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數字教育服務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數字教育服務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數字教育服務

篇1

宏觀建設上,需要相關出版、教學、技術、科研部門建立協同平臺,資源共享,合力開發,探索共同受益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實現教育資源的數字化整合。通過專業化編輯部門提供內容和方案支持、教學部門提供人力和組織保障、技術和營銷部門提供網絡運營、科研部門保障持續發展,建設出版、培訓、數字化相結合的互主體化外語教育服務綜合體,是教育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至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規?;;ブ黧w化外語數字教育服務綜合體的建設,尤其是外語教學數字資源的開發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走具有一定規模用戶和產品的發展之路,才能避免出現各自為戰、重復開發、效益低下的局面,提高軟件開發的效益,確保軟件的質量。二是系統化。互主體化外語數字教育服務綜合體是系統工程,要注重內容資源網絡、外語學習者人際網絡、物流網絡的配套建設。這三個網絡的互聯互動與協同運行,會創造巨大的價值增量空間。這個服務綜合體各部分的系統性很強,如外語教育信息資源的設計、開發應作為一個系統,需統一規劃,統一組織力量,逐步形成規范化開發、試用、修改、評審、、推廣的工作體系。實現教學信息資源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保障跨媒體、跨平臺的網絡化協同運作。三是規范化。互主體化外語數字教育服務綜合體的建設,需要根據外語教育的實際需求,制訂針對性強、目的明確的科學規范,建立權威的教學軟件評審機構,尤其應該把好網絡學習軟件的質量關。四是集約化。采用以系統為中心的開發模式,組織由學科內容專家、實際使用者、協同平臺的組織者、軟件的制作者等多方面組成的小組共同設計、開發。五是基地化。依托現有信息技術設施,建設一批網絡學習軟件資源開發基地。積極爭取國家教育部門在資金和設備上予以重點支持,發展外語教育網絡信息資源基地。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基地內部和基地與外部的交流與合作,從而提高用戶自助互動機會,提高數字化教育服務的效益。筆者認為,不是說采用了數字技術,運用了互聯網模式,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為了建構互主體化外語數字教育服務模式,從微觀層次來看,構建教學與技術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即在教學操作層面的模式構建上,仍有許多方面值得注意。例如:一是互主體化。這實際上是本文第一部分所論述內容的具體實現。互聯網技術提供的是一種互主體化的人際交往和情感交流模式。因此,沒有明確的互主體化教學法理念,數字教材開發、教學軟件設計等資源建設的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只會產生無意識的互動活動,容易流于形式。有意識貫徹互主體化教學法理念,教材開發、軟件設計等信息資源建設就會上一個檔次,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就會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在互主體化網絡教學模式之中,富媒體網絡技術替代不了教師。先進的教學操作模式,應以“互主體發展”為基本思想,這是數字化課程環境下教與學的基本操作理念。教學活動應一改教師一統天下的格局,依據高度發展的互主體性在教學活動中形成師生之間平等而民主的對話、交流、商談關系。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與其說是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不如說是學習伙伴、民主交流的對象。

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設計及其模型化和數字化體現互主體性,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在這個意義上,無論是PPT式微課程、講課式微課程、情景劇式微課程,還是提分微課程、微課堂,甚至智能微課程都未能實現真正的互主體化教學。探索并創建數字化條件下的先進教學操作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教育的網絡媒介提供的教學活動的集成性和非線性、教學方式的可控性和交互性、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建構師生互主體化的教學過程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的教學結構。從目前來看,這個教學操作模式至少包括師生協商討論共設學習情景、合作應用和創新、協同研究探索,學習者自主意義建構、自主搜尋信息、小組合作學習等構件。二是全方位化。先進的教學操作模式,把教學看作一個整體過程,從測評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到制定合適的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等,從監控活動過程的各個方面到適時評估并反饋評估內容和合理的改進教學方式,從教學參與者的視聽活動到不同方式的討論乃至教學參與者之間的有效交流,不僅做到互動,而且做到全方位地為教學活動服務。三是多元化。積極探索互主體化外語數字教育服務模式之中先進的外語教學服務模式,不必拘泥于某個或一兩個教學操作模式。學習活動的目標要有具體性,目標不同,數字化操作模式實現各異。教學第一線廣大教師創造性勞動成果的科學總結是構建多元化教學操作模式的孵化器。四是自助化。建構適合不同教學目標的操作模式,其本質在于互主體化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各類教與學經驗模式的積極總結,并付之信息技術程序化和網絡化的實現分不開。先進的外語教學服務模式最終要實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指導教師等選項上提供多元化豐富多彩的個性化協作式教學服務,全方位提供網絡自助化互主體教學服務。使用信息技術把各種教學模式程序化是前提,網絡自助化是結果,服務教學是目的。唯有如此,才能極大提高教學效益,有利于培養在言語能力等交際技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等才干上都得到共同提高的外語人才。

2.提高技能、增長智慧的互主體化外語數字教育服務模式

互主體化教學法的應用、數字化外語教育資源建設的最終落腳點是能夠提高技能、增長智慧的數字化教育體系———互主體化外語數字教育服務模式。先進的多元化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無論是工具型,還是復合型,抑或是創新思維型,都要求教育活動的互主體———學習者和教師的智力付出,都旨在通過各種類型的實際訓練提高學習活動參與者的技能,增長其智慧。無論是語言表達能力、言語交際技能乃至社會交往能力,還是包括這些能力在內的整個主體能力構造,以及包括應變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在內的實際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智力和非智力素質,都將產生一個質的飛躍。因此,先進的互主體化外語數字教育服務模式應該是一個有利于提高技能、增長智慧的人才培養體系。先進的互主體化外語數字教育服務模式,應該保障每一個教學活動參與者通過能動地感知和認知、理解和探索,把在共同活動中的所得和所悟內化進自身的主體結構。內化主要包括同化和調適兩個過程。同化,能夠調整和轉換的只是主體的所得和所悟,可使其與當前的主體結構相匹配,從而直接將其納入現有的主體結構,活動參與者獲得增量的知識和思想、情感和體驗;調適,能夠通過調節自身主體結構與共同活動中的所得和所悟相適應,使主體結構發生質的變化,從而躍上一個新的水平。同化與調適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因此,需要創新信息化產品和服務形態,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模擬教學活動參與者在同化和調適過程中把所得和所悟內化的路徑,運用全媒體手段強化參與者把所得和所悟內化進自身主體結構的期望值,借助相關心理學軟件產品把學習者的心理變化狀況模型化,在各類網絡實戰訓練活動中培養和提高技能,增長智慧。

篇2

教育理論刊物分會理事長、遼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教育科學》雜志主編傅維利教授在主題發言中指出,改革將成為中國未來十年教育的主題。這就意味著教育科學研究將會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上。教育改革涉及到數量、結構和質量三個維度的變化。從當下中國教育現狀來看,“增數量”的目標達成是順暢的,但“調結構”、“提質量”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國家要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特別是提高公用教育經費所占市、省和中央財政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運用“改革”的思維方式,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以及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案母铩彪m然已經成為中國教育運行發展的主題,是實現“結構調整”和“質量提高”的惟一出路,但是改革不是盲目的試驗甚至“亂沖亂撞”,改革的成功必須建立在嚴謹的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以往教育發展的歷程告訴我們,沒有教育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改革,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而給教育發展帶來的損傷概率卻很高。因此,作為教育研究成果發表主陣地的教育理論刊物必須牢牢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期,勇于承擔使命、擔當責任,積極引領教育科學研究方向,主動引導作者關注重大教育改革問題,促成和推動相關研究,并及時研究成果,為建設教育強國與人力資源強國做出貢獻。

與會代表還就今后一段時間內教育科學研究熱點問題各抒己見。概括起來主要有:學前教育普及問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減輕中小學生負擔問題;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問題;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問題、債務負擔問題;職業教育強化問題;素質教育改革問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問題;創新人才培養問題;考試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問題;現代學校制度建立問題;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問題;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問題等。分會倡議,教育理論刊物應當積極主動地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設立專欄、編輯??刃问?,為推動中國教育事業科學健康發展承擔起使命,擔當起責任。

二、應對數字出版:教育理論刊物的責任之二

十余年來,數字出版迅猛發展,迅速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高速擴張。當下,各種學術期刊網以其特有的優勢逐漸發展成為強勢媒體,不僅直接影響了傳統紙質教育理論期刊的發行,而且逐漸危及教育理論刊物的生存與發展。與會代表針對如下問題展開了充分討論:

問題之一:是機遇還是挑戰?

有的代表認為,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是時代的必然,數字出版是大勢所趨,網絡閱讀已經深入人心。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數字出版已經成為必然。從這個視角分析,數字出版是教育理論刊物發展的機遇。同時,伴隨著數字出版這一“朝陽產品”逐漸走向強勢,來自數字出版的挑戰愈益彰顯。其表現有:一是要求編輯部與其簽訂獨家入網協議:即只能加入我的期刊網,不能再加入其它期刊網。二是要求編輯部加入數字化優先出版系統:即在紙質版刊物尚未印刷出來前,就已經在期刊網上率先出版了。因此,教育理論刊物必須迎接這一挑戰。

問題之二:數字出版的利與弊?

與會代表就數字出版的利與弊展開了充分討論。有的代表認為,數字出版之所以迅猛發展,是因為其固有的長處:檢索便捷、瀏覽方便、瞬間下載、庫容龐大、資料豐富、省時省力。加之,有的學術期刊網為了吸引更多的期刊加盟,采取了整體產品策略,不斷擴大延伸服務的范圍。一是為查尋影響因子、下載量、轉引率等提供便利。二是通過免費提供編輯部采編系統、學術論文不端檢測系統等,部分滿足了編輯部的需要。其弊在于:一是數字出版尤其是學術期刊網只是搭建了一個平臺,沒有自己的作者隊伍,只能依靠各刊物提供資源。沒有各家刊物提供源頭活水,期刊網就成了死水一灘。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期刊網有點“不勞而獲”。二是上網下載費用相對高昂,沒有實現免費化。目前,每頁下載費用從幾角錢至1元錢不等,下載10頁左右,就等同于買一本刊物的價錢。

問題之三:是消極適應還是積極應對?

