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科普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科普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普論文

篇1

21世紀,人類的科技發展越來越快。使我們的地球逐漸變成一個熱球。也就是全球氣候變暖。氣候變暖主要的原因有三個。一是二氧化碳,汽車尾氣和工廠廢氣造成的。二氧化碳。現在全球汽車越來越多,地球也就越來越糟。我們周圍的環境越來越惡劣。

二是家庭電器,夏天天氣炎熱,在家吹空調成了人們的一大愛好之一??墒强照{會向外排放大量的甲烷氣體,還會浪費電。所以要盡量少用空調或不用空調。

最后一點是:保護水資源。在我們的地球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可是能喝的卻只有百分之二是淡水。動物和植物都需要淡水。動物的生物鏈嚴重破壞。水成了問題,人們就大量開發礦物質,燃燒出了C02氣體嚴重破壞臭氧層。南極和北極上空出現了臭氧層洞。這樣下來的話,人類的生活會受到嚴重的破壞。

這樣下去,太陽就會直直射入南北極,冰川就會融化。然后,陸地變少,人類也就少了。如果我們不保護,總有一天我們人類會從這個星球上消失的。我們可以從低碳開始:一、少買衣服,二、不吃牛排,三、要住小房子,四、綠色出行,這幾個方面做起。然我們共創美好的家園吧!

篇2

小伙伴們,你們明白嗎,不明白,就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因為用糖水在紙上寫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圖案,就會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圖案會因糖分脫水,而呈現淺褐色。

篇3

科普,簡單的說就是科學技術普及,即科學知識和技術通過某種途徑由客體(科普資源、場館和基地)達到主體(社會公眾)的整個過程及圍繞這個過程所涉及到的所有條件和因素。科普活動的核心要素包括三個方面:科普資源、科普媒介和手段、科普對象。科普資源,通俗地講,就是對于社會公眾而言,具有教育、培訓、文化和休閑功能的科學知識、現象和技術本身及其經人類應用變化后的其他表現形式。

二、科普資源的類型及分布

(一)科普資源的分類

1.按科普資源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和技術領域分類。包括天文知識與地理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航空航天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海洋科學與技術、農業科學與技術、工業生產工藝流程、工程技術、軍事科學與技術、計算科學及自動化、信息科學與技術、建筑科學與技術、醫學等十余類。

2.按照科普資源所依托的物質載體或現象分類。包括科普宣傳與教育材料(書籍、影像制品、宣傳畫冊、多媒體、實物模型)、古代科技遺址、各種自然現象與過程、工業設備裝置、工業生產工藝流程及制成品、農業生產過程、家庭與日用品、城鎮建筑與景觀、科研設備與裝置、生物體與生命現象、醫學原理與過程,等等。

3.按社會對科普資源管理的行業屬性分類。包括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生產企業、農業、文物考古、社會公益事業、教育設施、交通運輸、醫療衛生行業、旅游業,等等。

(二)典型案例——廣州市地理科普資源分布

1.地球地質地貌類。如:廣州市北回歸線科學公園、華南師范大學天文觀測站、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廣州天河航天奇觀(國家級科普基地)、廣州大學抗震實驗室、各個青少年宮等對外進行的科普內容;廣州市社區每年開展的“世界地球日”、“防震減災”等系列活動所宣傳的內容,等等。

2.氣象氣候類。如: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南方自然博物園、各級各類學校內建立的天文氣象觀測站等所開展的南方氣候知識介紹;廣州市民收看電視臺每天播放的天氣預報與氣象專題節目;廣州市社區每年開展的“世界氣象日”系列活動所宣傳的內容,等等。

3.水文、海洋類。如:廣州海洋館、廣州南沙科學展覽館、各個青少年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自然博物園等科普場館所開展的有關水文、海洋知識宣傳普及;廣州市各區、市社區平時經常開展的包括“世界水環境日”在內的一系列水文、水環境和海洋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電視與多媒體、報刊雜志、廣告等大眾傳媒宣傳的大量關于水文和海洋知識,等等。

4.森林、植物類。如: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南方自然博物園、白云山風景區、瀛洲生態公園等一大批森林公園、植物園、自然風景區對廣大市民和游客進行的森林和植物知識普及;市內社區和有關組織經常開展的關于森林和植物知識講座;各種報刊雜志及新聞媒體所宣傳介紹的森林和植物知識,等等。

5.生物與環境類。如:電視、報刊雜志、新聞媒體介紹的大量的生物與環境方面的知識;青少年宮、動物園、公園、博物園(如廣州動物園、番禺香江野生動物園、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省級科普基地)、廣東樹木公園、廣州南沙科學展覽館(國家級科普基地)、南方自然博物園及各級各類學校內設的科普園地開展的生物與環境知識科普活動;城市社區平常開展的有關“世界環境日”、“人與生物”等宣傳活動,等等

6.生態與環境類。如:各級各類學校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經常開展的課外生態與環境保護教育宣傳活動;社區組織平日開展的類似“世界環境日”、“愛我廣州環保大行動”等宣傳紀念活動的各種關于生態與環境保護知識;大眾傳播媒介日常介紹的大量關于環境保護與生態方面的知識;包括省、市博物館、白云山風景區、廣州綠田野生態教育中心、南方自然博物園、瀛洲生態公園等在內的一大批科普、旅游場所包含的生態與環境保護知識,等等。

7.農業生產與農作物類。如:電視媒體與城市社區開展的關于農業生產與農作物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如宣傳“世界糧食日”);市域內各級各類農業生產基地(如廣東省現代農業科普基地(國家級科普基地)、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州立幟實業有限公司粵旺農莊、廣州綠田野生態教育中心、廣州水果世界、廣州花卉博覽園、廣州市中學生勞動技術學校)開展的農業生產與農作物知識普及教育活動;市域范圍內有關機構舉辦的關于農業生產方面的講座、專家指導,等等。

8.其他方面的地理類。如:城市交通規劃與管理、城市規劃、建筑與景觀、工業生產工藝流程與裝備、人口發展與資源環境關系、疾病分布與預防控制、城市文化與旅游開發、生產事故分布與安全管理、犯罪分布與社會治安,等等。

三、科普資源開發利用的特點

科普內容的普及性:“科學技術普及”是指用公眾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廣泛傳播科學技術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活動??破諆热菀塾凇捌铡弊郑驈V大干部群眾宣傳和普及自然知識、社會人文知識的基本常識,宣傳和普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技知識,推廣普及先進的科技成果,幫助群眾了解科學精神的內涵,學會用科學的方法認識、改造世界。

受眾對象的廣泛性:科普受眾對象包括社會各個年齡、職業、文化層次和各個地區的人,包括城鄉居民、政府公務員、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等,可以說是面向全體國民。

科普形式的開放性與靈活性:科普的形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靜態展示(圖書、報刊、宣傳畫冊、墻報、實物)、動態演播(廣播、影視、信息網絡、宣傳演講)、室內室外、家庭和科普場館等都是開展科普的有效形式,具有覆蓋面廣、時效性強、信息量大、形象直觀的特點;講座、演出、討論、競賽、參觀、考察、會議、展覽、制作、旅游、夏(冬)令營等都是進行科普的靈活方式。

科普目標的適應性和實效性:科普的目標是要針對不同人群,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從內容到形式都要有所側重,有所不同。不斷增強針對性,力求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有機結合。最終目的是收到實際效果,即提高被普及對象的科學知識儲備量、幫助公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發展觀,培養科學理性的思維習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方法,全面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

科普工作支持系統的復雜性:科普由于其內容包羅萬象,因而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各行各業。沒有這些部門行業的通力合作,沒有龐大的社會支持系統,科普工作就難以順利開展??破栈顒訉θ鐣母鞣N資源起著整合、組織、協調作用,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四、科普工作的形式

科普是一項針對全體國民的系統社會工程,實際中,針對不同的人群開展的科普形式和實施手段有較大差異??破展ぷ鞯男问街饕幸韵聨追N:

1.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形式。青少年的科普應采取基地、社區、學校、野外和家庭一體化的模式,通過豐富多彩的宣傳、講座、參觀、考察、制作、競賽、閱讀、討論等形式向青少年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培養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和創造能力,幫助青少年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自然觀、資源觀、環境觀、經濟觀、發展觀、人口觀。重點應放在參觀考察、閱讀學習和動手制作方面,應重視科普園地(基地)的建設。

2.面向國家公職人員的科普形式。國家公職人員的科普形式以繼續教育和科技講座為主,充分發揮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的主渠道作用。通過學習、參觀、考察、講座、多媒體等方式,圍繞可持續發展、工農業生產、經濟布局、科技創新、城鄉建設等內容開展。使各級各類公務員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和科學原理,能運用現代科學思維和決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和科學管理水平。

3.面向城市居民的科普形式。城市居民(指實際生活在城市中的所有居民)的科普要納入城市社區工作的統一規劃,結合城市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充分利用街道和社區的科技、教育、宣傳、文化、旅游等資源,把科普工作廣泛滲透到社區及街道的各種社會化服務網絡中。

4.面向農村及農民的科普形式。農村科普必須緊緊圍繞現代農業及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結合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大力向廣大農村干部群眾傳播和推廣農業生產技術、農業氣象與災害防治、農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化布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環境整治與保護、村鎮布局規劃與管理等知識。

5.企事業單位員工的科普。企事業單位員工(包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科普要與職工崗位培訓、生產技術創新、產品宣傳促銷、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

五、結語

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部分領導和群眾在年輕的時候缺乏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提高,他們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并不高。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這些干部和群眾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新世紀,中國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與建設“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這些都包涵著深邃的科學原理和知識。在建設創新性國家的實踐中,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是根本之舉,全社會一定要形成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學習技術的風氣,當務之急是要用科學的觀念和知識來武裝人們的頭腦,在全社會大力進行科普活動。我們要把科普工作當做一項社會系統工程來抓,使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4

1.2科普教育的實際意義

之前所說科普教育就是為了達到一個對自然學科、社會學科知識的普及教育,這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越來越多新興事物和科技出現了。在以前舊時代中的很多思想觀念其實都是一些封建迷信,是需要及時摒棄的,不然都很有可能對自身甚至對周圍都帶來傷害。而科普教育就是為了能夠良好的實現對這些不科學思想進行破除,讓人們更好的回歸到一個科學真實,充滿真理的現實生活環境中,讓所有人都能更好的去了解全世界,去了解全宇宙的奧秘,因此良好的科普教育其實就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也讓整個人類的科學知識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并大眾化的將這些基礎知識進行合理的普及。因此科普教育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良好的對科技館的科普教育形式進行創新就是對科普教育的極大推動。

