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場突破自己的魔鬼考驗》: 作者從學習態(tài)度、時間規(guī)劃上明確學生學習的整體習慣;從聽課、預習、復習、記憶、錯題本介紹高中學習中的學習方法,從語文、英語、數(shù)學、文綜和理綜的學科特征介紹,學習內(nèi)容梳理到學習方法總結(jié)為學生展示了高中階段會遇到的問題,終形成一套符合現(xiàn)在高中學生所需要的隨時陪伴的書籍。
高考:一場突破自己的魔鬼考驗》:1、作者親身經(jīng)歷,故事現(xiàn)身說法。2、寫作風格平實,貼近學生學習生活,讓讀者有共鳴。3、幫你認識高中學習、復習和考試。4、總結(jié)高中階段問題的解決方法,學生可自主選擇。5、文章有良言妙語,指導生活和學習。6、讀者能以此總結(jié)屬于自己的高考應試方案。
高考:一場突破自己的魔鬼考驗》:陳陸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博士生。首都大學生采訪記者,清華大學博士生銅牌講師,清華大學新聞網(wǎng)學生記者,在校期間發(fā)表上百篇人物和科技采訪新聞稿,并獲得清華大學獎學金。2007年參加高考,高考成績600 ,就讀東北大學四年,期間獲得國家獎學金三次,遼寧省三好學生,沈陽市大學生等榮譽稱號,2011年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并保送至清華大學。
引 言 1
第1章 態(tài)度決定高度 3
1.1 我為自己學習 4
1.1.1 樹立遠大的理想 4
1.1.2 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7
1.1.3 堅定前行的信念 10
1.2 保持學習的熱情 13
1.3 失敗是前進的及時步 14
1.3.1 冷靜面對失敗,客觀看待自己 14
1.3.2 增強自信心,善用阿Q精神 15
1.3.3 主動尋求幫助,善于轉(zhuǎn)移注意力 16
第2章 讓時間發(fā)揮較大作用 19
2.1 制定作息計劃 20
2.1.1 制定學習計劃的要求 20
2.1.2 制定學期、月、周、日計劃 23
2.1.3 落實學習計劃的措施 28
2.1.4 擠擠海綿般的時間 30
2.2 勞逸結(jié)合 32
2.2.1 交替式休息 32
2.2.2 課間10分鐘,學會放松 33
2.2.3 不會休息就不會學習 34
2.3 叫醒生物鐘 36
2.3.1 計劃的生物性 37
2.3.2 巧用腦的藝術(shù) 37
2.3.3 時間點 39
2.4 學生無假期 40
2.4.1 假期的意義 40
2.4.2 雙休日:保障知識連續(xù)性 41
2.4.3 小長假:鞏固階段性學習 42
2.4.4 寒暑假:承上啟下的時間點 43
第3章 45分鐘高效聽課 45
3.1 45分鐘的力量 46
3.1.1 課堂45分鐘 46
3.1.2 課堂學習的意義 47
3.1.3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 48
3.1.4 保持課堂“六到” 50
3.2 聽課五要素 51
3.2.1 聽 51
3.2.2 看 52
3.2.3 記 52
3.2.4 想 53
3.2.5 談 53
3.3 高效聽課六技巧 54
3.3.1 刺激感官聽課 54
3.3.2 帶著疑問聽課 55
3.3.3 聽課要把握體系 56
3.3.4 聽課要選擇重點 56
3.3.5 聽課要邊學邊練 57
3.3.6 聯(lián)想記憶聽課 58
3.4 將知識“占為己有” 58
3.4.1 課后知識回顧 59
3.4.2 給自己一次檢測 60
第4章 “磨刀”才好“砍柴” 61
4.1 預習讓課堂更精彩 62
4.1.1 預習提高聽課效率 62
4.1.2 預習轉(zhuǎn)變學習模式 64
4.1.3 預習加快記筆記速度 65
4.1.4 預習鍛煉自學能力 66
4.2 分類預習更有效 67
4.2.1 預習要分類 67
4.2.2 課前預習 68
4.2.3 階段性預習 70
4.2.4 學期性預習 71
4.3 預習技巧化 72
4.3.1 預習方法 72
4.3.2 良好的預習習慣 80
第5章 溫故方能知新 83
5.1 從量變到質(zhì)變 84
5.1.1 科學復習的四個要點 84
5.1.2 高效復習的六大技巧 88
5.1.3 “打鐵式”記憶 93
5.1.4 “節(jié)假日”總結(jié) 93
5.1.5 “新方法”歸納 94
5.1.6 “磨槍式”強化 95
5.2 復習方法學 96
5.2.1 三段式復習法 96
5.2.2 計劃化復習法 101
5.2.3 自測性復習法 102
第6章 和“遺忘”做斗爭 105
6.1 記憶乃智慧之母 106
6.1.1 學習新知離不開記憶 106
6.1.2 提高效率離不開記憶 107
6.1.3 思考分析離不開記憶 108
6.2 讓記憶發(fā)揮較大力 109
6.2.1 開發(fā)腦潛力 109
6.2.2 集中注意力 112
6.2.3 強化理解力 113
6.2.4 調(diào)動“感官” 114
6.2.5 利用時間差 114
6.2.6 分配內(nèi)容量 115
6.3 常用記憶方法 117
6.3.1 背誦記憶法 117
6.3.2 聯(lián)想記憶法 119
6.3.3 形象記憶法 121
6.3.4 特征記憶法 121
6.3.5 交流記憶法 123
第7章 活用錯題本 125
7.1 “三思”而后行 126
7.1.1 萬事開頭難 126
7.1.2 什么學科就要有什么風格的錯題本 128
