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數字電視技術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數字電視定義
數字電視是電視數字化和網絡化后的產物。數字電視是一個系統,是指從電視節目采集、制作、編輯、播出、傳輸、用戶端接收、顯示等全過程的數字化,換句話說就是系統所有過程信號全是由O、1組成的數字流。
數字電視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視,而是能提供包括圖像、數據、語音等全方位的服務,是3C融合的一個典范,是計算機、傳輸平臺、消費電子三個環節的聚焦點。
1.2數字電視與模擬電視的對比
數字電視采用的技術與原模擬電視有著很大的不同。其技術比較見下表。
1.3數字電視的優勢
1)現有模擬電視頻道帶寬為8MHz,只能傳送一套普通的模擬電視節目。采用數字電視后一個頻道內就傳送1—8套數字電視節目(隨著編碼技術的改進,傳送數量還會進一步提高),電視頻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數字電視與模擬電視的技術比較
模擬電視
數字電視
描述
采用模擬信號傳輸電視圖像、伴音、
附加功能等信號
采用數字信號傳輸電視圖像、伴音、附加功能等信號
信源編解碼
因為信號數據量不大。所以不存在信息編碼壓縮問題
電視信號數字化后,其信號的數據傳輸率很高。須具有良好的數據編碼壓縮技術
復用
無夏用器,視頻、音頻信號分別傳輸
將編碼后的視頻、音頻、輔助數據信號分別打包后復合成單路串行的比特流,使數字電視具備了可擴展性、分級性、交互性、與網絡的互通性
信道編解碼調制解調
圖像信號按行、場排列,并具有行、
場同步信號、前后均衡脈沖等,并對
視頻信號有補償處理。調制方式一般采用調頻或調幅
有壓縮及復用,傳送時的信號不再有模擬電視場、行標志及概念。通過
糾錯、均衡來提高信號抗干擾能力,調鍘采用QAM、COFDM等新方法。
且隨著調制方法技術的改進。傳輸效率會進一步提高
特點
信號數據量少,技術成熟.價格便宜
信號不易在傳輸中失真,清晰度高,占用頻帶窄。數字電視信號可方便地在數字網絡中傳輸,與計算機具有良好接口。
2)清晰度高、音頻效果好、抗干擾能力強。在同樣覆蓋范圍內,數字電視的發射功率要比模擬電視小一個數量級。
3)可以實現移動接收、便攜接收及各種數據增值業務,實現視頻點播等各種互動電視業務,實現加密/解密和加擾/解擾功能,保證通信的隱秘性及收費業務。
4)系統采用了開放的中間件技術,能實現各種交互式應用,可與計算機網絡及互聯網等的互通互連。
5)易于實現信號存儲,而且存儲時間與信號的特性無關,易于開展多種增值業務。
6)由于保留了現有模擬電視視頻格式,用戶端僅需加裝數字電視機頂盒即可接收數字電視節目,利于系統的平穩過渡,減少消費者的經濟負擔。
1.4數字電視的應用范圍
1)基本業務:只要節目源許可,用戶可以收看數百套數字電視節目,以及幾十套調頻廣播節目和數字音頻廣播(DAB)節目。
2)擴展業務:可提供如圖文電視、電視會議、數據信息廣播、加密電視、視頻點播等。
3)增值業務:可通過雙向傳輸系統進行交互式的多功能應用,如互聯網接入、遠程教學、遠程醫療、電子郵件、計算機聯網、數據通訊、家庭保安監控等多媒體信息服務。
1.5數字電視的弱點
數字電視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同樣存在著一些弱點。例如在取樣的過程、量化誤差、壓縮編碼所帶來的信號損傷,在節目制作及傳輸過程中貫通延遲。有些損傷可以修復,并不影響圖像的最終質量,而有些損傷只能通過一些補償措施削弱它的影響,但這并不能影響電視領域向數字化的轉變。與電視信號數字化后所帶來的好處相比,這些影響往往會被忽略。
2數字電視分類
2.1按信號傳輸方式可分為:地面無線傳輸數字電視(地面數字電視);衛星傳輸數字電視(衛星數字電視);有線傳輸數字電視(有線數字電視)。
2.2按圖像清晰度可分為三大類
1)數字高清晰度電視(HDTV):需至少720線逐行或1080線隔行掃描、屏幕寬高比應為16:9、采用杜比數字音響,能將高清晰格式轉化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顯示較低格式的信號,圖像質量可達到或接近35mm寬銀幕電影的水平。
2)數字標準清晰度電視(SDTV):必須達到480線逐行掃描,能將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變為480逐行輸出,采用杜比數字音響。對應現有電視的分辨率,其圖像質量為演播室水平。
3)數字普通清晰度電視(LDTV):顯示掃描格式低于標準清晰度電視,即低于480線逐行掃描的標準。對應現有VCD的分辨率。
2.3按照產品類型可分為
數字電視顯示器、數字電視機頂盒和一體化數字電視接收機;
2.4按顯示屏幕幅型比分類
數字電視可分為4:3和16:9幅型比兩種類型。
3數字電視技術
數字電視的實現,以下幾項技術是關鍵:
3.1數字電視的信源(視頻、音頻)編解碼技術在1920x1080顯示格式下,數字化后信號的數碼率在傳輸中高達995Mbit/s,這比現行模擬電視的傳輸信息量大得多,因此必須去除圖像信號中的多余信息,將數碼率壓縮到能在一個8MHz模擬電視信道中傳送。視頻編碼技術主要功能是完成圖像的壓縮,使數字電視的信號傳輸量由995Mbit/s減少為20Mbit/s~30Mbit/s。國際組織已經制定了對圖像進行壓縮編碼的標準有JPEG(靜態圖像壓縮編碼標準)、MPEG-2(運動圖像壓縮編碼標準)等。音頻編解碼主要功能是完成聲音信息的壓縮。對伴音進行壓縮編碼標準有MPEG伴音壓縮編碼標準、AC-3等。
3.2數字電視的復用系統
數字電視的復用系統從發送端信息的流向來看,它將視頻、音頻、輔助數據等編碼器送來的數據比特流,經處理復合成單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給信遭編碼及調制。接受端與此過程相反。在HDTV復用傳輸標準方面,美國、歐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標準。
3.3數字電視的信道編解碼及調制解調
為了提高傳輸的頻帶利用率,通過調制把傳輸信號放在載波或脈沖串上,為發射做好準備。數字電視采用多進制調制方法,例如:殘留邊帶調制(VSB);正交振幅調制(QAM);四相相移鍵控調制(QPSK);差動四相相移鍵控調制(DQPSK);編碼正交頻分復用調制(COFDM)等。
為了提高數字電視傳輸的可靠性,通過糾錯編碼、網格編碼、均衡等技術,提高信號的抗干擾能力,方法如:里德一索羅門碼、卷積碼、交織、格狀編碼調制等。美國、歐洲、日本數字電視的制式、標準不統一,主要是指在該方面的不同。
4數字電視標準
數字電視標準是指數字電視采用的視音頻采樣、壓縮格式、傳輸方式和服務信息格式等的規定。目前投入使用的有三種:
美國的ATSC(先進電視系統委員會);歐洲的DVB(數字視頻廣播);日本的ISDB(綜合服務數字廣播)。
每一種標準對于信源的處理、畫面格式及傳輸方式等方面均有一些差別。每一種數字電視標準又可分為衛星傳輸、電纜傳輸和地面傳輸方式。
4.1美國ATSC標準
ATSC標準由四個層級組成,最高為圖像層,確定圖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陣列、幅型比和幀頻。接著是圖像壓縮層。再下來是系統復用層,特定的數據被納入不同的壓縮包中。最后是傳輸層,確定數據傳輸的調制和信道編碼方案。下面兩層共同承擔普通數據的傳輸。上面兩層確定在普通數據傳輸基礎上運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還確定ATSC標準支持的具體圖像格式。
另外,ATSC還開發并通過了可為采用50Hz幀頻的國家使用的另行標準。
ATSC成員30個,其中有美國國內成員20個、來自阿根廷、法國、韓國等7個國家的成員10個,中國的廣播科學研究院也參加了ATSC組織。
ATSC標準定義的畫面格式
支持室內接收、移動接收等需求,包括4個系統。
1)DVB傳輸系統:涉及衛星、有線電視、地面、SMATV、MMDS等所有傳輸媒體。
DVB-S數字衛星廣播系統標準。衛星傳輸具有覆蓋面廣、節目容量大等特點。
DVB-C數字有線電視廣播系統標準。系統前端可從衛星和地面發射獲得信號。
pWB-T數字地面電視廣播系統標準。本地區覆蓋最好。傳輸質量高,但接收費用也高。
DVB-SMATV是數字衛星共用天線電視(SMATV)廣播系統標準。
DVB-MS高于10GHz的數字廣播MMDS分配系統標準。
DVB-MC低于10GHz的數字廣播MMDS分配系統標準。
2)DVB基帶附加信息系統:可傳送接收IRD調諧、節目指南及圖文、字幕、圖標等信息。
DVB標準定義的畫面格式
DVB-SI數字廣播業務信息系統標準。
DVB-TXT數字圖文廣播系統標準,用于固定格式圖文電視的傳送。
DVB-SUB為數字廣播字幕系統標準,用于字幕及圖標的傳送。
3)DVB交互業務服務:對應標準有:DVB—NIP、DVB-R.CC和DVB-R.CT。
4)DVB條件接收及接口標準:條件接收是付費電視廣播的基本部分。DVB數字廣播系統與其他電信網絡(如SDH、ATM等)連接,可實現DVB向電信網絡的過渡。標準包括:DVB-C11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DVB成員已經達到265個(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在歐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國的廣播科學研究院和TCL電子集團也在其中。
