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老年患者的生活護理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老年患者的生活護理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老年患者的生活護理

篇1

2003年1~11月我院收治老年癡呆臥床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齡78歲。均是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2 結果

在48例老年癡呆患者中,經精心護理其中45例患者生存情況良好。因肺部感染并發心衰死亡2例,家人接出院無系統治療死亡1例。

3 護理方法

3.1 做好皮膚護理,預防褥瘡發生 褥瘡的誘發因素為:活動能力下降、年老、感受能力下降、排泄物分泌物等刺激、營養不良。老年癡呆臥床患者占有全部誘發因素 [2] ,而預防褥瘡的主要措施在于消除誘發因素:(1)定時翻身2h1次,翻身時動作輕巧,避免拖拉。(2)給予氣墊床,易受壓部位用氣墊圈、海棉墊等墊起。(3)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狀況。每日指導護工給予擦身兩次(早晚)。擦身后抹些潤膚油,經常檢查受壓部位,定時按摩。(4)保持床鋪干燥平整,避免局部皮膚刺激。(5)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

力。

3.2 做好呼吸道護理,預防肺部感染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肺部感染是住院老年癡呆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故做好呼吸道護理,預防肺部感染也至關重要。

3.2.1 保證每日熱量的供給 定時喂食、喂水,增強體質。

3.2.2 保持室內空氣清潔 及時通風換氣,調節溫度和濕度,避免直接吸入室外的冷空氣,注意保暖。

3.2.3 定時翻身、拍背 肺部叩打1次/天,每次10min,在進餐前30min或餐后2h進行。

3.2.4 注意觀察患者的體溫、呼吸變化,及時遵醫囑處理。

3.3 做好口腔的護理 長期臥床老年癡呆患者機體抵抗力極低,無主動性進食進水行為,為口腔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創造了條件,易引起口腔炎,甚至并發全身感染。(1)每次喂食后給予喂水30ml,以沖刷口腔中殘存的食物。(2)每日2次做好口腔護理,用海棉棒蘸0.9%的生理鹽水清潔口腔。(3)對每位患者殘存的牙齒,應心中有數,經常檢查。

3.4 防止泌尿系感染 長期臥床的老年癡呆患者,大小便不能自理,也給臨床護理工作增加了許多工作量。

3.4.1 每日定時喂水 24h攝水量>1500ml以達到沖洗膀胱的目的。

3.4.2 保持會陰清潔 女性患者用一次性紙尿褲,男性患 者用一次性尿袋接尿。每日沖洗會陰,減少尿液對局部皮膚的刺激。大便后及時更換褲子,清洗肛周。

3.4.3 男性患者的尿袋應固定在床沿下 注意觀察防止患者扯掉尿袋,每日更換尿袋。

3.5 飲食護理 老年癡呆患者吞咽肌功能衰退,又不會主動進食,配合喂食時須注意。(1)提供含豐富營養、清淡、易消化及碎爛的食物,有吞咽困難時給予半流質、流質飲食。(2)喂食時將患者的頭部墊高,動作緩慢,從小量食物開始。一般進食前先飲少量水,濕潤一下口腔,也可調整食物的質地、形狀。由于認知能力下降,癡呆老年人會誤將骨頭、假牙吞下,甚至會將藥片不拆包裝一起咽下,因此,進食食物溫度勿過熱,以偏低為宜,以防燙傷。(3)必要時遵醫囑靜脈補充營養。

4 護理體會

作好長期老年臥床癡呆患者的護理,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護理工作者要付出極大的愛心、耐心、細心和毅力,同時還需要親屬和看護者正確地理解老年性癡呆的特點,采取積極的態度,使癡呆老人能生活在一個充滿親情與關愛的環境中,避免歧視和虐待老人的情形發生 [3] 。通過對長期臥床癡呆患者的生活護理我們認識到,對老年癡呆患者必須早預防、早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每班都要一絲不茍做好生活護理,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減輕家庭負擔,使其家人得到慰藉。

參考文獻

篇2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自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風患者56例,均經頭顱CT或MRI確診為腦中風,年齡在50-65歲,平均年齡56.2±4.8歲,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各28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除了常規治療之外,對干預組進行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①心理干預。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與交流,幫助其更好的減少悲觀、焦慮情緒,配合現有的治療方式;②認知干預。通過對病情的分析以及腦中風的病理機制,幫助患者合理控制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③行為干預。指導患者家屬讓患者保持正確的躺臥位置,仰臥時膝下墊軟枕以使其稍屈起,并且定期進行局部部位的按摩和按壓,改善局部區域的供血狀況。

1.3評分標準采用ADL量表評分標準ADL量表,即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

1.4統計處理采用SPSS19.0和EXCEL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采用t檢驗,P

