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英語信息化教學實用13篇

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英語信息化教學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英語信息化教學

篇1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當前我國信息技術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能力,使他們最終成為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主動的終身學習者。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的,其學習環(huán)境包含情景、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個要素。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描述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協(xié)作與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中,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并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獲取信息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信息所攜帶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客體);教學過程由講解說明的進程轉變?yōu)橥ㄟ^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探究、協(xié)商學習、意義建構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媒體作用也由教師講解的演示工具轉變?yōu)閷W生主動學習、協(xié)作式探索、意義建構、解決實際問題的認知工具,學生用此查詢資料、搜索信息,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會話交流。

二、信息化英語教學的特點與解決方案

1.網絡對學生有天然的吸引力,流行文化是學生的大愛。現(xiàn)在的選秀節(jié)目讓唱英語歌成了高大上的代言詞。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興趣推動他們學習。

2.熱點變化快,信息更新快。尤其是語言教學,已出版的材料總是會比現(xiàn)實熱點信息慢一拍,任何地方都可以是我們學習英語的陣地。年輕人總是最引領潮流的,教學材料不要太拘泥于課本。如果教師能多聽學生的需求,跟上他們的節(jié)奏,和他們打成一片,則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教學上,都會取得事半功倍的結果。

3.溝通、評價方式多樣化。保留傳統(tǒng)溝通和學習評價方式,充分利用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外界之間的及時溝通和互動。

4.師生角色的變化。從以往教師全面包辦的局面,轉化到教師傾聽學生的聲音,考慮學生的意見。通過信息化教學中學生建議、投票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民主與集中,學會尊重不同意見。

5.充分利用以英語為基礎的網絡世界學習英語。英語是全球通用的工作語言,聯(lián)合國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全球互聯(lián)網用戶中,英文使用者最多,所占比例為27%,英文內容的網站比例也高達56%。目前學生的閱讀領域因為語言能力和習慣問題局限在漢語網站,教師要引導他們開發(fā)一片新領地,讓他們習慣瀏覽英語網頁。

6.學生英語閱讀障礙大。英語閱讀中一旦出現(xiàn)生詞,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情緒,放棄閱讀或者認真讀后還是不甚解其意。教師要通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帶領學生跨越這一障礙。

7.網絡信息龐大、繁雜,如何甄選出有效信息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難題。部分學生會拿查找信息為借口,沉溺在網絡中。教師布置作業(yè)的目標要明確,讓每個學生學會篩選信息,限定查找資料的時間,和家長一起規(guī)范學生的上網習慣。

8.信息化英語教學一定要有思想品德教育的保駕護航。網絡上負面信息不絕于耳,學生有時候無法分辨是非,教師要引導學生規(guī)避負面信息的影響。

三、案例分析

《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英語(基礎版)第三冊》第七單元“Popular Culture”的主題是通俗文化。大綱要求學生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美國通俗文化現(xiàn)象。根據《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第六點中提到的因材施教、提高學生語言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深入了解外國文化這些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我額外增加了一節(jié)閱讀欣賞課,一邊欣賞音樂,一邊學習英語,是對課本的補充和擴展,更是對信息化英語教學的嘗試。

對教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以上總結和舉例只是一次把音樂和英語閱讀結合起來的嘗試,還請大家指出錯漏。

篇2

一、教育信息化的內涵

“信息社會”和“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最初是由日本學者從社會產業(yè)結構演進的角度提出來的,實際上反映了一種社會發(fā)展階段的新學說。信息社會指信息產業(yè)高度發(fā)達、信息產業(yè)處于支配地位的這樣一種社會;信息化則表示向信息社會發(fā)展的這一過程。信息化是一個內涵深刻、外延廣泛的概念。從其內涵來考慮,它是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廣泛,信息觀念深入人心,信息技術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信息咨詢服務業(yè)的高度發(fā)達和完善;從其外延來考慮,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信息環(huán)境。信息化作為一種趨勢,是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是從以物質與能量為經濟結構的重心,向以信息為經濟結構的重心轉變的過程。

社會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這一概念就是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再生和應用而言的。它有以下四方面的含義:第一,信息資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第二,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第三,信息的網絡是大范圍有效傳遞信息的基礎;第四,信息化作為一個社會過程,必將受到人們在觀念、理想、意志、技能及團體利益、社會組織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此,教育信息化應有與之對應的保障機制。今天,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競相出臺了以教育信息化為特征的新世紀教育振新計劃,希望以此搶占人才培養(yǎng)的制高點,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為經濟和社會迅速發(fā)展提供人才保障。一場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已在教育的各個領域的不同層面迅猛地展開。

目前有關“教育信息化”的內涵還眾說紛紜。我們認為,教育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將信息通訊技術充分整合應用在教育系統(tǒng)之中,是信息資源開發(fā)和利用及信息社會所特有的重要組織與理論管理方式在教育領域實現(xiàn)的一系列過程。

二、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面臨變革

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中,英語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式呆板,英語的語音、詞匯、語法教學都是在脫離具體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師“廣播式”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缺少雙向的溝通,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很難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統(tǒng)一式”授課,滿足不了學生個性差異的要求,教師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教師是灌輸知識的主動施教者,學生是被動接受灌輸的對象,媒體是輔助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近年來,我國在英語教學指導思想上特別強調應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實施從“怎樣教”到“怎樣學”的重心轉移。但如果仍沿襲舊的教學模式,尤其在很大程度上在以應付考試為目的情況下進行教學,就很難做到這一點。而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和網絡輔助語言教學(WALL)的引入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使教學過程不僅“教師——學生”共同學習,而且增加了“學生——計算機”雙向交流,這樣就為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提供了條件的保證。在英語教學信息化的發(fā)展進程中,CALL和WALL必然會使英語教學產生重大變革。

三、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生動有趣,實用性強,知識新等很多優(yōu)點,對英語教學聽、說、讀、寫的各個方面均有較大影響。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磁性存儲介質存貯聽力材料。移動硬盤、優(yōu)盤等存儲介質具有容量大、攜帶方便、容易保存、復制快捷等諸多優(yōu)點。軟件及網絡聽力資源豐富,選擇空間大大增加。

(2)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播放聽力材料。這種方式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形象生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聽力中的難點。

(3)選擇語音純正、地道的英語聽力軟件,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掃清口音障礙。

2.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1)人機對話。學生可以選取一些軟件來自主地訓練自己的語音、語調和表達。學生可對著話筒模仿計算機所播放的內容,計算機可以對此進行反饋,用以激勵學生。

(2)網上交談。學生學習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語言水平和愛好,通過互聯(lián)網選擇不同的交談內容和交談對象,可以不出家門和外國人交談,和國內說英語人士交流,和教師、同學自由對話。

3.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英語課文教學質量。CAI即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具有能集成文字、圖像、影像、聲音及動畫等多種信息功能。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多媒體課件的形象生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

(2)應用網絡信息資源,提高英語閱讀效率。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英語閱讀教學中許多問題,例如,閱讀題材狹窄,內容陳舊,訓練方法單一,呆板等問題。而網絡具有信息豐富,題材廣泛且新穎、反饋及時等特點,它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4.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活寫作背景。教師可在屏幕上顯示一些迷人的畫面,關鍵詞語,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讓學生觀其形,聞其聲,然后有所感而寫。并且,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練習,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用法和句型及語法項目后,逐步地進行寫作訓練。

(2)利用網絡優(yōu)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電子郵件的出現(xiàn),縮短了交流的時間和距離。教師可指導學生結交國際筆友,發(fā)送電子郵件,讓學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四、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

1.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原則

要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首先需要有基本的信息技術條件,要方便師生在學習活動中使用,同時每位教師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深刻了解英語教育的本質、教學中的難點所在,學會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以更好地達到英語課程學習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因此,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應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與學的工具或手段,利用信息技術到位但不能越位。學習環(huán)境應該建立友好的人機對話窗口、體現(xiàn)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操作簡單,運行可靠。

(2)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與模擬空間結構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模擬情景練習。

(3)傳統(tǒng)傳輸信息媒體與數據庫結合,取長補短原則。隨著各校掌握的素材資源的增多,素材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充分利用數據庫技術管理素材,才能發(fā)揮資源的效益。

(4)不斷更新觀念原則。信息技術在不斷發(fā)展,英語課程也在不斷更新,學生也在不斷變化,因此課程整合要不斷將新技術、新的教學理論等應用于課程整合,使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處于動態(tài)整合過程中。

(5)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經濟原則,要充分考慮整合的投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模式

(1)基于單機課件的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

1)課堂演示型課件。其制作原則:要體現(xiàn)教學目的,為解決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提供幫助;結構嚴謹,界面友好統(tǒng)一,方便控制;技術的重點應該放在突出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效果上。

