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選取沈從文寫給妻子的6封書信,以及不同時期的10篇經典情感小說代表作集結成冊。信,是新婚小別時寫給妻子的熱切思念;小說,是對愛情里的矜持、等待、守護、期盼的不同描述。兩種文體,讀沈從文的情書,更能讀懂他小說里愛情的美與真。 我們都曾在心底想象愛情,我們也都曾感受過愛情里的寂寞。讀沈從文的作品,他信中那濃烈的寂寞,他筆下那純粹的愛情,仿佛給我們心底那暗潮涌動的情緒找到了明亮的出口。不是因為寂寞才想你,都是因為想你所以才寂寞。
沈從文的情話] ♥ 兩岸全是白色,河水清明如玉。一切縱妙不可言,缺少個你,還不成的!
♥ 三三,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我想打東西,罵粗話,讓冷風吹凍自己全身。
♥ 我明白我同你離開越遠反而越相近。但不成,我得同你在一起,這心才能安靜。
1、6封書信,10篇小說。不是簡單粗暴的小說合集,而是“小說 書信”的虛實結合。從書信中讀沈從文思念妻子的,從小說中讀愛情里我們每個人的寂寞。 2、沈從文家人審定所選篇目。內文精心修訂,既收錄《邊城》《阿黑小史》等邊境純樸小說,也包含《薄寒》《夜》等都市情感小說。
沈從文(1902-1988)
湖南鳳凰人,苗族。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專家,曾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先后在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山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建國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
主要著作有《邊城》《湘行散記》《沈從文哲思錄》《中國文物常識》等。
一、情書
念你
小船上的信
這紙浸透了歌聲
寂寞神氣
我溫習你的一切
瀘溪黃昏
二、故事
雨后
阿黑小史
邊城
媚金 豹子 與那羊
薄寒
或人的太太
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愛欲
夜
旅店
寂寞神氣
天氣還早得很,水手就泊了船,水面歌聲雖美麗得很,我可不能盡聽點歌聲就不寂寞!我心中不自在。我想來好好地報告一些消息。從及時頁起,你一定還可以收到這種通信四十頁。
這時節正是五點廿五分,先前搖櫓唱歌的那只大船已泊近了我的船邊,只聽到許多人罵野話。許多篙子釘在淺水石頭上的聲音,且有人大嚷大罵。三三,你以為這是“吵架”,是不是?你錯了。別擔心,他們不過是在那里“說話”罷了。他們說話就永遠得用個粗野字眼兒,遇要緊事情時,還得在每句話前后皆用野話相襯,事情方做得順手。這種字眼兒的運用,父子中間也免不了。你不要以為這就是野人。他們罵野話,可不做野事。人正派得很!船上規矩嚴,忌諱多。在船上客人夫婦間若撒了野,還得買肉酬神。水手們若想上岸撒野,也得在攏岸后的。他們過的是節欲生活,真可以說是莊嚴得很!
船中最美的恐怕應得數麻陽船。大麻陽船有“鰍魚頭”同“五艙子”,裝油兩千簍,搖櫓三十人,掌舵的高據后樓,下灘時真可謂堂皇之至!我就坐過這樣大船一次,還有床同玻璃窗,各處皆是光溜溜的。十四年后這船還使我神往。其次是小船,就是我如今坐的“桃源劃子”。但我不幸得很,遇到幾個懶人。我對他們無辦法。我看情形到家中必需十天,這數目加上從北平到桃源的四天,一共就是十四天,下行也許可以希望少兩天,但因此一來,我至多也只能在家中住四天了。我運氣壞,遇到這種小船真說不出口。看到他們早早地停泊,我竟不知怎么辦。照規矩他們又可以自由停泊的,他們可以從各樣事情上找機會,說出不能開動的理由。我呢,也覺得天氣太冷,不忍要他們在水中受折磨。可是旁人少受些折磨,我就多受些折磨,你說我怎么辦?
