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化學反應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化學反應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愛?!捌鋵?,學習與壓力是相伴而生的,你要知道,絕非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忍受這份煎熬,所以,千萬別放大壓力帶來的無助。何不將其視為動力呢?其次,既然清楚焦慮來源于學習的不盡如人

意,那就對癥下藥,把你忐忑不安的時間一心投入到學習中,放到和同學們的思想交流中,如此,哪有閑暇焦慮呢?加油!”

信心+努力。“吳艷秋:聽了老師的建議,我突然覺得自己像在無病。這段時間,每每感覺到壓力時,我都會深呼吸,告訴自己要放寬心,要加油。謝謝老師?!?/p>

二、階段測驗之后:懊惱+愛=信心+努力

懊惱?!邦櫗傞哼@個禮拜進行了一次小測驗,測驗的結果很不理想,自己也被嚇了一跳,想哭卻又想笑,淚水在眼眶里打轉,最終還是沒能落下來,我對自己好失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付出得少,回報也就只有這么多。”

愛?!暗拇_,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一定沒有回報。愚蠢的人,只看到前半句,所以退縮了,放棄了;聰明的人,更在意后半句,所以明知不一定有回報,依舊愿意堅持。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知道該怎么做。加油!機會永遠垂青于有準備的人!”

信心+努力。“經過老師的指點和自己的反思,我終于又重新拾起信心,我要爭取在期中考試中考出滿意的成績!是的,機會只垂青于有準備的人,我會加油!”

三、日常生活之煩惱:倍感辛苦+愛=頑強克服+努力

倍感辛苦?!叭A曉雯:學習的壓力已經讓我喘不過氣,沒想到平時休息的時間都安排得讓人窒息。早上一大早起床,還要打掃衛生。吃過晚飯后老師不讓我們回宿舍,就留給我們熄燈之前二十分鐘洗漱,可是因為擔心早上來不及,晚上還要先做一番打掃,時間真的好緊張,我覺得高中生活好辛苦呀?!?/p>

愛?!澳阃塑娪柫藛幔寇娪柤词沁m應高中生活的小前奏,如果艱苦的軍訓都能堅強渡過,往后的艱苦豈不是小巫見大巫?學校的作息安排自有其合理性,在保證充足休息的同時,讓你們學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最出色的事,這在無形之中既增強了你們的時間觀念,又提高了你們的做事效率。試著接受并習慣,你可以的!”

頑強克服+努力。“看完老師的贈言后,我真覺得自己好像也存在許多問題。是的,的確沒有人可以代替我來上高中,代替我來適應高中生活,我必須得靠自己。所以,我想告訴老師一件事,現在的我已經可以適應寄宿生活了。相比起我們前兩個禮拜的軍訓生活,我覺得學校比軍營舒服多了。所以我相信,如果我能從不同角度去感受高中生活,它應該還是美好的?!?/p>

其實,他們的心情就像是個無限循環小數,考前的忐忑、考后的懊惱、平日的不安,也會是考前的期待、考后的欣喜、平日的艱辛,歸納起來,無非如此。但他們依舊循環往復地訴說著這些心情,而我呢,竟也樂此不疲地讓他們平靜。

篇2

焦糖化反應

糖醋排骨里的糖在油中發生了“焦糖化反應”。糖類尤其是單糖在沒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況下,加熱到熔點以上的高溫(一般是140~170℃)以上時,因糖發生脫水與降解,會發生褐變反應,這種反應稱為焦糖化反應,又稱卡拉密爾作用。

糖在強熱的情況下生成兩類物質:一類是糖的脫水產物,即醬色的焦糖;另一類是裂解產物,即一些揮發性的醛、酮類物質,它們進一步縮合、聚合,最終形成深色物質。焦糖化反應所產生的揮發味的醛、酮就是香味的來源之一,而產生的深色物質對糖醋排骨呈現出油亮的棕紅色起關鍵作用。

美拉德反應

另一種使糖醋排骨生色增香的反應叫作美拉德反應。糖醋排骨的制作正符合美拉德反應的條件:糖、氨基化合物和水的存在。美拉德反應又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是法國化學家美拉德在1912年提出的。美拉德反應是廣泛存在于食品工業的一種非酶褐變反應,是羰基化合物(還原糖類)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質)間的反應,所以又稱羰氨反應,它們經過復雜的化學變化過程,最終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質類黑精,或稱擬黑素。糖醋排骨的褐色及濃郁的香味,以及面包外皮的金黃色、油炸食品的紅褐色等,很大程度上都是美拉德反應的結果。

酯化反應

那么糖醋排骨的誘人香味僅僅是這兩種反應的結果嗎?答案是:no!還有第三種重要的反應。它是料酒中的乙醇和食醋當中的醋酸之間發生的反應,也稱“生香反應”。醇跟羧酸或含氧無機酸生成酯和水,這種反應叫酯化反應。