2)交互型課件。其制作思想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學習的不同情況,把學習資料分為多個水平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材料,或通過交互式的練習,評估自己是否具備進行某種學習的能力。

3)電子圖書。既適合教師教學又適合學生自主學習。

(2)基于網絡的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

1)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網絡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課題自主探索網上協(xié)作課題小節(jié)網上測試課題延伸此模式中教師的地位: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指導者,是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和不斷完善者,也是教學資源的評價者和管理者。

此模式中學生的地位:學生處于中心地位,能夠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模塊和學習方式。

此模式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形成和自尊的保護;缺點是局限于課堂教學,師生間缺乏情感交流。

2)網絡探究模式——webquest

教學流程:教師提出問題將學生分組,每組扮演一個角色學生執(zhí)行各自任務(查資料、討論、分析、整理材料、撰寫報告)演講匯報教師評估下一問題。

此模式重視方法與技能的訓練,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3)專題網站學習模式。即在網絡環(huán)境下,圍繞某一專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學習方法。其

強調的是深入學習,可打破時空限制,進行遠距離學習;缺點是目前還沒有一個系統(tǒng)能完全勝任這項工作。

總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現(xiàn)代教育手段的進步,探索教育現(xiàn)代化,探索教學改革,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責任和使命。

參考文獻

1祝智庭.現(xiàn)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馬寧、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教育技術通訊,2005

篇3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師,為學生提供能夠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的自然情景和教學情景是極其重要的,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學生能在各種不同的場合靈活地運用所學的語言材料進行交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使教學多樣化、交際化,趣味化。在這個真實的情景交際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信息技術則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和交際機會。

例如,在教學句型“Can it…? Yes, it can.\No, it can’t.”時,由于沒有相關實物,我就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了許多個不同的語言情景:dog\fly, pig\swim, duck\walk, baby\talk, birds\fly, tiger\run fast …內容非常豐富,學生興致高漲。活動形式多樣,可以采取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生生互問等等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運用能力。

二、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活動,享受直觀課堂

在不同的課型和課堂任務中,都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讓學生盡可能地在實際交際中學會對話,并付諸實踐。但教師所設計的情景往往存在一些非真實性,有些情景在實物、圖片、投影解決不了的時候就需要我們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自制課件,多媒體將聲音、文字、圖形、動畫有機結合,具有直觀性,使語言與語境相結合,從而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生動、形象,印象深刻。多媒體傳播教學信息時有生動形象性、直觀趣味性等特點,適應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滿足他們旺盛的求知欲。現(xiàn)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很容易就能做到圖、文、聲并茂,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增強了教學的魅力,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學生的"眼、耳、口、腦、手"把"視、聽、說、想"有機地結合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習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 通過形式多樣的視聽說訓練,挖掘學生語言表達的潛力。

例如,我在上二年級英語課,學生對我的那一套教學方式早習以為常,興致都很難調動起來了。有一次,我拿著一本與課本配套的碟放給學生看,嘰嘰喳喳的課堂頓時鴉雀無聲,所有學生的眼睛都直愣愣地盯著屏幕看。因為那課文已全部變成了精彩的動畫,學生看了一遍還想看一遍。很快,他們在我不到半節(jié)課的教授時間內,就完全掌握了課文。可見,享受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活動的直觀教學課堂是大受孩子們歡迎的。

篇4

在傳統(tǒng)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中存在著很多不恰當的地方,比如教學管理觀念比較陳舊,信息化管理方式也較為呆板,在信息化教學的知識上、教學上還會經常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出現(xiàn)脫離原意的現(xiàn)象,因此,師生雙方的交流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傳統(tǒng)的英語信息化管理手段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和學生雙方之間往往缺乏一種良性的互動和溝通,教師照本宣科,緊跟著書本的“死”知識,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樹立起“以學生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教師利用教學工具進行輔助教學。如果信息化的管理觀念意識不上去,不能跟上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固守傳統(tǒng)的管理觀念,一方面教學效果甚微,另一方面還會影響國家教育的發(fā)展前途。因此,教師積極主動地接受和適應教育信息化,在英語教學中廣泛使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進行信息技術教學,以“教師--學生”共同學習的理念,為學生們打造出一個現(xiàn)代化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在信息化的英語課堂管理中,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已經對陳舊的英語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它正在深刻地變革著英語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所以,認清英語教學方式的信息化這一發(fā)展思路是十分重要的。在以往的英語教學課堂上,幾乎看不見教學工具和教學電子設備的使用,這就為英語的學習和理解增添了很多障礙。英語的學習是無處不在的,英語跟我們的生活一樣,不能枯燥,應該充滿色彩和快樂。英語的學習方式也是如此,英語不應該僅局限于呆板的課堂教學,應該嘗試著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教學方式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課堂教學方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教學方式信息化的積極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

(二)英語教學信息化的積極影響

如今,社會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的資源利用是非常廣泛的,英語課堂教學自然也應用到信息化的手段與方式。

1.英語教學信息化提高了教學效率。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對知識的傳遞、加工、再生和應用,以及學生對新信息的獲取,都決定了英語教學效果的呈現(xiàn)。因此,信息手段的廣泛應用,勢必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和教師能夠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知識輸出和輸入。信息資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做好基本的信息資源的收集和積累。在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信息網絡多樣化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教學手段的信息化,對英語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英語作為第二國語言,不同的學生對待英語的理解是存在著很大差異性的,因此,要想讓學生們能夠最大限度地學會英語,最主要的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那么,教學手段的直觀、生動、新穎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各種形式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學的知識上面,抓住學生的關注點。課堂上教師提供的有效信息畢竟是有限的,學生作為被動的灌輸對象,需要這樣的信息化媒體作為輔助教學,從而達到一個理想的教學效果。

2.英語教學信息化推動了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提出在當前這個國際大環(huán)境下是十分切合適宜的。傳統(tǒng)教育手段已不能再滿足社會對人才發(fā)展的需要,必須在本質上改革陳舊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廣泛的信息量,使學生獲取的信息變得生動有趣,實用性也較強。信息化教學本身存在著許多的優(yōu)點,在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對學生聽、說、讀、寫的各個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二、網絡化英語教學的實踐管理手段

網絡化的英語教學是目前高校都在積極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手段的優(yōu)勢是不言而喻的。教學信息化是通過網絡來完成的,教學信息化帶來的世界是異彩紛呈的,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再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都是要以教學為目的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網絡化的英語教學需要科學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保障其順利地運作和發(fā)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因此,我國高校應該注重對英語教學網絡化的管理與創(chuàng)新。

(一)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

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是非常廣泛和有效的,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的工具或手段并不是萬能的。教師對各種信息技術的利用應該是合理到位的,而不是完全地依賴甚至是越位的。教師應該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信息技術要求是操作簡單、運行可靠的,從而保障學生能夠在輕松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和技能。

(二)網絡化學習模式的系統(tǒng)管理

目前,網絡化的學習模式正在被更多的教師和學生所接受。所謂網絡化學習,就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打破時空和距離的限制,教師和學生就某一專題進行深入地探討和學習的這樣一種信息化教學模式。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個系統(tǒng)能完全勝任這項工作。這就需要高校能夠積極探索出一條專門針對網絡教學的一種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網絡化學習也是學校所提供的信息資源的一個方面,一個完整的網絡化學習還需要一個強大的學習管理系統(tǒng),利用信息工具和大量的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網絡教學的管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情況,及時地做出調整。同時,網絡化教學也需要好的教學設計,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系統(tǒng)管理,是高校應該努力的探索方向。

三、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

信息化教學作為英語學習的輔助工具,所提供的信息量是十分大的,它具有實用性強、知識新、動性強等眾多優(yōu)點。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各方面能力的訓練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多媒體的教學軟件結合信息技術中的聲音、圖像和視頻等多種形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多媒體信息技術,主動地將英語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內化,這種模式的英語學習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是如何有效應用的呢?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書本教材多媒體化

在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材是教師主要的授課工具,容易出現(xiàn)“只低頭顧教材而忽略學生”的尷尬局面,教學效果也收效甚微。如果將書本知識生動化、直觀化,利用多種多樣的多媒體軟件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那會收到截然相反的學習效果。書本教材多媒體化,對于教師來說是非常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師不僅要會熟練使用各種多媒體,例如將書本教材制成動畫、制成電子教材、VCD以及光盤教材等,同時還需要教師將收集來的好教材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后,再利用網絡資源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完成教材的多媒體化。

