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六百年》記述了日本這一獨特的傳統技藝——茶道的建立與變遷。本書概述了茶道這一傳統技藝的規范、著名茶具的由來、茶會的變遷、茶道的精神等。透過不同歷史時期的茶道,可以窺探到當時社會的生活文化與美學態度。桑田忠親拋棄了艱深的理論證明和對空洞概念的敘述,通過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千利休、小堀遠州、千宗旦等歷史人物的奇聞軼事,以歷代茶人為中心勾勒出茶道近六百年的歷史變遷,內容通俗易懂,生動有趣。
一部茶道史,是一部日本宗教、哲學、倫理與美學的發展史。閱讀茶道史,是了解日本文化的捷徑。
六百年茶道流變 ,成就日本人生活美的底蘊。
著名日本茶道研究專家桑田忠親近百部精彩論著中的經典之作。
(日)桑田忠親 日本著名歷史學家,國學院大學名譽教授。1902年生于東京。1926年畢業于國學院大學。歷任日本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研究員、立教大學講師、國學院大學教授等職。專門從事日本中世、近世茶道史和文化史的研究。
桑田忠親是研究日本茶道史的,于1980年被日本政府授予勛三等瑞寶章,1982年獲得淡淡齋茶道文化獎。著有《千利休》、《武將和茶道》、《片桐石州和茶道藝術》、《日本武將列傳》、《日本合戰全集》、《德川家康決勝錄》(與人合著)等。1987年5月5日去世。
前
及時章 茶道的建立
—能阿彌和珠光—
一 藝術家能阿彌
二 書院裝飾規則的制定
三 臺子裝飾規則的制定
四 臺子點茶
五 “東山御物”的制定
六 茶湯的創始人珠光
七 珠光主張的茶湯之道
八 珠光的茶湯改革
九 珠光流茶道的傳統
第二章 茶道之大成
—紹鷗和利休—
一 關于堺城
二 堺城的茶系
三 紹鷗的一生
四 紹鷗的茶道
五 紹鷗的弟子
六 利休的發展
七 利休的權勢
八 利休的死因
九 利休流茶道的傳統
第三章 茶道的發展
—織部和遠州—
一 利休七哲和古田織部
二 織部的一生
三 織部的茶道
四 織部喜好的茶器
五 遠州的一生及藝術特征
六 作為建筑家、造園家的遠州
七 作為陶藝家的遠州和“中興名物”
八 遠州和茶道
第四章 茶道的普及
—宗旦和石州—
一 千宗旦的一生
二 千家十職的起源
三 三千家的成立
四 宗旦的茶室
五 宗旦的茶道
六 宗旦的交友
七 宗旦的軼事
八 宗旦的喜好
九 宗旦的流派
十 片桐石州的茶道
十一 石州的茶道經歷
十二 石州的茶風
十三 石州的茶法
十四 石州的喜好
十五 石州的軼事
十六 石州流的各派
第五章 茶道的規范化
—不昧和不白—
一 近世封建社會的成立
二 武家茶的開端
三 柳營茶道的誕生
四 封建制度下的茶道觀
五 家元制度的建立
六 松平不昧的石州流大名茶
七 七事儀式的制定
八 川上不白赴江戶
第六章 茶道的近代化與現代茶道的模式
一 明治維新與茶道界的變動
二 文明開化和茶道
三 家元制度的變革
四 家元制度的組織化和宣傳
五 茶道界的民主化
六 茶道界的近代化之路
七 利休之后的茶道頹廢
八 明治以后的茶事、茶會
九 對茶道的批判和改革論
十 對現代茶道的希望
目前對于能阿彌的研究尚不充分,所以還存在著許多不明之處,但我認為,他的確堪稱日本歷史上及時流的藝術家。通過能阿彌的個人經歷我們可以了解到,他曾經是越前國守護大名朝倉氏的家臣,也就是說,他原本是武士,后來由武士“墮落”成了藝術家。盡管“墮落”一詞聽起來非常失禮,但實際上當時從武士變成藝術家的人中,有相當多的杰出人才,這是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實踐,而武士生活的較大特點就是充滿了活力。朝廷里那種重復、固定的生活模式,終究是不可能產生新事物的。能阿彌本名中尾真能。“能”這個字在日語中也發音為“nou”,他在剃度之后,從原來的名字中取了“能”字,稱為能阿彌。他先是跟隨六代將軍足利義教,隨后又侍奉八代將軍義正公,一直擔任將軍的“同朋”。所謂“同朋”,是日本室町時代對侍奉將軍及大名的藝人、茶匠和雜役的稱呼。
被稱為“同朋”的人有很多,這類人都用“阿彌”的稱號,如世阿彌、善阿彌等。據說,這是從“南無阿彌陀佛”中取了正中的“阿彌”二字,以表明他們的身份介于出家人與俗人之間。一旦成為藝術家,就需要做好思想準備,雖然還是俗人,但要剃度并忘記世俗之事,全身心投入到藝技之中。“同朋”之中有猿樂師、園藝師等,藝技內容涉及各個領域,專門從事茶藝的人被稱為“茶同朋”。不過,能阿彌不只擅長茶藝,他精通所有的藝技,堪稱萬藝大師。他擅長文學,精通連歌。據說當時有“連歌七賢”,即有七位人物在連歌領域造詣很高,能阿彌就是其中之一。他甚至接替了當時天下及時的連歌大師宗砌,成了北野會所的“連歌奉行”。供奉著菅原道真的京都北野天滿宮,至今依然保留著連歌堂的遺跡,我認為這也是受到了北野會所的影響。所謂會所,就是舉行和歌會或連歌會的地方,在此期間,這些場所逐步按照茶事儀式進行了改造,后來開始作為茶室使用。
