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著名漫畫散文家豐子愷散文漫畫作品集,全書收錄數(shù)十篇豐子愷為經(jīng)典的散文漫代表作品。一本書閱盡豐子愷散文精華。在復(fù)雜的世界里,做一個簡單的人人生真正的美好在于:你有一顆澄明的心。只有讓自己內(nèi)心豐盛充盈,才能從容抵御世間所有的不安與喧囂,成就美好的人生!
全彩四色、高端藝術(shù)紙精美印刷、豐子愷后人親自監(jiān)制全新校訂,原汁原味地再現(xiàn)散文漫畫作品的精髓。
收錄豐子愷50余篇為經(jīng)典的散文代表作,以及數(shù)十張漫畫幽默可愛的漫畫作品,一本書閱盡豐子愷散文精華。 以平常心寫平常事,體悟弘一法師弟子的有情世界。
豐子愷的散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將景致寫得入木三分,又很清新雅致,淡雅卻又醇厚,讓人感到音樂的魅力,水墨寫意畫一般的情趣,美在不言中。
及時章:人間至味是清歡
私塾生活
中舉人
我的苦學(xué)經(jīng)驗
寄宿的生活
給我的孩子們
美術(shù)與人生
第二章:藝術(shù)的生活
山水間的生活
作客者
天的文學(xué)
兩場鬧
作父親
懷梅蘭芳先生
藝術(shù)三味
第三章:有愛的世界才會美
華瞻的日記
甘美的回味
歪鱸婆阿三
送阿寶出黃金時代
談自己的畫
新年懷舊
勝利還鄉(xiāng)記
第四章:心若向暖,安之若素
爆炒米花
天童寺憶雪舟
西湖春游
標(biāo)題音樂
寺街形式
梧桐樹
蜜 蜂
廬山面目
第五章:無寵不驚過一生
野外理發(fā)師
東京某晚的事
元帥菩薩
口中剿匪記
故地重游
及時章:人間有味是清歡 私塾生活 我的學(xué)童時代,就是六十年前的時代。那時候,我國還沒有學(xué)校,兒童上學(xué),進的是私塾。什么叫作私塾呢?就是一個先生在自己家里開辦一個學(xué)堂,讓親戚、朋友、鄰居家的小孩子來上學(xué)。有的只有七八個學(xué)生,有的十幾個,至多也不過二三十個,不能再多了。因為家里屋子有限,先生只有一人。這位先生大都是想考官還沒有考取的人,或者一輩子考不取的老人。那時候要做官,必須去考。小考一年一次,大考三年一次。考不取的,就在家里開私塾,教學(xué)生。學(xué)生每逢過年,送幾塊銀洋給先生,作為學(xué)費,稱為“修敬”。每逢端午、中秋,也必須送些禮物給先生,例如魚、肉、粽子、月餅之類。私塾沒有星期天,也沒有暑假,只有年假,放一個多月。倘先生有事,隨時可以放假。
私塾里不講時間,因為那時絕大多數(shù)人家沒有自鳴鐘。學(xué)生早上入學(xué),中午“放飯學(xué)”,下午再入學(xué),傍晚“放夜學(xué)”,這些時間都沒有一定,全看先生的生活情況。先生起得遲的,學(xué)生早上不妨遲到。先生有了事情,晚上就早點“放夜學(xué)”。學(xué)生早上入學(xué),先生大都尚未起身,學(xué)生夾了書包走進學(xué)堂,先雙手捧了書包向堂前的孔夫子牌位拜三拜,然后坐在規(guī)定的座位里。倘先生已經(jīng)起來了,坐在學(xué)堂里,那么學(xué)生拜過孔夫子之后,須得再向先生拜一拜,然后歸座。座位并不是課桌,就是先生家里的普通桌子,或者是自己家里搬來的桌子。