與會代表就如何應對數字出版的挑戰各抒己見。絕大多數代表贊成積極應對。概括起來其應對策略有:一是增強法律意識。一方面,積極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聘請期刊法律顧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完善刊物的守護職責。

二是教育理論刊物一方面可以在出版發行紙質版的同時,重視出版發行電子版,并以低廉的價格搶占市場。另一方面,可以以分會為平臺,聯合建立教育學術論文數據庫、期刊網,利用行業優勢及各期刊編輯人員良好的專業素養,建立更有利于教育理論研究人員瀏覽、檢索和發表的數字平臺。

三是聯合起來保護知識產權。有的代表指出,在當前的形勢下,教育理論刊物只有聯合起來,才能使雙方處于平等的對話位置。學術期刊網之所以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強大的數據庫,就在于其采取各個擊破策略,在學術期刊沒有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前提下,簽署了合作協議。如今,任何一個刊物都不可能以不合作來爭取自己的話語權。教育理論刊物必須借助分會這一平臺,形成合作聯盟,才有可能在分成方式、合作方式上與學術期刊網展開談判,爭取刊物應有的權益。

篇3

1數字化圖書館是高校成人教育強有力的后盾

1.1成人教育是高等學校的辦學基本內容之一。

國家教委指出:“函授生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在校集中學習期間,學校應統籌安排其使用教室、實驗室、閱覽室、圖書館、學生宿舍以及其他教學、生活設施”。國家教委又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提高成人教育的質量”。在現階段,人們科學技術知識需求不斷提高的形式下,成人教育再教育質量的提高,刻不容緩。培養出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很重要,而高校數字化圖書館為成人教育服務同樣責無旁貸。

傳統圖書館豐富的館藏;針對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對相關的教學參考書、學術期刊作數字化技術處理;對社會上已數字化的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在此基礎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是高校數字化圖書館的資源基礎,同時也為成人教育創造了優越的學習條件。就我校而言,圖書館建筑面積近9000平方米,館藏中外文紙質圖書71萬余冊;中外文雜志520余種;中外文報紙110余種;各種音像資料2000余種;數字資源有:CNKI《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草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北大方正Apabi電子圖書》、愛迪科森《網上報告廳》;另外我院與韓國培材大學達成協議,我校師生可以遠程訪問該校的電子圖書館,實現資源共享。對文獻采訪、編目、流通、檢索等實行統一的計算機自動化管理,配有服務器,磁盤陳列,與校園網互聯實現全院跨時限館藏信息資源的檢索、查詢和利用。這些基本條件保證了數字化圖書館有能力直接為成人教育服務。

1.2從成人教育自身的特點來看,其也非常需要數字化圖書館。

成教學生絕大多數為在職人員,有一定經濟能力,首先能滿足可互操作性的自身硬件條件。其次,學習目的較明確,能從本職工作出發,通過交互式平臺汲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識,從而提高理論和實踐素質修養。成人高等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學生在校時間較短,以自學為主,面授為輔。在要求成教學生在短時間內高效率完成學習任務,數字化圖書館強大的資源信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

2把握成人教育的規律,充分拓展數字化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成教學生因工作、生活上的局限性,增加了傳統圖書館服務的工作難度,具體表現為成教學生在校時間短,不能隨時按需進入圖書館,不能及時地借還閱覽圖書;從傳統圖書館方面來說,又不能正常有秩序地開展服務工作,這些矛盾導致了成教學生的教育質量無法充分提高。數字化圖書館面對這些問題,則能輕易將傳統圖書館的被動服務升格為主動服務:它可以通過網絡隨時和傳播各種文獻資源的信息,而成教學生則能隨時“進入”圖書館進行學習。

2.1高校主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數字化圖書館為成人教育服務的重大意義,把為成人教育提供資源當成圖書館的份內工作,圖書館經費要保證專項撥款,并根據成人教育的發展而適當增加經費。

2.2圖書館管理部門應在高校的支持和協助下建立起數字化圖書館的操作程序,開設交互式網絡培訓等講座、咨詢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學員提高自學能力。針對成教學生年齡、知識結構層次不齊,針對部分學生無法熟練使用計算機實現遠程訪問數字化圖書館的實際情況,數字化圖書館應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操作指導,學生在檢索書目過程中遇到問題的,可通過數字化圖書館的網絡平臺與工作人員聯系解決。

篇4

為了滿足“互聯網+”時代教育的專業資源庫系統、課程資源共享,我們必須要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依托云計算平臺,搭建網絡課程、視頻在線、資源庫、在線學習、教育教學管理等多樣化云學習平臺。主要面向學校師生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教學管理以及相關行業企業開展企業員工和行業從業人員的技能以及新技術、新知識培訓;面向企業開展服務、共享教育資源;面向社會人員相關技術的職業技能鑒定提供培訓和考試任務。同時,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要求我們根據職業崗位群和專業技術領域要求,實現實踐教學內容結構化,教學資源多元化,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多樣化,培訓考核標準化,社會共享、服務平臺化,探索基于云平臺的“混合式”實踐教學模式成為當前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的迫切需要。而在云計算環境下,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共享無疑是它非常重要的功能,云計算以其卓越的服務能力,極大地促進了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

我們可以按照云計算的服務類型分成三類:IaaS(將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將平臺作為服務)以及(SaaS)將軟件作為服務。

對于數字化教學資源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環境下運行的為教學的而專門設計的或者能被用于為教育目的服務的各種教育環境與信息資源。主要包招:各門課程課件,各種媒體素材,各類主題學習網站,教學視頻,模擬演示動畫等等。包括大、中、小學當前掀起的大規模的制作微課、慕課等資源。課堂實錄,遠程協同教學教研,虛擬社區專題在線輔導、測試。此外還包括各類工具如畫圖、文本編寫,信息搜索工具,動畫制作等實用工具。各類教育教學管理軟件如教務管理系統、招考系統、教育科研統計、規劃課題管理、虛擬課堂,教學研究系統,遠程學習平臺視屏點播、家校通等各類教育應用軟件及APP。根據云計算的服務層次,我們大致得出了云計算環境下數字化教育資源服務模式對照圖,如下所示:

由圖可以看出,在云計算環境下我們的各類教育資源通過云計算的服務層次,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通過云計算的服務共享機制,使得資源得到了充分的應用,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借助于云計算平臺,也給學生營造了一種及時學習,終生學習的良好環境。

云計算服務的部署模式主要分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因此,我們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部署可以采用混合云得部署方式。建設基于私有云的校內資源和服務應用,服務學校內部師生,保證一些資源的隱私性。打破傳統的學校實訓資源平臺建設模式,深化校際和校企合作,將數字化教育資源部署到公有云服務端,以免費或低收費租用的方式為其他學?;蚱髽I提供訪問接口,更好地實現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與社會服務功能。

建設基于公有云的開放式各類平臺,面向區域內行業企業開放共享,通過預約管理系統申請,可為區域內的學校提供與校內一致的學習、教學、實訓、科研等服務。也可為區域內行業企業的科研活動或大數據商業數據分析等提供服務,并收取合理的服務費用。區域內的學校都可通過互聯網遠程方式訪問云服務端。如果有些院校短時間內還缺乏相應師資力量,還可以通過虛擬現實(VR)等體驗真實的上課場景,從而實現師資的開放共享。

關于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創新研究:

當前,云計算平臺下,數據進入到大數據時代,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享和發展。根據珠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珠海市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提升基礎教育發展水平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8)的通知》、珠海市教育局《關于推進全市“智慧校園”建設的通知》文件精神,從2015年11月份起開始大規模啟動智慧校園建設,到2016年6月初,全市已完成111所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工作,月均活躍率達70%以上,使用情況良好。智慧校園是運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為學校特色管理、家?;ヂ?、評測提供服務的互聯網+教育信息化綜合應用平臺,目的是讓教育更可視化和數據化,驅動教育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和均衡化。由此可以看出,珠海市有關云計算的應用應該是走在前列,相信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也會給珠海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應用帶來極大的改變,給珠海的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對于后面有關云平臺應用的創新,以下為本人的一些粗淺的想法。

1)當前的一些云學習平臺僅僅局限于學校之間、學校聯合體的一些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服務,比如廣東省的“粵教云”以及各市的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珠海市的“智慧校園”。雖然這些平臺也利用云平臺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但還可以形成與各行業協會以及各大企業以及廣大市民之間的大規模資源共享。當前,各項技術飛速發展,企業也有新知識、新技術方面的培訓需求,同時各大高校、職業學校都在推行的“行校企聯動,工學交替,項目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該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是行校企聯動,核心是工學交替,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云平臺共享各項資源,由學校提供學習資源,給企業員工繼續學習提供便利,企業也提供給我們各種實踐資源,實踐項目,同時為創新創業提供平臺。總之,通過云計算這樣一個平臺,我們可以極大的推動“行校企”聯合,同時為廣大學習新知識的市民提供資源共享,促進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的發展。

2)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推送服務。目前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都有基于商業數據分析的推送服務,我們的學習平臺以及資源服務平臺也應當有這樣的推送服務,及時把握同學或老師的需求,及時推送。

3)手機應用APP開發及微信平臺應用開發。當前手機學習知識也已經成為主流,校園WIFI全覆蓋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課堂即使要求學生不能使用手機似乎也早就無濟于事。因此,開發基于手機的APP已成為必然。當前已有多家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手機APP的產品,比如云班課。在這個APP上老師可以手機點名,可以設計一些問題由學生手機作答,也可以相互討論,回答問題。老師可以查看學生的答題情況。同時,基于微信平臺開發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通過微信平臺,推送資料,回答問題,討論問題等。

4)同時當前虛擬現實(VR)為當前技術熱點,在云計算環境下,也使得虛擬課堂進一步發展,學生在宿舍,在家里即可以進行網上學習,感受更逼真的網上課堂,同時也可以更好的實現同步課堂。數字虛擬現實(VR)正在電子商務領域帶來巨大的變革,可以說數字化技術也正在掀起教育領域的一場革命。虛擬課堂的同時,我們可以加入如點名,提問問答,答題情況分析等內容。通過這種教育信息化得改革,能夠讓老師能更好地管理班級和學生,也能讓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極大的提高教學的效率。

5)云計算大數據環境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大量應用可以更好的處理高并發數,因為同時有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用戶進行訪問和操作。在云計算環境下,我們可以通過部署大量數據庫來支撐,同時通過合理設計在這些數據庫之間進行負載均衡和分片,解決這些問題。

篇5

引言

數字教育(E-learning)的快速發展,使在線資源迅速增加并呈現出分布、異構、海量等特征。由于技術的復雜性、教育的多樣性以及資源開發過程的非標準性,各類教育資源系統底層結構和功能接口不一致,數字化教育資源之間難以進行有效的交流與融合。SOA(Service 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具有松散耦合、平臺無關、互操作和開放性等特性,為分布式異構教育資源之間的共享與集成創新提供了新的服務模式。

為構建開放共享的數字教育公共服務支撐平臺,國家支持實施了“數字化學習港與終身學習社會的建設與示范”、“數字教育公共服務示范工程”等多項重大項目,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奧鵬”、“弘成”和“知金”三個覆蓋全國的網絡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在面向服務的數字教育資源安全整合過程中,資源之間頻繁的互操作跨越了自治權限的邊界,安全需求廣泛。設計一個全局的安全架構來屏蔽異構平臺差異,構建動態協作的安全環境以支持優質教育資源增值共享,是SOA環境下教育資源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難點問題。

本文提出了一種面向服務的數字教育資源安全整合框架(Service Oriented E-learning Resource Secure CompositionHierarchical Framework,SERSHF)模型,分析了數字教育服務資源整合的安全需求,對SERSHF模型每個層的功能進行了詳細論述,并給出了SERSHF在數字教育應用中的系統實現。