2結果

由表1結果可以看到,患者在干預前后個時間段ADL評分,干預組相對于對照組都具有顯著性提升,由此也說明了干預組本身生活質量改善的顯著性。(P

3討論

腦中風是一組起病急、預后慢的腦血管循環障礙性疾病。根據我國衛生部門的權威數據顯示,在我國腦中風的死亡率要遠遠高于普通一般疾病,僅次于癌癥位列第二。由此也說明,并且隨著現代人們的生活壓力以及生活飲食的不規律,使得腦中風患者出現了低齡化的趨勢[1]。老年中風患者病后的生活質量明顯降低,其往往會出現偏癱或是肢體肌肉的癱瘓等癥狀,導致其行為極度的不便。而身體姿勢的無法改變以及長期臥床所帶來的心肺功能的不通暢則會導致壓瘡以及肺部感染等一系列的并發癥的出現[2]。與此同時,由于肌肉的萎縮以及行動的不便,導致了其靜脈血液回流的主要動力喪失,易形成下肢靜脈血栓[3]。就目前臨床治療而言,尚沒有比較有效的針對老年中風患者的治療方式,更多的是通過合理的護理治療,對患者的行動機能帶來部分的改善,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形成一個良好的恢復環境,并且通過及時的干預性護理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4]。本研究通過對老年中風患者的合理護理,其結果顯示,干預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4.28%,要遠遠優于對照組患者的78.57%,這也說明了護理干預的重要性以及對于并發癥降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研究結果還顯示患者在干預前后個時間段ADL評分,干預組相對于對照組都具有顯著性提升,由此也說明了干預組本身生活質量改善的顯著性。由此可見,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老年中風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未來的臨床治療及護理領域進一步的推廣與形成系統性的護理干預體系。

參考文獻

[1]虞靜.淺析中風病人急性期的心理疏導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08,12(1):45-46.

篇3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77例老年COPD患者均為本院老年病科2012年12月~2014年9月住院治療的患者,根據臨床癥狀體征、肺部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均已確診[1]。其中男47例,女30例;年齡67~84歲,平均年齡為(73.5±8.6)歲;病程7~20歲,平均病程為(12.2±4.7)歲。

1.2護理干預措施 所有病例均給予有效的抗感染、吸氧、預防和控制心律失常、糾正酸堿平衡失調治療及對癥治療,待到病情穩定后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本病的防治知識和保健方法,讓患者積極戒煙;②有效咳嗽訓練[2]:囑患者深吸氣屏住,聲門緊閉,使膈肌抬高以增加胸內壓,使肋間肌收縮,然后咳嗽,聲門打開,使痰液咯出,反復數次,請患者重復練習直至掌握;③呼吸功能鍛煉[3]:放松練習:坐位或站立調整呼吸,進行胸、腹式呼吸,縮唇呼氣練習5min。呼吸操練習:以縮唇呼氣配合肢體動作為主,吸氣用鼻,呼氣用嘴。⑴雙手上舉吸氣,放下呼氣;⑵雙手放于身體側面,交替沿體側上移下滑,上移吸氣,下滑呼氣;⑶雙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擊拳,出拳吸氣,還原呼氣;⑷雙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氣,放下呼氣;各做10~20次;⑸吹懸掛的小紙球訓練;④上肢肌力訓練[4]:做上舉運動,2~3min/次,2次/d,或使用上肢拉力器訓練,重量0.5~2.0kg,連續拉10~20次。訓練時,要配合呼吸進行,拉起呼氣,放松吸氣。美國運動醫學會認為,5min以下的運動訓練不能改善心肺功能,每次鍛煉的總時間應為15~60min;⑤合理氧療[5]:研究發現,長期低流量(1~3L/min)每日吸氧>12h,能延緩疾病進展、降低死亡率、延長生存期、改善心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質量;⑥用藥指導:向患者講解藥物的治療作用、不良反應、注意事項,要求患者按時用藥,合理用藥,不得擅自加減藥物。

1.3效果評定 護理干預4w后,根據感染治療標準,結合臨床癥狀進行評估。好:精神和食欲恢復正常、痰無或偶見、呼吸平穩、無發熱、血常規正常、能參加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一般:精神面貌和食欲好轉、痰量20ml/d、白細胞總數和中性數值較高。好及一般為臨床有效。

1.4生活滿意度調查 生活滿意度情況采用自行設計的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滿意度調查,結果分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自身前后對照,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

2 結果

2.1護理干預前后臨床效果比較 干預前患者好30例,一般16例,差31例,有效率為59.7%(46/77),干預后患者好58例,一般10例,差9例,有效率為88.3%(68/77),干預前后比較有顯著差異性(P

2.2護理干預前后生活滿意度比較 干預前患者滿意27例,較滿意22例,不滿意28例,生活滿意度為63.6%(49/77),干預后患者滿意56例,較滿意11例,差10例,生活滿意度為87.0%(67/77),干預前后比較有顯著差異性(P

3 討論

COPD是一種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具有反復發作,感染不易控制,疾病遷延不愈,治療效果差等特點。患者易表現焦慮、絕望等負性心理,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在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同時,進行必要的護理干預,加強保健、克服不良生活習慣、預防感染、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遵醫率高,提高了治療的效果和生活的滿意度[6]。

護理干預主要是指導患者進行呼吸操訓練,可減少呼吸頻率,延長吸氣和呼氣時間,增大膈肌的運動幅度,從而增加了咳嗽力度,有助于促進痰液排出,同時使肺活量和最大通氣量加大,二氧化碳排出增加,殘氣量減少,提高了呼吸肌供氧,從而使患者咳嗽、胸悶、氣促、缺氧癥狀得以改善,此外,還可以增進肺泡通氣量,使通氣/血流比率失衡得到糾正,緩解缺氧,從而大大提高了患者活動耐力和對未來生活的希望[7]。

綜上可知,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臨床效果及生活滿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60.

[2]吳海燕,張欽芳,張安琴.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期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四川醫學,2008,29(12):1735-1737.

[3]鄧國金,鐘清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現狀[J].護理研究,2011,25(3):667-669.

[4]楊小梅,李衛青,高春紅,等.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家庭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07,22(17):66-68.