座位并不排成一列,零零星星地安排,就同普通人家的房間布置一樣。課堂里沒有黑板,實際上也用不到黑板。因為先生教書是一個一個教的。先生叫聲“張三”,張三便拿了書走到先生的書桌旁邊,站著聽先生教。教畢,先生再叫“李四”,李四便也拿了書走過去受教……每天每人教多少時間,教多少書,沒有一定,全看先生高興。他高興時,多教點;不高興時,少教點。這些先生家里大都是窮的,有的全靠學(xué)生年終送的“修敬”過日子。因此做教書先生,人們稱為“坐冷板凳”,意思是說這種職業(yè)是很清苦的。因此先生家里柴米成問題的時候,先生就不高興,教書也很懶。
還有,私塾先生大都是吸鴉片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叫作鴉片嗎?待我告訴你們:鴉片是一種煙,是躺在床上吸的。吸得久了,天天非吸幾次不可,不吸就要打呵欠、流鼻涕,頭暈眼花,同生病一樣。這叫作“鴉片上癮”。上了癮的人很苦:又費錢,又費時間,又傷身體。那么你要問:他們?yōu)槭裁匆兀恐灰蚰菚r外國帝國主義欺侮我們中國人,販進這種來教大家吃,好讓中國24小時24小時弱起來。那時中國政府怕外國人,不愛人民,就讓大家去吸,便害了許多人。而讀書人受害的最多。因為吸了鴉片,精神一時很好,讀得進書,但不吸就讀不進。因此不少讀書人都上了當(dāng)。
私塾沒有課程表。但大都有個規(guī)定:早上“習(xí)字”,上午“背舊書”,下午“上新書”,放夜學(xué)之前“對課”。
私塾里讀的書只有一種,是語文。像現(xiàn)在學(xué)校里的算術(shù)、圖畫、音樂、體操……那時一概沒有。語文之外,只有兩種小課,即“習(xí)字”和“對課”。而這兩種小課都是和語文有關(guān)的,只算是語文中的一部分。而所謂“語文”,也并不是現(xiàn)在那種教科書,卻是一種古代的文言文章,那書名叫作《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這種書都很難讀,就是現(xiàn)在的青年人、壯年人,也不容易懂得,何況小朋友。但先生不管小朋友懂不懂,硬要他們讀,而且必須讀熟,能背。小朋友讀的時候很苦,不懂得意思,照先生教的念,好比教不懂外國語的人說外國語。然而那時的小朋友苦得很,非硬記、硬讀、硬背不可。因為背不出先生要用“戒尺”打手心,或者打后腦。戒尺就是一尺長的一條方木棍。
上午,先生起來了,捧了水煙管走進學(xué)堂里,學(xué)生便一齊大聲念書,比小菜場里還要嘈雜。因為就要“背舊書”了,大家便臨時“抱佛腳”。先生坐下來,叫聲“張三”,張三就拿了書走到先生書桌面前,把書放在桌上了,背轉(zhuǎn)身子,一搖一擺地背誦昨天、前天和大前天讀過的書。倘背錯了,或者背不下去了,先生就用戒尺在他后腦上打一下,然后把書丟在地上。這個張三只得摸摸后腦,拾了書,回到座位里去再讀,明天再背。于是先生再叫“李四”……一個一個地來背舊書。背舊書時,多數(shù)人挨打,但是也有背不出而不挨打的,那是先生自己的兒子或者親戚。背好舊書,一個上午差不多了,就放飯學(xué),學(xué)生大家回家吃飯。
