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雜憶》是一本小書是用血換來的,是和淚 寫成的。季羨林能夠活著把它寫出來,是他畢生的最 大幸福,是他留給后代的禮品。愿它帶著我的祝 福走向人間吧。它帶去的不是仇恨和報復,而是一面 鏡子,從中可以照見惡和善,丑和美,照見絕望和希 望。它帶去的是對我們偉大祖國和人民的一片赤誠。
牛棚雜憶(季羨林散文新編)是季羨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影響力的一部作品。本書記錄了季羨林先生在“”期間的遭遇和經歷,用他的話說是“一本用血換來的,和淚寫成的小書”。這本書的思想性、可讀性極強,這是一個知識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在書寫歷史,用極為真切、理智的筆觸去描寫發生他和他身邊一群知識分子身上的事,同時對于這段經歷有這深刻和理性的思考,無疑,這是一本非常可貴的書稿。
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并入臨清市)康莊鎮,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后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系、印度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系,開拓了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獲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祝詞
自序
一 緣起
二 從社教運動談起
三 1966年6月4日
四 對號入座
五 快活半年
六 自己跳出來
七 抄家
八 在“自絕于人民”的邊緣上
九 千鈞一發
十 勞改的初級階段
十一 大批斗
十二 太平莊
十三 自己親手搭起牛棚
十四 牛棚生活(一)
(一)正名
(二)我們的住處
(三)日常生活
(四)晚間訓話
(五)離奇的規定
十五 牛棚生活(二)
(六)設置特務
(七)應付外調
(八)連續批斗
(九)1968年6月18日大批斗
(十)棚中花絮
1 圖書館學系一教授
2 法律系一教授
3 東語系一個女教員
4 生物系黨總支書記
5 附小一位女教員
6 西語系的一個“老右派”學生
7 物理系的一個教員
十六 牛棚生活(三)
(十一)特別雅座
(十二)特別班
(十三)東語系一個印尼語的教員
(十四)自暴自棄
(十五)“折磨論”的小結
十七 牛棚轉移
十八 半解放
在延慶新華營
十九 解放
翻譯《羅摩衍那》
一個小插曲
一幕鬧劇
我的恢復組織生活
二十 余思或反思
附錄:自傳
二 從社教運動談起 60年代前半,在全國范圍內又掀起了一場驚心動 魄的叫做 “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運動。北大又大大地折騰了 一番。規律 仍然是:這場運動你整我,下次運動我整你。混戰了 一陣,然后平 靜下來,又都奉命到農村去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我于1965年秋天,開完了“國際飯店會議”以后 ,奉命到了京 郊南口村,擔任這個村的社教隊的副隊長,分工管整 黨工作。這是 一個小小的山村。在鐵道修建以前,是口內外的交通 要道。據當 地的老百姓告訴我,當年這里十分繁華,大街上店鋪 林立,每天晚 上臥在大街上的駱駝多達幾百頭,酒館里面劃拳行令 之聲通宵達 旦。鐵路一修,情況立變,現在已是今非昔比。全村 到處可見斷壁 頹垣,一片荒涼寂寞,當年盛況只殘留在老年人的記 憶中了。
村里社教運動進行的情況,我不想在這里談。我 只談與“文 化大革命”有關的一些情況。這一場“史無前例的” 所謂“革命”, 來頭是很大很大的。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用不著我 再去細說。
它實際上是在1965年冬天開始的,正是我在南口村的 時候。這時 候,寫了一篇文章:《評新編歷史劇》,點起了 “革命”的烽火。這一篇文章鼓其如簧之舌,歪曲事 實,滿篇邪理。