篇4

個性化護理是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和不同需求制定的不同護理計劃, 強調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模式[1]。本次研究隨機選擇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 通過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綜合性分析, 旨在為個性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和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 各50例。干預組中男28例, 女22例;最小年齡61歲, 最大79歲, 平均年齡(66.3±5.3)歲。對照組中男29例, 女21例;最小年齡62歲, 最大81歲, 平均年齡(66.1±4.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接受臨床一般護理干預。干預組接受個性化護理干預, 主要包括:①個性化基礎護理:結合患者及其家屬認知程度, 向其介紹高血壓的相關知識, 大多數老年患者易引發煩躁以及不安等負面情緒, 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心理實時轉變規律進行個性分析, 與老年患者進行疏導溝通, 消散患者負面情緒。②個性化環境護理:根據老年患者個性化需求, 對病房展開全面清潔, 確保室內通風良好、穩定適宜, 為老年高血壓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③個性化飲食以及運動護理:鑒于老年患者機體臟器功能逐漸衰退, 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多進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 確保鉀鈣微量元素的攝入。同時, 要指導患者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運動, 比如散步、打太極等。

1. 3 觀察指標[2]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后, 經回顧性分析處理, 按照醫院老年患者高血壓相關規范準則設計調查表,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及護理滿意度。將一系列所獲取的臨床指標明確收入調查表內, 結合電子計算機開展統計學處理工作。生活質量通過健康測量表(SF-36)進行評價, 分別包括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以及總體健康等方面。護理滿意度通過醫院制定的問卷[3]測驗方式收集, 測驗內容分別有醫護人員服務水平、醫護人員態度等評分。總評分為100分, 結合評分由高至低劃分成非常滿意(>90分)、一般滿意(60~89分)、不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干預組在護理干預前的生活質量評分為(65.1±6.5)分, 護理干預后為(69.1±6.1)分;對照組在護理干預前的生活質量評分為(65.3±6.4)分, 護理干預后為(82.3±5.3)分。護理干預后, 干預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干預組護理滿意度為98.0%優于對照組的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結

伴隨著護理模式的發展, 個性化護理在臨床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本次研究結果認為, 個性化護理應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 經結合患者及其家屬認知程度, 為深入開展個性化護理奠定基礎;通過個性化基礎護理, 消除患者負面情緒, 促進患者積極配合護理治療;通過個性化環境護理, 為患者營造舒適的治療環境;通過個性化飲食、運動護理, 改善患者飲食習慣, 促進患者生活規律合理化, 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4]。

總之, 個性化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效果滿意, 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提升生活質量, 具備臨床推廣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 謝建秀, 陳水瓊, 葉翠華, 等. 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當代醫學, 2013, 19(9):119-120.

[2] 唐翠英, 何方玲, 廖春梅, 等.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吉林醫學, 2013, 20(34):4179-4180.

篇5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6-118-01

高血壓是臨床中比較多見的慢性疾病,特別是在中老年人群體中的發病率較高,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呈現顯著的上升趨勢,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均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高血壓屬于慢性疾病,病程時間較長,患者需要長期以藥物控制血壓水平,進一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1]。本次研究將針對中醫護理對于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診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共計60例為研究樣本,利用隨機抽樣原則將患者進行平均分組,各組均30例,分別定義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26±04)歲;病程時間1~14年,平均病程(62±03)年。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714±02)歲;病程時間2~16年,平均病程(64±06)年。兩組患者常規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分組比較。

12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的高血壓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進行用藥指導和飲食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實施中醫護理,主要包括中醫健康教育、中醫運動指導、中醫食療護理、辯證施護以及疏通經絡護理五個方面[2]。

13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等均完全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少超過90%;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等均顯著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達70~90%;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等均有所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70%;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以SF-36生活質量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進行評估與比較。

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是9667%,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是8667%,具體比較結果見表1。兩組資料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具體比較結果見表2。兩組資料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31中醫健康教育首先應組織老年高血壓患者開展關于高血壓防治的健康教育講座,向患者講解普及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病因機制及治療方案和預防方法等,使老年高血壓患者能夠對自身疾病有正確、全面的認識。同時要向患者講解開展中醫護理的作用及目的,提升患者的依從性[3]。

32中醫運動指導安排中藥師對患者開展面對面的運動指導工作,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確的開展養生運動的方式,例如指導患者?習太極拳等。同時要向患者講解按壓穴位的方式,使患者能夠進行自我護理干預,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33中醫食療護理針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開展中醫食療護理干預,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制定一份科學的中醫食療搭配飲食的配方,使患者能夠在飲食方面做到科學的自我護理干預,通過飲食調控控制其血壓水平[4]。

篇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8(a)-129-02

老年癡呆,又稱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dieas,AD),常發生于60歲以上的老人,隱襲發病,其臨床特點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和精神病性癥狀,有失語、失用、失認或執行功能障礙等癥狀,且缺陷要嚴重到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職業活動和社交功能,或與先前功能水平相比有較明顯下降。此病目前沒有特效的治療,而康復護理對延緩老年癡呆患者的病情發展,提高其生活質量,減少殘疾,延長生活自理能力尤為重要。本研究目的是針對輕、中度老年癡呆患者的癥狀特點,探討康復護理對老年癡呆患者語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以探索適合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04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收治的輕、中度老年癡呆患者66例,均符合CCMD-3的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標準[1]。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齡55~81歲,平均69歲;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學10例,初中20例,高中及中專22例,大專及以上9例;癡呆癥狀進展已1年以上,無心、肺、肝、腎等臟器并發癥。

