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慈(葉芝),愛爾蘭有史以來至為偉大的詩人,也是近世極受重視、極受喜愛的詩人之一。他精美深刻的詩篇,始終縈繞著沉重的愛爾蘭,縈繞著愛爾蘭的神話傳說和海灘鄉(xiāng)野。
本書由臺灣著名詩人——楊牧,著力精譯葉慈一生重要詩作近八十首,附以原文漢英對照,另有導言、注釋等,以完整的體例呈現,名家編譯,確非凡響。
1,這本《葉慈詩選》,是“一位把詩歌當做生命的詩人”與“20世紀偉大的英語詩人”的美好相遇。名作名譯,布面精裝,經典收藏。本書臺灣版曾在誠品書店奪得年度排行榜文學類名,迄今已連續(xù)印刷20余次。
2,葉慈(葉芝),20世紀英語世界的桂冠詩人,諾貝爾獎得主,他精美、深刻的詩篇,他高尚的情操,極受泰戈爾、艾略特、奧登、龐德、大江健三郎等等世界文壇巨擘的推崇。楊牧,一位把詩歌當做生命的詩人,一行詩,一段文字,一則論述,一首譯詩,都可視為生命里有機的內在連結。譯文典雅古樸,別有風韻。
3,《葉慈詩選》,是詩人楊牧特別為兒子翻譯的溫情之作。
4,譯文與英文原詩,左右頁逐行對照,便于細細咀嚼玩味。
◎ 作者介紹
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又譯葉芝,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神秘主義者。1923年,以其“始終富于靈感的詩歌”,并“以高度的藝術形式表達了整個民族的精神”,獲諾貝爾文學獎。葉慈的詩受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象征主義和玄學詩的影響,他是傳統(tǒng)詩歌形式的大師,又完成了向現代主義的轉變。
葉慈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艾比劇院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1922年,葉慈進入愛爾蘭參議院擔任參議員;1928年,由于健康問題,從參議院退休。1939年1月28日在法國逝世;1948年9月,依照詩人遺愿,遺體遷回故鄉(xiāng)斯萊果郡,其墳墓后成為當地名勝。
編譯者]楊牧,本名王靖獻,早期筆名葉珊,1940年生于臺灣花蓮,著名詩人、作家。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yè),后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保羅安格爾及其妻聶華苓創(chuàng)辦的“國際寫作計劃”詩創(chuàng)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在愛荷華的前后期同學有余光中、白先勇、王文興等日后引領臺灣文壇的作家。
楊牧自十六歲開始寫作,超過半世紀的創(chuàng)作生涯,累積出無數難以超越的文學經典,并曾分別于北美、臺灣、香港等地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身兼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學者多重身身份,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獲吳三連文藝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其中,馬悅然翻譯《綠騎:楊牧詩選》[Den grone riddaren]中文、瑞典文對照版,榮獲2011年瑞典皇家圖書館書籍藝術大獎),影響后進無數。
代表作有《柏克萊精神》、《搜索者》等,以及文學自傳《奇來前書》、《奇來后書》。作品曾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蘭文。譯著有《葉慈詩選》、《英詩漢譯集》等。
“但知每一片波浪都從花蓮開始”,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重新詮釋、紀錄六位臺灣文壇重量級文學家(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以及楊牧的生命與創(chuàng)作歷程),其中楊牧電影,即《朝向一首詩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1 導