4.3日本ISDB標準
日本數字電視首先考慮的是衛星信道,采用QPSK調制。并在1999年了數字電視的標準--ISDB。ISDB是日本的DIBEG(數字廣播專家組)制訂的數字廣播系統標準,它利用一種已經標準化的復用方案在一個普通的傳輸信道上發送各種不同種類的信號,同時已經復用的信號也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傳輸信道發送出去。ISDB具有柔軟性、擴展性、共通性等特點,可以靈活地集成和發送多節目的電視和其它數據業務。
頻編碼
4.4三種數字電視標準的對比
無論哪一種制式,它們的視頻壓縮技術都采用了MPEG-2標準,但是由于美國和歐洲等在模擬電視的制式的差別,為了兼容性,它們的視頻采樣格式也存在差別,主要體現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場頻等。
在數字電視信號的傳輸中,衛星傳輸一般采用QPSK調制技術,電纜傳輸一般采用QAM調制技術,但地面傳輸采用的技術則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別,如美國的ATSC采用的是VSB調制技術,而歐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則使用oFDM調制技術。
服務信息是指在數字電視中開展增值服務所用的數據,美國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歐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別規定了各自數字電視中的服務信息格式。
ATScATV優點:頻譜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明顯地減少了脈沖干擾。可將與原模擬NTSC信號的同頻和鄰頻干擾減至最小。缺點是不能抵抗多徑干擾,不支持移動接收。
DVB-T優點:在基于大量小功率、工作在同一頻道的眾多發射機,每一個均覆蓋一個較小的區域的這樣一種單頻網絡來說,DVB是一三種標準數字地面廣播系統的比較
種最佳選擇。同時提供了良好的移動接收性能。缺點是:其載/噪比低于8-VBS,并且限制了信號的有效傳輸距離,對來自于電機的脈沖干擾較敏感,較高的峰/均值比,并且需要較高功率的發射機,保護間隔降低了頻譜效率并明顯減少帶寬的比特/赫茲率。
ISDB-T和DVB-T非常類似,根據分層和窄帶接收同時實現固定、移動和便攜接收,是日本制式的特點;與DVB-T相比,ISDB-T增加了部分接收和分層傳輸功能。
5中國的數字電視
早在1996年,我國便開始了數字電視的研究工作,數字電視被列人原國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產業工程項目,并成立了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的總體組。1999年10月,高清晰度方案被成功用于國慶50周年大典的數字電視現場直播。后國家將數字電視發展計劃納入“十五”高新技術的12個重大專項之列,數字電視研究工作全面啟動。
5.1中國數字電視標準
1)信源編碼技術標準:
中國的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標準工作組制定了面向數字電視和高清激光視盤播放機的AVS標準。該標準與MPEG-2標準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AVC/H.264國際標準基本層,其壓縮水平可達MPEG-2標準的2-3倍。
2)信道傳輸技術標準
中國的衛星數字電視標準采用歐洲DVB—S標準。
中國有線數字電視的標準還在報批過程中,大中型城市有線電視臺多采用歐洲的DVB-T標準在試播。
中國的地面數字電視標準方案目前還在制定過程之中。
3)條件接收系統標準(CA)、用戶管理系統(SMC)已制定完成。
5.2數字電視現狀及發展:
1)中國數字電視規劃:
國家廣電總局制定了《我國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時間表>。
2003年數字電視標準出臺(未按期實現)。
2005年進行數字電視的商業播出,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超過3000萬戶,直轄市、東部地區地(市)級以上城市、中部地區省會市和部分地(市)級城市、西部地區部分省會市的有線電視完成向數字化過渡。
2008年用數字電視轉播奧運會,東部地區縣以上城市、中部地區地(市)級城市和大分縣級城市、西部地區部分地(市)級以上城市和少數縣級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
2010年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中部地區縣級城市、西部地區大部分縣以上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
2015年停播模擬信號,西部地區縣級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
2)數字電視現實的困難:
篇2
1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的特點
(1)數字電視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可靠度更高,原因是數字電視信號是通過多次采樣、量化及編碼后處理得到的。即便在傳輸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雜波的干擾,但仍可以用錯誤編碼技術對在額定點評的可控范圍內的干擾波進行及時糾正。(2)數字電視設備方便儲存信號,而且對信號強度和時間沒有要求。(3)信號傳輸的有效性較高。將來,單頻網絡技術將主要運用于數字電視信號的傳播。
2安裝和應用數字電視衛星傳輸技術
2.1安裝衛星接收設備工序
在衛星接收設備安裝前,有關技術工作人員需要對安裝設備的說明書仔細閱讀,熟悉了解每個部件的使用用途,如圖1為衛星接收設備。一是,在接收天線、高頻頭安裝過程中,應該固定住連接接收天線、底座,之后連接上所有高頻頭和接收機間的電纜。二是,安裝接收機。在安裝之前需要接通接收設備電源,之后將在電視機與接收機之間安裝音視頻線。三是,調試接收機,在調試過程中需要對調試說明書內容全面掌握,之后嚴格根據說明書的內容展開調試。
2.2應用衛星接收設備的可行性
在傳輸有線數字電視信號中,衛星接收設備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衛星接收設備質量的高低影響著有線數字電視是否可以正常運作。在近些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下,有線數字電視遍布在全國各地,以前的接收設備已經很難滿足傳輸數字電視信號的要求,為了可以更好的滿足人們需求,衛星接收設備應運而生,得到了各地區人們的普遍認可。衛星接收設備既可以在各個地區中發送已經接收的信號,也以發送速度極快被人們所肯定。
2.3維護衛星接收設備注意事項
(1)檢查設備里的連接件。在安裝衛星接收設備中,連接件發揮著尤為關鍵的作用,如果連接件出現松動或者變形情況,那么衛星設備就不能正常運作。所以,有關技術工作人員需要經常檢查與維護連接件。同時,在螺絲表面上有銹蝕后,有關人員需要第一時間處理螺絲,進而確保衛星接收設備能夠正常接收到信號。(2)檢查饋線與高頻頭之間的連接。在這項工作進行過程中,有關人員需要適度的調整衛星接收設備,進而保證衛星接收設備能夠及時接收到信號。在調整衛星天線之前,有關人員需要對如何安裝天線進行了解,之后遵循相關標準實施調整。同時,在調整前,有關人員需要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天線出現故障,之后,采取可行的解決措施。
3安裝和應用數字電視傳輸技術
3.1安裝數字電視
安裝對于后期的維護非常重要,所以,在安裝有線數字電視中必須要高度重視。在連接有線數字電視信號中,機頂盒上的信號接入線必須要定期或者不定期檢查,一旦發現有破損情況,應及時換一個新的電纜線。通過調查發現,若是信號接人線是舊的,則有線數字電視網絡就難以保障正常運作。同時在實際操作中,必須要防止塑料式的插頭線使用,進而避免脫落引發故障。在分接電視信號中,必須要做好分支器選型、分配器選型工作,進而提高有線數字電視網絡運作效率。
3.2應用數字電視
傳統模擬電視與有線數字電視對比而言,前者很難接收到數據信號,必須輔助機頂盒才可以,而機頂盒具有占據空間大、接線復雜等不足,已經逐漸被家電市場淘汰。而數字一體機自身內置中包括數字電視高頻頭,可以直接接收到數字信息,不需要使用機頂盒,之后將接收數據、解碼數據、顯示數據融合在一起,實現了“三模式、全數字”的電視播放模式,也正是因為這一使用優勢,有線數字電視徹底淘汰了傳統模擬電視,成為了各地區人們購買家電的首選。
3.3維護數字電視兩種故障的方法