(二)網絡軟件的多樣性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將多媒體軟件合理地應用于英語教學對聽說讀寫的訓練,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手段。在英語聽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優(yōu)盤、移動硬盤等存儲媒介將豐富的網絡資源貯存其中,這種方式既容易保存,又方便攜帶。在英語口語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計算機里的標準發(fā)音對著話筒進行模仿,或者教師提供外國友人的交流資源,讓學生們不出家門也可以和外國友人練習口語。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優(yōu)勢,可以將文本信息制作成新穎的、色彩鮮艷的、音響逼真的多媒體材料。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結交國際筆友,通過發(fā)送E-mail,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

(三)合理利用移動設備

利用移動設備進行英語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移動學習設備包括手機、上網本和平板電腦等。目前學生幾乎每人都有一部手機,手機成為了移動學習的主要工具。現(xiàn)在智能手機幾乎都可以下載各類學習軟件,比如金山詞霸、有道翻譯、新概念英語詞匯、英語流利說、VOA等,這種移動學習的優(yōu)勢就在于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情況下學習英語。

篇5

傳統(tǒng)方式的英語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很少有學生的參與,禁錮了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導致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足,課堂質量下降。目前,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多數院校能利用多媒體語音室進行英語教學,但是在其他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方面卻很少使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教師把課文和課后習題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播放,或者利用教材配套光盤進行講授,這只是初步的多媒體手段,距離信息化教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和高科技手段的應用,高職院校普遍應用信息化教學方式是今后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方向。

2008年3月,教育部、財政部聯(lián)合印發(fā)《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批準“網絡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建設”項目的通知》,批準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xiàn)國家開放大學)承擔“網絡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建設”項目。為了鞏固項目建設成果,2011年5月,教育部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下文推動職業(yè)院校加入該中心體系建設。現(xiàn)在已經在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分別建設了46個和29個分中心及典型應用示范點。遼寧省內有遼寧廣播電視大學、沈陽廣播電視大學、大連廣播電視大學、遼寧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職業(yè)學院、沈陽現(xiàn)代制造服務學校六所院校成為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分中心。

2 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英語。英語信息化教學涉及語言教學和多媒體應用兩個部分,包含如下要素:

首先,信息資源是英語信息化教學的核心;

其次,信息技術是英語教育信息化的手段;

再次,網絡技術是傳遞信息的基礎。

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但是也要求教師不能滿足于專業(yè)知識的掌握,還要在信息化素養(yǎng)方面不斷提高。學生是充滿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群體,教師可從學生活躍的思維中學到新的思考問題方式,教學相長,能夠促進教師知識的全面發(fā)展。

英語信息化教學能夠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的綜合能力。它的特點是:信息資源永遠開放、傳播媒介多向交流、傳遞系統(tǒng)基于網絡、知識傳授跨越時空。這一特點決定了網絡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過程是開放性的,學習過程是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惠及每一名學生。

3 信息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1)移動硬盤、優(yōu)盤、光盤等存儲介質容量大、便于攜帶、容易保存聽力材料。師生可以不局限于教材內容,旁征博引,讓學生接觸英美人士發(fā)音,練習聽力。

2)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播放聽力材料。這種方式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形象生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聽力的提高。

3)軟件及網絡聽力資源豐富,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語音純正、地道的英語聽力材料,讓學生完成練習,軟件自動判斷正誤,使學生在反復練習中提高英語水平。

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1)人機對話。學生可以利用軟件來訓練自己的語音、語調。學生對著話筒模仿計算機所播放的內容,然后計算機對此進行反饋,用以提高口語能力。

2)網上交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語言水平和愛好,通過互聯(lián)網選擇不同的交談內容和交談對象,自設英語角。

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激光翻頁筆,提高精讀教學質量。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它集文字、圖表、影像、聲音及動畫等多種信息功能于一體,綜合運用學生多種感官,提高閱讀興趣。閱讀是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提高了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全面提高。在閱讀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手段,能使課堂氣氛活躍,提高課堂質量,減少違紀情況的發(fā)生。

2)應用網絡信息資源,提高英語閱讀效率。網絡資源信息豐富,題材新穎、反饋及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實現(xiàn)課上課下實時學習、互為補充。

為了滿足英語信息化教學,學院需要有配套的軟硬件設備做支撐。因此,高校需要配備:

1)影像資料系統(tǒng),包括錄音、錄像、電影、光盤、磁盤、聲像軟件等;

2)傳播系統(tǒng),包括電子閱覽室,計算機網絡教室等;

3)語言實驗室,包括視聽室、高級語言實驗室和多媒體語音室等;

4)設備技術保障人員,負責所有硬件設備的保養(yǎng)、維護修理。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使教學過程不僅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而且增加了學生和計算機的雙向交流,這樣在設備和技術上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另外,互聯(lián)網技術也縮短了學生課后與他人的距離,他們可以把課堂上沒弄懂的問題發(fā)送到個人主頁或微信上實時進行相互交流。

4 信息化手段與英語課程整合的方式

基于單機課件的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

1)課堂演示型課件。該種課件包含音頻、視頻、動畫、圖表等多媒體技術,能體現(xiàn)教學目的,有助于解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設計嚴謹,由淺入深,視聽效果好,便于操作,能夠輔助教師教學并提高教學質量。使用演示型課件需要教師掌握多種制作多媒體的手段,能夠熟練運用多種軟件進行視頻、音頻的下載、截取、插入、超鏈接、動畫排練等操作,這對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是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

2)交互型課件及白板。這套設備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觸摸、發(fā)聲、操作等方法與計算機進行互動,調動多種智能參與學習。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把學習資料分為多個層次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學習材料,通過交互式的練習提高成績,檢測自己是否達到教學要求。這種方式使學生在教師和其他學生的監(jiān)督下,必須充分準備好自己的任務,從主客觀兩方面促進學生的學習。

3)電子書。既適合教師備課又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英語,促進內省能力的發(fā)展。該種學習方式不受時空限制,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和內容。

篇6

中職;商務英語;跨文化交際課程;信息化教學

現(xiàn)代社會科技高速發(fā)展的同時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信息化的時代,各種信息化的硬件與軟件設施也孕育而生。現(xiàn)代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被廣泛地運用于各種行業(yè),中職英語教育領域亦是如此。信息技術與英語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整合,既能極大地豐富課程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能使課堂生動、富有活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一、信息化教學在跨文化交際課程中的可行性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及目前多數教師正在實施的課堂教學都是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來完成教學任務,而當今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給人類提供了先進的信息化硬件,手機、電腦、網絡等等已經讓現(xiàn)代人類盡享信息化社會的便利。作為新時代的中職學生,他們都能熟練地運用現(xiàn)代信息化手段進行高效溝通。作為教學載體的學校,在現(xiàn)代教育環(huán)境和社會關注下,都能提供基本的信息化設備,創(chuàng)建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

二、信息化教學在跨文化交際課程中的必要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而由于中職學生的特殊性,跨文化交際課程的獨特性,信息化教學在跨文化交際課程中顯得十分必要。

1.學生特點

中職生,相較于普高的學生而言,在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上都普遍呈現(xiàn)較低較差的情況。而作為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他們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能完成基本的文化交流。然而,由于自身基礎與學習能力的問題,他們碰到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時會出現(xiàn)厭學、煩躁,學習興趣不高,無法理解甚至放棄學習等等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將抽象的課程通過信息化手段變成生動的畫面、圖像、視頻等,必然很大程度地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課程特點

跨文化交際課程是對文化、交際、語言、跨文化交際等相關概念進行詳細講解的課程,是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它對英語國家較為典型的主流文化現(xiàn)象進行描述、闡釋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興趣和理解力,進而使學生主動觀察、分析、對比、評價文化及文化差異現(xiàn)象,使學生能夠較為客觀、系統(tǒng)、全面地認識英語國家的文化,從而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增加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這種教學目標和教學背景下,通過信息化手段能更好地展現(xiàn)目的語國家的各方面發(fā)展與文化,讓學生能真正地有所體會,而不是憑空想象。

三、信息化教學在跨文化交際課程中的優(yōu)越性

相較于其它課程,跨文化交際課程的理論性特別突出,而在其中,又貫穿很多現(xiàn)實生活的文化現(xiàn)象,因此,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通過信息化方式進行整合,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吸引注意力,高效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擴展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跨文化交際課程中充斥著大量的案例、文化現(xiàn)象,使用信息化多媒體技術可以達到以往傳統(tǒng)說案例、講現(xiàn)象等教學方式所不具備的生動形象的場面,可以利用大量的圖片、影音資料、及時的訊息等,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高效的導入環(huán)境,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xié)作,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教學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精講,突出重點。例如,在跨文化交際中有一章為Non-verbalCommunication非言語交際,此部分內容較抽象,如果由老師從案例開始講,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解釋導入,而如果通過信息化手段引入一段經典的憨豆的視頻,學生在看得開心的同時也更加能明白非言語交際的真正內涵,從而達到了高效導入的目的。