2情景故事的扮演和實現良好的幫助對相應知識的理解

2.1情景故事的扮演以良好的提升興趣

預定時間在科技館中進行一些情景故事的扮演能良好的提升對于科普知識的相應興趣。其實科普知識從知識性的角度上來講是比較乏味和枯燥的,理論是實際現象闡述更多,沒有一定的故事趣味性。但合理的引用一些相應的科幻故事或者自行編排,在科普館中進行情景故事扮演自然就能更好的吸引他人的興趣。每一個人都從本能上擁有一個表現欲。所以面對一個表演的機會,大多數人首先都會感覺興奮并且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提升的興趣自然就能更好的加深對相應知識的理解,由此才能更有助于接下來的學習。而在表演中合理的穿入一些相應的科普知識不僅不會是整個表演活動顯得枯燥,而是為其設定了相應更為專業而深邃的背景,使得整個活動變得更具吸引力,讓所有人都能更加投入進來。

2.2在扮演中更深入的理解相應知識

干澀的理論知識講解是難以很好的引起人們的興趣,因此這樣的方式就很難起到更好的普及效果。走馬觀花的瀏覽然后象征性帶過相應的知識內容只能讓人覺得很隨意,而不會去注重記住那些相應的知識了。在故事扮演中很好的提起人的興趣,自然就能很好的實現其相應的關注度,在活動中更加深入的理解了相應的知識內容。人在實際的活動中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是最深刻且記憶持久度最高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才更好的幫助進行一個科普教育的實行。所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是指理論知識要在實踐中才能更有易于人們的學習理解,良好的情景故事扮演就是一種很好的實踐。

3展品方面進行相應的創新

3.1注重對展品表現形式的創新

大部分科技館的主題都是不盡相同的,因此相應的展品內容也就相應的都比較相似。因此合理的對展品的表現形式進行創新就能更好的推進科普教育的推廣以及人們對相應知識的理解度。而更新展品的表現形式將不僅僅是更新展品的外觀設計,應突破原有的外觀設計形式,要能反映展品的形象,要有視覺沖擊力,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以激發觀眾的求知欲。還有就是注重更新展覽環境,良好的環境氛圍能更好的引起人們對相關知識的好奇心,讓人們愿意去動手和參與學習這些相應的科普知識學習。

3.2注重對展品的宣傳方式的創新

不僅僅是對于展品的表現形式加以創新,還有對于展品的宣傳方式有也同樣要進行創新。目前,大多數科技館的展品一般采取在科普展廳內展出的形式。但其實完全介意在現代科技館中采取定期舉辦優秀展品展覽,并進行相應評獎活動來對展品進行宣傳。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勵科技館展品創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把科技館界頗具影響力的展品聚集在一起,讓公眾有機會領略創新展品的風采,從而又可大大提升科技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再良好的展品和豐富的知識也同樣需要人們知道才能有機會來進行相應的學習?,F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前社會即便是好東西也需要人們去了解知道才能更好的發揮其作用。所以加強宣傳方式的創新就是對科普教育的良好推進。

篇5

一次弟弟拿著他媽媽給他新買的電風扇來炫耀“嗯,真是舒服??!”故意來引誘我們,邊扇還邊吹呢,我心里暗暗想到。誰會對他這破電扇動心?我更是不屑一顧??筛绺鐓s走過去,拿了起來,弟弟還不讓,因為這是他的自豪,哥哥一瞪眼弟弟就松手了。

我也奇了怪了,怎么哥哥------,不一會兒,剛才英姿颯爽的電風扇,現在卻七零八碎了,粉身碎骨了,弟弟急得快要哭了,“會給你裝好的!”哥哥的一句話嚇得弟弟不敢再生氣了。

哥哥又到處翻想找到泡沫,后來總算給他找到了盛蛋糕的泡沫盒,劃好一條線以后,把它折成了幾份,不平的地方再靠著墻磨,然后又在小船的尾部挖了一個凹槽,幾翻折騰,一只小船就在哥哥的手中誕生了。接著哥哥把電風扇的葉子裝了上去,然后又把電風扇的電池放進了凹槽,又找了兩根導線,“泡沫、電池、風扇、導線,這是干什么呢?”出于好奇心我連忙跟了過去。

我隨哥哥來到后園,他把導線貼在電池的正極,又把另一根導線頂在電池的負極,那幾片小葉子嘩嘩扇了起來,弟弟高興得說:“真涼爽??!我知道了哥哥你是不是要做船型的電風扇?!薄耙话雽σ话脲e。”說完哥哥又忙了起來,他在水槽放起了水,水一會兒就滿了,哥哥就把泡沫船放了進去,船在水上嘩嘩游蕩,可有趣了,弟弟拍手直叫好。我們一起玩得可待勁了。

原來哥哥是利用了電池里的電,通過導線帶動風扇運動,風扇轉了起來,又利用風力把泡沫小船向前推。

篇6

在我的外婆家那邊種了一些蔥,一次,我看見那里多了一些臟兮兮的螺螄,蛋殼,那蛋殼里還留著一些蛋清,許多蒼蠅飛來飛去,我實在看不下去了,翹起三只指頭,用十指和大拇指把那一個個的蛋殼撿出了,“啊,干凈多了!”我不禁為自己嘖嘖稱贊。

“外婆——”“什么事那么急?”“當然是好事,我做的?!薄澳阕隽耸裁春檬拢俊薄安恢勒l那么缺德,在我們的蔥上扔蛋殼,我呢,把那些“垃圾”統統扔在外面了?!薄暗皻な俏胰拥摹!薄安粫?,您不會那么缺德的,我們不是有垃圾筒嗎?”外婆忍不住笑了起來,“小傻婆,蛋殼放上去對蔥的成長是有好處的?!薄半y道蔥要吃蛋殼嗎?”“不管蔥要不要吃蛋殼,反正那,蛋殼放上去沒害處?!?/p>

真另我費解,如果蔥真的要吃蛋殼,那蔥又是怎樣把蛋殼吃掉的呢?我思來想去怎么也不明白。查了資料以后我終于明白了,讓我心中豁然開朗。原來,蔥吃的并不是殼而是蛋的“肉”,因為每當把蛋黃和蛋清取出以后,總會流下一些殘渣,把這些放在蔥的土上,當這些流出來的時候,被土吸收,然后,再通過蔥的莖來傳送養料,這種食物是蔥必不可少的。

當我再次來到外婆家時,我撿起了地上的蛋殼,把它又放回了蔥上,外婆看了又笑了,“小傻婆,地上的蛋殼可真是垃圾了?!?/p>

外婆兩次說我傻,難道我真的傻嗎

篇7

1醫院中醫學科普掛圖情感化設計的重要性

科普必須又科又普,讓玄妙深奧的科學變成通俗淺易的知識,才能讓人們欣然接受和不知不覺地應用。醫學科普掛圖的內容不僅只針對患者普及醫學文化和醫學知識,同時也是針對醫務人員普及醫學教育和宣傳,在各科室走廊中針對患者普及的疾病知識中,大多數掛圖要么是全文字形,讓內容枯燥不堪,要么是圖文并茂型,圖片過于真實,給人以恐懼甚至反感。這種以知識傳播為主的海報張貼在以功能為主的主導下幾乎不會去關注畫面給觀看者留下的印象。

2情感化表達性特征

本文采用情感化設計,通俗易懂,能夠更貼切受眾者的情感感受。其中,文中的情感化設計不僅包含醫院科普掛圖系統的情感化,還包括醫療服務等無形的情感化。情感化在產品領域應用中針對用戶設計的研究基礎大都基于設計心理學,從心理學研究用戶需求、思維、知覺、行動等方面。由此可見,對情感化設計的研究和心理學角度研究有很大關系,心理因素可導致和加劇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相反也可預防和治療疾病。好的醫學科普知識宣傳不僅能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效率,還可以使患者懂得疾病的預防,更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設計是人的設計,即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以及物質和精神的需要。設計的主體是人,設計的使用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設計的中心和尺度,這種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滿足是通過設計人性化得以實現的。[1]醫學科普掛圖主要通過視覺來傳達,視覺既是心理的體驗,又是生理的綜合體驗。在醫院這個環境中,視覺部分將是我們最直觀的傳達到身體和心理的媒介。醫學科普掛圖在傳達知識的功能基礎上,加以注重情感化設計,就能使設計在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外,帶來輕松和親切的情感體驗。

3情感化設計在醫學科普掛圖中的應用

基于醫院行業的特點,醫學科普掛圖在傳播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知識時,不應該只注重功能性知識點的傳播,還應該考慮到患者的視覺接納程度。對于醫院來說,需要關注的人群首先是病人,其次是探視陪護人員及醫護人員。其中,病人又有門診和住院之分,探視陪護人員雖健康,但也會因親友患病而產生心理壓力。因此,醫學科普掛圖要充分考慮到環境設施給患者和探視人員及醫護人員帶來的潛在影響,使用的畫面直觀度應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注重畫面的比例和文字的輕松易懂。3.1色彩符號情感化考究。人類在長期的生活積累中,賦予了色彩情感意義,每種色彩都具有自己的情感特征,對色彩的合理應用有助于引發接收者的情感體驗。色彩通過幫助受眾識別、理解,從而影響受眾的感情。在色彩上,醫學科普掛圖的設計在色彩上首先應給受眾一種親和感,從而使患者在視覺上得到關注。3.2圖像符號情感化考究。圖像作為醫學科普掛圖視覺傳達的重要部分,對其傳播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醫譜知識中為了體現真實性,圖片都過于真實,而受眾難以接受畫面的真實性就會抵制過于理性化的傳播內容,因此醫學科普掛圖可以用感性化的繪圖方式或以圖像符號來傳達內容。其次,圖片所占的比例也影響著受眾的感覺,疾病知識的大部分圖像都比較真實和易產生不適感,而當很多圖片的比例占據掛圖的主要版面時,會加劇受眾的不適感。此時,圖片形式的傳播方式可以結合繪畫或漫畫形式等易于接受的形式。3.3文字符號情感化考究。醫學科普掛圖中,文字不僅作為解說更是視覺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醫學科普知識的傳播載體,其解釋說明時應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地傳達知識點。在詞匯上,盡量考慮患者在情感上的接收能力。作為視覺要素的一部分,字體有它的情感意義和意象。一般,人看到形狀尖銳、細長的東西會感到緊張,圓滑的形狀則給人以安全感和容易親近的印象。文字也會產生同樣的心理作用,線條粗大和前端渾圓的文字設計易給人容易親近和柔和可愛的印象,卡通字體和手寫字體會更增加親近感。[2]在應用文字時,對比強烈的顏色會破壞親近感。在醫學科普掛圖中,文字在保證識別性的基礎上應該結合背景采用與背景亮度差異較小的暖色系,使掛圖呈現出柔和親近的畫面感。