(1)零星用戶故障的維護。這一故障會嚴重影響著有線數字電視網絡的有效運作,所以,有關技術人員需要盡可能降低零星用戶故障的發生率。大多數零星用戶故障的產生都是因為接人電壓值太低而造成的,通常會出現線路接觸不良的狀況。在進行這項工作中,需要檢查好故障所在之處,在明確故障位置后,再展開相應的處理。如:可成立檢查故障小組,并且為用戶開設固定的咨詢熱線,全天二十四小時內為用戶服務,一旦有用戶反應有問題,故障檢查小組就需要及時檢測用戶的有線電視,在找到引發故障的原因后,針對性的解決,保證用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繼續正常使用有線數字電視。(2)局部點片出現故障。這一故障先要深入研究局部點片故障中的線路,在檢查中對接觸不良、導體霉斷等方面進行排查,特別是要光發射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檢查,在檢查中,維修工作人員需要掌握導致局部點片故障發生的原因全面了解,并且還需要明確解決好這一故障的各種方法,進而保證完善解決這一故障。
4結語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見,在普遍推廣和使用有線數字電視下,不但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歡樂,而且也將更多的信息傳遞給人們,在開闊人們知識視野的基礎上,也幫助人們更好的享受了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數字電視企業不能因為取得很好的成績而沾沾自喜,還需要對數字電視深入研究,對數字電視技術不斷改進與完善,以便可以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作者:李曉光 單位:山西廣播電視無線管理中心
參考文獻
[1]譚志遠.數字電視信號傳輸技術的研究與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01):230.
[2]劉兆杉.淺談實現移動數字電視信號傳輸的有效方式[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6,(02):256.
[3]楊睿.數字電視信號傳輸技術研究[J].通訊世界,2016(19):65-66.
篇3
2.1室內布線故障有線數字電視在使用之前,需要對室內進行布線,而這個過程也是有線數字電視經常發生故障的環節,布線經常不合理以及分配器的不合理等,都會對有線數字電視造成極大的影響,信號接收不正常也會導致電視使用的不正常。
2.2數字電視圖像形成故障數字電視圖像形成故障是常有發生的事,造成這類故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電視自身問題、電平信號問題等,本節僅從有線數字電視網絡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如果分支分配器、放大器等受到損壞的話,那么在載噪比不高的情況下,電平信號也會較低,從而造成有線數字電視出現無圖像的現象[3]。
2.3有線數字電視網絡系統故障現階段,有線數字電視主要是有線數字系統發揮出相應的作用來實現的,但是,在實際有線數字系統運行的過程中,發現系統經常發生接觸不良的問題,例如,接頭生銹等都會引發有線數字系統故障,在接觸不良故障的影響下,電平頻段偏低造成信號傳輸中斷,或少量信號傳輸存在斷斷續續的現象,使得無法正常使用電視來觀看節目。
3有線數字電視網絡維護措施
3.1合理進行室內布線在對室內進行布線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對室內進行合理的布線,尤其是在布線接頭處,必須保證布線有著很好的連接性,同時,室內的布線更不能受到其他線路的影響。另外,要對分配器進行合理布置,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室內布線故障,對有線數字電視網絡進行有效的維護,進一步保障有線數字電視運行的正常。
3.2合理選擇設備有線數字電視圖形故障的主要原因是信號不能正常傳輸,或是斷斷續續無法持續穩定傳輸,在實際中發現,造成這方面的故障主要是分支分配器、放大器受到損壞的緣故。對此,在有線數字維護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分支分配器、放大器的完好性,更好根據實際的使用情況合理的選擇設備,要盡量選擇阻抗相互匹配的分支分配器,以及選擇頻帶寬、線性好的放大器,這樣才能保障分支分配器和放大器質量的同時,充分將其設備的功能發揮出來,提高有線電視信號傳輸的穩定性,才能有效解決數字電視圖像形成的故障。
3.3加強對系統的檢查有線數字電視網絡系統故障屢見不鮮,對人們的正常使用電視造成極大的影響,而引起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些電纜接頭處的不良而引發的,因此,有線數字電視維護人員應積極做好系統的檢查工作,并且,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有線數字系統中電纜接頭的位置上,確保電纜接線頭的良好性,這樣才能保障有線數字電視網絡信號傳輸的可靠性,才能確保有線數字電視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通過加強對有線數字網絡系統的檢查工作,才能切實的提高有線數字電視網絡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篇4
頻率合成器的主要功能為輸出調制需要的視頻載波本振信號頻率,為單頻網提供參考時間和參考頻率。載波頻率的產生通過PLL(鎖相環頻率合成器)完成。PLL回路包括一個恒溫VCXO(壓控晶體振蕩器),帶寬為10MHz。輸出的每個頻率都與10MHz基準頻率同步,10MHz基準頻率的頻率精度較高,較高的頻率精度可降低噪聲和確保短期的穩定性。5控制電路數字激勵器一般都配有可實現遠程遙控的RS232接口,同時安裝以工控機為核心的控制處理單元。控制處理單元提供了發射機當前的運行狀態信息、故障報警信息、參數配置信息、發射機的開啟與關閉及歷史記錄等信息。通過操控工控機可以顯示功放系統內部各功放模塊的實時狀態,控制單元通過外接傳感器監測發射機各裝置,管理發射機的全部操作。
篇5
現階段,計算機已經成為各個領域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隨著近些年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使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計算機技術的內容十分廣泛,大體上可將之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計算機系統技術、部件技術、組裝技術等等。計算機技術具有非常明顯的綜合特性,它與電子、機械工程、現代通信等技術均有著密切的關聯。本文重點對計算機技術在數字電視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2.1在數字電視用戶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用戶管理系統(SMS)是電視網絡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計算機技術在該系統中的應用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通常情況下,SMS與CAS(條件接收系統)之間是以專用的接口進行連接,其主要工作內容為實現數字電視系統中的信號商品化定義、管理用戶收看電視節目的權限以及收取相應的費用。SMS所面向的對象為電視用戶,由于用戶收費管理計算機為整個管理系統的終端應用,它的數據存儲和處理全部都是在SMS服務器上實現的。故此,對系統的性能要求并不是很高,通常只需要普通的商用計算機便可以滿足使用要求。目前,SMS與用戶收費管理系統之間的連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其一,客戶端與服務器的連接,具體是指將客戶機與服務器在同一個局部網中進行連接,并以該局域網為一依托完成數據交換。如果收費網點的距離相對較遠,則可利用光纖來實現聯網;其二,瀏覽器與服務器的連接。該鏈接方式的應用較為普遍,它的終端機主要是借助瀏覽器來完成終端應用,并且可與服務器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在這一基礎之上,瀏覽器可以對計算機網絡進行訪問,這樣一來,便無需借助局域網,換言之,采用這種方式進行連接,便于數字電視營業網點的設立,其可靠性也相對較高。必須闡明的一點是,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進行連接,SMS終端客戶機都需要具備一套較為完整的軟件系統來實現如下功能:用戶信息管理、收費管理以及產品管理等等。此外,在設立數字電視營業網點時,應當結合實際的連接方式來確定網絡結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2.2計算機數據庫的應用
從目前的具體應用情況上看,計算機數據庫在數字電視中的應用多集中在與內容管理相關的領域當中。隨著數字電視系統的推廣普及,其節目越來越多,相關的數據量也呈幾何數增長,由此直接導致了節目混亂和管理難度增大。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合理運用計算機數據庫技術構建一個完善的數字電視內容管理系統。該系統的所有工作站全部都是以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為依托進行設計開發,整個系統包括以下幾大模塊:檢索與審核工作站、多次編目工作站、下載審批工作站以及系統管理工作站等等。
