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高中生入黨思想匯報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促進國民經濟建設以及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然而當前的研究視域較為零散,多是從大中小學的群體特殊性角度進行研究,缺少對大中小學核心價值觀培育內容體系的整體研究和探索。本論文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學校視角,綜合把握大中小學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差異化現狀,進行對比分析,以期探索出真正具有時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大中小學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優化對策。
一、大中小學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的差異化分析
(一)大中小學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的差異
1.培育理念的差異
(1)小學更加注重修身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秉持七彩教育理念,注重師生的多元培養,促進學生的多元成長。打造了七彩德育,多途徑對學生核心價值觀進行直接的宣傳教育;創造了七彩節日,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承擔責任;永泰小學秉承“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訓,和先學做人、再做學問的理念,為學生舉辦各類核心價值觀培育活動,旨在希望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在參與中領悟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以求做到最好的自己。
(2)中學更加注重交際、提高合作能力
在中學,除修身養性外,學校更加注重學生交際、合作能力的培養。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訓中的核心價值觀理念“愛生活,會學習,懂交際”,即告訴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萬千寵愛集一身,而是處處要與人交往合作。在遇到問題后,想要解決問題,就要與人合作,有效溝通。人大附中的校訓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大學更加注重回饋社會、追求人生價值
大學的教育理念更趨向于學生對社會的回饋。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中國人民大學廣大師生秉持“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辦學宗旨,貫徹“人民、人本、人文”的辦學理念,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學校以“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為人才培養目標,以“實事求是”為校訓,始終重點關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其對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經驗更是全國學校的典范。此外,人民大學的校歌也滲透了學校培育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理念,體現了人民大學獨特的氣質和風骨。
2.課程設置的差異
(1)小學更加注重以單向傳授為主的教學活動
小學更加注重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中融入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使學生逐步理解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德育課上教師不僅傳播知識,而且傳授美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很多學校還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設計了多種教育內容:傳授和分析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性別認同。
(2)中學更加注重在交流中學價值觀
中學課堂更注重開發學生們的興趣,老師們不僅專注于教授知識的多少,也關注孩子們的心理需求,關注學生們“德”的培養。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設有中外學生共同參與的英語課堂,這樣的課堂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讓學生們學會與人溝通和相處;學校還組織“絹人絹花”的選修課,以及北方昆曲劇院的演出,讓學生在心靈磁盤上刻錄下最深刻的印痕;翻轉課堂的實踐是學校課堂改革的一大措施,教師采用“翻轉課堂”和“文學圈”閱讀的方式,非常利于學生學文化、啟心智、最后做到愛生命。
(3)大學更加注重通過講授和自主學習探究核心價值觀,更加關注道德教育
大學非常重視道德教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人民大學一直堅持專題式教學的方法,善于結合優秀的傳統及現代文化,深入淺出地引導大學生更好地確立人生觀、價值觀;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設有專門的形式與政策課程,引導學生梳理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行的培養。希望學生們知法守法、誠信做人,倡廉守信,踏實走路、正派做人,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理想。
3.學校生活培育的差異
(1)小學多通過顯在方式培育核心價值觀
小學更傾向于通過多種顯在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鞏固學生的思想陣地:學校周期進行核心價值觀的少先隊廣播,學生自主搜索核心價值觀相關資料,通過廣播站與全校師生分享;學校還定期組織學生觀看宣傳教育片及紅,在放松和娛樂的同時,潛移默化的使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在教學樓、大廳、走廊、操場等地張貼“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畫,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在校園處處可見、人人知曉,營造濃厚的宣傳教育氛圍,時刻感染每一位學生。