1.2 康復護理方法

給予患者以下康復護理措施,①語言功能訓練: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利用一切護理、治療機會,主動與患者交流。反復向患者講述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識,讓患者認讀識字卡片、各種動物和水果卡片,利用數字卡片訓練患者的計算能力。分辨失語類型,如命名性失語主要為遺忘名稱,護理時要反復說出名稱,強化記憶;運動性失語主要為構音困難,護理時要給患者示范口型,一字一句面對面地教。鼓勵患者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接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進一步可教患者進行計算、書寫。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訓練:護理人員先作示范,再讓患者模仿,配合口頭提示,反復多次至單獨完成;訓練包括洗臉、刷牙、吃飯、穿脫衣服、如廁大小便、整理床位等,制定一定的訓練步驟,將整個練習分成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訓練。③勸告患者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到室外活動一下,以轉換興奮中心,經常用手按摩頭部的穴位,以提神醒腦。④了解患者家庭情況,取得家庭的支持,使之更好地配合,幫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和協助完成日常活動。⑤每天訓練2次,每次30 min。平均護理時間(65.20±13.56) d。

1.3 觀察指標

在護理前后對患者采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法(CRRCAE)分別對患者聽理解、復述、命名、閱讀、計算、描寫、聽寫、朗讀等方面進行評價,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2]。包括兩部分內容:軀體生活自理能力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量表由患者自評或由專業護士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t檢驗。P

2 結果

2.1護理前后患者語言能力測評的比較

結果顯示,護理后患者聽理解、命名、計算能力評分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護理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較

結果顯示,護理后患者軀體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P

3 討論

癡呆是由于大腦多方面高級精神功能障礙而產生的獲得性、持續性智能損害綜合征,即在無意識障礙的情況下,患者有認知和記憶功能障礙,以及語言、視空間、情感或人格3項中至少1項功能受損,影響其社會、生活、職業功能者[3]。我國估計已有400萬老年癡呆患者,該病已是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3]。老年癡呆患者分為輕、中、重度,輕度的老年癡呆患者會有記憶力、計算力障礙,影響到工作能力,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完好的,一旦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響,我們稱之為中度老年癡呆。發展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臥床不起的就稱為重度老年癡呆。不同程度的老年癡呆康復護理方法不同。老年癡呆的護理目的是:延緩或阻止癡呆程序的加重,改善記憶功能,提高癡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質量,減少并發癥,延長存活期。文獻報道,老年癡呆患者,如果不采用任何治療和各種訓練手段,其智能狀態及軀體的退行性變是極為明顯的,及早進行認知功能訓練,利用中樞神經系統的可塑性,進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重建[4]。由于老年癡呆患者從出現精神障礙到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其臨床癥狀呈現漸進演化性、緩慢進展性和認知功能衰退的不可逆性[5-6]。目前尚缺乏特別有效的治療手段,接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對于防止智力進一步衰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康復護理對老年癡呆患者顯得尤為重要。老年癡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語言功能障礙,本研究發現,對輕、中度老年癡呆患者進行語言功能的康復訓練能提高患者聽理解、復述、命名、閱讀、計算、描寫、聽寫、朗讀能力。有文獻報道,生活自理能力和認知功能訓練能夠促進老年癡呆患者認知能力的康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適應能力,改善其生存質量,有效地延緩癡呆的進程[4]。本研究發現,康復護理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軀體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尤為顯著。提示我們,癡呆患者的康復護理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尤其是癡呆照料者應充分認識并重視老年癡呆患者各方面的功能訓練,及早采取措施,從而有益于患者,減輕家庭負擔。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

[2]張明圓.精神科評量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66.

[3]盛樹力.老年性癡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12-26.

篇7

腰腿痛在老年人群中比較常見,其發生率約為82%,具有反復發作、難以根治、癥狀多樣等特點,嚴重傷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為此加強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腰腿痛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腰腿痛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2例,女40例;年齡在59~76歲之間,平均年齡(657±25)歲;病程在3~10 a之間,平均病程(48±12)a。其中單純腿痛40例,單純腰背痛46例,腰腿痛16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0例,中學54例,小學及以下38例。

12護理方法本組患者均給予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輔導、運動指導、藥物指導等內容。

13觀察指標對治療前后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進行統計分析。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均通過本院設計的問卷調查表評價,其中心理狀態包括焦慮、抑郁、孤獨等內容,生活質量包括社會功能、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及總體健康等內容,除軀體疼痛外,分數越高表明越好。

3小結

老年腰腿痛患者因身體因素、家庭因素等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影響治療及預后,為此加強綜合護理干預至關重要,主要表現如下。

31健康教育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學習理解能力等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宣教,用通俗易通的語言向患者講解腰腿痛的病因、癥狀及治療方案,并鼓勵患者根據健康教育內容結合自身情況制定控制計劃。同時親切、耐心的向患者演示正確的站姿、坐姿及取物等正確做法,幫助患者掌握緩解疼痛癥狀的技巧。健康教育課采取講座、一對一講解及演示、視頻觀看、發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健康教育,有效預防或緩解腰腿痛癥狀。

32情志護理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疾病及預后,護理人員要根據不同證型患者采取個性化的情志護理,積極的幫助患者疏導心理,盡可能的消除患者焦慮、不安等心理,獲取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提高其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2]。

33飲食調節指導患者多食營養豐富、清淡、高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同時根據患者不同癥狀行不同的藥膳指導,如補肝腎、活血祛瘀等藥膳,有牛膝、杜仲、狗脊等,煲湯服用。若患者存在腑氣不通癥狀,則可添加何首烏、當歸等藥物[3]。

