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工程建設管理中的創新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近幾年來,武漢市在工程建設管理中,著力創新體制機制,著力調整行業結構,加快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嚴格建設市場管理,促進工程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一、強化主體責任,確保工程質量安全
落實參建單位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督促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質量檢測、施工圖審查等有關單位執行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規定、落實質量行為主體責任,增強參建各方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意識,特別是建設單位要充分發揮質量安全總牽頭作用,建立獨立的質量安全管理機構。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降低工程質量安全標準的,嚴格追究參建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相關負責人的責任。突出重點工程質量監管。以地鐵、橋梁、隧道工程質量監督為核心,全面執行《關于市政工程施工質量與施工技術專項評審及論證工作的規定》,尤其是加強對重點工程施工技術的管理,將監督執法工作與技術論證制度有機結合,為工程施工提供技術支持。開展市政工程精細化施工與管理活動,重點工程質量實行全過程監管,組織專家不定期開展巡查、督查,全面提升市政工程施工質量水平和精細化程度。嚴格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充分發揮市城建委安委會的指導協調作用,嚴格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強化安全生產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制,持續保持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高壓態勢;進一步落實參建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總包單位對施工現場安全生產負全面管理責任,建設單位直接發包且沒有明確總包、分包安全責任的工程,建設單位負全面管理責任;繼續全面推行施工企業、工地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工作,建立并實施參建單位安全誠信評價機制、分級監管制度,將監理單位納入示范企業的評先獎勵范圍,加大對安全管理優秀企業、項目和個人的政策激勵力度,與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監管、項目招投標掛鉤;繼續實行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曝光公示制,連續三次曝光的企業將被列為重點監控企業,并實行不良行為記錄與公布,取消評先資格;繼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針對安全事故易發、頻發部位開展專項治理,重點抓好防高處墜落、建筑起重機械及附著式升降腳手架、高大模板支撐體系和腳手架、建筑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房屋拆除工程、既有管線、人工挖孔樁等專項治理工作;實行重點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和安全生產定期報告制度,并將相應安全措施費列入工程預算;開展安全宣傳培訓,組織示范觀摩活動,出臺起重設備管理、高層建筑消防等地區性標準,積極做好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估和項目AAA級安全文明標準化誠信工地評價工作;進一步加強城建重點工程施工區域地下管網安全保護工作,認真落實施工區域管線調查、保護協議、保護技術、竣工測量、規劃驗收、竣工檔案移交和安全評價等制度措施。進一步規范監理、檢測市場。開展監理市場整頓、加強對監理企業的規范化管理,落實監理質量責任;加強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建重點工程全面開展第三方檢測工作,加大對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試驗室和質量控制體系建設情況的檢查,出臺加強預拌混凝土質量管理規定,啟動商品混凝土行業信息監管系統,實現實驗室數據自動采集上傳。繼續加大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結構推廣應用力度。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技術進步,制定適合武漢地區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通病防治技術導則”,推廣應用“中心城區深基坑工程應用逆作法工藝”“預制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湖北省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技術規程”,促進工程質量提升,奉獻精品工程。、
二、推行文明施工標準化,進一步提升施工現場管理水平
強化管理責任。建立管理部門、建設、施工、監理單位“四位一體”的文明施工管理責任體系,落實建設單位負責組織、施工單位具體實施、監理單位負責監督管理的要求,市、區建管部門與工程參建各方責任人層層簽訂文明施工管理目標責任書,確保文明施工管理責任落到實處。嚴格制度管理。凡新開工的項目,嚴格落實文明施工措施方案審查、開工勘驗、管理技術交底、巡查督辦和考評制度,做到“四個到位”,即高標準的封閉打圍到位、高標準的路面進出道口硬化到位、高標準的沖洗設施到位、高素質的保潔人員到位。嚴格管理標準。全市新建建筑工程必須嚴格實行立面封閉施工,市政工程應采用活動鋼板或新型圍擋材料全封閉打圍,建筑工程主體進入二層,應用密度網實施封閉,并嚴禁高空拋撒建筑垃圾;加強施工現場用料和余土的管理,建設工地內裸露的泥土應采取硬覆蓋或綠化措施,對臨時堆放的渣土應采取綠化或防塵布遮蓋,粉塵顆粒材料必須入庫存放;進一步規范拆除工程施工管理,采用人工和機械拆除的工程,其施工時必須落實灑水噴淋、覆蓋遮擋等防塵降塵措施,風力達四級以上時限制施工;加強便民措施管理,施工單位要結合施工現場實際合理設置便民通道,要在行人、車輛集中的道口設置導向牌,安排專人值守協助交管部門維護交通秩序。不斷豐富管理手段。突出抓好對重點建設工程和敏感地區周邊工地的文明施工監控,加強重大活動、高考和中考期間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按照“嚴查、嚴管、嚴處”的原則,及時查處各類不文明施工行為。
三、創新機制,促進綠色建筑及建筑節能規模應用
