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銷售心理學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銷售心理學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銷售員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善于說話的智者,用最巧妙的語言,把話說到對方的心里去,為自己順利開鑿一條成功的銷售通道。學會說話的技巧能夠,能夠深深地吸引顧客,滿足顧客傾聽的心理,這樣才能吸引顧客的興趣和注意,從而促使銷售活動順利進行。

篇2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中職學校的教學任務越來越艱巨,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生動形象地講授抽象內容的課程,成了每一位中職教育者急需解決的問題。《銷售心理學》是中職學校營銷、房地產、外語等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有不少學生因多方面原因,對本課程難以理解,從而導致厭學該課程。為了提高學生學習《銷售心理學》課程的興趣,筆者以《銷售心理學》課程中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課為例,通過引入漫畫、多媒體等形式,試圖從中探討出如何才能上好《銷售心理學》這門課。

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課教學回顧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上課時,筆者首先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假如你現在正在購物,你最擔心買到什么?”此話一出,立刻引起全班同學熱烈討論,大家熱情高漲,完全被引入到課堂中來。之后,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帶著問題進行探索與思考,有的以小組的形式相互交流,有的以現場演練的形式進行總結,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二)交流展示,評價質疑

學生討論結束后,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闡述他們的結論,其他小組可評價或提出疑問。有的說買電器擔心質量不好危急生命;有的說買文具擔心中假影響學習;有的說買食品最擔心過期有害健康等等。在收集同學們的討論結果之后進行匯總,然后進行評價:“大家所總結的都很正確,確確實實在我們購物時最擔心的就是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因為這不僅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也讓我們面臨危險的可能,之所以這樣患得患失,是因為在我們的心理有一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害怕再次上當。這種心理是正常的,也是每一個人在消費時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今天這節課,正是解讀消費者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問題。”在課堂討論中,學生的結論是否正確,老師都應給予表揚與肯定,因為那是最真實的想法,也是他們將來作為銷售經營者所必須思考的問題。銷售心理學屬于心理學的范疇,每一位銷售人員都要時刻注意自己的顧客產生的心理波動,并且要做到察言觀色,能迅速掌握顧客的心理特征并及時給與回應。課堂內,學生在一起討論,得出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可考察性,因為他們也常會以消費者的身份進行購物,心里也持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作為教師,要給他們鼓勵,讓他們對銷售職業產生信心與興趣,為他們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心理基礎。

(三)切入正題,精心講解

評價同學們的討論之后,自然而然便進入了本節課的主題內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銷售心理學〉〉中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課旨在提醒銷售人員在平時的銷售業務中應該注意消費者對于之前曾上當受騙的產品產生的厭惡心理。

在為學生講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課時,筆者采用當前在教學中運用最廣泛的多媒體進行教學,以內容為“一個人看見一條繩子之后的反應,一個人在看見蛇后再看見繩子的反應”的漫畫勾起學生對本堂課的興趣,學生在詼諧幽默的漫畫中得到一定的啟發,在腦海中不禁會問自己是否存在過這樣的問題等等。筆者還通過視頻、圖片展示等形式讓學生理解銷售商品時消費者出現的各種反應,將抽象的銷售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同時例舉銷售成功人才的成才之路,并注意與學生的互動,比如與學生一起探討偽劣商品給我們帶來的危害等。

(四)結束設問,回味無窮

本節課結束時,筆者為學生設立了一個思考問題――在消費時你怎樣才能擺脫這一觀念的束縛?這個問題旨在讓學生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并進行自我總結,以達到在學生心中鞏固本節課內容的目的,并讓他們產生共鳴,并在今后的銷售業務中能夠時刻注意這方面心理現象的疏導。

二、有關教學方法探討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目前的中職生的文化底子相對較薄,表現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較差。每一位老師都有義務幫助學生學好知識,幫助學生成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課的教學實踐表明,只要能正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將會更加深透,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一)拋磚引玉,激發興趣

眾所周知,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如何能夠使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講究的就是藝術。本節課,筆者用一個問題導入課堂教學,正是起到了一個拋磚引玉的效果,讓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激發對學習的興趣,當然,這僅僅是教學方法中的鳳毛菱角。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把握學生的需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運用形式多樣的方式在課前“拋磚引玉”,將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對《銷售心理學》的興趣。

(二)借助漫畫,啟發思考

《銷售心理學》本身是一門相對抽象的課程,對于文化底子比較薄的中職生,他們的學習興趣可想而知。因此,要學好本門課程,首先要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本課程產生興趣,他們才愿意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根據多年的觀察和了解,筆者發現當前的中職生對漫畫特別感興趣,因為漫畫不僅幽默搞笑,也富含了一定的內涵,能夠讓學生產生深思,令人回味。比如在鄉村中進行法律宣傳時,漫畫式法律手冊能夠更容易讓人接受,并且能成為宣傳中的“搶手貨”,這正是因為漫畫能用最簡單的形式闡述一個道理,讓人在詼諧幽默中接受知識。既然學生對漫畫有著如此高的興趣,教學時為何不投其所好,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用詼諧幽默的漫畫形式展現出來,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呢?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需求。筆者認為,以漫畫的形式激發學生對《銷售心理學》的興趣,正是順應了當前新課標的總體要求,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抽象的心理學內容生動的展現出來,寓理與畫,用一幅漫畫解釋一個道理,讓學生學習到一個銷售觀點,感悟出一個銷售道理。事實上,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使用“以漫畫激趣”的教學方法,在平時的課余時間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創作,將自己對銷售心理學的一些觀點與看法用漫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并進行評比,這也不失為一種陶冶學生情操的一種方式方法。教師還可以組織漫畫角、以漫畫說理等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三)借助現實,引發共鳴

銷售的成功取決于客戶的好感

我們該如何去做呢?怎樣才能滿足對方的同時,還能得到我們想要的?