19 牧神的祭師∕The Priest of Pan
21 在香谷阡陌∕’Mong Meadows of Sweet Grain
23 露水點點滴落∕The Dew Comes Dropping
25 每當身在荒漠∕Wherever in the Wastes
27 那印度人致所愛∕The Indian to His Love
31 葉落∕The Falling of the Leaves
33 蜉蝣∕Ephemera
37 湖島因尼斯夫莉∕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39 當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
41 白鳥∕The White Birds
43 贈與我傾談向火的人∕To Some I Have Talked with by the Fire
47 讓愛平靜將息∕He Bids His Beloved Be at Peace
49 黑豕谷∕The Valley of the Black Pig
51 論∕He Tells of the Perfect Beauty
53 七重林中∕In the Seven Woods
55 樹枯枝萎∕The Withering of the Boughs
59 亞當其懲∕Adam’s Curse
65 老人對水自憐∕The Old Men Admiring Themselves in the Water
67 特洛不再∕No Second Troy
69 睿智隨時間∕The Coming of Wisdom with Time
71 什么事都教我分心∕All Things Can Tempt Me
73 一九一三年九月∕September 1913
79 失落的尊榮∕Fallen Majesty
81 寒天∕The Cold Heaven
83 東方三賢士∕The Magi
85 闊園野天鵝∕The Wild Swans at Coole
91 一個愛爾蘭飛行員預見死亡∕An Irish Airman Foresees His Death
95 所羅門與希芭∕Solomon to Sheba
99 學者∕The Scholars
101 憂郁作∕Lines Written in Dejection
103 黎明∕The Dawn
105 釣者∕The Fisherman
111 有人要我寫一首有關戰(zhàn)爭的詩∕On Being Asked for a War Poem
113 余爾等主∕Ego Dominus Tuus
125 麥柯 羅拔茲與舞者∕Michael Robartes and the Dancer
133 一來自前生的形象∕An Image from a Past Life
139 復活節(jié) 一九一六∕Easter, 1916
149 一名政治犯∕On a Political Prisoner
153 群眾領袖∕The Leaders of the Crowd
155 二度降臨∕The Second Coming
159 戰(zhàn)時冥想∕A Meditation in Time of War
161 航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
167 吾宅∕My House
171 窗子邊上的燕巢∕The Stare’s Nest by My Window
175 西元一千九百十九年∕Nineteen Hundred and Nineteen
193 麗妲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
197 愛德芒 杜剌可畫黑色人頭馬∕On a Picture of a Black Centaur by Edmund Dulac
201 在學童當中∕Among School Children
211 人性尊嚴∕Human Dignity
213 離群∕His Wildness
215 自我與靈魂的對話∕A Dialogue of Self and Soul
225 象征∕Symbols
227 十九世紀以降∕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After
229 三世運∕Three Movements
231 瘋月∕The Crazed Moon
235 闊園與灞列力塔 一九三一∕Coole and Ballylee, 1931