我先以為我是個受得了寂寞的人,現在方明白我們自從在一處后,我就變成一個不能夠同你離開的人了……三三,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真像從前等你回信,不得回信時神氣。我想打東西,罵粗話,讓冷風吹凍自己全身。我明白我同你離開越遠反而越相近。但不成,我得同你在一處,這心才能安靜,事也才能做好!我試過如何來利用這長長的日子寫篇小說,思想很亂,無論如何竟寫不出什么來。
一月十四下午六時
我溫習你的一切
十七日上午六點十分
五點半我又醒了,為噩夢嚇醒的。醒來聽聽各處,世界那么靜。回味夢中一切,又想到許多別的問題。山雞叫了,真所謂百感交集。我已經不想再睡了。你這時說不定也快醒了!你若照你個人獨居的習慣,這時應當已經起了床的。
我先是夢到在書房看一本新來的雜志,上面有些希奇古怪的文章,后來我們訂婚請客了,在一個花園中請了十個人,媒人卻姓曾。一個同小五哥年齡相仿佛的中學生,但又同我是老同學。酒席擺在一個人家的花園里,且在大梅花樹下面。來客整整坐了十位,只其中曾姓小孩子不來,我便去找尋他,到處找不著,再趕回來時客人全跑了,只剩下些粗人,桌上也只放下兩樣吃的菜。我問這是怎么回事,方知道他們等客人不來,各人皆生氣散了。我就趕快到處去找你,卻找不到。再過一陣,我又似乎到了我們現在的家中房里,門皆關著,院子外有獅子一只咆哮,我真著急。想出去不成,想別的方法通知一下你們也不成。這獅子可是我們家養的東西,不久張大姐(她年紀似乎只十四歲)拿生肉來喂獅子了,獅子把肉吃過就地翻跟頭給我們看。我同你就坐在正屋門限上看它玩一切把戲,還看得到好好的太陽影子!再過一陣我們出門野餐去了,到了個湖中央堤上,黃泥做成的堤,兩人坐下看水,那獅子則在水中游泳。過不久這獅子理著項下長須,它變成了同于右任差不多的一個胡子了……
醒來只聽到許多雞叫,我方明白我還是在小船上。我希望夢到你,但同時還希望夢中的你比本來的你更溫柔些。可是我成天上灘,在深山長潭里過日子,夢得你也不同了。也許是鯉魚精來做夢,假充你到我面前吧。
這時真靜,我為了這靜,好想讀一首怕人的詩。這真是詩。不同處就是任何好詩所引起的情緒,還不能那么動人罷了。這時心里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無間。我在溫習你的一切。我真帶點兒驚訝,當我默讀到生活某一章時,我不止驚訝。我稱量我的幸運,且計算它,但這無法使我弄清楚一點點。你占去了我的感情全部。為了這點幸福的自覺,我嘆息了。
倘若你這時見到我,你就會明白我如何溫柔!一切過去的種種,它的結局皆在把我推到你身邊心上,你的一切過去也皆在把我拉近你身邊心上。這真是命運。而且從二哥說來,這是如何幸運!我還要說的話不想讓燭光聽到,我將吹熄了這支蠟燭,在暗中向空虛去說。
二哥
阿黑小史(節選)
油坊
若把江南地方當全國中心,有人不憚遠,不怕荒僻,不嫌雨水瘴霧特別多,向南走,向西走,走三千里,可以到一個地方,是我在本文上所說的地方。這地方有一個油坊,以及一群我將提到的人物。
先說油坊。油坊是比人還古雅的,雖然這里的人也還學不到扯謊的事。
油坊在一個坡上,坡是泥土坡,像饅頭,名字叫圓坳。同圓坳對立成為本村東西兩險隘的是大坳。大坳也不過一土坡而已。大坳上有古時碉樓,用四方石頭筑成,碉樓上生草生樹,表明這世界用不著軍事烽火已多年了。在坳碉上,善于打巖的人,一巖打過去,便可以打到圓坳油坊的旁邊。原來這鄉村,并不大。圓坳的油坊,從大坳方面望來,望這油坊屋頂與屋邊,仿佛這東西是比碉樓還更古。其實油坊是新生后輩。碉樓是百年古物,油坊年紀不過一半而已。