一 數字教育服務資源整合的安全需求

(1)多粒度定制

數字教育服務資源安全整合在開放松散耦合環境下實現,用戶依照業務流程BPEL所設定的教學邏輯按序訪問每個資源。該過程不僅涉及分布式教育服務資源擁有者的權益保障,也涉及資源合成整體的訪問規范授權。如何實現單域的訪問控制和多域動態授權之間的協調,這種多粒度定制的特點必須反映于數字教育服務資源安全整合框架之中。

(2)自治資源安全機制獨立

自治資源安全機制獨立保障用戶對教育服務資源內容的合理使用,平衡教育資源創作者和社會共享之間的利益均衡。每一個被整合資源的提供者都是自治的實體,他們對自己的資源必須具有自主管理權。資源整合框架需要確保資源內容只能被授權用戶使用,用戶對服務資源內容的訪問只在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在跨域的協同應用中,整合資源的安全訪問不能以犧牲資源提供者自治控制權為代價。

(3)跨系統的一致性集成

不同的提供者對教育資源的控制程度存在差異,在數字教育資源協同會話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即使對每個被整合資源系統的訪問策略都加以正確地規定,訪問策略之間的交互作用仍可能導致沖突,引起不一致的系統行為。安全整合框架必須適應服務資源集成的動態特性,實現跨系統的一致性集成,保證資源整合系統的健壯性和可靠性。

(4)框架可伸縮

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安全整合框架不僅要支持現有的應用,將各種已有的分布式教育服務資源聚合在一起時,其解決方案和體系結構也必須是可擴展的,以兼容新的安全技術和規范。當有新技術需要部署或者增加時,不需要對現有安全框架進行大量修改,實現可伸縮的訪問和整合。

二 數字教育服務資源安全整合框架

1 SERSHF模型的層級與功能

在前面數字教育服務資源整合的安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依據教育資源系統開發理論,本文提出基于SOA的數字教育服務資源安全整合層次框架(Service Oriented E-learningResource Secure Composition Hierarchical Framework,SERSHF)模型,如圖1所示。SERSHF采用分層結構實現教育服務資源的有序組織和資源安全整合的知識建構,從下至上分為資源管理層、資源整合層、安全管理層和應用層。

(1)資源管理層

網絡資源建設是我國教育信息化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建立起了網絡媒體素材、網絡題庫、網絡課件、網上教學案例、網絡課程等多種類型在線資源。

在SERSHF中,資源管理層利用Web服務技術把現有的異構網絡教育資源封裝為服務,通過WSDL語言對外規范化描述資源服務接口,具有高度可集成性。無論是CORBA、DCOM還是EJB系統都可以通過標準的Web服務協議進行互操作。具體實現方式是借助SOAP消息與特定協議綁定來完成,如HTTP、SMTP以及對JMS封裝等。安全策略通過XML細粒度定義資源訪問約束,實現自治安全機制描述和執行機制相分離,便于資源安全存取的快速響應。安全服務Agent處理服務資源整合的綁定請求,同時通過WS-Seeurity規范保證教育資源SOAP消息通信過程中的數據機密性、完整性以及不可否認性。

(2)資源整合層

資源整合層通過應用業務流程BPEL的并行、順序、選擇和循環控制活動,依據教學步驟及教學設計策略,編排和規劃被整合教育服務資源的調用順序,形象地將各教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表現在整合資源之中。

BPEL業務流程引擎解釋資源整合流程設計,根據教學設計邏輯有序綁定分布式資源,進行資源訪問導航,并對教育服務資源協同共享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和維護。質量控制模塊從多維度監測系統滿足學習者需求的能力,如擴展性、并發處理、響應時間、吞吐量、準確性等,使資源整合應用能獲得QoS保障的運行環境。消息管理模塊監控資源之間數據的安全傳遞和路由,完成系統基于SOAP消息的知識架構。為方便用戶對整合資源的一站式訪問,消息管理模塊基于SAML令牌在多個資源提供者之間實現用戶身份和安全信息的傳遞。事務管理模塊實現資源服務的自適應協調,在用戶可接受的代價范圍內進行事務回滾或繼續操作,確保資源整合應用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流程管理模塊則用于優化資源整合應用,實現目標流程實例的匹配、執行、協調和更新。

(3)安全管理層

安全管理層承上啟下,是SERSHF模型的核心。它對上實現用戶訪問整合教育資源的一站式授權管理,對下實現自治服務資源授權策略的一致性協同,達到從整合資源安全消費到自治資源整合的多粒度定制,從而形成了“安全驅動業務、業務驅動資源”的分布式資源協同安全服務格局。

策略的協同管理從自治服務資源角度出發,解決多安全機制的有效協同問題。通過整合資源訪問控制策略一致檢測,SERSHF在數字教育資源協同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進行自治資源安全訪問規則的完整性約束檢查和沖突發現。當被整合資源的訪問控制策略之間出現沖突時,通過訪問控制策略可信推導,模型提取影響資源整合的訪問控制策略非一致的規則并進行消解,實現策略之間沖突的解決,保障資源跨安全域應用的一致性集成。

業務流程授權管理從整合服務資源角度出發,解決學習用戶對整合資源訪問的合法性授權問題。業務流程授權約束把所整合的教育資源看作一個整體,從集成整體的角度定義用戶對整合資源訪問的授權范圍和安全等級的高低。流程授權建模對整合資源業務流程活動之間基于分工性、依賴性和交互性授權的協同及其有序約束關系進行描述。流程信任會話在授權描述和建模模塊的支持下,確保整合的教育服務資源只被合法授權用戶按規定權限訪問。

(4)應用層

應用層是用戶消費基于服務的安全整合教育資源的橋梁,它響應界面層的用戶請求,為資源用戶實現友好的知識服務界面和系統安全管理接口,提供交互應用、資源展示、平臺接入、資源新聞、知識宣傳等多項功能。

應用層建立了知識服務與用戶消費之間的聯系,以集成的方式提供廣泛的知識資源和多種多樣的個性化服務,方便用戶的“一站式”知識獲取和交流。學習者可以通過應用層信息門戶進入學習環境,按照自身的個性化需求選擇合適的集成學習資源,以完成由多個分布式優質安全資源依據教學設計思想整合而形成的系列課程學習。

2 SERSHF模型的特點

(1)提供了教育服務資源安全集成的全景視圖。針對面向服務的數字教育資源安全整合問題,分層結構使資源開發人員可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選擇不同安全功能模塊,從而更加專注于資源整合的實現。SERSHF模型簡化了資源安全部署和開發的過程,提高了安全開發的復用性、靈活性和系統開發效率,有助于發揮SOA技術在數字教育資源應用中的整體效應,為資源不同層次的安全協同共享和集成應用奠定了體系結構基礎。

(2)兼顧多方面安全需求。教育服務資源的增值安全融合是多個分布式優質資源的集成,也是每個資源創作者經驗的積累和心血的凝聚。SERSHF模型在保障自治資源安全機制獨立的前提下,從全局角度對資源之間的安全協作進行細粒度管理。通過業務流程授權管理,SERSHF模型將解決融合BPEL流程活動執行的動態訪問控制,使用戶對分布式數字教育資源的訪問能夠規范、非破壞性地進行。在保證資源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發揮優質資源的社會價值,從結構上保障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持續創新。

(3)具有良好的可伸縮性。SERSHF模型從技術方面給出面向服務架構環境下,一種更高層次的可共享、可重構、可擴充、可定制的數字教育資源安全整合結構。新的安全技術和規范可以很方便地融入該模型,便于數字教育資源安全整合開發人員在數字教育服務資源的安全整合規劃中兼顧目前需求和未來發展。

三 SERSHF模型的實現

依托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激勵調制視域下分布式數字教育服務資源安全共享機制研究”,SERSHF模型已在實踐應用環境中成功實施。模型實現的框架系統如圖2所示。系統由以下幾個核心部分組成:身份認證服務器、安全執行模塊、安全管理模塊(包括策略協同管理和流程授權管理兩個子模塊)、BPEL引擎、教育服務資源安全策略庫和BPEL流程活動狀態信息庫等。

下面對系統的執行過程進行介紹。

(1)在訪問整合教育服務資源之前,用戶首先向身份認證服務器證實自己的身份。獲得認證信息之后,向安全執行模塊發送資源訪問請求。

(2)安全執行模塊利用數字簽名對用戶身份進行合法性驗證,若用戶合法,安全執行模塊將用戶訪問請求傳遞給安全管理模塊。

(3)在教育服務資源安全策略庫的支持下,策略協同管理模塊對自治資源的安全策略進行一致性判斷;在BPEL流程活動狀態信息庫的支持下,流程授權管理模塊對業務流程活動訪問授權的合理性進行判斷。如果策略協同管理模塊和流程授權管理模塊中至少一個可訪問判斷為“否”,則拒絕用戶訪問請求,并將請求信息返回給用戶:若策略協同管理模塊和流程授權管理模塊可訪問判斷都為“是”,系統將授權安全執行模塊根據用戶請求啟動BPEL引擎執行資源整合服務。

篇6

對現今的高職教育,不再是單純的依靠書本、教師授課的形式。數字媒體技術的引入,彌補了傳統教學所不能達到的許多方面。虛擬現實技術與動畫技術結合,可以使教學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也可以從具體中提煉出抽象,可以把過去的各種歷史事件活靈活現于課堂,也可以把事物未來的發展模擬展現于課堂;在表現一些空間立體化的知識,如原子結構、機械運動、工業操作等,三維的展現形式必然使學習過程更加形象,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其交互功能,可以使學生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得到更深的體會。各種虛擬實驗室、仿真教學系統的使用,在降低教學成本與風險的同時,以形象逼真的畫面拓展理論信息,更加生動、直觀,表現力和感染力更強,使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象真實地感知抽象單調的理論,更快、更大容量、更準確、更牢固地接受知識和信息。相對于傳統教學手段,數字媒體技術所展現出的色彩鮮艷、音色悅耳、畫面活潑的效果,無疑更能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它所創設情境的真實性、形象性、趣味性也是其他媒體無法媲美的。

2 動員學生全部感官參加學習,而不單用一種或幾種感官

數字媒體技術可以產生優良的視聽效果,可以讓枯燥的知識有聲有色、情境交融,將信息強烈而鮮明地傳遞給學生,直觀形象、生動活潑,能使學生在興味盎然的情境下接受知識,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觸發學生的想象,更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學習。同時,數字媒體技術所特有的優勢對學生產生一定強度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在逼真的學習活動環境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這是一種立體化的學習,學生會感知深刻,注意力易于集中,記憶力也會提高,教學活動自然事半功倍。

3 大容量、快節奏,節省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要提高質量,就要大面積、大容量、高效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發展智力、形成能力。單位時間內采用數字媒體技術的教學展示的知識容量是傳統教學無法相比的。通過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仿真演示等數字媒體技術的引用,增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課堂的密度,又能夠充分體現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使學生在充滿活力的學習氣氛中加速知識傳遞的速度,能夠極大地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學效率。

