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翻譯教學法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翻譯教學法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翻譯教學法論文

篇1

語法一翻譯法最早是在歐洲用來教授古典語言希臘語和拉丁語的外語教學方法,到18世紀末和19世紀中期隨著現代語言作為外語進入學校課程開始被用來教授現代語言。

它可分為三個時期:18世紀上半葉,以外語譯成本族語為主要具體方法,內容偏重于機械背誦語法規則,其實用目的是如何了解外語。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末,以本族語譯成外語為主要方法,內容注意到了閱讀。其實用目的似是用外語表達本族語的內容。20世紀至今,在眾多學派的沖擊和促進下,語法翻譯早已吸收了許多學派的方式方法。

二、語法翻譯法的特點

語法翻譯法是通過先詳細分析語法規則,然后將這些語法知識應用在目標語、母語互譯的實踐途徑教授外語的方法。它的的語言學基礎是傳統語言學;心理學依據是官能心理學;哲學基底是惟理主義。其特點如下:

1.借助原“希臘—拉丁語法”的規則,形成了非常完整、系統的語法教學體系。

2.重視詞匯和語法知識的系統傳授,注重語言規則的歸納和列舉。大多數的語法翻譯課本中,教學大綱以語法知識點的順序編排,并試圖有組織、有系統地教授語法。

3.把第二語言教學看成是一種特殊的智力訓練,把教學看成是發展心理的一種特殊途徑。

4.強調不同語言的共性,強調第二語言學習中母語能力和翻譯能力的重要作用。考試形式自然是目的語和本族語的互譯。

5.強調閱讀和寫作,幾乎沒有系統地注重聽力和口語。

6.強調精確。

7.強調對書面語的分析,著重原文的學習。課文主要作為語法分析的材料。其語言教學模式是閱讀—分析—翻譯—講解—背誦。

三、語法翻譯教學法的現實價值

1.我國外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決定了語法翻譯法的價值

(1)師資條件

大學英語教學量大、面廣,大部分的英語教學工作仍由中國教師完成。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在國內學習英語的,即使有些教師有短時間到國外進修的機會,口語水平仍達不到接近母語的程度。語法翻譯法對教師的口語要求較低,采用其進行教學繞過了對教師的口語要求。

(2)傳統語文教學

語法翻譯法比較接近傳統語文教學,都注重字、詞、造句、閱讀、作文的訓練;都采用逐詞閱讀的方法;學習方法上都強調背誦,強調“熟能生巧“等等。因此,在傳統語文教學的潛在影響下,語法翻譯教學法的運用對于中國教師和學生來說得心應手和順理成章,易于操作。

(3)課堂規模

中國大學英語課堂規模大,在大的課堂規模中進行教學,語法翻譯法比較容易執行。學生在單位課堂時間學到的知識點多,教學效率高。

(4)學習方式

對中國學生來說,外語必須經過有意識的、系統的講解才能掌握。對他們而言,“語言十分復雜,有各種各樣的規則、繁多的句型、大量的習慣用法、困難的發音,這些內容很難在只重意思表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所自行掌握。只有通過有意識的反復練習才能達到自動化”。(5)學習動機

動機是制約語言學習的一個因素。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他們既沒有出國深造的機會,在短期內也沒有與外國人進行交流的需要,他們學習外語的目的最大莫過于通過各類學歷、學力考試。英語考試內容重點總是放在語法、詞匯、閱讀理解和寫作上。在考試中要求的是百分之百的正確率。語法翻譯法強調語法規則、詞匯的記憶、句子在母語和目標語之間的互譯、目標語材料的閱讀,強調精確,因此在短期內要想通過一門外語考試,語法翻譯教學法不失為一種最有效的方法。

2.語法翻譯法的優越性決定了其自身的價值

(1)其強調的語法有利于外語學習

Canale和Swain認為交際能力應該包括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話語能力和策略能力。

“有效的語言教學不可能完全脫離語法”。

就連倡導交際法的Wilkins也認為:學習的第一階段可側重rulesofgrammar,第二階段偏重rulesofuse。

廖巧云做的調查顯示,不涉及語法教學的交際法對大、中學生是行不通的,語言基礎知識不過關的學生雖然努力學了四年,但進步甚微。

可見,“語法恐怕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在外語教學中如何把語法教學擺在恰當位置上的問題。”足見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語法翻譯法強調語法、詞匯學習,其好處如下。

①語法翻譯法有完整的語法體系,這一體系有利于學習者較快、較好地掌握目的語的整個結構。建立在“希臘—拉丁語法”規則上的英語語法體系有利于外語學習者認識目的語的形式、不同的詞類、句子組合等,有利于學習者掌握這一體系。

②通過有限的語法能夠生成無限的句子,這是語言的生成特征。人們可以記憶有限的語法規則,卻無法記憶無限的句子,而教授語法知識正是“授人以漁”。

③盡管語法本身不等于語言,但它總結了語言本身的規律,可以幫助學習者了解語言。

④有利于學習者打好語言基礎,在注重讀寫譯的同時,為聽說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口語表達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即潛在的表達素質和實際的產出能力。潛在的表達素質是一個量的積累,實際產出能力則是運用所積累量的技能問題。作為口語表達的說,如果缺少一定的詞匯和語法結構,也就是相應的口語表達素質,往往開不了口。聽,當然也需要一定的詞匯和語法結構,我們常說的聽不懂,關鍵的問題就是詞匯量不夠和語法不清。可見語法翻譯教學法在培養學生綜合表達能力方面,仍具有有效性。

(2)實現母語和外來語間的對比

成年人學習外語跟兒童不同。成年人的腦海里已經蘊涵了龐大的母語參照體系,他們必然要利用其母語知識去類推、理解、把握外來語。

在母語和外語有差別的地方,學習者的母語知識會干擾外語,而在母語和外語有相似之處時,母語則會對外語學習有積極的幫助。這個過程叫做語言遷移。在兩種語言相似之處,遷移起正面作用,而在有差別之處,遷移便起負面作用。

語法翻譯法通過比較二者在語言上的特征,有利于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時利用漢語正遷移,排除負遷移的影響,引導學習者在向目的語迂回靠攏的過程中減少盲目性,少走彎路,提高學習質量。

(3)和其它教學法相得益彰

在今天的外語課堂上,語法翻譯教學法依然很活躍,許多老師仍然普遍采用英譯漢或漢譯英的練習方式,也結合課文講解必要的構詞知識、語法知識、詞匯用法和典型的句型結構這些方法比較有實效,與其它教學法交替使用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語法翻譯法也正好彌補了其它教學法的不足。

參考文獻:

[1]桂詩春.應用語言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冷潔.從社會、文化和民族性角度看語法翻譯法盛行中國的原因及對我們的啟示[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3,(2):20-24.

篇2

語法翻譯法是用本族語講解,強調語法的作用,強調對詞匯和語法規則的記憶和背誦,側重對原文的理解和翻譯。其長處在于利用文法和學生的理解力著重閱讀,著重使用原文,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筆者認為這是比較適合有思考力的外語學習,者的方法。丹麥語言學家OttoJes沐rson在他的《為什么母語學得這么好》的文章中曾對學語言的嬰幼兒和成人作了一番比較研究,得出的結果是:在孩子這方面無論孩子有多愚笨,對語言都有一個完全的掌握,而在成人那方面,無論成人在其它方面的天賦有多高,大多數情況下,對語言的掌握,都是漏洞百出而且不正確的。如果從這個結果看,我們似乎應采用直接法,也就是以口語材料作為教學內容,強調模仿,主張用教兒童本族語的方法,模仿、反復練習,直到養成語音習慣。講述中只用外語加手勢、實物、圖畫等直觀手法。但直接法恰恰忽略了人的理解力的不同,兒童語言和成人語言的不同。一個兒童頭腦的“知識”含量是絕對比不得成人的,成人由于長期思考習慣的養成,已難以象兒童一樣運用直接法,因此,針對成人的教學法與針對兒童的教學法不應相同。

對于學外語的成人來講,使閱讀理解成為自己知識結構的一部分是一個更重要的目的,而語法翻譯法恰恰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人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研究空間。成人可以利用學到的語法知識,對原文進行深入的理解。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主謂賓的結構來分析一個較難理解的句子,這時候,就會發現面前的句子似乎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理解的難度減弱了。可是,我們光能理解是不夠的,還要進行書面或口頭形式的交流。因此,必須培養由漢語再翻譯成外語的能力,才可以說對外語有了初步的掌握。應用語音學家H·G·Widdowson在談到“語法”和“學會”時說:“對學習者而言,欲知曉語意,則應知曉語法在單詞與語境之間所起的作用(what15erueialforleamerstoknow15氣how腳nunarfunetionsinallianeewithwordsandeontextsfortheaehievementofmeaning)。”由此可見,語法翻譯法忽視了語教學,忽視了語音和語調的教學,過分強調翻譯而不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交際法產生于本世紀六十年代。它主要是在社會語言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既要求語言形式和使用規則,還要求學會具體運用,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比如說新聞報導、廣告、通知、表格、新聞廣播、電話談話等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因此,交際法可以彌補語法翻譯法所帶來的口語練習方面的不足,我們也可以盡可能地利用直觀教學帶來的各種好處,列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所學與他們每日的活動息息相關。而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讓學生學會在各種交際中的語音,知道怎樣去說,說什么,這恰好迎合了J·A·Fishman等提出的社會語言學的任務“誰在什么場合用什么樣的語言對誰講話(從小。SpeaksWhatla眼u眼etowhomandwhere)。”所謂交際能力正如MiehaelGanale在其文章((從交際能力到交際語言法(FromCommunieativeeompetencetoeonununicativeLa雌u職eped眼。盯)》中所說,是“知識和技巧:在交際能力的運用過程中,知識指的是人們對語音和交際語音運用的其它層面的自覺和非自覺的認識;技巧指的是人們在真正的交流中對這種知識運用的程度有多高。”可見交際法的最終目標是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的實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要以人們的知識積累作為基礎。同時,我們在學習中還要分清語言和語言知識的內涵,語言內涵是指能夠與不同語言的人進行簡單的交流,那么你已經掌握了這種語言的某種法門;而語言知識則不同,語言知識是指系統的規則,這規則可以使一句話聽起來語序正確,合乎這種語言的特點。因而,對大學生來講,僅僅靠淺層次的交際是無法在語言的掌握和運用方面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的,只有掌握了包括語法翻譯的語言知識,才能弄懂深層次的交際內容。