7.1.3 篩選錯題后記入錯題本 129
7.1.4 用奪目的色彩、亮眼的方式整理錯題 131
7.2 為錯誤找“理由” 131
7.2.1 親力親為查錯 132
7.2.2 常見錯誤類型 133
7.2.3 “批注式”查錯 134
7.2.4 “升級版”查錯 134
7.2.5 “總結(jié)性”查錯 135
7.3 勝過題海的戰(zhàn)書 136
7.3.1 再見,題海 136
7.3.2 你好,“煉丹爐” 137
7.3.3 一“本”多用之新課時 137
7.3.4 一“本”多用之期末復習 138
7.3.5 一“本”多用之考試后 138
7.3.6 一“本”多用之高考復習 139
第8章 語文——語言文學的魅力 141
8.1 語文學科的特點 142
8.1.1 什么是語文 142
8.1.2 掌握語文基礎知識 143
8.1.3 感受語文文化底蘊 143
8.1.4 培養(yǎng)語文運用能力 145
8.2 聽說讀寫 146
8.2.1 聽力能力 146
8.2.2 表述能力 146
8.2.3 閱讀能力 147
8.2.4 寫作能力 150
8.3 積少成多 152
8.3.1 語言基礎 152
8.3.2 文學常識 153
8.3.3 古詩詞 154
8.3.4 名句名篇 157
8.3.4 美詞美句 158
8.4 不同文體寫法有妙招 159
8.4.1 議論文 159
8.4.2 記敘文 160
8.4.3 散文 161
第9章 英語——世界通用的工具 163
9.1 英語學科的特點 164
9.2 高中英語兩法寶 164
9.2.1 詞匯的重要性 165
9.2.2 詞匯積累方法 167
9.2.3 語法的重要性 169
9.2.4 語法的訓練方法 171
9.3 聽說讀寫 173
9.3.1 聽力技能 174
9.3.2 口語技能 177
9.3.3 閱讀技能 179
9.3.4 寫作技能 181
9.4 英語提分經(jīng)驗 184
9.4.1 打下堅實基礎 184
9.4.2 英語高分是讀出來的 184
9.4.3 字體漂亮加分 186
第10章 數(shù)學——數(shù)字符號的力量 187
10.1 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 188
10.1.1 邏輯性嚴密 188
10.1.2 抽象化明顯 189
10.1.3 實用性突出 190
10.2 掌握四大數(shù)學能力 191
10.2.1 空間想象能力 191
10.2.2 邏輯思維能力 191
10.2.3 計算能力 192
10.2.4 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 192
10.3 數(shù)學“三座大山” 192
10.3.1 數(shù)學概念 193
10.3.2 數(shù)學定理 194
10.3.3 數(shù)學公式 194
10.3.4 “三座大山”內(nèi)在聯(lián)系 195
10.4 領悟命題本質(zhì) 196
10.4.1 推理命題趨勢 196
10.4.2 重視教材例子 196
10.4.3 分析數(shù)學題型 197
10.4.4 高效應試提分技巧 202
第11章 文綜——感性的集合 209
11.1 文綜的特點 210
11.1.1 熱點之中彰顯主題 210
11.1.2 學科交叉貼近生活 210
11.1.3 關(guān)注教材啟發(fā)思維 211
11.2 政治 213
11.2.1 政治學科特點 214
11.2.2 扎實政治基礎知識 214
11.2.3 學習政治基本技能 216
11.2.4 政治的解題模型 217
11.3 歷史 222
11.3.1 歷史學科特點 222
11.3.2 歷史基礎知識 223
11.3.3 學習歷史基本技能 226
11.3.4 歷史的提分技巧 228
11.4 地理 230
11.4.1 地理學科特點 231
11.4.2 地理知識的感性和理性 231
11.4.3 學習地理基本技能 232
11.4.4 地理的提分技巧 234
第12章 理綜——理性的交叉 239
12.1 理綜的特點 240
12.1.1 重視基礎知識性 240
12.1.2 突出實驗考核生活化 241
12.1.3 堅持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 242
12.2 物理 244
12.2.1 物理的三大要素 244
12.2.2 訓練物理基本技能 249
12.2.3 物理的答題技巧 253
12.3 化學 257
12.3.1 化學基礎知識 258
12.3.2 學習化學基本技能 261
12.3.3 化學的答題技巧 267
12.4 生物 270
12.4.1 生物基礎知識 270
12.4.2 學習生物基本技能 272
12.4.3 生物的答題技巧 275
3.1 45分鐘的力量
聽課是需要老師和學生都全身心投入的一個過程,而且好的結(jié)果是雙方受益。老師能在和我們學生的溝通中調(diào)整教學模式和課程安排,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我們能獲得新知識,并能通過語言表達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
3.1.1 課堂45分鐘
課堂45分鐘(有些高中是40分鐘)老師和我們的交流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雙方都需要為了這45分鐘而作出課前、課后的努力,老師備課,我們預習;老師總結(jié),我們復習。