現在,我們作一個假設,如果今天有同一公司,銷售同樣的產品,都有著同樣的品質、同樣的價格、同樣的售后服務,有銷售員A與銷售員B同時在賣,大多客戶會喜歡跟A買,卻不愿意跟B買,為什么?什么東西決定的?是他們的關系。而決定關系的是什么?則是他們的感覺。只有一個原因,客戶會告訴你:我對A“感覺”比較好!除此之外,可能客戶還會說出其它許許多多的理由,但我們發現,其實人在很多時候,都是先有感覺之后,才再用理性去解釋的,是感覺決定了我做與不做某一件事情,做了之后你問我為什么,我才會理性地告訴你一大堆答案。我們再體會一下做一件事情的全部經過,大家做個試驗如何?你會看到,其實在決定做的那一刻,我內心并沒有那么多的理由,然而我做了,只因為我感覺到我應該做,憑直覺,憑反應,理由卻總是做了之后才總結出來的。事實上,如果我沒有感覺,我是不會去做的,很多事情在決定要做的那一刻,并不憑我們的大腦,而是憑我們的感覺。有的人不同意,說自己買東西時總是很理性的,有足夠的理由才會買。好了,現在讓我們看看自己身上所有的東西,包括衣服、皮鞋、手表、首飾、眼鏡、手機、皮包等等,好,我們仔細再想一想,當我們去買這些東西時,是什么理由最終決定你去買的?大家說說看。是“喜歡”,那是什么讓你喜歡?是“感覺”,那是什么讓你有感覺?是漂亮、時尚、款式好、質量好、價格便宜?那為什么買衣服時,有一大堆可以被你挑,你卻只選這一件,而不要另一件?為什么有一大堆品牌,你卻只選這個品牌,而不是其它品牌?“那個銷售員好討厭,這個銷售員多好,所以我不到那里買,而只在這里買”,東西好壞與銷售員有什么關系?有沒有發現,我們在旅游時特別喜歡買東西,有的時候明明價格比自己老家還貴,但我們卻還要買,買到之后一看:“就是老家所制造”!有沒有這種情況?

好,剛才我們說的那些買東西的理由,是我們買東西80-90%的理由吧?我們仔細想一想,這些理由當中,有哪一些是純理性的?于是我們發現,今天一個消費者在買東西時,往往是感性多過于理性。如果只是需要,為什么架子上有那么多件衣服,偏偏要選這一件?到最后,還是感性多過于理性。

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么當我們銷售時,客戶對我們的感覺是那么的重要。如果客戶對我感覺很好,事實上,我就很容易把我的東西介紹給他,他也很容易接受我的東西。

(三)巧用媒介,輔助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借助了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對于中職學校而言,最大的教學特色就是時間少、任務重,即在最短時間內將學生打造成社會需要的人才。同是四十分鐘的上課時間,在沒有多媒體時教師要不斷地在黑板上進行板書,這大大的縮短了教師講解的時間,而在教師板書的這一段時間內,學生也不能從教師那里直接獲取知識,使四十分鐘的課堂僅有三十分鐘或者更少。在多媒體進入課堂之后,教師免于板書的繁瑣,直接將教學內容展示在電子屏幕上,節省的時間便可以用作學生之間的互動,并且多媒體能夠使教學信息量增加,讓學生在四十分鐘的課堂內學習掌握到更多的知識。另外,多媒體中的信息一般都能夠以一種輕松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眼前,甚至其中的一些影視訊息能夠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銷售心理學》課程本來就沒有多少趣味性可言,學生學起來深感乏味,若是不能借助其他媒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學中就會成為教師的滔滔不絕,學生的不知所云。然而,多媒體的媒體課件,是多媒體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學生可以下載課件,這是多媒體教學中所具有的獨特輔導功能,多媒體運用于《銷售心理學》這門課程的教學,能夠讓學生不再感覺知識的抽象,甚至能夠通過多媒體信息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讓教師免于課堂中的各種繁瑣之事,使教學更加流暢,師生互動更加頻繁,教學效果更加理想。因此,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它獨特的輔導功能還為學生的課后復習提供了便利的途徑。

綜上所述,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課的教學中,以漫畫啟發思考、以現實引發共鳴,并以多媒體展示抽象概念、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在課后給予疑問的教學方法,發現本節課的教學容易讓學生掌握到知識,也容易讓學生在今后實踐中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孫科炎.銷售心理學[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年2月

[2]香巧嬋.拋磚引玉,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09期

篇3

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各大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學生拖欠學費問題已經越演越烈。甚至有報道稱因學生欠費問題嚴重,影響了學校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就從一個高校學生欠費生到一個學校教育管理者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一些更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高校學生欠費的成因剖析

學生欠費,逐漸成為各大高校辦學過程中一個問題,有些學校甚至因為學生欠費數額巨大而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運做。

1.居民收入與教育支出差距相對較大。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05年內蒙古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人為6540元,農村農民人均純收人為1325元。從內蒙古省物價部門的有關文件了解到,除藝術類專業,現在大部分高校的學費標準在3500元,再加上學生必要的日常生活費用,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每年所花費至少需要8500元以上,是2005年陜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的1.5倍,農村農民人均純收人的4.2倍。由于教育支出同居民收入的增長支出差距較大,學費的較快漲超出了人們的承受能力。以一個本科學生為例,在上大學四年期間學費和生活必需費用至少在三到四萬元以上,對于一個有固定工資的在崗職工來說,籌集這筆費用也需要5一10年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家庭只能靠長期積蓄或者向親友借錢交納學費,對經濟特別困難的家庭學生,在沒有任何親友依靠的情況下,在學校正常基本的生活都成問題,更不用說交清學費。

2.部分學生交費意識不夠強。在欠費的學生中,除了確實因為家庭特別貧困且沒有貸到款的同學外,還有一些同學出現享樂主義思想,抱著“及時行樂”的不負責任態度,把學費揮霍一空。他們有的不顧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用來進行各種時尚性消費,用于各類社交場合,請客吃飯送禮;有的挪用學費經商做生意虧本,學費欠交;有的不以學習為中心,思想空虛,生活墮落;有的則對于學校一些現象不滿,以拖欠學費相抵抗。而學校沒有采取有關的措施進行處理,使他們產生相互依賴的思想,由于對上學交費認識不夠,在學校催得不緊時,能拖就拖,甚至到畢業時要領畢業證書時才交學費。

3.國家助學貨款規模偏小,商業銀行風險意識太強。助學貸款的實施為經濟困難學生提供了公平受教育的機會,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高校部分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問題,但助學貸款在運作過程中仍然存在力度小,手續繁瑣等問題。銀行在辦理貸款業務過程中對申請人的自身條件、學習成績、家庭狀況等許多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致使許多學生由于一時準備不齊有關資料而無法貸到款項或助學貸款工作進展緩慢。

4.部分學校亂收費,加重了家長和學生的負擔。隨著高校收費制度的實行,不斷有部分高校發生了亂收費的現象。盡管國家教育、財政、物價等部門不斷下達有關文件,禁止高校違規收費。但仍有部分高校的主要負責人思想認識不清,為了單位自身局部的利益,無視國家有關規定,巧立名目,擅自增設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頂風收取“選專業費”、“建校費”、“定向費”、“贊助費”、“跨地區建設費”等國家統一規定收費項目以外的費用,這無形中加重了家長和學生的經濟負擔,造成部分學生進校后大量欠費。

二、高校學生欠費的治理對策

1.嚴格收費標準。高校收費工作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其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黨和政府的形象,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乃至社會的穩定。因此,高校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收費時應嚴格按照各地方物價部門頒布的《收費許可證》批準的項目執行。不得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擴大收費范圍。除收取學費和住宿費以外,未經有關部門批準,不得再向學生收取其它任何費用。