4 拓展教學空間,擴大教學規模,迅速準確地反饋信息

近年來,各種基于云服務的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庫、數字圖書館、智慧校園、微課、慕課等在我國高職院校被廣泛推廣,多種形式地將云服務下的數字媒體技術應用于日常教學和學習工作中,極大地拓展了教學空間,學生可以使用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等隨時隨地學習。而教育云平臺上數以億計的數字媒體教學資源則最大程度補充豐富課堂知識,輕松輔助教學。數字媒體技術中流媒體、Web3D、動態HTML、Flash動畫等技術與云服務的緊密結合,使遠程教育更輕松、更流暢,成為教育技術發展的一個飛躍。它突破傳統校園的圍墻,營造了一個方便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按需學習、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使各種在線課程如親臨現場般生動,師生交流如面對面般方便,極大地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特征,極大擴展學習手段與范圍,構建師生積極互動的教育新模式,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從知識傳授為主向能力培養為主轉變、從課堂學習為主向多種學習方式轉變,通過構建教育云服務體系,拓展教學空間,加強優質資源共享,擴大教學規模,促進教育公平,拓展教育時空,使傳統的階段教育向現代終身教育發展成為可能。

這種新的教學手段還有信息反饋迅速準確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云平臺的網絡課程所提供的各種交互溝通功能及時管理指導課堂教學過程,也可以通過數字媒體技術中的交互功能,及時準確地反映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及時了解學習情況,及時調控教學的進度和難度。

5 評價方式、考核方式多元化,推進教學評價改革

在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的支撐下,各類網絡課程、微課等都為教學雙方提供了便利的溝通及評價考核系統,對課程評價、考核多元化、實時化、自由化,使評價過程更加真實、及時,使評價的結果能更全面、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職業技能。教學方可以輕松實現教學過程考核,也可以使用網絡環境引入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更可以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建立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學生及其家長、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突出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素質教育。

6 沖擊傳統教育結構,引起教學行為變化

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各種實訓管理軟件、電子教室系統等在高職院校廣泛使用。它們可以輕松實 現電腦教學、語音教學、學科教學、娛樂教學、點對點實時指導、學生演示、學生窗口監看、電子作業收發的功能,大  部分電子教室系統還包括了考試系統、USB鎖定、應用程序和網絡訪問控制等高級功能,通過它們可以更加方便地進行教學。這些技術的使用引起高職教育內部的深刻變革,沖擊傳統的教育結構,把傳統的教師—學生教學系統發展為教師—教學機器—學生的新型教學系統,發展了教育內容的表現形式,增強教育、教學的吸引力,同時也改變了傳統教科書的概念。

綜上,數字媒體技術是現代化職業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也是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必將在高職教育中更為深入廣泛地應用。為此,在今后的高職教育中應加強對于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完善與創新,提升高職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

篇7

北京數字學校門戶網站(),建立一套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將用戶賬號與學生學籍卡綁定。學生只要輸入自己的學籍號和密碼,就可以訪問名師同步課程資源,可以按照興趣和需要學習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名師同步課程,在虛擬課堂中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和共享資源。

通過整合北京市分布建設的各類應用,北京數字學校利用先進的互聯網相關技術,搭建一個安全、便捷、高效、易用的移動數字學校集成與應用平臺,支持各類移動智能終端的接入,為首都教師、學生、家長提供一項隨時隨地、按需獲取的資源與教學應用服務,使得數字學校的應用和服務更加高效、人性,更加貼近應用、貼近師生、貼近服務,與用戶如影隨形。

資源中心

北京數字學校的資源中心,是一個不斷豐富的學習倉庫,為全市中小學的教師提供數字化課程資源、交流、討論、共享的平臺。資源中心里龐大的數字圖示資源和音視頻課程資源,全面覆蓋義務教育階段的所有學科,涉及北京市100余萬中小學生和教師,16個區縣,1600所學校,35000間教室。

作為資源型門戶,整體欄目設置緊緊圍繞資源上傳和分享學習,充分活用各級優秀學校及教師的優質資源,共有精品推薦、視頻中心、課件中心、專題中心和試題中心五大欄目。同時,在每個欄目里再根據小學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進行分類和匯總,實現點播和直播觀看功能。通過快捷的搜索功能,用戶可以輕松地找到所需的學習資源,并與其他用戶分享學習體會,交流學習心得。

學習中心

北京數字學校的學習中心,集成網絡“教”、“學”、“資源”于一體,為教師、學生提供強大的施教和學習的網上虛擬環境,架設師生溝通的橋梁。通過學習中心的課程點播,九個年級根據課程表統一安排滾動播出。學生可以根據年級、學科、知識點或網絡點評分數選擇課程,也可以根據每周的課程表安排選擇課程學習,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節省教師工作量和時間,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為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通過互動英語同步學習平臺,中小學生可以在家庭環境下進行英語學科朗讀、聽力、口語訓練輔導及評測。通過朗讀訓練、課本對話、單詞游戲、聽說測試、學習記錄與匯總等形式,使學生擺脫沉重、枯燥的作業任務,讓家長更科學地指導和幫助孩子學習,讓任課教師更科學、輕松地完成課程設計的改進工作。在上線初期,每個年級提供一本教材供體驗試用。

校園生活

北京數字學校是一個真實的溝通社區,通過豐富的校園應用,為全市師生及家長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充分拓展了現實校園的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

通過立體關系模型的搭建,將全部用戶分門別類,精確地管理和統計,支持多重身份、復合賬號,使用用戶名、手機號、郵箱地址等多種方式均可登錄。在這個虛擬的校園環境中,師生及家長可以迅速了解校園內外發生的新鮮事、即將舉辦的各類活動及比賽,用戶之間可以發送日志,展開評論,進行充分的交流、共享,使信息技術真正服務于用戶的每分每秒。

移動應用

北京數字學校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的教學資源移動點播與推送服務,從小學到高中,涵蓋各個學科。教師與學生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無論使用手機、筆記本還是個人電腦,都可以迅速連入北京數字學校,觀看課程的視頻資源,將校園課堂延伸到隨時隨地。

通過智能抽取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網易、新浪等教育門戶資訊和學習資源,為教師、學生、家長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教學資訊服務和個性化的資訊訂閱服務,包括:政策解讀、專家答疑、中考招考、高考招考、新浪公開課、網易公開課等,并通過學習社區進行互動。

虛擬教研

平臺上提供的即時通訊組件,允許師生兩人或多人基于網絡即時地傳遞文字、音視頻等多類信息,開展虛擬化教學及在線輔導,用戶之間可以通過留言或站內短信等功能,跨越時空,取得無時不在的聯系,感受彼此真實的存在,從而提高了數字校園平臺用戶的活躍度、訪問時間和用戶黏度,提供全新的互動學習體驗。

基于歌華有線的北京數字學校家庭應用服務介紹

篇8

我國教育在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也獲得了自身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我國教育帶來了極大的變革,使教育逐步轉入數字化模式中,并不斷發揮出強大的教育效果,有效提高了我國教育水平。數字化教學體系中的信息資源是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也是實現各種數字化教學服務的基本前提,為了更好的明確當前我國數字化教學的發展任務,對基本的信息資源建設現狀、發展與服務展開研究成為必然。

1 數字化教學信息資源建設現狀

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對現代化的數字教學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中的創新、改革需求日益突出。數字化教學體系所需的信息資源是支撐整個教學體系有效運行的基礎,因此關乎國家教育改革的時代任務[1]。雖然目前我國數字化教學中的信息資源建設已經取得了一些可觀成果,但與教育改革和發展需求相比,其問題仍然是比較突出的。

1.1 資源更新和共享不足

信息化背景下的最大特點是資源的豐富性,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信息技術飛速進步,教學資源的更新速度也極為迅速,而作為數字化教學主要基礎建設項目的信息資源建設,更新速度明顯不足[2]。例如一些學術界的新的研究成果,往往沒有真正進入到信息資源體系中,而僅僅是以公告或通知的形式予以信息傳達,具體的更新內容未在數字化教學體系中體現。資源更新速度的不足,極大地制約著數字化教學的發展。

另外,當前信息資源建設中資源共享不足,依然是制約數字化教學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些重要的教學資源對其訪問權限有很大限制,只有擁有瀏覽權限的賬號登錄之后方可查看,這就使一些重要的資源無法被及時獲取,使教學效果受到直接影響。

1.2 信息資源建設中的優質資源短缺

在數字化教學體系中,優質的信息資源建設方能為教學提供有力支持,也只有??質信息資源可以將數字化教學所需的各項信息服務準確地提供出來。然而目前我國數字化教學體系中的信息資源建設往往缺少優質的教學資源,特別在資源質量上存在明顯不足,使最基本的教學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這就使數字化教學質量下降,進而影響現代教育的發展[3]。

1.3 信息資源國際化交流欠缺

信息資源的建設應當能夠對某一學界課題有最深入、最全面、最新的成果信息,這樣才能將課題的研究全面、準確、有效的學習和運用,而如果信息資源體系在某課題中存在全面性不足的問題時,就必然會為這一課題的學習與研究帶來一定的阻礙,增加研究成本,擴大學習任務[4]。目前我國信息資源體系中的國際化交流欠缺,使一些先進的國際學術研究成果,無法在教學中發揮效用,無疑制約著現代教學水平的提升,阻礙著我國現代教育的發展。

1.4 信息資源建設經費不足

信息資源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作為數字化教學體系中建設成本較高的項目,如果經費不足,勢必直接影響著信息資源建設的成效。而一些存在于信息資源建設中的其他問題,都與其建設經費不足密切相關。根據2015年我國高校教育投入的調查數據,在各項教育經費中,各種硬件的投入占據了所有教育經費投入的83%以上,而資源建設的經費投入比例僅為9%,另外4%的經費用于人力資源培訓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建設中。雖然信息資源建設離不開強大的硬件支持,但硬件建設畢竟是信息資源建設的一個基本條件,信息資源的建設才是數字化教學體系的基礎與核心。這種經費分配方式無疑成為當前信息資源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問題。

2 數字化教學信息資源建設指導思想和原則

2.1 指導思想

在數字化教學體系中,實施信息資源建設應當明確其核心指導思想,為了更好地將信息資源建設在數字化教學體系中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發揮,必然需要明確數字化教學中的信息資源建設指導思想,以確保各項信息資源建設任務得以有效實現。在當前我國教育改革背景下,對數字化教學提出的最基本任務就是通過資源整合,充分利用教學信息資源打造特點教學,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發展需求。因此實施信息資源建設也應當遵循以下指導思想:以發揮各項信息資源優勢為基本目標,通過對各學科專業知識的整合,進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將各項專業的、特色的教學資源有效整合在一起,發揮其數字化教學功能。

2.2 信息資源建設原則

我國教育對數字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已經在各級教育階段均有涉及,雖然在信息資源建設任務上有著各自不同的需求與要求,但其建設的基本原則是相同的,即保證信息資源建設的實用性、系統性、發展性、創新性,這樣才能使各個教育階段的教學需求得到基本滿足[5]。