34運動指導叮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準確的坐、站等姿勢,盡可能不做重活,適當活動關節。指導患者適當戶外活

動,如打太極、慢跑、跳廣場舞等,促進血液循環的同時幫助鈣吸收,緩解疼痛。此外,睡覺時最好使用硬板床墊,保護脊部,且睡姿最好是側臥,膝部微曲,把軟枕放在兩膝間,幫助腰肌有效放松。

35藥物指導若患者疼痛難忍,給予患者鎮痛藥物治療。對于急性發作患者來說,給予藥物熏蒸治療,1天1次,臥床休息2個星期及以上;同時行活血、止痛中藥溫服治療。若患者疼痛癥狀緩解,則以藥物熏蒸聯合手法治療為主,如“飛燕式”、“五點”拱橋式腰背肌功能鍛煉。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值得進一步擴大應用。

參考文獻:

[1]白躍宏下腰痛臨床與康復[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377-396

篇8

選擇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00例老年肺結核患者為實驗對象;經相關檢查診斷得到確診。老年肺結核患者中男185 例,女115 例;年齡60-80 歲,平均(65±2)歲;并發癥:肺部感染135例,肺心病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肺癌21例,糖尿病31 例;焦慮223 例(74.3%),抑郁153 例(51.0%)。按照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入院宣教等。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綜合護理干預,以觀察兩組患者的病情變化,方法如下:A.心理干預 老年肺結核患者隨著抵抗力下降,且大多合并其他疾病發生等導致患者不管在身體還是心理上都相對其他人比較弱,產生壓力過大,抑郁等不良情緒使得治療效果也有所下降。因此護理人員應該時刻關心患者,幫助患者排除孤寂感,并鼓勵患者家屬多與之交談,同時耐心接受患者的傾訴,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同時向患者普及相關疾病的知識,增加患者對戰勝疾病的信心。B.用藥干預護理 護理人員應掌握藥物的藥理作用,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等癥狀變化。C.飲食干預 患者飲食規律,禁止吸煙和飲酒。D.其他干預 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鍛煉,逐步增加患者的肺活量。

1.3觀察指標

①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價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焦慮情

緒變化情況。②生活質量采用WHO生活質量簡表(WHOQOL-BRIEF)進行評定,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功能、社會關系和環境4個領域,共計26個條目,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反之提示生活質量越低[2]。兩組患者治療6個月后觀察治療前后指標的變化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患者心理狀態比較護理后患者抑郁、焦慮狀態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入組時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入組后6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老年肺結核患者有病程長、病種不單一、病情不穩定、易反復發等特點,常致患者產生負面的心理反應[3]。這些負面影響包括抑郁或焦慮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大降低[4]。

篇9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患者心肌細胞缺血,多伴有心功能不全,甚至可能發作急性缺血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是一種身心疾病,患者極易出現多種負性情緒,進而影響患者健康行為,增加冠心病發作風險[1]。抑郁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對患者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都有負性影響[2]。因而,伴抑郁癥狀的老年患者的臨床護理應加強對心理問題的關注。本研究對比了綜合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對伴抑郁癥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癥狀、家庭支持、機體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2~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4例,男55例,女39例,年齡≥60歲,均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心功能Ⅰ~Ⅲ級,住院時間>4周,入院后2 d,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進行抑郁癥狀篩查,≥50者;排除其他器官嚴重疾病、惡性腫瘤、精神疾病史或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和理解量表;心理科醫生診斷并建議藥物干預的嚴重抑郁癥。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7例,干預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60~86歲,平均(72.48±5.39)歲,平均教育年限(11.73±2.85)年,平均病程(11.82±2.38)年;對照組男29例,女18例,年齡61~82歲,平均(71.83±4.93)歲,平均教育年限(11.19±1.25)年,平均病程(12.16±2.29)年。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干預。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加入非藥物治療的綜合護理干預,該組護士均由精神科醫生進行培訓,掌握冠心病患者心理特點及心理疏導要點,綜合制定護理干預方案。①健康教育,較常規護理的健康教育更強調系統性,采用集中宣教和個體化教育的方式,首先通過面對面單獨溝通,了解本組患者抑郁狀態最突出的問題和健康教育的需求,結合本組特點開設冠心病病友健康講座,在常規的冠心病知識宣教基礎上,重點解釋和分析患者最關心的問題,過程中設置問答交流環節,收集患者問題,對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專業解釋,對個體化問題則以單獨交流方式解答;②心理護理,對于本組有抑郁癥狀的患者,心理護理是重點,冠心病患者經受疾病癥狀折磨和長期治療負擔,易產生對健康的失望、對疾病的恐懼、對社會的抵觸甚至是憤怒,應結合疾病特點以互助團體、榜樣效應、社會及家庭支持的形式進行心理護理,將本組分為4~5人的互助小組,在病友健康講座之后開展小組交流,談病史、治療史、心得,可以延伸至生活中的困難、情緒宣泄等,過程中醫護人員進行引導,注意傾聽,并對突出問題進行疏導,請同期或已出院的心態和康復效果最佳的病友述說自己的心得體會,以之為榜樣,激勵患者,為患者創造更好的社會和家庭支持環境,結合家庭關懷干預;③家庭關懷,對患者家屬進行教育,傾聽和疏導患者家屬心理負擔,鼓勵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使之了解家庭支持對冠心病患者康復的重要性,增加探視次數和時間,家庭成員盡量都能到醫院探視,對出院后的家庭護理提供建議;④運動指導,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心功能不全,適當的運動有助于恢復和增強心功能及抵抗力,還能調節患者心理狀態,在醫生的指導下,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以低強度、緩慢的運動為主,循序漸進,如太極拳、散步等,每周2~3次,每次30 min左右。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進行評價。抑郁程度,由SDS評價,抑郁評定的分界值為50分,得分越高抑郁傾向越明顯;家庭支持,由家庭關懷度指數問卷[4]評價,包括5個維度,總分10分,家庭功能障礙的分界值為7分,得分越低家庭功能障礙越嚴重;生活質量分別采用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5]評價,包括軀體受限程度、心絞痛穩定狀態、心絞痛發作情況、治療滿意度、疾病認知度等5大項目19個條目,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機體功能和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