2.改變傳統的收費方式。改變傳統的收費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收費。具體包括利用網絡和銀行POS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學生繳費。高校實現網絡收費,就可以實行遠程收費,實現家長―高校的繳費模式,從而可以避免一部分學生拿了家長給的學費,卻不繳納學費,而作其他用途。

3.進行充分的宣傳。充分利用校園網、校報、宣傳欄等媒體對學生和家長公布收費的標準和依據。國家主流媒體和理論界要加強對社會公眾教育成本分擔的宣傳。讓社會理解和接受高等教育是準公共商品,應該遵循“誰收益誰負擔”的市場經濟原則。也就是說,個人接受高等教育之后,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相對較高的收入,由此又獲得更多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

篇4

受課本的局限,教材中提供課堂教學的素材是有限的,而現實生活中的素材是無限的,是豐富多彩的。 有些課文的內容背景性很強,諸如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知識背景、作者背景等,在新授課文之前,讓學生通過上網、讀報紙、看電視、看課外書等渠道搜集、了解并在課堂上交流這些背景,既鍛煉了他們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在課前,讓學生相互交流匯報課前收集的信息,既開闊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認知表象,又能在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精神,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在交流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收集渠道的廣闊性、信息內容的多樣性,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興趣和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獲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是讀,語文教材中課后思考練習提出了許多諸如“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把含義深刻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再抄下來”的要求,要達到這些要求都需要去細讀。但獲取信息的方法不僅僅是閱讀,此外還可通過訪問、討論、參觀、實驗、資料檢索、電子視聽感知等獲取信息。信息的來源也不僅是書本,電視、網絡、自然環境等都是信息媒介。所以,要想獲取更多的信息依賴于讀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培養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學《組歌》,同學們對、對、對、對周副主席是陌生的朦朧的,為了使大家對戰士的形象豐滿、高大,需要搜集一些有關介紹方面的文章。起初學生很為難,我啟發他們:大家想想看,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找這些資料呢?第二天,有兩個同學帶來了一些資料,他們告訴同學是從學校圖書室和網絡上查閱到的。頓時,大家眼前一亮。后來他們摘錄的有關的筆記就有十幾頁。

課外閱讀信息,鞏固發展。受學生年齡、閱歷、能力和信息來源的影響,學生所搜集到的信息不可能全面地了解或反映某一主題。同時,在了解和探索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可能會提出一些新的問題,這就需要課后補充搜集。課后的補充搜集應是有針對性的。比如,具體去調查某一內容、走訪或咨詢某個部門或個人,查找某一書刊、核對某一數據等。這種補充搜集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二、課中處理信息,理解掌握

課堂教學要取得效果,實現教學目標,就必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往教師主要是通過講解、板書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在學習《宇宙里有些什么》時,為了讓學生加深對宇宙的了解,我要求學生先仔細閱讀課文,再搜集有關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文章和資料,并要求學生想一想“宇宙里有哪些物質組成?” “為什么說宇宙是無窮無盡的?”、“宇宙有哪些特點?”很多學生通過閱讀一些科普讀物或上網“百度”,基本了解了宇宙里有些什么以及宇宙是物質的無窮無盡的是運動的等基本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熱情,有的學生表示長大后要當一名科學家,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作出貢獻,從而使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篇5

玉門油田外國語實驗學校將心理游戲引入小學課堂,探索嘗試一種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校在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中實施了“‘松鼠’搬家”游戲,要求參與者每三人為一組,其中兩人雙手舉起對撐,搭成一個“小木屋”,另一個人扮作“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根據主持人的口令,參與者要作出相應的變化,如“松鼠搬家”(“小松鼠”調換到其他的“小木屋”)、“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兩個人分開,尋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變成“樵夫”,“樵夫”可以變成“小松鼠”)。

一名學生在游戲結束后寫道:“剛開始,我只是抱著試試的心理去漫不經心地玩這個游戲,可是漸漸地,我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情景 :一個大森林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小松鼠,他們都有自己的家,有的是一只一個窩,有的是兩只一個窩,它們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比如松鼠搬家、森林大火……但是它們總能安全地度過難關,繼續快樂地生活。我和另一個同學搭窩時,看著四周無家可歸的‘松鼠’,總會慷慨地收留他們,因為我總能從他們臉上捕捉到一點無助、焦慮。當我們每個人找不到容納自己的‘家’時,心里同樣是這種感受吧!誰不希望擁有一個可以依靠的集體呢?我們的班級就是一個這樣的集體。它很大,大到能給所有人力量;它很小,小到只有一個人就可以破壞它。身為這個集體的一員,我們應該時刻約束自己,逐漸把自己融入集體中,不像游戲中的‘松鼠’一樣被人無情地拒之門外,也不像那些面無表情的‘窩’一樣不肯收留其他‘松鼠’。讓我們每個人都努力為班級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集體盡一份力吧!”

我校在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中實施了“多元排隊”游戲:全體學生圍成一個圓圈,大家面向圓心站立。主持人宣布排隊開始,大家根據某一特征要求調整自己的位置,在調整過程中,不允許用語言交流。首先請大家按個子高矮排隊,高個子排在主持人左邊,按順時針方向從高到矮依次排列。第二次請大家按出生月、日的順序排隊,1月1日出生的排在主持人的左邊,按順時針方向從月、日的小至大依次排列。第三次請大家按體重排隊,按順時針方向由重至輕依次排列。每次排完后,都通過說出自己的身高或出生月日或體重數來檢查是否有人排錯了隊,排錯者需說明理由,大家一起幫助澄清。

一名學生在參加完“多元排隊”游戲后寫道:“人生有許多種排隊——身高、體重、年齡、成績等,有時你可能排在前幾名,有時可能排在中間,有時也許排在最后。排在后面的通過調整方法、付出努力,名次有可能前進,而有些排隊縱使你使出十八般武藝,也不能讓自己更靠前時,我們也要欣然面對。”

我校在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中實施了“看我‘走過來’”游戲:事先準備背景音樂的CD以及球、花、書、報等能夠表現生活、學習、運動等場景的實物。主持人宣布:游戲要求每一位學生面對大家,從十米外“走過來”;在“走過來”時,可以運用各種道具,但不允許重復別人的表現方式;所有學生都走完后,評選出“最自信”“最熱情”“最幽默”“最佳創意”“最具活力”“最佳搭檔”等獎項。

一名學生在參加游戲后寫道:“‘走’似乎是一種十分簡單的動作,但在這個游戲里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看了班內同學的表演,我捧腹大笑,同時又感到后悔不迭——為什么自己沒有萌生出這樣的創意?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景,都是智慧火花的迸濺。我羨慕那些得到‘獎’的同學,同樣也欽佩每一位上場的同學,畢竟我們都參與了,都展示了,都得到了啟迪與美好的回憶。”