243 拜占庭∕Byzantium
249 感念無名教師∕Gratitude to the Unknown Instructors
251 催眠曲∕Lullaby
255 長久沉默之后∕After Long Silence
257 她的優(yōu)勢∕Her Triumph
259 選定∕Chosen
263 她神覺之象在林中∕Her Vision in the Wood
269 烏何由來哉?∕Whence Had They Come?
271 滅忽∕Meru
273 青金石雕∕Lapis Lazuli
281 致桃樂西 衛(wèi)俄斯里∕To Dorothy Wellesley
285 刺激∕The Spur
287 朝圣者∕The Pilgrim
291 雕像∕The Statues
297 消息為德爾菲預言而作∕News for the Delphic Oracle
303 長腳蚊∕Long-legged Fly
307 一炷香∕A Stick of Incense
309 高談∕High Talk
311 人及其回聲∕Man and the Echo
319 政治∕Politics
320 注釋
露水點點滴落]
露水點點滴落
在榆木,柳樹
纖柔持續(xù)不停
如淚墜枕頭——
就那樣纖柔流
如號角吹響
在山岡,幽谷
或如歌韻流利
發(fā)自創(chuàng)傷的咽喉
自菲洛玫耳。
露水如鏢急落
點點無非思念
從天上帶來
到夜晚心頭。
當你老了]
當你老了,灰黯,沉沉欲眠,
在火爐邊瞌睡,取下這本書,
慢慢讀,夢回你眼睛曾經
有過的柔光,以及那深深波影;
多少人戀愛你喜悅雍容的時刻,
戀愛你的美以真以假的愛情,
只有一個人愛你朝山的靈魂內心,
愛你變化的面容有那些怔忡錯愕。
并且俯身閃爍發(fā)光的鐵欄桿邊,
嚅囁,帶些許憂傷,愛如何竟已
逸去了并且在頭頂的高山踱
復將他的臉藏在一群星星中間。
離群]
啊讓我奮起揚帆去那里
云霧中海草和船舶的殘骸,
佩佩和美美和巴里士的愛
一向是我最結實的依靠,
都散了,留下來的那幾個
竟然將絲緞拿去換粗褐。
一旦到了那里沒人說話
我可以讓那孔雀出聲呼叫,
因為那是最正常不過的
對一個活在記憶里的男人,
寂寞,就領養(yǎng)一塊石頭也許
且為它唱唱催眠曲。
航向拜占庭]
Ⅰ
那不成其為老者的國度。年輕的
在彼此懷抱,鳥在樹上
—一些將死的世代—歌唱,
紅鮭瀑布,鯖魚擁擠的海域,
水族,血肉,和羽禽整個夏天
極稱盈育,和生產,以及死亡。
沉湎于感性官能的音樂,漠然
遺忘那見證智慧不朽的碑表。
Ⅱ
衰朽的老人無非卑微瑣碎,
細棍子上擺蕩一件破衫,除非
靈魂擊掌長吟,愈越高聲
歌詠襤褸穿著生死必然的衣裳,
凡學習歌詠者無不認真領會
碑表所記彼等自身專屬的榮耀;
而因此我就已經飄洋過海一路航行
來到神圣的都城拜占庭。
Ⅲ
啊上帝神火堆里屹立的圣徒們
儼然昭顯于墻壁金飾的鑲嵌形象,
請自神火攸降,回轉于環(huán)鏇之中,
為我靈魂歌吟詠唱的大師。
請將我心殫竭損耗;病于欲念
復束縛于一匹瀕死的獸
它已經不復認識自己;請將我整肅
檢點,交付與永恒的技藝。
Ⅳ
既已和自然相違我就不再
從自然色相襲取軀體形似,
惟古希臘巧匠錘煉黃金與璀璨
琺瑯打造的形體適足以
教一個睡眼惺忪的帝王清醒;
或者棲止黃金的枝丫之上
正對拜占庭的貴胄仕女們歌吟
細說過去,現在,和未來古今。
一九六五年的夏天,在海嵎,又是另外一個海嵎,我細細閱讀葉慈詩全集。麥克米倫書店版的全集按照葉慈寫作的年代排列,綿亙數十年,變化的脈絡清晰可見。我愛上的這位愛爾蘭詩人,正是自認為“一個浪漫主義者”的詩人。
葉慈狹義的浪漫時期大約結束于他三十五歲左右,其后轉入另外一重世界。然而嚴格說來,那并不是刻意轉移,而是自然發(fā)展,因為即使是他后期作品的精神也始終不見得超越過廣義的浪漫精神。客觀地說,葉慈可能比華茨華斯和柯律治偉大,因為他于中年后擴充深入,提升其浪漫精神,進入神人關系的探討,并且評判現實社會的是非,而華柯二人無此能耐,中年以后竟自枯竭以終。可是我覺得不知道應該如何拿他和拜倫,雪萊,濟慈比較,因為三十五歲以前的葉慈其實并未超越他們,是三十五歲以后的葉慈才綜合把握了他們的精神,得以成大家。我想象這是詩人之幸與不幸,雪萊和濟慈早死,拜倫死時也才三十五歲。要之,葉慈得到十九世紀初葉所有浪漫詩人的神髓,承其衣缽,終生鍥而不舍,他所做的是那份神髓的擴充和發(fā)揚,所以廣義地說,終其一生,葉慈是一位浪漫詩人,我相信“一個浪漫主義者”的意思應該這樣來把握才是。