下午,先生倘是吸鴉片的,要三點多鐘才進學(xué)堂來。“上新書”也是一個一個上的。上的辦法:先生教你讀兩遍或三遍,即先生讀一句,你順一句。教過之后,要你自己當(dāng)場讀一遍給先生聽。但那些書是很難讀的,難字很多,先生不講解意義,只是教你跟了他“唱”。所以唱過二三遍之后,自己不一定讀得出。越是讀不出,后腦上挨打越多;后腦上打得越多,越是讀不出。先生書桌前的地上,眼淚是經(jīng)常不干的!因此有的學(xué)生,上24小時晚上請父親或哥哥等先把明天的生書教會,免得挨打。
新書上完后,將近放學(xué),先生把早上交來的習(xí)字簿用紅筆加批,發(fā)給學(xué)生。批有兩種:寫得好的,圈一圈;寫得不好的,直一直;寫錯的,打個叉。直的叫作“吃爛木頭”,叉的叫作“吃洋鋼叉”。有的學(xué)生,家長發(fā)給零用錢,以習(xí)字簿為標(biāo)準(zhǔn):一圈一個銅錢;一個爛木頭抵消一個銅錢;一個洋鋼叉抵消兩個銅錢。
發(fā)完習(xí)字簿,一件事是“對課”。先生昨天在你的“課簿”上寫兩個或三個字,你拿回家去,對他兩個或三個字,第二天早上交在先生桌上。此時先生逐一翻開來看,對得好的,圈一圈;對得不好的,他替你改一改。然后再出一個新課,讓你拿回去對好了,明天來交卷。什么叫對課呢?譬如先生的“紅花”兩字,你對“綠葉”;先生出“春風(fēng)”,你對“秋雨”,先生出“明月夜”,你對“艷陽天”……對課要講詞性,要講平仄(什么叫作詞性和平仄,說來話多,我暫時不講了)。這算是私塾里最有興味的一課。然而對得太壞,也不免挨打手心。對過課之后,先生喊一聲:“去!”學(xué)生就打好書包,向孔夫子牌位拜三拜,再向先生拜一拜,一縷煙跑出學(xué)堂去了。這時候個個學(xué)生很開心,一路上手挽著手,跳跳蹦蹦,亂叫亂嚷,歡天喜地地回家去,猶如牢獄里釋放的犯人一般。
今天講得太多了。下次有機會再和小朋友談舊話吧。
一九六二年
中舉人 我的父親是清朝光緒年間一科的舉人。他中舉人時我只四歲,隱約記得一些,聽人傳說一些情況,寫這篇筆記。話須得從頭說起:
我家在明末清初就住在石門灣。上代已不可知,只曉得我的祖父名小康,行八,在這里開一爿染坊店,叫做豐同裕。這店到了抗日戰(zhàn)爭開始時才燒毀。祖父早死,祖母沈氏,生下一女一男,即我的姑母和父親。祖母讀書識字,常躺在鴉片燈邊看《綴白裘》等書。打瞌睡時,往往燒破書角。我童年時還看到過這些燒殘的書。她又愛好行樂。鎮(zhèn)上演戲文時,她總到場,先叫人搬一只高椅子去,大家都認(rèn)識這是豐八娘娘的椅子。她又請了會吹彈的人,在家里教我的姑母和父親學(xué)唱戲。鄰近沈家的四相公常在背后批評她:“豐八老太婆發(fā)昏了,教兒子女兒唱徽調(diào)。”因為那時唱戲是下等人的事。但我祖母聽到了滿不在乎。我后來讀《浮生六記》,覺得我的祖母頗有些像那蕓娘。
父親名,字斛泉,廿六七歲時就參與大比。大比者,就是考舉人,三年一次,在杭州貢院中舉行,時間總在秋天。那時沒有火車,便坐船去。運河直通杭州,約八九十里。在船中一宿,次日便到。于是在貢院附近租一個“下處”,等候進場。祖母臨行叮囑他:“斛泉,到了杭州,勿再埋頭用功,先去玩玩西湖。胸襟開朗,文章自然生色。”但我父親總是憂心忡忡,因為祖母一方面曠達,一方面非常好強。曾經(jīng)對人說:“墳上不立旗桿,我是不去的。”那時定例:中了舉人,祖墳上可以立兩個旗桿。中了舉人,不但家族親戚都體面,連已死的祖宗也光榮。祖母定要立了旗桿才到墳上,就是定要我父親在她生前中舉人。我推想父親當(dāng)時的心情多么沉重,哪有興致玩西湖呢?