4結語

醫院之間發展的競爭趨勢,大幅度地提高了醫院的硬件設施和醫療技術、服務水平,但在當下人們的需求變更中,人們對醫療體驗和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打造醫院視覺形象的情感化需求,從視覺形象的表象層面拓展到精神層面,無論是對醫護人員還是患者都極其重要??紤]醫學科普掛圖的情感化,不僅能提高醫學知識點的傳播效率,提高患者的醫譜認識,更能呵護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心理。

作者:賀蔓麗 單位:北方工業大學

篇8

為弘揚和踐行“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組織“市屬高校青年教師成立社會實踐團”,暑假期間深入企業、社區、農村開展“見證輝煌成就,踐行北京精神”首都城鄉社會體驗日活動。2012年7月20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青年教師代表、中央和市屬媒體代表共100余人參加啟動儀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青年教師張祖群副教授與王波博士研究生等一行6人參加了上述活動,2014年下半年補充進行調研與電話訪談,重新補錄文獻分析,本文主要圍繞“十二五”、“十三五”的轉型時期北農科技園運作制度、體系與承擔的科普教育職能等方面進行思考,主要目標是如何探索出一種兼顧經濟效應、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新模式這一問題。

一、科普教育綜述:如何提升大學生科普能力?

2010年我國頒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以顯著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重要目標,要求進一步普及科學技術教育。因此,我國高校急需加強大學生科普教育,提升其科普能力。我國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早已經開始了。王曉紅(2001)[1]提出高校應積極組織學生投身科學實踐活動,營造校園的科學氛圍,重塑大學生科學精神;薛世平(2002)[2]提出高校應開設科普創新課程;廖洪元(2002)[3]等認為,通過建立現代科普理念、弘揚科學精神,來引導大學生參加科學實踐,提升大學生的科技素質;楊東銘(2003) [4]指出高校科普現狀存在一定的盲區;王歐(2003)以2002年統計年鑒數據等,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部分國家農業園區效益進行綜合性評價[5];葉華松 (2005) [6]認為,應使科學精神的培養成為大學生教育的主題;趙大中(2006) [7]針對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指出要普及科學知識及弘揚科學精神,應廣泛開展大學生科普活動,并建立科普活動的長效機制;許志峰(2007)[8]認為應借鑒國外成熟科學素質理論和先進經驗,建立大學生綜合性科學素質評價體系和培養體系;王宇良,沈瑤琴,戚敏(2008)[9]認為高??破杖瞬艊乐囟倘?、科普能力被忽視,并思考“高校大學生不僅是科普的受眾體,還是科普的傳播者”;李同升、王武科(2008) [10]以“技術創新-中介平臺-技術受體”之間關系為研究框架,分析了楊凌示范區農業科技園技術擴散系統、動力機制、主要類型。

近年來很多高校啟動了“高??破展こ獭保淠康暮妥谥荚谟谕ㄟ^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以達到傳播科學思想、培養大學生科學意識、豐富大學生的課余活動的效果。很多地方政府、企業與之合作,成立了大學生科普志愿者服務站、實習基地等,在全國高校建立大學科普櫥窗,因地制宜開展各類高校大學生科普活動。對提升大學生科普志愿者的工作不應僅僅限于從高校的視角來研究,更應拓寬研究視角,在兼顧多種效益的同時提升大學生科普志愿者的科普能力。

綜上所述,要提高大學生科普能力,高校就應發揮其孵化器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更多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而大學科技園就是發揮高校孵化器作用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大學科技園與科普教育是緊密關聯的。一方面,大學科技園為科普教育提供了實踐教學的平臺,大學科技園實際運作中的基礎設施為科普教育提供必要的硬件服務,大學科技園的專家學者大多是高校教師,又為學生提供了軟件服務,大學生在完善的硬件和軟件的平臺下,將會發揮更好實踐能力,提高自身的科普能力,完善我國的科普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科技園的發展需要高校的支撐,高校為大學科技園提供高科技和科研技術人才,高校的教師和博士生研究生、研究生及本科生等都促進了科技園的發展。因此,大學科技園建設完善與提升高校大學生科普志愿者能力之間有緊密聯系。

二、北農科技園的運作與科普教育的有機結合

(一)功能分區

北農科技園位于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亭自莊村西,其始建于2008年,至2011年8月學??偼顿Y5000余萬元,已初步建成了一個水電路暖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功能相對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萍紙@總占地面積1023畝,其中1號地373畝主要是設施種植、設施養殖、農產品加工、綜合服務,2號地186畝包括主要是設施果樹、蔬菜園藝種植,3號地234畝主要是大田作物、精品種子實驗區,4號地230畝主要是特色園林花卉植物苗圃種植區。

北農科技園通過對功能區的劃分,一是便于對園區的管理,二是便于科普教學。不同專業領域的學生可以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內實踐研究,增加其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在專業領域里研究的更深入。北農科技園的園區功能分工明確,不但有種植區、養殖區,還有農產品加工區、綜合服務區??萍紙@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在種植、養殖方面的技術,進行科學種植、科學養殖,而且還為學生提供了現代科技中的農產品加工的教學實踐環節??萍紙@功能區包括設施種植、露地種植、養殖區、農產品加工區等,對提高學生的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二)園區發展環境

北農科技園具有極強的教育職能,它不但在基礎設施上滿足了大學生進入到實踐活動中的硬件要求,而且在技術指導和實驗研究方面,有高校教師和專家、企業也可以滿足大學生實踐的軟件要求。因為農業技術屬于準公共產品,因此農業技術推廣可以分為公益型、市場型和兩者混合型三種類型。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屬于公益與市場混合型的農業技術推廣類型[11]。管理部門對入駐北農科技園的企業有特殊要求,一般入駐園區的企業負責人同時身兼教學廠長(主任)、項目經理、項目研發合作伙伴三個職位,體現產、學、研“三位一體”的角色扮演[12],為北農科技園在提高大學生科普能力、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技術孵化、發展科普旅游科普示范功能、輻射帶動周邊社區發展等創造了條件。

一個良好的園區發展環境是科技園區良好運行、發揮功效的外部保證,而能否理順管理體制、兼顧各個利益主體、融合現代政府治理與現代公司治理等是科技園區能否良好運行、發揮功效的內部保證。北農科技園目前入駐企業平均畝產值只有3000-4000元,與國內同類園區企業相比處于中游水平,發展潛力、目標與創新空間還很大(從4000上升到10000元)。已有研究表明,農業科技園區基礎設施環境、園區政策環境、園區市場環境和園區金融環境等直接影響到園區的績效創新,并間接影響園區創新能力[13]。只有以現代政府治理方法與現代公司治理理論為引領,培育現代公司治理機制,才能為農業生態科技創新提供體制動力,從而創造一流的農業生態效益和農業經濟效益[14]。

以小湯山農業科技園為對比,它作為目前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早在8年前,田新豹(2007)從總部經濟的視角來對小湯山農業科技園進行分析,將加大吸引企業入駐的力度作為解決轉型發展問題的突破口[15]。8年過去了,小湯山農業科技園的轉型取得了可喜成績,而北農科技園的輻射還不夠,要輻射全國,需要從北京市級大學科技園躍升到國家級平臺,積極申報國家級農業科技園。2014年12月,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北京成立,這是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農(牧)業、農墾科學院共同參與的全國科技創新協作平臺,使聯盟成為國家農業科研聯合攻關的核心平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的骨干網絡以及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16]。作為一個北京市屬的農業科技園,北農科技園應該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三)園區科普旅游開展

北農科技園因為區位相對優越,除接待北京市內農業高校學生在此實習以外,也歡迎其他非農業高校、非北京所在地的高校學生到北農科技園參觀體驗。例如北京大學團委就于2012年上半年組織學生參觀了北農科技園日光節能異型溫室、靈芝蟲草研究孵化基地、智能有機奶牛和家禽養殖場、葡萄酒和牛奶生產加工車間、特色蔬菜種植、生態雞場和生態奶牛養殖場等典型園區,了解生態農業,體會到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科學發展思想。北京市教委多次組織市屬高校青年教師、相關專業大學生下基層,到北農科技園進行社會服務實踐。

以科技園、公園、植物園等為依托開展科普旅游已逐漸成為都市人追求的一種時尚。例如2012年5月,在北塢公園、海淀公園和上莊鎮舉行“樂活農耕,播種希望”主題的京西御稻插秧節,開展京西稻文化推廣和市民農耕體驗大型活動,該活動深受家長與孩子們的歡迎[17]。2013年杭州植物園為拓展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建立農耕科普園,向學生展示糧食作物、蔬菜作物、纖維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區別,展示農業輪作、間作制度和生物固氮等科學機理,從農作物展示和農耕體驗兩方面開展農耕科普旅游,達到了極好的科普教育效果[18]。相比較而言,北農科技園做得更出色。北農科技園還積極開展針對小學生、兒童的親子農耕體驗,推出農耕類、創意手工類、廚藝類、游戲拓展類、科普實踐類等40多項體驗活動,不同數量家長與孩子的組合可選擇不同的套餐,如周六歡樂之旅、周日芳香之旅等。家長與孩子一同喂奶牛、采摘蔬菜,栽盆栽,學習農業知識,享受田園綠色生活。北農科技園還與旅行社合作,推出親子科普旅游產品。一對夫妻帶著孩子一家三口一天體驗特價326元,若加一名兒童一家四口則是480元,每5個家庭就成團。主要活動包括:參觀蘑菇基地、牛奶養殖場、有機餐廳、栽花、采摘蔬菜、喂羊、田野蕩秋等,在家長、孩子與泥土親近活動中,增加了孩子對泥土的自然情感、對父母的親情以及與其他小伙伴的團隊合作精神。這種親子農耕體驗推廣了古老農耕文明,普及了農業科技,啟發了兒童的科學探索精神,倡導了綠色生活理念,取得了極大成功。當前主要有“下鄉體驗式農耕”和“農業進城的都市農耕”兩種農耕體驗方式,前者更親近泥土,后者因為交通通達性較好、來回時間可受控,更受家長與孩子歡迎??傊?,城市家長帶著孩子的農耕體驗不僅拉近了市民和農民之間的距離,更拉近了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距離和人與土地之間的距離。這實際上是踐行一種“人本、生態、和諧”的生活方式,具有統籌城鄉、追尋綠色田園生活方式的重大意義[19] [20]。

