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收文章全部選自艾未未曾經的博客,選取內容是博客文字與藝術、建筑、攝影相關的文章和一部分艾未未對藝術家所做的訪談及為藝術家策劃的展覽的序言,以及一部分艾未未的被訪談的整理。時間是在2005年底至2008年中。
互聯網的虛擬存在成為現實的一部分,極大拓展了我們的生存空間,使不擅長文字的艾未未產生表達欲望和傳達之可能,這也成為本書出現的自我矛盾的理由。
對于中國大多數人來說,艾未未的形象總是充滿力量同時隱約模糊。他在世界范圍內享有令人驚訝的知名度,他是國家體育場"鳥巢"設計的重要參與者,他制作過許多奇奇怪怪東西,同時是個直言無忌的批評者。《此時此地》是艾未未的部中文著作,集中體現他在藝術與建筑等領域的非凡洞見。
艾未未,藝術家、建筑設計師,詩人艾青之子,曾在美國居留與工作。
序
藝 術
這漫長的路
攝 影
中國當代藝術的困境與轉機
你 是 誰 ?
精神指向與生存可能
關于攝影
碎 語
一個都沒有
碎 片
尋找一種可能性
衰老雄性
閑聊撩閑
個人的現代《童話》
作為作品的"童話"
臭烘烘的年代
生命中的每一秒都是一樣的
茄子就茄子
真的不知道
建 筑
建筑與空間
建筑是品行最終的呈現
建筑的冒險
關于磯崎新
右后視鏡
普通的建筑
此時此地
我們如何失去家園
瘋狂癡呆綜合癥
未來的城市
讓錯誤停止我們
迷 失
后失身時代
尊重自己
建筑的誠實
建筑的意義
觀念與偽造
我很喜歡你
關于鳥巢
不能寫太多
評 論
阿昌的堅持
北緯度
沒有立場的立場
超 級 輕
出走的快樂與目光所及
長 卷
祖 咒
我將是你的鏡子
記錄陌生的自我和自我之外
催眠和片斷的真實
衰人爛事
降 落 傘
外灘劃船
比鴻毛還輕
你看著辦吧
藝 術
這漫長的路
中國還沒有形成有規模的現代主義運動,這個運動的基礎是人性的解放和人道主義的普照。民主政治、物質財富和全民教育是現代主義生存的土壤,這些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僅僅是理想追求。
現代主義是對傳統人文思想的質疑和對生存處境的批判性思考。任何其他的不屬于現代主義的文化藝術活動通常是淺層次的、缺少精神價值的活動,而背離或貌似現代主義的創作,也僅僅是庸俗的復制。
現代主義不需要面具和頭銜,它是覺悟者的原始創作活動,是對生存的意義和真實處境的終極關懷,是對社會和權力的警惕、不妥協、不合作。覺悟來自于自我認識的過程,來自于對精神世界的渴望和追求,來自于永恒的懷疑和困惑。
出于這種無畏,在現代主義作品中展示出不加粉飾的真實、恐慌、空虛和無聊。這不是一種文化上的選擇——如同生命不是選擇——這是一種對自我存在的關注,是一切精神活動的基石,是認識上的終極目的。
對于存在方式和精神價值的思考是現代藝術的核心問題。面對鮮明而清晰的事實——生和死的必然,這種思考在原始沖動之后則是空虛、無聊的實在感。
這一切都走向一個必然的結果:認識生命之存在的莊嚴和荒誕。我們無法回避認識的發生,如同無法回避存在的真實性。
生命那實在的局限性和渴望突破的沖動,構成了夢想。這種渴望和為之的努力是生命的樂趣所在。
人注定是狹隘的經驗論者,人背棄了動物的自然狀態,在所有的路途中,人選擇了最遙遠、最漫長的路——通向自我的路。
作出選擇,是一個藝術家的自覺。這個選擇與人的精神處境相關,與重歸自我、追求精神價值相關。這個選擇是哲學的。
在今天,一個痛苦的事實是:在引進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的同時,卻無法引進精神的覺悟,無法引進正義的力量,無法引進靈魂。
中國近代文化史是一部蔑視個人價值的歷史,是抹殺人性和靈魂的歷史。知識分子的處境總是腹背受敵:代表侵略勢力的西方強權文化和代表封建勢力的陳腐意識結構,使中國知識分子處在一副左右為難的窘態之中。
近百年來的歷次改革,都以對西方文化的依附開始,以對自身傳統的妥協告終。簡單的效仿和奮力抗爭構成了中國近代文化發展的主要特征。
……
艾未未,藝術家、建筑設計師,詩人艾青之子,曾在美國居留與工作。
還沒有來的及看,但從封面來看就很喜歡艾未未果然不一樣
這本書是收錄了之前艾未未在博客上發表的文章,很有思想,值得晚輩們學習
搞藝術的都應該看一看這本書,中國藝術家中有此見地的不多。