每次考畢回家,在家靜候福音。過了中秋消息沉沉,便確定這次沒有考中,只得再在家里飲酒,看書,吸鴉片,進修三年,再去大比。這樣地過了三次,即九年,祖母日漸年老,經(jīng)常臥病。我推想當(dāng)時父親的心里多么焦灼!但到了他三十六歲那年,果然考中了。那時我年方四歲,奶媽抱了我擠在人叢中看他拜北闕,情景隱約在目。那時的情況是這樣:
父親考畢回家,天天悶悶不樂,早眠晏起,茶飯無心。祖母躺在床上,請醫(yī)吃藥。有24小時,中秋過后,正是發(fā)榜的時候,染店里的管帳先生,即我的堂房伯伯,名叫亞卿,大家叫他“麻子三大伯”的,早晨到店,心血來潮,說要到南高橋頭去等“報事船”。大家笑他發(fā)呆,他不顧管,徑自去了。他的兒子名叫樂生,是個頑皮孩子,(關(guān)于此人,我另有記錄。)跟了他去。父子兩人在南高橋上站了一會,看見一只快船駛來,鑼聲不絕。他就問:“誰中了?”船上人說:“豐,豐!”樂生先逃,麻子三大伯跟著他跑。旁人不知就里,都說:“樂生又闖了禍了,他老子在抓他呢。”
麻子三大伯跑回來,闖進店里,口中大喊“斛泉中了!斛泉中了!”父親正在蒙被而臥。麻子大伯喊到他床前,父親討厭他,回說:“你不要瞎說,是四哥,不是我!”四哥者,是我的一個堂伯,名叫豐錦,字浣江,那年和父親一同去大比的。但過了不久,報事船已經(jīng)轉(zhuǎn)進后河,鑼聲敲到我家里來了。“豐接誥封!豐接誥封!”一大群人跟了進來。我父親這才披衣起床,到樓下去盥洗。祖母聞訊,也扶病起床。
我家房子是向東的,于是在廳上向北設(shè)張桌子,點起香燭,等候新老爺來拜北闕。麻子三大伯跑到市里,看見團子、粽子就拿,拿回來招待報事人。那些賣團子、粽子的人,絕不同他計較。因為他們都想同新貴的人家結(jié)點緣。但后來總是付清價錢的。父親戴了紅纓帽,穿了外套走出來,向北三跪九叩,然后開誥封。祖母頭上拔下一支金挖耳來,將誥封挑開,這金挖耳就歸報事人獲得。報事人取出“金花”來,插在父親頭上,又插在母親和祖母頭上。這金花是紙做的,輕巧得很。據(jù)說皇帝發(fā)下的時候,是真金的,經(jīng)過人手,換了銀花,再換了銅花,換了紙花。但不拘怎樣,總之是光榮。表演這一套的時候,我家里擠滿了人。因為數(shù)十年來石門灣不曾出過舉人,所以這一次特別希奇。我年方四歲,由奶媽抱著,擠在人叢中看熱鬧,雖然莫明其妙,但到現(xiàn)在還保留著模糊的印象。
兩個報事人留著,住在店樓上寫“報單”。報單用紅紙,寫宋體字:“喜報貴府老爺豐高中庚子辛丑恩政并科第八十七名舉人。”自己家里掛四張,親戚每家送兩張。這“恩政并科”便是一科,此后就廢科舉,辦學(xué)堂了。本來,中了舉人之后,再到北京“會試”,便可中進士,做官。舉人叫做金門檻,很不容易跨進;一跨進之后,會試就很容易,因為人數(shù)很少,大都錄取。但我的父親考中的是一科,所以不得會試,沒有官做,只得在家里設(shè)塾授徒,坐冷板凳了。這是后話。且說寫報單的人回去之后,我家就舉行“開賀”。房子狹窄,把灶頭拆掉,全部粉飾,掛燈,結(jié)彩。附近各縣知事,以及遠近親友都來賀喜,并送賀儀。這賀儀倒是一筆收入。有些人要“高攀”,特別送得重。客人進門時,外面放炮三聲,里面樂人吹打。客人叩頭,主人還禮。禮畢,請客吃“跑馬桌”。跑馬桌者,不拘什么時候,請他吃一桌酒。這樣,免得大排筵席,倒是又簡便又隆重的辦法。開賀三天,祖母天天扶病下樓來看,病也似乎好了一點。父親應(yīng)酬辛勞,全靠鴉片借力。但祖母經(jīng)過這番興奮,終于病勢日漸沉重起來。父親連忙在祖墳上立旗桿。不多久,祖母病危了。彌留時問父親“墳上旗桿立好了嗎?”父親回答:“立好了。”祖母含笑而逝。于是開吊,出喪,又是一番鬧熱,不亞于開賀的時候。大家說:“這老太太真好福氣!”我還記得祖母躺在尸床上時,父親拿一疊紙照在她緊閉的眼前,含淚說道:“媽,我還沒有把文章給你看過。”其聲嗚咽,聞?wù)呦聹I。后來我知道,這是父親考中舉人的文章的稿子。那時已不用八股文而用策論,題目是《漢宣帝信賞必罰,綜核名實論》和《唐太宗盟突厥于便橋,宋真宗盟契丹于澶州論》。