雖說這地方平靜,人人各安其生業,無匪患無兵災,革命也不到這個地方來,然而五年前,曾經為另一個大縣分上散兵騷擾過一次,給了地方人教訓,因此若說村落是城池,這油坊,已似乎關隘模樣的東西了。油坊是本村關隘,這話不錯的。地方不忘記散兵的好處,增加了小心謹慎,練起保衛團是五年了。油坊的墻原本也是石頭筑成,墻上打了眼,可以打槍,預備風聲不好時,保衛團就來此放槍放炮。實際上,地方不當沖,不會有匪,地方不富,兵不來。這時正三月,是油坊打油當忙的時候。山桃花已紅滿了村落,打桃花油時候已到,工人換班打油,還是忙,油坊日夜不停工,熱鬧極了。
雖然油坊忙,忙到不可開交,從各處送來的桐子,還是源源不絕,桐子堆在油坊外面空坪簡直是小山。
來送桐子的照例可以見到油坊主人,見到這個身上穿了滿是油污邋遢衣衫的漢子,同他的幫手,忙到過斛上簿子,忙到吸煙,忙到說話,又忙到對年輕女人親熱,談養豬養雞的事情,看來真是擔心到他一到晚上就會生病發燒。如果如此忙下去,這漢子每日吃飯睡覺有沒有時間,也仿佛成了問題。然而成天這漢子還是忙。大概天生一個地方一個時間,有些人的精力就特別驚人,正如另一地方另一種人的懶惰一樣。所以關心這主人的村中人,看到主人忙,也不過笑笑,隨即就離了主人身邊,到油坊中去了。
初到油坊才會覺得這是一個怪地方!單是那圓頂的屋,從屋頂透進的光,就使陌生人見了驚訝。這團光幫我們認識了油坊的內部一切,增加了它的神奇。
先從四圍看,可以看到成千成萬的油枯。油枯這東西,像餅子,像大錢,架空堆碼高到油坊頂,繞屋全都是。其次是那屋正中一件東西;一個用石頭在地面砌成的圓碾池,直徑至少是三丈,占了全屋四分之一空間,三條黃牛繞大圈子打轉,拖著那個薄薄的青砷石碾盤,碾盤是兩個,一大一小。碾池里面是曬干了的桐子,桐子在碾池里,經碾盤來回地碾,便在一種軋軋聲音下碎裂了。
把碾碎了的桐子末來處置,是兩個年輕人的事。他們是同在這屋里許多做硬功夫的人一樣,上衣不穿,赤露了雙膊。他們把一雙強健有力的手,在空氣中擺動,這樣那樣非常靈便地把桐子末用一大塊方布包裹好,雙手舉起放到一個鍋里去,這個鍋,這時則正沸騰著一鍋熱水。鍋的水面有凸起的鐵網,桐末便在鍋中蒸,上面還有大的木蓋。桐末在鍋中,不久便蒸透了,蒸熟了。兩個年輕人,看到了火色,便趕快用大鐵鉗將那一大包桐子末取出,用鏟鏟取這原料到預先扎好的草兜里,分量在習慣下已不會相差很遠,大小則有鐵箍在。包好了,用腳踹,用大的木槌敲打,把這東西捶扁了,于是抬到榨上去受罪。
油榨在屋的一角,在較微暗的情形中,憑了一部分屋頂光同灶火光,大的粗的木柱縱橫的羅列,鐵的皮與鐵的釘,發著青色的滑的反光,使人想起古代故事中說的處罰罪人的“人榨”的威嚴。當一些包以草束以鐵業已成餅的東西,按一種秩序放到架上以后,打油人,赤著膊,腰邊圍了小豹之類的獸皮,挽著小小的發髻,把大小不等的木楔依次嵌進榨的空處去,便手扶了那根長長的懸空的槌,唱著簡單而悠長的歌,訇的撒了手,盡油槌打了過去。
反復著,繼續著,油槌聲音隨著悠長歌聲蕩漾到遠處去。一面是屋正中的石碾盤,在三條黃牯牛的緩步下轉動,一面是熊熊的發著哮吼的火與沸騰的蒸汽彌漫的水,一面便是這長約三丈的一段圓而且直的木在空中搖蕩;于是那從各處遠近村莊人家送來的小粒的桐子,便在這樣行為下,變成稠粘的,黃色的,半透明的黃油,流進地下的油槽了。
