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1851—1929》探討的是西方藝術發生劇變的歷史時期,性地總結了現代藝術勃興期間的文化、經濟和歷史狀況。作者扼要介紹了這一時期的各主要流派:寫實主義、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象征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著重考察的是現代藝術產生的條件、藝術家的回應,圖像/現代主義的發展,極有創見地討論了莫奈、高更、畢加索和達利等人的目標與成就——美與怪誕,并涉及了資本主義的擴張、殖民主義、國家主義、國際主義及博物館等問題;圍繞再現、想像、感覺和性等問題,本書探討了各種形式的作品,提供了了解這一時期的美術和攝影的全新門徑。布雷特爾的闡釋言簡意賅、清晰深刻,同時還羅列了許多參考書目,方便了讀者更進一步的閱讀、研究。
1.牛津藝術史——西方當代的藝術史叢書,由英語世界學者撰著,采用開放式的出版理念,已出版三十余種。每種配有百幅以上的全彩精美圖版,用前言觀點與新穎材料闡述藝術史核心問題,被譽為"通向21世紀藝術史的大門"。
2.中文首次引進,特邀美術史家易英作為中文版主編。精選了國內藝術史研究界當下需要的十種專著,側重于構建出西方藝術史的核心脈絡,并兼顧富于當代性的新選題。
3.現代藝術史的必讀書,包羅萬象,充滿激情,性地總結了現代藝術勃興期間的文化、經濟和歷史狀況。
4.世界美術院校學者:理查德?湯姆遜(愛丁堡大學教授)、史蒂芬?埃森曼(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弗朗索瓦?卡欽(法蘭西博物館館長)等人鄭重推薦。
相關推薦:
※《牛津藝術史1· 20世紀的設計》("牛津藝術史"系列,世界設計史協會主席之作,中國未來設計之路的借鑒明燈
※《牛津藝術史2· 中國藝術》("牛津藝術史"系列,中國美術學者經典著作,牛津大學校長 + 中國美院院長 聯袂推薦)
※《牛津藝術史4· 風景與西方藝術》("牛津藝術史"系列,學者精妙解讀"風景"概念與演變,帶您全角度領略尋常風景的非常之美。超百幅精美名畫與攝影作品,值得收藏!)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藝術》("牛津藝術史"系列5,隨書贈送精美明信片!學者打破神話,多方位還原文藝復興輝煌背后的人性真相!附全球相關博物館、美術館指南)
理查德·布雷特爾(Richard R. Brettell),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美學研究教授,曾在得克薩斯大學、美國西北大學、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長期投身于有關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學術研究,發表有很多現代繪畫、攝影、建筑和博物館學方面的文章。著有《印象主義:法國速繪,1860—1890》《畢沙羅與龐杜瓦:畫家與風景》《高更與印象主義》等。2010年榮獲了法蘭西文學與藝術勛章。
譯者簡介
諸葛沂,浙江大學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現任教于浙江農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人文?茶文化學院,從事現代藝術史、藝術批評理論與電影研究。著有《尤利西斯的凝視:安哲羅普洛斯的影像世界》,譯有T. J. 克拉克《現代生活的畫像:馬奈及其追隨者藝術中的巴黎》(合譯)。
牛津藝術史叢書中文版主編簡介
易英 美術史家,藝術批評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美術研究》雜志社社長、《世界美術》雜志主編。曾著譯有《世界美術全集:西方20世紀美術》、《西方當代美術批評文選》等大量作品。
導言:1851年,倫敦的偉大展覽
巴黎:現代藝術之都
新技術
現代藝術的開端
及時部分 從寫實主義到超現實主義
現代藝術運動
寫實主義
印象主義
象征主義
后印象主義
新印象主義
綜合主義
納比派
野獸派
表現主義
立體主義
未來主義
奧費主義
渦漩主義
主義/ 構成主義
新造型主義
達達主義
純粹主義
超現實主義
"主義"問題
第二部分 現代藝術的條件
及時章 城市資本主義
巴黎和現代城市的誕生
資本主義社會
藝術的商品化
藝術市場和當代批評
現代景況
第二章 現代性、再現藝術與圖像普及化