2.豐富感性材料,突破內容抽象形成的難點

信息化教學方法下,利用多媒體課件,采用動態(tài)圖像演示,讓靜態(tài)知識動態(tài)化,讓抽象知識具體化,其突出了較強的刺激作用,促進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例如,課程中communicationmodel溝通模式部分,知識內容較為抽象,學生普遍感到很難理解。掌握溝通模式是任何溝通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基礎,特別在跨文化交際中尤為突出。而在溝通模式的各個組成部分中,除了Sourceofmessage(信息源)和Retrieverofmessage(信息接收者)兩部分比較容易理解外,Encoder(編碼)、Code(密碼)、Decoder(解碼)幾個部分都比較復雜,難以理解。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教師往往只能借助一些案例用講解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如高速路上,兩輛并行的汽車正在行駛,這時其中一輛超過另外一輛并朝對方按喇叭,要求學生能用溝通模式分析此案例,通常情況下,教師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講解介紹,但學生仍因內容太為抽象而產生不少難點,比如無法理解其中編碼與解碼的部分,從而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如果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此部分內容制作成動畫形式或者制作成視頻片段,通過直觀的視覺效果輔助教師的講解,將抽象的內容變成直觀的視圖,就能將此部分完整清晰地闡述,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高,充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擴充課程信息,增大課程容量,減輕教師工作量

教師要想上好一堂課,首先需要認真?zhèn)湔n。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獲取大量相關信息,優(yōu)化教學內容。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只要用最簡單的powerpoint就能夠制作出多種文字切入效果,通過動畫、音效、色彩等信息全方位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加深學生對問題的印象,促進學生記憶和理解跨文化交際的知識概念。從而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的信息容量。比如在商務跨文化交際的課程中,有一章節(jié)為男性與女性在文化背景下導致的各種地位及生活的不同,通過信息化手段,教師可以在授課前布置各位同學從互聯(lián)網搜索相關素材,教師也可以通過制作豐富的教學課件,搜集視頻資料等來充實課堂教學,從而向學生展示現(xiàn)實世界中此類的問題,并將方法貫徹到各種與跨文化交際相關的知識,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在商務跨文化交際課程中,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起到引導、介紹的作用,而作為此課程的最終目標則是要求學生能學以致用,將所學的知識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的跨文化交際中,為以后的就業(yè)服務并打下基礎。因此,信息化手段的引入能使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動手能力,從而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比如,在此課程中詳細介紹了商務跨文化領域中中西方名片從設計、用途及禁忌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在充分地授課后通過布置制作用于跨文化交際的電子名片的作業(yè),通過時下流行的QQ、Wechat、Skype等平臺,在課后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在比較中學習,在競爭中進步,從而進一步地鞏固所學的知識。

總之,信息化教學以課程內容為基礎,融入了學生感興趣的音樂、視頻、圖像、動畫等等,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對理論性較強的商務跨文化交際課程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手段。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教師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實際授課中內容過于抽象,不直觀、不生動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當然,信息化教學需要充足的硬件設施的支持,它只能是課堂教學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全部。教師不能通過完全地依賴信息化的方式來完成授課的過程,應該堅持做好既能充分發(fā)揮信息化的作用又不被其束縛手腳,才是真正的信息化教學,從而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作者:賴曉榕 單位:廈門工商旅游學校英語組

參考文獻:

篇7

授了索緒爾、喬姆斯基等現(xiàn)代語言學家的核心理論,如結構層級分析法、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語言習得機制)等,并由此引出了理論語言學對教學法的指導意義這一話題。在分析了當前中國基礎英語教育的指導思想、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的同時,他以現(xiàn)行的中小學英語課本內容為例,對我國基礎教育中的英語教育的目的和任務進行了剖析,并進一步對高等教育中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闡釋。他指出,語言不僅是一個交流的工具,而且更多的是對孩子心智的開發(fā),情感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

且也提出了“Language teachers are teachers of meaning instead of

linguistic codes”這一核心思想。

一、“企鵝英語”與“博客教學網群”

“企鵝英語”課題的目標是把一些著名的英文小說改編成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中英文讀本,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閱讀英語的習慣。其關鍵在于學生英語素質的培養(yǎng),概括起來就是“學文化,啟心智,養(yǎng)性情”。結合現(xiàn)在我所接觸的高中英語教學,我認為韓教授提及的“企鵝英語”可以和英語教學信息技術化手段相結合,或是運用于其中。現(xiàn)在學校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都是極為普及的,我認為建立一個學校博客教育網群是一個有效的辦法。這里我所提及的“博客教育網群”不是個別教師的個別行為,而是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集體研究活動。每位教師都應建立和主持一個博客教學網,并且每個教師的教學博客網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網網相通的。每位教師都可以成為其他教師博客教學網的主人,參與其中的建設和管理。針對學生,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自己英語教師所主持的博客教學網的主人,所有學生都是網站的建設者和管理者,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和協(xié)作學習。教師可以利用整個博客教學網群,整合多方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我們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英語教學服務。每個網站的作者、主人不僅是老師和學生,還可以是其他的任課教師、學校領導、學生家長、抑或國內外研究博客的專家和學者及國內外的網友,他們也可以共同參與網群的建設和管理。在博客網站上,所設置的欄目可以是原創(chuàng)英語日記、學習小結、作業(yè)點評、習題集等,因為學校英語的博客教學網群應該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緊密聯(lián)系,服務于日常英語教學,這樣的話,學習必定會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之所以我認為網絡信息化可以使得英語學習及英語運用能力實效化,是因為網絡的信息量和傳播量是龐大的。首先,鑒于學生在日常英語學習中環(huán)境影響較為匱乏,但是通過網絡、通過教師建立起來的博客教學網群,學生可以與歐美文化零距離地接

觸。在這種教育情景下,學生在歐美文化的自然滲透中對歐美文化進行著真實的體驗,同時也實現(xiàn)了對國際文化的一種理解。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適合自己閱讀水平的文章。這樣不僅實現(xiàn)了課堂的自然分層教學,更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毫無心理負擔,有效地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學生通過在學習小組內針對所選文章互提問題,回答問題,升華了對所學問題的理解,也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網絡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但如果教師精心設計了課程,教學過程中仍然可以實現(xiàn)小組的合作和探究學習。再次,博客教學網群可以促成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交流。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和任何一位教師進行交流,甚至與外國知名教授交流。這樣在課堂上可以實現(xiàn)真實的跨文化的國際交流,增強網絡交流的意識。在過程中,同學們能夠體驗到了英語網絡交流的快樂。學生良好的網絡道德意識同時也得到了培養(yǎng)。學生也應該明白:自己在享用優(yōu)質網絡資源的同時,也要為網絡奉獻資源。

二、語感閱讀法

韓寶成教授倡導的語感閱讀法,是一種嶄新的英語教學和學習理念。韓教授認為我們的英語教學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sense of language /speech feeling)為首要目標,合理、有效利用教學時間,以讀帶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全面提高,讓學生在讀的同時接受文化教育,擴大知識面。語感閱讀法強調從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導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這種理念是與園區(qū)教研室以及學校“有效教學”的工作重點相吻合的。同時這種理念也與江蘇高考重視詞匯拓展(voca-

bulary),重視閱讀(reading for information),重視語篇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重視語篇歸納(summary)是相吻合的。

三、對語感閱讀法的一些想法

1.要以掌握英語拼讀規(guī)律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突破口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生詞,為掃除這一障礙,在平時上課學習詞匯時,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生掌握英語拼讀規(guī)律(look-cover-write-check),使學生從盲目的、枯燥的、機械的單詞記憶中解脫出來。其次,聽讀結合,出聲朗讀,奠定語感基礎。引導學生有效閱讀,特別是有效利用早讀25分鐘指導學生有感情的

朗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是機械朗讀。語感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老師耐心的指導,需要學生長時間的努力,而且還要有大量的詞匯作鋪墊。

2.以學生自讀為主,以教師指導為輔

充分利用每周周六自主學習時間,抑或前面所提及的“博客教學網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調學生要以自我閱讀為核心,教師參與指導和檢查督促,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但是,學生自主閱讀并不是說讓學生放任自流,而是在閱讀前通過網絡搜索對所讀作品的作者、背景、文化等有所了解,以期得到較好的閱讀效果。

3.通過各種活動促進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到點滴進步的快樂,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持久性