篇3

1.2方法

1.2.1成績評估試驗以診斷學體格檢查中的心肺復蘇為教學單元,兩組均在試驗前觀看心肺復蘇法VCD(出版社: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觀看30min,對照視頻,教師按著正確步驟對受試者詳細講解心肺復蘇的要點及方法。試驗組在觀看視頻后分為3組,每組7人,每組進行小組練習,教師在一旁為每位成員拍攝練習視頻,每組成員完成后進行播放,并由小組其他成員進行錯誤點評和補充,成員間對其錯誤點反復進行探究和改正。對照組在觀看視頻后將其分為3組,每組7人,在小組練習觀察完畢后,由其他成員用紙筆將操作者的錯誤記錄下來,進行回憶式記錄點評并修正錯誤。兩組試驗時間為2014年第6周~第7周,每周2次課,課程結束后由2名診斷學教師進行專業考核,受試者在人體模型(名稱:電腦高級功能急救訓練模擬人,生產廠家:上海益聯醫學儀器發展有限公司,型號:KAS/ALS950)上操作,考核過程中根據受試者的操作點計分。

1.2.2問卷調查反饋針對心肺復蘇的教學內容,根據受試者的學習興趣及效果發放調查卷。試驗前后各發放42份問卷,來了解受試者的學習效果,按照A、B、C、D的態度等級來反饋心肺復蘇的教學效果。

1.3評定標準

1.3.1操作考核點包括判斷呼吸意識和脈搏、復蘇、胸外按壓、口對口人工呼吸、有效指征判斷,教師根據受試者操作熟知程度判斷,分為掌握會操作、基本會操作、了解不會操作、不會操作,以通過率(%)判斷受試者掌握情況,通過率=掌握會操作+基本會操作。

1.3.2調查卷兩組受試者試驗2周后,針對受試者對心肺復蘇的練習,對所在組的教學滿意度、學習興趣、認真程度做出統計,試驗前共發放42份問卷,收回42份,回復率100%;試驗后發放42份調查卷,收回42份,回復率100%。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受試者成績評估用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對施教的方法的滿意度及興趣運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操作成績評估課程進行2周后進行操作考試,對照組21人中掌握會操作的3人,基本會操作6人,了解不會的7人,不知道的5人,通過率42.86%;試驗組21人中掌握會操作的8人,基本會操作7人,了解不會的4人,不知道的2人,通過率71.43%。對照組通過率低于試驗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受試者對教學興趣及滿意度調查針對受試者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及滿意度的問卷調查,按照程度分為A、B、C、D,學習興趣:A很感興趣、B感興趣、C一般、D不感興趣;滿意度:A很滿意B較滿意C一般D不滿意;認真程度:A很認真B較認真C一般D不認真。其中,有效率=A+B。其中,對照組在學習興趣、滿意度、認真程度的有效率分別為38.10%、42.86%、38.10%;試驗組在學習興趣、滿意度、認真程度的有效率分別為71.43%、66.67%、71.43%;由此可見,對照組在學習興趣、滿意度、認真程度方面的效率低于試驗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教學環境的多樣化,以計算機網絡、數字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環境漸漸融入我們的課堂。我國的教育模式改革在近幾年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各種針對不同學生及老師教授的方法也層出不窮,新的課程教育措施也不斷出現,而針對醫學生的教育方法也被屢次提出要求改進,醫學知識由于系統性和全面性,學習過程復雜而多變,特別是在操作過程中,普通的教學授課后,學生在自作過程中很難發現自身的問題,而且由于沒有系統有效的方法,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后反復演練,易使人感覺枯燥乏味,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醫學教育操作只重視填鴨式的教授,使學生對知識點沒有系統的記憶和了解,而錄像反饋法由于其特殊性,在醫學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錄像反饋法是一種借助錄像設備反饋信息以自我評估赫爾自我意識為核心的學習方法。

目前,“錄像反饋法”在專業職業技能培訓中比較流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采取了小組間的錄像方式,使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且由于錄像的直觀性和聲音,使學生在操作后能更直接的了解到自己操作點的錯誤,并且能進行自我評價和對其他組員的評價指點,能夠促使整個小組的成員都相互進步,帶著問題來及時調整操作的失誤點,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操作練習的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學生對操作各環節全面的領會和掌握,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如觀察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篇4

一、隱喻翻譯的目的和常見方法

1.目的。由于目的論認為任何一次翻譯行為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所以譯者在翻譯不同文學作品時應該考慮選擇不同的翻譯方法。例如在廣告文本與文學文本中,隱喻翻譯就存在差異。廣告文本的翻譯目的是使得譯文擁有促銷產品的功能,所以它的隱喻翻譯目的就是為了吸引目的語讀者進行消費,其中大多數語言都會保 留源語文化的傳統和表達習慣。而對文學文本來說,它更側重于對深層內涵的表達,例如修辭手段、情感流露等等,所以不同的文本所要表達的目的性也是截然不同的。

2.常見的隱喻翻譯方法。就目前來看,目的隱喻的翻譯方法眾多,但是它們都不具備統一標準,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隱喻翻譯方法有以下4種。(1)直譯。直譯隱喻翻譯方法可以很好的保留原文的修辭結構、內容與本體喻體形象,它的目的語能夠讓讀者充分了解文本中所要表達的文化特色。特別是對英語文學作品而言,它的隱喻形象在某種層面上與漢語文本類似,所以文化差異較小,此時就可以采用直譯方法。直譯的優勢就在于極大限度的保留了文化元素,如果某些詞匯存在直譯以外的要素需要加以額外理解,還可以利用直譯配合注釋的翻譯方法來處理。(2)轉譯。轉譯即轉換喻體形象,同時保留原文文本中的修辭內容及結構。這種轉譯方式可以通過熟悉喻體形象來讓目的語讀者理解隱喻內容。考慮到隱喻與原語譯語文化是存在較大差異的,所以如果原語喻體和譯語喻體所表達的喻義不同,那么就可以采用轉譯來轉換喻體形象,實現最終的翻譯目的。(3)暗喻轉化。暗喻轉化相對于明喻,它通過轉換原文的修辭方式來保留本體喻體形象,迎合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暗喻與明喻一樣,都是通過某一種事物或觀念來代替另一種事物或觀念。但是暗喻與明喻的區別就在于明喻更符合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更符合譯語的語言表達方式,二者之間可以實現相互轉換。(4)意譯。意譯的優勢就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將文本隱喻翻譯中的內容傳遞給讀者。如果無法在原文文本中找到原語隱喻的實際意義、形象或者結構,譯者就可以改變隱喻翻譯手法而采用意譯。這種轉換是基于在某種情況下,喻義要確保轉譯目的而做出的決定。同時它也能保證文學作品的基本交際目的。

二、《英格蘭東部游記》中的隱喻翻譯

1.《英格蘭東部游記》中隱喻的特色分類。在這部作品中的隱喻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隱藏在隱喻背后的原語文化與譯語文化,二者思維概念相近,可以用隱喻手法來翻譯表達;第二類是隱喻背后的思維概念,在這一點上,原語文化與譯語文化是存在較大隱喻差異的。

2.《英格蘭東部游記》的隱喻方法選擇。在英語與漢語中,有些隱喻背后的思維概念是幾乎相同的,所以我們說原語文化與譯語文化存在概念相同或相近的情況,因此在《英格蘭東部游記》中的某些文本片段就可以采用直譯的方式將原本的暗喻轉為明喻,同時也保留了文本的文化內涵,幫助讀者更好的了解英格蘭歷史。

舉例原文文本如下:

Orford was once a good town,but is decayed,and as it stands on the land side of the river the sea daily throws up more land to it,and falls off itself from it, as if it was resolved to disown the place,and that it should be a seaport no longer.