父親三十六歲中舉人,四十二歲就死于肺病。這五六年中,他的生活實在很寂寥。每天除授徒外,只是飲酒看書吸鴉片。他不吃肥肉,難得吃些極精的火腿。秋天愛吃蟹,向市上買了許多,養(yǎng)在缸里,每天晚酌吃一只。逢到七夕、中秋、重陽佳節(jié),我們姐妹四五人也都得吃。下午放學(xué)后,他總在附近沈子莊開的鴉片館里度過。晚酌后,在家吸鴉片,直到更深,再吃夜飯。我的三個姐姐陪著他吃。吃的是一個皮蛋,一碗冬菜。皮蛋切成三份,父親吃一份,姐姐們分食兩份。我年幼早睡,是沒有資格參與的。父親的生活不得不如此清苦。因為染坊店收入有限,束更為微薄,加上兩爿大商店(油車、當(dāng)鋪)的“出官”每年送一二百元外,別無進帳。父親自己過著清苦的生活,他的族人和親戚卻沾光不少。凡是同他并輩的親族,都稱老爺奶奶,下一輩的都稱少爺小姐。利用這地位而作威作福的,頗不乏人。我是嫡派的少爺。常來當(dāng)差的褚老五,帶了我上街去,街上的人都起敬,糕店送我糕,果店送我果,總是滿載而歸。但這一點榮華也難久居,我九歲上,父親死去,我們就變成孤兒寡婦之家了。
家 廿六(1937)年冬,我倉皇棄家,徒手出奔。所有圖書器物,與緣緣堂同歸于盡。卅五(1946)年秋勝利還鄉(xiāng),憑吊故居,但見一片草原,上有野生樹木高數(shù)丈矣。忽有鄉(xiāng)親持一箱來,曰:此緣緣堂被毀前夕代為冒險搶出者,今以歸還物主。啟視之,書籍,函牘,書稿,文稿,亂雜殘缺,半屬廢物;惟中有原稿一篇題名為“家”者依然完好。讀之,十年前事,憬然在目。稿末無年月;但料是“八一三”左右所作,未及發(fā)表,委棄于堂中者。此虎口余生,亦足珍惜。遂為加序,付雜志發(fā)表。卅六(1947)年六月十日記。
從南京的朋友家里回到南京的旅館里,又從南京的旅館里回到杭州的別寓里,又從杭州的別寓里回到石門灣的緣緣堂本宅里,每次起一種感想,逐記如下。
當(dāng)在南京的朋友家里的時候,我很高興。因為主人是我的老朋友。我們在少年時代曾經(jīng)共數(shù)晨夕。后來為生活而勞燕分飛,雖然大家形骸老了些,心情冷了些,態(tài)度板了些,說話空了些,然而心底里的一點靈火大家還保存著,常在談話之中互相露示。這使得我們的會晤異常親熱。加之主人的物質(zhì)生活程度的高低同我的相仿佛,家庭設(shè)備也同我的相類似。我平日所需要的:一毛大洋當(dāng)時角幣有大洋小洋之分:一毛大洋合30個銅板,一毛小洋合25個銅板。一兩的茶葉,聽頭的大美麗香煙,有人供給開水的熱水壺,隨手可取的牙簽,適體的藤椅,光度恰好的小窗,他家里都有,使我坐在他的書房里感覺同坐在自己的書房里相似。加之他的夫人善于招待,對于客人表示真誠的殷勤,而絕無優(yōu)待的虐待。優(yōu)待的虐待,是我在作客中常常受到而頂頂可怕的。例如拿了不到半寸長的火柴來為我點香煙,弄得大家倉皇失措,我的胡須幾被燒去;把我所不歡喜吃的菜蔬堆在我的飯碗上,使我無法下箸;強奪我的飯碗去添飯,使我吃得停食;藏過我的行囊,使我不得告辭。這種招待,即使出于誠意,在我認(rèn)為是逐客令,統(tǒng)稱之為優(yōu)待的虐待。這回我所住的人家的夫人,全無此種惡習(xí),但把不缺乏的香煙自來火放在你能自由取得的地方而并不用自來火燒你的胡須;但把精致的菜蔬擺在你能自由夾取的地方,飯桶擺在你能自由添取的地方,而并不勉強你吃;但在你告辭的時光表示誠意的挽留,而并不監(jiān)禁。這在我認(rèn)為是最誠意的優(yōu)待。這使得我非常高興。英語稱勿客氣曰at hom(原義:像在家里一樣)。我在這主人家里作客,真同at home一樣,所以非常高興。