中國基礎英語教育的本質是“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念念,

講講,寫寫,背背”是基礎階段英語語言學習的最扎實的方式。但是如果在枯燥的過程中穿插“課文簡單性復述”“話題簡單性討論”“戲劇表演”“詞匯大賽”“閱讀大賽”“專題寫作比賽”“英語歌曲比賽”,或通過觀看英語對白電影,并寫成簡單的影評等,諸如此類的活動,英語學習及英語閱讀將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英語使用

能力。

篇8

一、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的含義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宗旨是通過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效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面對傳統(tǒng)教育下枯燥無味的單純英語語言教學,太多的學生提不起愛好,造成英語學習成績不理想。而小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英語。所以,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進行整合,有很重要的意義的。

二、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體現(xiàn)

在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教學整合的實踐中,我也大有收獲。下面,我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些認識。

(一)“巧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興趣是課堂教學的前提。英語教學能否取得成效,關鍵在于激發(f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根據所教的內容,適時地選擇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比如:在熱身/復習環(huán)節(jié),通過猜謎語和看動物的圖片來復習單詞 big, small, long, short, tall 等描述性的形容詞, 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在趣味操練部分,采用小記者、小模特、小組等多種形式結合多媒體,活化操練的形式,避免無味地單一操練。

所以我認為,教師要巧用多媒體,要根據所教內容,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運用多媒體。

(二)“善用”多媒體,激活學生的思維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各科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具有信息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運用多媒體呈現(xiàn)真實的場景,引生入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三)“妙用”多媒體,拓展學生的視野

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而單一的教學,將巨大的網絡的資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這樣,不僅讓教學內容得到拓展,而且能挖掘出許多教學內容以外的更多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外國文化,讓他們感覺到不出門卻能在全英語氛圍下的學習環(huán)境,體會到中西方國家的語言情景和文化差異。適時地,恰時地運用多媒體,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一)教學觀念要正確

教師對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重在信息的獲得、篩選與運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但整合不等于混合,新生的事物固然有它的優(yōu)點,但也不能淡化傳統(tǒng)教學的重要作用,而應該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要能夠把信息技術輔助英語教學的應用經常化、習慣化,不只是偶爾在優(yōu)質課評比或公開課中使用,更不能因為效果好就多多宜善。

(二)綜合素質要提高

利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師,要求教師既要有較高水平的英語能力,又要有懂得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一定計算機基礎知識,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結合多媒體和現(xiàn)行的特點,設計出具有多媒體特色,有助于學生參與、思考、探索的多媒體課件。

(三)應用方法要得當

計算機具有信息量大、傳遞快等諸多優(yōu)點。但如果運用不當,反而會起負作用。教師應能夠把握好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時機,將其與傳統(tǒng)教學在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相結合。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教師要能夠以英語課程目標為最根本出發(fā)點,將傳統(tǒng)的接受式轉變?yōu)橹鲃訉W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能夠圍繞課程目標和改善學習這個中心來實施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

四、借助網絡平臺自主探究學習

教學要為探究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問題為中心,自主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批判性、靈活性和深刻性,使之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和問題的解決。

篇9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提出:整合資源,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基礎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國民信息素養(yǎng)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初中英語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階段。設計了初中英語教育信息化教學調查問卷。通過問卷調查,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初中英語情境教學的教育信息化現(xiàn)狀。

二、調查背景

(一)調查對象

本文調查了湖南省52所中學的126名初中英語教師。包括6所省級示范性中學,46所普通中學;囊括了初一,初二和初三三個年級;從教學經驗上說,既有年輕的也有教學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師。126名被調查對象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本項研究主要采取問卷的形式。共發(fā)放電子問卷126份,有效問卷120份,有效率為95%。問卷旨在調查研究初中英語信息化教育的現(xiàn)狀。訪談法,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設計了訪談內容,補充問卷的缺漏問題,并對問題的調查進行充實完善。訪談對象既包括英語教師和學校領導。

三、調查結果

(一)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態(tài)度

調查結果顯示,隨機調查的對象中男女教師比例為:82%和18%。其中89.2%的老師擁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如今,互聯(lián)網以滲入各行各業(yè),教育正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zhàn)。經調查,84%的老師認同教育正面著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zhàn),16%的老師覺得一般甚至不太認同。87%的老師對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前景是持樂觀態(tài)度的。93%的老師贊同中學英語教學應與多媒體網絡教學相融合。

(二)初中英語信息化教學條件

考察教師軟件信息水平能力是了解信息化教學的一基本要素。問卷對老師的Word文檔編輯水平,Excel制作表格的水平,PowerPoint制作PPT的水平,圖片處理與加工水平,音頻剪輯水平,視頻剪輯水平,教學設備(電子白板、教學助手等)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教師運用word和PowerPoint的能力水平最強,音頻和視頻的處理能錄最弱。

教室配備多媒體硬件教學設備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46%的教室全部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18%的學校一半教室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35%的學校是少量的教室擁有。其中配備有多媒體教學設備中,65%的學校是使用的投影儀+屏幕,不到10%的學校擁有電子白板或電視機,沒有配備任何多媒體教學設備占約23%。

(三)初中英語信息化教學資源

教師的英語課件資源主要來自互聯(lián)網,自己創(chuàng)作,教材配套課件和學校教學資源庫。其中利用互聯(lián)網查找教學資源的類型包括80%的PPT課件;73%的教學素材,如圖片,音頻,視頻,動畫和文字;52%的教案和作業(yè)習題。為了更詳細的了解老師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情況。根據前期調研的結果,問卷的選項設計基本上囊括了老師常用的教學網站。調查老師常用英語網站以及對網絡教學資源的特點。調查結果顯示:百度是老師用的最多的網站,接下來依次是基礎教育資源網,中學英語學科網,21世紀教育網,中學英語頻道,中學無憂無慮教學資源網和菁優(yōu)網。網絡資源特點的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網絡教學資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獲取便捷,可操作性強,趣味性強,交互性強和內容多而雜,搜索的工作量大。部分老師認為網絡資源缺乏系統(tǒng)性資源,合適的資源少,重難點不突出。

(四)初中英語信息化教學方式

調查英語教師使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具體情況。53%的英語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課堂中使用,35%只在公開課或者是教研課才使用,約10%的老師是學校要求時才使用。根據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網絡的頻率情況,從整體的排序結果來看(從高到低),導課,語言點講解,語法,詞匯,習題,補充知識點。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促進學生不斷進步的手段。超過一半的老師是先學生互評再老師總結的方式對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但是仍有30%的老師仍以老師評價為主的傳統(tǒng)評價方式對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也就是說在被調查的120名初中英語教師中有就有36名老師仍是采取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

問卷調查了老師在多媒體網絡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最有利于學生哪方面的發(fā)展,調查結果顯示49%的老師認為多媒體網絡的信息化教學最有利于學生說的能力,其次是聽,而讀和寫卻不被老師看好。

(五)初中英語信息化教學的影響

調查信息化教學對老師,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學生產生的影響,調查結果比例依次是(從高到低)多媒體網絡教學拓寬了獲取英語教學資源的途徑,提升英語教學效果;改變教師的英語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減輕了工作壓力,活躍了英語課堂氛圍;多媒體網絡教學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多。絕大部分的老師認為在信息化教學的環(huán)境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極少數的老師認為多媒體網絡的教學環(huán)境并沒有帶來任何影響或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變得更加的冷漠。信息化的英語教學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是86%的老師選擇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了更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促進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課堂活動。60%認為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和知識遷移能力,46%認為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45%認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5%選擇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了英語成績。14%選擇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而且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分散學生注意力。

(六)初中英語信息化教學的困難

信息化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問卷對老師在進行信息化教學時遇到的挑戰(zhàn)進行了調查,在學校具備信息化教學的條件下,超過一半的老師認為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難以找到合適的教學資源,課堂的信息量大,學生難以消化。30%-40%的老師認為日常的教學任務量大,時間和精力不足以支撐全面的信息化教學。并且不知道如何及時處理軟硬件的突發(fā)性問題。有32%的老師選擇了學校的硬件條件不能滿足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條件。

四、分析與討論

(一)教師態(tài)度積極

絕大多數的英語教師認為教育正面臨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且認同多媒體網絡教學的發(fā)展是必然的趨勢,贊同利用多媒體和網絡實行英語教學。從調查結果可知,老師樂于接受英語教育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并且關于英語教育和信息化教學相融合持肯定的態(tài)度。根據老師反饋的數據分析可知,絕大部分老師在心里上已經做好了迎接英語信息化教育的準備。