2.3在前端系統中的應用
數字電視的前端系統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信號輸入與處理、編碼器、復用器、加擾機、數字衛星碼流接收機等等。幾乎所有的數字前端設備都自帶網絡接口,這樣便可利用互聯網并通過計算機來實現相應的管理功能,如設備和節目的參數設置、系統運行情況、傳輸碼流參數定義、故障檢測與排除等等。不僅如此,在前端系統中應用計算機技術還能對設備進行科學的管理,這樣有效防止了手工管理效率低且容易出錯的問題,同時,還能實現遠程管維,極大程度降低了前端設備的維修成本。由于計算機技術在前端系統中的應用包含了諸多內容,如在CAS、DAB(數據廣播系統)、EPG(電子節目指南系統)等模塊中的應用。為此,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效果關系重大,這使得該環節的應用對計算機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在對數字電視前端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實現系統管理功能的計算機穩定、可靠,這也是保證數字電視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之所在。
2.4時鐘同步技術的應用
與傳統的電視系統相比,數字電視對于時鐘準確性的要求相對較高,這是因為,在數字信號下,系統內部時鐘是否準確會直接影響節目的編排、銜接以及用戶對特定節目的瀏覽權限等等。時鐘同步技術的應用,不但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而且還進一步提升了數字電視系統的安全性和運行穩定性。就時鐘同步技術而言,它的基本工作是利用計算機系統中相對比較穩定的硬件時鐘,并通過晶體振蕩器來產生出相應的時間信息。但是由于晶體振蕩器本身的振蕩頻率無法達到理想中的準確度,具體而言,該設備自身會產生一定的誤差,因為這種誤差無法消除,所以其會長時間持續積累,這對于數字電視系統來講是絕對不允許的,特別是當數字電視系統與互聯網相連接時,時間上的誤差可能會引起軟件層異常,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節目管理系統崩潰。為此,本著不對軟件進行大規模修改的原則,可以利用外部時鐘發出信號對晶體振蕩器的信息進行修復,較為有效方法為建立時鐘校正服務器,或是通過該服務器構建時標系統,在以標準的國際時間為依據,對數字電視的時間進行校對,以確保系統穩定運行。
篇6
如圖1所示,軟件架構中所涉及的靜態類包括幾個類別,分別是:視圖類(View)、控制器類(Controller)、模型類(DVBFilter)、業務類(DVBEpg)、工廠類(DVBFactory)、消息中心類(Noti?caction)和算法類(ConcreteStrategy)。這幾種類的具體職能體現了以下基本設計模式的綜合運用。
3MVC模式
MVC是一種復合設計模式,可以由幾種基本設計模式組成,實現方式因應用場景各異,例如WEB應用、APP應用等。它的設計原則是將應用程序劃分為三個層次:視圖層、控制器層和模型層,并規定層次之間通信的方式,將數據從視圖中分離出來,使得界面和數據可以單獨開發,讓表現不依賴數據。在架構設計中View會響應輸入設備的操作,并描畫自身(Draw())。由于某些視圖類對描畫性能有要求,所以可以直接緩存需要的數據(CacheViewData);DVBFilter響應數據設備的請求,對得到的設備數據進行處理;Controller可以直接管理視圖類和模型類,控制它們的生命周期和通信,也可以通過工廠類和業務類間接維護。由于視圖類和模型類需要響應系統事件,所以對平臺的依賴較大。因此,盡可能將邏輯處理放在控制類,便于重用。
4觀察者模式
MVC模式的設計重點之一就是三種類之間的信息交互。控制類觀察視圖、模型的狀態,對感興趣的數據、狀態變化進行處理。借鑒觀察者模式的特點,本文提出一種更為靈活的消息驅動方式。消息中心可以分為兩大類:應用層消息中心(Notifaction)和系統層消息中心(OSNotifaction)。后者又可以細分為兩個子類:輸入設備消息中心(InputNotifaction)和數據設備消息中心(DemuxNotifaction)。系統層消息中心依附于獨立線程(threadID),獲取系統的事件(GetInfoFromOS())。視圖類依據自身的特點需要關心某些外部輸入設備的狀態,例如鼠標或者觸摸屏的點擊;模型類則一般需要關心外部數據設備的狀態,例如媒體流設備數據的就緒。因此,二者分別需要將自己作為觀察者注冊到對應的消息中心(Observer())。當有系統事件發生的時候,消息中心分別通過(NotifyWithEventType())和(NotifyWithTableType())進行通知,使得View可以執行(InputEventProcess()),DVBFilter可以執行(DataEventProcess())。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如果需要對行為進行擴展,則需要向應用層消息中心發送特定消息(NotifyWithMessage()),讓其觀察者即控制類進行處理(BehaviourFunctionForView())、(BehaviourFunctionForModel()),完成視圖類和模型類之間的通信;通過(DataSourceFromModel())完成其間的數據轉化。
5抽象工廠模式
控制類負責對業務進行建模,根據不同的協議創建不同的功能模塊,它屬于兩個維度的變化。可以選擇抽象工廠模式構建業務對象層次。抽象工廠模式用于創建兩個維度的產品線。抽象工廠代表了特定的協議類型,(DVBabstractFactory)制定具體工廠(DVBFactory)可以生產的DVB協議產品類型。(DemuxNotifaction())創建該協議的數據設備消息中心(DVBDemuxNotifaction),(Epg())創建該協議的EPG業務類(DVBEpg)。業務類則負責各種模型類的建立和維護。控制類根據應用對協議的選擇,創建具體工廠,一種協議只有一個工廠,遵循單例模式。具體工廠實現每個具體產品的創建。產品的創建細節和工廠方法綁定。具體產品的協議特性由抽象產品決定(DVBabstractProduct)。這種設計讓具體工廠和具體產品緊耦合,工廠方法的個數和具體產品數目相同,但是為了遵循開閉原則,一般適用于產品類型固定的情況。
6模板模式和策略模式
工廠類完成業務功能的創建。業務功能的創建過程中指定需要收取哪些數據,即創建哪些模型。由于機頂盒廠商對應用的需求不同,即使在同一種協議標準下,對數據的格式定義也不盡相同,例如某些自定義私有數據,自定義私有描述符。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良好的擴展性,將模板模式和策略模式相結合,達到在統一的解析架構之中對可變的部分進行分離的效果。模型類DVBFilter由業務類DVBEpg創建并維護,負責數據的收集和解析。一種業務類可以包括多個模型類,去收集數據格式特定的表。模型類通過(ProcessData())對數據中心獲取的原生表數據(TableData)進行解析,形成視圖類需要的數據(ViewNeedData)。解析的過程包括解析頭部(ParseHead())和描述符(DescriptorProcess())兩個固定部分,是一個算法模板函數。不同的模型類由于數據格式的迥異,對這兩個部分的實現可能都不一樣,所以具體模型可以根據需要重載這些方法。(Filter4e)就是解析DVB協議中數據格式為4e的EIT表。對于同一種模型類,頭部解析是固定的,描述符的解析是可變的。這種變化體現在描述符的種類和數目不同,但是解析的骨架結構固定。因此,可以設計有限個策略算法(StrategyA和StrategyB),每個策略都會解析一定類型的描述符(DescriptorProcess())。如果表1:架構對需求的變化表變化類型變化內容架構修改內容架構修改層次視圖樣式組成視圖的元素以及布局視圖對觸點位置的計算方式InputEventProcess視圖行為視圖對事件的響應方式,對數據格式的轉化方式重寫控制器的響應方式1.BehaviourFunctionForView2.DataSourceFromModel協議增加業務功能添加增加協議工廠類,包括工廠的產品結構層次1.工廠類2.業務類業務邏輯改變業務處理流程需要的表的類型,表的收取策略、以及表之間的關系1.業務類2.DataEventProcess3.BehaviourFunctionForModel數據描述符增加1.私有描述符的添加2.業務處理內容變化業務處理過程中需要對新增加的數據進行處理1.業務類2.數據類解析的類型需要改變,可以通過具體策略算法重載(ConcreteStrategy)。7架構對需求變化的處理由于軟件需求變化的要求不同,對架構的修改程度也不同。表1是對需求變化的假設和架構相應做出的修改方案。從修改結果可以看出,按照對架構內容的修改程度的不同,由低到高可以分為函數和類兩個層次。不難看出這種軟件架構可以讓因需求變化而作出的修改盡可能遵循開閉原則,所修改的內容耦合性底,使得功能擴展具備插件化,降低每次修改對整個軟件維護的影響,提高了迭代開發的效率。
篇7