在上述文本片段中,像“stand”、“fall off”都屬于典型的動詞隱喻用法,而像“stand”就十分常見,這種隱喻分類被稱為“死喻”,可以直譯為“位于”。“fall off”則比喻將大海沖擊海岸的動作來比喻人的動作。在這里,初譯就采用了意譯的方法,將其翻譯為“驟然落下、退回大海”,從隱喻翻譯角度來看對原文的改動很大,基本放棄了原文的修辭結構,不能稱之為最佳的翻譯方法。所以后來的修改稿中則直接采用了直譯,翻譯為“拋起泥沙、驟然落下”,這一翻譯就基本保留了原文文本的修辭方法,同時也能凸顯海浪沖擊海岸的逼真意境。

總結:從本文的簡析也可以看出,隱喻作為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它會隨著文化背景的變化而改變思維方式,呈現不同的文化內涵。基于目的論角度的游記文學隱喻翻譯為讀者呈現了更多的翻譯方式,也為譯者提供了指向目的的思路,就像本文所提到的《英格蘭東部游記》,它的翻譯就是以目的作為引導而靈活選擇正確的翻譯方法的。當隱喻背后的思維方式與原語文化、譯語文化相同或相近時,隱喻翻譯實現跨文化的難度也會隨之減小,這更有利于讀者理解異域文學文化,讀懂他國文學作品。

篇5

初一新生,走進中學,似乎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大部分學生可能會感到陌生、孤單和不適應。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新的變化,學生在初一階段有哪些發展的危機和關鍵問題,應如何應對,就擺在了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面前。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論,中學生發展的關鍵是自我概念的整合問題,是自我意識的統一還是分裂的問題。但作為初中一年級新生來講,則有兩大發展的危機,兩個發展的關鍵期值得我們教育者特別的關注和防范:

第一,初一入學以后學習適應性的問題。小學階段學科少、老師少,學生對老師很熟悉。初中以后,學科多了,教師多了,教師的個性差異也很大,學生每一堂課都要面對一個獨特的面孔,學生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以至于整個學期的學業失敗。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幫助學生了解初中學習的特點,幫助孩子們跟我們的學科教師進行溝通教育論文,讓學科教師把自己介紹給自己的學生,讓學生們在師生之間的互動之中去了解老師。讓學生在開學之前就知道自己面臨的是什么樣的學習生活,對各科的特點和方法有一個基本概括和了解,讓學生走好第一步。

第二,學生自我意識的空前高漲論文格式范文。自我意識為什么會在初中一年級空前高漲?這是和學生的生理發育直接相關的。初一學生多數都進入了青春發育期,由于性的成熟,帶來個體的自我感受的突變。學生不會再愿意把自己處在一個權威控制下的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的位置上。他們的自我感覺會空前良好,覺得自己已看清了世間萬物,自己長大了,這就是初中一年級學生由于生理發育帶來的自我意識的突變。所以,初中一年級學生,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這個階段人際矛盾特別多。女孩子之間傳閑話,使本來很簡單的同學關系變得異常復雜。男孩子則個個覺得是天下第一,一點小事就大打出手而互不相讓。這個時期學生的行為問題違紀問題特別多,其根源就在于他們不能夠正確看待自己,不能夠正確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因此,老師應該特別關注孩子自我意識的調整,要讓他們從多個側面去認識自己,去整合自我評價與他人的評價,整合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讓學生自己對自己有一個適度的評價,不再處處實施以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

篇6

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英語專業教學計劃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實踐性環節。撰寫畢業論文不僅具有一般寫作的意義,而且有其特殊的作用:即培養科研創新意識,鍛煉思維組織能力,訓練語言運用能力,激活知識的輸出與輸入等。而選題是畢業論文寫作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論文選題多年來一直是學生和指導老師最為頭痛的問題。使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少走彎路,提高論文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是本論文的研究意義即價值。

二、論文寫作選題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學生受其自身知識的局限,選題存在多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題目范圍過大。比如,有的同學選這樣的論題:“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English Culture”,“Transl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其二:題目不夠新穎,缺乏創造性。筆者發現,如果選題是文學方面的,題目大都集中在《紅字》、《苔絲》、《簡愛》、《了不起的蓋茨比》、《傲慢與偏見》、《飄》等少數幾部文學作品上。其三,學生思路太窄,部分題目存在某種雷同現象。以此為根據,筆者提出相關的解決辦法。

三、論文寫作中選題的方向

論文選題應該符合英語專業的培養方向,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與理論意義。要有新穎性,有一定的學術性,選題原則上要反映社會、經濟、文化中的實際問題、熱點問題。一般來說,英語專業的論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選題:

1.文學、文化方向

對文學的研究指的是對不同時期,不同作家,不同形式的英國文學、美國文學及其他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學作品進行評論以及對作品中的人物、主題、產生的背景、作家的風格、派別等進行分析和評論。學生可以閱讀一本或幾本英語文學作品,對其進行個案或對比研究,或對一個或兩個英美作家進行個案研究或對比研究,包括作家的出身,所受教育,經歷,愛情,家庭,所受其他作家思潮,哲學流派的影響等。也可以以文體分類的形式對文學作品進行研究,包括小說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等。

2.翻譯方向

口、筆譯在外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畢業論文的選題中也占有相當的比例。口、筆譯方面畢業論文的選題大致有以下范疇:中外翻譯史;翻譯理論;翻譯理論評介;譯文評價;翻譯與文化特殊用途語言翻譯(如外貿、體育、旅游等專門行業漢英翻譯);翻譯與文體、修辭;翻譯實踐等。

3.英語語言學方向

語言學與語法有相關、相連和包容的關系。語言學和語法選題大致包括:語音學,音位學,理論與實踐,教學與方言;語法學,詞法,句法,功能,轉換,對比等;詞匯學;構詞法;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語言對比;外來詞語等。

4.英語教學法研究

目前,國內外流行的外語教學法;傳統教學法與新式教學法比較;各種教學法比較:優勢和不足,相輔與互補;分層次教學,優勢與弊端,可改進之處;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利用先進教學輔助設備和手段進行外語教學等。

四、論文寫作中選題方向的可行性

關于選題是否有研究的可行性,Creswell 建議可以先提出以下問題:首先,就時間、資源、語料收集而言,該題目研究是否可行? 其次,研究者個人是否對該題目感興趣,以保證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給與足夠的重視? 另外,該研究是否在有關文獻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觀點?換句話說,應遵守論文選題的三原則:價值原則,能力原則,興趣原則。畢業論文要有新穎性,有一定的學術性,選題原則上要反映社會、經濟、文化中的實際問題、熱點問題。其次,應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選題,選擇自己能夠找到充足材料的題目。論文要表現出一定的深度和遠見,應該發人深思,使人受益且獲得新東西。

根據論文選題的可行性原則,結合學生選題的方向及常見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1)文學文化方向選題。這方面的選題資源很多,也是大部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學生很難跳出一個思維定式,經典名著流傳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該說的已經都說了,怎么創新呢?能夠有所突破很難。不過,為了避免學生選一些老掉牙的題目,可以選擇新的突破口。比如,選題“像魯濱遜一樣在逆境中創造精彩”;“《魯濱遜漂流記》看人的性格對命運的決定作用”;“從《哈利波特》看兒童的成長”等,筆者認為,這是比較好的題目,寫起來可以結合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思也不乏味。還有,學生可以從所學課本取材,《高級英語》的課文大都來自原著,從這方面著手,既挖掘了課本,又開拓了知識,還完成了論文,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比如,有的同學就有這樣的選題:“On the Culture Conflict of”Everyday Use“ by Alice Walker”。再者,也可以從影視文學選題。(2)翻譯方向的選題。學生在這一方向選題思路很窄,容易集中,有可能選題部分或全部重復。諸如選題“Culture Difference in Advertisement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Proverb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Color Word and Its Translation”這些題目看似不同,其實寫起來可以換湯不換藥,可套用相同的寫作風格,相同的提綱。避免這方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擴大視角,比如,“關于對外交流翻譯中不足的反思”是一個較好的題目。可以從電影名的誤譯,旅游翻譯的誤譯等多方面入手。(3)英語語言學方向的選題。這方面的選題令一般作者望而卻步,因為涉及到抽象的理論知識,不是自己能把握的或感興趣的。但不容易與別的同學重復,也容易創新。比如,“網絡發展中的英語進化”就是個不錯的話題。(4)英語教學法方向的選題。此選題能查閱的文獻很多,也能激發作者的興趣,只是不太容易把握,涉及到實驗操作,數據的處理等。比如,選題“英語課堂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需要做相應的實驗。

綜上所述,學生要盡可能多地查閱書刊文獻資料,通過文獻閱讀,了解某一課題的研究歷史與現狀。每個方向的選題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有能力的學生也可有選擇地把文學、語言學、翻譯學、文化學等結合起來,進行交叉研究,或對上述學科進行某種類型的比較,尋找一個突破口,建立自己獨特的課題,以便能夠產生“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談我不談”的突破性效果,能夠形成“棄暗投明”、不落俗套乃至別開生面的選題風格。

五、結語

撰寫畢業論文前應當重視選題,深思論文的選題是否有新意、有創見性,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與本專業有關系、選題范圍是否過大。而且應當特別考慮論文題目是否符合英語表達習慣、題目是否簡潔、大小寫是否符合規范等幾個環節,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題目都不可晦澀難懂。

參考文獻:

[1]田貴森,段曉英.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14.