(2)中學設立專門德育機構開展核心價值觀培育活動
很多中學專門設立德育處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化教育,針對不同年級的特點,以國旗下講話、專家講座、主題德育課、學生社團展示等形式塑造優秀學生形象,希望學生能夠知禮懂禮,真正展現學生健康自信的核心價值觀。學校還定期舉辦德育活動,如愛國、愛黨、愛校、法制、禁毒禁煙、安全以及文體、社團活動等。學校希望通過德育處活動的不斷熏陶濡染,學生的核心價值觀修養能夠收獲顯著的提高。
(3)大學加強新媒體對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影響
對大學而言,除高校BBS進行定期廣播,以及定時更新學校櫥窗內容外,很多大學開始普遍重視學校官方微博和微信的與管理。這是學校對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有效落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徑,也是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新進展。高校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傳播正能量,為學校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高校尤為重視新媒體對學生的影響,一是要新媒體成為學校思想引領的新陣地;二是要新媒體成為學校新聞宣傳的新窗口。通過充分發展新媒體的優勢,不斷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二、大中小學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的差異化分析
(一)權威下的被動參與向能動驅使下的主動組織的轉變
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鞏固過程往往是在被動接受和主動認同的綜合作用影響下逐漸養成的。然而小學階段,學校的活動設置則更傾向于自上而下的權威培育,學校定期組織或安排學生參加各種模式化的培訓活動,學生被動的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較少涉及主觀能動性的開發。中學在活動設置中,開始更加注重交流和創新對學生的影響。進入大學,開放、多元的教育環境,給了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機會。更多的學校偏向于制定活動綱領和目標后,由學生自主討論,發揮主觀能動性,撰寫活動策劃,組織開展各項活動,較根本的改善了思想教育的培育模式。
(二)全員參與向自由參與、部分參與或學生代表參與的轉變
小學階段,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要求在家長或老師的監督陪同下全員參與,力求達到整體要求的目的。在中學,學校同樣注重對學生的整體要求,只有少部分活動涉及特定學生的參加。進入大學階段,除了軍訓、開學典禮、運動會等活動要求全員參與外,更多活動則是由各學院自行組織。在組織的過程中,也鮮有要求必須全部參與。另有一些活動,則更傾向于學生代表的參與,黨員培訓、黨員講座、黨日活動,大學的教育在整體要求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和教育。
(三)模式化的周期活動向品牌活動的轉變
小學階段,學校安排的各類周期活動較偏向于模式化,如人民大學附屬小學安排了每個年級每個學期需要開展的固定活動,雖然照顧到每個年級和學期的學生,卻不免偏于固定化的培育。這樣的培育方式較死板,且成型的模式教育不易于創新型培育方式的研究和運用。中學階段,由于課業和升學的壓力,活動數量相對減少。學校同樣也更加注重模式化的核心價值觀培育。大學階段,一些學校開始開展品牌活動,這些活動在學校的綱領要求下,更多的由學生自發組織完成。品牌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更因為其強大的品牌效應,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四)應試評估向多元化評估的轉變
小學階段,為做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常態化,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隊伍中入腦入心,學校更傾向于通過默寫和背誦等固定的應試模式,使學生牢記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以記促學。中學階段,對核心價值觀的評估更多的通過思想政治課程的考試進行反饋。進入大學,評估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學校減少了對學生默寫或背誦的要求,轉而通過各種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的形式開展活動,既是一個結果的檢驗和評價過程,又是一個繼續宣傳培育的過程。此外,學校還對學生進行定期的思想狀況調查,入黨積極分子則定期寫思想匯報,以此來評估學生的思想動向。
三、基于差異化的大中小學校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選擇
差異化培育是根據興趣導向以及天賦差別不同,結合學生的差異化,選擇不同的培育模式,進行人才培養的教學活動。差異化培育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自主地進行學習,充分發揮興趣愛好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學生接受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有很多,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優化學生差異化環境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使之更加適應學生的年齡階段和認知需求,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對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幾方面內容:一要科學凝練專屬學生的核心價值觀;二要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課程的主動認同;三要完善評估機制鞏固強化學生核心價值觀;四要改善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環境。差異化環境下,只有抓住差異化教育的關鍵點,因材施教,注重教學方法的正確、有效應用,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