三、結論與建議

北農科技園以種植、養殖、加工、循環四個產業平臺為基礎,合理搭配,做到上、中、下游結合,打通全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探索出一種經濟效應、社會效益、科普教育職能、生態效益良好的新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使之在中國諸多農業科技園中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

(一)北農科技園良性運作是提升科普教育的基礎

北農科技園對生態豬場、生態奶牛教學示范牧場、生態養雞教學示范場、農業種植、園林果藝等生態養殖和培育技術的運作,不但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科技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北農科技園的生態養殖技術的輻射作用。科技園本身可以借助其高校教師科研能力的優勢指導生態養殖及農業種植,運用高科技的生態養殖及種植技術增加產品的產量,提高產品的品質,為專門從事養殖和種植的人員提供示范作用。

如北農科技園的生態養雞的教學示范場,雞場以“生態農業、健康綠色”為出發點,建立了統一品牌、統一育雛、統一防疫、統一飼料、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生產體系的現代化雞場,對養殖區、種植區進行科學合理布局,創造性地把現代化雞舍建設和農業設施相結合,在保障雞蛋健康和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了有機雞蛋的現代化、規?;涂沙掷m生產。生態養雞,是指在動物福利思想指導下,把雞放養在果園、山林和菜園,讓雞群在自然、自在、自由的環境中生活、生產。雞群能夠享受到明媚的陽光、清新的空氣、潔凈的飲水,有廣闊的活動場地,符合雞的喜好,有利于雞的身體和精神健康,養殖出的雞適應性和抗病力強、食性雜、耐粗飼、節省糧食、易于管理、體型清秀、黃羽或黑黃相間羽色、柴雞特征顯著,雞蛋品質也更加健康。又如生態奶牛教學示范牧場,牧場的占地面積是50畝,最大容量是120頭牛,牛的品種主要是荷蘭牛和本地牛,學名叫荷斯坦牛,俗稱黑白花牛。牛場設計風格采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建筑風格,在牛棚內部安裝了風扇、噴淋、自動噴射系統、TMR的日糧攪拌機等基礎設施,并裝有阿拉伯擠奶系統,牧場采用的是科學養殖技術,整個養殖過程都是機械化的。整個牛場只有兩個管理人員,并且管理比較人性化,牛棚外面是運動場,而且配有音樂和自動撓癢的設配,牛用過餐后可以出來散散步、聽聽音樂。北農科技園對牛奶質量也可以進行全程跟蹤,只要掃描牛奶包裝上的二維碼,通過物聯網技術就可以追溯每個家庭喝的每一袋牛奶是哪一天從哪一頭牛身上擠出來的、這頭牛吃的草生長在哪里、擠奶工人是誰、配送員是誰、牛奶的營養價值多少等多重信息。這種高科技的生態養殖對專門從事養殖業的人員起了模范作用。這種生態養殖的產量很高,每頭牛每天平均產量大約是四十公斤,產下來的奶被直接運送到乳制品加工車間進行加工生產。這種集養殖、加工的一體化生產模式是一種示范的典型。

(二)對擴大科教職能的建議

北農科技園科普的輻射作用未來將表現在三方面。

1.北農科技園將高科技的科研成果與大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科研實驗結合起來,提高大學學生的科普能力,實現高?!爱a、學、研”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職能。

2.科技園內的企業及其員工的企業輻射功能。科技園實現了將其科技成果和運作模式輻射給科技園里的企業,提高企業對科技應用的觀念和科學的運作模式的思路,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且提升企業員工的科學觀念和科技思維,進而提高企業員工的科普能力。

3.北農科技園可以將其與運作模式及科普教育職能輻射給周邊的企業、高校及中小學。從事養殖、種植的企事業,可以參照北農科技園的運作模式,應用科學技術從事生態養殖及種植,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增強人們對科學技術的認識,提高人們的科普能力。周邊的高校中小學可以在學校的組織下到北農科技園參觀實習實踐,增加科普見識,使科普思想和科普精神深入到學生的價值體系當中,提升學生的科普觀念,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科普素質。

所以從國家科普教育的角度以及提高全民的科普素質和能力方面來看,可以把北農科技園的這種運作模式看作是生態農業科普教育的載體[21]。未來北農科技園的科普教育、農耕旅游體驗活動將開展得更加精彩。

四、結束語

北農科技園后期發展應該在高層次研究平臺上下功夫,重點增強其科普教育的輻射功能。在積極爭取申報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中,對自己未來轉型發展正確定位,揚長避短,與北京其他科技園區保持良好“競合”關系。北農科技園在區域經濟發展、企業的科技運用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的輻射作用還比較小,在以后的運作與發展中,應加強高校、政府與科技園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系,發揮各自的優勢,增強其輻射帶動作用,給各個利益主體帶來更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創造更好的生態效益[22]。

參考文獻:

[1]王曉紅.大學生科學精神的匱缺與重塑[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 57-60.

[2]薛世平.高校開設科普創作課程鄒議[J].福建師范大福清分校學報,2002,(4):87-90.

[3]廖洪元,胡新華,邱煌明.高??破盏乃伎寂c實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報學院,2002(3):48-49.

[4]楊東銘.高校科普問題調查分析與對策[J].宜春師專學報, 1998,(4):86-88.

[5]王歐.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研究 ――理論、模式與評價[D].中國農業大學生態學專業博士論文,導師:吳文良,2003:1-127.

[6]葉松華.論當代大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J].理論月刊,2005,(6):169-170.

[7]趙大中.對加強高??破展ぷ鞯乃伎糩J].南京工程學報學院(社會工程版),2006,(3):45-48.

[8]許志峰.論高校大學生的高級科普內容與形式[J].科普研究,2007(5):47-51.

[9]王宇良,沈瑤琴,戚敏.高校大學生科普及其研究的幾點啟示[J].科普研究,2008,6(3):29-34.

[10]李同升,王武科.農業科技園技術擴散的機制與模式研究――以楊凌示范區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8,(1):53-59.

[11]劉戰平.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機制與模式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論文,導師:蔣和平,2007:1-174.

[12]程桔華.北農科技園:全產業鏈突圍[J].中關村,2014,(1):38-39.

[13]鄭寶華,王志華,劉曉秋.農業科技園區創新環境對創新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4,(12):103-109.

[14]翟文華,周志太.農業生態科技園區發展路徑分析[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76-80.

[15]田新豹.北京小湯山農業科技園發展總部經濟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林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論文,導師:張新偉、陳建成,2007:1-158.

[16]農業部新聞辦公室.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北京成立[J].河北農機,2015,(1):6.

[17]何健勇.樂活農耕 播種希望 海淀區舉辦2012年京西御稻插秧節[J].綠化與生活,2012,(6):2.

[18]高瞻,譚遠軍,莫亞鷹,等.農耕科普園的建設與效果評估[J].北方園藝,2013,(3):197-200.

[19]王秀艷.人本、生態、和諧――論中國當代的都市農耕體驗[J].北京農業,2013,(23):26-29.

篇9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clinicalimportanceofmodifiedPOSSUMscoringsysteminagedsurgicalpatient.Methods245agedpatients(≥75yearsold)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withmodifiedPOSSUMscoringsystemaboutthepostoperativemorbidityandmortality.Acomparisonbetweenthepredictedresultandtheobservationwasmade.ResultsThemorbiditywas49.79%andthemortalitywas14.28%estimatedwithPOSSUMscoringsystem.Theactualmorbiditywas35.51%andthemortalitywere4.89%wasobserved.ConclusionModifiedPOSSUMscoringsystemmaybemoreappropriatelyusedinhighriskgroup.

【KeywordsmodifiedPOSSUMscoringsystem;postoperativemorbidity;mortality

本文回顧性地應用POSSUM(physiologicalandoperativeseverityscorefortheenumerationofmortalityandmorbidity)評分系統對我院外科2003年1月~2004年12月245例75歲以上高齡手術病例進行評分,將評分猜測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和實際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進行比較,評價改良POSSUM評分系統在高齡普外科病例中的使用價值。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245例,男114例,女131例,平均年齡77.6歲。全組共行急癥手術52例,擇期手術193例。其中膽囊切除及膽道取石引流術71例,胃癌根治及胃切除術44例,結直腸癌根治術46例,闌尾切除術34例,疝修補術17例,甲狀腺手術8例,腸粘連松解及小腸部分切除術13例,腸道短路及造瘺術6例,膿腫清創引流術4例,結腸造口回納術2例。本組病例共發生并發癥87例次,其中摘要:肺部感染32例,切口感染18例,泌尿系統感染7例,厭氧菌感染4例,腹腔膿腫4例,應激性消化道出血5例,腦血管意外3例,急性腸梗阻3例,心力衰竭6例,急性腎衰竭3例,吻合口漏1例,胃癱2例。全組死亡12例,其中5例死于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3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急性腎衰竭。

1.2方法

1.2.1評分方法根據患者術前檢查的各項生理指標及手術情況按POSSUM評分系統進行生理學和手術侵襲度評分(評分方法見表1)。根據Copeland方程式[1]計算術后每位患者的并發癥率(R1)摘要:In[R1/(1-R1)]=-5.91+(0.16×12項生理學評分)+(0.16×6項手術嚴重性評分)。同時根據Prytherch提供的用于普外科病人的P-POSSUM評分方程式[2]摘要:In[R2/(1-R2)]=-9.066+(0.1692×生理學評分)+(0.155×手術嚴重性評分),計算出每位患者的術后死亡率。將根據方程式所得的結果同本組病例實際術后并發癥及死亡率(計算術后并發癥及死亡情況均以術后30天之內為準)進行比較。

1.2.2統計學方法本文采用卡方檢驗進行數據的統計學處理。

表1POSSUM各變量的計分

2結果

2.1POSSUM評分系統猜測值和實際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并發癥發生概率猜測值和實際并發癥發生情況對照見表2。本組病例經POSSUM評分后由Copeland方程猜測所得并發癥發生人數為122例(49.80%),和實際并發癥的發生人數87例(35.51%)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10.2207,P=0.00139,P<0.01)。在R1>50%的病例中,本組有128例,其猜測并發癥發生數為86例,實際發生73例,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顯著性(χ2=2.80516,P=0.09396,P>0.05),由表2可看出隨著R1的逐漸增大,即猜測并發癥發生的危險性逐漸增高,實際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和猜測值越接近,實際猜測比接近1。