篇7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高層次的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規律。根據《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職高專學生參加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的詞匯量要求分別是A級3400個,B級2500個。但由于高職高專學生入學起點較低,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較差;學習時間相對較短,學習任務重。僅靠學生在中學階段形成的認知策略來完成突然增大的這些詞匯任務有很大難度。而且很多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解詞匯的詞義、拼寫及各種用法,把英語單詞和漢語意思籠統對應,缺乏對構詞法知識和詞的文化內涵的講解。由此而來,很多學生只能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依靠機械記憶的方法來背單詞,對詞匯的掌握無法熟練到能應用的程度。

二、有關語法翻譯法、交際法研究

1.對語法翻譯法的再認識

長期以來,我國外語教學遠不能滿足國家發展的長期需要,社會各界對有關外語教學體制和教學方法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隨著語言學研究的日益成熟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語法翻譯法的認識逐漸變得客觀,語法翻譯法在當今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外語教學中確有其存在價值。主張采取交際法教學的學者們即使在反對犧牲了語言的運用而單純注重語言形式正確性的同時,也沒有全盤否定語法翻譯法。由于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存在局限性,因此,要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在堅持它的長處的基礎上,吸收包括交際法在內的一切符合我國教情學情的教學法的長處,擯棄其死記硬背、盲目灌輸等做法,使之適應變化的英語教學形勢,成為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

2.交際法的誤區

自20世紀70年代末交際教學法傳入中國語言教學界以來,對中國語言教學的思想和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專家學者到普通教師都在積極探索交際教學法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問題。外語教學也逐漸由傳統的語法翻譯法轉向了交際教學法,使其成為我國外語教學中的主流教學法,課堂教學、教材編寫和測試考核都圍繞“交際”二字來做文章,“聽、說”在外語教學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鄭聲衡在《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評介》中提出,我們應該知道交際教學法首先是作為一種外語教學思想而不是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存在的,交際法的外語教學思想要求人們不能采取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來進行課堂教學。

三.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結合應用于詞匯教學

樊長榮(1999)在《外語教學中的折中主義》中指出,將交際教學法引進外語教學并不是否定語法翻譯法。片面地強調交際法無疑就排斥了語法教學勝外語教學中應有的地位,片面地強調語言使用的功能又忽視語言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功能。根據我國外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應該采取“綜合教學法”,不可偏激地推翻傳統的教學方法,也不可完全地“照搬照抄”交際教學法。應該在教學中,綜合使用交際教學法和語法翻譯法,使這兩種互補性很強的教學法的并存成為可能。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該把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的教學結合起來,滿足社會對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讓外語教學的方法達到最佳合理的狀態。

作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選定一年級同專業的兩個高職班:一個為實驗班,一個為控制班。利用高考英語成績和前測成績分別證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語言水平和詞匯能力方面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在一學期實驗過程中,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實驗班采用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相結合的教學法,即在語言輸入階段主要進行教師控制、以講解為中心的語言輸入;在知識內化階段進行教師半控制、以準確為目的、以語言形式為中心的語言操練;而在語言輸出階段進行學生控制、以流利為目的、以語言意義為中心的語言練習。

對調查及實驗結果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和討論之后,通過高考英語成績和前測成績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語言水平和詞匯能力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在一學期的實驗后,通過后測成績分析實驗組的學生在詞匯能力方面,對照組的學生有了較為顯著的提高。由此得出結論:和單一的語法翻譯教學法相比,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相融合的方法在提高高職高專學生詞匯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在此基礎上,對今后的詞匯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教學啟示。

參 考 文 獻

[1] Allen,E.D.and R.M.Valette.Classroom Techniques:Foreign Language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7.

[2] Alreck,P.L.and R.B.Settle.The Survey Research Handbook [M].Homewood:McGraw-Hill,1985.

[3] Ausubel,D.P.Learning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M].Toronto: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67.

[4]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 edition [M].London:Pearson Hall Regent,1994.

[5] 韓寶成.外語教學科研中的統計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6] 何英玉,蔡金亭.應用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7] 劉潤清.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篇8

一、外語教學法的多樣化趨勢

外語教學包括五個基本問題:教者,學習者,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教即教學法是外語教學的關鍵因素。教學法得當則事半功倍,否則事倍功半。因此,自從有外語教學,教者即外語教師就開始探索成功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法的多樣化趨勢是指外語教學法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外語教學法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各種流派和體系,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們從以下外語教學法流派的簡單回顧可見一斑。

外語教學法流派最早可以追溯到15-17世紀的“拉丁語教學法”,也叫“語法模仿法”,它是語法翻譯法的前身。

語法翻譯法因用母語按照語法規則翻譯進行外語教學而得名,因其直接繼承了拉丁語教學法又被稱為傳統法,因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有人稱之為閱讀法。強調閱讀能力,忽視聽說能力。論文格式。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與之對立的直接法。

直接法因排斥用母語作為中介,主張用外語與客觀事物建立直接聯系而得名。又因為其具有類似幼兒學習母語的特點,被稱為“自然法”。直接法強調直接學習外語和直接應用外語,忽視甚至排斥母語的中介作用和語法對于外語教學的意義。

聽說法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美國。聽說法重視句型操練,所以也叫句型法。聽說法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但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句型操練的反復性和機械性使課堂沉悶,學生失去興趣。視聽法的出現彌補了聽說法的某些不足。

視聽法出現于上世紀50年的法國。視聽法主張視聽結合,當時采用的手段是利用幻燈片圖片創造語言情景,所以也叫情景法。論文格式。視聽法在理論和實踐上發展了聽說法,同時重視利用現代化設備進行外語教學。

認知法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誕生于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是認知法的語言學基礎。認知法強調學習者學習語言,特別是學習語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功能法或功能意念法也叫交際法,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西歐。功能法主張教學不要像語法翻譯法那樣以語言語法為綱,也不要像聽說法、視聽法那樣以結構為綱,而應以語言的表意功能為綱,強調用語言做什么,即用語言敘述事情。同時強調交際能力是語言學習的目標。社會語言學是功能法案的語言學基礎,社會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是它的心理學理論基礎。論文格式。

除此之外,20世紀70年代以后,一批新型外語教學法應運而生,如產生于保加利亞的暗示法,產生于關國的沉默法、顧問法、自然法、全身反應法等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外語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新的外語教學法將不斷問世。我們發現,每一種外語教學法都有其自己的特點,在外語教學中都曾經發揮和正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后出現的教學法在多數的情況下并不是取代了原有的教學法,而是借鑒和發展了前一種教學法。縱觀當前外語教學界,我們發現,外語教學法的發展呈現出新的趨勢。

二、外語教學法綜合化趨勢

外語教學法的綜合化趨勢是指各種流派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國外外語教育專家把這種綜合化的趨勢稱為折中(Eltecticism)。

我們首先以聽說法的發展為例說明綜合化的趨勢。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為主要理論基礎的聽說法在美國崛起。它以句型為核心。強調聽說的機械操練以培養習慣。因此也叫結構教學法或句型法。由于它不僅從橫的方面科學地處理了翻譯法和直接法的某些分歧,而且從縱的方向上協調了教和學的關系。所以被日本的小川芳男稱為教學法的科學時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法體系。在其四個基本教學原則中,其對比原則吸收了翻譯比較法中對比原則的精華,而這一原則正是Mager倡導的翻譯比較法中最有價值的一個思想。聽說法提倡的養成習慣原則也是從Palmer二十年代提出的培養學生五種語言習慣中繼承下來的;另外,它對本族語的態度、直觀教學的觀點,用歸納法教語法的原則等均來自直接法。聽說法把這些原則和方式圍繞句型和機械操練配合應用,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現代外語教學中發揮了巨大影響。由上述分析可見,這種教學法體系汲取了不同類型的教學法的長處,又以某個方面為主,形成了自己特點。其中的折衷因素是十分明顯的。

我們再以近幾十年來頗為風靡的交際法為例。交際法以意念功能為綱,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注重語法和句型教學,注重合理使用本族語。由此看來,交際法折中融合了多種外語教學法的合理成分:不僅繼承了直接法重視口語教學的原則,容納了聽說法的言語實踐性,借鑒了聽說法的句型研究成果,而且還吸取了語法翻譯法的成功經驗。與此同時,聽說法也在向交際法靠攏,這主要體現在增加語言的情景,加強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教學。這應該是外語教學法折中融合的一個典型例子。

任何一種教學法都不是完美的,外語教學法之間的綜合正說明了這一點。通過綜合,外語教學法各個流派之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增強了各流派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三、外語教學法網絡化趨勢

外語教學法網絡化趨勢是指外語教學過程中網絡手段和網絡資源的利用越來越普及,網絡在外語教學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利用網絡進行外語教學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這一趨勢的產生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而實現的。網絡的豐富資源,網絡的快捷方式,網絡的視聽手段為外語教學法的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和發展前景。對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成為外語教學法發展的新方向。網絡化條件下的外語教學成為外語教學界研究的新領域。

外語網絡化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學習模式。新的教學模式不但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而且也給教師在專業知識上、信息化素養上、知識范圍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學生創造思維的不斷發展,教師可從學生活躍的思維中體會、學習到非常規的思維方式,進而促進教師知識的全面發展。

我們知道學生間的交流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外語的常規的教學,學生的知識信息來源于教師,學生的學習交流一般都是在課后與放學這一段時間內,而大多都是以本族語為主,而網絡就為學生的外語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與外語母語者進行在線的即時的語言交流,這種交流是真實的,可以打破課堂活動的虛擬,學生能體驗到利用外語交流的快樂感,使學生切身體驗到外語學習的實用感和成就感。

網絡正在改變著世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和必將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外語教學法是不斷發展的,每一種外語教學法的產生都對外語教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外語教學法在發展過程中呈現的多樣化和綜合化趨勢啟示著我們教學法沒有最好的,只有綜合利用,才能發揮各種教學法的優勢。外語教學法的網絡化趨勢既給我們提供了新的空間,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周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 左煥其.外語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王巖.折中主義的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1,(2).