篇6

正所謂“少教”,顧名思義便是少量的教學,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指的并不僅僅是教師教學量的減少,而是教師涉及的面更廣,把知識簡短化地教給學生。教師講學應該以精講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學生會的不講,能自學的也不講,沒有價值的信息不講。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更要在課下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精學”便是精華的學習。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吸收知識方面的能力。什么方式的教學更能讓學生接受,更能使學生自主自愿地去學。

二、“少教精學”在數學課程中的建設方案

“少教精學”在數學課程中的建設方案主要是體現游戲數學這一個理念,使學生走向“愛數學,玩數學”這樣一個教育方向,讓學生愛上數學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對于游戲的積極參與性,將教學轉變成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教師教育為輔的模式,進而能夠做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氛圍,也能讓學生進一步更多地了解數學,愛上學習數學。

1.遵循“愛數學,玩數學”的教育方向

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用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把精力用在數學學習上。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一個小游戲讓學生都參與其中,學生便能通過游戲的玩耍學到一些關于數學的知識。比如,在蘇教版的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三角形部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跟學生做一個游戲,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兩組,然后比賽哪組在教室的范圍內找到的三角形最多,學生可以在尺子上、架子上找到三角形。這樣能讓他們從生活中認識三角形,在他們發現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講解一些三角形的特性,進而讓他們了解三角形的高與底,以及如何做出三角形的高。就這樣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致,讓他們愛上學數學,方能更好地玩轉數學,在數學的學習方面才會更有興趣,這樣能使他們認為數學并不難學,而是一項很有趣的游戲學習過程。

2.彰顯游戲精神的學習方式

在歡樂的游戲中,學生往往是最積極的,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學生便能把游戲的積極性有效地轉移到數學的學習中。在學習中要彰顯游戲精神,游戲精神最基本的內涵是快樂,那就需要看教師是否能在游戲的學習中帶給學生快樂。在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除法的教學中,學生在剛開始接觸除法的時候都會覺得難以理解,這時候教師就要使學生在除法中找到歡樂,比如,教師可以制作一些除式卡片,整十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除法的驗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等四種除式卡片各5張,然后給出每個除式的答案卡片,把卡片分發下去,讓學生對卡片進行正確配對。就這樣讓學生在歡快的游戲氛圍中學習,忘記學法的負擔,他們便能放輕松,發揮更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奧妙。賦娛樂于學習讓學生們能在數學的課堂上自由飛翔,讓他們在游戲中毫無束縛地學習,沒有負擔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教師的正確指導有利于使學生不至于沉迷于游戲中而忘記了學習,要知道學習才是進行游戲的主要目的。

3.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怎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呢,教師在督促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有什么好的教學方法?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應該做到以下三點: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自主學習,對學生要實行激勵性評價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個好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多激勵一些學習興致不高的同學,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建立師生平等的信念,以一顆真摯的心去接觸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下,喚起學習數學的熱情。其次是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課上少講、精講,有些問題稍加提點,便能誘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師的教學活動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進步要采取激勵的政策,這樣學生才有動力進行學習。激勵是一種驅動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力量,只有運用激勵性評價,才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總之,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少教精學”的教學理念將會逐漸深得學生與教師的喜愛。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探索發現,不斷地改進我們的教學方式,少講、精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知識,這將是一個深刻而有意義的過程。教師的主要責任是正確引導學生向自主學習的方向前進,使學生更容易接納數學,進而愛上數學,玩樂中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篇7

“整合”的主要含義是結合、融合、集成、成為一體、一體化等。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學習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與學方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我國面向未來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聯系和繼承性,又具有相對獨立性特點,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國外將這種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方式稱為數字化學習。

2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沖突,激發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學習也就成了負擔。”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

小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時間比較短,喜歡多變、寬松的教學環境。靜態的文字、課本及教師的口語則滿足不了學生比較活躍的心理需求,他們在安靜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認為老師是演員,自己是觀眾,是旁觀者,因此,思想容易開小差,使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體計算機通過聲、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增強了學習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興趣,將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會克服一切困難,充滿信心地學習數學,學好數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例如,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可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原來有5輛車,后來又來了它的2倍。學生在觀察后,用自己的話說出動畫表示的意義。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利用空間圖形的分、合、轉、并、移、裁、展等多種形式的動畫,再結合有關必要的解說和優美音樂,產生立體效應,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同時通過啟發性提問,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自我挖掘各圖形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有關計算公式的推出。動畫模擬不但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憑空想象、似有非有、難以理解之苦,同時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化被動為主動,產生特有的教學效果。

3 自主探究,探究信息技術與

小學數學課程的整合之路

教師所提供的供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材料應尊重教材,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利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學習、探究。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用Flash制作幾個課件,然后又做了幾個有關圓的知識的超文本鏈接,供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教學中先用屏幕展示,將一個圓平均分成16等份(近似的小三角形),然后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圖形,隨后將圓分成32、64等份,還拼成長方形,尋找圓和長方形的相互轉換化,并用動態演示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一半,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半徑,然后讓學生應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自然而然地推出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可以通過這些直觀的動畫學習新知、探究新知,并在自主探究中根據個人需要自主選擇要了解的部分,將學習的形式更加自主化。

4 利用信息技術設趣激情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關鍵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志向。”

現代信息技術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備了趣味性的特點,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高的價值。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圖形、圖像、文字、聲音等多種表現形式,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能使學生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從而激發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掌握學習中的重點、難點,使教與學活動達到和諧統一。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先用計算機展示一幅圖像清晰、色彩鮮艷的秋天圖景,并聲情并茂地說:現在是秋天,你們看,秋天多美啊,火紅的楓葉,美麗的蝴蝶,青翠的松樹……來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會發現很多美景。同時,電腦一一展出楓葉、蝴蝶、松樹的圖案,接著讓學生找出這些圖形的特點。

又如,在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教師安排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經(包括上網)搜集有關數據,課上由學生代表匯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松地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的整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興趣盎然,他們充分發揮多種感官功能,動耳聽,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獲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空間,使課堂充滿活躍的學習氛圍。