2.2PPOSSUM評分猜測死亡率值和實際死亡率的比較采用普外科手術病人使用的PPOSSUM評分方程式猜測的死亡率和實際發生情況見表3。經PPOSSUM評分方程式猜測的死亡數為35例(14.29%),和實際死亡的12例(4.90%)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12.4495,P=0.00042,P%26lt;0.01)。但在R2值%26gt;30%的病例中,本組共23例,猜測死亡13例,實際死亡10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χ2=0.78261,P=0.37634,P>0.05),猜測值和實際值接近,實際猜測比接近1。當R2值較低時(R2<30%),則猜測值明顯高于實際值。說明PPOSSUM評分法更適用于高風險組病例。

表2猜測值和實際并發癥發生例數比較

表3猜測值和實際死亡例數的比較

3討論

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外科醫生面臨的高齡患者逐漸增多,手術風險也隨之明顯升高。而老年患者各臟器的功能處于代償的邊緣狀態,加之疾病和手術侵襲的打擊,術后的并發癥和死亡的發生率遠高于青壯年患者。因此,其手術風險的評估對患者治療計劃的制定及確保治療的平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國內外學者設計了許多種適應不同手術學科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的危險因素評分系統。其中POSSUM和APACHEⅡ評分法因簡單實用,已在部分外科專業被廣泛應用并證實具有實際意義。APACHEⅡ評分適用于腹腔內膿毒患者。而POSSUM評分系統是從近50個指標中經多因素分析篩選后,由12個生理學指標和6個手術指標組成。因增加了手術創傷指標,所以在判定手術對患者的影響上較APACHEⅡ評分更具有應用價值[3]。由于POSSUM評分系統在實際臨床應用中往往過高估計死亡率[4],Prytherch建立了用于普外手術病人的PPOSSUM評分方程式,并被普外科專業廣泛應用。

通過本探究對245例高齡普外科手術病例的數據分析,發現改良POSSUM評分所得結果同實際情況差距較大,猜測并發癥發生率為49.80%,實際發生率為35.51%(P<0.01),猜測死亡率為14.29%,實際為4.90%(P<0.01),這可能同診治水平的提高及醫院之間整體診治水平的差異有一定關系。但隨著猜測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的升高(R1>50%,R2>30%),猜測值同實際值接近,統計學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說明在低風險組病人中,應用POSSUM評分系統有可能過高猜測并發癥及死亡的發生率,而在高風險組病例中,猜測的準確率隨猜測風險的升高而上升,故POSSUM評分系統在高風險病人中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POSSUM評分系統在國外也較多用于評價醫院或醫師手術治療水平。不同醫院及醫師在處理同類手術時,并發癥和死亡發生率不同,低于猜測值者被認為手術效果比較好,醫療水平較高[5]。這對于目前我國醫療糾紛的熟悉、醫生醫療質量的判定也有幫助。

在使用POSSUM評分系統的過程中,收集數據的時間非常重要,因為生理學評分會隨著時間的推延而變化,所以應盡量收集接近手術時間的數據。例如入院時間的各種數據,經治療后往往發生了許多變化,已不能代表手術前近期的生理狀況,據此得出的POSSUM評分及并發癥、死亡的發生率會出現較大的偏差。

【參考文獻

1CopelandGP,JonesD,WaltersM.POSSUM摘要:ascoringsystemforsurgicalaudit.BrJSurg,1991,78摘要:355-360.

2PrytherchDR,WhiteleyMS,HigginsB,etal.POSSUMandPortsmouthPOSSUMforpredictingmortality摘要:physiologicalandoperativeseverityscorefortheenumerationofmortalityandmorbidity.BrJSurg,1998,85摘要:1217-1220.

篇10

(二)教學情況

2014年1月初,在教學過程中,課題組就文科學生選修數學素質教育類課程的選課動機、學習興趣、學習難度、學習方法、內容設置、教學方法、教師評價等方面在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法政學院、藝術學院2012級和2013級選修《大學文科數學》的部分同學。共發出問卷65份,收回有效問卷58份,其中男16份,女42份。

二、文科類學生的學習狀況

在問卷調查中,課題組同時獲得該校文科類學生關于數學素質教育課程學習狀況的一些信息,主要調查內容和統計結果如下。

(一)文科專業學生提高數學素質的必要性

在回答“您認為文科專業的大學生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數學素質嗎?”時,約有36%的同學認為“非常必要”,約有55%同學認為“有必要”,約有8%的同學認為“必要性不大”,約有1%的同學認為“沒有必要”。

(二)選修《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動機

在回答“您選修《大學文科數學》這門公共選修課的首要原因是什么?”時,約有31%的同學選擇“感興趣”,約有28%同學選擇“修學分”,約有41%的同學選擇“對提高數學素質有好處”,幾乎0%的同學選擇“隨大流”。

(三)學習《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興趣

在回答“對于學習《大學文科數學》這門公共選修課,您感興趣嗎?”這時,約有10%的同學選擇“很感興趣”,約有59%同學選擇“比較感興趣”,約有29%的同學選擇“興趣一般”,約有2%的同學選擇“不感興趣”。

(四)學習《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困難程度

在回答“對于學習《大學文科數學》這門公共選修課,您感覺學習上困難程度是怎樣的?”時,約有19%的同學選擇“沒有困難”,約有59%同學選擇“有些困難”,約有19%的同學選擇“困難較大”,約有3%的同學選擇“非常困難”。

(五)《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課堂教學工作

為了講好《大學文科數學》這門課程,在實驗課程授課過程中,課題組任課教師在使用的多媒體課件里設計了“名人名言、今日新課、學科漫談、教學隨想、互動時間”5個板塊。學生在回答“您的感覺是怎樣的?”時,約有43%的同學選擇“很有新意”,約有48%同學選擇“較有新意”,約有9%的同學選擇“感覺一般”,約有0%的同學選擇“作用不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還融入了許多“數學文化”的內容,例如,數學史簡介、數學家故事、數學思維方法、數學應用實例等。學生在回答“您的感受是怎樣的?”時,約有48%的同學選擇“非常喜歡”,約有43%同學選擇“比較喜歡”,約有9%的同學選擇“沒有感覺”,約有0%的同學選擇“不太喜歡”。為了使學生思維不間斷地看到完整的定理證明過程或典型例題的解題過程,課題組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利用PPT中的“氈尖筆”功能將定理證明過程或典型例題的解題過程像在黑板上板書一樣動態地在屏幕上書寫出來,很受學生歡迎。約有74%的同學選擇“使用多媒體結合鼠標板書講授解題或證明過程”,感覺效果最好。據此可以推斷,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文科類學生想通過公共選修課程提高自己數學素質的需求非常高,學習興趣等基本狀況也比較好。這說明,開好如《大學文科數學》《簡明概率統計》等這類提高文科類大學生基本數學素質的公共選修課程十分必要和可行,同時也為今后開課奠定了重要的生源基礎。

三、普通本科院校非數學專業數學素質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文科學生學習數學課程感覺的困難程度也比較高,約近80%的學生感覺“有些困難”、“困難較大”或“非常困難”。這與中學階段實行文、理分科的應試教育的現實有很大關系,這也是普通本科院校文科數學教育的特殊性之所在。課題組認為,適應文科類專業數學素質教育的特殊性就是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理念,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基礎。因此,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

(一)教學計劃忌追求面面俱到,要更注重教育教學效果

像《大學文科數學》這類素質教育課程,普通本科院校大都以公共選修課形式開出,一般為36學時,2個學分。根據這樣的教學計劃和擴招以后學生的現狀,教師應該只限于講授一元函數微積分的基本內容,并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如果面面俱到、貪多求全,實質上學生并不能理解所學內容,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教學內容忌追求邏輯嚴謹,要更注重合情推理運用

在《大學文科數學》教學過程中,必要的論理證明是必須的。美籍匈牙利著名數學家G波利亞認為“論證推理是數學這門科學的特殊標志?!钡n題組認為,不同于理工科數學教學,文科類數學課程中應該“淡化形式,注重實質”,特別要注重合情推理的運用。例如,高中課本中關于“極限四則運算法則”是沒有證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需利用“無窮小量與極限的關系”給出一個法則的證明,如“兩個函數積的極限”的證明即可,然后告訴學生其余同理可證,留給學生自學。實際上,這是利用了“類比”的方法,而“猜想”和“類比”、利用幾何直觀給出“說明”等都屬于合情推理。實踐證明,論證推理與合情推理的合理應用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目標忌追求工具屬性,要更注重基本思想方法

對于文科學生來說,考研和工作以后都不會直接用到高等數學知識。所以,文科數學教育的教學目標必然會不同于理工科,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例如,極限既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一種數學方法。極限方法是解決關于“無窮數學”的基本工具,是否使用極限是高等數學與初等數學的分界線;概括地說,高等數學是一門用極限的方法研究函數的數學學科。只有充分注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才能體現《大學文科數學》等課程的數學素質教育作用。

(四)教學過程忌復制理科模式,要更注重融入數學文化

數學是一種文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文科類數學素質教育課程更應該注重融入數學文化。例如,根據教學內容可以開展課堂討論,插入數學故事、名人軼事等數學史的內容。這不但能夠大大開闊學生的眼界,而且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五)教學方法忌單調照本宣科,要更注重培養學習興趣

文科數學教育不必過度追求所謂“嚴謹”。實際上,由于受中學文、理分科的影響,文、理科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是有差異的;對于數學的學習,文、理科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是有差異的。所以,文科數學教學更應該培養文科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在教學中,除了融入數學文化的有關內容外,還可以盡量講清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融入簡單的數學建模問題、介紹數學知識的應用等,這些都能夠非常有效地激發文科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在潛移默化中起到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作用。

(六)教學要求忌追求不切實際,要更注重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調查和座談了解到,學生對于公選課的重視程度一般低于必修課。要求學生花大量時間在公選課上不切實際,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也不切實際,要求學生完成大量的作業更不切實際。所以,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在實際上起著決定性作用。