它據說也是頗有來頭的。不過是拿著雞毛當令 箭出臺獻藝 的小丑而已。我讀到這篇文章就是在南口村。我腦袋 里一向缺少 政治細胞,雖然解放后幾乎天天學習政治,怎奈我天 生愚鈍,時時 刻刻講階級斗爭,然而我卻偏偏忽略階級斗爭。我從 文章中一點 也沒有體會出階級斗爭的味道。我一點也沒有感覺出 這就是“山 雨欲來風滿樓”,這就是大風暴將要來臨的信號。我 只把它當做 一篇平常的文章來看待。兼之我又有肚子里藏不住話 的缺點(優 點?)。看完了以后,我就信口開河,大發議論,毫 無顧忌。我到處 揚言:我根本看不出《海瑞罷官》會同有什么 瓜葛。我還 說,“三家村”里的三位“村長”我都認識,有的還 可以說是朋友。
我同吳晗30年代初在清華是同學。1946年,我回到北 平以后,還 曾應他的邀請到清華向學生做過一次報告,在他家里 住過一宿。
如此等等,說個沒完。我哪里知道,說者無心,聽者 有意。同我一 起來南口村搞社教運動的有我的一位“高足”,出身 貧農兼烈屬, 平常對我畢恭畢敬,我內定他為我的“接班人”。就 是這一個我的 “心腹”,把我說的話都記在心中,等待秋后算賬, 臉上依然是笑瞇 瞇的。后來,到了“”中,我自己跳出來 反對北大那一 位臭名遠揚的“老佛爺”,被關進牛棚。我的這一位 高足看到時機 已到,正好落井下石,圖得自己撈上一頂小小的烏紗 帽,把此時記 住的我說的話,竹筒倒豆子,再加上一點歪曲,傾盆 倒到了我的頭 上,把我“打”成了“三家村的小伙計”!我順便說 一句,這一位有 一百個理由能成為無產階級接班人的貧農兼烈屬的子 弟,已經溜 到歐洲一個小國當洋奴去了。時間是毫不留情的,它 真使人在自 己制造的鏡子里照見自己的真相! 閑言少敘,書歸正傳。我仍然談的文章。
在這 篇文章中使用的深文周納的邏輯,捕風捉影莫須有的 推理,給以后 在整個“”中給人羅織罪名,樹立了一個 極壞的樣板。
這一套荒謬絕倫的東西是否就是個人的發明創 造,我看未 必。他可能也是從來頭很大的人那里剽竊來的。無論 如何,這一 種歪風影響之惡劣,流毒之深遠,實在是罄竹難“數 ”。它把青年 一代的邏輯思維搞混亂了。流風所及,至今未息 。
還有一件小事,我必須在這里講一講。我們在南 口村的社教 工作隊,不是來自一個單位。除了北大以外,還有人 來自中央人民 廣播電臺,來自警察總隊等單位。根據上面的規定, 我們一律便 衣,不對人講自己的單位。內部情況只有我們自己明 白。我們這 一伙來自四面八方的雜牌軍隊,盡管過去并不認識; 但是萍水相 逢,大家都能夠團結協作,感情異常融洽。公安總隊 來了一位姓陳 的同志,他是老公安,年紀還不大,但已有十年的黨 齡。他有豐富 的公安經驗,人也非常隨和。我們相處得非常好,幾 乎是無話不 談。但是,有一件小事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收到無 論什么信,看 完之后,總是以火焚之。這同我的習慣正相反。我有 一個好壞難 明的習慣:我不但保留了所有的來信,而且連一張小 小的收條等等 微末不足道的東西,都精心保留起來。我這個習慣的 心理基礎是 什么呢?我說不清楚,從來也沒有去研究過。看了陳 的行徑,我自 然大惑不解。特別是過舊歷年的時候,公安總隊給他 寄來了一張 鉛印的賀年卡片。這本是官樣文章,沒有什么重要意 義。但是陳 連這樣一張賀年卡片也不放過,而且一定要用火燒掉 ,不是撕掉。
我實在沉不住氣了,便開始了這樣的談話: “你為什么要燒掉呢?” “不留痕跡。” “撕掉丟在茅坑里不就行了嗎?” “不行!仍然可能留下痕跡。” “你過分小心了。” “不是,干我們這一行的深知其中的利害。一個 人說不定什 么時候就會碰到點子上。一碰上,你就吃不了的兜著 走。” 我大吃一驚,這真是聞所未聞。我自己心里估量 :我也會碰到 點子上的。我身上毛病不少,小辮子也有的是。有人 來抓,并不困 難。但是,我自信,我從不、反社會主義;我也 沒有加入任何反 動組織,“反革命”這一頂帽子無論如何也是扣不到 我頭上來的。
心里樂滋滋的,沒有再想下去。豈知陳的話真是經驗 之談,是從無 數事實中提煉出來的真理。過了沒有多久,我自己一 跳出來反對 北大那一位“老佛爺”,就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 子。我曾胡謅了 兩句詩:“廿年一覺燕園夢,贏得反社名。”這 是后話,這里就 先不談了。
……P14-17
季老先生的書啊,反應的是那個年代的瘋狂,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那個年代。
很好,喜歡。是老師推薦的書。很復古的樣子,很ok
季羨林的書還是不錯的,我打算再買其他的看看,不愧為大師的書。
早就想買了,季羨林的牛棚追憶,很是人性的多方面深層次寫照!
