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自傳體小說《愛情筆記》細膩生動地剖析了愛情之后,時隔二十余年,英國才子作家阿蘭 德波頓在《愛的進化論》一書中,對愛情與婚姻的本質展開了更別具一格的深刻省思。德波頓以拉比和柯爾斯騰的愛情故事為主軸,輔以哲學與心理學思考,從情愫萌芽到愛情揚帆,從步入圍城到“城”中困頓,再到婚外情,直至終通過自我探尋,超脫接受婚姻的完整歷程,將愛情與婚姻的每一階段都做了冷靜且睿智的剖析,將自己豐滿、深沉的思辨,通過細膩的情境,融合具象而真實的人物角色鋪陳開來, 直至讓人們逐漸認識到:愛的本質,與其說是一份激情熱忱,還不如說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能。只有參悟了此道,我們方可有閱盡千帆的淡定,在滄海桑田后,坦然接納婚姻。
這本書是隨筆作品,更是一部充滿智慧,揭示愛情與婚姻規則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著作,令我們不再徘徊于愛情與婚姻歷程中的各種兩難境地,讓我們對生活重新燃起熱情,進而明白:愛上很容易,只需一時的激情,維系愛情卻很不容易,得需一生的修煉,我們該做的是打破幻想,更務實、更健康、非本能地去愛。
全球暢銷書作家、英倫才子阿蘭 德波頓新作。英美同步出版,版權售至加拿大、巴西、丹麥、荷蘭、法國、德國等近20個國家,暢銷書排行榜No.6作品。
繼全球暢銷200萬冊的《愛情筆記》,時隔20余年,阿蘭 德波頓回歸愛情寫作領域的力作!當年的英倫青年才子,華麗轉身變人夫人父,一樣的犀利風趣,不一樣的人生感悟。
蔡康永、蔡詩評、林書煒、黃麗群、貝莉、愛莉、女王聯合推薦。
為什么從美好愛情走來的婚姻后一地雞毛?這部既是隨筆作品,又是一部充滿智慧,揭示愛情與婚姻規則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著作告訴你答案。
他不乏米蘭 昆德拉的批評深度,深具羅蘭 巴特爾的解構氣質;但,他比昆德拉有更立體的愛情思維,比巴特爾更熨帖戀人的愛情神經。他激活我們全新的閱讀體驗。
阿蘭 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倫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畢業于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述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身份的焦慮》(2004)、《無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頌歌》(2009)、《機場里的小旅行》(2009)、《寫給無神論者》(2012)、《新聞的騷動》(2015)。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三十幾種文字。
羅曼蒂克
-迷戀
-神圣的開篇
-熱戀
-性與愛
- 求婚
圍城之內
-一地雞毛
-慍怒
-與潛意識壓抑力
-移情
-無端怪罪
-施教與受教
為人父母
-愛的課堂
-童真
-愛的局限
-與父母身份
-洗熨衣物的威信
婚外情
-花心
-贊同
-反對
-不可調和的欲望
-秘密
羅曼蒂克之外
-依戀理論
-成熟
-接納婚姻
-未來
其實我想給一分的,書角,那么硬的角都被摔變形了!!!!!!!
也許讓修復我的親密關系問題
內容還沒看 封面精美 但是里面的紙張很薄 都能透過背面的字 不像正版……
阿蘭德波頓的書就不用說了~
流暢的文筆,不算深奧,閑暇讀
德波頓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