篇9

(一)論文選題雷同率高

筆者初步統計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的2011屆畢業生的229份論文,論文選題涉及語言學方向4人,文化方向38人,文學方向66人,英語教育方向120人,其他方向的1人。在教育方向的選題中,關于某種教學法或教學模式應用的文章占29%,寫中小學階段英語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的占59.2%,其他教育階段的占0.8%,教學案例分析方面占11%,占比例較多的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方面的選題雷同率極高。這與學生過于依賴網絡搜集資料,對課堂所學專業知識僅局限于接受、極少進行反思,以及平時看書少思維局限有極大關系。

(二)論文中教育方面術語運用不恰當

有些學生在畢業論文中使用教育方面術語時不嚴謹,存在概念混淆的情況。比如,有名學生的論文題目是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但在該生的論文中只提到了游戲教學法,全身動作反應法,合作學習法和討論法,這些看似有效的策略實際上屬于教學方法,該生對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理解模糊,把教學策略等同于教學方法,理解片面,把這一術語表示的含義人為窄化了。教學方法是師生互動的方式和措施,最為具體、最具可操作性,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而教學策略不僅表現為教學的程序,還包含對教學過程的元認知、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在外延上大于教學方法。比如: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自我反饋式教學策略,隨機通達式教學策略,支架式教學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學習策略等。

這類錯誤跟部分學生論文寫作基礎工作準備不足,對一些基本的專業術語缺乏應有的理解,在搜集資料階段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類有關。歸根結底是沒有端正、嚴謹的寫作態度,缺乏鉆研、求真、求實的學習精神,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論文結構拖沓松散

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論文初稿結構混亂,無條理。有的學生論文寫作時主題思想不明確,文章無中心,比如某篇論文主題是多媒體教學在英語課堂的應用,但是其行文中卻屢次提到傳統教學方式,其文章篇幅遠遠幾倍于對多媒體應用的描寫,導致文章主次不明。有的學生寫出的論文結構安排不夠緊湊,邏輯混亂,文章表達順序有誤,前后顛倒。例如,謀篇論文主題是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應用,但該生把任務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寫在第二章,而把該教學法的介紹放在第三章。這些跟學生沒有掌握應有的專業知識、技能,文字表達能力差,寫作實踐少有極大關系。

(四)論文內容與所學的英語教學法的一些方法以及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關聯極少

英語教育畢業論文可以選擇的方向有:英語教學過程分析,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教學,某種教學法或某理論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問題分析,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在英語教育方面所體現出的影響或啟示,影響英語學習者的因素,教師的教學方式分析,個體教案分析等等。

統計表明,我校英語教育方向論文內容涉及到游戲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在詞匯,聽力,閱讀教學方面的應用較多,相對而言,對于情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的應用較少。另外,在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如涉及支架式教學、英語學習效能感、元認知策略、歸因方式、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等在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中鮮有體現。究其原因,以上現象與學生的論文寫作態度不端正,知識面狹窄、思維僵化,過于依賴網絡例文有關。除此以外,對已學的教育方面的知識僅限于死記硬背,沒有把教育理論知識與英語教育論文寫作結合起來。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是衡量專業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英語專業師生教學相長的過程,要解決英語教育方向畢業論文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學生、教師及學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針對英語教育方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學生方面

1.端正寫作態度,由于部分學生對論文寫作的態度不夠端正,導致畢業論文寫作的許多問題,筆者建議學生應該高度重視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它不是應付老師和學校的作業,而是對大學四年專業學習的檢驗以及對將來工作實踐的預演。

2.注意知識的積累,擴大專業學習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通用知識儲備量,使學生論文寫作言之有物,而不是干巴巴的堆砌詞語,東拼西湊,拾人牙慧。此外還應多了解英語教育專業的前沿問題和相關研究的學術論文,吸取精華,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知識的累積。

3.勤于思考,反復習作。不斷的吸收消化所學知識、延伸思維廣度,更新思維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深刻領悟英語教育與教育學及教育心理學的關聯性,才有利于培養和提高未來英語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使論文寫作更有實用性、專業性和建設性。

雖然在寫作上的問題表面上看都是學生的原因所導致,但究其本質和教師及學校的教學安排及管理是分不開的。

(二)教師方面

1.提高創新意識。只有創新型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在教學和論文指導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啟發學生拓展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為英語專業的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幫助其養成愛問、善問、會問的思維習慣,只有這樣,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時才會更有新意。

2.增加知識儲備量。一位優秀的英語教師應該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只有英語教師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夠把自己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為了讓學生有更大的知識儲備量,首先自己應擁有一碗水,但是要讓學生擁有更多的知識,就至少要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

3.加強論文指導。教師除了會傳道授業,還要會解惑,在實際論文指導中如何解惑對有些教師來說是個挑戰。在做好教學、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時又兼顧論文寫作指導,時間、精力及自身修養等方面都面臨極大考驗。正因如此,教師更應該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為做好英語教學工作和論文指導工作而不斷努力。對每個學生的指導應不少于三次,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可以安排會面,電話,QQ,電子郵件,微信等指導形式。

(三)學校方面

1.重視論文寫作,加強課程建設,使課程更有多樣性,針對性。為了增強我校英語教育方向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畢業論文寫作能力,有必要增加對中小學英語教材分析的課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拓寬選題范圍,提高論文內容的專業性。另外,除了《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這門課程之外,還可以考慮開設與英語專業論文各寫作方向息息相關的講座或選修課,更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在論文寫作時遇到的種種困惑,例如開設與英語教育方向畢業論文寫作有關的選修課或專題講座。

2.建立更加有效的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體系。建立權責分明、行之有效的畢業論文監控體系對提升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質量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有必要成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督導小組,制定統一規范的論文格式、程序及評估體系。對畢業論文寫作前期的開題、中期的論文檢查、后期的論文答辯等進行多角度、全過程的隨機和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并及時反饋、解決問題。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加強對畢業論文質量的監控,提高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

3.加強外文書籍及英語教育方面的前沿資料的建設。師范類院校的英語專業主要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為中小學培養合格的英語教師。未來的英語教師必須具備比較扎實的語言功底,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活動的能力和良好的英語寫作能力,那就需要在所學課程的基礎上擴大閱讀量,尤其是多閱讀外語類和英語教學方面的書籍、報刊雜志。

篇10

1.引言

成為一個雙語者已經流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學習英語。只要有人學英語的地方就勢必有人教英語。眾所周知,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有著根本性的地位,怎樣有效的傳授英語一直是眾多英語教學者試圖探尋的話題,而詞匯教學研究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分枝。

語法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一直是頗受爭議的,但是與之相反的是,詞匯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似乎得到了較統一的認識,然而,如何有效地進行詞匯教學還是有很多不確定性。

2.詞音傳授

學生對詞匯掌握了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相應詞匯發音的好壞,所以教師必須對語音教學有足夠的重視。遇到新詞時,教師都需要傳授該詞的發音聽說教學法,可通過自身朗讀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借助播放磁帶或視頻的方式,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發音相關單詞。

語音傳授只是詞匯教學中的一部分,而詞匯教學的根本性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恰當正確地使用單詞,而這又得從始于單詞意思的掌握。

3.詞意教學

3.1 語法翻譯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GTM)

語法翻譯法始于十九世紀,是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的新名稱。此教學法以語法為中心,強調詞匯的記憶,注重文本的翻譯,進行大量的寫作練期刊目錄。語法教學法在二十世紀之交的語言教學方法改革中經受住了考驗,直到今日,此法還是教育機構所采用的標準語言教學手段。Prator 和 Celce-Murcia列出了語法教學法的主要特征,其中與詞匯教學聯系最緊密的是以下幾點:①課堂教學中以母語傳授為主,較少地應用目標語;②很多詞匯是單個列出來講解的;③用語法來講解構詞原理,以詞形變化和語音變化為中心。

在中國,英語是作為一門外語來學習的,根據①和②,在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學主要是通過漢語來進行,并不怎么主動使用英語。換言之,英語教師在呈現新單詞的時候,給出單詞并直接把單詞翻譯成漢語(1是指這是本文所討論的第一種具體細化的詞匯教學法聽說教學法,下文中的2~8類同)。例如,單詞characteristic:教師先給出該單詞,并同時用中文告知意思為“特點,特征”(可能是直接讀出,可能是在黑板上寫出來,也可能是用屏幕呈現)。而根據③,又可以延伸出三種詞匯呈現法:用近義詞或同義詞來解釋意思,如用“regularly”來解釋“on aregular basis”;運用詞匯列,如用“fry,boil,bake,grill”來解釋“cook”;用構詞法或常見詞綴,如“achievement 和achieve”,“possible和impossible”

目前,語法教學法還是很受歡迎。很多語言教師還是在用這個方法來傳授新詞匯,因為此方法對于教師本身來說沒什么特殊的技能要求,但是,學生面對此方法往往表現出學習積極性不高。

3.2 直接教學法(Direct Method)