關于書的封面,與其說是書的封面,倒不如說更像一張藝術家唱片的封面,一度以為我買錯了。這次書買得太多,這本還沒有來得及打開看,不過艾未未這個人,挺有名氣的,買他的書主要是想看看他到底在折騰些什么
一直喜歡艾未未 他的書讀起來很過癮 艾未未是一位很時髦的老師
艾老師由于種種原因,能夠被看到的東西不多,他應該是對藝術,以及社會作出了許多貢獻,歷史應該可以證明的,他的東西很多難能可貴,值得收場,就算你不激進,不前衛,不藝術,你也可以從一些不同的角度來審視你的生存環境。
艾未未的作品讀的很少,基本被封殺,這本書雖是談藝術的,還是有獨特的思想性。不錯。
設計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并且有機會使其成為現實,作者只是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能把他們做得都不錯。所以,沒有做不到,或許是你自己不想做;沒有不成功,或許是你自己不夠努力吧。外國人的很多想法,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有些東西艾未未還是有些過激的,但是有些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真的是事實。相較陳丹青,艾未未更為理性些,各有各的亮點。
《此時此地》,是一個藝術家的片斷體會的合集,藝術家對世界的感受真切而且真實,或許你不會同意他的觀點(藝術家最大的特點就是永遠在變化,他今天說的話也許明天就被他自己推翻了),但是你不由得會向往藝術家率真、感性的生活--真實的真誠的活在當下。
可能是審查方面的原因,很多原創博客文章無法入選吧,訪問記錄看起來整體性不強。不過其他文章值得一讀,我看到的是艾未未對于一切可能性的追求和對當下生活的重視,也就是此時此地的意義。只是有點消化不良。
這本書我一共有三本,在這里買了兩本,另一本是同學送的,買的這兩本打算送給老師個朋友的,艾未未寫的這本書是一本極具現代思考與認識自我以及這個社會的最大可能的思想文庫,有種啟蒙的感覺,有種復興的開始
看了以后對艾未未改觀。很不錯的一本書,透析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分析的很到位。
了解艾未未是從朋友的口中,只是當時他好像很窘迫。但是從這本書里還是比較深的了解了艾未未。關于他,我不想說他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人,但他的確有思想,特別,特立獨行。
中國只有一個艾未未,世界只有一個艾未未,會思考的艾未未,我心中的艾未未
《讓子彈飛》的臺詞“此時此地”勾起了我的回憶,就和這本書一樣,我們生活在此時此地!無論是不滿,憤怒還是力量,艾未未使我看到了藝術家的勇氣和執著,他給了我這個晚輩不同的思緒!為了生活或為了藝術我們都需要凝視前方。。。。。。
書不錯,每一篇都值得回味,讓人反思,看待問題的角度總是與眾不同,真是一場盛大的思想盛宴。還有一遍遍都是來自艾未未之博客,所以很適合我出差的時候看,賓館,車上,候車室,想到的時候都可以拿出來翻一篇,然后就默默思考上幾分鐘,感覺很有味道。
對于中國大多數人來說,艾未未的形象總是充滿力量同時隱約模糊。他在世界范圍內享有令人驚訝的知名度,他是國家體育場“鳥巢”設計的重要參與者,他制作過許多奇奇怪怪東西,同時是個直言無忌的批評者。
如果不是看到這本書,我對艾未未的印象還停留在一個藝術家的角色上。無疑艾未未的這本書里的文字和和要傳達的思想已經足以讓他擺脫父親艾青帶給他的榮耀而獨立存在。立面有文字有個性的,文學的,哲學的,藝術的光輝。值得一看。
這是一本藝術評論的雜文集,也包含一些訪談,文章大多出自作者博客,主要是關于藝術、建筑、攝影等等艾未來是建筑設計師,艾青之子,特立獨行,我最敬重他的誠實,他的文字很給力,有些甚至震撼,敢說敢干的理由可能來自特殊的身世和經歷,書中最值得一讀的是那些對當代藝術的辛辣批判,書中的一些文字觸動了我,包括對教育的批評和反思,他的確是個真性情的藝術人,勇敢表露自己的想法,少了虛偽和文鄒鄒的墨跡,譬如“整個城市像是一個搭壞了的廉價的戲臺,進進出出的男女老少,變成了群眾演員,全是為了一場關于文化、歷史和政績的表演。” 真的很實在。書籍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