酯化反應分兩種情況:羧酸跟醇反應、無機含氧酸跟醇反應。料酒和醋發生的反應就是第一種情況。羧酸跟醇的反應過程一般是:羧酸分子中的羧基與醇分子中羥基的氫原子結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結合成酯。這又是糖醋排骨香味四溢的一個重要原因。酯化反應生成的各種酯都具有各自特殊的香氣,如白葡萄酒中的乙醇與檸檬汁中的檸檬酸發生酯化反應產生檸檬酸乙酯,具有新鮮水果的清香氣,此外還有乙酸丁酯、乙酸異戊酯、乙酸乙酯等,這些酯都具有各自特殊的香氣。

掌握糊化反應,

炒出爽脆土豆絲

篇3

(1)反應熱與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呈現的聚集狀態有關,在熱化學方程式中必須標明各物質的狀態(g、l、s、aq);

(2)反應熱與反應溫度和壓強有關,中學所用ΔH一般是指101KPa和25℃因此不特別指明。但需注明ΔH的“+”與“-”,放在方程式的右邊,“+”表示吸熱,“-”表示放熱。

(3)ΔH的單位kJ?mol-1是指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在計量反應熱時是以“mol”為單位的,并不一定是指1mol物質。所以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化學式前的計量數可用整數或分數表示,且ΔH與化學計量數成比例。同一反應,化學計量數不同,ΔH也不同。

(4)當反應向逆向進行時,其反應熱與正反應的反應熱數值相等,符號相反。

(5)書寫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應以燃燒1mol物質為標準來配平其他物質的化學計量數。

例(2004年全國理綜Ⅱ):已知

(1)H(g)+1/2O(g)=HO(g) ΔH=akJ?mol

(2)2H(g)+O(g)=2HO(g) ΔH=bkJ?mol

(3)H(g)+1/2O(g)=HO(l) ΔH=ckJ?mol

(4)2H(g)+O(g)=2HO(l) ΔH=dkJ?mol

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

A.a<c<0 B.b>d>0 C.2a=b<0 D.2c=d>0

解析由熱化學方程式中的ΔH與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前面的化學計量數有關,以及物質燃燒時都放熱得:ΔH=2ΔH<0,ΔH=2ΔH<0;又氣態水變為液態水這一過程要放熱,則c<a<0,d<b<0。綜上所述答案為:C。

二、化學反應中能量與化學鍵的關系

反應中的熱效應等于反應物的鍵能之和減去生成物的鍵能之和。當結果小于零時為放熱反應。當結果大于零時為吸熱反應。

例:化學鍵的鍵能是原子間形成化學鍵(或其逆過程)時釋放(或吸收)的能量。以下是部分共價鍵鍵能數據H-S 364KJ/mol,S—S 266KJ/mol,S==O 522KJ/mol,H—O 464KJ/mol。

(1)試根據這些數據計算下面這個反應的反應熱:2HS(g)+SO(g)=3S(g)+2HO(g)反應產物中的S實為S,實際分子是一個8元環狀分子(如圖),則反應熱為?解析:因為S分子中有8個S原子,由圖可知共有8個共價鍵。每個S就有1個S—S共價鍵。則該反應的反應熱為:

4×364KJ/mol+2×522KJ/mol-3×266KJ/mol-4×464KJ/mol=-154KJ/mol.

三、可逆反應的反應熱

例已知一定溫度和壓強下,N(g)和H(g)反應生成2mol NH(g),放出92.4KJ熱量。在同溫同壓下向密閉容器中通入1molN和3molH,達平衡時放出熱量為QKJ;向另一體積相同的容器中通入0.5molN和1.5moLH,相同溫度下達到平衡時放出熱量為QKJ。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2Q>Q=92.4KJ B.2Q=Q=92.4KJ

C.2Q<Q<92.4KJ D.2Q=Q<92.4KJ

解析:92.4KJ為1molN(g)與3molH(g)恰好完全反應生成2molNH(g)時所放出的熱量。而在實際反應中由于存在平衡狀態,反應物不可能完全轉化,因此Q<92.4KJ。當溫度不變,相同的密閉容器中,起始反應物物質的量減半(相當于減壓)時,由平衡移動原理可知,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有2Q<Q。故答案為C。

四、蓋斯定律的應用

例(2012理綜新課標高考):工業上利用天然氣(主要成分CH)與CO進行高溫重整制備CO,已知CH、H、CO的燃燒熱(ΔH)分別為-890.4KJ/mol、-285.8KJ/mol、-283.0KJ/mol,則生成1m(標準狀況)CO所需能量為 。

解析:①CH(g)+2O(g)=HO(l)+CO(g) ΔH=-890.4kJ?mol

②H(g)+1/2O(g)=HO(l) ΔH=-285.8kJ?mol

③CO(g)+1/2O(g)=CO(g) ΔH=-283.0kJ?mol

篇4

化學反應速率是化學動力學研究的基本內容之一,它主要揭示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轉變為產物的快慢程度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筆者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在化學反應速率概念的教與學中,有時很容易引起概念上的一些混亂,甚至一些重點大學的化學教材中的描述也出現了明顯的錯誤。因此,對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很有必要加以辨析。