1.2基于標識的三維注冊通過攝像頭識別一個特定的標識,進而在標識上方顯示與標識對應的信息與圖像,例如Tissot提供的虛擬試戴手表體驗,試用者需要先在手腕處佩戴印有特殊圖案的紙質“手表”(如圖1所示)。該方案優點在于虛擬對象定位非常精確且穩定,特別是在展示三維圖像時,虛擬對象可以隨著標識的移動而改變、旋轉圖像,因此能夠大幅度提高用戶體驗。而缺點在于該方案總需要用戶預先準備好標識,且通常需要用戶自行打印標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1.3基于GPS定位的三維注冊如今大多數移動設備都具備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定位功能,因此當需要展示與地理位置相關的信息和圖像時,可以獲得設備當前所在位置和虛擬對象所在位置,計算出相對的距離、方位,進而在屏幕上進行展示。該方案多用于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務(LocationBasedService,LBS),例如展示某景點的歷史信息、商家的打折信息等。該方案的缺點在于所展示的虛擬對象也需要具有地理位置信息,此信息需要人員提前準備,在用戶需要顯示虛擬對象時再即時獲取,這也意味著在地點A展示的信息,用戶在地點B是無法看到的。
1.4基于相對位置的三維注冊該方案需要利用大多數移動設備具有的陀螺儀、重力感應等傳感器設備,獲取設備的旋轉數據。相較于其他三種方案,該方案可以不需要得到用戶、真實對象以及虛擬對象的位置,而直接在屏幕上展示虛擬對象,甚至可以由用戶操作來移動虛擬對象、調整大小、旋轉角度。該方案多用于展示靜態的、與環境關系較小的信息或圖像,例如一款玩家需要擊落在空中飛翔的敵方戰機的增強現實游戲;雪佛蘭(Chevrolet)公司2013年初推出一款名為“雪拼季”的APP,用戶可以在APP中抓取虛擬的彩色雪花,當集滿6款不同顏色的雪花后就有一次贏取雪佛蘭科邁羅CAMARO(大黃蜂)的機會,此APP所使用的就是基于相對位置的三維注冊方案。總之,無論采用何種三維注冊方案,共同的目標都是真實。為了更為真實的呈現效果,虛擬對象和真實場景需要完美的貼合,應當處理好虛擬對象的大小、相互重疊、景深等,考慮環境對虛擬對象的光照、陰影并且減少當真實對象或移動設備移動、抖動時造成的虛擬對象變化的延遲[3]。
2、增強現實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
增強現實技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展示信息,因此可以廣泛應用于旅游、教育、醫療、建筑、娛樂等多個領域。正因為它能實現虛擬與真實的結合,因此能夠為用戶提供實用的、獨特的視覺感受和用戶體驗,這樣的特性能夠為傳統電子商務錦上添花,提供更為真實的商品展示和購物體驗。
2.1商品試穿、試戴和試用在網絡上夠買衣服、鞋帽、首飾等商品,用戶往往想了解這些商品的上身效果,并且通過效果來決定衣物的尺寸,而目前的電子商務很少有提供用戶在家就能試穿、試用衣物的功能,增強現實技術為這一問題帶來了解決方案。正如前文所提到的,Fitnect提供了虛擬衣物的試穿功能,國內的京東網也表示將于2014年在移動客戶端實現基于增強現實的試穿功能。在實際生活中,客戶通過一些尺寸較大的等身高的鏡子實現衣物的試穿,而客戶家中通常不會備有等身高的屏幕,因此目前還無法達到最佳的衣物虛擬試穿的用戶體驗。而小物件、與用戶人體無關的物件的試用,則可以通過增強現實技術輕松實現,例如前文所提到的Tissot手表的試戴,又如珠寶首飾、發型、紋身等。USPS的PriorityMail采用增強現實技術,讓用戶打印標識,進而可以方便地根據郵寄物品的大小選擇所需要的盒子;IKEA的移動客戶端IKEANow實現了家具等裝飾品和家居用品的預覽(如圖2所示)。
2.2LBS電子商務由于有著共同的地理位置信息特性,基于GPS三維注冊實現的增強現實讓LBS電子商務有了新的發展方向,該方向多為一些基于增強現實的移動客戶端應用,為用戶在導航、購物、點評、社交、旅游等方面提供服務。Yelp是美國最大的點評網站,在它的移動客戶端中提供了基于增強現實的點評展示功能(如圖3所示)。通過這款APP,用戶可以直接看到某家商店所在的位置、食客對某家餐廳的評價。類似的APP還包括Layer、NokiaCityLens等等。同時LBS社交也可以基于增強現實技術而發展,甚至LBS社交信息和LBS電子商務信息可以同時展示,Wikitude便是這樣一款APP,它提供了諸多的頻道,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展示來自各個平臺的LBS信息。
2.3商業營銷增強現實技術非常適合用來開發游戲,因此為商家們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營銷手段,在這一方面需要商家營銷團隊提供獨特創意的支持。2012年,別克品牌為了推廣新車,推出了一款增強現實游戲APP。在游戲開始時,參與者將虛擬汽車藏匿在城市的一個角落,如果其他用戶發現,則可以將汽車“據為己有”,并在180秒內重新藏匿汽車,單次成功藏車時間最長的參與者將獲得一輛真正汽車。在2013年雪佛蘭推出的“雪拼季”APP中(如圖4所示),除了可以用一套彩色雪花換取一次抽取大黃蜂的機會外,每抓1片彩色雪花,即可根據相關優惠政策抵扣1000元購車現金,并可用于雪佛蘭的所有國產車型,不同車型享有不同抵扣額度,最高可抵扣10000元購車現金,這項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雪佛蘭汽車在當時的銷量。日本電通集團(DentsuGroup)的iButterfly是一款純營銷應用,用戶可以發現并捕捉各色“蝴蝶”,蝴蝶身上包含商家活動、優惠券、免費試用等營銷信息(如圖5所示),從而通過游戲成功地實現了商業營銷。
篇8
一、標清與高清技術標準之對比
目前,中國執行的標準清晰度數字電視(英文縮寫SDTV,簡稱“標清”)標準,是1982年2月公布CCIR601,現改為ITU-RBT.601《演播室數字電視編碼參數》標準。
分辨率720×576、總有效像素41萬、畫幅寬高比4:3、場頻50Hz、隔行掃描。記做576/50i。2000年8月公布GYfr155—2000《高清晰度電視節目制作及交換用視頻參數標準》。對應國際標準ITU-RBT.709,這是中國規定的高清晰度數字電視(英文縮寫HDTV,簡稱“高清”)標準。分辨率1920×1080、總有效像素207萬、畫幅寬高比16:9、場頻50Hz、隔行掃描。記做1080/50i。高清畫面像素數5倍于標清,16:9畫幅比標清寬了1/3。其畫面細節的豐富度和色彩還原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當我們使用大屏幕寬屏電視機觀看高清節目時,那恢宏遼闊的寬幅畫面、清晰細膩的逼真圖像、豐富分明的層次、自然亮麗的色彩,無不帶給我們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極大的視覺享受。
二、鏡頭
標清鏡頭成像面積58.1mm2,寬高比4:3;高清鏡頭成像面積51.8mm2,寬高比16:9。兩者具有不同的感光成像面積,使得兩者的感光靈敏度不同。另外,由于鏡頭折射特性基本不變,而拍攝同樣大小的實景轉到不同面積的成像面上時,鏡頭焦距就要不同,這樣拍攝的景深也就不同了。和標清比較,用高清鏡頭拍攝時靈敏度降低、景深范圍縮小。另外,由于高清圖像像素數5倍于標清,其像素點細小到只有標清的一半左右,而觀看高清圖像時一般都采用大屏幕電視機,使得圖像對調焦誤差非常敏感。調焦稍有偏差,立刻就能在屏幕上看出來。這樣一來,高清鏡頭本身景深就小,拍攝的圖像對調焦誤差又敏感,再加上由于靈敏度低需開大一擋光圈,景深就更小了。因此,高清拍攝對聚焦操作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
三、曝光
調整光圈的目的就是準確地控制曝光量,曝光量直接影響到畫面的層次、細節、色彩飽和度。只有準確把握曝光量。才能得到更完美的圖像。因為高清攝像機水平清晰度提高,其畫面寬容度更接近電影膠片,層次比標清更加豐富。在拍攝景物時。需認真觀察被攝景物的明暗程度及明暗部分的分布范圍,根據亮部和暗部的取舍及與拍攝主體的關系,確定曝光量并調整光圈的大小。高清攝像機還提供了伽馬曲線的調整。當拍攝的景物高亮度部分比較大且超過了CCD所能表現的范圍時,圖像的高光部分就會出現泛白現象,導致高光部分層次和細節丟失。當被攝景物處于比較暗的環境中,如果超過CCD的最低照度范圍,圖像暗部就會層次減少甚至丟失,表現為畫面一片漆黑。這時可以通過調整拐點、伽馬曲線和黑伽瑪曲線進行畫面的補償和修飾。為了充分表現高清晰的畫面。更需要發揮照明的作用。如果光用得不好,畫面上有可能會模糊不清,這類似于焦點不實的現象。特別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畫面水平方向的擴展部分,這就更需要合理運用燈光照明技術。在陰天或多云天氣下拍攝時,需要燈光輔助以達到較好的成像效果。在亮度反差很大的晴天拍攝時,使用反光板等會得到效果較好的圖像。總而言之,高清拍攝時照明用燈量要比標清多。高清拍攝時照明光線性質的硬與軟對物體外觀的清晰度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從畫面的總體效果來說,由于硬光能勾劃出被攝景物的輪廓,質感十分明顯,所以使我們感到空間感強。而柔光照明很容易產生平淡的無立體感的圖像,因而就不能提供最佳清晰度。但從畫面的局部效果來說,可能由于硬光造成過大的明暗反差,而使物體細部的再現能力降低。而柔光所造成的細膩的影調層次,相反能提高我們對物體細部的分辨能力,故此感覺畫面清晰度高。因此高清攝像照明時宜使用較軟的光線,這對提高畫面的清晰度是有利的。布光要均勻,光比要小,注意營造透視感。在拍攝現場為保證精確曝光,要使用專業監視器和波形監視器。波形監視器的參數值可為曝光提供客觀標準,專業監視器可得到現場實拍圖像的主觀感覺。觀看圖像時要注意保持觀看環境黑暗,一般采用黑布將監視器和觀看者頭部完全遮蓋住,觀看圖像層次是否豐富。亮度是否適中。