5 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啟發學生思維

篇8

一是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有效激活學習狀態。在初中政治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只是依靠“一部課本、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掛圖。”這種“四個一”模式,既讓教師感覺勞累,學生也學得無興趣,整個教學狀態只是“三化一無”,即秩序化、流程化、格式化而無活潑生機。多媒體技術則能有效克服這樣的缺陷,化靜態為動態,化無聲為有聲,化機械為形象,有效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種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效。例如,在教學《善用法律保護自己》一課時,筆者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了《法律,我們的好朋友》這一動畫歌曲,那動聽悅耳的音樂,那活潑美妙的畫面,給學生傳遞身臨其境的氛圍和感受,很快把他們的思想和精力從課間的興奮之中拉回到課堂教學之中。在自主學習探究期間,筆者再次適時播放了一段影視中的精彩畫面:幾名農民工為討回自己的打工工資,受盡了千辛萬苦和人格的侮辱依然無可奈何,最后在好心人的同情和支持下,毅然拿起法律的武器把拖欠工資企業告上了法院,這才如數拿回了血汗錢。有了多媒體對教學的支撐,既有助于激發求知欲,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是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有效創設學習心境。俗話說,環境生成情境,情境渲染心境。在學校教育中,思想品德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化的最重要內容。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想對學生行之有效地開展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能做到以事實和情感打動他們。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如果光靠教師的語言描述顯然是不太現實的。然而,如果我們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手段,呈上音形像兼備的生動演示,能夠綜合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從而有效作用于學生的心理,喚起內心的認同感和思想上的共鳴。例如,在教學《感受法律的尊嚴》第三框《防患于未然》內容時,為了首先從思想情感上打動學生,筆者預先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從百度網上下載并播放了經典警示教育片《少年犯》,同齡人的“特殊歷程”,同年人的真心懺悔,給學生們帶來了觸目驚心和入木三分的強烈感受;二是在新課導入中,筆者再次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當堂播放了曾經唱紅一代人的著名警示歌曲——遲志強的《鐵窗淚》。那歌詞那旋律那人那事,可謂是未成曲調先有情,很快匯合成一種巨大的感情磁場,直教人心靈震顫、眼睛發酸。整個課堂雖然氣氛沉悶,但效果卻是十分明顯的。

篇9

中國是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水資源總量十分匱乏,用水形勢十分嚴峻。面對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危機和亟待解決的城市雨澇問題,雨水回收與利用成為城市節水的有效方法之一。高校校園作為城市集中用水大戶,合理利用校園的雨水資源有利于緩解城市用水的壓力,能使節約用水的觀念深入大學生內心,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主題。

鄭州大學新校區位于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總用地面積284.4萬m2,其中屋面面積30.15萬m2,道路面積59.4萬m2,綠地面積112.8萬m2。屋頂、道路和綠地是主要的下墊面。其中,綠地徑流雨水以滲透為主,可收集量小,屋面和道路雨水徑流大,水質較為理想,尤其是屋面雨水,從水量和水質上來說都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2 雨量平衡分析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資源公報提供的數據,鄭州市2008―2012年年平均降水量為602.4mm[1].

收集雨水量可按下式計算:

Q=×α×β×A×(H×10-3)

式中:Q為年平均可用雨量(m3);為徑流系數;α為季節折減系數;β為初期棄流系數;A為匯水面積,即各用地占地面積(m2);H為年平均降水量(mm)。

結合鄭州氣象局多年統計資料可知鄭州汛期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64.65%,故可取α為0.65;鄭州多年平均降水量602.4mm,校園屋面、道路、綠地初期棄流量分別取2、4、1.5mm,年平均降雨次數取40次,則β分別取為0.87、0.75、0.91; 徑流系數屋面、地面取0.85,綠地取0.15[2]。代入公式可得出:屋面收集雨量87304.82 m3;路面收集雨量148278.91m3,綠地收集雨量60291.28 m3,總計295875.01 m3。

回收雨水用于景觀用水。眉湖總面積為2.5256萬m2,水深平均為1m,眉湖需水量為2.5256萬m3,考慮到換水情況,眉湖總用水5.0512萬m3。由此可知,收集的雨水足夠眉湖景觀用水。剩余的雨水24.5488 m3,我們可用于補充雜用水。主要用于補充草坪灌溉,綠地面積為112.8萬m2,參考室外設計給水規范(GB50013-2006)[3],以用綠地用水2.0L/(m2?d)來計算,代入綠地面積,可得年用水量為33.84萬m3。由此看來剩余的雨水可補充72.54%的草坪灌溉用水。

3 雨水水質及其處理

3.1 雨水水質及其分析

分別選擇校園教學區路面、行政區路面、宿舍區路面、宿舍區屋面的雨水及混合雨水進行監測分析,監測指標為COD、NH3-N、TP、pH、濁度。2014年10月20日雨水水質。監測情況如表1。

*景觀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1 2002);**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0 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從表中指標數據分析,未落地雨水和屋面徑流的水質指標基本滿足景觀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1 2002)限值和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0 2002)限值;混合雨水徑流雨水COD超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2倍;濁度超過雜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0 2002)約7倍,NH3-N、TP接近標準限值。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CODQ50-60mg/L的要求,路面徑流雨水以及混合雨水水質有機物濃度明顯超標;因此,如果將其回收作為景觀用水,需進行進一步凈化處理。對比可發現,路面雨水較屋面污染較重,未落地雨水的污染程度較低,反映出導致高濃度COD、SS、NH3-N、濁度的原因主要還是下墊面因素,與路面材料、來往車輛、人員流動、路面衛生狀況等因素有關。

3.2 混凝處理優化參數

落地雨水水質雖有超標,但相對污水來說,其水質還是比較好的。通過采用以混凝沉淀為主的處理工藝,可以有效改善水質,用作景觀用水和城市雜用水。

收集多次雨水,按各采樣點比例混合并預沉12小時后,NH3-N降至景觀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1 2002)以下。采用混凝沉淀工藝對其進行凈化處理,以COD和濁度為指標,,通過實驗確定聚合氯化鋁(PAC)和聚合氯化鐵(PFC)的最佳投加量,對比兩種混凝劑的混凝效果,提出相關建議。各指標經混凝沉淀后結果在下圖中體現。

從下圖中分析可知, PAC投加量為25-35mg/L時,處理效果最佳;PFC的投加量為35-45mg/L時處理效果最佳。兩者最佳投加量的水質COD去除率均達到40%左右,濁度達到雜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0 2002),降至1NTU以下;但是由于投加PFC后,水中色度有所增加,因此應采用PAC作為絮凝劑對雨水進行凈化處理,且適宜的投加量為25-35mg/L。

4 雨水收集與回收利用系統的設計

4.1 雨水回收利用工藝流程

通過實驗室燒杯實驗,進行雨水水質分析和混凝實驗沉淀處理可以發現,混凝沉淀的處理工藝完全能夠滿足雨水的沖擊負荷,且處理后的雨水能滿足景觀用水和城市雜用水標準,因此不需要采取初期棄流措施。雨水經過簡單的混凝沉淀工藝就能回收利用。其工藝流程如圖3:

結合鄭州大學新校區的特點,雨水主要用于補充景觀用水和綠地澆灌。據了解,眉湖所在地地勢相對較低,因此可以考慮在此建立儲水池。

4.2 雨水收集方式

城市雨水利用尚屬于一種新的、非標準化的項目,雨水收集也沒有固定的系統。在此我們提出兩種雨水收集方案。

方案一:充分利用校區現有地下雨水管網,不用單獨鋪設雨水回收的管道,由雨水落水管收集屋面雨水,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經雨水管道匯集到儲水池[5]。

方案二:路面雨水經雨水管網匯集儲水池;在屋面建設雨水花園,具體做法是在屋頂結構上由里向外依次鋪設保溫層、不透水層、排水層、種植土層與植物蓄水層。降雨時,雨水降落到屋頂,通過雨水景觀下滲,并通過其中埋藏的管道排出。新校區的建筑周圍都有綠化,可以根據這一優點,適當的將綠化改造成雨水花園,既美觀,又能有效地防止雨水對地面的沖刷。屋頂收集的雨水沿著管道流入雨水花園,多余的水可從雨水溢流口排出,流入雨水收集系統[6]。

5 結論

(1)雨量平衡結果:通過對鄭州大學新校區的雨量平衡分析可知,收集的雨水可補充校園的景觀用水和72.54%的綠地灌溉,在節約水資源方面有重大意義。

(2)水質監測結果:2014年10月20日未落地雨水和屋面雨水水質較好,基本滿足景觀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1 2002)和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0 2002);混合徑流雨水COD超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2倍;濁度超過雜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0 2002)約7倍;NH3-N、TP基本滿足景觀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1 2002)混凝試驗結果:對預沉后的雨水進行混凝沉淀實驗可知,混凝沉淀處理工藝對預沉后雨水有很好的處理效果,其出水水質滿足景觀用水(GB/T18921 2002)和城市雜用水標準(GB/T18920 2002)。對于混凝劑的選擇來看,對比濁度、COD去除率,發現PAC的效果略優于PFC;同時PAFC是具有顏色的混凝劑,對處理效果有一定影響。對于選擇PAC進行雨水處理的混凝過程,25~35mg/L左右的加藥量較為合適,濁度能降低到1NTU以下,COD去除率達40%左右。

參考文獻:

[1] 河南省水利網.河南省水資源公報[Z]. http:///viewCmsCac.do?cacId=ff8080812afa870c012afae4033c00c0

[2] 胡良明.雨水綜合利用理論與實踐[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9.

[3] 室外給水設計規范[M]. 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6.

[4] 給水排水設計手冊[K].第二冊,建筑給水排水.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5]徐錦生.雨水回收與利用生態工程.后勤工程學院學報.2012,1(01).

篇10

新課的導入,在英語教學中又叫“引入”(lead in),它是課堂伊始的3~5分鐘內,教師和學生所有教學活動的總稱。“導”指的是以教學內容為目標,用巧妙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入”即將學生引導到學習的課題上來,讓學生從導語中預測即將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進而積極地接受教師的啟發誘導,從而愉快地進行新課的學習。

二、新課導入的方法

(一)歌曲導入法。教育心理學表明:音樂教育與智育相輔相成。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在唱歌時,美妙的音樂能觸動學生的知情興奮點,使他們精神飽滿、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中。通過聽唱歌曲來導入新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深受小學生的歡迎。

Sample: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Firstly,let’s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If You Are Happy.

Ps:Sing the English song.

T:Good. I’m very happy. Are you happy?

Ps:Yes!

以此引出新句型的教學——Are you happy?——Yes,I am. /No,I’m not.以及其復數形式Yes,we are . /No,we aren’t.

(二)復習導入法。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知覺有賴于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觀點,教師可以把它當做連接新舊知識的橋梁。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努力挖掘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找準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通過針對性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再通過巧妙設疑問,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創設傳授新知識的最佳契機。

Sample:T:Boys and girls. Let’s chant I have I can.

Ps:I have two eyes. I can see.

I have two ears .I can hear.

I have a nose. I can smell.

I have a mouth. I can speak.

T:We have learned some words about our body. What are they?(指著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臉、頭發等問學生)

Ps:eyes/ears/nose/face/hair

T:然后指著手臂問學生,以此引出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的表示身體部位的單詞arm/finger/leg...

(三)游戲導入法。好玩,好勝是孩子的天性,由于小孩子的這些天性,他們的認知活動多以興趣和好奇為載體,知識的積累和智力的發展也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完成的。目前,新課程改革在全國熱火朝天的開展,它提出小學英語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游戲導入法,尤其注重玩中有學、學中有玩、寓教于樂這一原則的運用。小學四年級的英語課文問路“Where is the...?”指路“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

Sample:T:Boys and girls,this little pig is lost his way,do you want to help him? (每個同學只能說一步路)

P1:Yes.Turn right.

P2:Go straight on.

P3:Turn left.

……

它通過生動、有趣的英語游戲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為新課教學做鋪墊。游戲有許多種:Play letter games(字母游戲),Look say and guess (看看,說說,猜猜),Hide and seek (藏一藏,找一找),Do a survey (調查報告),Pass the card (傳卡片),Do the action(聽音樂,做動作),Guessing game(猜猜看)等。設計一個好的游戲,能最大限度地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輕松、詼諧、幽默的游戲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新知識。游戲很多,因此選擇適當的游戲極為重要。要選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游戲,切忌把游戲當做主題,我們要牢記:任何游戲的導入都是為教學服務的。

(四)談話式導入法。這種方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間的問答實現的,其特點是直接、明確,通過師生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教師也可讓學生進行兩人小組對話,或由值日生提出話題,學生自由發表看法,也可分組討論匯報,或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內容不限,話題可以是天氣、日期、學生日常活動、新聞信息,等等。通過輕松、自然的提問、對話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思維,激發興趣,從而順利地導入所學內容。

Sample:T:Boys and girls,before you go to a city,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P1:I want to know how I can get there.

P2:I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laces of interests there.

P3:I’d like to know about the delicious food.

T:I want to know about the weather there.

(五)直觀導入法。直觀導入法是以圖片、圖像或者實物等形式呈現給學生,師生借助于直觀教具所提供的情景進行自由交談、操練和表演。直觀教具包括實物、教學掛圖、簡筆畫、卡片、幻燈片、投影片、教學錄像、多媒體課件等。如:在教新標準英語第6冊Unit 2 Lesson4 Season and Clothes中,本文涉及trousers,blouse,shirt,T-shirt,jeans等,這些衣物都很容易找到,所以本課可以用實物導入,提一個購物袋,里面裝著單詞代表的衣服,讓學生猜猜我今天買了那些新衣服,這樣能夠提高學生興趣。

Sample:T:Hello,boys and girls. Today I’ve got many clothes in my bag.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are they?

