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化學與藥物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化學與藥物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化學與藥物論文

篇1

2.1合理進行課程設置

藥物化學是一門課時較少的專業基礎課,如果將雙語教學貫穿整個藥物化學課程,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另外,面對高職院校學生薄弱的英文基礎也不太現實。為此,我們選擇部分章節進行雙語教學,如在鎮痛藥、鎮靜催眠藥、、抗寄生蟲病藥等章節實施,雙語教學內容的課時數約占整個理論課時的三分之一。

2.2加強師資建設

在雙語教學中,必須提升教師英語水平,尤其是口語水平。因此,可先讓英語較好的藥物化學老師負責雙語教學本分的內容,其他藥物化學教師要努力提高英語水平,通過自學和培訓等多種方法充實自己,學校應該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激勵機制,使雙語教學持續深入地開展下去。

2.3提高學生興趣

課前:針對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的問題,課前把單詞發給學生,尤其是一些專業詞匯,鼓勵學生提前預習。課中:對于課本上的概念,采用中英文兩種語言反復強調,確保既不影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盡量用英語書寫板書,針對課本上的問題用英語進行提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英語回答。課后:要求學生用英總結,開始時,可給同學準備時間,甚至可以事先打好草稿。待學生水平提高后,再逐步提高要求。考核:考試過程中,適量添加英文題目,提高學生對此門課程的興趣和對英語的重視程度。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在課件中使用一些具有特色的設計,使上課更加生動、有趣,強化教學效果。教學中,適當采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對教學內容盡可能地運用直觀形象的表格、圖像、動畫演示,把講授內容的中文注解在屏幕上清晰展示,并對相應的英文翻譯進行標注,進一步強化多媒體雙語教學效果。

篇2

11月3日1時36分,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在太空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從接觸到最后鎖緊,它們用了8分鐘。對接機構完成鎖緊后,天宮一號姿態啟控,建立起組合體飛行模式,開始組合體運行,進行一系列相關科學試驗。11月14日20時,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進行了第二次交會對接。這次對接進一步考核檢驗了交會對接測量設備和對接機構的功能與性能,獲取了相關數據,達到了預期目的。11月17日19時32分,神舟八號飛船降落于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繼美俄之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完整的太空對接技術的國家。

2.“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突破5 000米

7月26日上午,“蛟龍”號在第二次下潛試驗中,共有來自

13個單位的96名科研人員參加了本次海試任務,有8人完成15人次下潛,下潛深度分別為4 027米、5 057米、5 188米、5 184米和5 180米。潛水器在海底完成多次坐底試驗,并在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開展海底照相、攝像、海底地形地貌測量、海洋環境參數測量、海底定點取樣等作業試驗與應用,完成了各項試驗任務。“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 000米級海試成功,是我國海洋科技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到達全球70%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

3.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畝產突破900公斤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

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試驗田位于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羊古坳鄉雷峰村,18塊試驗田共107.9畝。9月18日,這片由袁隆平研制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正式進行收割、驗收。農業部委派的專家組按照嚴格的測產驗收規程,測得隆回縣羊古坳鄉雷峰村百畝片畝產達到926.6公斤。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

900公斤,使中國雜交水稻超高產研究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4.首座超導變電站建成

4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承擔研制的中國首座超導變電站在甘肅白銀市正式投入電網運行。這也是世界首座超導變電站,標志著我國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完整超導變電站系統的運行。這個變電站的運行電壓等級為10.5千伏,集成了超導儲能系統、超導限流器、超導變壓器和三相交流高溫超導電纜等多種新型超導電力裝置,可大幅改善電網安全性和供電質量,有效降低系統損耗,減少占地面積。這座超導變電站,在核心、關鍵技術上獲得了近70項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5.發現大腦神經網絡形成新機制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馬蘭教授研究團隊經3年多研究,發現一種在體內廣泛存在的蛋白激酶GRK5,在神經發育和可塑性中有關鍵作用。這一發現揭示了GRK5在神經系統中的功能,以及調節神經元形態和可塑性的新機制,也給神經元發育異常引起的孤獨癥和唐氏綜合征等疾病的治療和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一發現刊登在美國《細胞生物學雜志》上,被選為研究亮點和封面論文,并被國際醫學和生物論文評價系統“Faculty of 1000”選為“必讀”論文,《科學》雜志子刊《科學?信號傳導》撰文予以重點介紹。

