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就說我的老師曾國藩,教我最重要的就是這個“誠”字,這真的是讓我受益無窮。
曾國藩曾經問李鴻章:“你跟外國人打交道,打算用什么方法?”李鴻章說:“我跟他們打痞子腔,跟他們耍無賴。”曾國藩說:“不好,你要跟他們用 一個‘誠’字,不管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都是人,人都講道理。只要你用一個‘誠’字,該怎樣就怎樣,對方就不會欺負你;即使他欺負你,那也只是實力差距帶來的正常結果,總比你耍無賴、使巧計,吃一個大大的暗虧要好得多,對誰我們都應該秉承一個‘誠’字。”
在人際關系的處理過程當中,經常就是這樣的。《戰天京》這本書里還寫到一個例子——同治九年(1870年),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這就是晚清史上著名的刺馬案。慈禧懷疑是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干的,于是把他叫來,陰陽怪氣地問:“此事甚奇呀!”曾國藩回答得非常簡單:“我也覺得此事甚奇。”一個字也不多說,不跟老佛爺辯解。老佛爺拿他一點兒招都沒有。
另外一個例子,朝廷要封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一個官,曾國荃嫌小,就打算撂挑子,給朝廷上了一個表章,要求再給自己降級。曾國藩勸他不要這樣,說慈禧、恭親王奕都是明白人,千萬不要跟老中醫玩偏方。何必呢?跟明白人不要干這種事。
再比如說,左宗棠經常在背后給曾國藩捅刀子,曾國藩的處理方式也非常簡單,該解釋這件事就解釋這件事,過后我全當沒發生過;該幫你左宗棠的時候,我還是要幫你。
這就是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準則,這也就說回到了我前面講的那個貶義詞:鼠目寸光。我就處理眼下這一件事,處理好了,不考慮周邊的第二層、第三層博弈關系,這反而是在亂局中、變局中最最聰明的方法。
有一則禪宗故事,有個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你年輕的時候都干些什么呀?”
師父說:“我就是砍柴、挑水、做飯。”
小和尚問:“那你得道開悟之后,你都干些什么呀?”
師父說:“我還是挑水、砍柴、做飯。”
小和尚問:“那有什么區別呢?你活了一輩子也沒什么進步啊?”
老和尚說:“不對,有進步。我年輕的時候是砍柴的時候想著挑水,挑水的時候想著做飯。現在呢,我開悟了,我現在砍柴的時候就砍柴,挑水的時候就挑水,做飯的時候就做飯。”
人的境界差距就是這么一點兒。我們如果在地上畫一道半米寬、5米長的通道,你走過去沒有問題。可是如果這條通道兩旁是懸崖,你還能走過去嗎?你就會肝兒顫。
為什么會肝兒顫?因為你會想到未來,向左一步會掉下去,向右一步也會掉下去。其實是你想多了,如果你沒想兩邊,半米的寬度足夠你走很長的距離,不會掉下去。
為什么有的人做事那么順呢?往往就是他專注于當下,沒想太多。
,我再給大家講兩句我聽來的話。
及時句,仍然來自于曾國藩:“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這就是說,未來發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迎上去想它;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讓它雜亂,要做什么就專心做什么;當這件事情過去了,我絕不留戀它。
第二句,來自于我師兄劉春,就是微博上非常著名的劉春。他曾經也在一個人際關系非常復雜的大機構中工作,我就問他怎么處理這些復雜的關系。當時劉春師兄跟我講了十六個字的箴言,我一直記到了今天。哪十六個字?“不問是非,埋頭業務,屁股干凈,盡力協調。”
如果一個人真能做到這一點,不管他處于什么樣的處境,干什么樣的工作,即使做不出像曾國藩那樣的事業,我想他的人生也一定會立于不敗之地。
不知道讀完這些故事以后,你會得出什么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