(七)教學形式忌單純粉筆黑板,要更注重教育技術創新

目前,多媒體等教育技術的引入,彌補了“粉筆+黑板”教學形式的缺點;同時,PPT課件中還可以插入圖片、動畫、視頻等,這恰好為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等素質教育內容創造了非常有利條件。但對于數學教學來說,PPT課件的最突出的缺陷就是不能使論理證明和解題過程同步于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的思維往往跟不上幻燈片切換的過程而產生間斷。課題組認為,應該鼓勵數學教師在傳統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育技術的結合上大膽探索,鼓勵個性發揮,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前述的PPT中的“氈尖筆”功能的利用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八)教學評價忌追求偏難技巧,要更注重以人為本理念

篇11

二、關于科學的總的觀點

大凡有成就的科學家,對宇宙的沉思默想往往具有批判的性質,而當他的這種批判性目光不僅注視自然,而且還注視自己的探索活動本身時,他就是在進行一種哲學的反思了。普里戈金的目光常常停留在這個層面上。

(一)探索的動機──領略事物的進化

在科學的殿堂里住著許多卓越的人物,吸引他們到那里去的動機各種各樣,不管這些動機如何不同,它們都來自科學家對人生的領悟。普里戈金曾談到,“愛因斯坦是以超然于現實之上的態度來對待科學的……對他而言,時代是不完善的,但可借助科學來逃避騷亂和戰爭。他想要發現某種永恒的安全避風港……而我自己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因為我想要領略事物的進化?!?/p>

我們且不說普里戈金對愛因斯坦的議論是否準確,不過普氏的人生哲學確實絕少憂郁色彩,對他來說,他的整個學術生涯,他的科學結論都使他脫離牛頓體系的決定論色彩,抗拒與之相關的宿命論。“進化從來不是命運,永遠是機遇”,正因為如此,“人類以人的名義所作的一切努力也就更加有意義”。普里戈金信奉的是行動的哲學,他和大多數科學家一樣,厭惡關于人的無能的理論以及關于人應當自愿順從自然界的想法。一些非科學家往往指責科學家的這種樂觀主義態度為“淺薄的”,其原因是這些科學家對人類的悲劇性處境的感受不那么強烈。也許科學家確實比其他人更少陷于悲劇的體驗,他們“不滿足于體驗個人的獨特的悲劇,而聽任別人去繼續挨餓”,他們渴望去了解是否能做點什么事情,并且傾向于認為能去做一些事情,除非這一點被證明是辦不到的。這是他們的一種實實在在的樂觀主義,并且這種樂觀主義正是我們其他人所極度需要的”。普里戈金更關心的是這個問題的科學──社會學方面。他覺得,那種認為“科學應當只由那些獨立于生活,不問世事的團體去實踐”,“科學團體的孤立狀態是正常的,并要加強這種狀態的傾向”,只是一種幻想,因為科學不是一個“獨立變量”,它是嵌在社會中的一個開放系統,由非常稠密的反饋環與社會連接起來,因此,人的社會行為是由不平衡的條件下社會相互作用產生的。他希望自己的新理論能為科學與社會的溝通打開新的渠道。

(二)研究的性質──實驗對話

遠古時期的人就開始研究自然了,他們認為自然的本性,它的未來“以某種隱匿的方式寫在現在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事件之中”,人們只要去看、去想,再加上神靈的啟示,就能夠發現秘密。十七世紀建立起來的西方近代科學的標志是發現了與自然進行通信的新形式──實驗對話。普氏充分肯定了這一點,不過他指出,人與自然的對話涉及到的不是被動的觀察和科學家的獨白,而是主動提出問題,自然像在法庭上那樣接受實驗的盤查。自然很可能拒絕提問者的某些假設。因此,實驗方法是選擇一種有趣問題的藝術,是考察自然能以所選理論語言作出可能答案的藝術。當然,被如此提問的自然是簡化了的,偶爾還是肢殘體缺的。盡管自然是部分被允許講話,然而它一旦表達了自己,就不再有異議──自然從來不說謊。在普里戈金看來,隨著科學研究向縱深發展,科學家為了掌握事物而指對這些事物所提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和抽象化。有人說現代科學表現出一種擺脫人的感性直觀的發展趨勢,它變得越來越遠離人們的日常觀念。這是否意味著,科學正在接近它的極限,科學進步即將終結?普氏的回答是:“對某個客體的科學知識與掌握它的可能性之間的相對分離遠遠沒有使科學終結,而是為大量新的前景和新的問題發出信號。”

普里戈金關于現代科學中人與自然的實驗對話的看法提示了人的科學研究的性質,肯定了人在實驗研究中的主體地位,同時表明,事物越是遠離人類,人要把握它所付出的主觀努力就越多。

(三)知識的本性─一相對于一定的智能結構

普里戈金指出,科學的實驗對話所得到的關于宇宙事物的意義構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科學知識。正因為科學家是以自己的理論假說和實驗程序的方式向自然提問,自然的回答就是針對一定問題的,科學知識總是相對于某一智能結構,而決非如科學的經典時期所認為的那樣,是對事物“本來面目”的反映。以科學知識中的普適常數為例,牛頓物理學中沒有普適常數,因為它研究的是與主體同層次的事物,可是19世紀末發現了普適常數的存在,如光速C,普朗克常數h,任何觀測者都不能以高于真空中光的速度發出信號,我們不再能定義兩個遠離事件的絕對同時性,只能參照一定的坐標系定義,在微觀層次,對量子現象的描述意味著選擇一種實驗裝置,一種提問方式,因此,沒有一種理論語言能把一個系統的物理內容表達無遺。各種可能的語言和觀點可以是互補的。普里戈金進一步指出,即便對我們生活的宏觀尺度,單個的人(宏觀的觀測者)要認識數目巨大的元素組成的體系就受到這個限制?!捌者m常數的存在限制了我們認識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庇纱说贸龅慕Y論是:“無論現實的意義可能是什么,它只能通過我們所參加的活動結構而被揭示給我們,因此,科學知識總是對應一種積極的智能結構,它不再能和我們提問的活動分開了”。這些見解與當代科學哲學家的見解不謀而合了,在后者看來,科學知識的客觀性問題既涉及到包括研究者在內的自然界在各個層次上所具有的尺度(體現為各種普適常數),還涉及到與研究者所處的整個物質──文化背景有關的諸如問題興趣、提問方式、理論假說等物質、文化和智能因素。所有這一切構成了科學抽象的客觀間隔。在這個間隔內,理論思維將感知到的(直接的或間接的)各種現象凝集在一起,構成盡可能首尾一致的意義體系。構成一個整體。復雜性、隨機性、不可逆性、漲落、進化、時間、組織、混沌這一批牛頓范式中未加研究的重要概念成為新的進化范式中的基本概念。它們所到之處顯示出的有效、新穎和別開生面,充分表明科學研究的方法進入了更高的理性層次。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綜合的、整體的、建構式方法必然引入一種基本觀念:我們自身就是一種被嵌入物理世界的宏觀存在物,我們與自然是渾然一體的。普里戈金一再說,他是從東方哲學中汲取了智慧,對東方人來說,自身與世界是同一事物,它們之間存在天然的和諧。并且,在“以為有物”,而“未始有封”之際,還可保持天機的完整,可“一旦有封”(分解、概念化),天機的完整便開始分化、破碎為片斷的單元──東方的整體自然觀強調的是綜合,是直觀地把握事物。它們具有獨立于具體研究者的客觀意義。

(四)方法的變革──拆零與建構的統一

普里戈金探視的目光還常常駐留科學研究的藝術。他指出,在科學的經典時代,人們普遍以為,為了了解一座建筑物,只需對它的磚塊的“行為”給出一種描述,就可能說明整個建筑過程。確實,近代科學的一些最偉大的成功是在徽觀層次上有所發現而取得的,如分子生物學由于分離生命機體中起根本作用的特殊分子(DNA)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科學研究的這種“拆零”方法(托夫勒語)成為壓倒一切的研究方法。然而,科學的新發展表明,對基本行為的描述還不足以把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去認識,普氏不滿足僅僅把事物拆開,他花費了一生的大部分精力,試圖“把這些細部重新裝到一起”,希望了解各部份是如何建成如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指出的:“這里更重要的與其說是鏟除矛盾,倒不如說是在整體中發現和諧”。現代物理學似乎在許多方面響起了古代東方哲學的回聲。丹麥物理學家玻爾對他的互補性概念與中國陰陽概念之間的接近深有體會。湯川秀樹在對基本粒子的研究中多次為自己的一些想法竟然與大約兩千年前的莊子、老子的想法相似而驚訝不已。而普里戈金立志在自己的科學活動中確立整體建構方法的地位時,他也再次感受到東方哲學的魅力,他曾滿懷深情地說:“中國的思想對于那些想擴大西方科學的范圍和意義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來說,始終是個啟迪的源泉?!?/p>

三、變換著的世界圖案

作為一個科學家,普里戈金的哲學思想更多地體現在他借助自己所創立的科學理論而闡發出的關于對世界的看法上。尋求更和諧、更統一、普遍程度更高的理論體系,批判性地考察各種理論體系所對應的世界圖景,這始終是一個科學家內心哲學沖動的表現。

(一)告別牛頓的長眠

近代科學的成就與牛頓的名字是分不開的。它打破了亞里斯多德關于天上世界與我們地下世界的分離,將天上和地下的物理現象統一起來,完成了人類科學史最偉大的一次綜合。牛頓的勝利是發現了一個力(引力),既決定了天體的運動,也描述了落在地上的物體的運動。他以精確嚴格的數學方法解釋了潮汐和星體表面的偏差,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由于這些規律在說明自然秩序方面的成功,人們將它們用于社會、政治秩序、道德和文化等場合。然而牛頓的體系給我們提示的卻是“一個僵死的、被動的自然,其行為就像一個自動機,一旦給它編好程序,它就按照程序中描述的規則不停地運行下去”,它將我們在其中生活著、愛著和死著的世界,代之以另一個量的世界,具體化了的幾何世界。其中雖然有每個事物位置,卻沒有人的位置。于是,科學的世界與人的世界、生命的世界完全分離了。近代科學打破了隔絕天地的屏障,卻代之以自然事物與生命事物的屏障。

可是這樣一個單一的、靜止的、可逆的世界與我們實際生活的世界太不協調了,看看我們的周圍:變化莫測、川流不息,有生長有死亡,不可逆現象比比皆是,而且“一切都是被決定的”,太令人感到困惑了:誰能相信,在宇宙不爆炸之時,本篇習作的寫作日期就已鐫刻在自然定律之中了呢?還在牛頓的黃金時代,就有人在祈禱:“……原上帝保佑我們我們離開單一的夢幻和牛頓的長眠”!