實用語言學家,特別是Charles Berlitz,通過努力創立了現在所謂的直接教學法。該方法的基本前提是第二語言的習得要跟母語習得一樣:要有較多的口語交流;要自發的運用語言;不要在二語和母語間互譯;不(或幾乎不)分析語法規則。Richards和Rodgers總結了直接教學法的幾個基本原則,其中跟詞匯教學最有關系的兩個原則是:

表達具體概念的詞是通過演示、實物和圖片來傳授;表達抽象概念的詞是通過概念聯想的方式來傳授;

僅僅教授日常詞匯和句子。

具體地說,以直接教學法為基礎的詞匯教學法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種:①用畫圖片、圖表或地圖來表現單詞的意思聽說教學法,如單詞airplane,gear-box;②用實際物體來展現單詞意思,如單詞flowers,blackboard,basketball;③用做手勢或表演來呈現,如washingface,playing cards。

直接教學法非常地受歡迎,尤其是在私立學校里,該方法被更加廣泛的采用,因為私立學校里,教師很可能是外籍教師,學生有很高的積極性,很適合該教學法的要求。但是,受財政預算、教室大小、時間和教師背景的約束,直接教學法很難在公立學校中得以實施。

3.3 聽說教學法(Audio-lingual Method,ALM)

聽說教學法是以語言學和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結構語言學家從事于他們所謂的對各種語言的科學性的描述分析。教學方法研究者則把這種分析運用到了語言教學中(Fries 1945)。同時,行為主義者提出了學習條件和學習習慣形成模式,這兩者正好與聽說教學法的練習形式和模仿任務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聽說教學法的特征中,與詞匯教學最有關的一點是:詞匯是嚴格限制在語境中,并從語境中得以學之核心期刊目錄。該法跟前面所討論的教學有所區別,它強調詞匯要在語境中得以傳授,不能單獨講解。

4.建議

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方法聽說教學法,其目的都是提高教學效果。以下建議僅供外語教師們參考:

1)準備例句。例句最好是自己原創的,而不是直接從字典里抄來的,因為學生有時也會用字典查單詞,如果學生發現教師很多例子都是跟字典里一樣的話,學生就不愿再聽教師講解,他們會覺得,反正講的內容自己都能查的到,所以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2)請學生先來解釋單詞的意思,若學生的回答不是很到位的時候,教師可幫助并引導學生給出正確的意思。

3)考慮如何用相關的詞匯(如同義詞、近義詞等)來呈現單詞意思。

4)想想如何來確認學生是否理解。

5)思考該單詞會在何種生活實景中用到。也就是呈現一些相關單詞的生活實用案例,若能把新學的東西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11

作者在對畢業生進行論文輔導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力不從心,沒有思路,沒有方法,單獨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在論文答辯過程中,通過對學生論文提問發現,很多學生對自己的選題目的不明確,思路不清晰,結構混亂,論文整體上質量不高。從而也引起了我們對提高英語專業本科生論文寫作能力的思考。

項目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尋找得到某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而論文寫作的特點,即選定一個研究的方向,明確研究的目的,從而尋找合適的研究方法和途徑來達到論文研究的目的。這與項目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完成項目的過程實質上就體現了一個針對某個學科的某個方向完成論文寫作的過程。所以我們對項目教學法,對英語專業學生提高論文寫作能力上進行了探索和研究。英語專業學生論文寫作的內容,大致包括文學,語言學,翻譯等幾個方向,這與我們在課程中的學科設置基本相同。因此我們企圖在教學上,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采用項目教學法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這對提高英語專業本科生論文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解決某個研究問題的方法,形成獨自解決問題的思路,這也正是當今大學生比較缺乏的一種能力。

下面以英語專業中文學課作為例子來具體闡述項目教學法對英語專業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很多學生都喜歡選取文學作品作為研究的對象,分析作品中的某個人物,或評論作品中的某種寫作方法等等。但在論文寫作中對論文的整體結構把握混亂,對于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不甚了解。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文學課的講授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按照項目教學法的特點,對可以給學生分配的任務進行規劃,教師只在這個過程中起到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的作用。運用項目教學法,學生的學習過程一般包括七個步驟:明確任務、收集信息、制定計劃、進行決策、組織實施、過程檢查、結果評估。

比如在講授美國文學中作家愛倫坡的部分時,愛倫坡的寫作方法或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等都是文學研究的重點。教師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與要求,我們選取愛倫坡作品中的一方面作為研究的重點。比如愛倫坡筆下女性主人公的覺醒。要求學生通過一定的方法,制定適當的計劃,從而掌握覺醒的原因,表現形式以及社會影響等等。在獲取信息方面,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相關的參考資料,也可以提供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的途徑,讓學生自己搜集整理。明確任務以后,就應該制定相應的計劃,即通過怎樣的步驟安排,最終實現自己的目的。教師可以積極參與到計劃中,包括回答學生在計劃中某個步驟的困惑,給出建議或更多的選擇,或通過討論的形式幫助學生確定更好的實施計劃。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以往此類的優秀論文,作為范例來講述如何實施。也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完成一個論文,讓學生參考或提出意見,從而對自己論文的寫作起到引導的作用。教師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制定的計劃,即項目完成的步驟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檢查。比如對作者生活背景的分析,對女性主人公生活時代的分析,女性覺醒表現的形式等等。檢查一方面可以監督學生是否按照計劃對項目進行了研究和探索,也可以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及時改正,以免影響整個項目的完成效果。學生完成項目后,對成果進行展示與自我評價,同時其他同學可以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心得。教師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評價。

通過項目教學法在文學課中的運用,大部分學生能夠獨立制定任務完成的計劃,明確任務完成的步驟,對整個任務解決過程,思維清楚,結構明晰。因此對未來完成文學方面的論文寫作任務信心倍增,通過最近兩屆畢業生畢業論文寫作和答辯情況也證明,論文寫作能力確實得到了提高。可見,項目教學法確實能夠培養學生論文寫作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的課型中應用。不斷總結和提高教學效果。

篇12

專業英語是四年制本科環境工程專業的限選課,它不僅僅是英語語言課程,更與環境工程專業知識密切相關,是一門為環境工程專業服務的語言應用課程,涉及體系龐大而復雜的專業知識,即專業英語=英語語言+專業知識。不同于基礎英語,在文體上主要表現為學術論文,一般包括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討論、結論、致謝和參考文獻等幾個固定的組成部分;在句法方面比較單一,主要是名詞化結構多、被動語句多、長句多、后置定語多;在詞匯方面,由專業術語、半科技詞匯和語言共核詞匯構成。為了客觀、嚴謹地陳述科學事實,專業術語多源出拉丁語和希臘語,由詞根(root)、前綴(prefix)、后綴(suffix)和連接元音(combining vowel)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派生而成。

目前,南昌航空大學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僅24學時。在短學時、多學生的教學環境里,如果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內容教學模式,必然出現“教師簡單講講、學生大概聽聽,課堂氣氛冷清”的現象。因此,探求更合理的教學模式,對課程進行全面改革,是完成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專業英語課程要求的唯一途徑。

一、基于任務教學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近年來,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已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翻轉課堂是指通過顛倒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來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重新規劃的新型教學模式。換而言之,課堂時間主要用于知識的鞏固和討論,而知識的學習在于課下。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正確學習和提高學習效率,成為真正的解惑者。

所謂任務型教學,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創設一個個“任務”,根據每次的授課內容,為每個小組設置符合教學目標的研究任務。

綜上可知,課下任務的合理設計是現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前條件。任務的設計一定要與環境工程專業前沿緊密相關,又要依據授課對象的特點控制難度,課下任務過空過泛起不到語言應用的實際效果,任務過大過重不僅學生無法完成,還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基于任務教學法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以提高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授課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改革

(一)修改教學大綱

課程大綱主要包括授課對象、課程性質和地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習題要求、考核辦法和教材等7個方面的內容。本次課程改革圍繞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習題、考核辦法和教材等幾個部分做了大幅改動,如下頁表1所示。

改革后,專業詞匯和專業文獻的閱讀等課程基礎內容的學習將由課上轉至課下,考慮到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仍保留了難點內容精講,且將科技論文的翻譯與寫作等知識運用的內容放到了課堂討論環節。這種精講與任務式教學法的結合主要是通過實施任務,促進學生自身知識的重組與建構,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進行閱讀、語言積累和應用。

(二)修訂教材

結合專業特點和本校學生英語基礎,筆者曾在2010年自編了一本課程教材,內容主要涉及人與環境、生態學、大氣污染、水污染與廢水處理、固體廢物及其處理、噪聲及其影響和環境監測等7個專題的科普文章,以及科技論文的翻譯與寫作技巧的基礎知識。使用至今已近6年,部分專業知識略顯老舊。6年間環境工程專業的培養計劃幾度調整,課程學時由最初的40學時縮減至24學時,加上學生對專業詞匯掌握薄弱,在課程上占用了大量的時間進行詞匯講解,因此,根本無法按最初的設想將目標語言與主題內容整合在一起進行內容精講教學(content-based instruction),許多知識只能“蜻蜓點水”,一筆帶過。