6.世界最大激光快速制造裝備問世

華中科技大學史玉升科研團隊研制成功工業級的1.2米×1.2米,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燒結快速制造裝備,這是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間的此類裝備,超過德國和美國的同類產品,使我國在快速制造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已有200多家國內外用戶購買和使用這項技術及裝備。我國一些鑄造企業應用該技術后,將復雜鑄件的交貨期由傳統的3個月左右縮短到10天左右。該技術被歐洲空客公司等單位選中,用于輔助航空航天大型鈦合金整體結構件的快速

制造。

7.發現人肝癌預后判斷和治療新靶標

美國《癌細胞》雜志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課題組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論文,報道了其通過深度測序技術進行人正常肝臟、病毒性肝炎肝臟、肝硬化肝臟和人肝癌microRNA組學分析,發現了microRNA-199表達高低與肝癌患者預后密切相關,證明microRNA-199能靶向抑制促肝癌激酶分子PAK4而顯著抑制肝癌生長,從而為肝癌的預防判斷提供了新的潛在靶標,為肝癌生物治療提出了新方法。

8.首座快堆成功實現并網發電

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組織,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具體實施,我國第一個由快中子引起核裂變反應的中國實驗快堆7月21日10時成功實現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在占領核能技術制高點,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先進核能系統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該堆采用先進的池式結構,核熱功率65兆瓦,實驗發電功率20兆瓦,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大功率、具備發電功能的實驗快堆,其主要系統設置和參數選擇與大型快堆電站相同。

9.首座超深水鉆井平臺在上海交付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建造的“海洋石油981”3 000米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5月23日在上海命名交付。這座鉆井平臺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潛式鉆井裝備,是中國實施南海深水海洋石油開發戰略的重點配套項目。該鉆井平臺投資額60億元,將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鉆井、生產鉆井、完井和修井作業,最大作業水深3 000米,最大鉆井深度12 000米,總長約114米,寬90米,高137.8米。平臺配置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DP3動力定位系統和衛星導航系統。

篇3

中國的四大發明一直就是國人引以為自豪的風光事。然而,外國人的看法卻不盡然。“雖然17世紀的耶穌會士所傳播的中國古代傳說時代的紀元表至今仍然在起作用,它使人們把過多的東西看做是東亞發明的。然而同時卻又存在著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傾向,認為任何一種重要的發明或發現都絕不可能在歐洲以外的任何地方產生……與此相似,在過去幾年當中,有一些談到后來的物理學、工程學和制陶業的某些方面的歷史的論文,也由于與傳說的資料不一致,而被不公平地忽視了。在1950年出版的一部關于技術史的有趣的著作中,(西方的一位)作者則沒有把一些明明是屬于中國人的成就歸功于中國人。例如,關于中國人最先認識到磁極性、發明火藥以及最早制造鑄鐵等等,在這部著作中都只字不提。至于(一些)中國科學家本身,也往往忽視了他們自己祖先的貢獻?!保ā独罴s瑟文錄》)這位為中國科技史受到不公正待遇而鳴不平的老外,不是別人,就是自稱為“名譽道家”的李約瑟。他甚至認為,西方的許多科學發明,只是為中國人的發現做了注釋,他以此來“使人們想起過去不幸被人忽視和不被承認的許多東西”。