檢視葉慈的生涯,我發(fā)現他始終是一個寂寞的人,他在他的愛爾蘭朋友當中,正是一個被排斥的右外野手,孤獨站在局外,嚼著地里扯出來的青草——那應當是酢漿草了——看他的朋友們在局里商議廝殺,以血肉創(chuàng)造“可怖之美”。我相信葉慈對愛爾蘭的愛絕不下于馬克布萊少校他們,可是他選擇的竟是一條不同的路。我可以想象,如果葉慈當年也在人堆中看老師解剖鴿子,血光閃處,他一定也擠出來不愿意看,坐在一角發(fā)呆。
我繼續(xù)思考葉慈的問題。
——楊牧《右外野的浪漫主義者》(節(jié)選)
“20世紀最偉大的英語詩人”——托馬斯•艾略特
他以無垠星空的愛撫覆蓋人世,他對人世的觀察,和一般人立足于各種教育、習慣、摹仿所進行的觀察截然不同……詩人葉芝讓他的詩歌之河在愛爾蘭古樸的阡陌上潺湲流動;對他來說這很自然,使他贏得了無與倫比的榮譽。他不是用眼睛用知識,而是用靈魂接觸自然。自然在他眼里不單純是物質的,他在山川感知的鮮活境界,只有想象才能抵達。……他使愛爾蘭的心聲在世界文壇上勝利地回蕩……他傾吐心靈的話語,是愛爾蘭的,也是人類的。
——泰戈爾
坦率地說,與26年前站立在這里的同胞相比,我感到71年前獲獎的那位愛爾蘭詩人威廉 勃特勒 葉芝更為可親。當時,他和我年齡相仿。當然,我并不是故意把自己與這位天才相提并論。正如威廉 布萊克——葉芝使他的作品在本世紀得以復興——所贊頌的那樣:“如同閃電一般,橫掃歐亞兩洲,再越過中國,還有日本。”我只是一位謙卑的弟子,在離他的國度非常遙遠的土地上,我說了以上這番話。
現在,我總結自己作為小說家的一生而寫作的三部曲已經脫稿,這部作品的書名,即取自于他的一部重要詩作中的一節(jié):“從樹梢的枝頭,一半全是輝耀著的火焰/另一半全是綠色/這是一株被露水濕潤了的豐茂的大樹。”他的全部詩集,在這部作品的每一處都投下了透徹的影子。為祝賀大詩人威 勃 葉芝獲獎,愛爾蘭上院提出的決議案演說中,有這樣一段話:“由于您的力量,我們的文明得以被世界所評價……您的文學極為珍貴,在破壞性的盲信中守護了人類的理智……”
——大江健三郎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講《我在曖昧的日本》
你像我們一樣蠢;可是你的才賦
卻超越這一切:貴婦的教堂,肉體的
衰頹,你自己;愛爾蘭刺傷你發(fā)為詩歌,
但愛爾蘭的瘋狂和氣候依舊
……
泥土呵,請接納一個貴賓,
威廉•葉芝已永遠安寢:
讓這愛爾蘭的器皿歇下,
既然它的詩已盡傾灑。
……
——奧登《悼念葉芝》(查良錚譯)
一如既往的好
包裝很好,印刷不錯,字體也十分清晰,無可挑剔。封面很喜歡喜歡,很好玩好玩,很棒的一本書。
早想買了,價格便宜,物流又快,買書首選當當!
非常喜歡!
并不是很好看
包裝很好,印刷不錯,字體也十分清晰,無可挑剔。封面很喜歡喜歡,很好玩好玩,很棒的一本書。
包裝很好,印刷不錯,字體也十分清晰,無可挑剔。封面很喜歡喜歡,很好玩好玩,很棒的一本書。
單位開展4.23世界閱讀日活動,挑選了部分圖書(包括這本)放在圖書室讓職工閱讀,希望職工能喜歡,閱讀經典,增長知識和視野。感謝當當!
經典之作,陪伴心靈的一次旅程。
心儀葉慈依舊終于可以把他捧在手里
可以的,書到的很快
很好,挺好,速度快,態(tài)度好,沒有缺失,下次還來。
終于到手,很喜歡,
很好,不錯呦!
包裝不錯哦,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很高,印刷很正,紙質也好!買書推薦當當網!
錯哦 整體感覺不錯 性價比很高 印刷很正 紙質好 排版不錯 包裝一
葉芝的書應該不錯詩歌嘛肯定是不錯呀好評
很好的書,經典中的經典,是名家推薦的,翻譯很有特色,可見譯者的水平之高。,有時間好好學習。
已到手,拆看看看,感覺不錯,值得一買。。。
印刷紙張都很好。布紋硬殼封面簡約,喜歡。2天到貨,快遞小哥人很好。今天已經簽收,但手機端和網頁都顯示貨還在天津發(fā)出的狀態(tài)。后臺更新出問題啦!
好!滿意!性價比超高!值得購買!
非常適合我的生活方式。
翻譯的不怎么好
常閱可修身養(yǎng)性可陶冶性情可勵志也是我們洞察世界的途徑現實一點說就是古人說的
等了好久才有貨。當你老了,頭發(fā)白了……
有個行字分家了,不知什么原因。有些語錄明顯是兩句連一起了。排版印刷一般!
第N次了,只有外面一層薄薄的塑料袋,當當果然“敢做”!可這樣下去,您真得敢當當麼?
手感好,中英對照著左右排版,讀來方便。收貨時有塑封
都說楊牧版的葉芝翻譯的好,那肯定是要擁有學習的
很不錯的,只是楊牧也是詩人,感覺不可避免會有自己的許多不必要的字詞斟酌用于翻譯,有時候顯得過于深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