高中階段課程安排緊湊,但如果上課之前沒有去預習新知識就只能照著課本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地理解。
我知道老師上課的思路也是和課本一致的,但老師在課堂上能將課本上的知識點講清楚、講透徹,這樣能夠幫助我很好地理解知識點。
我在課堂上基本就是兩種狀態(tài):一是課堂很有意思,我投入聽課;二是課堂有點枯燥,或者我累了,我處于“半接收”狀態(tài)。兩種情況下我完成當堂作業(yè)的質(zhì)量就明顯不同。
即使有時候我只是走神了一分鐘,可能就錯過了一個幫助理解知識的重要信息,而這些在課本上是找不到的。
課堂45分鐘并不是由老師主導的,但很多同學可能習慣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安排,老師在沒有接收到我們的反饋時也會按照原計劃開展教學。
如果我們能通過自己的準備工作,在聽課過程中及時和老師進行溝通,那么課堂就會真正“動”起來。比如預習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如果課堂上老師也一語帶過,那么我們可以表明自己的不解,自然老師會對這一點進行細致的講解,直至我們真正理解。
我們要重視課堂上自己的角色定位,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老師建立良好的互動關(guān)系,爭取讓45分鐘發(fā)揮較大的作用。
3.1.2 課堂學習的意義
課堂學習是我們必須要適應的方式,高中階段在學校的時間基本都是在上課,課堂在給我們提供新知識的同時,還有很多時候是答疑解惑。有時候老師會在課堂上分析試卷,有時候老師會直接測試我們的能力。
1. 課堂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關(guān)鍵
聽課的過程就是我們接受知識的過程,我們要掌握知識、理解知識,消化知識和運用知識,一系列的過程如果能在聽課的過程中完成,那就達到了好的效果。如果沒有完成,則好當天補充,而且要及時調(diào)整自己上課的狀態(tài)。
2. 課堂學習是發(fā)展智力的途徑
我們在課堂中訓練學習能力的過程就是開發(fā)自己智力的過程,我們在專心投入課堂的過程中可以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聯(lián)想能力和思維能力。而智力的發(fā)展也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訓練出來的,好的習慣能讓我們在接受知識和解決問題上形成成熟的思維模式,有助于訓練靈敏度和理解能力。
智力發(fā)展的同時又反過來提高了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良性循環(huán)可以讓我們在學習中既收獲知識,又獲得快樂。
3. 課堂學習是專業(yè)發(fā)展的基
高中學習是對基礎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學習,這是我們接受更加專業(yè)的知識的基礎,也是我們升學的基礎。課堂上的定時實踐和練習測試能訓練我們的注意力,把所學的知識迅速地運用于解題中,通過不斷地實踐形成自己的技能。
課堂上如果是試卷或者習題講解,我們還可以了解各個題型的特點和各門學科的專業(yè)性。通過學科之間的對比可以總結(jié)出學科之間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上課形式。
4. 課堂學習是磨煉意志的時機
我們訓練自己在課堂上高效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避免自己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走神分心,有時候是因為有心事,有時候是因為休息不好而造成身體疲憊,如果我們能用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zhàn)勝自己,就能很好地磨煉自己的意志。
在24小時中至少有6節(jié)以上的課程,那么一周的課堂學習就超過了30次。這些課程的老師是不同的,我們要通過調(diào)整聽課方式來適應不同老師的教學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日復一日、三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
3.1.3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
韓愈說過,“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老師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處于中學階段的我們。
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不僅僅是來自于教材,更多的是老師對前人的總結(jié)和自己多年教學積累的經(jīng)驗,其中很多關(guān)鍵的知識點是老師執(zhí)教多年之后總結(jié)出來的關(guān)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為什么只拿著課本自學總是那么困難?因為老師所教授的內(nèi)容是“活”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超過了“死”教材。