本次課程改革,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以王立章等人編寫的《英漢環境科學與工程詞匯》字典為藍本,縮編專業必備詞匯,供學生課前自學,課上隨堂檢驗。另外,從國外各大數據庫的環境學科期刊,如“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Water Research”、“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 Material”、“Atmospheric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中選取難度適中的英文文章或部分內容,補充原教材人與環境、生態學、大氣污染、水污染與廢水處理、固體廢物及其處理、噪聲及其影響和環境監測等7個專題的閱讀材料,并做到每三年更新一次,與時俱進。

(三)設計課下任務

依據本科培養計劃,大學生在畢業論文期間需完成5000字的外文翻譯、撰寫畢業論文的英文標題與摘要。但大多數學生完成的作業質量不高,更有部分學生完全借助翻譯軟件應付了事。為此,筆者提前準備7個專題的30多篇閱讀材料,作為畢業論文環節外文翻譯的模擬材料,分別以不同的任務形式發給每位同學。由于學生英語水平差別較大,任務的設計采取個人任務與小組協作任務組合的形式,同時做好同學間的幫、扶、帶。標題和摘要的寫作是課程精講的內容,課后要求學生完成相關練習,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寫作水平。

普通高校的專業課程很難實現小班授課,課下練習產生的幾十份疑問根本無法在課堂討論環節完成。因此學生在完成課前自學后,可通過QQ群、微信群等網絡便捷平臺進行課前溝通討論,鞏固課下學習效果。

(四)課堂講解與討論教學

翻轉課堂將知識的學習轉入課下,課堂時間主要用于知識的鞏固和討論。因此,課堂第一步是測試學生每個專題的必備詞匯量和對專業英語基本語句表達方式的掌握程度,并依據學生水平進行分組。第二是針對學生在課下學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講解科技論文寫作和翻譯技巧,主要包括:(1)翻譯簡史及專業英語翻譯基本要求;(2)專業英語中數字、符號、公式、化學反應式等的讀法;(3)英語科技論文的構成及投稿;(4)標題的翻譯;(5)摘要的寫作;(6)專業英語中常用句型的英漢互譯。

課堂討論主要是針對7個專題的閱讀材料展開。教師首先根據各組學生的英語水平,布置討論題目,討論結束后公開發表小組討論意見,以呈現課下學習和課內討論的結果。同時要求每位同學從7個專題的討論材料里選出部分章節,獨立完成3000字左右的外文翻譯,作為課程的期末大作業。

(五)建立形成性評價體系

采用任務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組織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實現了大學英語教育從應試教育向應用教育的轉變,學生課下練習和課內交流的頻率大幅度增加,因此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也不應采用“一考定分值”的形式。建立形成性評價體系有利于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成績可由課內詞匯測試、課堂互動、隨堂報告和期末大作業等幾個部分,按2∶2∶2∶4的比例加權確定。

三、結語

專業詞匯是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基礎,語言的專業應用是課程的最終目標。任務式翻轉課堂教學法是將課程基礎和最終目標均以任務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課下預習和準備,專業詞匯通過隨堂測試檢驗,專業知識的語言應用在課堂精講與討論中進一步升華提煉,最終培養出符合時代特點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確保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延鵬,羅.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4,(28):187.

[2]陳春燕,朱天菊.翻轉課堂在專業英語中的探索[J].讀與寫雜志,2015,12(11):8-14.

篇13

Abstract: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used to be the main method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it is excluded because ofhe appearance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Natural Method and Audio-Lingual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ssential aspects and theeveloping tendency of grammar and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of linguistic competence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probes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grammar teaching.

一、對語法翻譯教學法的回顧及評析

語法翻譯教學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是外語教學實踐中歷史最悠久的教學法,它產生于一千多年前,興盛于第二世界大戰前,在后一百年的歷史中,隨著語言學、心理學的發展,從理論上奠定了語法翻譯教學法的科學基礎,直到上世紀60年代前一直是外語教育與學習的主要方法。在我國70年代以前培養出的一大批英語工作者、精通英語的專業技術人才,他們大多受益于語法翻譯教學法。語法翻譯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對文法的理解,通過翻譯手段進行教學。從中世紀為讀懂用拉丁語寫的著作而使用了翻譯教學法,到18、19世紀,人們沿用此法教授英語和法語,形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當初人們學習語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閱讀和翻譯希臘文和拉丁文的書籍,因此在課堂上借助母語進行教學,通過翻譯來學習這兩種語言就顯得非常必要,而且也非常有效。語法翻譯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并順應了人們認識和學習目的語的客觀規律,有利于學習者掌握好目的語的語法體系”[9]。人們對語言學的研究也為語法翻譯教學法提供了理論依據。

首先,語言學關注的是語言的整體,為具體的語言教學提供科學的方法。18世紀的語言學家對詞類的研究和劃分為語法翻譯教學法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礎。語法翻譯教學法正是依賴這些語法術語和詞類劃分對課文進行分析和講解;同時語言學家還認為學習者應該通過學習書面語來掌握語言,因此這一認識為語法翻譯教學法的教學內容確定了相應的范疇;而語法被語言學家看作是粘合劑,語言學習者只要掌握語法就可以表達思想,從而掌握語言。因此,語法被當作語言教學的核心內容。同時,在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中,心理學更關注語言的使用者和學習者。喬姆斯基的心靈主義(generativism)認為人類與生俱來就有形成某些概念的能力,而概念形成是人類習得詞匯意義的先決條件。因此,心靈主義的觀點支持語法翻譯法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說,18、19世紀語言學家對語言的認識以及當時的社會需求有助于語法翻譯教學法的產生,同時隨后的語言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也為語法翻譯教學法提供了理論依據。語法翻譯教學法在外語教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10]把翻譯即當成教學手段又當成教學目的;主張講授語法知識,重視理性,強調在學習中發展學生的智力;通過閱讀外語原著學習外語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直到二戰以后,由于社會急需大量能用外語進行聽說交際的人員,用傳統語法翻譯教學法培養出的學生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加之當時語言學理論的發展,轉換生成語言學已代替結構主義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理論的主流,心理學方面的認知主義也促使人們在認知能力上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傳統語法翻譯教學法的某些弊病。

上世紀70、80年代以后,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自然法(Natural Method)理論占據了語言學的主導地位,語法教學受到嚴峻的挑戰,幾乎被拋棄。上述理論認為,教語言不必解釋,學語言不是推理過程,而是在合適條件下,人們內在自然能力的作用,學語言要有人對話,有內容可談等等,從而把語法教學降低到了極次要的地位。以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的交際法,主張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語言教學不能局限在語言的形式上,即語法上。在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基礎上產生的聽說法(Audio-Lingual Method)認為,學習者可以不用理解語法規則,因為語言學習的過程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語言學習就是句型的學習。聽說法認為通過基本句型來學習外語是重要的途徑,在外語教學里培養語言習慣要靠反復操練,語言知識和理解力在這里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自然法(Natural Method)則強調直接學習外語和直接應用外語,認為語言學習是潛意識活動,學習者可以逐步地學會語言規律并能組織自己的語言。

語法翻譯教學法的變遷也體現在我國的外語教學上。由于50、60年代受前蘇聯外語教學模式的影響所采用的語法翻譯法,一直使用到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在諸多國外語言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的影響下,加之對學生交際能力的要求愈加突出,語法教學逐漸從外語教學的主導地位退出。近幾年出版的各類英語教材中,語法的比例在逐年降低,各類考試中語法的比例也只占到10%左右。人們似乎把語法能力和交際能力對立起來,語法教學成了可有可無的教學環節,甚至成了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障礙,情況果真如此嗎?泰勒(Taylor)在1988年就說過:“在交際教學的總框架中,最近又出現了強調語法形式的傾向,似乎人們已經覺得語法是被過分忽視了”[6]。

二、語法翻譯教學法的優勢

語法翻譯教學法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都保持著自己的特點:1)在教學內容上它以語法為主,結合詞匯的講解以及大量的翻譯聯系來培養學生的閱讀和翻譯能力,而且語法的介紹是由易到難,這一教學步驟較好地體現了外語學習的本質功能。讓我們從“技能學習模式”(skill-learning model)中得以驗證。“技能學習模式”從行為主義和認知發展的角度,強調運用練習(行為方面)來實現預期的計劃(認知方面),即掌握某一種語言技能。而且一項整體技能的習得是需要融合各部分技能訓練來得以實現,這是由語言使用的順序本質決定的。[7]也就是說,語言學習者在低層次學習中所掌握的信息量越大,即語法、詞匯及句法結構的掌握,他就會越主動地完成高層次目標。因此,語法翻譯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通過語法和詞匯來進行二語學習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2)從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上看,語法翻譯教學法要求學生通過大量的雙語翻譯來掌握語法的規則、詞匯和句型結構。這種教學形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根據教師所講解的語法規則對材料進行翻譯,通過雙向翻譯和交流使得外語學習者清晰地辨別母語與目的語的異同,從而加深學習者對目的語的理解和掌握。3)語法翻譯教學法的教學特點對教師和學生的語言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師需要對母語和目的語都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向學生輸入目的語的語法知識和語言結構系統,才能講評學生對雙語的語言輸出,即翻譯。其次,學生需要對語法規則和語法內容進行熟記熟背,才能保證語言輸出的質量。這樣,老師和學生都在學習和記憶目標語的語法規則,并通過大量的翻譯練習掌握目標語。