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是一位中國科技史研究專家,胚胎生物化學創始人,也是杰出的人文主義者。他長期致力于在中國和西歐間架設橋梁來溝通中西兩種文化的差異。他出生在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家庭里,但他卻研究中國的儒家與道家。他認為,同情德謨克里特和伊壁鳩魯的人,一定不會抱怨儒家對一切鬼神懷有反感(作者注:反感二字過矣。孔子于鬼神只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論?!薄白硬徽Z怪力亂神?!保瑫r也會承認儒家的神圣是與世間的道德體系結合在一起的。他也同情道教,雖然道家許多哲學觀點和基督教義嚴重相悖(作者注:道教并不全等于道家),但是道家“以柔克剛”,強調阿芙洛狄忒(Aphrodite)勝過阿瑞斯(Ares),相信順其自然和自然神秘主義,這一切對李約瑟來說都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特別是后來他埋首于研究中國的創造發明時,才認識到道家思想和技藝在自然知識和技術控制發展方面,在許多世紀中曾經起著主導作用。他發現了“為什么中國在科學理論方面比較落后,但卻能產生出有機的自然觀,而且這種自然觀雖然在不同學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釋,但它卻和近代科學經過機械唯物論統治三個世紀之后被迫采用的自然觀又非常相似”的有趣現象。所以當有人問李約瑟,他把自己主要看做是一名科學家還是一名歷史學家時,他認為自己最合適的稱號應該是“名譽道家”。

為什么李約瑟對道家如此感興趣呢?原來中國古代的許多科技發明與發現并不是什么科學家所為,而是發端于道家或方士的。

“方士”也叫“方術之士”。這類人以擅長“方術”為特點,同好幾類人既有交叉又有區別。如作為“士”,他們同諸子百家有類似處,也是源在民間,因而有別于年代更早或同時在官為職的卜祝巫醫。但同時從“方”的角度,他們又與官方的星歷、醫術專家傳承同類知識,而不同于先秦諸子和兩漢儒林?!胺绞俊焙汀暗朗俊钡年P系也很密切。作為詞匯,“方士”是“有方術之士”,“道士”是“有道之士”即“有道術之士”,這在早期文獻中,意思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出現了道教之后,“道士”才有了宗教性的含義。

在戰國時期,方士的“方術”包括天文、歷算和占星、氣候以及醫學、服食、等。只是中國的方士比醫藥學家有著過分的奢望,他們總是詭言長生不死、羽化成仙以取悅于當時的統治者們。秦始皇時代的徐福就是一個大方士,據說他后來流落到了日本。漢代初年,興起了煉丹術。方士或道士們主要是以某些礦物為原料,按照設想的配方,放入密閉的器皿中加熱升煉,希圖用人工的方法制取到可令人長生不死的神丹妙藥。《西游記》中孫大圣所推倒的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即是當年煉丹熱的縮影。自然,這種煉丹活動在目的上必然以失敗而告終,但是方士們卻在煉丹中認真地觀察了化學反應,做了大量的化學試驗,制取到了一系列自然界所不存在的化合物,也人工合成了很多非常純凈的化學試劑。這種活動也喚起了方士們對化學變化的規律進行思考探討,形成了原始的化學思想。

煉丹活動也許是起源于一種原始迷信的鬧劇,它的消亡是必然的,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的煉丹術卻對古代化學和制藥學做出過重大貢獻。煉丹術化學是古代化學的極重要的組成部分,或者說是化學的原始形式。此外,煉丹術中那些有價值的科學成果,那些有著醫療效果的制品為后世的醫藥學家所繼承和發揚光大,并且啟發了醫藥學家對化學的研究,致力于新藥物的合成。實事求是地說,我國古代很多大煉丹家、方士、道士其實就是早期的醫藥學家,并兼通醫術。如東晉的葛洪,南朝的陶洪景,唐代的孫思邈、孟詵,五代的大明(道號日華子)等都是很有聲望的醫藥學家,又是大名鼎鼎的煉丹家。

李約瑟這位“名譽道家”關心和研究中國科技史乃至飲食文化,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正是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促進了飲食文化的發展。

李約瑟在晚年對中國的飲食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甚至派助手來中國收集烹飪史料。他也許想弄明白,西方近代的一些發現與發明,為什么很早就出現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中了。

中國人很早就吃“粒食”。為了吃“粒食”,我們的先人發明了陶鼎,后來又給陶鼎加上箅子、蓋子成了蒸飯的甑。而就是這種在中國祖祖輩輩相襲,不論大人小孩都會的用汽蒸飯的方法,直到近代,洋人們才將之用于生活。瓦特是英國發明家,是他將原始的蒸汽機做了改革和發明制成了工業用發動機,出現了蒸汽火車,當時已經是18世紀了。烹飪蒸法只是近百年才在法國出現,而我國在古籍《禮記?曲禮》中就已出現了“飯黍毋以箸”。飯在烹飪意義上的專指意還是把谷物放在炊具上蒸熟,如大米飯、小米飯、秫米飯等粒食食物。