研究制定地方建筑節能法規體系。加強建筑節能發展戰略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發展綠色建筑的政策法規、標準規范、監督管理、財稅激勵等政策制度,建立武漢特色綠色低碳建設管理體系。健全開展建筑節能工作的長效機制,建立職責明確、監管有效的三級管理機制,實行建筑節能統計、監測、考核制度。編制低能耗公共建筑節能設計規程,新建建筑實行能耗標準強制性核準和備案制度;組織低能耗建筑、公共建筑節能試點改造示范,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開展既有建筑能耗評估及節能改造融資機制的研究。積極推動綠色建筑的規模應用。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施工圖設計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100%,引導新建建筑由節能向綠色建筑“四節一環保”的發展方向轉變,政府投資公共建筑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房地產開發類項目自覺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積極開展綠色建筑集中示范區建設。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長效機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相關標準,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相關人員培訓力度,加強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關鍵設備、產品的市場監管及工程準入管理,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資源評估、施工驗收、運行管理,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集中連片推廣,豐富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形式,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的應用。
四、強化行政執法,維護建筑市場秩序
積極探索完善建設市場行政執法工作。全面落實建筑市場監管職責,著力解決嚴重質量安全隱患、工程糾紛等問題,進一步加大對圍標、串標、虛假招標、違反基本建設程序、建設單位指定分包、非法轉包、違法分包、掛靠、肢解發包以及施工單位五大員證照和材料商無施工資質承攬工程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通過對重大典型案件的查處,促進建筑市場秩序的進一步好轉。同時,市建管各單位要根據職責和分工,各有側重地做好執法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與城管、環保、交管等部門的溝通和聯動,做到信息互通,齊抓共管;各區建設局、建管站要按照市、區分工的職責劃分,全面負責轄區內區管建設工程,進一步加強監管,嚴格執法,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切實維護建筑市場秩序。強化施工合同監管。加大施工總承包合同備案審查力度,依法糾正合同中的違法違規條款,引導合同雙方規范合同訂立。積極推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價款支付履約行為抽查情況通報制度,定期通報施工總承包合同價款支付履約抽查情況,提高合同履約管理的權威性。嚴把工程竣工結算備案審查關,對違背工程計價政策、不按合同約定辦理工程結算或工程結算價款支付不到位的不予辦理竣工結算文件備案,竣工結算文件未經工程造價管理機構備案的,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備案。加強建設工程檔案歸集管理。武漢市、區建管部門和各建設、施工、監理單位要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規定,認真履行建設工程檔案歸集管理的職責,做到工程檔案與工程進度同步,確保檔案真實、完整、及時歸集到位。
五、改進工作方式,提高規范化服務水平
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以有形建筑市場標準化建設為切入點,以電子化招標為基礎,加大統計指標體系和誠信體系建設力度,優化工作流程,規范基礎數據,全面提高服務效率。規范服務行為。繼續推進行政許可職能歸并改革,優化資質資格的審批和窗口服務,按照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的要求,將建筑施工、勘察設計、工程監理、造價咨詢、招標代理等企業資質,以及從業人員資格的申報等審批事項集中到市、區政務窗口,方便企業一門申請辦事;進一步完善主協辦工作制度,建立并聯審批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操作辦法,規范并聯審批平臺的運作。開展施工圖審查、招標代理、造價咨詢、工程監理、檢驗檢測等中介機構星級管理工作,建立誠信檔案,制定星級評定管理辦法,組織開展評定工作。結合實際需要完善地方性建設管理法規。完成《武漢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估算指標》編制工作,繼續做好《工程造價數據管理與分析系統》項目研究開發工作。頒布《武漢市工程建設施工分包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完成網上發布分包交易信息、工程分包信息工程。
六、積極鼓勵引導,促進建筑業創新發展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培育經營特色明顯、科技含量較高、市場前景廣闊的建筑施工企業,提高基礎設施、裝飾裝修、環保工程、大型公共建筑等專業施工能力,擴大在全省建筑業20強中的比例。引導、鼓勵水泥生產企業向預拌砂漿、水泥制品、預制構件、新型墻材制造業延伸,培育新型墻材研發生產基地,新增農村散裝水泥供應點,發展預拌砂漿生產企業。積極營造扶優扶強的良好市場環境。加快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完善誠信獎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根據企業規模、社會信譽、技術力量、稅收貢獻、管理能力等情況,試行政府投資工程投標單位名錄制。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單位必須合理控制工程造價和工期,招標文件或合同必須設置人工、材料要素價格風險控制條款,帶頭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施工企業帶資承包工程,并嚴格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為其他建設項目作出表率。積極改進行業服務。加強市場規范化建設,幫助建筑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牽手合作,研發、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繼續引導和推動武漢市建筑企業向橋梁、鋼結構等優勢產業拓展,加快形成市場轉化能力。鼓勵、引導大中型施工企業加強與央企合作,增強技術集成和產品研發能力,參與高端市場競爭。鼓勵和推動企業爭創行業先進。大力開展“創品牌企業,創優質工程,創安全文明工地”活動,對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的企業,由建設單位獎勵施工企業同等規模的工程項目。
作者:陳斌 單位:武漢市城建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