三、語法的定義及語法能力和交際能力的關系

Paul Procter主編的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對語法的定義是“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change their forms and are combined intosentences”[1].Crystal的AFirst Dictionary of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里的定義是“thewaywords,and their component parts,combine to form sentences”[2]。這兩個定義的界定范圍雖然是有限的,但它們都告訴我們,組合正確的句子離不開語法,至少對有意識的學習是如此。Bowen指出語法是我們把有意義的詞和詞組組合成句子,用以交流可以理解信息的規則[3]。Bowen的解釋更為明確,語法的句子組合不能脫離意義,只求語言形式,脫離了實際環境的句子不會產生任何意義,語法不僅是形式,它還制約著意義的形成。有些語法學家把語法的范疇界定得更大,如Gribbin就把語法解釋為對語言無意識的知識,對語言有意識的知識,語言的規則和用法等三個部分[4]。

毫無疑問,外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即交際能力,那么,語法能力的教學是否與交際能力的培養對立,這是個需要明確的問題。一般來說,語言能力包括兩個部分:語言知識(語音、詞匯和句子)和語言能力(聽、說、讀、寫),而語法能力是語言知識和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交際能力一般被認為是綜合運用語言和非語言(身勢語、面部表情等)手段來達到某種交際目的能力。語言是實現交際能力的主要手段。交際能力一般包括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策略能力[5]。語言知識和技能是構成交際能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它能力和素質都是構成交際能力的輔助因素。語言的學習過程應遵循三個原則:語法原則,交際原則,文化原則。由此可見,語法能力是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法教學只要運用得當,不僅不會成為培養交際能力的障礙,而且還會促進交際能力的形成。因為語法除了是組合詞語和句子的規則外,多種多樣的語法形式還可起到調節詞語的意義、調節上下文的關系等作用,這種調節作用與交際能力的培養關系更為密切。可以說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形成的重要條件,而語法能力又是語言能力(語法知識和詞匯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法能力差必然會影響交際能力的形成。

轉貼于

語法教學和培養交際能力大可不必相互對立,它們之間存在著多種聯系和互補性。語法———翻譯法強調的是語言的理性知識和規則,重語法、翻譯和對比,依賴母語,強調語言知識,輕視語言技能。交際法的特點是以語言功能為綱,重交際、實用、不重視語法,即所謂“流利優于正確”,“教語言而不是教關于語言的知識”。翻譯法可以彌補交際法和聽說法在語法和閱讀方面的不足,交際法反過來可以彌補語法———翻譯法在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方面的不足。在學習的中后期階段,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知識的情況下,交際法的運用將會有效地鞏固深化已學過的知識,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但也不排斥對語法———翻譯法的運用,一些難度較大的句子,語法———翻譯法往往會有一箭中的的作用。

四、對語法翻譯教學法的再評估

應該承認,傳統語法教學存在許多不足,不做調整和改進,就難于適應時代的需要,更難于振興語法教學。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法過分強調文字翻譯的訓練,教學手段和過程較為單一,忽視聽說能力的訓練;單純通過對脫離語境的語言材料進行分析,使學生只學會理性的句法分析,不利于培養學生聽說方面的交際能力。外語教學成了為語法規則和形式而進行的活動,失去了語言教學生動有趣的一面,學生學到的只是枯燥的概念和規則。其實這些規則只是語法的一部分,學生學會有限的概念,卻沒有足夠的機會去感悟和實踐多種語言形式,使得這些規則難以成為無意識的知識和技能,在實際的交際應對中仍難免困難重重。這種弊病的形成,主要原因還在于人們對語法的理解只停留在語法的規則上面,沒有把規則、形式與意義、交際功能結合起來。

盡管傳統語法教學存在以上諸多不足,但并不是說語法教學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語法一直是、今后也將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環節,這一點不存在疑問。韋德爾(Wedell,1990)說:“往往有這種情況,經過多年的學習之后,學習者仍然不能在各種情況下始終如一地寫出符合語法規范的句子,說出能被理解的簡單話語。使學習者能夠表達和理解簡單意義的辦法之一,就是從一開始就講清語言的句法規則”[4]。問題是如何改進當前語法教學現狀,使之更能適應英語教學培養目標的需要,這是極為必要的。首先,把對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的習得相結合,為學習者盡可能多地創造語言習得的自然環境;改變語法規則的講解與實際語境相脫離的狀況,將語法規則運用到話語環境中去,達到語言和交際功能相結合的目的。其次,語法教學要抓好形式、意義和用法三個環節,讓學生掌握語言形式是基礎,了解意義是關鍵,學會使用是目的。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把學生以感性符號為基礎的認知學習上升到以理性、概括為基礎的認知學習階段。再者,語法教學要根據學習者不同的認知層次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初學者,在其感性認識不足的情況下,避免過多的規則講解;到了認知的高級層次,學習者的語法系統基本已形成,單靠對語法知識的補充復習無助于他們交際能力的提高。這時就要采取新的辦法,更加強調語言的運用,在運用中強化語法知識。最后,教師應該了解最新的語法動向,多向理論語法求教;善于對學習者已接觸過的某一類語法現象進行歸納,由點到面,建立系統,從整體上把握語法結構。同時教師也要善于比較鑒別,把英語中結構有聯系的語法現象,英漢語語法的異同,在綜合歸納基礎上進行比較,比較的范圍包括功能、結構、位置、關系、文體等等。提高對語法教學的要求,重視在交際中運用語法,強調交際語篇語境的連貫,語法規則正確與否要在運用中體現,同時,語法教學也要與聽說讀等技能學習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一些外語教學改革者認為語法翻譯教學法過于依賴母語,認為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所犯的錯誤都緣于母語的干擾。必須指出,學習者的錯誤在母語習得和外語學習中都是不可避免的,而這些錯誤不僅來自母語,還來自目標語或文化等其他方面。我們應把錯誤作為語言學習的策略:即利用錯誤檢測學習進展,制定學習計劃。所以,把母語學習作為學習者的學習策略,使它在語法翻譯教學法中扮演肯定角色。語言學家H.H.Stern認為母語對外語學習者來說是一種參考語言,非常重要。[6]而在我國的外語學習環境不甚理想的情況下,借助母語知識教授與學習外語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外語教學改革者還認為在語法翻譯的課堂上,過于強調語法規則的講解及訓練,而忽視語音和口語的教學,使得學生對目標語聽不懂,說不出。但是,“任何語言都是一個連貫性的系統或結構”[6],而語法知識正是語言結構和語言規則的總結。沒有系統的語法知識作為基礎,語言的其他技能只是空談,對成人的外語學習尤其如此。而在語法翻譯教學法的課堂上,圍繞課文進行的語法分析,包括語法形式和詞匯的變化,即有助于學生理解、翻譯該目標語,又加強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實踐中,正是因為有詳細的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才使得外語學習者有著很強的閱讀能力,也正是因為有大量系統的翻譯練習才使外語學習者有著很強的翻譯能力。總之,從長遠的角度看,在非語言環境下的外語教學,系統的語法知識的傳授,以及通過語法結構對雙語進行比較會使目標語的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結束語

交際教學法的出現,對語法教學產生了沖擊,也給語法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語法教學只重形式的做法,再也不能滿足當前外語教學的需要,語法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問題的關鍵不是該不該教語法,而是如何把語法教學與外語教學的交際目的結合起來,正如海姆斯(Hymes,1990)所說“語法規則離開應用是沒有用的規則”[6]。充分發揮語法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讓語法在整個語言教學中得到應有的地位。90年代后,語法教學在世界范圍內的復興,表明人們在語法教學被忽視后,通過反思和教學實踐逐步認識到語法的重要作用。語法教學的改革在于如何把語法教學融入到其他語言技能學習中,如何把語法活動與交際活動結合起來。目前,在我國的英語教學界仍未有語法教學復蘇的跡象,許多教師還是把不教或少教語法看作是世界的潮流。重新認識、評估語法和語法教學十分必要。在英語教學中,各教學法都隨著語言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學科的發展不斷的完善和發展自己。對語法翻譯法特點的再認識使得我們了解了它在外語教學中存在的價值。這是因為它的一些特點符合了外語學習的規律,符合外語教學的實際需要,并且它也在不斷的補充和調整自身,以期更好地為外語教學服務。語法翻譯法占據外語講壇上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這頑強的生命力將使它長久的在外語教學中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Paul Procter.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Pitman Press,1978:494.

[2]Crystal,D.A First Dictionary and linguistics[M].London:Andre Dentsch,1980:167.

[3]Bowen,J.D TESOL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M].Newbury House,1985:76.

[4]Gribbin.The Role of Generalization in studying Grammar and Usage[J].English Journal,1996:55-56.

[5]Canale,M.and Swain,M.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teaching and testing.Toronto,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1986:5-6.

[6]H.H.Stern.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Education Press,1997:126-452.

[7]William Littlewood.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67.

[8]郝興躍.再論語法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J].昆明.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市| 万源市| 肥城市| 宝坻区| 宝清县| 吉水县| 鹤壁市| 基隆市| 黎平县| 西林县| 印江| 普陀区| 扬中市| 德令哈市| 云龙县| 呼和浩特市| 武汉市| 高淳县| 博罗县| 通河县| 宜君县| 辽源市| 阳曲县| 建阳市| 吐鲁番市| 红桥区| 高青县| 宁河县| 桂平市| 义乌市| 柞水县| 西盟| 宝兴县| 静安区| 井冈山市| 铜陵市| 延寿县| 南乐县| 鲜城| 茂名市|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