這油坊,正如一個生物,囂雜紛亂與偉大的諧調,使人認識這個整個的責任是如何重要。人物是從主人到趕牛小子,一共數目在二十以上。這二十余人在一個屋中,各因職務不同做著各樣事情,在各不相同的工作上各人運用著各不相同的體力,又交換著談話,表示心情的暇裕,這是一群還是一個,也仿佛不是用簡單文字所能解釋清楚。
但是,若我們離開這油坊,一里兩里,我們所能知道這油坊是活的,是有著人一樣的生命,而繼續反復制作一種有用的事物的,將從什么地方來認識?一離遠,我們就不能看到那如山堆的桐子仁,也看不到那形勢奇怪的房子了。我們也不知道那怪屋里是不是有三條牯牛拖了那大石磨盤打轉。也不知灶中的火還發吼沒有。也不知那里是空洞死靜的還是一切全有生氣的。是這樣,我們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聽那打油人唱歌,聽那跟隨歌聲起落仿佛為歌聲作拍的洪壯的聲音。從這歌聲,與油槌的打擊的悶重聲音上,我們就儼然看出油坊中一切來了。這歌聲與打油聲,有時二三里以外還可以聽到,是山中莊嚴的音樂,莊嚴到比佛鐘還使人感動,能給人氣力,能給人靜穆與和平。從這聲音可以使人明白嚴冬的過去,一個新的年份的開始,因為打油是從二月開始。且可以知道這地方的平安無警,人人安居樂業,因為地方有了警戒是不能再打油的。
油坊是簡單約略介紹過了。與這油坊有關系的,還有幾個人。
要說的人,并不是怎樣了不得的大人物,我們已經在每日報紙上,把一切歷史上有意義的闊人要人臉貌、生活、思想、行為看厭了。對于這類人永遠感生興趣的,他不妨去做小官,設法同這些人接近。我說的人只是那些不逗人歡喜,生活平凡,行為簡樸,思想單純的鄉下人。然而這類人,在許多人生活中,同學問這東西一樣疏遠的。
領略了油坊,就再來領略一個打油人生活,也不為無意義——我就告你們一個打油的一切吧。
這些打油人,成天守著那一段懸空的長木,執行著類乎劊子手的職務,手干搖動著,腳步轉換著,腰兒勾著扶了那油槌走來走去,他們可不知那24小時所做的事,出了油出了汗以外還出了什么。每天到了換班時節,就回家。人一離開了打油槌,歌也便離開口邊了。24小時的疲勞,使他覺得非喝一杯極濃的高粱酒不可,他于是乎就走快一點。到了家,把腳一洗,把酒一喝,或者在灶邊編編草鞋,或者到別家打一點小牌。有家庭的就同妻女坐到院壩小木板凳上談談天,到了八點聽到巖上起了更就睡。睡,是一直到第二天五更才作興醒的。醒來了,天還不大亮,就又到上工時候了。
一個打油匠生活,不過如此如此罷了。不過照例這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所以工作所得,較之小鄉村中其他事業也獨多,四季中有一季工作便可以對付一年生活,因此這類人在本鄉中地位也等于紳士,似乎比考秀才教書還合算。
可是這類人,在本地方真是如何稀少的人物啊!
天黑了,在高空中打團的鷹之類也漸漸地歸林了,各處人家的炊煙已由白色變成紫色了,什么地方有婦人尖銳聲音拖著悠長的調子喊著阿牛阿狗的孩子小名回家吃飯了,這時圓坳的油坊停工了,從油坊中走出了一個人。這個人,行步匆匆像逃難,原來后面還有一個小子在追趕。這被追趕的人踉踉蹌蹌地滑著跑著在極其熟悉的下坡路上走著,那追趕他的小子趕不上,就在后面喊他。
“四伯,四伯,慢走一點,你不同我爹喝一杯,他老人家要生氣了。”
他回轉頭望那追趕他的人黑的輪廓,隨走隨大聲地說:
“不,道謝了。明天來。五明,告訴你爹,我明天來。”
“那不成,今天燉的有狗肉!”