一 化學反應速率的基本定義

為了描述化學反應進行快慢的程度,可以用反應物物質的量隨時間不斷降低來表示,也可用生成物物質量隨時間不斷增加來表示。但由于生成物和反應物的化學計量數往往不同,所以用不同物質的量變化率來表示化學反應速率時,其數值就不一致。若把化學反應速率定義為反應進度隨時間的變化率,則不會產生以上麻煩。因為反應進度與參與的物種無關。當化學反應在定容條件下進行時,溫度不變,系統的體積不隨時間而變化(大多數反應屬于這種情況)。

式中 為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反應物取負值,生成物取正值);υA=-a、υB=-b、υC=c、υD=d;c為物質濃度的變n單位為mol/L-1;t為時間的變化,單位為秒(s)或分(min)或小時(h)等。對大多數化學反應來反應過程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時刻都在變化著,故反應速率也隨時間變化。平時反應速率不能真實地反映這種變化,只有瞬時速率才能表示化學反應中某時刻的真實反應速瞬時反應速率(常簡稱反應速率)是t趨近于零時的平均速率的極限值。

第三, 對于大多數化學反應,用反應體系的任意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來表示其反應速率均可,因為各物質之間的反應數量變化遵循化學計量系數間的關系,只要知其一便可推知其他。但實際應用過程中應選定關鍵組分物質來表示其反應的速率。所謂關鍵組分物質即實際應用中所注重的物質,往往也是反應物料配比中數量最少的反應物質。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們關心的關鍵組分物質進行的快慢程度;二是反應過程中也常伴有一不明副反應,致使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變化量并非能按明確的化學計量系數來相互推導。

參考文獻

[1]大連理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無機化學(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南京大學無機及分析化學編寫組.無機及分析化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5

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進行實驗探究和總結后,教材又設置新的實驗探究,讓學生發現化學反應限度問題,經過對該問題的再認識,逐步形成了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并以上述觀點為指導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目標】

1、認識可逆反應、化學反應限度的涵義;

2、初步學會根據反應速率判斷化學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初步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

【重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涵義和影響因素

【難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征

【課時安排】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情景創設〗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化學反應中,反應物之間是按照方程式中的系數比進行反應的,那么,在實際反應中,反應物能否按相應的計量關系完全轉化為生成物呢?

〖提出問題〗怎樣來認識化學反應的限度呢?

〖指導閱讀〗課本29-30頁

〖演示實驗〗課本30頁

〖板書〗一、化學反應限度

1、概念:化學反應限度就是研究可逆反應所能達到的最大程度。

2、可逆反應:在同一反應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化學反應。

3、說明:

(1)絕大多數反應都有一定的可逆性。一個反應是可逆反應的必需條件:在同一反應條件下進行。

(2)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只能進行到一定程度后達到所謂的平衡狀態,平衡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都大于零。

〖板書〗二、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的研究對象:可逆反應的規律,如反應進行的程度以及外界條件對反應進行情況的影響等。

2、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

(1)可借助速率-時間圖像來理解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與化學反應速率之間的關系。

〖指導閱讀〗課本31頁圖2-2

(2)可借助濃度-時間圖像來理解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與化學反應速率之間的關系。

3、化學平衡狀態:

(1)概念:化學平衡狀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物不再減少,生成物不再增加,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

(2)特征:逆、等、動、定、變、同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應;

②等:平衡時v正=v逆〉0(本質);

③動:平衡時,反應仍在不斷進行是動態的平衡;

④定:平衡時,反應混合物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一定,百分含量保持一定(表象);⑤變:外界條件一旦改變,平衡就會被破壞,并在新的條件下建立新的化學平衡;⑥同:同一個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狀態既可以從正反應方向建立,又可以從逆反應方向建立。最后都可以建立同一個平衡狀態。平衡狀態只與條件有關與反應途徑無關。

〖總結〗可逆反應;化學平衡;化學平衡狀態。

〖作業〗課課練完成課時13

【教后感】

篇6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設計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與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學大綱的有關規定,作為側重理科類學生學習的教材,本節側重介紹化學反應速率和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這部分知識達到大綱中所規定的B層次或C層次的要求。本知識點,按最新教材來講。

教材從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蝕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實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并通過演示實驗說明不同的反應具有不同的反應速率,以及濃度、溫度等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教材注意聯系化學鍵的有關知識,從化學反應的過程實質是反應物分子中化學鍵的斷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學鍵的形成過程,以及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都需要通過分子(或離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實現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稱。并以運動員的投籃作比喻,說明只有具有足夠能量和合適取向的分子間的碰撞才能發生化學反應,教材配以分子的幾種可能的碰撞模式圖,進一步說明發生分解反應生成和的情況,從中歸納出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數目與單位體積反應物分子的總數成正比,也就是和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種影響的原因。接著,教材圍繞著以下思路:增加反應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數增加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化學反應速率,又進一步介紹了壓強(有氣體存在的反應)、溫度、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學生對上述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討論的方式,要求學生通過對鐵與鹽酸反應的討論,綜合運用本節所學習的內容,進一步分析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教材的教學內容。

本節教材的理論性較強,并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圖畫來說明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以及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是本節教材的教學關鍵。教師不可輕視實驗和圖畫在本節教學中的特殊作用。

本節教學重點: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本節教學難點: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原因。