然而這究竟不是我的home,飯后談了一會,我惦記起我的旅館來。我在旅館,可以自由行住坐臥,可以自由差使我的茶房,可以憑法幣之力而自由滿足我的要求。比較起受主人家款待的作客生活來,究竟更為自由。我在旅館要住四五天,比較起一飯就告別的作客生活來,究竟更為長期。因此,主人的書房的屋里雖然布置妥帖,主人的招待雖然殷勤周至,但在我總覺得不安心。所謂“涼亭雖好,不是久居之所”。飯后談了一會,我就告別回家。這所謂“家”,就是我的旅館。
當(dāng)我從朋友家回到了旅館里的時候,覺得很適意。因為這旅館在各點上是稱我心的。及時,它的價錢還便宜,沒有大規(guī)模的笨相,像形式丑惡而不適坐臥的紅木椅,花樣難看而火氣十足的銅床,工本浩大而不合實用、不堪入目的工藝品,我統(tǒng)稱之為大規(guī)模的笨相。造出這種笨相來的人,頭腦和眼光很短小,而法幣很多。像暴發(fā)的富翁,無知的巨商,升官發(fā)財?shù)能婇y,即是其例。要看這種笨相,可以訪問他們的家。我的旅館價既便宜,其設(shè)備當(dāng)然不豐。即使也有笨相——像家具形式的丑惡,房間布置的不妥,壁上裝飾的唐突,茶壺茶杯的不可愛——都是小規(guī)模的笨相,比較起大規(guī)模的笨相來,猶似五十步比百步,終究差好些,至少不使人感覺暴殄天物,冤哉枉也。第二,我的茶房很老實,我回旅館時不給我脫外衣,我洗面時不給我絞手巾,我吸香煙時不給我擦自來火,我叫他做事時不喊“是——是——”,這使我覺得很自由,起居生活同在家里相差不多。因為我家里也有這么老實的一位男工,我就不妨把茶房當(dāng)作自己的工人。第三,住在旅館里沒有人招待,一切行動都隨我意。出門不必對人鞠躬說“再會”,歸來也沒有人同我寒暄。早晨起來不必向人道“早安”,晚上就寢的遲早也不受別人的牽累。在朋友家作客,雖然也很安樂,總不及住旅館的自由:看見他家里的人,總得想出幾句話來說說,不好不去睬他。臉孔上即使不必硬作笑容,也總要裝得和悅一點,不好對他們板臉孔。板臉孔,好像是一種兇相。但我覺得是最自在最舒服的一種表情。我自己覺得,平日獨自閉居在家里的房間里讀書、寫作的時候,臉孔的表情總是嚴(yán)肅的,極難得有獨笑或獨樂的時光。若拿這種獨居時的表情移用在交際應(yīng)酬的座上,別人一定當(dāng)我有所不快,在板臉孔。據(jù)我推想,這一定不止我一人如此。最漂亮的交際家,巧言令色之徒,回到自己家里,或房間里,甚或眠床里,也許要用雙手揉一揉臉孔,恢復(fù)顏面上的表情筋肉的疲勞,然后板著臉孔皺著眉頭回想日間的事,考慮明日的戰(zhàn)略。可知無論何人,交際應(yīng)酬中的臉孔多少總有些不自然,其表情筋肉多少總有些兒吃力。最自然,最舒服的,只有板著臉孔獨居的時候。所以,我在孤癖發(fā)作的時候,覺得住旅館比在朋友家作客更自在而舒服。
然而,旅館究竟不是我的家,住了幾天,我惦記起我杭州的別寓來。
在那里有我自己的什用器物,有我自己的書籍文具,還有我自己雇請著的工人。比較起借用旅館的器物,對付旅館的茶房來,究竟更為自由;比較起小住四五天就離去的旅館生活來,究竟更為長期。因此,我睡在旅館的眠床上似覺有些浮動;坐在旅館的椅子上似覺有些不穩(wěn);用旅館的毛巾似覺有些隔膜。雖然這房間的主權(quán)屬我,我的心底里總有些兒不安。住了四五天,我就算賬回家。這所謂家,就是我的別寓。