老師每一堂45分鐘的課背后需要的是幾個小時的備課時間。
老師需要備大綱,因為教學大綱是教課的指導性文件,是教學質(zhì)量的主要標尺,它很清楚地指明課程的任務、目的和要求。老師需要根據(jù)大綱明確課程的深度和廣度,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需要把握我們的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
老師需要備教材,包括了教科書、參考資料、電化教材等,這是針對大綱確定的教學方案設計。老師要熟悉教材全部內(nèi)容,要從編寫者的角度去分析其內(nèi)容背后的意義;老師需要分析教材各章節(jié)之間的關(guān)系,弄清其本質(zhì)聯(lián)系,找出規(guī)律,精簡有序,讓我們能對知識逐步理解到運用;老師要安排好授課的順序,規(guī)劃好時間。
老師需要備方法,廣泛閱讀相關(guān)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采用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授課方式,能激發(fā)起我們的聽課興趣和討論的積極性。
可見老師的備課任務非常大,當老師開始本課堂的45分鐘時他大腦里已有多大知識量,我們?nèi)绻芪盏狡渲械娜种唬蜁芤娣藴\。
剛進入高中的時候我很靦腆,不敢在人多的時候提出自己的疑問,也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所以有些時候一猶豫就錯過了機會。
有時候我還經(jīng)常安慰自己:“就一個問題去麻煩老師不太好,我多積累一些一次性問好了。”但是往往一個問題未解決就會影響后面的學習,而積累了很多問題時我又會找借口:“老師下次講題的時候肯定會講這個問題的。”
所以我錯過了和老師溝通的機會,同時也錯過了的學習機會。
老師是一個活動的“知識寶庫”,而且他還能不斷輸出和傳授知識。我們要抓住機會利用三年的時間從這個寶庫中汲取能量,促進學業(yè)發(fā)展和個人成長。
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我們要能做到勤于提問,況且老師都很喜歡學生提出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才能真正了解我們需要的是什么。
除了學科上的問題外,我們也要和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定期交流自己的學習情況,如果在生活或?qū)W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溝通。老師的教學經(jīng)驗也是很大的財富,他們能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并提出改善的建議。
3.1.4 保持課堂“六到”
保持課堂的效率需要我們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分開來說就是“六到”:神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
神到是指我們要能把興趣放在課堂內(nèi)容上,只有對知識有渴求才能有很好的收獲。而這份興趣的培養(yǎng)不一定要多么喜歡這門學科,只需要我們能提前預習,從中找到疑問。只有我們有興趣去解決自己心頭的疑惑,才能長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心到自然就能做到專心,我們要邊聽邊思考,不能人在心不在。上課開小差的情況很多,但有的同學能做到及時調(diào)整,有的同學則一開小差就拉不回來了,主要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已經(jīng)跑遠了。所以我們要時時關(guān)注自己是否跟著老師的思路在思考,這是學好知識的根本所在。
眼到、口到、耳到是指我們的五官都要用上,這能提高課堂質(zhì)量。老師授課也是眼睛、耳朵、嘴都用上的過程,那么在相互的交流中除了對話外,還可以有眼神交流,這都是課堂上互動的形式。有經(jīng)驗的老師可以從我們的一個眼神中領會到我們是否理解了剛才講的知識,然后判斷是否要換個方式重講一遍。將五官用上能讓聽課更有效,也能更投入。
手到是指我們聽課時要動筆,一方面要記錄老師上課時的重點內(nèi)容,另一方面要記錄聽課時不明白的地方,防止自己遺漏這些問題。
如果我們聽課時能做到“六到”,肯定會有很好的聽課效果;反之,收效肯定會打折扣,嚴重的可能就浪費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
很實用,值得
很適合孩子閱讀,孩子喜歡。
還行吧,有點貴了……
沒看完,有收獲。
希望對念高中的孩子有所幫助
質(zhì)量非常好,內(nèi)容講解很經(jīng)典
中通快遞就是個渣。但客服態(tài)度還是很好的打電話來詢問。這本書很小,內(nèi)容有點偏理論。實行起來很難。
希望對念高中的孩子有所幫助
值得研讀一番
這是一本好書。作者給高中生的學習以及生活提出了許多實用的建議,我認為講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