教學建議

化學反應速率知識是學習化學平衡的基礎,學生掌握了化學反應速率知識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學平衡的建立和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及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其原因是本節教學難點。這部分教學建議由教師引導分析。而壓強、溫度、催化劑的影響可在教師點撥下由學生閱讀、討論完成。

關于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聯系化學鍵知識,明確化學反應得以發生的先決條件。

(1)能過提問復習初中知識: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

(2)通過提問復習高中所學化學鍵知識:化學反應過程的實質是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

(3)明確: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必須通過反應物分子(或離子)的相互接觸、碰撞來實現。

2.運用比喻、圖示方法,說明化學反應得以發生的必要條件是活化分子發生有效碰撞。

(1)以運動員的投籃作比喻。

篇7

1、連續反應(continuousreaction)又稱滑動反應(slidingreaction)。反應礦物和生成礦物的化學成分可發生連續變化的一種變質反應。

2、在有些類質同象礦物參加的變質反應中,由于反應礦物的部分化學成分向生成礦物遷移,因此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范圍內,反應礦物和生成礦物的化學成分可發生連續變化,而且反應礦物和生成礦物可以同時存在。極重要的一類連續反應就是放射性衰變。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羥汞化-脫汞是由烯烴合成醇的有效途徑之一[1]。羥汞化反應主要分為兩個階段:①烯烴在含水的四氫呋喃溶液中與乙酸汞發生羥汞化;②羥汞化產物不經分離,直接加入NaBH4進行還原脫汞。該反應具有條件溫和(一般在室溫進行)、速度快(一般第一階段只需要幾分鐘,第二階段需要1小時)、中間產物不需分離、區域選擇性好(Markovnikov取向)、無重排產物等優點。因此,盡管汞是公認最毒的金屬元素,但由于羥汞化反應的諸多優點,該反應仍被廣泛用于有機合成[2-3]。

以丙烯加乙酸汞為例,目前比較公認的羥汞化反應機理[4-5]見圖1。其中第二步和第三步最為關鍵,但是目前國內外多數有機化學教材都沒有明確指出反應的速控步是哪一步[6-10],部分教材甚至把羥汞化過程歸類為親電加成反應[8-10]。我們對此產生疑問,整個反應的速控步究竟是汞離子親電加成的第二步,還是水親核進攻的第三步?下面根據軟硬酸堿理論、元素電負性等有機化學基礎知識以及量子化學計算結果對各步反應分析如下:(1)第一步,乙酸汞發生電離產生乙酰氧基汞正離子。我們認為該帶有正電荷的汞離子的生成是必要的。最新的研究證明氯化汞能夠催化芳基烯基醚的羥汞化反應。加入氯化鈉等含有氯離子的無機鹽能夠抑制上述反應,而加入硝酸銀可以促進上述反應。因為氯離子是軟堿,額外增加的氯離子能夠和汞離子絡合生成[HgCl4]2-,抑制了+HgCl的生成,進而抑制了羥汞化。而加入硝酸銀,使銀離子和氯離子結合,則可以促進+HgCl的生成,進而促進羥汞化反應。對于不同的汞鹽,根據軟硬酸堿理論可以判斷其電離的難易。越容易電離的汞鹽,活性越高。不同汞化合物應該具有如下的活性順序:Hg(OOCCF3)2>Hg(OOCCH3)2>HgCl2>HgBr2>HgI2。因為Hg2+是軟酸,CF3COO-是最硬的堿,I-是最軟的堿。所以Hg(OOCCF3)2最容易電離,HgI2則是“軟親軟”,不易電離,活性最低。實驗結果表明Hg(OOCCF3)2對4-己烯-1-醇分子內氧汞化速度比Hg(OOCCH3)2快,而且產物不同[12]。(2)第二步,乙酰氧基汞正離子與烯烴的碳碳雙鍵發生親電加成生成汞鎓離子。從軟硬酸堿理論分析,烯鍵的π電子為軟堿,汞離子為軟酸,“軟親軟”,該基元反應應該屬于快反應。從電負性考慮,汞的電負性為1.9,略小于碳的2.55[13],這使正電荷主要集中在汞上而不是碳上。這一點與溴鎓離子截然不同,后者正電荷主要集中在碳原子上。所以,相比溴鎓離子,汞鎓離子不易受到水的親核進攻。我們用量子化學手段計算得出乙烯、丙烯、異丁烯與乙酰氧基汞正離子加成生成的汞鎓離子中間體以及乙烯的溴鎓離子的結構與APT電荷(atomicpolartensor-basedcharges)[14]分布(圖2)(本文量化計算均采用Gaussian03軟件包,分子構型在RB3LYP水平下進行優化,其中C、O使用6-31G*基組,H使用6-31G**基組,Hg和Br使用贗勢基組(Lanl2DZ,其中對Br加上極化函數(極化參數為0.389);