據說,當時的茶會方式模仿了和歌會或連歌會的模式,因此,參加者中既有連歌奉行,同時也有茶道奉行。當然,他們都是和將軍家有直接關系的官員。單就能阿彌來說,他不僅擅長茶藝、文學,其繪畫也很出名。當時流行的畫稱作水墨畫,也就是墨筆畫。能阿彌最初臨摹宋元時代杰出畫家的畫作,后來自己創作,并創建了流派。與雪舟等特別著名的水墨畫家相比,能阿彌的水墨畫或許稍顯遜色,但在水墨畫方面,他是阿彌派的開山鼻祖。
除了連歌和水墨畫,能阿彌還擅長“立花”,就是把花樹立起來。這原本是供奉在佛像前的插花形式,后逐漸演變,用于俗世茶會之中,稱作“池之坊立花”,并逐步日本化。它的步驟慢慢簡化,演變成了今天的池之坊插花。“立花”是插花的雛形,但不用花草,而是以一棵花木為基礎,甚至還會用到松木。在“立花”方面,能阿彌也是出類拔萃的。
……
日本茶道中經常提到“和敬清寂”“一期一會”“獨坐觀念”,這三種精神強調的都是茶道對人的精神上的要求。茶道雖然有著各種規范,但只有通過人的內在覺悟才能稱之為“道”。這也正是桑田忠親在《茶道六百年》一書中所主張的。
——止庵(作家、學者)
茶:滾滾紅塵生活中的日常美,潤喉,暖身,賞心悅肺。
茶道:滄桑俗世中的人間道,向天,向地,向神靈,歸心于安。
對茶道有著深厚研究功底的桑田忠親先生,在《茶道六百年》中為我們展現了融入俗世之中的茶道文化的流變。——郁乃(旅日作家、詩人)
印刷裝訂都不錯
在書店看到過,感覺很好,就是貴啊,舍不得。這次趕上活動了,就抓緊時間入手了。買了好幾單,得慢慢看,漲姿勢。
包裝不錯和印刷、紙質都不錯,書角稍有折痕
內容不錯,讀后很長知識,好書推薦~~~
性價比很高。
有借鑒意義
10分 極力推薦
不錯啊,目前正在學習中,這本書對我很有幫助
讀后沒有太多想法,不適合我!
從歷史了解文化
值得收藏研究
寫得比較系統,了解到許多知識點
非常系統的知識,讓人受益。也非常有格調。
很不錯的書。
裝幀精美 內容沒有深入研究 有空再看看吧 期待ing
全書都是文字,沒配圖片的,跟我買前想象的不太一樣,還沒開始讀。
慢慢看吧,有時間真的想一整天都在書海里學習。缺點為什么沒有圖片呢,不太合理
很詳細日本宗教、哲學、倫理與美學的發展史,值得一閱
茶得另外一個發展地。我們自己不要固步自封,多看看看世界再看看自己
茶道從日本的冊子里讀到這么多,想想,應當是從中國制造出來的才是。
介紹日本,開闊對茶道了解的視野,深入認識日本這個國家的細節
中國的茶道,傳到了日本,并發揚光大。而我們呢,除了用茶賺錢,還剩下了什么?汗顏!
非常系統地介紹了茶道在日本的歷史,一部日本茶道史,就是一部日本宗教、哲學、倫理與美學的發展史。
總算有一本正兒八經的日本茶道史了。前幾年醉心日本茶道,發現專講日本茶道的書并不多,許多還是寫的很混子。當時買的最好的是《中日茶道比較史》,里面對日本茶道講的反而比較詳細。現在這本,是日本茶道專家寫的,應該錯不了,大略一翻,很有趣。對中國人來說,喝茶不過就是喝茶,再講究,也只是一些細節。日本人不同,他們的茶道講究“禪茶一味”,其實已經是寄托人生理想的行為藝術了,喝茶本身反而次要。復雜的茶具,茶頭境界高低的角逐,和花道,書道的結合,茶室的獨到布置都有講究,一期一會的說法,戰國亂世關于茶具、飲茶的諸多故事又給茶道平添幾許悲壯感,…
融歷史與文化于一體,文字也很棒,是一扇了解茶道歷史和日本文化的窗戶,紙淺言深,在閱讀到茶道知識的同時感悟于日本日常生活的精致與瑣碎中的升華。
很好的書,就是當當折扣力度不是很大。很好的書,就是當當折扣力度不是很大。很好的書,就是當當折扣力度不是很大。很好的書,就是當當折扣力度不是很大。很好的書,就是當當折扣力度不是很大。很好的書,就是當當折扣力度不是很大。
一開始異味這是桑田忠親的另一本書,但實際內容和《日本茶道的歷史》是一樣的,版本不同而已。其實在國內,能夠看到有關日本茶道的書籍并不多,我不知道為什么,大家一談到日本茶道便都拘泥于細節去了。看上去很形式主義,而且這種形式主義不得不讓你在心里犯嘀咕,難道這就是我們那些茶道大師開創的偉大事業?
世人對日本茶道一般只知道千利休。本書介紹了在他之前的幾位茶道名人包括他的老師、他本人以及他的幾位弟子,各自的所長和特點。可作為對日本茶道整體脈絡了解的收藏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