跟蒸法一樣,中國烹飪的炒法,靠的是急火,需要用煤來做燃料。而早在宋代,汴梁就將煤用作炊用燃料。馬可?波羅管它叫做“能燒的石頭”?!凹被稹睙阂蔑L箱,那就是現代鼓風機的前身。“急火”高溫燒出了可口的佳肴,可是很少有人想到這種高溫熱學的創造者竟是煉丹的道士或方士。

“高溫”還造就了中國的瓷器。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陶瓷古國,中國與瓷器在英語中是同一個詞。在陶瓷工藝中,陶土、瓷土的選取與精制,陶瓷的焙燒技藝,各種釉料的選配,釉制燒制的火候與氣氛的掌握以及瑰麗色彩的成色機理(如鈞瓷五彩繽紛的窯變釉,建瓷的兔毫盞、雨點盞等),都是得益于古代方士們對早期化學工藝的貢獻。

除了以上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硬件”之外,還有很多“看不見”的“軟件”,這就是被民族的哲世觀、思維方式與審美情趣制約整合著的那種世代相傳的看不見的文化。

中國烹飪的最高境界,公認為是調和。美食家袁枚曾說,蕓豆必須配肉,刀豆則切忌有肉。燒芹菜忌用醬油,燒茄子得多用醬油。再加上廚師掌握火候之妙,其中由之而來的化學變化原理以及量化數據,卻誰也說不清楚。而西餐則是既講營養又講烹飪材料的量化和可操作性。西方的營養學家長于分析,連一根作料香菜都要精確地分析出需用成分幾許,而中國美食家就反詰:總共不就幾毫克嗎?至于小題大作嗎?中西研討會每次都爭得不可開交,一派強調科學,一派強調藝術。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對此評論說:“前者(中餐)之所以異于后者(西餐)幾希。前者是把肉、魚、雞、鴨等與蔬菜合烹,而后者則涇渭分明地分開而已。大多數西方人都認為中國菜好吃,那么你為什么就不能肉菜合烹呢?這連一舉手一投足之勞都用不著,可他們就是不這樣干。文化交流,蓋亦難矣。”難在哪里?難就難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那些“說不清,道不明,不可言傳,只能意會”的“軟件”上。

中國飲食最重要的“軟件”當屬味道。味道是什么?有人說味道是舌頭和鼻子的合成感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實際情況卻要復雜得多。僅說對嗅覺的解釋,至今仍為生理學家們所頭疼。2004年,兩位美國科學家就因為發現人類嗅覺系統的奧秘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氣味就更復雜了,傳統的“五味”加上鮮味,誰也說不清會產生多少味道。筆者在《“五味”與“天人合一”文化》一文中曾經談到過,用舌頭去嘗可以很容易嘗出“酸、甜、苦、辣、咸”或“咸、甜、麻、辣、酸”或者“咸、甜、酸、苦、鮮”這五味來,但這僅是從化學味覺的角度上說的。照此還可以從食品質地的物理味覺角度分析出“脆、嫩、細、酥、軟”這五味來。但是“豐、腴、爽、適、舒”的口感五味則一定要用化學的味覺、物理的味覺,再通過心理感受來一起整合“品嘗”。在這里“品”與“嘗”是一個復雜的審美過程,是不可以截然分開的。

篇4

2、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世界萬事萬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自然規律來運行的??陀^規律是可以被認知的,這是人們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礎。如果客觀規律是不可探知的,那么科學研究也就是無本之物了。只有這樣才能遵循科學的本質,才不會落入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陷阱。知識的積累奠定科學研究的基礎,因此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前提是大量的知識積累。