對所有優化的結構進行頻率計算,以確認所有結構均是穩定結構(駐點是極小值,沒有虛頻))。從以上計算結果可得出結論:①上述汞鎓離子中,乙酰氧基與汞原子是雙齒配位的,兩個O—Hg鍵長幾乎等長,都在2.30左右。②汞原子上總是帶有最多的正電荷。③在丙烯等不對稱烯烴的汞鎓離子中,由于甲基的供電誘導效應,C2上正電荷多于C1,在異丁烯的汞鎓離子中這一差異更加明顯。從乙烯到丙烯到異丁烯,Hg—C1鍵逐漸變短,從2.602變為2.478,再到2.419。而Hg—C2鍵逐漸變長,在異丁烯的汞鎓離子中,Hg—C2鍵最長,達到2.876。這都預示著第三步水親核進攻的位置在C2上,即Markovnikov取向。④在異丁烯的汞鎓離子中,C2上帶有最多的正電荷,可以預期其與水的親核加成速度要比丙烯或乙烯的汞鎓離子更快,這一結論與實驗結果一致[15]:2-甲基-2-丁烯的羥汞化在10s內完成,而環己烯需要55s。⑤與電負性分析結果一致,與乙烯的乙酸汞鎓離子不同,在乙烯的溴鎓離子中,正電荷主要集中在碳原子上,溴原子上正電荷很少,這表明汞鎓離子與溴鎓離子有著本質的不同。眾所周知,羥汞化反應通常不會發生重排,這正是由于汞鎓離子中間體的正電荷主要集中在汞上而不是碳上的具體體現。因為涉及鎓離子的碳上正電荷較少,臨近α位的烴基或氫原子不易發生遷移。

我們分別計算了叔丁基乙烯的汞鎓離子和溴鎓離子甲基重排前后的能量變化,結果如圖3所示。從量子化學計算的結果也可以看出,在叔丁基乙烯汞鎓離子中,C2上的正電荷僅為0.4858e,而且甲基重排后所得到的叔碳正離子中間體的吉布斯自由能比重排前升高了77.78kJ/mol;而叔丁基乙烯的溴鎓離子中C2上正電荷高達0.8574e,非常有利于甲基遷移,而且發生類似重排后產物的吉布斯自由能比重排前降低了45.19kJ/mol。因此叔丁基乙烯的汞鎓離子的重排在熱力學上是極其不利的,不易重排。而叔丁基乙烯與溴的親電加成生成的溴鎓離子容易重排。事實上,許多烯烴,如:莰烯[16]、降冰片烯[17]和苯并二環[2.2.2]-2,5-辛二烯[18]與溴的親電加成都發生了重排。(3)第三步,水作為親核試劑進攻汞鎓離子。在該步中,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是硬堿,而帶有部分正電荷的碳原子是軟酸。由于碳上的正電荷較少,水的親核性又弱,此類弱親核試劑的親核進攻就變得更加困難。由此推斷,該步基元反應才應該是整個反應的慢步驟,即整個羥汞化反應的速控步。通過查閱文獻[19],這一結論得到了有力支持。例如:2-甲基-1-己烯的羥汞化反應速度比1-己烯快10倍,比四甲基乙烯的羥汞化速度快833倍。上述實驗結果與相應汞鎓離子中C2上的正電荷多少有關(圖4)。2-甲基-1-己烯的汞鎓離子中C2上的正電荷最大(0.6632e),羥汞化最快;而四甲基乙烯的類似物相應碳原子上的正電荷最少,羥汞化最慢。如果汞鎓離子生成的一步是速控步,含有4個供電甲基的四甲基乙烯與乙酸汞離子形成汞鎓離子進而得到羥汞化中間體應該是上述3個烯烴中最快的,然而實驗 事實正好相反。這反過來證明汞鎓離子生成的一步不是整個羥汞化反應的速控步。另外,對于含多個雙鍵的烯烴,羥汞化優先發生在最不對稱的雙鍵上,即1,1-二取代優于1,1,2-三取代,單取代優于1,2-二取代[20],反應速度與汞鎓離子中取代最多的碳原子上的正電荷密度成正比,也進一步說明水親核進攻的一步是整個反應的速控步。(4)第四步是中間產物Ⅱ快速失去質子的過程,不再贅述。(5)關于烯烴和炔烴羥汞化產物的脫汞問題。在烯烴的羥汞化產物中,由于碳與汞的電負性差別太小,使得碳汞鍵的電荷分布比較均勻,碳汞鍵的極性較小。量子化學計算得出乙烯羥汞化產物中與汞原子相連的碳原子上負電荷密度均為-0.1300e,同樣說明碳汞鍵的極性很小,所以乙烯羥汞化產物HOCH2CH2HgOAc不像其他金屬有機試劑(例如Grignard試劑)那樣容易水解,而必須使用還原劑NaBH4進行還原。