實用性原則是指各項信息資源應當能夠與本階段的教學需求相同步,即使數字化教學模式依然要以基本的教學需求及要求為前提。

系統性原則是指各項信息資源需要整理成為一個合理的、整體的資源系統,這樣各種不同類型的資源才能被更加高效的利用,使資源建設的目標得以實現。

發展性原則是指信息資源建設應當能夠及時吸收新的資源,并盡快與現有資源體系融合在一起,以使其功能得到不斷地完善及有效發揮。

創新性原則是指在信息資源的類型、系統規劃等方面實施創新,使新的資源能夠更加有效的發揮其新的功能,對數字化教學進行有力的推進和促進。

3 數字化教學信息資源建設關鍵問題

3.1 資源質量

資源質量在當前的數字化教學體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為了更好的保證信息資源建設中的資源質量,使其實現不斷優化,就應當將資源質量作為關鍵問題對待,在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確定資源質量問題的關鍵地位,確保信息資源質量的標準得以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有著極其豐富的資源量,各種不同質量水平的資源融合在一起,要對其質量進行有效的區分非常困難,也極為關鍵。

3.2 技術水平

?底只?教學體系無論對教師還是資源管理人員都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如果沒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在信息資源的使用或信息軟件的應用中,就會出現各種影響資源有效性的問題,直接導致教學過程受到影響,教學效果出現偏差。對于數字化教學體系而言,信息資源使用依賴于資源體系的建設與軟件使用的支持,在資源體系建設上,技術水平關系著信息資源的質量,更關系著信息資源在教學中的功能發揮,因此對資源建設的技術水平加以嚴格控制是非常關鍵的問題之一。軟件的使用也是信息資源建設的主要任務,實現數字化教學服務就必然要依賴于軟件支持,因此在實施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時,對相應的軟件技術水平的關注也非常重要。

4 數字化教學資源服務

4.1信息檢索服務

信息檢索服務是最基本的資源服務內容,通過對已有的資源實施細致的分類,使使用者能夠方便、迅速的尋找到滿足使用需求的資源。這項服務通過信息檢索平臺或軟件實現。

4.2 遠程共享服務

信息資源建設是一項成本較高的資源建設任務,提高資源共享水平能夠使各項資源的價值更大的發揮,同時也使建設成本相對降低。作為一個在市場化經濟背景下發展建設的信息化資源體系,其經濟價值的最大化要求是非常關鍵的。遠程共享服務就是滿足資源價值最大化與成本最小化要求的資源服務類型。一般遠程共享服務的實現通過網絡、閱讀設備等實現。

4.3 數字信息咨詢服務

篇9

【論文編號】1671-7384(2013)05-0021-03

蘇州工業園區政府長期以來致力于完善政務數據平臺,構建以人口庫、法人庫、地理信息庫為基礎的“園區三庫”。園區政務數據資源既是戰略性、全局性的信息資源共享庫,又是政府各部門業務應用系統構建的基礎庫。

教育部關于建設“三通兩平臺”的發展戰略中,對建設教育資源和管理兩大公共服務平臺的闡述也明確了應按照“兩級建設、五級應用”的模式來推進。基于此背景,蘇州工業園區教育信息中心借鑒新加坡“智慧教育”的成熟經驗,提出了“復用政務數據資源,架構區域性教育基礎數據平臺”的發展思路,以此為教育行政管理決策提供高效、準確的基礎數據,為園區教育軟件平臺樞紐提供底層支撐,滿足教育參與者對教育資源的使用需求,這一創新理念解決了信息溝通壁壘問題,實現了政教雙贏。

云模式下的整合需求

2012年開始,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已逐步實現園區直屬學校全面接入園區教育城域網。基于復用政務云資源的創新鏈路模式,實現了網絡資源與帶寬共融、集約管理,教育城域網將擁有20G的主干交換,并實現了千兆光纖到校,園區區域整體推進數字化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在基礎線路搭建完成后,基于城域網的區域性應用系統的開發與完善若不及時規劃和實施,區域性教育管理與教育應用信息化績效受到影響,仍然會造成各中小學應用平臺的重復投資、資源浪費。園區教育系統專門為此申請立項了《園區教育信息樞紐平臺的可行性研究》課題,對此進行了深入調研。

蘇州工業園區提倡的“智慧教育云”工程打破了傳統的教育信息化邊界,推出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化概念,集教學、管理、學習、交流于一體。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及其他教育參與者,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根據權限去完成不同的工作。

教育信息樞紐平臺應是以教育管理的各類數據和教學應用的諸多資源等為基礎,按照統一的數據接口規范,定制開發的滿足各種教育管理與應用需要的平臺的集合體,涵蓋了面向管理人員的教育管理,如學籍、成績、教務、校產、辦公等內容;涵蓋了面向教師的資源庫和備課、授課、教研、師資培訓等應用平臺;涵蓋了面向學生的學習資源和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及面向家長的家?;ヂ摰葢米酉到y,可以滿足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家校聯系等多功能、多途徑、高效快捷的云計算服務。

區域教育基礎數據庫是教育信息樞紐平臺的底層支撐,園區教育城域網上所有應用均由本數據平臺提供統一身份認證。涵蓋教育單位、教師、學生三大基礎數據庫,每個數據庫具備可擴充性,并及時更新完善數據,對接各大應用平臺,所有用戶可按不同權限檢索、交換想要的數據,減少重復錄入和重復統計,極大地提高了教育行政管理效率。

政教互聯的創新理念

目前,園區人口庫能基本滿足園區政府各部門對涉及人口信息的一般性查詢和統計的需求,并為園區社區、醫療、教育平臺提供了基礎的信息服務,人口信息資源利用初顯成效。法人庫入庫企業數據累計約3萬家,其中就包括教育系統內部的法人、經營、年檢、證照等相關信息,初步形成了較為統一、規范、豐富的信息庫。并提供跨部門查詢、橫向資源比對和數據統計分析等業務功能。地理信息庫,在電腦中真實展現土地、規劃、房產以及地下管線等信息,實現了土地、規劃、房產、市政等相關部門的高效運作與長效管理。

蘇州工業園區政務數據資源既是戰略性、全局性的信息資源共享庫,又起到政府各部門業務應用系統構建的基礎紐帶作用。作為園區推行的“三庫九樞紐”的信息化建設架構中的重要一環,“智慧教育”必須與整個政務云融通,共享數據。為此園區專門成立了政務數據(園區三庫)推進工作組,研究如何將各機關局辦的數據壁壘打通。

園區教育局在制定信息化發展戰略時,清楚地認識到構建符合標準規范的基礎數據庫的重要作用,積極與政府進行深入溝通磋商,了解園區信息化建設進展并提出自己的數據共享請求。初期已經將人事管理、財務申報、校園地理等信息與政務相容互通。未來還將在督導評估、師生成長檔案、校園安全、終生學習生態系統等領域全面實現無邊界融合。

共享擴展的數據架構

根據國家、省、市的數據結構標準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指南》指導思想,經過不斷的研究論證,園區區域教育基礎數據庫將分為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基礎表。學校(含教育機構、社區教育中心)庫表里包含學校名稱、建制、建筑面積、法人、班級、師生規模、財務、地理、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教師庫表里包含姓名、年齡、性別、學歷、專業、工作經歷、榮譽獎懲等相關信息;學生庫表里包含姓名、年齡、性別、學習經歷、榮譽獎懲、家庭、社區等相關信息。

圖3 區域教育基礎數據是園區教育云庫的底層支撐

在建設初期,很多數據在園區政府數據中已經存在,如法人庫已經包括聯系人、經營、年檢、證照等相關信息,人口已經包含了園區籍學生的信息,地理信息庫中已經可以檢索查詢學校的位置、規模、施教區域等信息。我們只需向園區政務數據資源發起請求,經過審核通過后,便可檢索并共享到教育數據庫內,不需要另外再收集匯總和整理,節省了大量的采集時間和人力。

與此同時,其他兄弟局辦也會向教育基礎數據平臺請求數據資源共享,如醫療衛生機構會定期收集適齡兒童的疫苗接種情況,社會事業局會在學年度開始時收集各類辦學機構的審批、登記注冊等信息。公積金中心也會檢索在編教師的信息做適時調整。

這些信息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產生更新,也會因為上級的平臺需求增設更多的數據字段,信息中心為此制定了《園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管理意見》來制度化地規范,確保數據的規范性、準確性和及時性。

問題與困惑

在數據庫架構的同時,要涉及外部數據的請求和同步,牽涉很多單一數據始料未及的問題及困惑。這些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會嚴重影響整個“智慧教育”的推進。

1. 數據庫缺乏統一標準

目前全國、省、市各級機構對于教育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還處于試驗階段,各級平臺的數據庫建設情況不一,數據標準各異,教育系統本身還缺乏一套完整的、有實際操作價值的教育管理信息數據標準。各平臺采集數據的字段也是想到什么收集什么,缺乏長期規劃和擴展性。上級主管部門應考慮盡快建立統一的教育數據庫標準,并可與其他外部數據庫實現無縫對接。

2. 更新缺乏長效機制

園區政務云的數據建設需要20余個局辦通力合作,將基礎信息資源共享與整合。異步數據請求往往帶來這樣的情況:我們請求的數據可能是前一年的過期數據,而新的數據還沒有來得及更新;或者因為許多單位信息共享的決定權取決于管理機制、保密條例、法律法規等外部制約,具體工作支持乏力。

如何開發針對政務云數據的應用服務支撐體系,如何確認外部數據的真實性和實效性;如何建立安全、長效的運營維護機制,這些都是我們在實踐中產生的困惑。

3. 數據共享途徑要權衡

篇10

引言

近年來,由于高職教育發展迅速,辦學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教育資源有效利用與技能性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在國家和社會投入高職教育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對現有高職教育資源通過調整、組合、優化,以高職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進一步提升高職教育的整體辦學水平,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

本文針對高職教育資源整合和優化利用方面的需求,利用元數據和Alchemi網格中間件管理高職教育資源,讓使用者通過訪問入口透明地訪問原始系統的數據資源。本文提出的解決方案既保持了數據資源的一致性,又提供了良好的可擴展性,極大地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資源的投入成本。

一、相關技術分析

1.高職教育資源

高職教育資源是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范疇,是高職教育機構所擁有的使用于高職教育事業,提高受教育者人力資本或價值的各種資源的綜合。按資源的存在形式,高職教育資源既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等顯性資源(或有形資源),也包括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管理制度、校園文化等隱性資源(或無形資源)。按資源的性質,高職教育資源包括硬件資源、軟件資源、潛在資源。硬件資源指實物形態存在的各種設備、工具、場所等。軟件資源指以信息、知識、數據為主要內容的教育資源。潛在資源指對教育的實施具有潛在影響的因素與條件,包括人、經費、社會環境等。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高職教育資源越來越多地表現為數字化,而且覆蓋眾多媒介形式,通過計算機系統和網絡應用,它們可以根據不同需要,以多層次、多角度和多種技術方法相互鏈接和重組。因此,本文研究的高職教育資源主要指以信息、知識、數據為主要內容的資源形式。

對教育資源的描述涉及資源內容、資源使用對象、資源使用的教學方法要求、資源使用的技術與過程要求。利用元數據對教育資源進行計算機可識別的描述,屏蔽各種教育資源的復雜性,方便資源使用者通過智能搜尋、利用、選擇和集成教育信息資源,有效實現對各種分布式教育資源的整合,最終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2.元數據及教育資源元數據標準