哲學家懷特海曾經說過,科學和哲學的體系來而復往。發揮有限認識作用的每種方法最終都會山窮水盡。這話是千真萬確的。本世紀初,牛頓體系首先受到愛因斯坦理論的挑戰──它將牛頓理論趕走的“觀測者”放回到物理學體系之中,繼而又受到量子力學的責難_微觀事物的行為是否遵從牛頓的嚴格決定論規律是大可懷疑的。普里戈金的科學生涯就在這個時期開始的。他不滿意牛頓綱領與現實世界的這種特別明顯的不協調性,強烈地追求一致性的哲學沖動驅使他對牛頓綱領的基礎概念、理論前提進行重新考慮。從那時起,一門可以稱之為復雜性科學的研究綱領就逐漸出現在新世紀人們的面前。

(二)復雜性科學的范式

新科學之特別引人注目,在于它把注意力轉向了現實世界的這樣一些方面:不穩定性、無序、多樣性、不平衡、非線性關系,以及暫時性──對時間流的高度敏感性等。它們正是我們周圍世界中經常發生的,我們早已敏感到它們的存在,只是苦于無法準確地表達它們。因此,盡管這一科學范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各領域的研究者卻爭相了解它、研究它、使用它、其別是社會學者。人們評價它“可能很好地代表了下一次的科學革命”,它將完成人類有史以來的又一次綜合──人與自然的統一,實現古代東方哲學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普里戈金的開創性工作是從研究“時間”開始的(對時間的困惑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時期)。十九世紀物理學的主要焦點從動力學轉向熱力學,即從研究單個宏觀粒子的行為轉向研究大量宏觀粒子的集體行為。隨著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發現,時間一下變成了一個眾所矚目的問題。因為按照第二定律,宇宙中的能量盡管相互轉化時有當量關系,但不可避免地要有所損耗(以熵來度量,稱為耗散)。所以牛頓的世界機器決不會一經開動就永遠動下去,并且也決不會順開、倒開──某一時刻絕不會和過去某一時刻完全相等。這就意味著,現實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時間是有方向性的。物理學以“熵增加定律”表述了這個時間的方向性,這個“時間之矢”。

然而熱力學的時間之矢朝下,現實事物趨向無組織、無序狀態,這和我們在生命世界中看到的趨向有組織,趨向更大的有序狀態的向上的時間之矢發生了矛盾。這樣,十九世紀的物理學發現自己苦于兩種時間之矢(分別由熱力學與生物學所描述)的夾擊,外加一個對兩者皆無所知的經典物理學框架(沒有時間的可逆過程的物理學)。

普里戈金注意到,經典熱力學所研究的都是外在衡區的體系,在這個區域內,體系內部所發生的過程都是線性的。這是不是說,時間向下的衰變效果是發生在線性關系中?在遠離平衡的區域是一種什么情景呢?一旦這樣的問題被提出,理論探討的新視野就打開了。普氏的理論告訴我們,一個體系,當它被外力驅使到遠離平衡的區域時,其內部占統治地位的是一些非線性關系。這種情況下,體系與處于平衡或衡條件下的行為完全兩樣,它變得對內部或外部發生的小變化(稱為隨機的漲落和干擾)特別敏感。在外部作用的某些閾值上,整個體系以一種異乎尋常的方式重新組織自己。著名的貝納德元胞(Benardcells)試驗就演示了這個自組織現象。

普里戈金的理論告訴我們,第一,十九世紀發現的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并非是問題的全部,它代表了自然的一些溫和與可控的方面,在它下面還有一個更加“活躍”的層次,這就是化學變化、生長與死亡,它們超出了當量關系和守恒的范圍。能量的轉化不過是一種差別的消失,同時伴隨著另一種差別的產生,只要有差別(如溫度差或勢能差等)才能產生也是差別的結果。將體系驅使到遠離平衡態就是利用了環境的差別,以造成體系內部產生出差別(形成新的結構形態)。因此,只要自然界中有差別,有流動,就會“在守恒與轉化之外響起創造與毀滅的回聲”。第二,在經典熱力學中不可逆過程往往被當作討厭的東西,是干擾,是造成時間之矢朝下(無序化)的根源,而在遠離平衡的地方卻成為從無序、從熱混沌到有序的源泉。普里戈金把這種新結構叫做耗散結構,以強調耗散過程(不可逆過程)在這類結構的形成中所起的建設性作用。自然界的勃勃生機第一次出現在自然科學家的筆下和實驗室中。由于引進了“時間”,引進了過程的不可逆性,才能將“演化”將“歷史”帶進了自然科學,才能說明自然界不僅是在空間中存在著,而且是在時間中生成并消逝著。普里戈金稱自己的物理學為演化的物理學,稱自己的研究綱領為進化的范式,他實現了兩個時間方向的統一。第三,普氏的新理論還提示了自然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涉及到哲學史上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決定論”問題。首先,新理論指出,在熱力學體系中漲落對體系的宏觀行為具有重要意義。追尋漲落的本質,它根源于體系內粒子的隨機運動(熱運動)。物理學家玻恩指出,從宏觀尺度看,一切觀測都要受到布朗運動(分子的熱運動)的限制。這就是說,在宏觀層次上,自然界以其漲落的特征給我們的精確觀測加上了限制,按普氏的看法,這不是一種實踐上的、操作上的限制,而是一種原則上的、理論上的限制。我們在這里似乎遇上了與量子力學類似的境況,在牛頓力學中,這類因素被認為是可以忽咯的偏差,隨著測量手段的精確化,沒有理由認為不能排除。而在經典熱力學中,這類因素卻是造成處在衡態的體系,“必然”向平衡態(最大無序態)“跑”的原因。從哲學的觀點看,這表現為內容上的偶然性具有了形式上的必然性──組成體系的每一個個體充分“自由的”活動方式,導致體系整體狀態的最大無序態。其次在遠離平衡區,情況有了驚人的變化。處在該條件下的體系由于受到外部參量的控制,體系內部的“相干性”加強了,因而個體不能以“足夠隨機的方式”動作,但在臨界點附近,系統有可能“失穩”,這時該點附近的個別漲落有可能在非線性的相互作用下被放大成“巨漲落”(長程關聯出現了),從而導致體系的一種與這個特殊的“個別漲落”有關的新的宏觀的有序態。這樣一來,體系的演化就不可能完全是“決定論的”,對它們的運動規律的描述既要使用決定論的語言,也要使用概率論的語言:首先,體系在外部參量的控制下逐漸達到遠離平衡的臨界狀態,這是一個嚴格決定論過程,由必然性所支配。一旦體系達到臨界狀態(又稱分叉點),按自組織理論,從本質上說不可能事先決定該體系的下一步狀態,而要由這個時刻,處于特定位置的漲落的性質和分叉的穩定性來決定。這樣,上述那個由必然性支配的過程受到偶然性的破壞,在分叉點上實現了向新的必然性的轉化。這一切構成了體系演化的獨特性、個體性,正因為如此、人們不可能以科學觀測為依據,對體系的未來行為作準確的預測,至多只能預言可能發生的情況。與體系進一步遠離平衡態,常常會出現一種看上去非?;靵y的運動狀態,如發生過程的不連續性、非周期性、峰值的不規則移動等。表現在刻劃該體系的宏觀參量出現了不規則的變化,體系變得對初始條件的細微改變異?!懊舾小薄N覀兛梢栽诨瘜W反應、氣候變化、電子電路、心臟突發性病變、股票市場、生態系統等各類系統中發現這類現象。由于它們呈現出高度的不規則性,人們稱它們為混沌現象。普里戈金告訴我們,混沌態并不像我們日常理解那樣,是一種簡單的無序態,而是一種在微觀上(個體水平上)分子分布高度的不均勻,在宏觀上(整體水平上)呈現出特別豐富的特征空間和特征時間的尺度。這么多尺度交織在一起,相互嵌套。從整體上看就顯得特別沒有“尺度”,沒有“規則”。令人驚奇的是,這種看似雜亂的現象可以從完全規則的現象中產生,美國物理學家費根鮑姆就指出,非周期行為可以是與周期無限加倍時產生。由于這是從完全規則的系統演變出不規則,人們又稱它們為內在隨機系統或決定論混沌。說它們是“內容中的必然性具有了形式上的偶然性”,可能是不無道理的。

普里戈金的新的科學范式使我們看到在自然界的那些不穩定的區域中,由于非線性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各種現象,它們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一面,其中充滿了涌現、轉化,意外和機會。這使我們重新體驗到,“我們不是作為異鄉人闖進了一個同我們格格不入的機械世界”,“我們又回到一個有創造力的世界當中”,我們與自然融為一體了

普里戈金指出,世界圖景的這種改變應當歸功于我們對隨機現象的認識,它使我們避免了一種荒謬的看法:認為豐富多彩的自然現象是按照節目單,像大本鐘那樣滴滴嗒嗒按部就班地排演出來的。整個宇宙不是機械的,生命既不是偶然的失常,也不是神秘的形而上學力量的顯現。新科學帶我們越出了那個幾何的、量的世界,進入了“質的”、“演化的”世界。自然界的“活力”終于重新體現在科學中了。

四、兩種文化的溝通

普里戈金的理論興趣并沒有僅僅停留在自然畫面的統一上,他意識到自己的新理論還包含著一種文化上的綜合。普里戈金說,近代科學的成就還帶來了一個文化上的后果,這就是“兩種文化”,即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兩極分化”。人們往往認為,自然科學研究的是世界的普遍、重復的東西,而人文科學研究的是特殊與唯一的東西:普遍和重復的東西是被決定論規律統治著的,只要通過觀測實驗就可以被發現,而人的世界──社會歷史領域,一切都是個別的、不重復的,因而不存在任何規律。兩種文化真有這種對立和鴻溝嗎?普里戈金說:“當我們從平衡態走到離遠離平衡態,我們便離開了重復和普遍而達到了特殊和唯一”。這就是說,自然科學現在也開始研究特殊與唯一了:只要自然界不是完全由決定論規律所統治,特殊與唯一的東西就有“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對各種混沌現象,強不穩定系統的研究有了突破性地進展,我們必然得出這樣的結論:“不可預測并不一定意味著無序”,表面上看來是混亂的、偶發的行為并非是完全沒有規律可循,那只躲在混沌系統背后的“看不見的手”對我們已初見端倪了?,F在復雜性科學已經有了一整套概念體系和操作方法使人們有可能從可能性的意義(概率)上去把握它們、預測它們,甚至按一定的目的去改造它們、規劃它們。這就給研究人文科學的對象提供了一種可供選擇的理論框架和處理手段。例如,當我們用漲落、反饋放大、失穩、耗散結構、分叉等新科學的術語去重新思考諸如革命、經濟崩潰、技術、范式更迭等術語時便會發現,它們有了新的含義,帶有了新的理論視野。例如,普里戈金曾經這樣分析到,社會是極為復雜的系統,包含著潛在的巨大數目的分叉。“這樣的系統對漲落高度敏感。這既引起希望,也引出一種威脅。說希望,是因為哪怕是小的漲落,也可能增長并改變整個結構。結果,個別活動不是注定不重要的。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威脅,因為在我們的宇宙中,穩定的,永恒的規則的安全性似乎一去不復返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危險的和不確定的世界中……”。普里戈金的這個分析包含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哲理:真正的創造力是存在于組成整體的個體之中。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沒有個性對共性的突破就沒有發展和進化。這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側重于共性對個性的規范和制約的傳統文化體系來說,不能不是一個震動。