2 結果

2.1護理干預抑郁癥狀的效果

干預前兩組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2.2護理干預家庭支持的效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家庭關懷度指數問卷各維度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家庭關懷度指數問卷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2.3 護理干預生活質量的效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SAQ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SAQ各項目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抑郁是冠心病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抑郁值的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險度升高。心絞痛是主要的癥狀之一,而心絞痛給患者帶來不僅是身體上的疼痛,還有恐懼甚至瀕死感,會造成患者的心理創傷,從而導致抑郁癥狀的發生或加重;抑郁患者存在較明顯的心理應激,可能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興奮,增加機體代謝,增大耗氧量,加重心肌負荷,甚至引起冠狀動脈痙攣,使心肌發生缺血缺氧,同時兒茶酚胺大量釋放,促使血小板聚集,可能導致血管內凝血而出現血栓形成,阻塞冠狀動脈,誘發心絞痛甚至發生心肌梗死[6~8]。因而,冠心病不僅是身體的嚴重疾病,還可能導致嚴重心理問題,從而影響疾病的進展。

生活質量涉及生活的多方面,老年人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程度高,現實的空巢狀態的孤獨感,使其更為渴望家庭的關懷,尤其是伴抑郁癥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孤獨是加重期抑郁癥狀的主要因素[9]。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良好獲得更多家庭支持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更好,發病風險降低[10]。而適當的有氧運動,不僅能增強心臟功能和機體抵抗力,運動還是一種發泄負性情緒的途徑。有研究認為,在運動過程中血液中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濃度升高或達到正常人水平,舒解由于心理應激導致的抑郁的負性心理狀態,對抑郁有輔助治療作用,運動療法可作為抑郁癥的一種替代療法,其長期效果明顯[11,12]。因此,本研究采用的綜合護理干預家庭關懷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我科采用的綜合護理干預方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家庭關懷和運動指導。

綜合護理干預中健康教育講座為患者提供一個集中的平臺,在此可以獲得冠心病相關的專業知識指導,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減少不必要的恐懼,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同時還是心理護理的主要手段,病友集中參加講座,首先是一種大家交流的促進,講座后不同的互助小組再進行分享,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在醫護人員的引導下,分享各自的心得、體會,甚至可以傾訴,患者在團體中獲得情緒的宣泄、安慰和鼓勵[13,14]。并安排榜樣病友與大家分享自己獲得好的治療效果的經驗,為在院的患者樹立信心和榜樣,建立正性的心理狀態。同時加強與家屬的溝通,疏導其可能存在的困擾,對其進行冠心病心理輔助治療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鼓勵家屬以實際行動增加對患者的關心照顧,多親人、多探視、多問候、多親近,盡量消除患者孤獨感,增加家庭溫暖。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前抑郁狀態、家庭功能障礙均較為明顯,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和家庭關懷現狀存在明顯缺陷,患者生活質量較差。經綜合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SDS評分顯著降低,并遠低于對照組,說明綜合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通過綜合護理全面關注老年患者心理特點,通過多種措施增進患者相互交流及醫護人員與家屬的溝通,宣泄情緒,獲取正面的支持力量,建立正確的應對疾病態度,減少自怨自艾,消除抑郁狀態;家庭關懷度指數總分及各因子評分均顯著升高,說明綜合護理加強了患者和家庭的互動和親情紐帶,通過醫務人員的悉心交流和溝通,使家屬理解患者對家庭關懷的需求,家屬主動參與到對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的支持中,促進患者家庭的感情和睦,使患者獲得更多的家庭關懷。綜合護理干預后干預組SAQ評分較干預前和對照組均顯著升高,說明患者在綜合護理干預后通過減輕心理負擔,獲得內心溫暖,建立治病信心和自信,積極配合對疾病的診治,參與疾病自我管理,機體功能和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綜合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家庭關懷和運動指導的護理干預顯著地改善了伴抑郁癥狀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狀態,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得到更多的家庭關懷支持,提高機體功能和整體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馬躍文,劉暢. 心臟康復對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慮情緒改善的研究進展[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2):141-143.

[2] 趙婷,王英. 抑郁情緒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β水平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2256-2258.

[3] 李月,李壽欣. 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與抑郁、焦慮心理結構的區辨效度[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7):505-510.

[4] 戚厚興,賈傳魯,張作記,等.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家庭關懷度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8):834-836.

[5] 毛瑞英,王建輝,譚崢,等. 系統性護理干預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 28(25):26-27.

[6] 甄嚴杰,何翠竹. 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7):11-12.

[7] 蘭潔,廖光榮,方向紅. 行為干預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7):4-6.

[8] 宋翠俠,柴樹花.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2):2462-2463.

[9] 張秀敏,米嬌,武如冰. 健康教育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6):8919-8920.