“你多吃一塊好了。五明小子你可以多吃一塊,再不然幫我留一點明早我來吃。”
“那他要生氣!”
“不會的。告你爹,我有點小事,要到西村張裁縫家去。”
說著這樣話的這個四伯,人已走下圓坳了,再回頭望聲音所來處的五明,所望到的是輪廓模糊的一團,天是真黑了。
他不管五明同五明爹,放棄了狗肉同高粱酒,一定要急于回家,是因為念著家中的女兒。這中年漢子,惟一的女兒阿黑,正有病發燒,躺在床不能起來,等他回家安慰的。他的家,去油坊上半里路,已屬于另外一個村莊了,所以走到家時已經是五筒絲煙的時候了。快到了家,望到家中卻不見燈光,這漢子心就有點緊。老老遠,他就大聲喊女兒的名字。他心想,或者女兒連起床點燈的氣力也沒有了。不聽到么,這漢子就更加心急。假若是,一進門,所看到的是一個死人,那這漢子也不必活了。他急劇地又憂愁地走到了自己家門前,用手去開那柵欄門。關在院中的小豬,見有人來,以為是喂料的阿黑來了,就群集到那邊來。
他暫時就不開門,因為聽到屋的左邊有人走動的聲音。
“阿黑,阿黑,是你嗎?”
“爹,不是我。”
故意說不是她的阿黑,卻跑過來到她爹的身邊了,手上拿的是一些仿佛竹管子一樣的東西。爹見了阿黑是又歡喜又有點埋怨的。
“怎么燈也不點,我喊你又不應?”
“飯已早煮好了。燈我忘記了。我沒聽見你喊我,我到后面園里去了。”
做父親的用手摸過額角以后,阿黑把門一開,先就跑進屋里去了,不久這小瓦屋中有了燈光。
又不久,在一盞小小的清油燈下,這中年父親同女兒坐在一張小方桌邊吃晚飯了。
吃著飯,望到女兒臉還發紅,病顯然沒好,父親把飯吃過一碗也不再添。阿黑是十七八歲的人了,知道父親發癡的理由,就說:“一點兒病已全好了,這時人并不吃虧。”
“我要你規規矩矩睡睡,又不聽我說。”
“我睡了半天,因為到夜了天氣真好,天上有霞,所以起來看,就便到后園去砍竹子,砍來好讓五明做簫。”
“我擔心你不好,所以才趕忙回來。不然今天五明留我吃狗肉,我哪里就來。”
“爹你想吃狗肉我們明天自己燉一腿。”
“你哪里會燉狗肉?”
“怎么不會?我可以問五明去。弄狗肉吃就是臟一點,費事一點。爹你買來拿到油坊去,要燒火人幫烙好刮好,我必定會辦到好吃。”
“等你病好了再說吧。”
“我好了,實在好了。”
“發燒要不得!”
“發燒吃一點狗肉,以火攻火,會好得快一點。”
乖巧的阿黑,并不想狗肉吃,但見到父親對于狗肉的傾心,所以說自己來燉。但不久,不必親自動手,五明從油坊送了一大碗狗肉來了。被他爹說了一陣怪他不把四伯留下,五明退思補過,所以趕忙送了一大青花海碗紅燜狗肉來。雖說是來送狗肉,其實還是為另外一樣東西,比四伯對狗肉似乎還感到可愛。五明為什么送狗肉一定要親自來,如同做大事一樣,不管天晴落雨,不管早夜,這理由只有阿黑心中明白!
“五明,你坐。”阿黑讓他坐,推了一個小板凳過去。
“我站站也成。”
“坐,這孩子,總是不聽話。”
“阿黑姐,我聽你的話,不要生氣!”