當(dāng)我從南京的旅館回到了杭州的別寓里的時候,覺得很自在。我年來在故鄉(xiāng)的家里蟄居太久,環(huán)境看得厭了,趣味枯乏,心情郁結(jié)。就到離家鄉(xiāng)還近而花樣較多的杭州來暫作一下寓公,借此改換環(huán)境,調(diào)節(jié)趣味。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種重要的養(yǎng)料,其重要幾近于面包。別人都在為了獲得面包而犧牲趣味,或者為了堆積法幣而抑制趣味。我現(xiàn)在幸而沒有走上這兩種行徑,還可省下半只面包來換得一點趣味。
因此,這寓所猶似我的第二的家。在這里沒有作客時的拘束,也沒有住旅館時的不安心。我可以吩咐我的工人做點我所喜歡的家常素菜,夜飯時同放學(xué)歸來的一子一女共吃。我可以叫我的工人相幫我,把房間的布置改過一下,新一新氣象。飯后睡前,我可以開一開蓄音機(唱機),聽聽新買來的幾張蓄音片(唱片)。窗前燈下,我可以在自己的書桌上讀我所愛讀的書,寫我所愿寫的稿。月底雖然也要付房錢,但價目遠不似旅館這么貴,買賣式遠不及旅館這么明顯。雖然也可以合算每天房錢幾角幾分。但因每月一付,相隔時間太長,住房子同付房錢就好像不相聯(lián)關(guān)的兩件事,或者房錢仿佛白付,而房子仿佛白住。因有此種種情形,我從旅館回到寓中覺得非常自然。
然而,寓所究竟不是我的本宅。每逢起了倦游的心情的時候,我便惦記起故鄉(xiāng)的緣緣堂來。在那里有我故鄉(xiāng)的環(huán)境,有我關(guān)切的親友,有我自己的房子,有我自己的書齋,有我手種的芭蕉、櫻桃和葡萄。比較起租別人的房子,使用簡單的器具來,究竟更為自由;比較起暫作借住,隨時可以解租的寓公生活來,究竟更為長期。我在寓中每逢要在房屋上略加裝修,就覺得要考慮;每逢要在庭中種些植物,也覺得不安心,因而思念起故鄉(xiāng)的家來。犧牲這些裝修和植物,倒還在其次;能否長久享用這些設(shè)備,卻是我所顧慮的。我睡在寓中的床上雖然沒有感覺像旅館里那樣浮動,坐在寓中的椅上雖然沒有感覺像旅館里那樣不穩(wěn),但覺得這些家具在寓中只是擺在地板上的,沒有像家里的東西那樣固定得同生根一般。這種倦游的心情強盛起來,我就離寓返家。這所謂家,才是我的本宅。
當(dāng)我從別寓回到了本宅的時候,覺得很安心。主人回來了,芭蕉鞠躬,櫻桃點頭,葡萄棚上特地飄下幾張葉子來表示歡迎。兩個小兒女跑來牽我的衣,老仆忙著打掃房間。老妻忙著燒素菜,故鄉(xiāng)的臭豆腐干,故鄉(xiāng)的冬菜,故鄉(xiāng)的紅米飯。窗外有故鄉(xiāng)的天空,門外有打著石門灣土白的行人,這些行人差不多個個是認(rèn)識的。還有各種負販的叫賣聲,這些叫賣聲在我統(tǒng)統(tǒng)是稔熟的。我仿佛從飄搖的舟中登上了陸,如今腳踏實地了。這里是我的最自由,最長期的本宅,我的歸宿之處,我的家。我從寓中回到家中,覺得非常安心。
但到了夜深人靜,我躺在床上回味上述的種種感想的時候,又不安心起來。我覺得這里仍不是我的真的本宅,仍不是我
對于小孩子的愛,是他散文里的特色。
——郁達夫
從豐子愷那里,我學(xué)會了樸素。
——林清玄
他的畫里有詩意,有諧趣,有悲天憫人的意味。它有時使你置身市塵,有時使你啼笑皆非,肅然起敬。他的畫極家常,造境著筆都不求奇特古怪,卻于平實中寓深永之致。
——朱光潛
你的文和畫就像一首首小詩,我們就像吃橄欖似的,老咂著那滋味兒。
——朱自清
我的腦子里有一個“豐先生”的形象:一個與人無爭、無所不愛、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
——巴金
送人的,哈哈
豐子愷的書都很好啊很喜歡
很喜歡這個很喜歡看這個角色
喜歡豐子凱大師的書畫
書比較薄,還沒有看,看簡介相信還是不錯的,先屯著,慢慢看!物流還是很快的!希望當(dāng)當(dāng)多多搞活動!