[10] 張宏晨,王培席. 住院冠心病患者健康功能與家庭關懷關系[J]. 中國公共衛生,2011,27(8):1023-1025.

[11] 季向東,王群松,方春霞. 運動療法對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 實用老年醫學,2012,26(4):331-333.

[12] 柳蘭仙,方志紅. 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與運動功能的影響[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4):536-538.

篇10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間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患者均符合疾病診斷標準,且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排除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遵循隨機原則將6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均等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兩組。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7:13,最低年齡為62歲,最高年齡為81歲,年齡均值為(71.23±3.21)歲,病程時間在6年~15年之間,均值為(8.54±2.17)年;觀察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8:12,最低年齡為61歲,最高年齡為83歲,年齡均值為(71.45±3.19)歲,病程時間在6年~16年之間,均值為(8.57±2.14)年。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一般資料數據經統計、對比可知無顯著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本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即提供一般的藥物指導、飲食指導等方面的護理服務。

觀察組:本組患者則在一般護理基礎上行社區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建檔、評估。為老年高血壓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疾病相關情況,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2)健康宣教。通過向患者發放疾病知識宣傳資料、定期開展疾病相關知識講座、一對一針對性知識宣教等方式提高患者對于高血壓疾病的認知,宣教內容包括該疾病的病因、疾病癥狀、危害、治療方式、控制管理等。定期進行家庭隨訪,并于隨訪時強化對患者的健康宣教。(3)心理疏導。部分老年患者易由于情緒激動導致血壓升高,且長期治療亦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因此,為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緒導致出現血壓升高情況,需定期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疏導患者的心情,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以平和心態面對疾病,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工作。(4)日常生活護理。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應低鹽、低膽固醇、低脂、高鈣、高纖維素飲食,同時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運動。若出現不適情況,需及時就醫,并定期復診。

1.3 評價指標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評估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內容有軀體功能、社會領域、心理領域、物質生活狀態,各指標總分為100分,患者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同時,記錄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情況(收縮壓、舒張壓)。并采取問卷形式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問卷為百分制,評分高則滿意度高。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統計分析本文數據結果,血壓值、評分值均為計量資料,以()形式表示,組間對比行t檢驗。p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可知,觀察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心理領域、社會領域、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2.2 血壓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比較兩組患者血壓及滿意度可知,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3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收縮壓、舒張壓)顯著更低,且護理滿意度分值顯著更高,P

3 討論

高血壓疾病為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及生活方式變化,臨床老年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該疾病的發病原因有作息不合理、飲食不規律等,因此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同時,需注重對患者的護理,從而保證疾病有效控制[3]。

篇1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180例手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全方位組和傳統組,每組各90例患者。其中全方位組患者中男52例,女88例。年齡58~83歲,平均年齡(65.5±5.4)歲。傳統組患者中男50例,女40例。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58.5±5.2)歲。其中28例老年患者為股骨骨折,45例老年患者為脛腓骨骨折,36例老年患者為踝骨骨折,36例老年患者為足部骨折,35例老年患者為臏骨骨折。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經過影像學檢查后確診位骨折患者,需要接受骨外科手術治療。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骨折原因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老年患者的資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傳統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主要的護理方法為對患者進行身體的體征和生命體征變化的監測,對患者進行換藥和輸液。

對全方位組患者進行全方位護理,主要的護理方法為:在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的同時,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功能鍛煉以及并發癥護理等。心理護理主要是針對患者出現的消極情緒進行積極的引導,保證患者能夠通過心理護理確立治療信心,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飲食護理主要是對患者進行禁忌飲食的指導和防范,確?;颊吣軌蛟谧≡浩陂g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并且保證飲食中不會出現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食物,對患者進行治療部位的功能鍛煉。并發癥護理是指,患者在接受手術后,有一定的幾率會患有并發癥,保證患者的康復速度和并發癥的治療,使患者能夠做到真正徹底的康復。

1.3觀察指標 主要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進行分析,患者的生活質量主要觀察患者是否在住院期間產生褥瘡?;颊邔ψo理的滿意程度則由患者進行打分統計,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種情況,10~8分為非常滿意,7~5分為滿意,4分以下為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全方位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傳統組。其中,全方位組老年患者中出現褥瘡的患者為6例,傳統組患者中出現褥瘡的患者為15例,兩組患者出現褥瘡的幾率分別為6.66%及16.66%,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年齡也在逐漸的增高[4]。多數的老年人在經過骨外科的治療后無法生活自理,而在臥床休息期間,老人的身體狀態、心理狀態都會產生變化,認為自己的疾病無法治愈,進而消極的對待治療,從而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5]。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護理人員對老年患者進行更加細致的護理和更多的心理關注,以保證老年患者能夠帶著最為良好的心理和身體狀態進行治療,從而保證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在對老年患者進行護理時,主要要對老年患者的飲食健康、受傷部位功能鍛煉以及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進行護理和觀察。通過本文的實驗研究可以看出,接受全方位護理的老年骨外科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都有非常明顯的提高,相較于傳統的護理方法,能夠更加快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速度。

參考文獻:

[1]崔秀霞.全方位護理對骨外科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22:205-206.

[2]范亞輝.全方位護理對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26:47-48.

[3]陳帆,成玲.全方位護理對骨外科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08:380-381.