相反,乙炔在汞催化下的水合產物是互變異構體(圖5):HOCHCHHg+和OHCCH2Hg+,前者與汞相連的碳原子是sp2雜化,比sp3雜化碳原子具有更大的電負性[21]和更強的吸引電子能力,會使碳汞鍵極性增大;后者甲?;菑娢娀?,而且在稀硫酸中,氧原子會發生質子化,使碳汞鍵極性進一步增大。因此,乙炔羥汞化產物中的碳汞鍵更像一般金屬-碳鍵,在稀硫酸中容易水解。所以在炔烴羥汞化反應中,汞離子是催化量的。為了便于比較,我們在乙炔羥汞化中間體的汞原子上螯合了一個乙酸根,量子化學計算結果見圖6。從圖6能夠明顯地看出,乙炔羥汞化產物中的碳汞鍵正負電荷差別明顯大于乙烯羥汞化產物中的碳汞鍵電荷差,鍵的極性也明顯比后者強,即乙炔羥汞化產物中碳汞鍵容易直接水解變為碳氫鍵。本文從有機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出發,結合量子化學計算結果,對烯烴的羥汞化機理進行了分析,得出該反應的速控步是水分子親核進攻汞鎓離子的一步,整個反應屬親核加成。同時指出,烯烴羥汞化產物中的碳汞鍵極性小,不能直接水解為碳氫鍵,故需要硼氫化鈉還原;而炔烴羥汞化產物中的碳汞鍵極性較大,在反應過程中可以直接水解轉化為碳氫鍵。

篇9

2.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常用的比較反應快慢的簡單方法;能用有效碰撞理論解釋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并嘗試應用化學反應速率說明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由淺到深、由宏觀到微觀,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思維學習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2能夠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法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討論歸納及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化學反應研究的興趣,能夠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的探究過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化學、探究原理的動力。

2.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

難點:能用有效碰撞理論、活化能簡單解釋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三.教學方法

問題解決、實驗探究、合作學習

四.教學設計思路及教學內容

4.1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和完成探究實驗,并交流、歸納、總結濃度、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壓強的影響則是學生通過觀察教師補充的演示實驗得出;應用微觀理論進行解釋雖然是教學難點,但由于學習要求不高,所以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來完成,能達到幫助學生從理論上簡單分析、認識即可。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本節課設計為這樣的學習過程:“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探究活動自學理論依據交流歸納總結”。

4.2 教學內容略

五.應用所學知識,鞏固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習與評價

① 將食品置于低溫條件下(如電冰箱內),常??梢员4娓L的時間。為什么?

② 工業上用氮氣與氫氣反應合成氨時,常在高溫、高壓下進行,并使用適當的催化劑。這些反應條件對于合成氨的反應速率有什么影響?

③ 月餅,糕點等往往在包裝內裝入小包脫氧保鮮劑,這樣做有什么用?

④ 衣物上的油漬用普通洗衣粉很難洗凈,但如果用加有脂肪酶的洗衣粉,則較容易洗去,為什么?

在學完本節課的知識后,我設置了與本節課知識相關的幾個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評價,以促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使他們體會到了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效果更是得到了鞏固和提高。

這堂課就是在以上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建構知識,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篇10

有次我和同學去他家玩,秋明又給我們演示了他的新化學實驗。只見他端著一杯棕黃色飄著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瑩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輕輕攪動三下,口中念聲“變”,那杯香氣四溢的茶水立即變成了藍色的墨水。還沒等大家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輕輕一攪,淡藍色的墨水又變回了剛才的茶水。

“哇――”我們驚呼連連。

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為啥不?”

眾人搖頭。

秋明嘴邊綻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說:“這是因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綠礬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體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單寧酸,當單寧酸遇到綠礬里的亞鐵離子……”

“停――”我們大叫,“趕快再變個更好玩的?!?/p>

看我們對那些枯燥的化學知識不感興趣,秋明遺憾地皺皺眉,把沒有講完的知識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個清水變豆漿、豆漿變清水的化學實驗,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我不由得感嘆:“你這家伙以后不當化學家就虧了!”

秋明的眼睛格外地明亮起來,說:“對呀,我的理想就是當化學家,以后在實驗室里做各種各樣有趣的實驗?!?/p>

“我覺得秋明有當魔術師的潛質?!绷硪粋€同學說。

“我還是最喜歡化學?!鼻锩髡f。

可是世事難料,秋明讀高中的時候,他的父母因車禍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失去了經濟來源,生活捉襟見肘。堅強的秋明為撐起這個家,供弟弟繼續讀書,一個人離開家鄉,到南方打工去了。

離開了校園,秋明的化學夢一定是從此破滅了。每每想到這些,我就為他難過。

不久,因為父親工作調動,我們全家遷到了外地。再后來,我又去了遙遠的他鄉讀大學,人生的軌跡離秋明越來越遠,我們漸漸地失去了聯系。

沒有想到,時隔十五年,我竟然在電視屏幕上見到了秋明。這一發現讓我驚喜萬分!

此時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樣,胖了,額頭上有了細細密密的皺紋,但眉眼間還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認出了他。

那是一檔業余組魔術選拔賽節目,秋明和搭檔笑瞇瞇地上場,自報家門后,臺下兩位評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隨后評委問了秋明一個和賽事完全不相關的問題。

“在你的個人資料上,有項內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經獲得過省里的道德模范獎,這些年資助了許多孤殘兒童讀書,你能講講這件事嗎?”