元數據是關于“數據的數據”或“信息的信息”。形象地說,它描述的是一種結構化的摘要形式的信息。元數據描述教育資源(數據對象)的數據特征和屬性。元數據是將教育資源的內容、適用對象、獲取路徑和使用目的等相關屬性特征抽取出來形成的數據,同時提供對象的數據描述框架,形成統一的體系結構和模型,從而在不需要瀏覽資源的情況下,就能了解資源的內容和用途。使用元數據的目的是為了識別資源、評價資源、追蹤資源在使用過程中的變化,實現教育資源的智能發現、有效查找、一體化組織和高效管理。元數據是有效描述教育資源,實現資源發現、交流和共享的基礎。

描述教育資源的元數據標準有IEEE LOM(學習對象元數據)、DCED(都柏林核心教育元數據)、IMS(教學管理系統元數據)和ADL/SCORM(高級分布式學習/可共享內容對象參考模型)等。各國又以相關元數據標準為基礎擴充或修改,建立具有本國特色的元數據標準,如美國教育資源網關、加拿大核心學習資源元數據等。我國從2001年開始啟動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研究項目,并根據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修訂與創建,形成了“中國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體系(CELTS)”。 CELTS基于LOM(學習對象元數據)開發,是專業的教育資源描述工具,對資源屬性的描述詳盡、細致,便于實現資源目錄的簡化設計和操作,容易掌握和使用。該規范具有很好的可擴展性,能滿足不同需求。便于與其他基于LOM或CELTS開發的平臺實現互操作,在國內應用廣泛。

3.高職教育資源元數據規范

通過分析以上幾種教育資源元數據標準,結合高職教育資源的特點,以CELTS為基礎制定高職教育資源元數據規范,規范對CELTS做了進一步細化,并加入了一些與資源屬性相關的擴展元素,以操作簡便化、應用廣泛化和最大限度滿足不同需求為目標,實現資源屬性結構的一致性,確保資源開發、資源檢索的規范性與開放性,并對資源目錄信息統一存放、集中檢索,為分布式教育資源整合提供元數據來源。

設計具體的教育資源元數據包括Title(資源名稱)、Creator

(資源作者)、Publisher(開關資源的唯一標志)、Category(資源類別)、Format(資源格式)、Size(資源文件存儲容量大小)、Keywords(資源的關鍵字)、SourceAddress(資源服務的實際地址URL)、Status(資源狀態)等必需的數據元素。另外,Education(教育信息,包含講授、作業、討論、實驗、評價、課外擴展、管理等)、Coverage(覆蓋范圍)、Language(資源的語言類型)、Right(資源的使用權限)、Cost(資源的使用費用)、Description(資源的描述)、Review(資源的評價)為非必需的數據元素。

課程多媒體資源用XML語言描述如下:

網格計算

李**

李**

計算機

課堂講授

PPT

8MB

OGSA,Grid

219.230.159.230

中文

適用于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

4.元數據與教育資源數據關系

對原數據進行抽樣、整理,丟棄一些不必要的數據,保留一些必要數據,使在原數據基礎上衍生的數據在人們的處理能力范圍內,這種衍生出的數據稱為元數據。在衍生過程中,采取元數據功能單一化的方法,使元數據在功能上分離,同一數據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功能單一的元數據,元數據的組成和結構服務于單一功能。由于元數據功能的單一化,元數據內部包含的基本數據元素、數據的結構關系和數據的表達形式變得簡

單。一條元數據記錄由一組屬性或元素組成,這些屬性或元素對于所描述的教育資源是必需的。元數據有助于查找和描述教育資源,促進和改善對教育資源的檢索、管理和利用。這樣,把對數據的操作轉化為對元數據的操作,又通過數據與元數據的聯系,影響對數據的操作,從而提高數據操作的效率。使用元數據對教育資源數據進行抽象和概括,有利于高職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傳播。

高職教育資源可以抽象為多個數據集。數據集是具有相同主題的數據(信息)的集合,它可以是一個主題鮮明的數據庫,或是某個數據庫中的幾張表,或是幾個數據庫的集合等。把數據集作為描述高職教育資源的基本單位,每個數據集可以向外部提供針對數據集的訪問和維護方式。

元數據描述了高職教育資源的一切信息??紤]到高職教育資源的多樣性和系統的分布性,元數據能夠為資源整合提供一個實際的同構的資源環境。元數據服務主要是起到數據庫的作用,在這個數據庫中,教育資源傳播和其元數據描述內容。元數據能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教育資源。元數據通過開放鏈接技術(OpenURL),在不同教育資源之間建立元數據級的鏈接,方便了教育資源的使用者。其層次結構如圖1所示。

5.Alehemi網格中間件

Alchemi是著名的網格計算和分布式系統實驗室研發的Gridbus項目的一部分,是一種開源免費軟件。Alchemi網格中.間件基于NET Framework開發,是一個WINDOWS平臺的網格計算框架。Alchemi網格中間件和Globus Toolkit的共同組件的網格計算分層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Gridbus網格服務(GSB)不僅可以使用Globus控制網絡資源,還可以使用Alchemi的跨平臺服務接口控制網絡資源。使用.NET支持的語言編寫的Alchemi面向對象的網格線程模型,客戶端程序運行在Alchemi節點上,而使用網格任務模型編寫的應用程序則可以被部署在Globus節點上。

Gridbus網格服務的目標是建立統一的資源調度服務,將基于異構網格中間件的各類異構網絡資源進行統一管理與調度。用戶可以利用網格服務提交、調度、監控、運行網格中的各項任務。由于一部分網格基于Globus,而另一部分網格基于Alchemic等其他網格中間件,在沒有統一的網格服務調度的情況下,要對批量任務進行處理,會非常繁瑣甚至不可能完成。而Gridbus網格服務符合各類網格中間件要求,能夠協調用戶與不同資源的直接通信連接,用戶無需管理所有的通信,只需要向Gridbus網格服務提交自身的需求,剩余的問題由Gridbus網格服務處理。也就是說,用戶通過連接Gridbus網格服務就能夠獲取各類異構資源的屬性信息,而其他繁瑣的操作對用戶完全透明。

二、元數據服務模型

根據教育資源數據和元數據的層次結構,設計具有三層結構的元數據服務模型,結構如圖3所示。

資源層將數據分為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結構化數據是經過嚴格的標引后的數據,一般以二維表的形式存在,如關系數據庫中表/元組和對象數據庫中的類型/對象;半結構化數據表現為數據結構不規則或不完整,如HTML、XML、電子郵件等;非結構化數據是沒有經過人為處理的不規則的信息,例如掃描圖像、傳真、照片、字處理文檔、電子表格、演示文稿、語音和視頻片段等。這些資源在服務層利用元數據服務進行管理。

服務層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對規范化、統一的元數據和命令的接收、執行、轉換和發送,同時還以服務的方式管理資源。用Web Service將應用系統所有數據集和元數據的訪問功能封裝起來,通過元數據獲取接口和實體數據獲取接口,提供外部系統調用,實現元數據和實體數據的集中訪問。Web Service接口規范規定查詢條件的輸入格式、查詢結果的輸出格式、查詢結果的元數據描述、查詢結果的顯示轉換規則。服務層包括通信接口、用戶身份認證模塊、資源管理模塊、元數據管理模塊、元數據獲取接口和實體數據獲取接口。

通信接口模塊接收用戶的資源訪問請求、資源庫傳來的資源請求或資源數據、資源庫發送的命令,對這些請求、數據和命令進行分解,調用其它模塊完成相應功能;將資源庫的請求、數據轉換成規范的命令和數據并通過網絡發送給用戶。用戶認證模塊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和用戶權限管理機制,對登錄、操作和請求資源訪問的用戶進行身份認證,保證授權用戶的訪問和操作。資源管理模塊監控資源庫的數據添加、刪除、修改等變化,調用元數據管理模塊進行資源數據編目、提取元數據,將元數據存放到元數據庫中。元數據管理模塊監控元數據庫的添加、刪除、修改等變化,并獲取變化后的元數據,向資源庫發出請求,更新本地資源庫變化后的元數據;調用各資源系統的元數據獲取接口獲得元數據信息,并向外部提供元數據的查詢服務。各資源系統只需將元數據的變化通過Web Service元數據獲取接口反饋給元數據管理模塊。

訪問層以的角色接受用戶的請求,通過中間件技術把查詢請求轉換成資源系統的查詢語言和檢索方法,分別對各資源系統發出檢索請求,然后將各資源系統返回的結果經過處理后呈現給用戶。

三、模型應用

篇11

1、“信息咨詢服務”和“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概念

“信息咨詢服務”,又稱“參考咨詢工作”。是圖書館對讀者利用文獻尋求知識情報提供幫助的活動。1876年美國伍斯特公共圖書館館長塞繆?斯威特?格林在強調對尋求知識信息的讀者提供個別幫助的重要性———《圖書館員與讀者的個人關系》一文中,最早提出“參考咨詢工作”的概念,時至今日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格林先生當年所提出的參考咨詢服務有4大職能,它們是:指導用戶如何使用圖書館;答復用戶請求;幫助用戶選擇資源;提升圖書館在社區的地位。就其本意而言,它的中心任務就應該是讀者的信息素養教育。只是隨著時代變遷,發展變化成為今天所熟知的讀者咨詢服務。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種基本能力。信息素養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2001年第4季度報告提出21世紀的能力素質,包括基本學習技能(指讀、寫、算)、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實踐能力。信息素養是其中一個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識、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應用。

2、“信息咨詢服務”和“讀者信息素養教育”二者的關系

從兩者的概念內涵來看,自然可以看出“信息咨詢服務”為讀者提供的是信息結果,是“授之魚”。而“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教給讀者的是技能,是“授之以漁”。“信息咨詢服務”由于受用戶以及參考咨詢館員(又稱“學科館員”)等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力、學科知識的了解程度的限制會損耗信息產品的信息容量,使提供的信息出現偏差,造成信息的不準確。而“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教給讀者的是索取、查找信息的技能,使讀者具有自己能夠尋找信息,利用信息,從而使信息功能最大化。由此可見,“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更有利于信息的傳播,可以降低信息的成本,符合利益最大化的經濟原則,應該成為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一個重點。而我們強調“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并不是完全否定“信息咨詢服務”,它可以作為補充,因為有需要就會有市場,當用戶工作繁忙而無暇查詢時,仍需要有人或機構為其提供他所需的現成的信息。

3、當前在高校圖書館界存在的兩種認識上的誤區

3.1強調“信息咨詢服務”而輕視“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當今的“信息咨詢服務”多是有償服務,受利益驅使,使有的人熱衷于“信息咨詢服務”而輕視“讀者信息素養教育”,信息用戶如果過分依賴于“信息咨詢服務”的結果,終有一天會降低其科研能力。因為其決策依據賴于“信息咨詢服務”人員為其提供的信息,換而言之,是將決策權交到“信息咨詢服務”人員手中。