Ps:Yes.

T:Firstly,can you guess?

P1:Shirt,T-shirt.

P2:Jeans.

T:Yes,I’ve got shirt.

……

(六)懸念導入法。懸念法也稱“設疑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因此以疑入門能激發學生探索研究的熱情。在一次展示課上,授課教師巧用懸念法,將自己每次上課都要用到的存放小紅花的盒子藏在教室里,通過引導學生需找盒子引入新句型和單詞的教學。

Sample:T:I can’t find my red box,who can help me?(教師表現出焦急表情,需找盒子并需求學生的幫助。)

Ps:學生開始議論,紛紛舉手提供“線索”。

T:Where’s my box?

P1:Is it in your bag?

T:Let me see. No,it’s not in my bag.

P2:Is it under the desk?

T:Oh yes,It’s here. Thank you!

(七)多媒體導入法。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化的教學媒體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多媒體導入新課也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多媒體導入是指用錄像、投影、課件等電教媒體創設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情境,使認知活動與其結合起來。如在教學“The bedroom”這課時,一張卡通的bed,一張左右搖擺的desk,一個會說話的lamp,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使學生耳目一新。這樣不僅營造了學習氛圍,更使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中。

三、在新授課導入時要注意的細節

(一) 導入只是呈現新課的一個信號,因此導入時間不宜過長,形式不宜過于復雜,切忌喧賓奪主。當學生情緒安定、注意力集中、興趣也被激發后,導入工作也應隨之結束。

(二)若一節課所涉及新知識點較多,應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種導入方式,做到有序、合理安排,巧妙結合,分步呈現。導入方式可以靈活多變,可以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用,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三)導入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盡量多采用形式多樣,手段靈活的方法導入新課內容,讓學生的眼、口、耳和四肢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學生樂在其中。

(四)小學生無論在認知水平還是語言水平上都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導入既不能超越其發展階段,又不能過于幼稚。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設計好“導入”這一教學環節,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興趣,誘導學生求知,啟發學生思維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教材內容出發,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導入方法。

參考文獻:

[1]楊玉華.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原則與方法.學科教學,2010年7月號.

篇11

2.有利于營造濃厚教學情境。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將音樂這門藝術和自己的生活感知聯系起來,多媒體手段能夠為教學活動創設濃厚的情境,增強學生感悟效果。一方面,多媒體手段能夠通過影音展示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旋律之美,同時結合視頻、圖像讓學生產生綜合的美的享受,營造出音樂學習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現代多媒體手段能夠將音樂教學內容通過聲像形式表現出來,發揮學生生動的想象力,為音樂教學創設良好的情境。

3.有利于增加教學信息容量。與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手段相比,信息教學手段能夠補充大量的信息,如樂理知識、音樂家的故事、音樂作品的內涵,并且在教學中能夠反復進行唱法技巧播放,這些優勢都是以往教學手段或教師單純示范講解所無法達到的,借助這樣的信息手段能夠讓音樂教學課堂教學空間得到拓展,提高實際教學成效。

二、對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信息手段的途徑分析

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手段的作用,對信息手段的運用可以在樂曲欣賞、歌曲演唱、樂理知識等不同環節發揮各具特色的促進作用。

1.樂曲欣賞教學環節發揮信息手段促進作用。樂曲欣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有較大比例,占整個教學內容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播放樂曲之后由教師進行點撥,然后繼續欣賞,這樣的教學模式難以讓學生產生更為立體直觀的感知,對樂曲的意境、主題、思想理解效果不佳。有了多媒體的幫助,學生不僅能夠欣賞到優美的樂曲旋律,而且能夠欣賞到與歌曲內容相吻合的視頻場景,這種視覺與聽覺相結合的欣賞途徑,能夠更加直觀地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產生強烈的震撼力,使學生對樂曲的旋律、主題把握得更加深刻、透徹。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全方位、全身心地對樂曲進行欣賞,更加深刻地領悟到音樂的魅力,這一教學效果的取得離不開多媒體手段的全力輔助。另外在樂曲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的幫助,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樂器,許多樂器是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無法見到的,多媒體的演示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對不同樂器的特點、演奏方法及演奏效果有所了解。

2.歌曲演唱教學環節發揮信息手段促進作用。在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進行歌曲內容教學主要依靠自己進行示范、學生進行模仿,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達到合唱、齊唱的氣勢,也無法對每一個學生進行糾正。另外,教師在示范的過程中,男音樂教師無法表達出女生的柔美,女音樂教師難以表達出男生的陽剛,在這種模式下,音樂教學只能將就進行,學生的理解與模仿效果不夠理想。借助信息手段,這一問題可以迎刃而解,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向學生演示各種唱法,對合唱、齊唱等各個形式、階段進行逐一展示,讓承擔相應角色的學生增加對演唱技巧的把握。另外,多媒體演示手段還可以彌補教師性別方面的不足,歌曲需要表現女生的柔美或是男生的陽剛,都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播放,不再受限于教師的性別。多媒體手段還能夠反復進行關鍵唱法技巧的演示,不但演唱標準而且緩解了教師教學中的疲勞,是名副其實的不知疲倦的老師。另外,多媒體手段還可以在教學歌曲教學中向學生揭示歌曲創作的背景、蘊含的故事、表達的情感與思想、所頌揚的深層含義,等等,讓學生在學會唱歌的同時理解歌曲的內涵,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解層次,同時強化思想教育效果。

3.樂理知識教學環節發揮信息手段促進作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樂理知識教學是難度較大的環節,一方面是因為樂理知識比較傾向于純理論內容,教學比較枯燥乏味,而且專業性較強,學生理解效果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另一方面是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沒有進行創新,只是進行照本宣科,導致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存在障礙。在多媒體介入小學音樂課堂的背景下,其能夠對樂理知識教學的模式進行優化與改變,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發揮信息手段對樂理知識教學的促進作用,首先,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形象演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在節拍內容教學中,向學生播放不同樂器的演奏片段,讓他們對節拍具有更加直觀的感悟,也可以通過演示不同樂器的演奏節拍,加深學生的理解。其次,在樂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聲像相結合的模式,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將樂理知識教學變得更為生動形象,尤其是將枯燥的樂理知識轉變為形象的畫面,對于強化學生的掌握效果作用尤為明顯。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下載有關樂理知識誕生、變化的背景資料,讓他們從源頭上加深對樂理知識的認識,強化記憶掌握效果。

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手段具有重要的促進功能,廣大小學音樂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實際需要,科學精練地使用多媒體手段,在樂曲欣賞、歌曲演唱、樂理教學等環節充分發揮信息手段的促進功能,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形象的音樂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篇12