于是五明坐下了。他坐到阿黑身邊馴服到像一只貓。坐在一張白木板凳上的五明,看燈光下的阿黑吃飯,看四伯喝酒夾狗肉吃。若說四伯的鼻子是為酒糟紅,使人見了仿佛要醉,那么阿黑的小小的鼻子,可不知是為什么如此逗人愛了。
“五明,再喝一杯,陪四伯喝。”
“我爹不準我喝酒。”
“好個孝子,可以上傳。”
“我只聽人說過孝女上傳的故事,姐,你是傳上的。”
“我是說你假,你以為你真是孝子嗎?你爹不許你做許多事,似乎都背了爹做過了,陪四伯吃杯酒就怕爹罵,裝得真像!”
“冤枉死我了,我裝了些什么?”
四伯見五明被女兒逼急了,發著笑,動著那大的酒糟鼻,說阿黑應當讓五明。
“爹,你不知道他,人雖小,頂會扯謊。”
大約是五明這小子的確在阿黑面前扯過不少的謊,證據被阿黑拿到手上了,所以五明雖一面嚷著冤枉了人,一面卻對阿黑瞪眼,意思是告饒。
“五明,你對我瞪眼睛做什么鬼?我不明白。”說了就縱聲笑。五明真急了,大聲嚷:
“是,阿黑姐,你這時不明白,到后我要你明白呀!”
“五明你不要聽阿黑的話,她是頂愛窘人的,不理她好了。”
“阿黑,”這漢子又對女兒說,“夠了。”
“好,我不說了,不然有一個人眼中會又有貓兒尿。”
五明氣突突地說:“是的,貓兒尿,有一個人有時也歡喜吃人家的貓兒尿!”
“那是情形太可憐了。”
“那這時就是可笑”——說著,碗也不要,五明抽身走了。阿黑追出去,喊小子。
“五明,五明,拿碗去!要哭就在燈下哭,也好讓人看見!”
走去的五明不作聲,也不跑,卻慢慢走去。
阿黑心中過意不去,就跟到后面走。
“五明,回來,我不說了。回來坐坐,我有竹子,你幫我做簫。”
五明心有點動,就更慢走了點。
“你不回來,那以后就……什么也完了。”
五明聽到這話,不得不停了腳步。他停頓在大路邊,等候趕他的阿黑。阿黑到了身邊,牽著這小子的手,往回走。這小子淚眼婆娑,仍然進到了阿黑的堂屋,站在那里對著四伯勉強作苦笑。
“坐,當真就要哭了,真不害羞。”
五明咬牙齒,不作聲。四伯看了過意不去,幫五明的忙,說阿黑:
“阿黑,你就忘記你被毛朱伯笑你的情形了。讓五明點吧,女人家不可太逞強。”
“爹你袒護他。”
“怎么袒護他?你大點,應當讓他一點才對。”
“爹以為他真像是老實人,非讓他不可。爹你不知道,有個時候他才真不老實!”
“什么時候?”做父親的似乎不相信。
“什么時候么?多咧多!”阿黑說到這話,想起五明平素不老實的故事來,就笑了。
阿黑說五明不是老實人,這也不是十分冤枉的。但當真若是不老實人,阿黑這時也無資格打趣五明了。說五明不老實者,是五明這小子,人雖小,卻懂得許多事,學了不少乖,一得便,就想在阿黑身上撒野,那種時節五明決不能說是老實人的,即或是不缺少流貓兒尿的機會。然而到底不中用,所以不規矩到,還是被恐嚇收兵回營,仍然是一個在長者面前的老實人。這真可以說,既然想不老實,又始終做不到,那就只有盡阿黑調謔一個辦法了。
五明心中想的是報仇方法,卻想到明天的機會去了。其實他不知不覺用了他的可憐模樣已報仇了。因為模樣可憐,使這打油人有與東家做親家的意思,因了他的無用,阿黑對這被虐待者也心中十分如意了。
五明不作聲,看到阿黑把碗中狗肉倒到土缽中去,看到阿黑洗碗,看到阿黑……到后是把碗交到五明手上,另外塞了一把干栗子在五明手中,五明這小子才笑。
借口說怕被院壩中豬包圍,五明要阿黑送出大門,出了大門卻握了阿黑的手不放,意思還要在黑暗中親一個嘴,算抵銷適間被窘的賬。把阿黑手扯定,五明也覺得阿黑是在發燒了。
“姐,干嗎,手這么熱?”