3.2在“讀者信息素養教育”中只注重數字化信息素養教育,而忽略了對紙質文獻的信息素養教育?,F在,一提到“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有的人就大談特談計算機的利用、數據庫的檢索……,似乎不沾上計算機,不沾上網絡,就不夠現代化。其實,近年來,我國的網絡雖然有令世人矚目的發展,但我們現在畢竟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電腦的普及在一定時期內還無法做到象發達國家那樣。所以在一定時期內紙質文獻的利用仍占主導地位,故用戶特別是高校圖書館的用戶(學生、教師等)還是迫切希望我們教會他們如何利用紙質文獻即我們平常所說的印刷型文獻,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方法。因此,做為“讀者信息素養教育”中最基礎的一項——新生入館教育就十分必要了。

4、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素養教育”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信息素養不是一種先天生成的能力,而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和學習在后天得到培養和提高的素質。高校圖書館作為培養21世紀復合創新型人才基地,在信息素養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而又責無旁貸的作用,應該充分發揮圖書館在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讓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同時,圖書館信息數字化,也為信息素養教育提供了一個寬廣便利的平臺。我們可以通過圖書館新生教育課,文獻檢索課,定期的專題講座,網絡資源知識的宣傳與教育培訓,讓讀者了解現代圖書館。為此,我們應該:

1)領導要更新觀念,重視開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增強信息用戶全面的信息接收、分析、綜合應用能力,是與當前國家深化教育改革的精神相吻合的,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所以領導要更新觀念,要把信息素質的培養和專業素質的培養等量齊觀,不能厚此薄非。

2)高校圖書館應做“讀者信息素養教育”主要實施者。第一、培養讀者自我學習信念,提高自控能力。自我學習的時候,自我教育者會覺得這種方式很新鮮、有趣,有很大的熱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因厭倦而迷戀網絡游戲或聊天等。所以自我學習者一定要培養良好的自控能力,強化自控學習信念,對信息保持長久的注意力,使對信息的積極態度形成習慣。第二、培養讀者對信息的敏感程度和判斷能力,使之能夠從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實現這些信息的價值。讀者在享用互聯網信息的同時,盡量避開垃圾信息的干擾。能夠從大量的信息中,快速鑒別出信息是否具有價值,是否準確。

3)“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方式方法創設濃郁的信息文化氛圍,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實踐自主探究式或協作式學習,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開展研究性學習都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教育方法。具體的:

(1)開展讀者利用圖書館教育。對剛走進大學校門的大學生進行圖書館入門的指導教育、進行信息知識的宣傳和信息利用的基本教育。這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通過每年的新生入館教育,使大學生一入學就能了解圖書館,教會他們掌握利用圖書館、獲取文獻信息的基本方法。例如,介紹自己圖書館主頁,幫助學生熟悉和利用學校圖書館的現有文獻資料和電子讀物;對學生進行圖書信息教育,主要是教會學生中圖分類法的基本知識,使他們掌握利用索書號、書名、分類、著者等不同角度去查找資料的文獻檢索的技能;有意識地進行圖書館專業理論知識的教育,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引導其養成終身利用圖書館的習慣。

(2)開好文獻檢索課,進行信息利用、摘編的能力教育。文獻檢索課是教育部規定大學生必修的一門方法、技能課,學校開設的信息基礎理論課不能取代文獻檢索課。圖書館要主動承擔為學生開設文獻檢索課的任務,通過這門課的學習,使大學生能夠掌握信息檢索的方法并運用到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和實習過程,把理論與實踐、科研相結合,激發信息需求,增強信息意識,提高信息能力。

(3)組織學生參與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讓大學生參與到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中來,可以充分發揮圖書館的職能,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

(4)創設濃郁的信息文化氛圍,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開展定期的專題講座,進行宣傳,擴大培養面。圖書館應注重對學生進行信息意識的教育,包括信息主體意識、信息傳播意識、信息保密意識、信息守法意識、信息更新意識等,以培養學生在信息活動中信息行為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鼓勵他們養成進入學校圖書館尋找文獻信息資料的習慣。

總之,“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我們下大功夫,化大力氣去做。

參考文獻

篇12

1.遠程教育在線參考咨詢的必要性

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相對分離是遠程教育最主要、最本質的特征,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動在線需求是教師進行實時教導的前提和關鍵,只有了解學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在線服務,才能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選擇服務的途徑與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學業,達到遠程教育的目的

1.1實時咨詢的交互。傳統咨詢服務既有電子郵件咨詢和電話咨詢的動態交互,又有FAQ、學科導航的靜態知識資源供學生瀏覽或檢索,但時效性差,面對復雜咨詢易丟失和錯意重要信息,因此學生更需要的是與教師近距離的相互感知和交談,使其更清晰的理解和解答自身的需求,克服在信息和情感等方面的孤獨感。

1.2學習資源的提供。學習資源是學生求知的物質基礎,除了最基礎的網絡教學課程,全文文獻也是學習資源的關鍵和核心,是影響遠程教育的重要因素。根據Athabasca 大學圖書館調查的結果,遠程學生最需要的是遠程可獲得全文資源服務,解決遠程狀態下的閱讀問題。

1.3信息素質的培養。網絡資源龐大而復雜,學生所需信息的集中性和專業性也比較強。如何敏銳地覺察信息需求,掌握有效而快捷的獲取信息的方法,完善信息生存和發展的手段來增加在信息社會中競爭的能力是他們收獲信息的保障。再者,用戶在咨詢實踐中,需要用恰當的語言清晰表達自己的信息需求,提問一個有質量的問題,這樣才能提高咨詢人員查找信息的效率性和結果的正確性。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在線信息素質教育。

2.高校圖書館在線參考咨詢對遠程教育服務的支持

2.1實時咨詢系統的建設。為滿足學生對實時咨詢的需求,完善遠程教育的進程,圖書館積極建設實時咨詢系統:

(1)Chat(文本交談)實時咨詢系統。最初開創實時服務先河并成為圖書館應用主流的是chat(文本交談)實時咨詢。它是通過文本交談完成參考咨詢的整個問答過程,同時提供同步瀏覽、頁面推送和遠程控制,幫助遠程學生直觀感受參考館員的實時服務流程。學生只需要簡單的打字便可進行咨詢,交談的文本也可保存便于館員了解學生的普遍需求和問題,用于自我培訓和提高。但由于這種專業咨詢軟件成本過高且受交談時間和網上速度的限制,Chat(文本交談)實時咨詢系統面臨阻礙。

(2)IM(Instant Messaging)咨詢系統。為彌補Chat(文本交談)實時咨詢系統的缺陷,高校圖書館又積極探索,開始利用便捷、成本低廉的IM(Instant Messaging)咨詢系統。如北京大學圖書館于2009年4月正式推出IM咨詢服務(MSN 和QQ) [2]。隨之流行的還有可嵌入桌面或Web頁面的小工具Widget和IM Widget。學生只需要一個賬號,便可開始和咨詢館員進行交流。

(3)LibraryH3lp。它是針對IM咨詢軟件的不足,并集排隊、輪班、登錄和報表功能于一身的實時咨詢系統。與免費的IM相比,它的特色在于可以允許多個咨詢館員同時在線,并可在多個部門之間轉發,不影響用戶的咨詢進程,并實現了與短信服務的集成。這個系統的研究給學生帶來的將會是更方便更安全的使用。

2.2 助學咨詢館員的設置。具有圖書情報工作“專才”的助學咨詢館員既充當咨詢答疑者的角色,又扮演學習支持服務者的教師角色。作為咨詢答疑者,助學咨詢館員熟悉和了解館藏和網絡資源的分布狀況和提取途徑,能提供高質量的遠程教育專業數據庫,使其具有適用性、時效性和新穎性,完成全文傳遞的工作,而且服務意識較高,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指導培訓學生的能力。作為學習支持服務者的角色,助學咨詢館員掌握學科動態,能協助教師一起設計多媒體課件、開發網站和課程主頁,建設好文檢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CAI),創造出一套集網絡文化和專業課程教學于一身的新型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助學咨詢館員制的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的長期建立,科學管理程序的實施都將有助于提升遠程教育的服務水平和學術水平。

2.3 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視。圖書館的在線咨詢服務盡可能采用一切手段,隨時隨地對遠程用戶進行在線信息素質的教育。

(1)充分利用現代遠程協助技術?,F代遠程協助技術可允許助學咨詢館員遠程操作用戶的鼠標解決共同瀏覽問題,操作過程實時顯示在用戶的界面上,一邊聊天一邊演示,如同館員在現場親自示范,采用頁面推送技術可將動態網頁、PDF等格式的文件推送到用戶的瀏覽器界面上。助學咨詢館員還能在用戶詢問的過程中鼓勵用戶進行自我求知和探索,助其突破思維定勢。

(2)建立網站或借助圖書館主頁。高校圖書館建立的專門的教學網站設置了文獻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計算機信息檢索和網絡課程、數字信息資源使用培訓等培訓內容供用戶在線瀏覽和課件下載,數字圖書館主頁的在線指南和FAQ也可以讓用戶進行查找。

(3) 發揮Blog和BBS的作用。Blog和BBS具有知識共享和交流的特點,咨詢館員通過整理和相關專業信息,設置學習交流園地、虛擬課堂等欄目,傳播檢索經驗和技巧,將自發的、無序的個人行為有意識的轉化為一種有組織、具有合作精神的群體行為,潛移默化地實現信息素質教育的目標。

2.4 圖書館自身在線參考咨詢服務功能的強化。

(1)在線參考咨詢服務的合作化。信息資源量在不斷增加和變化,遠程學生的需求和咨詢量也在急劇增加,學科交叉、地域差異、文化背景等的復雜性也帶來了信息需求的復雜和多樣性,單個圖書館很難做到24/7咨詢服務,為強化在線參考咨詢服務的功能,更好的發揮在遠處教育中作用,高校圖書館采取了合作化的形式。圖書館進行聯盟,建設一體化的在線參考咨詢服務系統,甚至是跨國界的聯合發展。圖書館與遠程教育機構的合作,服務項目如根據遠程教育機構的需要為當地學生建立保存本書庫;提供多媒體學習環境等。通過這種合作,高校圖書館可以獲得合作方的資金援助,強化自身參考咨詢服務的功能,同時提高了圖書館在教育界的地位。

(2)在線參考咨詢服務質量評價的研究。實時咨詢系統功能的好壞,各項工作和技術的到位都會影響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因此教師和館員應利用在線參考咨詢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及時對服務的運行進行調控并作定期的評價以此保持原有狀態使其不發生偏離,減少消極因素對服務質量的影響,達到某種預期的新狀態,從而保持咨詢工作和遠程教育的穩定性。如中國科學院研究并設計的“分布式數字參考咨詢系統服務評價指標體系”就包括系統使用指標、服務水平指標、咨詢隊伍指標、用戶滿意指標4個二級指標,8個三級指標和30個四級指標。在評價指標建立后,對每個具體的指標設置加權系數進行最終的評價?;蛘邔⒚總€指標按“優、良、中、差”分成四個等級,每個等級按質量要求給出評價標準,并賦予相應分值使之量化,再根據指標權值和等級標準分值計算出數字參考咨詢各項工作程序的質量得分,最后作出質量總評價。