四、構圖
高清電視比標清電視畫幅變寬,16:9的寬畫幅比4:3標清橫向加長了1/3,視角很寬。16:9的構圖方式顯的大氣,而且包含了更多的信息量,這在拍攝大場面或大全景時非常有表現力。更接近電影的視覺效果。從電視畫面的角度看,構圖就是鏡頭語言,通過畫面講述拍攝者要表達的內容。在視覺效果上,需要掌握一些規律,尤其是使用16:9畫幅比進行構圖時。從突出主題出發,畫面離不開線、形、色調、影調這四大元素。根據上述要求。在16:9的構圖中,由于水平視角的增大,更需要留意線條在畫面上的延伸感,形成視覺上的透視感。由于畫幅變寬,景物增加,構圖上要注意主體和陪襯體的合理位置,既要有對比又不失平衡,虛實的比例也要控制恰當。采用搖攝時,由于水平方向視角變大導致水平運動的物體在屏幕上停留的時間變長,若按一般速度進行橫向搖攝,觀眾就會感覺節奏緩慢拖沓。此時適當加快搖攝速度,可加快鏡頭節奏及加強鏡頭動感。
五、聚焦
由于高清攝像機水平視場角大,清晰度高,景深范圍又比標清小。畫面包容景物多,就使我們容易忽略某些細節。再加上攝像機的尋像器尺寸小,分解力低,使得我們在尋像器中看起來很清楚的畫面,放到大屏幕監視器上會發現焦點并未調實。因此我們在拍攝現場要盡量使用專業監視器,而且屏幕越大越好。比如屏幕20英寸,分解力1000線以上的專業監視器就可以保證拍攝畫面清晰。標清拍攝聚焦時,一般先將鏡頭變焦至最大推上去聚焦。因為此時景深最小,焦點是否調實較容易判斷。調實后再將鏡頭變焦拉回來到所需景別,這樣焦點就算調實了,而在高清拍攝時就不能這樣了。因為變焦鏡頭在變焦時,普遍存在著微量的像面漂移現象,不同焦距處的最佳焦點位置并不精確一致。這在標清拍攝時不成問題,而在高清拍攝時就不允許了。因此高清拍攝時要先把鏡頭變焦至所需景別,把它作為定焦鏡頭直接在該焦距狀態下精確調焦,此時當然離不開專業監視器了。在沒有專業監視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借鑒電影拍攝的方法,先直接測
量調焦距離,再將鏡頭上的調焦基線轉動至該調焦刻度值上。
六、清晰度
高清技術要求在整個制作環境、制作態度等方面要更加嚴謹,對每一個環節的要求也大大增加了。一些細小的缺陷,在標清時看不出來,而在高清大屏幕監視器上卻非常刺眼。甚至一只蚊蟲落在頭上或者布景上,就會導致拍好的鏡頭前功盡棄。
七、兼容性
中國的現狀為標清、高清兩種電視標準并存。為適應由標清到高清的平穩過渡,高清節目制作也要考慮標清接收機收看的問題。除去清晰度下變換問題,主要問題還是16:9畫幅如何轉為4:3畫幅。我們可以將16:9畫面橫向直接收縮為4:3畫面,但畫面要產生變形(變窄),此方法不可取。不變形的轉換方法有兩種:
7.1信封模式
篇9
1.2智能化電子技術的智能化,是電子技術具有類似人的智能,是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人工智能、運籌學、計算機科學、模糊數學、心理學、生理學和混沌動力學等新思想、新方法,并要引入了計算機系統,智能化裝備的基礎是計算機智能技術,可以依據一定的程序,進行有效的判斷并能做出決定。模擬人類智能,使它具有判斷推理、邏輯思維、自主決策等能力,自控技術、計算技術和精密機械的緊密結合又使電子產品具有更全面的功能,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標。
1.3網絡化隨著網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一種工具,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進步都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遠程控制和監控技術也得到迅速發展,遠程控制的終端設備本身就是電子技術產品。由于網絡的普及,電子技術順應了網絡化的發展趨勢,利用家庭網絡將各種家用電器連接成以計算機為中心的計算機集成家電系統,網絡化特性更加的明顯,人們只要在家里就可以分享各種高技術帶來的便利與快樂,電子技術產品無疑朝著網絡化方向發展。
1.4人性化人性化是電子技術的一個特性,未來的電子技術更加注重產品與人的關系,人是電子技術產品的使用者,電子技術產品的最終使用對象是人,它們之間的緊密結合使電子設備的精度和自動化程度必須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賦予了電子技術需要來滿足人性化的需求,要具有更高級的人類思維能力,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電子技術產品不僅要具有最優性能,人的智能、情感、人性也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對家用機器人,要進行色彩、造型、舒適度等方面的研究,電子技術產品都是受人類活動的啟發研制出來的,因此,必須要滿足人們對電子技術產品人性化需求。
1.5綠色化工業化給人們帶來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同時又使得地球家園受到污染,危害人類未來的環境與健康。歐盟和我國相繼了《關于在電子電器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和《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從而提高了產品進入市場的準入門檻,對設計綠色的電子技術產品,具有遠大的發展前途,綠色化是電子技術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產品在其設計、制造、使用和銷毀的過程中,都要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的要求,報廢電子電氣設備必須合乎環境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資源利用率極高,才能使科技和環保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現代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
2.1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電子技術是電工技術中的一個新興技術,將電子技術引入電力系統,并獲得廣泛應用,對于未來輸電系統的性能也有顯著的影響。應用首推應是同步發電機勵磁系統,作為電壓調節系統具有優越的性能;另一領域是交流電動機的變頻調速,它的應用,節約了可觀的電能。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已經涉及到諸多方面,比如發電環節、配電系統、儲能系統等。在電力系統的綜合管理中,主要是將電子技術運用在抽水蓄電站運用中,通過對水泵水輪機的效率提升,可以有效的促進整個電力應用系統在發電、輸電以及配電運用過程中的綜合效果,在具體的系統環節中,每一個系統都不能離開供電技術的提升,這樣,就需要采用電子電器與電子電力技術的突破。從電力系統與配電系統的運行狀態來看,最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就是要加強供電的可靠性,以此提高整個電能的質量。其中,電子裝備主要是用于防止電網的瞬間斷電,因此,在加強可靠性的運用中,最主要局勢突出電能質量的控制,改善整個輸電系統的綜合智能,在電力系統的發電環節中,針對發電機組的設備運行方式,將電子技術的應用與整個設備的改善融合在一起,這樣,可以改善整個電氣設備的運行特征。同時,電子技術還可以運用到各個變電所,結合變電所的操作系統模式,全面改善系統的可操作性,在蓄電池充電過程中也可以使用電子裝置。現代電子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在配電系統中的應用,對電力系統起到了非凡重要的作用
篇10
1.課堂授課策略的重構