(二)教師軟件操作能力參差不齊,教學硬件設備仍有待提高

數據表明,60%以上的中學英語老師能夠熟練的運用word和powerpoint。但能熟練處理音頻和視頻比例較低。有老師在訪談中說到“我們日常的工作中運用word和PowerPoint的機會是最多的,音頻和視頻一般是直接下載在課堂上用,很少對它進行再加工”。可知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并未加強對信息資源再處理的能力,而是采取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教師之間操作軟件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本身對不同軟件的操作能力也有差別。在軟件操作方面說明部分老師具備了信息化教學的基本能力和條件。

在教學硬件設備方面,部分的學校在硬件方面有實行信息化教學的條件。在配備多媒體的設備中,絕大多數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是投影儀+屏幕。雖然配備電子白板的學校比例低,但是其中有40%的老師表示能夠熟練的運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22%的英語課堂上沒有實行信息化教學條件。《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中明確提出,中小學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得到極大發(fā)展。然而調查結果顯示,仍有一部分學校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某學校校長在訪談中提及“我們學校目前只有少部分教室配備多媒體網絡教學設備,但是我們馬上就要全部安裝電子白板了。”說明有部分學校正在不斷的改進學校的教學設備,信息化教學的條件正在不斷改善。

(三)信息化資源使用率高,優(yōu)質資源缺乏

綜合老師們的常用網站和網站的呈現(xiàn)的特點不難看出,百度是老師們的首選。然而百度資源多而雜,初中英語老師在百度搜索系統(tǒng)的針對性強的教學課件和教學教案等素材并不容易,也是導致一部分老師在訪談中抱怨信息化教學增加了備課時間和教學壓力的原因之一。相比較而言,基礎教育資源網的中學英語教育資源更加細化和系統(tǒng),更易于操作。在訪談的過程中了解到,“三通兩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老師們被要求在基礎教育資源網擁有自己的空間,因此這與基礎教育資源網的利用頻率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中學英語學科網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中考英語成績的資源網站,擁有針對性更加強的教學資源,因此中學英語學科網成為了46%的老師的常用網站。調查結果表明課件制作的素材主要來自互聯(lián)網,其次是教師原創(chuàng)的教學資源。56%的老師的課件素材主要來自教材配套課件,說明教輔在老師的日常教學活動中人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教師能把原創(chuàng)的教學資源和網絡教學資源相結合,則更多的優(yōu)秀可用共享資源將出現(xiàn)在英語課堂中。

(四)信息化教學普及率不高,學生能力未全面均衡發(fā)展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日常教學中只有一半的老師經常使用信息化教學。在前期調研及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具有較強的信息化水平的年輕教師是利用信息化進行英語教學的主力軍。導課是教師使用信息化教學的首選課型。教師在導課時利用生動的信息素材與教材相融合,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虛擬環(huán)境。結合前期的調研和訪談,教師利用信息化設備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運用舊知識和新知識進行英語表達,鍛煉學生說的能力。教師通過網絡下載音頻的資源較多,因此學生聽的能力能在信息化條件下得到提升。讀和寫能力的提高卻顯得微乎其微。從教師的反饋課堂時間有限,讀和寫多為課外完成,并認為讀寫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沒有太大的關系。導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不能均衡發(fā)展。

(五)困難較多,但效果明顯

在實際的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優(yōu)秀系統(tǒng)的教學資源,導致教師在資源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他們認為信息化教學增大了教學壓力。其次,教師自身不具備較強的信息化能力,當面對突發(fā)性的問題時,難以獨自面對,導致教師從心里對信息化教學存在恐懼感。當然,有部分老師擁有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的條件,但是學校沒有能力提供信息化教學的教學條件和環(huán)境,導致教師無法在英語課堂上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從教師主觀和客觀,從自身和外界的因素造成了初中英語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諸多的困難。信息化教學方式符合當代教學理論論提出的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方式的大潮流。信息化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產生了積極的效果,拓寬教師獲取教學資源的途徑,活躍課堂氛圍,影響教師的教學理念,減輕教師的壓力,活躍了師生關系。

六、結語

英語的學習離不開語境,生動的教學素材營造鮮活的語言氛圍,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英語,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而不只是被動的觀察者。調查研究展示了湖南省初中英語信息化教學的真實現(xiàn)狀,雖然信息化教學已逐漸融入日常的英語教學中,但是更好的信息化教學實踐仍需學校和教師不斷地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Alison Radl. “Computer Security in Electronic Government:A State-Local information teaching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Research ,2005,(3):325-329.

[2]Berliner,D. C.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Hardest Science of All.”[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02,(2):18-20.

[3]Freeman,D.,M. H,Long.,and Jiang Z.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 London:Longman,1991.

[4]Jianwei Zhang.“A Culture Look a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nologies in Eastern Education. ”[J]. Education Tech Research ,2007,(3):301-304.

[5]Krashen,S. D.,and T. Terrel. 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Classroom[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3.

[6]Lave,J.,and M. Wenger. 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P,1991.

[7]Piaget,J. 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M]. London:Routledge,2001.

[8]Young,M.F.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situated learning[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3,(4):23-25.

[9]何克抗.關于《美國2010國家教育技術規(guī)劃》的學習與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1,(4):8-23.

[10]洪明.歐美國家教育信息化的現(xiàn)狀與趨勢[J].比較教育研究, 2002,(7):7-20.

[11]焦寶聰,柳少軍.教育信息化決策理論與方法[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

[12]阮全友,陳奇敏.高師英語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課如何適應教師教育信息化和基礎教育改革[J].外語界,2003,(4):51-55.

[13]王海丹,程琴芳.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4):21-25.

[14]王文靜,鄭秋賢.賈斯珀系列――基于情境認知的美國數學學習案例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6):39-42.

篇10

二、多媒體課件實施激發(fā)課堂探究學習興趣

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久而久之就會消退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再加上考試難度的提高,使得越來越多學生對此科目感到乏味。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一方面要完成上課的任務,課上的知識點還要講解到位,要加以習題練習,學生在學習這么多知識時疲憊就會使自己開小差。另一方面,學生在校時間長,學習科目逐年增加,學習內容廣泛,促使學生對個別科目興趣的簡化。因此,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勢在必行。例如:8Aunit4DIY這一個單元,教師就可以把自己親手制作的物品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出來,如制作三明治First,pickapieceofbread.Thenputsometomatosouceonit.Next,putsomehamandvegetablesonit.Finally,putanotherpieceofbreadontopofit,這樣節(jié)省教師上課的時間,又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了解整個制作過程,有種想要課后試一試的沖動,教師同樣可以給學生課后思考空間,讓學生課后動起來。

三、導學案實施能高效內化課堂學習知識

導學案的學習不僅僅可以體現(xiàn)在課堂上,而且還可以在課前和課后的運用。課上學生由于自身的語言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各有千秋,因此,在學習中會遇到不同的麻煩,教師就必須采取措施來提高教學的效率,導學案就是其中的一種手段,來減少學習差距。能夠讓學生在同等時間內接受相同的內容,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課前和課后,英語學習又有著特殊性,因此對英語教師的要求就更加苛刻,學生要加以內化知識點,在沒有教師親自輔導家長又難以輔導時,獨立完成必要的練習,導學案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這一領域也有著很大的改進,因此,學生進行相關的知識點的查閱也成為一種必然。下面就將自己制作的一個導學案進行整理來說明上面闡述的內容。8Aunit3studyskills重難點解析:形容詞的位置(名詞之前;be動詞和系動詞之后)bewonderful;haveendlesshomework;besleepless;feelhomeless;lookbeatiful;beoiseless(quiet)(這些詞是特殊的,僅僅只有一個后綴,必須加強記憶)2.加后綴—full或—less可以改變詞的含義.cheerfull/cheerless;helpfull/helpless;meaningfull/meaningless;tastefull/tasteless.(學生課前對單詞查閱中文含義并標注)練習鞏固:1.Thefoodis__________(無味的),andIdon’tfeellikeeatingit.2.NooneiswillingtohelpTim,sohefeels__________(無助的).3.Sickorfine,theboyisalways________(興高采烈的).4.Whydoeshehave________(無窮盡的)worries?5.Lindaisavery_________girl,andsheseldommakesmistakesinherhomework.6.Thistoolis_________be-causeitisbroken..7.Lastnighthewas________,sohefeelssleepynow.8.Millieoftenhelpsothers,andeveryonesayssheisvery__________.課后習題鞏固:Onedaythetrafficwasheavyonthecityroads.Thecarswere______(end).Itseemedtobe________(hope)towalkacrossthestreet.Itwas_____(use)forustowaitandsee.Sowedecidedtowalkoverthefoot-bridge.Mydaughterwas_____(cheer)inher________(colour)dress.Shealwaysthoughtlifewas___________(meaning)and_____________(wonder).Buttohersurprise,shefoundthatathree—yearoldboywasbegging(乞討)onthefootbridge.Helookedso________(help).”Whydoesn’thegobackhome?”sheasked.Ididn’tknowhowtoanswerit.