篇13

Key words: resin exchange;contamination of resin;recovery of resin

陽離子交換樹脂在水處理系統中主要用來除去天然水中的陽離子。由于陽離子交換樹脂在處理系統中的位置相對靠前,它所受到的污染有別于陰離子交換樹脂,受到污染的陽離子交換樹脂通常會發生周期制水量減少,工作交換容量下降,出水水質惡化等現象,而且會對后續的陰離子交換樹脂的制水過程產生不利的影響。對被污染的樹脂進行及時的診斷和有效的復蘇對水處理系統的經濟運行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 污染機理簡介

樹脂為多孔網狀立體結構,多孔網眼是離子在樹脂內部擴散進出的通道,通道內壁具有眾多的功能基團,是離子交換反應的活性點,一旦此活性點被覆蓋,離子交換過程就無法進行。在離子交換過程中,交換勢能較高、附著力強的離子或大分子之類的物質,容易被交換或吸附到樹脂±,而在再生時卻難以洗脫下來,從而阻礙了離交換反應的講行或是在離子交換反應過程中生成難溶的沉積物,并沉積在樹脂內部,阻塞了離子交換的通道。

2 陽離子交換樹脂的不同污染形式及解決方法

2.1 混凝劑過量引起的污染

為了解決水中懸浮物的問題,預處理中通常要投加混凝劑,一旦混凝劑投加的量不合適就會對后面的陽離子交換樹脂產生污染。據報道[1],在使用epi—DMA(二甲胺—環氧鹵丙烷)和poly—DADMAC(二烯丙基二甲胺氯的均聚物)作為混凝劑時,若出水中含有1 mg/L的上述混凝劑時就會導致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嚴重污染,而且發現具有線性結構的混凝劑更容易污染樹脂,并能夠進入樹脂顆粒內部。

當樹脂發生上述污染時,如果污染程度不是很嚴重可以采用如加大反洗流速、延長反洗時間或通人壓縮空氣等手段予以復蘇。如果污染程度較嚴重時,可以采用加入表面活性劑和分散劑的方法。其中表面活性劑可以增加樹脂表面的親水蛀;而分散劑則可以保證從樹脂上脫離下來的顆??梢员环稚⒌剿芤褐腥?。據報道,羅門哈斯公司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TritonCF-54和分散劑Orotan 731[2]對解決這一問題有較好的效果。Nalco公司[3]采用了在受到污染的樹脂層反洗過程中加入由表面活性劑和分散劑等藥劑復配的復蘇劑對樹脂進行復蘇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若陽離子型聚電解質污染了陽離子交換樹脂也可以采用4%的氫氧化鈉溶液處理以溶解聚電解質達到復蘇樹脂的目的。

2.2 鐵離子的污染

陽離子交換樹脂易受到鐵離子的污染,尤其是在以井水作為水源的水處理系統中更為嚴重。鐵離子對樹脂的污染有三種不同的情況。

①如果鐵離子以膠態懸浮體出現的話,它會從過濾器中漏過而污染陽離子交換樹脂。

②鐵以二價鐵離子的形式交換到樹脂上,隨后拿被氧化成三價鐵離子,從而在樹脂顆粒上形成凝膠狀的不溶于水的鐵的氫氧化物[4]。

③可能交換到樹脂上的二價鐵離子在樹脂的交換基團上直接轉化為三價鐵離子,但在再生過程中不能被完全除去而殘留在樹脂中。

如果發生了第一種情況,可以采用反洗的方法將樹脂層中累積的膠態懸浮體除去。如果在整個樹脂層中發生了鐵離子的累積,那么可以采用亞硫酸鈉或亞硫酸氫鈉處理樹脂,這樣就可以將三價鐵離子還原成更易溶解的二價鐵離子,而后者對樹脂的親合力要小于前者。

通過灼燒樹脂[5]或分析濕樹脂的鐵含量可判樹脂受鐵和其它離子污染的程度。具體見表1、表2。

表1  樹脂灼燒灰分中元素的質量比與樹脂污染程度的關系 組分 不同污染等級時各元素占樹脂的質量比/% 很低 低 中等 嚴重 很嚴重 極嚴重 鈣 7 鎂 2.0 鋁 1.5 鐵 1.5 鋇 1.5 全部灰的質量 13.5

還可采用下面的方法判斷樹脂是否受到鐵離子的污染:

表2  鐵污染程度劃分 鐵離子質量比/% 污染程度 7.5 極嚴重 注:表中鐵離子質量比指每克樹脂中鐵離子的質量(毫克)。以濕樹脂為分析基準。

將受到污染的樹脂用除鹽水清洗干凈,在10%的食鹽溶液中浸泡30min,倒去鹽水,再用除鹽水清洗干凈,從中取出約十分之一的樹脂樣品防入試管中,隨后加入2倍樹脂體積的6mol/L的鹽酸溶液,密閉振蕩15min后,取出酸液注入另一支洗凈的試管中,加入一滴飽和的硫氰化胺,從生成的普魯士藍顏色深淺(由淺藍色至不透明的棕黑色),可以判斷樹脂受到鐵污染的嚴重程度。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水中的鐵離子會和有機物或硅形成復雜的絡合物,而且這種絡合物是帶負電荷的,它可以通過陽離子交換樹脂而污染后面的陰樹脂。

2.3 有機物的污染與復蘇

蘇聯的學者曾經對有機物污染陽離子交換樹脂進行了研究。研究認為,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主要是依靠范德華力吸附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上。此時所吸附的基本上是酸性基團的有機物,而這些有機物在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中占主要成分。目前,對于一級除鹽系統中的陽離子交換樹脂受到有機物污染的研究報道還不多,但是在凝結水處理系統中已經有關于陽離子交換樹脂受到有機物污染的報道,Harries[6]曾經對凝結水處理系統混床中的陽離子交換樹脂受到有機物污染的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陽離子交換樹脂交換能力的下降與陰離子交換樹脂在運行中所釋放出來的低分子量聚合物有關,正是這些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污染了陽離子交換樹脂,并測量了混床中不同形態的陰離子交換樹脂對于陽離子交換樹脂傳質系數的影響,具體情況見表3。

為了證明是否是由陰樹脂中殘留的含氮的低相對分子質量的聚合物污染了陽樹脂,Harries等人曾經使用了X射線光電子能譜[7-8]對新、舊樹脂進行了分析測試。結果表明這些低分子聚合物確實污染了陽樹脂。對于被有機物污染的樹脂可以使用氧化型藥劑如H2O2和Na2O2等將樹脂上吸附的有機物分解成易溶于水的物質而從樹脂上剝離下來。

表3  混床再生后陰樹脂對陽樹脂交換能力的影響 陽樹脂 陰樹脂(起始形態) 陽樹脂傳質系數/(10-4m·s-1) 鈉型陽樹脂 胺型陽樹脂 單個陽床 1.8 2.1 混床(1:1) 大孔型樹脂(Cl-) 1.6 1.9 混床(1:1) 大孔型樹脂(OH-) 1.5 1.8 混床(1:1) 凝膠型樹脂(Cl-)

判斷樹脂受到有機物污染的程度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在試管中加人受到污染的樹脂,樹脂的體積約為試管體積的三分之一,然后在試管中加入約五分之四試管體積的10%的食鹽水,振蕩試管5min,將鹽水傾去,重復這一過程3至4次,在將最后一次的鹽水傾去后,再加入約五分之四試管體積的10%的食鹽水,保持樹脂和此食鹽水接觸5-10min,期間要不斷地振蕩試管。通過觀察食鹽水顏色的深淺來判斷樹脂受到有機物污染的程度,具體參見表4。

表4  樹脂受有機物污染的判斷 浸泡后食鹽水的顏色 樹脂被污染程度 無色 沒有污染 淡黃色 輕度污染 琥珀色 中度污染 棕色 嚴重污染 深棕色或黑色 極嚴重污染

2.4 油脂類物質的污染

由于陽離子交換樹脂在水處理系統的位置而使其容易受到油類的污染。油類可由離子交換器的進水帶人也可由頂壓空氣或泵的密封泄漏處帶人。油類在樹脂表面會形成一層膜,嚴重阻礙樹脂的交換能力。受到油類物質污染的樹脂顏色變為棕色,嚴重時會變成黑色,而且這些污染物會造成樹脂抱團的現象,破壞正常的水流情況,造成“溝流”現象,使樹脂提前失效。油污染物附著到樹脂上會增加樹脂的浮力,在反洗時容易造成樹脂的流失。采用基于非離子表面潛性荊的堿牲清洗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陽離手交換樹脂可以采用將陽床從系統中解列后再進行復蘇的辦法,也可以采用在反洗水中加入清洗劑的方法復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陽離子交換樹脂是以氫型運行時,復蘇前必須要通過氯化鈉溶液使之失效,這樣可以避免在復蘇過程中從氫型樹脂中交換下來的酸溶液對堿性清洗劑的副作用。

判斷陽樹脂受到油類污染的方法是:將少量樹脂放人試管內,加入除鹽水,振蕩1 min,如果在水面上出現了類似“彩虹”顏色的油膜就可以判斷樹脂受到了油類物質的污染。

3 結論

陽離子交換樹脂在使用中會受到各種污染,及時對污染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污染的原因并有效地復蘇樹脂是保證樹脂安全經濟運行的有力措施。但是,樹脂污染后進行復蘇只是一種補救措施,生產中應該重視水的預處理工作,及時消除隱患,才能夠有力地保證后續水處理系統的安全運行。

轉貼于 參考文獻

[1]  L M May,W M Carlsin.Effect8 of coagulant overdose in claritiers on downstream ion exchange process[C].Western Pennsylvania,Pittsburgh,USA:Engineers,Soc OfWestern Pennsylvania,Pittsbhurgh,PA,USA Engineers,SN OfWestern Penosylvania,1985.

[2]  C M Tilsley.Clean—up of fouled ion exchange resin beds[J] EffluentandWaterTreatmentJournal,1975,15(11):560-563.

[3]  L R GESS,L M May,A  W Oberhofer.Prevention of iron,organic,and microbiological resin fouling via a new concept in ion exchange maintenance[C].Westerm  Pennsylvania,Pittsburgh,USA:Engineers‘Soc of Western Pennsylvania,Pittsburgh,PA,USA Engineers,SocofWesternPennsylvania,1983.

[4]  Leonard J Lefevre.Ion exchange:problems and troubleshooting [J].Chemical Engineering,1986,93(13):73—75.

[5]  V K Puri,S T Costa.Treat resins properly to drive full benefitsof ion  exchange[J].Power,1986,130(9):43-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兴国县| 尖扎县| 潮州市| 景东| 庆阳市| 江华| 唐河县| 全南县| 木里| 珠海市| 溧水县| 开原市| 四川省| 江城| 根河市| 安溪县| 临武县| 东乌珠穆沁旗| 吉木萨尔县| 远安县| 连平县| 奉贤区| 栾城县| 甘南县| 永济市| 年辖:市辖区| 四平市| 唐海县| 永平县| 长岛县| 屏边| 蒙阴县| 侯马市| 荣成市| 淅川县| 平果县| 石渠县| 高雄市| 元阳县|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