二、增強科學研究的動力

增強科學研究的動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做。

1、啟迪學生去思考,培養科研的興趣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個正面的反饋。啟迪學生去思考,一方面要求為師者有淵博的知識,厚重的人文積淀,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還最好要有創新精神。“傳道授業解惑”所要求的只是通過知識的積淀,來傳授學生知識,解除學生的疑問,并沒有指出怎么去發現問題,怎么去創造知識。傳道授業解惑———“知識流”單方面從教師流向學生,而沒有創新,沒有啟迪,沒有碰撞。很難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要想青出于藍,那么“青”這種顏色必定不是藍,不管是淺藍、深藍,肯定不是藍,肯定有和藍相區別,相沖突,但又有相互繼承,相互依托的關系。一名優秀的教師不能只甘作為知識的存儲器,還需要成為智慧的啟迪者,點亮創新之火。培養科研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對科學研究予以正面的支持和反饋

支持學生去想問題,支持學生去通過實踐驗證自己的假設。這些支持既包括精神上的,也包括物質上的。有的時候精神上的支持更加重要。科學研究中失敗在所難免,這需要人們正視失敗,重新審視失敗的原因。尤其對于剛從事科研的學生來說,這一點很重要。往往在他們第一次失敗的時候,最需要鼓勵和安慰,最需要正確的引導??茖W研究者需要正確的世界觀,需要有堅毅不拔的意志,需要有細心膽大的心態,需要有百折不饒的精神。而這一開始的鍛煉和培養都需要教師做良好的引導。

3、尊重科研創新

社會之所以進步,科技之所以發展:都是由于一次次的創新,一次次的變革引起的。創新才是發展的本質和源泉。當今社會鼓勵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為科學研究設立基金和獎項等都是通過精神或者物質獎勵來刺激求知欲,激勵科學研究。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予以支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社會對科學研究的認可,對科學研究的投入是尊重創新最直接的,最好的體現。尊重創新還體現在去偽存真上。弄虛作假不是科學研究的本質。由于科學研究的前瞻性,創新性,有時很難利用現有的制度或者條例來約束。只有科學家,科研工作者懂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求知欲,工作中求真務實,從內心敬畏科學,尊重創新,方能在去偽存真。這在培養剛進入科研工作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通過啟迪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很好地刺激學生對科研探索的興趣,而另一方面尊重科研創新又進一步地激勵人們去從事科研,去獲得創新。

三、樹立正確的科研觀,用馬克思哲學指導科學研究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來源于實踐,實踐中總結并檢驗真理的正確,并通過實踐來完善或者更正這些理論。所謂公理,也就是經過人們長期實踐檢驗、不需要證明同時也無法去證明的客觀規律。公理還有一個特點:公理被證明正確了一萬次,一億次,不能說它永遠是對的,但只要證明它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錯了一次,那么這個公理必將被改寫,被完善。這就是實踐檢驗真理的方法??茖W研究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在于取得科學發展,即在一定的研究領域內不斷地突破對客觀世界的現有認識,從而實現認識上的理性飛躍,并通過科學的邏輯思維形成新的理論,用以指導人們有目的地高級實踐活動。在復雜的人類科學研究活動中,實現科學發展和理論進步的關鍵環節在于創新,而創新性成果又首先源自于創造性思維。因此,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大程度發揮人的意識能動性作用,鼓勵不斷創新,是科學研究活動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就創新在科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用哲學上矛盾和發展的觀點并結合人的意識能動性作用進行簡要的論述??茖W研究是一種特殊的實踐,是有計劃的,有目的的主觀性很強的一種實踐。科學研究是研究某一特定條件下一類科學現象的本質,并用此來檢驗、修正或者創新理論,更清晰地認識客觀規律。世界萬物是變化的,但客觀規律是不變的。之所以在不同條件下有不同的科學現象,但大的規律還是不變的。并不是人們沒有認識到它,它就不存在。只不過是人們認識的深淺,看待問題,研究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正由于科學研究是在研究者制定的特定的條件下探索客觀規律,那么研究結果中只有少數剛好吻合客觀規律,肯定相當部分的科學研究的結果是失敗的。