藝術博物館
現代展覽
石版印刷術
攝影技術
攝影術與現代藝術
總結
第三部分 藝術家的回應
第三章 再現,視覺,"真實":觀看的藝術
人類的眼睛
透明性和即刻現代主義
外觀拜物主義和即刻現代主義
攝影術與即刻現代主義
超越油畫速寫
立體主義
再現、時間和未來主義、立體主義作品中的城市
第四章 圖像/ 現代主義和圖像流通
拉斐爾前派社
夏凡納和莫羅:前衛之外的圖像/ 現代主義
法國以外的圖像/ 現代主義
前衛藝術展覽
分散,分離和重組
第四部分 圖像學
導論
第五章 性與人體
馬奈畫中的人體
現代藝術和色情作品
裸體與現代藝術家筆下的生命周期
沐浴中的裸體像
寓言裸體像或無性裸體像
殖民主義和裸體肖像:令人困惑的高更
被剝光的新娘
人體零部件和碎片
第六章 社會階級和階級意識
修拉和《大碗島的星期天》
現代主義文化中的階級問題
藝術家和階級
肖像畫
農民的形象
工人與現代藝術
第七章 反圖像學:無主題藝術
風景畫
文本和圖畫
抽象藝術
第八章 現代藝術中的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
民族特征
時間與地點
抽象藝術,唯靈論和國際主義
民族主義風景畫
后記:現代藝術的私有化
注釋
插圖一覽表
參考文獻
大事記
索引
譯后記
現代藝術運動
現代藝術史通常被書寫為一個以時間順序排列的松散運動史,其中大多數運動的流行名稱都來自它們闡發的觀點。這樣寫出的藝術史客觀如實,因為它試圖重述那些藝術家或他們親密的擁護者們曾經使用的專門用語和美學語言。在規范的藝術史中,如喬治· 赫德· 漢密爾頓(George Heard Hamilton)的典范性著作《1880 — 1940年的歐洲繪畫和雕塑》(Painting and Sculpture in Europe 1880 — 1940),學者按照這樣的體例明確設定了大多數藝術運動,現代藝術史的書寫便以巴黎的藝術為主體,同時提及別處藝術團體的發展。可以從下文提到的兩類團體來思考這些運動。
意大利文學史家雷納托· 波焦利(Renato Poggioli)令人信服(又簡明易懂)地描寫了現代藝術和文化中的先鋒派。[1] 根據他的定義,先鋒派團體都很小,有著而短期的目標。然而,在接受這種對先鋒派的實證主義的、不容反駁的讀解之前,重要的是要記得某些現代主義團體,比如1880 年代出入于咖啡館的工人階級們、像達達主義這樣的無政府主義團體,它們都擁有虛無主義的反等級品格。這樣就很難把他們看作是一種超越了,而只是一種叛逆行動。所有較小的先鋒派和反等級運動與較大的運動都有著天壤之別,那些較大運動的理論立場透露出對獲取長居統治地位的渴望。
盡管很多人把現代藝術史描述成先鋒或反等級的團體與脫胎于它們的藝術運動之間的相互影響,但有一點卻已證明,即不可能在書寫中對這些藝術流派名稱只字不提或更換,現代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的名稱,或其他專稱,如納比派、象征主義、奧費主義?,F在,當以一種更宏大的批評性的超然姿態來不偏不倚地回顧現代主義時,我們得到了一個重估這些術語的機會,甚或考慮對它們棄而不用。[2]
先鋒的或反等級的團體,或者更大的藝術運動,這些現代學術名詞是如此廣泛普及、無孔不入,以至于其詆毀者們也經常不知不覺地使用它們,因為這樣的分類簡單易懂。由于這些專稱在今天的學生和普通大眾中間已耳熟能詳,所以接下來的正文將從細述這些按主義界定的藝術史開始。針對這種主義之分,我將構建一種更簡單、靈活的審美范疇的雙重系統,從而延伸、擴展藝術史的傳統書寫。
寫實主義
公認的寫實主義藝術家莫過于偉大的法國畫家古斯塔夫· 庫爾貝,他的杰作《畫室:一個概括我七年藝術生涯的真實寓言》經常被認為是寫實主義運動的視覺宣言。[圖3]這幅畫和大量庫爾貝的其他作品一起,在一個專門搭建的建筑中展出,這個名叫"寫實主義"(Le Réalisme)的展覽以抗議的姿態獨立于1855 年國際藝術展之外。庫爾貝的這幅巨幅畫作將倫勃朗、哈爾斯畫作陰郁昏暗的色調與委羅內塞繪畫的驚人尺度和宏大信念融為一體。它的自信;它對現代藝術所處城市環境的接受;它那相對粗糙而快速的創作技巧;它自我宣稱的寫實主義都區別于它誕生之前的任何19 世紀繪畫,它為絕大多數胸懷壯志要達到像它一樣的高度的創作設立了標準。然而,當考察真實的歐洲和美國的寫實主義繪畫——即以庫爾貝的藝術為標準來界定的寫實主義——時,我們發現寫實主義運動具有鮮明的多樣性。[3]
