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愧云編的《校園暴力心理機制研究》以校園 暴力的心理機制為主要研究內容,把校園暴力視為一 個系統進行探討。在具體研究中,我們首先梳理了校 園暴力產生的現實背景以及可依據的理論基礎,然后 采用問卷調查、研究性訪談和行為實驗等方法,分析 了校園暴力的結構、現狀與個案特點,探索了影響校 園暴力的主體特征和客體因素,考察了校園暴力的現 實影響,后構建了校園暴力的心理模型,提出了相 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支愧云,1967年生,山東東明縣人。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畢業,美國Saint Louis University問學者,現在重慶大學工作。主要致力于青少年社會性發展、健康心理與家庭治療等方面研究。曾在Intem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心理科學》、《中國青年研究》、《中國公共衛生》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主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0余項,出版作3部,獲重慶市發展研究獎等獎勵。
及時部分 理論探討 及時章 校園暴力的含義 一、校園暴力溯源 二、校園暴力的概念 三、校園暴力的類型 四、校園暴力的主要特征 五、校園暴力的影響因素 六、校園暴力的作用 第二章 校園暴力研究的理論方法 一、校園暴力研究的理論模型 二、校園暴力研究進展 三、校園暴力研究方法 四、校園暴力研究的意義 第二部分 特點分析 第三章 校園暴力結構的初步研究 一、身體暴力的結構 二、心理暴力的結構 三、總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四、討論 五、結論 第四章 校園暴力的現狀特點 一、目的 二、方法 三、結果 四、討論 第五章 校園暴力的個案特點 一、目的 二、方法 三、訪談過程及分析 四、討論 五、小結 第三部分 作用機制 第六章 主體特征與校園暴力 一、大五人格與校園暴力 二、控制源與校園暴力 三、自尊與校園暴力 四、自我價值感與校園暴力 五、自我管理與心理暴力 六、時間管理傾向與校園暴力 七、應對方式與校園暴力 八、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與校園暴力 九、成就動機與心理暴力 十、人際自我與心理暴力 十一、認知方式對危險行為的實驗研究 第七章 客體因素與校園暴力 一、家庭與校園暴力 二、學校與校園暴力 三、社會環境與校園暴力 第八章 校園暴力的現實影響 一、心理暴力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二、校園暴力對應對方式和自我價值感的影響 三、情景模擬對身體暴力的影響 第四部分 模型實踐 第九章 校園暴力的心理模型 一、校園暴力的特點差異 二、主體特征影響校園暴力 三、客體因素影響校園暴力 四、校園暴力的現實影響 第十章 校園暴力的預防控制 一、校園暴力的預防 二、校園暴力的控制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