這里指的特定的條件是前人沒有創造過,或者從前人沒有思考過的角度去研究。而科學研究的失敗總的分為兩個方面:①設計的失??;②新的客觀規律導致的失敗。在這些失敗中,設計的失敗占絕大多數。這要求人們進一步改進科學研究的設計,重新創立條件,重新審視研究。而第二種失敗正是人們之所以說的“成功之母”,那是新的規律發現的曙光。無論是巧合的發現,還是經歷千萬次失敗換來的成功,這都需要人們有一定的積累,有一定的基礎。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對待科學研究,就應該有科學的態度去認識。時代是進步的,科學是向前發展的。如人們至今尚不能說客觀規律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但在人類能預知的未來,都有新的客觀規律等待去發現。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研究對象是統一的,即都是客觀世界,但二者研究的角度卻不同。唯物論說明世界的本質“是什么”,辯證法則進一步回答客觀世界“怎么樣”,處于什么樣的狀態,二者相互滲透,不可分割??茖W發展的本質就是要更全面地認識客觀規律。通過哲學的學習,不僅可以掌握科學的方法論,還可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堅持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也就是堅持了物質第一、意識第二的唯物主義原則;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又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的反映論,它堅持并貫穿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思想,科學正確地解決了主體與客體、實踐與認識的關系,揭示了認識發展的過程、本質與規律,為人們提供了探索真理的正確途徑。因此通過深入地學習哲學思想來指導科學研究大有裨益。

四、科研中創新的幾個途徑

創新引領科學進步。創新可以促進新理論的形成,新的理論又可指導產生新的創新,二者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循環?;仡櫄v史,可以發現科研中的創新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意外發現,逆向思維,理論研究,長期積累,挑戰權威,辯證思維。在泌尿外科臨床研究上,西地那非(Sildenafil,即“偉哥”)的發現到應用就極具戲劇性。它原來是美國輝瑞公司研發合成的一種抗心肌缺血藥物,但經過10多年的研究發現其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有限,只能中止臨床研究。但研究人員發現雖然此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有限,但參與試驗的志愿者熱情高漲,并且在試驗要終止的時候受試者仍不愿意將剩余的西地那非退回。后來經過調查發現該藥有很強的改善男性的作用。意外發現需要科研工作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和分析能力。逆向思維就是打破故有的思維定勢,從問題的另一面去思考問題。藥物研發中人們通常關心其原來設計的治療作用,但歷史上新藥都是“反其道而行”憑借其副作用聲名大噪。原本用來治療高血壓的環孢靈素用于毛發增生,原本用來抗心肌缺血的西地那非用于治療障礙。臨床醫學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臨床醫學研究更注重長期的積累。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與臨床實踐(臨床經驗、臨床決策)以及患者價值觀(關注、期望、需求)的結合。EBM是運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導臨床醫生采用最適宜的診斷方法、最精確的預后估計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病人。循證醫學的產生和發展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在科學研究中,沒有“權威”,只有正確與錯誤、完善與不完善。因此,每一次對“權威”的質疑,就是對理論的深思。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抽象和具體,歷史和邏輯。辯證思維方法從普遍聯系、永恒發展的角度來揭示事物的關系,側重于人與世界的整體關系。辯證思維給了人們看問題時新的視角,是從事科學研究中重要的思維方法。除了這些思維方法外,學術交流和學術探討是獲得新想法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在學術交流和探討時應該拋棄權威,平等地進行探討,進行思維的碰撞,這樣更容易產生創新的火花??v觀科學發展的歷史,突破性的,劃時代意義的研究并不多,大部分從事科學研究的都是在跟進別人的工作,工作做得更細、更透徹,即便在這些科研工作中依然需要我們具有敏銳的思維,獨到的眼光,別出心裁的創意和扎實可靠的基本功。而且只有在科研中不斷地鍛煉思維,提升科研能力才有做出重大的突破性的研究的希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桑植县| 称多县| 江口县| 韶山市| 澎湖县| 循化| 荣成市| 嵩明县| 义马市| 建湖县| 右玉县| 壶关县| 汪清县| 于田县| 桦南县| 措勤县| 龙山县| 内黄县| 罗山县| 建宁县| 林口县| 兴和县| 晴隆县| 宣威市| 邢台市| 自治县| 荆州市| 工布江达县| 南陵县| 宜君县| 象山县| 张家川| 长泰县| 民权县| 敦化市| 固阳县| 江城| 嵩明县| 宜昌市|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