四、云資源學習平臺實施提高師生的學習效率

云資源的運用減少教師寶貴的備課時間,也可以通過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一目了然掌握學生知識點的情況,對學生所錯知識點進行詳細的分析,解決了教師大量批閱作業(yè)的時間,騰出更多時間進行教學進一步改進;教師還可以用同樣的手段給學生在網上講評,學生可以利用空暇時間進行內化,即使在家中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還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還可以對學生提出一系列的要求,這樣在周末,家長上班(或是留守學生),學生也能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為下周上課掃清障礙,內化本周學習,學習效率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濃,不受老師的約束,不受時間的限制,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步,同時還授予他大人的權利,約束自己,不會覺得自己是學生而不能像大人一樣肆無忌憚的上網,現(xiàn)在所有權利都可以自由發(fā)揮,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和成長都有促進作用。讓學生了解到即使沒有父母的督促,又沒有老師的監(jiān)督同樣可以把學習搞好,加強其學習自信心。興趣加內化,學生長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建立自信心,他必將成為今天真正的花朵,明天祖國的棟梁!

篇11

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1、社會的日益信息化客觀上要求我們的高職英語教學必須也信息化。2、客觀上要求高職英語教學信息化。3、 多維互動的創(chuàng)新性課堂教學離不開信息化。從我的教學實踐來看,這主要表現(xiàn)為:(1) 學習內容的鮮活化。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資源搜尋示范教學極大的拓寬了教學內容的獲取渠道,為最新的教學資源的即時利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從而使得我們的教學內容時代化、鮮活化、趣味化,更能得到學生的心理、感情上的共鳴。這就為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提供了物質上的支持。(2) 學習方式的個人化。網絡資源搜尋示范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和計算機技術,自我設計個人化的學習道路,自主學習。這樣就有助于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帶著更大的興趣在自主學習中搞好學習。(3)教學過程靈活化。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資源搜尋功能的運用,使傳統(tǒng)的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師講授的勞動密集型教學方法,將被充滿個性的教學方法所代替,真正體現(xiàn)教師對學習者的智力、性格、興趣、需求的尊重。比如,可以針對不同班級學生的要求,隨時可以將計算機里保存的或網絡上所存有的相關教學資料調出來,用來給學生增補一些必要的知識點或課堂練習,并可以靈活把握,反復操作。

2 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來最大限度的優(yōu)化我們的高職英語教學呢

信息技術是中性的,利用得好,對高職英語教學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利用的不好,也會有消極影響。因此,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時,必須經過縝密考慮,科學設計。而其中的關鍵就是要抓住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用它來優(yōu)化我們的高職英語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努力探索中學到知識,形成能力,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激發(fā)強烈的學習興趣。

1、網上學習示范教學。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校建設了多個多媒體教室,并且連接了網絡,這就為我校實施和推廣英語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必要的物質條件。在這種新形勢的推動與激勵下,我們的英語教學也必然要采取主動、開放的姿態(tài),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搜尋、學習各種積極而恰當的語言學習材料。

2、 網上英語教學資源瀏覽課。在教了學生上網搜尋英語學習資源的方法技巧后,緊接著,我趁熱打鐵,又連續(xù)上了幾堂網上英語教學資源瀏覽課。這種課型與前面的搜尋指導課相比,更突出了教學的知識性。

3、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對于高職英語教師來說,信息化教學最主要的問題是教學課件的研制和恰當使用。但也有少數教師認為,只要放手讓學生上網搜索資源就是信息化教學,其實不然。因為網上資源僅僅是一個龐大的資源庫而已,它并非專為教學而設計的軟件,顯然無法達到現(xiàn)行素質教育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要求。因此,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無疑是信息化教學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組成部分。

高職英語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教學,其目的是充分調動并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創(chuàng)新性,激發(fā)、促進、鍛煉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研制出來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在運用電腦交互功能中,應積極地將圖、文、聲、像等各種教學信息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為學生開闊視野、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創(chuàng)造條件。

4、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教學應用

多媒體教學課件開發(fā)研制出來了,剩下的是如何恰當的在課堂教學中加以應用的問題了。很多朋友以為,只要多媒體教學課件準備好了,就萬事無憂了,自己開發(fā)研制的“寶貝”,難道還有必要擔憂它的教學應用嗎?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也是十分有害的。試想,如果一個高職英語教師只知道把一個多媒體教學課件從頭到尾地放映一遍就完事了,那么,這和機械地放映一部了無趣味的生硬電影有什么區(qū)別呢?可見,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教學應用也要講求教學藝術,也要努力追求過程的科學性、趣味性、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新性。

關于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教學應用,形式有很多種。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法;即使是同一個教師,教不同的教學班,也有不同的教法。正所謂“教無定法”。而教法的優(yōu)劣成敗,關鍵在于是否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否把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放在第一位。究竟該怎樣教,還是由各位教師自己精心設計、靈活把握。

3 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的誤區(qū)和未來

信息化使高職英語教學更加充滿人情味,更加貼近現(xiàn)實,更加生動活潑。同時,這種信息化教學,也為素質教育的全面而真正貫徹執(zhí)行、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現(xiàn)代化的技術支持。因此,信息化輔助教學很快在中國大地發(fā)展起來。利用信息技術來改造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已成為廣大教師的愿望。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帶來的不只是積極的效應,也給我們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和問題。”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在《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一文中告誡說。

比如說,有的教師由于教育思想沒有轉變,為了表明自己緊跟形勢、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上進”精神,也努力加入到信息化教學中來。他怎么上課呢?原來,他所謂的信息化教學就是跑到多媒體課室機械的放映一些從網上下載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或者放映一場電影,或者放映一些搞笑的mtv、flas之類。其實,像這樣流于形式的信息化教學,不但不能提高教學質量,不能提高學生真正上信息化教學課的興趣,反而把學生引入歧途,讓學生誤以為這就是信息化教學,從而追求這種玩樂為主而收益不大的教學課型,卻把真正的知識型、趣味型、創(chuàng)新型的信息化教學課視為沉悶無趣的無聊課――因為它不搞笑,而只有睿智的微笑,領悟的風趣。一句話,它需要開動腦筋、運用腦髓去思考求索才能得到快樂。這是關于誤用信息技術來教學而造成不太好的影響的例子。

篇12

一、商務英語函電課程教學現(xiàn)狀

1.教材陳舊。市場上很多版本的教材內容都是低水平的重復,翻開教材,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一些陳舊古板的商業(yè)套語,表達方式過于落后。教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陳舊、落后的教學內容顯然滿足不了商務英語函電課程教學的實際需求,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學方法落后。在應試教育及客觀條件的影響下,不少學校的商務英語函電課程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你傳我受”、“填鴨式”等教學方法。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上確實有一定優(yōu)越性,但是卻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3.師生互動少。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師生之間的互動少,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時間不多,課堂上往往是教師“一言堂”,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氛圍枯燥、壓抑,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信息化教學在商務英語函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聯(lián)網、計算機技術等現(xiàn)代化的技術,具有教材多媒體化、資源全球化、學習自主化、任務合作化等特點。在商務英語函電課程中應用信息化教學,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知識面,另一方面能夠優(yōu)化教學方法,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與探究的機會,極大消除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弊端。所以,加快商務英語函電教學信息化建設尤為重要,不僅利于提高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也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

1.運用多媒體課件、Flash演示文稿豐富教學資源。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電子教案,利用Flash制作演示文稿,教師不必花費大量時間書寫板書,節(jié)省了課上教學時間。同時,多媒體課件、Flash文稿的顯示效果好,便于學生觀看。最為重要的是,教師利用這些技術能夠對課程中的知識點進行大量的補充,豐富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知識面。例如,講述“商務函電的結構與格式”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制作一份商務函電,直接展示給學生看,補了文字教材繁冗的缺陷。再如,講述“索賠和投訴”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模擬一個真實的國際貿易糾紛,如冷凍豬肉不合格遭遇退貨。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討論問題與解決方式,使學生進入一個較真實的商務活動中去,從而掌握索賠和投訴的相關知識。

2.運用微課改善教學方法。隨著現(xiàn)代的信息化技術教學手段的不斷豐富,它們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新了教學方法。微課是現(xiàn)階段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以短小精悍、精辟、高效著稱。不少學校的商務英語函電課程應用微課進行教學,優(yōu)化和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

3.運用微信、遠程課程進行課后輔導。課后輔導的目的,主要在于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幫助學生的掌握并運用知識點。在課后輔導上,可以借助遠程教育課程,也可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論壇等,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平臺。比如,基于學生校園網構建函電的教學資源數據庫,引用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也可以上傳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微課等。學生在課后復習時,遇到不解的難題,隨時隨地的登入數據庫,不用咨詢教師便可以從諸多的教學資源找到解決方法。以“索賠”為例,有的學生不了解索賠時的談判用語,教師可以把之前制作好的微課視頻上傳到數據庫中,以便學生隨時觀看。

還有,教師可以通過微博、論壇、微信等建立學習討論組,用來探討學習疑難點,交流學習方法等。以“付款”為例,學生針對“付款方式”在微信平臺上展開討論,既鞏固了知識,也為部分同學解答了疑惑。

三、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教學在商務英語函電課程中的應用,不僅改善了不良的教學現(xiàn)狀,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還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為此,在商務英語函電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教學需要精心的設計信息化課程,充分發(fā)揮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的有效性,滿足現(xiàn)代教育需求,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莊碧蓉.高職院校外貿英語函電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進[J].黎明職業(yè)大學學報,2011(1).