“我有病,發燒。”
“怎不吃藥?”
“一點兒小病。”
“一點兒,你說的!你的全是一點兒,打趣人家也是,自己的事也是。病了不吃藥那怎么行。”
“今天早睡點,吃點姜,發發汗明早就好了。”
“你真使人擔心!”
“鬼,我不要你假裝關切,我自己會比你明白點。”
“你明白,是呀,什么事你都明白,什么事你都能干,我說的就是假關切,我又是鬼……”
五明小子又借此撒起賴來,他又要哭了。
聽到嗚咽,阿黑心軟了,抱了五明用嘴燙五明的嘴,仿佛喂五明一片糖。
五明掙脫身,一氣跑過一條田塍去了。
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實際說的是遇見你之后,我忍受不了對你的思念。
曾經狹隘的以為看過《邊城》之后,沈從文的其它小說不必再看,但是這次因緣際會買到這本書,讀過之后才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愚蠢,像沈從文這樣的大家,他的作品總能給人驚喜。
情書自然不用說,濃情蜜意。而書中的10篇小說,前面幾篇是鄉土小說的風格,很純樸,后面幾篇小說篇現代,個人感覺,沈從文還是寫鄉土小說更拿手,更易打動我。
沈從文能寫出這么接地氣的文字,與他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系,而他能有自信在文學的領域繼續開疆拓土則跟娶到張兆和有更大的關系,張兆和是他的驕傲。
一切過去的種種,它的結局皆在把我推到你身邊心上,你的一切過去也皆在把我拉近你的身邊心上。這或許就是緣分,喜歡沈從文的這種表達方式,樸素而意味深長。
沈從文前輩在刻畫人物心里上的能力真是令人佩服,《夜》這篇小說里,沈老對女主人公期待被邀請跳舞的心理描寫簡直入神了,女作家都不一定能描述的這么真實。
懂得節制的情人,也就是極懂得愛情的情人。這是《阿黑小史》里的一句話,以前沒讀過沈從文的這部小說,這次讀了很喜歡,阿黑和五明你打我鬧的愛情,很逗比,哈哈哈哈
一個乖巧的女人,是常常能把自己某一種美德顯示給某種人,而又能把某一種好處顯示給另外一種人,處置得當,各處都得到好評的。《阿黑小史》里的一段話,說得很準確。
書名很吸引人,慢慢品讀越來越有味道。封面上的那句話特別喜歡:我原以為我是個受得了寂寞的人,現在才明白我們自從在一起后我就變成一個不能同你離開的人了。
讀沈從文的書給自己寂寞狂躁的心一副清涼散。大概熱烈的人互向往那種平靜的愛情,就像我很喜歡書中淡淡的、含蓄的愛情,不那么熱烈,但是縈繞心中,久久不能忘卻。
6封情書,新婚小別的思念之情是那么濃烈,很好地詮釋了書名: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10篇小說,不說《邊城》單《阿黑小史》和《薄寒》就給我深刻印象。不錯的一本書。
我們在生活種會遇到那么多的人,見一面也就不再放心上,但是有那么一個人,他常駐在你心里不走,而且只要一天見不到,就想念得煩躁。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
喜歡沈老爺子的質樸的性情以及他筆下的愛情,哀而不傷、酸甜合度。他淡淡講著故事,山山水水,相遇離別,好像很自然、輕松,但是我卻從中讀出了他對愛情的執著與追求。
個人表示很喜歡《阿黑小史》,阿黑與五明兩個人的愛情不再是不好意思的遮遮掩掩,而是阿黑明目張膽地欺負五明,畢竟兩人是姐弟戀嘛,阿黑的規矩、五明的機靈,兩人很配啊。
我原以為我是個受得了寂寞的人。現在方明白我們自從在一起后,我就變成一個不能同你離開的人了。書已收到,很喜歡,不管是內文紙張還是封面裝幀都很精美。總體來說很不錯。
情書+故事,以前會有點懷疑怎么會有翠翠那么天真的人,這太夸張了,但是讀了沈從文的情書,就相信了,因為作者是那樣一個多情的人。讀了他的情話,就更能懂小說里主人公的心理,