重溫那個年代的故事,雖然在我們身上不會再發生,但是如果不把它記下來,誰保準不會發生呢?以史為監。
記錄的是時期殘酷的斗爭,讓人看的撕心裂肺氣憤難平
這本書,我覺得是以作者說話的口吻,在給我講她的故事一樣。我不太喜歡她說話的風格,只是為了了解這段歷史而買的。
一段不愿提及而又不得不提及的往事,在親歷的知識分子眼里,顯得那么的沉重和發人深思!
這本是我最近一批里買的最貴、書本也比較薄的一本了,不過因為是季羨林老先生的,也因為我覬覦它很久了,所以也沒覺得很虧。
很好啊。等了一段時間,看到有了趕快買下了,人文版的書質量一般有保證的。
閱讀季老這本書,我想除了五味雜陳,還有濃濃的敬意!
這是我第一次讀到的關于的書,讀后使我認識到處于當時環境下的人們的無奈與艱難。
這個書很有含量,每夜字數滿,是近年看到的字密度最大的書了
兒子老師推薦讀本,孩子非常喜歡,值得擁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追蹤大師的心路歷程,看動亂年代人在逆境的向生之道。向大師致敬。
季羨林先生的《牛棚雜記》,是一本敢說真話的書。老人家的其它文章我也喜歡。
季老的經典書籍,值得擁有,通過季老的角度看那段“歷史”
讓我們詳細的了解那段歷史,并且深刻反思以免重蹈覆轍。
這本書看得我是真的心動了。時的丑陋被一位老人揭出,很佩服他的勇氣,也感謝他讓我了解那段歷史。
一口氣讀完,書內容寫的有些隱喻,季老所經歷的絕不是最殘酷的,經歷這些年的平反、改革開放,內心平復了不少,但可能造成的傷害依然記憶猶新,更想讓后人反思那一段荒唐的歷史~
季老用血與淚記錄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詼諧幽默的文字之后是對歷史無盡的思考與發問。
看完之后心情比較沉重,那時候的他們沒有被侵略者打倒,卻被我們自己國人所侮辱。更讓人心痛的是,居然還有人覺得那十年是“天堂”。
書就不說了,但是這幾次的快遞真是太差了吧,每次都是大叔穿著布鞋,一臉胡子的來送貨,叫我實在不好意思。打開包裝,能聞到一股腐爛的味道,你要我怎么辦?
季羨林的小說集一直想看,我還一起買了他的《留德十年》。
季老的牛棚,一代人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哀。小冊子很薄,算是自敘的文字吧,個人的情感很強烈。主要寫的是時代,而并非文學。
這本書個人認為文學造詣很高,書中為我們講述那個年代的那些故事,教會我們珍惜眼前所擁有的的東西,并不斷開拓,創造更大的領域。
牛棚雜憶,記錄了季羨林先生在“”期間的遭遇和經歷,用極為真切理智的筆觸,描寫了發生在他身邊一群知識分子身上的事。這本書的思想性,可讀性極強,無疑是一本非常可貴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