篇12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166-01

【引言】高血壓是老年人群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并且也是誘發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重要原因,高血壓為終身性疾病,不容易根治[1]。我國人群血壓水平隨年齡逐漸升高,以收縮壓更為明顯,但45歲后舒張壓呈現下降趨勢,脈壓也隨之加大。增強社區防治高血壓疾病工作,定期測量血壓、科學教育、改善飲食習慣。減少疾病的發生率。本次探究分析對比社區護理措施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具體?蟮廊縵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到2017年所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分析的病例,將按照計算機表法把5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分析的病例,本次研究均已和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且已經簽訂知情同意書,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計算機表法把5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實施社區護理為研究組;實施常規護理為對照組,每組各25例患者。其中研究組男患者14例,女患者11例;最小年齡65歲,最大年齡72歲,中位年齡(67.54±1.35);對照組男患者13例,女患者12例;最小年齡65歲,最大年齡75歲,中位年齡(66.21±3.55)。分析對照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基礎資料,顯示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科學統計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25例患者實施普通常規護理,包括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給予患者用藥指導、健康教育、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方面常規護理措施。

探究組25例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操作如下:

(1)健康教育,通過書籍、講座、電話指導等教育形式針對患者自身狀況進行指導,宣教。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相關知識,例如:病因、治療方法、血壓監測等。并掌握自我管理方式方法[2]。

(2)心理護理,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過程十分漫長,老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比較容易出現一系列不良情緒如:悲觀、焦慮、壓抑、煩躁等。嚴重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的效果,所以社區護理人員和家屬要多傾聽,與患者多溝通,并與患者家屬密切配合,使患者保持樂觀,積極地生活態度;減輕患者心理壓力。

(3)生活方式,首先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并加以改善患者本身不良的習慣和方式;給予患者正確的健康的指導,例如:適量的運動、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針對患者自身疾病情況進行相關的記錄、制定適合的社區護理計劃[3]。

(4)飲食教育,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及預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改變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戒煙戒酒,應該遠離含糖高的食物,避免血糖、血脂的升高;患者應該多食用一些低脂肪、低鹽、低膽固醇、鈣含量高、蛋白質多的食物[4]。

1.3 觀察指標 觀察研究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經過常規護理與社區護理措施干預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50例高血壓患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親情化護理干預有效率等計數資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相關數據用卡方檢驗,計量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數據采取t檢驗,若p

2 結果

篇13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2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例,觀察組男7例,女3例,最大年齡88歲,最小年齡61歲,平均(71.5±4.7)歲,平均病程(5.7±1.1)年;對照組男6例,女4例,最大年齡85歲,最小年齡62歲,平均(70.9±4.1)歲,平均病程(6.0±0.9)年?;颊吆喜⒏哐獕?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根據統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如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給予吸氧、糾正酸堿平衡、抗感染以及防止心律失常等常規治療,并嚴格監測入院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人性化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用藥指導、環境護理、并發癥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等。

1.3觀察指標[2]

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的方式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主要包括功能狀態、生活狀態、情感狀態、社會家庭狀態以及總體生活質量五個方面,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數據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一。

表一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

功能狀態

生活狀態

情感狀態

社會家庭狀態

總體生活質量

觀察組

護理前

45.7±3.6

39.1±5.6

40.5±2.9

44.2±2.3

50.2±6.8

護理后

85.7±4.5*

83.1±4.9*

87.8±3.3*

89.8±4.4*

91.8±8.1*

對照組

護理前

44.5±3.4

37.9±5.1

41.2±3.1

43.8±2.7

49.8±6.4

護理后

57.8±4.3

60.2±4.2

62.8±3.9

61.8±4.9

70.5±7.9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炎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需長期治療與護理,疾病折磨、經濟壓力等多方面因素易導致患者出現煩躁、焦慮、抑郁等消極心理情緒,影響治療效果;另外該疾病患者因氣流受阻,導致呼吸不暢,不利于患者進行正常生活與工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給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可緩解其消極的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人性化護理是現代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堅持以人為本,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中心給,予全面的、人性化的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老年患者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為其講解最近治療方法,普及相關健康知識,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治愈信心;(2)用藥指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因需長期服藥治療,因此護理人員要耐心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各藥物具體的用藥方法、劑量、功效以及注意事項等;(3)環境護理。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保證病房干凈、整潔、光線適宜、空氣清新,可適當擺放綠色植物或患者喜愛的擺件;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視頻,最大程度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4)并發癥護理。輔助患者翻身,進行適量運動;根據病情變化,可適當給予霧化吸入治療,稀釋痰液,幫助患者排除痰液;指導患者學會哈氣、放松、訓練呼吸肌、咳嗽的方法,并給予吸氧護理,改善其心肺功能,控制病情發展;(5)飲食護理。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補充蛋白質,減少糖類攝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并輔助患者進食[3]。

綜上所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功能狀態、生活狀態、情感狀態、社會家庭狀態以及總體生活質量等方面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因此,給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人性化護理干預,明顯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薛梅.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715-716.

[2]張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北方藥學,2013,10(03):174-175.

[3]李雪萍,李永燕,羅瓊.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06):26-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通城县| 泸水县| 资溪县| 大理市| 黔西县| 孟村| 夹江县| 绵阳市| 通江县| 山东省| 舞钢市| 广汉市| 郑州市| 新闻| 泾川县| 温州市| 新乐市| 常州市| 拉孜县| 丰镇市| 西藏| 微博| 平南县| 余干县| 伊金霍洛旗| 黑水县| 潜山县| 邓州市| 涿州市| 清水县| 南雄市| 洛浦县| 湖州市| 乌兰浩特市| 湛江市| 白朗县| 金沙县| 梁河县| 临桂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