一、實際行動撐起留守兒童的藍天

杜威主張通過經驗和為了經驗的教育,它打通了學校和社會的關系。杜威的教育觀點為寄宿制學校的構建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寄宿制學校讓兒童處于一種封閉與半封閉的狀態,兒童的生活環境為學校,寄宿制學校為兒童成長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兒童健康的心理成長是其生長的重要部分,在寄宿制學校里,兒童可以自由交往,敞開心扉,寄宿制環境有效補償了父母親情的缺失。學校的每一個人,上至校長下至普通教師,人人都行動起來,包干到人,當留守學生的“媽媽”和“爸爸”。我們在課堂上當教師,在生活中做父母,經常抽時間和他們談心,生活老師他們同吃同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享受到家的溫情,感受到父母的溫暖。每年的中秋節,元宵節等重大節日里,學校食堂為留守兒童準備好月餅、粽子、元宵等節日食品,讓他們在學校里也同樣感受到節日里親情帶來的溫暖。

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功能,將每周星期三定為“親子溝通日”,讓孩子的微機室與父母進行視頻聊天,增加了親子溝通的時間,實現了親人團聚空間跨越。

二、愛心開啟了留守兒童的心門

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的出發點。教師應該用愛心滋潤留守兒童的心田,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從而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我班的曉東同學,性格活躍,成績也不錯,但他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的習慣和缺點,常常欺負同學、不尊重長輩,整天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大家都看不慣他。基于此,他的敵對心理很強。我多次找他談心效果都不大,想不到一次意外的事故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練習投擲實心球時,他不小心砸到了別的班級的同學,一向高傲的他死活不認錯。我了解情況后,先安慰他說:“不要怕,那位同學的胳膊是輕微骨折,沒什么大礙。老師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不過,畢竟他是受害者,我們還是應該帶他去檢查檢查,至于花錢的問題,你不要考慮,老師會幫助你解決。”后來的幾天,我墊付工資讓他給那位同學看病,出院后聯系保險公司和社保,報銷了所有的醫藥費。事后,他主動找我認錯并向我解釋他叛逆是想讓父母回來多陪陪他。可見,愛留守學生,并且給予尊重與理解,是打開他們心靈的萬能鑰匙,與學生進行生命的對話、情感的交流與碰撞。

三、賞識揚起了留守兒童自信的風帆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認識到每個孩子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不能片面地看待任何一個孩子。

其次,作為教師要擁有一雙及時捕捉“閃光點”的眼睛,要善于發現留守兒童身上的才能。曾經我有一個學生學習非常差,但他制作的《微型散涼機》卻獲得了市二等獎,真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將來他雖然考不上大學,但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汽車修理工。因此,我們用發自內心的贊美之詞真誠鼓勵他們,對他們的成長起著一定推波助瀾的作用,做學生人生中的“點金之人”。

最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積極創造一個鼓勵性的環境,給留守學生定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和要求。如我班的留守學生丹丹同學,她的語文成績不夠理想,與同學相處也好挑別人的缺點,讀書時常因為讀錯、拖音難聽弄得同學們都嘲笑她,不喜歡她,但她的書寫工整漂亮,對此我在班里大力表揚了她,并在私下里指出她的不足,提醒她改正愛挑毛病的習慣,并教給她學習的技巧,慢慢地,她對學習充滿了自信心,在我的鼓勵下還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學期末得了獲得了“最大進步獎”。從中我們不難看到,賞識教育的奧秘就是讓孩子覺醒,推掉壓在無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

農村“留守兒童”是特定時代下的產物,為此,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用愛心、真心、耐心去幫助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感知他們的喜怒哀樂,讓留守兒童在沐浴著愛的陽光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篇13

一、搭建親子溝通的橋梁,讓孩子感覺家長就在身邊。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良好的親子關系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相反,則阻礙其發展。為了“留守兒童”能夠像其他兒童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教師要搭建平臺,讓孩子和家長經常交流,讓他們時時刻刻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恰當地引導孩子健康的成長。為此,我要求留守兒童的家長是這樣和孩子溝通的:每周固定時間給孩子打一個電話,關心孩子的衣食學習。并且每月給孩子深入交流一次,幫助孩子整理遇到的問題,交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做人的道理。另外寒假暑假也盡量把孩子接到身邊,讓孩子和自己一起住。這樣一直持續下去,家長不僅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和孩子的情感深厚,促進了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孩子也很活潑開朗,甚至比很多不是留守兒童的學生還要優秀。

二、加強家長和監護人的溝通,把對孩子的教育落到實處。

監護人是留守兒童的直接管理者,監護人的管理態度直接影響留守兒童的發展。家長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經常交換教育孩子的意見,有助于雙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達成共識,促使監護任務的落實,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和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經常交換意見,不僅能了解孩子的在家的行為動向、思想意識,而且能讓監護人明白家長的教育意愿,達成教育共識,促進對孩子教育落到實處。

三、創設恰當的挫折情景,培養留守兒童承受挫折的能力。

當今的兒童備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他們從小受贊揚多,批評少。過分的保護使他們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么,面對困難他們無所適從、驚惶失措。留守兒童在各方面遇到的問題比同齡孩子多得多,遇到困難時又常常缺乏家長的及時指導,因此培養他們的受挫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在教育中,我巧妙地創設情境,如設置難題、制造挫折等,使留守兒童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無策,也不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后才能取得,以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們懂得如何迎接困難的挑戰,以適應生活中常常發生的各種突發問題。

四、交給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培養留守兒童情緒調控的能力。

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助于兒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益于兒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兒童由于常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缺乏疏導,常常比較沖動,經常為一點小事而把矛盾激化、放大,讓自己的人際關系出于比較緊張、被動的狀態,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因此培養留守兒童情緒調控能力尤顯重要。

培養留守兒童的情緒調控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善于抓住機會,教會留守兒童一些簡單易行的情緒調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在感覺到壓力太大的時候,可以通過寫日記、談心的方法來舒緩壓力;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可以聽聽音樂,散散步……讓他們掌握了一些具體的情緒調控方法,能緩解他們內心的壓力,減少人際交往中的沖突,有助于和其他孩子和睦相處,大大降低心理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五、交給孩子與人相處的方法,讓留守兒童學會人際交往。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陵市| 伊金霍洛旗| 鄂伦春自治旗| 绍兴县| 巴里| 松溪县| 迁西县| 克东县| 博湖县| 肇东市| 专栏| 东莞市| 庆阳市| 陇川县| 昆山市| 木兰县| 凌海市| 罗平县| 富顺县| 象州县| 镇沅| 五华县| 逊克县| 青龙| 安图县| 湟源县| 友谊县| 县级市| 海南省| 油尖旺区| 延津县| 崇阳县| 兰考县| 二连浩特市| 马龙县| 临夏县| 绥芬河市| 无极县| 尉氏县| 商水县|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