看封面似乎是很撩人的一本書,哈哈哈,天冷了,最適合來一本情啊愛啊的書,周末窩在家里讀了。其實沈從文的小說我只看過一點《邊城》,上次被一篇介紹他的網文安利了,所以就買來看看唄。
沈從文追張兆和的辛苦過程早已是民國佳話,當初寫了有幾百封情書才把張家三小姐打動,但不幸很多情書在戰亂中丟失了。不過留下來的沈從文的情書已經足夠讓我們品味: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所以說,文如其人一點不假,沈從文的作品,不論情書還是小說就是他對待愛情的態度。
沈從文的書這幾年好像很熱,我也是最近買來他的書看,小說很容易入迷,情書寫得很美:“我原以為我是個受得了寂寞的人,現在方明白我們自從在一起后,我就變成一個不能同你離開的人了。”
愛情從來都是甜蜜且痛的,但是沈從文的愛情故事里,卻很好地調和了這種痛并快樂的感受,就像沈從文的學生汪曾祺所說的“酸甜合度”。一直很喜歡沈從文,因為他的文字里,有我心底愛情的樣子。
沈從文最著名的小說莫過于《邊城》,這次讀這本書才知道,原來他不止寫鄉土小說,也寫都市里的愛情故事,就像《薄寒》這篇小說講了一位都市漂亮女教師希望遇見粗獷有男子氣概男人都愛情追求。
很喜歡沈從文的敘事方式,彼此喜歡的兩個人并不是就一定有結果。總會有那么多插進來的一件件瑣事讓愛情偏離軌道,但或許這原本就是愛情要去的方向。畢竟沒結果的結果,好過不如意的結果。
前段時間剛看了記錄張家四姐妹的《合肥四姐妹》一書,對他們四姐妹真的是佩服,名門閨秀既是如此。后面知道沈從文娶了張兆和后就很想了解他們兩人的愛情,遇見這本書真的是巧了,希望能有所收獲。
民國寫情書的高手最服兩個人,一是沈從文,二是朱生豪。沈從文的情書總是傳出美妙的歌聲,朱生豪的情書則是沾了蜜糖,不過沈從文技高一籌的地方是,他能把這種愛情的甜蜜寫進小說,講出我們大家的心聲。
這仍舊是本拿沈從文的舊作新出的書,把《邊城》《阿黑小史》《雨后》等沈從文老師的經典小說放在一起出這么一本書,唯一用了點心思的地方大概就是把情書也加進來了,這倒是對了解沈從文老師的性情有一定幫助。
裝幀很精美,腰封的那個設計很有創意。先讀的情書,幾篇情書讀完,幾乎是帶著激動加好奇的心情,趕緊開始讀小說,就是想看看這樣溫柔的男人會寫出怎樣的小說,很慚愧第一次讀沈從文的書,但是這一本書就讓我喜歡上了這位民國大作家。
下午收到書,就趕緊拆開看了一下,沈從文的情書文筆很細膩,不過第一眼看到三三這個稱呼還是有點訝異,怎么會這樣稱呼,后來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張兆和在張家四小姐里排行老三,嘿,這樣看來稱呼三三真是夠甜蜜的。
好美的名字: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以前沒讀過沈從文的情書,只是零星聽過幾句他的情話,這回讀他的情書,那些細膩、溫柔的文字讓我更加覺得唯有一顆滿是溫柔的心,才能寫出那純粹的愛情故事。好書,值得閱讀。
好喜歡這個封面,很秀氣的感覺,書名也很值得玩味。沈老師文字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看見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風土人情的美,而我們沒看到;他筆下的愛情,我們很少能親身經歷,但是在心底想象過無數次。寫的人真摯,讀的人感動。
遇見你之前,我以為我受得了寂寞~~多美的意境。沈從文的情書真的很,很,很虐狗呀~~一大把一大把的狗糧撒出來~~又刺激又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