目前,在多數高校中“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普遍采用的是“教師講授+多媒體教學”的傳統教學形式,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為指導思想,一般是先利用幻燈片向學生介紹本章節涉及的邏輯單元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和邏輯功能等,然后通過例題給學生講解組合邏輯電路或時序邏輯電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實現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充當“聽眾”的角色,跟著教師的思路去理解、記憶相關的知識點,學生的“學”完全圍繞教師的“教”來進行,這種傳統的教師主動“教”的模式,只能帶來學生被動“學”的困境。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快速掌握課程知識點具有顯著的效果,但是,也會導致學生在未來工作中面對實際的工程項目束手無策的尷尬局面。根據CDIO“做中學,學中做”的理念,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采取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PBL教學方式是先由教師在課前提出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再由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學習解決問題的“教與學”緊密結合的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作為課堂教學主體之一的教師是學習方法的引導者、基礎知識的講授者、創新教學模式的整體設計者、學習過程的監控者、學習質量的評價者和師生互動之間的協助者;而作為教學過程中心的學生,需要自己解決學習問題,承擔自主學習的責任,成為學習過程的真正主體。“數字電路技術”課程中組合邏輯電路這部分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立足于生活引出“數字顯示搶答器”的設計問題,由學生分組討論并各抒己見,讓學生的自得到尊重,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學生完成設計后,教師在現場用電子電氣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EDA)軟件Multisim搭接電路并仿真實效,對學生的設計做出評價,EDA軟件具體可參考文獻。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術和學習策略,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職場上創新性的開發工作,而于教師本身而言,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對教學水平的提高和職業技能的開拓都大有裨益。
2.教學內容的重構
“數字電子技術”原有課程教學內容以數字邏輯電路的基礎知識和原理為主線,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或驗證相關的知識點。在現有教學內容和目標的框架下,學生雖然能夠掌握單一的知識點及其應用技巧,但不清楚如何在整個項目中合理地使用各類技術,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認知習慣,造成學生知識結構的單一性和淺薄性。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學生反映教學內容枯燥難懂,在未來工作中又沒有實際意義,由此形成了教學主客體的雙重尷尬局面。在CDIO特色的教學內容體系下,通過項目設計將整個課程體系有機、系統地融合起來,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圍繞該項目展開;符合CDIO模式思想的“數字電子技術”教學內容,需要教師能從較高層次把握這些內容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幫助學生理清課程中各種內容之間的關系,從而凸顯設計和應用,改變過去重視原理、忽視設計、忽視應用的狀況。“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內容以原理、設計和應用為主線,將課程教學內容劃分成與之對應的三個部分:(1)數字電子技術原理部分,涉及邏輯門電路和觸發器等;(2)數字邏輯電子電路設計部分,涉及組合邏輯電路和有記憶功能的時序邏輯電路等;(3)數字電子技術應用部分,涉及硬件描述語言、EDA電子仿真實驗和硬件電路調試實驗等。筆者擬建立基于CDIO特色的“數字電子技術”教學內容體系,如圖1所示,虛線框的內容代表教學內容,實線框的內容代表教學內容相應教學的作用。
3.教學評價模式的重構
在傳統教學評價模式中,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分離,課程考核基本采用單一筆試的考評方式,像大部分課程仍采用“期末成績(70%)+平時成績(30%,包括出勤和作業兩個部分)”的評價模式,該模式簡單公正,但注重的是理論知識的考核。這種考核方式僅僅反映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很難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作態度;此外,這種只關注結果的考核評價具有較濃的功利色彩,學生也僅僅為考試而學習,沒有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根本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更談不到創新能力的提高。CDIO創新教學模式的愿景是要為工科學生提供一種強調工程基礎、建立在實際工程上產品的C—D—I—O過程的環境基礎上的工程教育;而基于CDIO的教育理念構建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應將培養符合產業界的工程師需要具備的各種能力和素質變為學生考核的主要目標。因此,我們擬建立以教師、實驗師和學生三方為主體,結合學習過程、項目結果和考試三方面的綜合評價模式,在這種評價模式下課程的成績評定,采用“結果性”考核與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的態度、素養、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等“過程性”考核相結合的模式來決定。減少“結果性”期末理論考核在總評中所占比例,設定比例為35%,重點考查學生的知識和技術。加強“過程性”考核的力度,提高平時考核所占比例,學習過程和項目結果占的比例為65%,重點考查學生的能力和態度。學習過程考核主要由課堂表現16分和協作成績14分組成,教師評課堂表現,學生互評協作成績;項目結果考核中項目質量和創新占20分,項目答辯占10分,這兩部分成績是教師和實驗師針對項目團隊打出的,互評成績5分是根據項目組內根據對項目的貢獻程度由學生互評得出,既能使成績總體上取決于團隊成績,使學生重視團隊協作,又能衡量在一個項目組內各學生對項目貢獻的大小。然而,項目設計的結果往往不是唯一答案,因此,要重點關注有特點、亮點的設計方案,并給予大力鼓勵與表揚。總之,“結果性”和“過程性”課程的考核評價不僅注重知識和技術的評價,而且要注重能力和態度的評價。
篇11
未來的媒體傳播將要依賴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依托于互聯網網速的提高,網絡訪問速度的提高更是決定于三網融合的擬合度和兼容性。從目前來看,我國三網融合還處在探索階段,技術壁壘已經不是決定性的問題,政策導向和推動將是今后發展的動力,這也將是三網融合技術的起始點。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即終端、內容、交互應用將進一步改變三網融合的格局,最終演化為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融合。
2.1增強現實技術在電視媒體中的應用
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跨界于虛擬與現實世界,將兩個世界的信息一體化的新技術。其通過技術手段模擬仿真后,將虛擬的信息放置在現實,實現了一種超現實的感官。未來媒體發展的兩個趨勢是信息平臺一體化和虛擬現實視界融合。而作為傳統電視媒體要想跟上時代的節奏,不能只通過政策來防止終端的流失,而應通過改革來應對被互聯網蠶食的市場份額。現如今,網絡機頂盒風靡全國,它不僅擁有傳統電視所具有的內容,更是實現了網絡資源和交互式功能的集成。因此,很多的廣電用戶轉而變相投奔了互聯網資源。而作為電視媒體也正在積極發展高清機頂盒業務,這一技術既豐富了傳播內容,也提高了畫面質量。從電視內容上看,視覺增強技術有利于提高節目制作質量,在直播一些重大體育賽事時,可以通過視覺增強技術,實現多空間、多內容的交互疊加,以提高畫面的豐富性和趣味性。由此不僅吸引了更多的觀眾回歸電視媒體,同時對于電視廣告的推廣也具有重要意義。
2.2建立以需求為生產驅動的電視媒體系統
建立一個全方位交互式的電視媒體系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它需要現有的電視網絡突破地域和政策上的限制,更大程度的滿足人們的差異化需求。以需求帶動節目的制作和播出,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快捷、完備的新聞資訊,還可以為用戶提供權威的指導。但這對于電視媒體來講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以用戶為中心的節目制作,其中必要的審查和監督機制的建立是系統的核心內容。只有在內容上得到保證,為用戶過濾掉垃圾內容,才能保障用戶享受到最方便、最周到的服務,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
