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是中國茶的代表。烏龍茶的種類尤其豐富,茶的種植和生產與自然環境的相關性非常大。只有認識產地、海拔、季節對茶葉風味的影響,茶葉的香氣與滋味來自與茶菁中的哪些化學變化,才能透徹了解烏龍茶的品質和影響烏龍茶口感的關鍵因素。臺灣專業茶農、職業茶人為您領航,從種茶、制茶到煮茶,從茶園、茶廠到茶席,帶你一步一步尋茶、識茶,一點一滴品茶、賞茶,真正走進烏龍茶的世界。
怎樣鑒別茶干、茶湯、葉底?產地和海拔如何影響茶葉的口感風味?茶葉的品質為何受天候和制作的影響那么大?茶葉的香氣和滋味來自茶菁中的哪些化學變化?所有這些疑問,《烏龍茶的世界》都將為你解答,與你分享無比珍貴的茶人心得、手藝和經驗,為你講述茶行不愿說、不想教、不外傳的茶葉知識。
陳煥堂,臺灣茶藝協會甲等茶師,臺灣省南投縣十大杰出茶農,意翔村茶行負責人,曾花十年時間遍訪臺灣茶山,是專業茶人、評茶師,臺灣多所社區大學講師及應邀學者,是最了解烏龍茶和臺灣茶道的茶人。
林世偉,畢業于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所,奕世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現任臺北市中正社區大學、臺北市內湖社區大學講師。師從陳煥堂,熱愛茶與茶道,專事研究茶葉生長及制作過程,曾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目錄
自序——茶覓知音
Chapter 1 品種、產地、季節、栽培——烏龍茶的基礎知識
進入烏龍茶的世界——認識六大茶類
是茶類、品種,還是商品名?——什么是烏龍茶
專欄烏龍茶名稱的今與昔
判斷茶葉品質的四個角度——系統了解烏龍茶的世界
隨茶葉變遷而變化的茶樹品種——認識不同品種的適制性
買茶要看產地嗎?——認識茶樹生長與產地的關系
專欄買茶不只看海拔?
合格的栽培才能養出合格的茶菁——栽培方式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品味不同季節的茶香——認識季節與茶葉品質的關聯
手采才會有好茶?——認識采收方式、成本與品質的關系
Chapter 2 手握、聞香、開湯、品嘗——挑選好茶的方法
從科學角度認識茶葉的香氣與滋味——關于茶葉化學
茶香哪里來?——尋找喜好香型的四個線索
苦澀哪里來?——化苦澀為醇和的四個關鍵
一心二葉的迷思——半發酵茶的采摘成熟度要求
專欄幼恰有底──被遺忘的“步留”
適性而制才能引出好滋味——好茶的制程應該如何
專欄生茶、青茶、熟茶
茶葉的精制過程——烘焙
看外形還是看外觀?——茶葉要講求外形嗎?
使茶湯變苦澀的“積水紅”——從湯色判斷茶的品質
苦澀的白毫與清甜的包種——茶湯色澤與發酵程度
葉底,茶的履歷表——了解葉底與品質的關系
Chapter 3 清香、鮮爽、濃郁、醇和——認識各類烏龍茶
百年基業奠定的清香茶湯——文山包種茶
回歸傳統的甘醇茶湯——凍頂茶與紅水烏龍
消失的番莊烏龍與新興的紅烏龍——番莊烏龍與紅烏龍
產在高熱夏季的極品茶——東方美人
七泡有余香的優良品種——鐵觀音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高山茶
臺灣茶區的新寵兒——紅茶
陳香醇厚,還是火氣十足——陳年老茶
武夷巖茶——獨特的巖韻
福建漳平“臺式烏龍茶”——臺灣茶在大陸
鳳凰水仙——香型多變
永春佛手——與禪道密不可分
漳平水仙——特立獨行的茶餅
高海拔不代表高品質——烏龍茶的定價
有機茶一定是好茶?——有機茶的正確概念
看穿比賽茶背后的龐大商機——比賽茶迷思
到茶行買茶去——茶行的角色
專欄你買的是茶葉還是包裝?
品出一杯馨芳——如何品茶
專欄買茶要領
買一本速度很快。買5本有些慢。
是原裝正版圖書,先收貨看后再寫評論。
不錯的書,太值了。機會不容錯過。
很細致的講解
夠專業,拿它作認識烏龍茶的教材,點贊
內容詳細,圖片清晰,烏龍茶愛好者必備
書非常不錯
內容很實在的茶書。必買~
這個商品不錯
包裝一般,有一本保證膜還壞了。
打包不錯。東西都沒有損壞。價格非常優惠
東西很不錯。書都有包膜,守到都沒有什么問題。
紙張很好!
非常好的一本書
是原裝正版圖書,先收貨,希望此書內容對胃口。以前不知評論有積分。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還不錯 值得擁有
書本質量很不錯
內容豐富,感覺還行。
內容豐富,感覺還行。
很不錯,喜歡烏龍茶的人可以好好研究,不喜歡的也可以了解了解
滿滿的干貨,值得好好學習。臺灣人的視角對茶葉的理解我覺得已經比大陸茶人前進一大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