篇13

一、教育信息化的內涵

“信息社會”和“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最初是由日本學者從社會產業(yè)結構演進的角度提出來的,實際上反映了一種社會發(fā)展階段的新學說。信息社會指信息產業(yè)高度發(fā)達、信息產業(yè)處于支配地位的這樣一種社會;信息化則表示向信息社會發(fā)展的這一過程。信息化是一個內涵深刻、外延廣泛的概念。從其內涵來考慮,它是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廣泛,信息觀念深入人心,信息技術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信息咨詢服務業(yè)的高度發(fā)達和完善;從其外延來考慮,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信息環(huán)境。信息化作為一種趨勢,是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是從以物質與能量為經濟結構的重心,向以信息為經濟結構的重心轉變的過程。

社會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這一概念就是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再生和應用而言的。它有以下四方面的含義:第一,信息資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第二,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第三,信息的網絡是大范圍有效傳遞信息的基礎;第四,信息化作為一個社會過程,必將受到人們在觀念、理想、意志、技能及團體利益、社會組織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此,教育信息化應有與之對應的保障機制。今天,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競相出臺了以教育信息化為特征的新世紀教育振新計劃,希望以此搶占人才培養(yǎng)的制高點,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為經濟和社會迅速發(fā)展提供人才保障。一場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已在教育的各個領域的不同層面迅猛地展開。

目前有關“教育信息化”的內涵還眾說紛紜。我們認為,教育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將信息通訊技術充分整合應用在教育系統(tǒng)之中,是信息資源開發(fā)和利用及信息社會所特有的重要組織與理論管理方式在教育領域實現(xiàn)的一系列過程。

二、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面臨變革

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中,英語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式呆板,英語的語音、詞匯、語法教學都是在脫離具體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師“廣播式”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缺少雙向的溝通,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很難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統(tǒng)一式”授課,滿足不了學生個性差異的要求,教師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教師是灌輸知識的主動施教者,學生是被動接受灌輸的對象,媒體是輔助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近年來,我國在英語教學指導思想上特別強調應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實施從“怎樣教”到“怎樣學”的重心轉移。但如果仍沿襲舊的教學模式,尤其在很大程度上在以應付考試為目的情況下進行教學,就很難做到這一點。而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和網絡輔助語言教學(WALL)的引入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使教學過程不僅“教師——學生”共同學習,而且增加了“學生——計算機”雙向交流,這樣就為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提供了條件的保證。在英語教學信息化的發(fā)展進程中,CALL和WALL必然會使英語教學產生重大變革。

三、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生動有趣,實用性強,知識新等很多優(yōu)點,對英語教學聽、說、讀、寫的各個方面均有較大影響。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磁性存儲介質存貯聽力材料。移動硬盤、優(yōu)盤等存儲介質具有容量大、攜帶方便、容易保存、復制快捷等諸多優(yōu)點。軟件及網絡聽力資源豐富,選擇空間大大增加。

(2)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播放聽力材料。這種方式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形象生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聽力中的難點。

(3)選擇語音純正、地道的英語聽力軟件,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掃清口音障礙。

2.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1)人機對話。學生可以選取一些軟件來自主地訓練自己的語音、語調和表達。學生可對著話筒模仿計算機所播放的內容,計算機可以對此進行反饋,用以激勵學生。

(2)網上交談。學生學習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語言水平和愛好,通過互聯(lián)網選擇不同的交談內容和交談對象,可以不出家門和外國人交談,和國內說英語人士交流,和教師、同學自由對話。

3.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英語課文教學質量。CAI即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具有能集成文字、圖像、影像、聲音及動畫等多種信息功能。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多媒體課件的形象生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

(2)應用網絡信息資源,提高英語閱讀效率。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英語閱讀教學中許多問題,例如,閱讀題材狹窄,內容陳舊,訓練方法單一,呆板等問題。而網絡具有信息豐富,題材廣泛且新穎、反饋及時等特點,它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活寫作背景。教師可在屏幕上顯示一些迷人的畫面,關鍵詞語,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讓學生觀其形,聞其聲,然后有所感而寫。并且,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練習,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用法和句型及語法項目后,逐步地進行寫作訓練。

(2)利用網絡優(yōu)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電子郵件的出現(xiàn),縮短了交流的時間和距離。教師可指導學生結交國際筆友,發(fā)送電子郵件,讓學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四、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

1.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原則

要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首先需要有基本的信息技術條件,要方便師生在學習活動中使用,同時每位教師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深刻了解英語教育的本質、教學中的難點所在,學會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以更好地達到英語課程學習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因此,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應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與學的工具或手段,利用信息技術到位但不能越位。學習環(huán)境應該建立友好的人機對話窗口、體現(xiàn)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操作簡單,運行可靠。

(2)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與模擬空間結構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模擬情景練習。

(3)傳統(tǒng)傳輸信息媒體與數據庫結合,取長補短原則。隨著各校掌握的素材資源的增多,素材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充分利用數據庫技術管理素材,才能發(fā)揮資源的效益。

(4)不斷更新觀念原則。信息技術在不斷發(fā)展,英語課程也在不斷更新,學生也在不斷變化,因此課程整合要不斷將新技術、新的教學理論等應用于課程整合,使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處于動態(tài)整合過程中。

(5)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經濟原則,要充分考慮整合的投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模式

(1)基于單機課件的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

1)課堂演示型課件。其制作原則:要體現(xiàn)教學目的,為解決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提供幫助;結構嚴謹,界面友好統(tǒng)一,方便控制;技術的重點應該放在突出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效果上。

2)交互型課件。其制作思想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學習的不同情況,把學習資料分為多個水平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材料,或通過交互式的練習,評估自己是否具備進行某種學習的能力。

3)電子圖書。既適合教師教學又適合學生自主學習。

(2)基于網絡的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

1)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網絡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課題自主探索網上協(xié)作課題小節(jié)網上測試課題延伸此模式中教師的地位: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指導者,是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和不斷完善者,也是教學資源的評價者和管理者。

此模式中學生的地位:學生處于中心地位,能夠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模塊和學習方式。

此模式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形成和自尊的保護;缺點是局限于課堂教學,師生間缺乏情感交流。

2)網絡探究模式——web quest

教學流程:教師提出問題將學生分組,每組扮演一個角色學生執(zhí)行各自任務(查資料、討論、分析、整理材料、撰寫報告)演講匯報教師評估下一問題。

此模式重視方法與技能的訓練,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3)專題網站學習模式。即在網絡環(huán)境下,圍繞某一專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學習方法。其

強調的是深入學習,可打破時空限制,進行遠距離學習;缺點是目前還沒有一個系統(tǒng)能完全勝任這項工作。

總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現(xiàn)代教育手段的進步,探索教育現(xiàn)代化,探索教學改革,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責任和使命。

參考文獻

1 祝智庭.現(xiàn)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 馬 寧、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教育技術通訊,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桐乡市| 许昌市| 安图县| 岳西县| 南澳县| 竹北市| 建宁县| 上虞市| 洪洞县| 东城区| 化德县| 肥乡县| 哈巴河县| 镇赉县| 美姑县| 隆德县| 莒南县| 河东区| 寿宁县| 清镇市| 金昌市| 兖州市| 临江市| 长武县| 郴州市| 益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靖边县| 罗平县| 沁阳市| 德昌县| 余干县| 德昌县| 柞水县| 和平区| 宣威市| 邓州市| 余庆县| 静安区|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