寫實主義反映了藝術主題的變換,從對古代或中世紀的歷史、文學和宗教主題的描繪轉變為庫爾貝鑿鑿言稱的"真實寓言"(real allegories)的描繪:寄寓了形象、道德、宗教和政治意義的主題。寫實主義可以被定義為及時個自覺的現代藝術運動,它創造出了復雜多樣的、引人注目的、間接性的(mediated)藝術作品[圖4]。寫實主義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及時種,我稱之為直接的寫實主義(Transparent Realism),它保留了描述出繪畫空間和形象或結構組合的學院派技巧,但是卻不再表現傳統的意象(那些出自歷史、宗教或文學的意象),代之以取自于現代生活的主題。所以,在如英國畫家威廉· 鮑威爾· 弗里思(William Powell Frith,1819 — 1909)的《火車站》(The Railway Station,1862)這類作品中,表現的是公共性的現代主題,營造出了一種現代性意味[圖5]。另一條通往寫實主義的道路,間接的(或自我意識的)寫實主義(Mediated/self-consious
Realism),畫家僅僅靠涂抹顏料來傳遞他們作品中的現代性和意義。庫爾貝和他的追隨者們創作了結塊的、厚涂的畫面,拋棄了清晰的線性結構。他們的畫面總擁有一種灰泥墻體或粗糙壁畫的特征。在這些作品中,最極端的則是塞尚和卡米爾· 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 — 1903)從1860 年代開始創作的調色刀繪畫,藝術家的風格粗野而自信放肆,藝術家的力量凌駕于他創作的主題之上,成為作品的真正主題。這時,畫家對媒介的操作本身至少和其描繪的主題一樣強大有力。這個附加的價值在我們思考攝影術這一新興普及的媒介與寫實主義的聯系時顯得非常重要。
早期攝影的兩種技術太過涇渭分明,其中之一,銀版照相法,或它的升級技術,玻璃版照相法,表現了(在充分顯影時)平穩而清晰的線性圖像結構(直接的寫實主義,見圖46);同時,第二種技術,即碘化銀紙照相法或紙負片工藝,得到的卻是較為粗糙的圖像,它是靠色調的團塊顯露出所拍的主題,從某方面來講,這種色調的意義要勝過畫面中的物像輪廓(間接的寫實主義[圖47])[4]。
本書具有新意,用迷人的洞見顛覆了我們對圖像現代主義的陳腐臆測。
——理查德·湯姆遜(Richard Thomson),愛丁堡大學教授
一本不可替代的著作,性地總結了現代藝術勃興期間的文化、經濟和歷史狀況。
——史蒂芬·埃森曼(Stephen Eisenman),美國西北大學教授
現代藝術史的必讀書,既包羅萬象,又充滿激情。
——弗朗索瓦·卡欽(Fran?ois Cachin),法蘭西博物館館長
牛津藝術史系列之一,講現代藝術
還沒細讀,大致翻閱一下感覺不錯,希望能對現代藝術有個宏觀的了解,入門級讀物
留著慢慢看
書很不錯,值得收藏仔細研讀,極力推薦
很好,很喜歡
不錯,了解一下
收藏用!看一看多吸收一些藝術
翻譯的很不好,讀起來不順暢。
這是本好書
好評!推薦
這本書很好,靜下心來看看不錯!
封面好好看呀,里面還沒看,比我想象的薄,包裝很精美,快遞很快一早就到了開心
翻譯得糟糕透了,書中隨處可見中文句子卻是英文語序,讓本來簡單明了的意思被蹩腳的翻譯弄得繞來繞去;甚至還有很多諸如用錯“首當其沖”這種成語的低級錯誤。另本書排版也令人費解,圖片與文字對照性差,部分畫作是黑白印刷,這讓讀者怎么理解旁邊文字說的色彩關系?書都賣到這個價位了,有必要節約這個成本?第29頁最下一行“這”字后頭的內容莫名其妙就缺失了。但瑕不掩瑜,原作者的書確實是好書,不應該被這些東西影響了。
太貴了,原因是用銅版紙印刷。這樣效果的圖片,用得著銅版紙?拿手上也嫌重。應該用雙膠紙,成本降低,質感會更好。青年出版社用銅版紙印所有的書,就是個**做法,請勿效仿!
牛津藝術史系列都很不錯,作為初步了解是個不錯的選擇,理論性強的還是要看專著
適合藝術入門的書。不過來的時候雖然塑封都在,但是最后一頁有破損,我就懶得換貨了,希望以后注意一下。推薦這本書
一直在收集該套書籍,呵呵,了解西方藝術史的好書。
很好,內文插圖很美,文字清晰,正品行貨,值得購買1
現在的書真是越來越貴啦!?。?!原價都89 吐血、封面紙張太軟,用硬點的顯得更高大上
很棒很棒!書包裝得很好,紙質也很好,總之非常贊!
作為現代藝術的入門書,里面有很多不錯的說明和配圖。
內頁感覺是以文字為主,圖雖然也不少但質量一般
大學達拉斯分校美學研究教授,曾在得克薩斯大學V、西北大學、芝加哥大學、耶魯
拿到手里還有塑封,感覺不錯。內附彩圖,文字還沒有細看。
系統而深入地梳理了現代藝術的早期到中期,對了解掌握什么是現代藝術很有幫助。
不錯的書,推薦閱讀,包裝挺好的呢。這一套都不錯
還沒有看完,不過現代藝術的脈絡樹立的還算清晰,可以了解下現代藝術,鞏固一下大學拉下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