“是這樣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讀高中的時候,我因家庭貧困失去了讀書的機會。17歲時到廣州打工,掃過廁所,做過零工,干過電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沒有文化的痛苦,也對渴盼讀書的心情有著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開辦了一家機械加工廠,經過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過了,廠子也越來越紅火,我就想盡自己的能力資助一些孩子讀書,幫他們圓夢?!?/p>

“你小時候有什么夢想呢?”另一個評委問。

“小時候一直想當個化學家,可惜我這個夢想沒有實現?!鼻锩骺嘈?。

看到這里,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為秋明經歷的這些磨難而難過,又為他沒有實現理想感到遺憾。好在,在鍥而不舍的奮斗下,秋明終于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這成功化成了點點滴滴的關愛,給予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篇11

1、認識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化學反應中熱量變化的實質;

3、通過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了解化學能和熱能的相互轉化;

【重點】

化學能與熱能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

【難點】

從本質上(微觀結構角度)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從而建立起科學的能量變化觀。

【教學方法】學生自學閱讀、教師歸納

【課時安排】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1、化學反應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分可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2、化學反應按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分為:氧化還原反應、非氧化還原反應

3、化學反應按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分為:離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4、化學反應按是否有熱量的放出和吸收可分為:放熱反應、吸熱反應

〖引導閱讀〗課本32頁

〖提問〗“你知道嗎?”

〖板書并講解〗一、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

1、化學反應的基本特征

(1)都有新物質生成,常伴隨能量變化及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發生。

(2)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

2、化學反應的本質(實質)

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

〖指導閱讀〗課本33頁活動與探究

3、化學反應按熱量的變化分類

(1)概念

放熱反應:有熱量放出的化學反應;

吸熱反應: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

(2)分類

放熱反應:放出熱量的反應〔∑E(反應物)>∑E(生成物)〕

化學反應

吸熱反應:吸收熱量的反應〔∑E(反應物)<∑E(生成物)〕

〖補充講解〗化學反應遵循著能量守恒定律:反應物的總能量+斷鍵時吸收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成鍵時放出的能量

〖練習一〗判斷下列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

C(s)+CO2(g)2CO(g)

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g)+10H2O(l)

Zn+H2SO4=ZnSO4+H2

C(s)+H2O(g)CO(g)+H2(g)

〖板書〗4、常見的放熱、吸熱反應

(1)放熱反應:a、所有燃燒反應;b、酸堿中和反應;c、金屬與酸生成氣體的反應;d、大多數的化合反應

(2)吸熱反應:

a、C(s)+CO2(g)2CO(g);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g)+10H2O(l)

c、C(s)+H2O(g)CO(g)+H2(g)

d、大多數的分解反應

〖練習〗關于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

A、需要加熱才能進行的化學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B、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除了熱量外,還可以是光能、電能等

C、化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也服從能量守恒定律

D、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發生放熱反應

〖指導練習〗課本33頁“問題解決”

〖總結〗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是化學反應的一大特征。我們可以利用化學能與熱能及其能量的相互轉變為人類的生產、生活及科學研究服務?;瘜W在能源的開發、利用及解決日益嚴重的全球能源危機中必將起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學們平時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關心、了解這方面的進展,從而深切體會化學的實用性和創造性。

〖作業〗預習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求;完成鞏固練習

【教后感】

篇12

2.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性質是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1)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只適用于氣體反應或溶液中的反應;

(2)壓強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只適用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3)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測得,其他條件不變時,溫度每升高10℃,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增加到原來的2-4倍;

(4)使用催化劑,使原來難以進行的化學反應分步進行(本身參與了反應,但反應前后化學性質不變),從而大幅度改變了化學反應速率;

(5)光、電磁波、超聲波、反應物顆粒的大小、溶劑的性質等也會對化學反應速率產生影響。

3.濃度和壓強的改變僅僅改變了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數目,溫度的改變和催化劑的存在卻能改變單位體積內反應物分子中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數。

A.升高溫度可使該反應的逆反應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劑可有效提高正反應速率

C.反應達到平衡后,NO的反應速率保持恒定

D.單位時間內消耗CO和CO2的物質的量相等時,反應達到平衡

解析:升高溫度、使用催化劑都會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既包括正反應速率,又包括逆反應速率,故A項錯誤,B項正確。反應達到平衡后,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因此C、D項都是正確的。

答案:A

二、化學平衡的建立及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化學平衡狀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

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1)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即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生成物),不能全部轉化為生成物(反應物)。(2)動:化學平衡是動態平衡,化學反應達到平衡時正反應和逆反應仍在繼續進行。(3)等:指反應體系中的用同一種物質來表示的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對于不同種物質而言,速率不一定相等。(4)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組分的物質的量、質量、物質的量濃度,各組分的百分含量(體積分數、質量分數)、轉化率等不隨時間變化而改變。(5)變: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平衡發生移動。(6)化學平衡的建立與反應的途徑無關,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是化學平衡狀態特征的具體體現。

2.平衡移動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壓強或溫度等),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它是濃度、壓強和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平衡移動影響的概括和總結,只適用于已經達到平衡狀態的可逆反應,未處于平衡狀態的體系不能用此原理分析,但它也適用于其他動態平衡體系,如溶解平衡、電離平衡和水解平衡等。催化劑能夠同等程度地增加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因此它對化學平衡的移動沒有影響。