很美的散文
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所求遂所愿,做你愿做之事,愛你愿愛之人。愿我們都能像皎潔明月一樣,內(nèi)心純凈,看世間繁雜卻不在心中留任何痕跡。
真的非常好看
一直對當(dāng)當(dāng)?shù)臅苄刨嚒_@本還沒有看內(nèi)容但外觀沒問題。
書不錯,豐子愷的語言清新簡單,里面還有一些豐子愷的畫作。不論是語言還是畫,都能感受到豐子愷內(nèi)心的純潔與天真,那份美好是顯而易見的。
剛買就降價,不太合適吧!而且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這種情況了 有點坑!!!!!!
喜歡豐子愷,書也不錯。
很好很滿意
豐子愷的畫與文讓人心靈沉靜
很不錯的一次購物
超喜歡這本書
今年書展憋著,終于等到你打折了。買了就是賺到!哈哈哈哈哈哈
愿我們一生清澈 明朗,絕對美文,紙質(zhì)好,值得信賴。
非常喜愛豐子愷先生的作品,畫的漫畫很符合我的審美,向往那種簡單質(zhì)樸的生活,也愿你一生清澈,明朗!
還可以 。。。。。。
圖文優(yōu)美雋永,煩躁的頓時澄明。
先是看了一本豐子愷先生的《活著本來單純》,特別喜歡,趁著活動再入一本。就是這次快遞讓人有點不滿意
內(nèi)容很扎實,講解很透徹,值得購買與閱讀。
哎呀呀,你說這怎么就那么好看呢
愿我們的一生清澈明朗!
十五個湊起來真是非常困難了可以說
紙質(zhì)非常不錯,我買4本里最好的一部
好好好紅紅火火好好好
非常不錯。
書蠻好的,當(dāng)當(dāng)發(fā)貨以及物流一如既往的慢
周年慶的戰(zhàn)果,還沒看先炫一下。
收藏,待細品!
若要小清新,可以看豐子愷。
不錯的感覺,心靜才能美好
老先生不僅繪畫接地氣,文筆更接地氣
豐子愷的漫畫清新自然,文章也自成一家
非常好的服務(wù),非常好的書
名字好聽,愿你一生清澈明朗
一直當(dāng)當(dāng)商城購買,質(zhì)量派送速度都很滿意,贊
當(dāng)當(dāng)送貨太快了,保裝完好,在當(dāng)當(dāng)多次購買圖書,還會繼續(xù),謝謝快遞小哥的火速送貨。
大師的作品,沒得說!
在復(fù)雜的世界里,做一個簡單的人。人生真正的美好在于:你有一顆澄明的心。
記錄生活中的點滴,細細品來,人生中的喧囂漸漸淡去,忽然又看到了那個本來的我!
一直很喜歡豐子愷的作品,借當(dāng)當(dāng)這次活動的機會又添了一本,正版書。
超喜歡豐子愷的漫畫,沒有太多的色彩,但寥寥幾筆就能勾畫得栩栩如生,這本既有漫畫又有散文,是我喜歡的類型
里面收錄了豐子愷的精品散文和漫畫,值得閱讀
還沒有拆開,有同事買了著系類的書,也買來看看,有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