對于普里戈金的新理論,許多有洞見的社會學者表示了積極熱情的歡迎。他們指出發展掌握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手段顯然是我們時代最迫切的需要之一,因為在未來的年代里,這種手段在控制和管理社會的工作中起支配作用,目前人文科學面臨著許多“有世界意義的困難問題”,如世界人炸、環境污染、資源短缺傳統價值淪喪、社會不穩定等,它們有可能導致在全世界出現截然不同的社會形態──是更好還是更糟,就取決于我們改變它們的意志和我們掌握這種改變的能力。社會學家們將普里戈金的復雜性科學作為一種可供選擇的研究社會學的新理論體系。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綜合在這種選擇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總之,普里戈金的人生哲學和理論興趣使他成為一個關心“未來”、獻身“未來”的科學家、思想家。他在自己的科學自傳中也談到,如果依照人們看待過去、現在、未來的重要性來區分著作家和思想家,“我想我自己將屬于“未來”這一類,因為我這一生主要著眼點在未來”。普里戈金相信,向前進化不是去會見我們命定的劫數,歷史是決定論與非決定論、秩序與混亂相互交替的,只要我們對組成這個社會的成員、制約著它的各種因素、外部環境作用于它的那些力量有足夠的了解的話,我們就能在某種程度上預言社會未來的可能行為,甚至對社會的進化進程進行某種“干預”。普里戈金說:“時間是一種建設,因此負有一定的倫理責任”,他告訴我們,在歷史的舞臺上,“我們既是演員,又是觀眾,不僅在人文科學中是這樣,在物理學中也是如此”,“我們的過去被納入了現在,但我們的未來絕沒有被局限在現在”,“我們所有的人都可以參與到這當中”。普里戈金的一生,包括他創立的新科學都體現著這些深刻的哲理。他所做的是為自己的哲學信念找一個科學的框架,他是一個成功者。

篇12

1.2方法

婦產科學教學中可運用舊知鋪墊教學法的地方非常多,筆者分別以產科及婦科內容中的“產力異常”“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為例做一介紹。前者是“異常分娩”章節中內容較多的知識點,也是該章的難點,很多學生對產力異常中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過強的特點不能很好地區分;后者是“女性生殖內分泌疾病”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涉及女性生殖系統生理學知識,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對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等倍感困惑。教學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介紹疾病定義、分類、病因、臨床表現、治療等。實驗組采用舊知鋪墊教學法,具體如下。

1.2.1課前提問復習舊知識

講授“產力異常”前先提問:(1)正常分娩中產力的組成;(2)子宮收縮力的特點。在學生回答以后,教師以圖例形式帶領學生復習子宮收縮的節律性、對稱性及極性,此過程注意歸納總結。講授“功血”時先圍繞以下知識進行提問:(1)卵泡的發育、黃體的形成及其分泌的激素;(2)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在學生回答以后,教師串講知識點:卵泡在發育過程中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呈增生期改變(月經周期第5~14天);卵泡發育成熟后卵細胞被排出(排卵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天左右),排卵后塌陷的卵泡在黃體生成素的作用下形成黃體,黃體可分泌大量孕激素(使基礎體溫升高0.3℃~0.5℃)及少量雌激素,在兩者共同作用下子宮內膜轉為分泌期改變(月經周期第15~28天);若排出的卵細胞未受精,則黃體萎縮(黃體壽命14天),分泌的雌、孕激素減少,使子宮內膜缺血、壞死,最終脫落形成月經(月經周期第1~4天)。歸納總結:(1)若沒有排卵就沒有黃體生成,卵巢將無孕激素分泌,基礎體溫不會升高,子宮內膜僅受雌激素作用而增生過長;(2)若有排卵就有黃體生成,卵巢將分泌雌、孕激素,基礎體溫就會升高。

1.2.2導入新課

在復習了正常產力相關知識后,引出產力異常是由于子宮收縮力失去了正常的節律性、對稱性和極性,或收縮的強度與頻率發生改變,具體可分為子宮收縮乏力和子宮收縮過強兩類,每類又有協調性和不協調性之分。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或過強時子宮收縮的節律性、對稱性、極性均正常;而不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或過強時子宮收縮失去正常的節律性、對稱性及極性。接下來逐一介紹每種產力異常的病因、臨床表現、對母嬰的影響及處理。功血是神經內分泌調節紊亂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而內分泌紊亂影響了卵泡的發育、排卵及激素分泌;同時子宮內膜也受此影響導致月經失調。按卵巢功能發生障礙的時期可分為無排卵型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兩大類。無排卵型功血因為卵巢不排卵,則沒有黃體生成,卵巢無孕激素分泌,子宮內膜僅受雌激素影響而呈增生過長,一旦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就會缺血、壞死、脫落,故其特點是子宮不規則出血。有排卵型功血雖然卵巢排卵,有黃體生成,但黃體功能出現異常。接下來分別介紹每種類型功血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及治療等。

2結果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組采用舊知鋪墊教學法。課堂教學結束后從題庫中隨機抽取婦產科學試題進行理論考試。

3應用舊知鋪墊教學法需注意的問題

3.1設置問題難易適中,找準切入點

舊知鋪墊教學法往往適用于難度、跨度較大的章節。若教師設置的問題太簡單,學生則不屑思考,思想上處于松懈狀態;若設置的問題太難,會讓學生一開始便產生畏難情緒,喪失學習興趣。所以,設置的問題應難易適中,讓學生在新課開始時通過積極思考便能回答,由此產生的自信,正是他們學習的動力。有時新課涉及的問題可能與以前學習過的知識有很多聯系,究竟在哪些知識上巧設問題,一方面教師要反復推敲、深思熟慮,另一方面需要依靠教學經驗。一般來說,應從本章節重點、難點入手,找準切入點,這樣可以降低難度,讓學生體驗頓悟的喜悅。切入點選擇恰當,學生學得輕松;切入點選擇不當,學生學得吃力,對知識的領悟不能上升到新的層次。

3.2分析問題循序漸進、有效引導,注意歸納總結

舊知鋪墊教學中,往往1~2個問題的提出并不能涵蓋新課中所有的重點、難點,這就需要教師有效引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有的放矢地歸納、總結,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與新課有關的內容上來。這樣,既能使課程環環緊扣,增加生動性及吸引力,同時又能提高教學質量。

3.3合理分配時間

在復習舊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分配時間。時間過短、講授速度過快,會導致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師思維,喪失學習信心;時間太長、講解過細,一方面會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下降,另一方面會使整個課程設置不嚴謹、主次不分。所以,在導入新課時要合理分配時間。

4分析與討論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職業院校招收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水平低、接受能力弱的特點。醫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婦產科學是臨床醫學專業很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引導,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書本中相對較復雜的知識點呢?筆者將舊知鋪墊教學法應用于婦產科學教學中,認為其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4.1復習鞏固所學舊知識

中、高職學生學習自覺性普遍較差,往往教師講授后面的知識時,他們已經把之前所學的知識拋在了腦后。舊知鋪墊教學法既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幫助其在新舊知識間鋪設一條平坦的道路。

4.2降低新知識學習難度

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某學科學習的興趣及對知識掌握的程度與教師授課方法、技巧有很大關系。在眾多方法、技巧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識是很關鍵的。由于中、高職學生普遍文化基礎差,接受知識的能力有限,教師在講授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能適當降低新知識學習難度,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4.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既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其中的聯系,增強學習的信心;又可以引導學生注重觀察事物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13

1.2主要護理方法

常規組采用抗感染、嚴密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改善情況等常規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實驗組采用整體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心理護理。相關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并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由于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而容易出現焦躁、緊張以及恐懼的心理,因此護理人員要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有效的解決患者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對其進行安慰,以緩解患者緊張、恐懼以及焦慮的情緒,從而使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2)加強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及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對各種注意事項、疾病知識以及日常生活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認真、詳細的講解,以加深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了解。

(3)術中護理。護理人員充分準備好手術要用的物品,手術時要密切配合醫生,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對術中運用到的各種器械進行熟練的操作,并做好手術器械的配合工作;術后要認真清點相關手術設備,以確保其無遺漏現象的出現。

(4)術后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測,在患者回到病房之后告知相應的注意事項;對患者的病情給予密切的觀察,以便及時掌握患者的情況;叮囑患者遵醫囑服藥;對處于康復期的患者給予鼓勵,并進行針對性的康復指導,以使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康復治療。

1.3評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生命體征顯著改善,無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生命體征有所改善,有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生命體征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并發癥及不良反應比較嚴重。

1.4主要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其統計學的研究分析,一般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效果對照

經護理以后,常規組護理的有效率為97.56%,實驗組護理的有效率為82.93%,實驗組的護理有效率明顯比常規組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經護理之后,實驗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9.89%,常規組為25.47%,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比常規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護理的滿意情況比較分析

經護理之后,實驗組護理的滿意率高達100%,顯著高于常規組患者護理的滿意率82.9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 永州市| 西丰县| 合阳县| 四川省| 九寨沟县| 崇礼县| 静乐县| 华阴市| 博爱县| 滦平县| 罗江县| 华宁县| 建平县| 东源县| 乌兰察布市| 湘阴县| 吉隆县| 如皋市| 平谷区| 加查县| 大冶市| 扶绥县| 吉首市| 正蓝旗| 宜宾市| 台州市| 汶川县| 方山县| 沾化县| 吕梁市| 道真| 白河县| 交口县| 县级市| 沙湾县| 政和县| 汝南县| 德昌县| 河东区| 永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