A.升高溫度和減小壓強

B.降低溫度和減小壓強

C.降低溫度和增大壓強

D.升高溫度和增大壓強

解析:本題考查了條件改變對平衡移動的影響。由題意知,該反應為吸熱反應,故升高溫度有利于反應向正方向進行;又知該反應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故減小壓強有利于反應向正方向進行。

答案:A

三、化學平衡常數(濃度平衡常數)及轉化率的應用

1.化學平衡常數

(1)化學平衡常數的數學表達式。

(2)化學平衡常數表示的意義。

平衡常數數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應進行越完全,反應物轉化率越高,反之則越低。

2.化學平衡的基本計算

(1)物質濃度的變化關系。

反應物:平衡濃度=起始濃度-轉化濃度;生成物:平衡濃度=起始濃度+轉化濃度。

其中,各物質的轉化濃度之比等于它們在化學方程式中物質的計量數之比。

(4)計算模式:

(5)化學平衡計算的關鍵是準確掌握相關的基本概念及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瘜W平衡的計算步驟,通常是先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列出反應起始時或平衡時有關物質的濃度或物質的量,然后再通過相關的轉換,分別求出其他物質的濃度或物質的量和轉化率。概括為:建立解題模式、確立平衡狀態方程。說明:①反應起始時,反應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時存在;②由于起始濃度是人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質起始濃度不一定呈化學計量數比,若反應物起始濃度呈計量數比,則隱含反應物轉化率相等,且平衡時反應物的濃度呈計量數比;③起始濃度、平衡濃度不一定呈計量數比,但物質之間是按計量數反應和生成的,故各物質的濃度變化一定呈計量數比,這是計算的關鍵。

答案:C

四、學習化學平衡應注意的三個問題

1.等效平衡:在兩種不同的初始狀態下,同一個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恒溫、恒容或恒溫、恒壓)下分別達到平衡時,各組成成分的物質的量(或體積)分數相等的狀態。在恒溫恒容條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一般條件是:反應物投料量相當;在恒溫恒壓條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條件是:相同反應物的投料比相等。

2.平衡移動的思維基點:

(1)先同后變。進行判斷時,可設置相同的平衡狀態(參照標準),再根據題設條件觀察變化的趨勢。

(2)不為零原則。對于可逆反應而言,無論使用任何外部條件,都不可能使其平衡體系中的任何物質濃度變化到零。

3.在實際生產中,需要綜合考慮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原料選擇、產量和設備等各方面情況,以確定最佳生產條件。合成氨選擇的適宜條件通常是:20MPa-50MPa、500℃左右、鐵觸媒;及時補充N2和H2,及時將生成氨分離出來。

答案:B

五、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圖像題

解題策略:(1)首先要看清楚橫軸和縱軸的意義(特別是縱軸,表示轉化率和表示反應物的百分含量情況就完全相反)以及曲線本身屬等溫線還是等壓線。(當有多余曲線及兩個以

解析:在恒容狀態下,在5個相同的容器中同時通入等量的NO2,反應相同時間,那么有兩種可能:一是已達到平衡狀態,二是還沒有達到平衡狀態,仍然在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若5個容器在反應相同時間下,均已達到平衡,因為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NO2的百分含量隨溫度升高而升高,所以B項正確。若5個容器中有未達到平衡狀態的,那么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增大,會出現溫度高的NO2轉化得快,導致NO2的百分含量減少的情況,在D圖中轉折點為平衡狀態,轉折點左則為未平衡狀態,右則為平衡狀態,D項正確。

答案:BD

【跟蹤訓練】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第4min至第6min該化學反應處于平衡狀態

B.第2min時,如果只改變某一條件,則改變的條件可能是降低溫度

C.第2min時,如果只改變某一條件,則改變的條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劑

D.第6min時,其他條件不變,如果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增大

3.B解析:根據表中數據得,第4min后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保持不變,即反應達到平衡狀態;該反應在2—4min內的反應速率大于0—2min內的反應速率,即第2min時反應速率增大,因此改變的條件不可能為降低溫度,可能為使用催化劑;6min時,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

4.A解析:由于t2時刻,反應再次達到平衡后的反應速率大于原平衡時的反應速率,則可判斷t1時正反應速率減小,而逆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篇13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組合生成新物質的過程,稱為化學反應.在反應中常伴有發光發熱變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斷一個反應是否為化學反應的依據是反應是否生成新的物質。

物理反應是指物質的狀態或存在的形式發生了改變,而物質本身的性質沒有變化。

所以兩者本質的區別就是化學反應產生了新的物質,物理反應只是物質的狀態等發生了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來源:文章屋網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峰县| 大新县| 南召县| 呼和浩特市| 略阳县| 崇文区| 修武县| 鸡泽县| 镇赉县| 东阿县| 车致| 永春县| 桓台县| 兰溪市| 马龙县| 平远县| 阿拉善左旗| 神农架林区| 灯塔市| 定结县| 宁津县| 乌拉特后旗| 敖汉旗| 衡阳县| 漾濞| 松阳县| 新昌县| 错那县| 克什克腾旗| 新兴县| 庆云县| 垫江县| 卓尼县| 云和县| 太仓市| 湖州市| 大连市| 禄丰县| 右玉县| 平邑县|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