2.3電視媒體傳播載體的發展
從最初的單向電視節目的傳播,到現如今交互式高清節目的出現,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改變人類思維方式的同時,也成為人類不斷突破想象力極限的原動力。最初人們獲得信息只能依靠電視和廣播,而后就發展成為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是可穿戴設備。可以說這些終端設備的不斷演變和發展,推動了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也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試想,若干年后,當你需要獲得第一手的信息資訊時,可能帶上眼鏡,電視媒體就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同時將觸覺、嗅覺等不同的感官信息集合到智能可穿戴設備上,這將徹底顛覆原有的呈現模式。簡言之,電視媒體下的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將使媒體內容和傳播途徑發生巨大改變,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與人們的生活也將更加緊密。
3電視媒體需要改進的問題
3.1需借鑒數字媒體的尖端技術
如借鑒數字媒體的服務與互動元素,改變以往的制作播出模式,增加互動點播模式,從終端點播的數據中分析其規律和偏好,將對今后節目制作的方法和廣告的推廣有著重要的意義。還應通過各種網絡平臺、移動終端平臺,增加觀眾互動環節,以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互動性。
3.2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水平和行業洞察力
這就要求電視從業人員無論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還是節目的采編和采訪渠道的手段等方面都應該有所提高。以熱點話題的敏感性為切入點,不斷延伸節目主題的深度和寬度,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揣摩其心理好奇點,進行內容最大限度的延展,增加觀眾的粘性。
3.3建立健全、完善的數字媒體與電視媒體的相關政策制度
隨著數字媒體爆炸似發展,應盡快建立業內標準,這樣既可以保證媒體發展的腳步,又可以保證其在一個合理合法的環境中公平競爭。
篇12
(二)廣播系統
數字音頻技術中的數字廣播系統方面的技術,主要涉及到壓縮編碼數字、無線傳輸以及運用組網等,壓縮編碼數字音頻信號主要是依據人耳的特點,對音頻碼率進行調整和優化,我們的耳朵在受到強度差別較大的音頻信號的影響過程中,對音頻較低的信號反應并不強烈。因此,將這種特性應用到數字音頻廣播傳輸系統中,能夠有效避免電視廣播工作中的問題,為電視廣播工作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廣播電視工程數字音頻技術的應用發展
(一)數字調音臺
數字調音臺作為現代電視廣播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廣播電視節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數字調音臺處理過程中,不僅要確保原有功能,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整體質量,避免電視節目中耳朵噪音、串音等問題的出現,還要將數字技術融入到調音臺中,發展新型數字調音臺,增加切換模塊等功能,豐富數字調音臺功能,促使數字調音臺能夠適應更多的環境,滿足個性化需求,發揮通路多,且體積小的作用。
(二)音頻嵌入技術的應用
音頻嵌入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廣播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運用數字音頻技術并建立數字音頻工作站,不僅能夠有效提高節目制作質量,還能夠節約大量時間和人力,提高電視廣播工作效率。在視頻數據信息傳輸過程中,音頻信號僅能夠在特定范圍內進行信號傳輸,也就是嵌入音頻。因此,嵌入音頻主要是指將數據信息嵌入到特定范圍之中,在進行視頻傳輸過程中,通過嵌入音頻技術,能夠實現聲音與畫面同步進行,在提高電視節目質量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嵌入音頻技術主要應用于電視節目的前期與后期制作過程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電視廣播工作提供了更多幫助,促使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逐漸細化,電視節目制作也會實現數字化建設,并將嵌入音頻技術推廣和普及。另外,廣播電視的管理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未來發展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建立以嵌入音頻技術為基礎的管理系統,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實現實時監督和控制,還能夠確保數據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從而推動我國廣播電視進一步發展。
篇13
2.1網絡數字型TV的獨特品質
(1)數字型的利用趨勢
依托信息工藝技術的持續創新,TV信息傳播技術亦從以往的模擬化模式轉向了數字化模式。數字型技術,其所依托的信息傳播方式和信息品質均存在著極大的強勢要素。它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新型產物,其技術給電視播放帶來的高質量及高效果是當今時期人們所有目共睹的。數字型信號依托其獨到的品質而顯示出奇特的信號傳播穩定性,即指其對周邊事物和其他信號顯示出明顯的無關聯性。也就是說它對外界信號有很好的屏蔽作用。所以,本著滿足觀眾對優異品質、高傳播效率、精彩逼真TV影像渴望的目的,我們必須大力發展具有優秀品質和高超效能的數字型廣播電視工藝技術。
(2)網絡型的運用方向
網絡型IT技術在我國近幾年各個領域中獲取了極為普遍的運用,人們已經完全適應于網絡世界給他們生活、學習等各方面帶所來的舒適、快捷、高效的感受,不管是人手具備的移動通訊,還是汽車等交通工具的定位導航功能,無一不是網絡技術帶來的高科技成果。收看電視節目播放,它已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生活方式。同時它還是人們獲取生存技術和其他相關資料的主要渠道。另外,它還擔負著充當政府口舌、宣傳黨和國家的重要方針政策、實施社會訊息大交流、開展信息共享等重要職能。所以,現在我們非常有必要把這一具有迅捷、平穩功能的網絡IT平臺運用到TV傳輸技術之中,把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網絡系統當做TV信息傳輸的有力載體,它可以大力推動TV技術的拓展進程,進一步擴大TV節目的覆蓋面積。另外,網絡傳播平臺的有效運用,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精彩節目信息,提升國民的生活品位。
2.2網絡數字型TV工藝技術的利用優勢
(1)信息資源的高效獲取和共同享用
網絡數字型TV工藝技術能夠完全依托網絡獨特優越功能,把最新的訊息憑借IT網絡傳遞,之后再依托TV影像、聲響工藝技術及時、清晰地轉傳給觀眾的視覺、聽覺感受之中。從而使觀眾收取到最新的價值信息,切實地實現社會信息的高效共享及廣泛的利用,體現了快捷高效的時代脈搏。
(2)信息資源的整合提煉
由于歷史的TV技術屬于憑借模擬信號實施傳播,此類傳播工藝較嚴重的先天性缺陷即為它的模擬信號強度無法通過人工實施合理的調控,沒有恰當的辦法對其進行剪裁。然而,數字型TV技術即可完全依托數字型控制。在實施TV節目播放以前,運用IT網絡工藝提取出所需要的相關訊息,爾后,依托數字型工藝技術對其實施整合及提煉,從而取得最有意義的資訊。再有,還能夠進行最大限度的整理已編輯的訊息,優化視頻品質,完善視頻效果。
3網絡數字型TV工藝技術的運用過程
該項先進的訊息數字型傳播過程,其基本是在依托網絡IT技術平臺的基礎上,對所收集到的各類相關訊息實施數字型整合、提煉處理,之后以數字型的模式進行網絡傳播,最終達到數字型TV的播放結果。詳細的操作過程為:于網絡服務器內部編制本身自有的服務器網點,再于網絡的站點中設置TV服務器,切實保證TV在實施網絡數字型運行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傳播效果。而后再對TV服務器實施遠程設置,包括一些使用和娛樂需求。之后,依托體系檢測過程,實現信息的傳遞功能。另外,給每個需求設置出高效的鏈接,加大鏈接的速率。還可依托終端的軟件挑選對照所需放映需要,在傳播數字型訊息時,參照傳播幀速度實施恰當判別,周密考量傳輸的數字量。遠程服務器給對應需求以回應響應,把觀眾需要的訊息以數字化方式處理好后再優質地傳遞到終端TV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