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合同管理概念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合同管理概念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合同管理概念

篇1

1.融資租賃合同的概念。融資租賃合同是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賣人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融資租賃合同的內容包括租賃物名稱、數量、規格、技術性能、檢驗方法、租賃期限、租金構成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幣種、租賃期間屆滿租賃物的歸屬等條款。融資租賃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2.融資租賃合同的特征。第一,融資租賃合同屬于轉移財產使用權的合同。融資租賃合同的出租人享有租賃物的所有權,只是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前提下,把租賃物的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轉移給承租人。第二,融資租賃合同的租賃物必須是法律允許的流通物,而且必須是經長期使用仍能保持使用效能的不易消耗物。第三,出租人不對租賃物的瑕疵負擔保責任。融資租賃的出租人僅履行融資義務,對租賃物及其出賣人的選擇由承租人決定,因而出賣人一般不承擔對租賃物的瑕疵擔保責任,但承租人依賴出租人的技能確定租賃物或出租人干預選擇租賃物的除外。第四。對租賃物的維修義務,由承租人承擔,而不由出租人承擔。第五,融資租賃合同終止時,即租賃期限屆滿時,承租人有選擇權,即有權選擇支付合理代價取得租賃物所有權,或者續訂租賃合同,或者將租賃物退還出租人。

二、融資租賃合同的效力

1.對出租人的效力。第一,出租人應當按合同的約定為承租人購買租賃物。出租人應當根據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與出賣人訂立買賣合同,并支付貨款。在該買賣合同中,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向承租人交付標的物,承租人享有與受領標的物有關的買受人的權利。第二,出租人不得擅自變動與承租人有關的買賣合同內容。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訂立的買賣合同,未經承租人同意,出租人不得變更與承租人有關的合同內容。第三,出租人應當保障承租人對租賃物正常行使使用權。出租人應當保證承租人對租賃物的占有和使用。如出租人將租賃物轉讓,融資租賃合同對新所有人依然有效,新所有人不得取回租賃物:如出租人將租賃物抵押,承租人仍享有對該抵押租賃物的使用權。第四,出租人在特定條件下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在承租人依賴出租人的技能確定租賃物或出租人干預選擇租賃物的情況下,出租人承擔對租賃物的瑕疵擔保責任,租賃物不符合約定或者不符合使用目的的,出租人應當承擔責任。第五,出租人應當協助承租人行使索賠權利。出租人、出賣人、承租人可以約定,出賣人不履行買賣合同義務的,由承租人行使索賠的權利。承租人行使索賠權利的,出租人應當協助。第六。承租人占有租賃物期間,租賃物造成第三人的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害的,出租人不承擔責任。第七,出租人享有租賃物的所有權。承租人破產的,租賃物不屬于破產財產。

2.對承租人的效力。第一,承租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租金。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租金應當根據購買標的物的大部分或者全部成本以及出租人的合理利潤確定。承租人應按合同約定的期限、數額、方式支付租金。承租人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不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支付全部租金;也可以解除合同,收回租賃物。第二,承租人應當妥善保管、使用租賃物,對租賃物進行維修。承租人應以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對租賃物進行妥善保管。承租人應按合同約定的使用方法正常使用租賃物,雙方沒有約定使用方法的,當事人之間就使用方法也達不成補充協議的,應按租賃物的性質進行合理使用。承租人不能將租賃物銷售、轉讓、用于抵押等,未經出租人同意,不得有拆除、改裝等影響租賃物物理使用性能的行為。承租人應當履行占有租賃物期間的維修義務。租賃物出現瑕疵需要維修時,應當由承租人自己進行維修,所花費用也應由承租人負擔。因承租人保管、使用、維修不當造成租賃物毀損或滅失的,出租人可以請求停止使用,恢復原狀或賠償損失。第三,承租人應當返還租賃物。如果融資租賃合同約定租賃期滿租賃物仍歸屬出租人,承租人應當履行及時返還租賃物的義務。當事人約定租賃期間屆滿租賃物歸承租人所有,承租人已經支付大部分租金,但無力支付剩余租金,出租人因此解除合同收回租賃物的,收回的租賃物的價值超過承租人欠付的租金以及其他費用的,承租人可以要求部分返還。出租人和承租人可以約定租賃期間屆滿租賃物的歸屬。對租賃物的歸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不能確定的.租賃物所有權歸出租人。

篇2

LI Cui-lian WU Chun-hui MAI Shao-sheng YANG Li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Surger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in Fosh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30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pain and improving the postoperative hip joint mobility in aged patients with femoral trochanteric fracture.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132 patients given the femoral trochanteric fracture treatment in our orthopedics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ject.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66) and control group (n=66) and it was giv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nursing.Pain score after intervention and postoperative hip joint mobility and so 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ai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first day operation (P>0.05),and after the 7th,14th and 28th operation,the pain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and after the 30th operation,hip joint mobi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Aged femoral trochanteric fracture

股骨粗隆間骨折又稱轉子間骨折,好發于老年人,在全身骨折中約有1.4%的發生率[1]。好發因素主要是老年患者骨質疏松、骨脆性增加等。目前,臨床上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主要采取手術治療[2]。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基礎病一般較多,同時,股骨粗隆間骨折恢復所需時間也較長,不恰當的護理輕則影響預后,重則可導致患者死亡[3],因此,對老年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等護理干預十分重要[4]。現我院為了更好地促進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康復,采取相關的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進行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知情自愿,確診為單純性股骨粗隆骨折,有理解能力。排除標準:有嚴重的并發癥,半途退出實驗者。采用摸球法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實驗組、對照組,每組66例。其中,對照組:男29例,女37例;A1型30例,A2型36例;年齡為65~84歲,平均(68±8.1)歲。實驗組:男27例,女39例;A1型31例,A2型35例;年齡為66~87歲,平均(67±9.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測,給藥及生活護理等。實驗組患者在其基礎上給予如下護理。①加強家庭支持系統:對患者及家屬同時進行健康教育,幫助其提高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認識及照料意識,增強患者恢復健康的自信心,提高依從性[5]。②康復訓練:將患者置于功能位(即外展中立位),隨時觀察患者患側的血運及肢體感覺情況,按摩并抬高患者患肢,防止血栓形成。術后循序漸進做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情況做髖關節、膝關節屈曲、抬臀運動。每日協助患者掌握助行器的使用及日常生活能力鍛煉。③疼痛護理:病室環境溫馨,護理人員應做到“三輕”,減少聲音對患者的刺激,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自控鎮痛泵,評估其疼痛情況,進行揉按合谷穴、觀看書籍報刊類等進行止痛,必要時報告醫生。④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避免下蹲、負重等,以避免關節脫位,避免健側臥位,防止患肢內收畸形。仰臥位時穿“丁字鞋”保持中立臥位,同時雙腿中間放枕頭防內收[6]。⑤飲食護理:術前3 d給予清淡飲食,利于腸胃功能退化的老年患者吸收,3 d后給予加強營養,禁煙酒,進食含高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囑患者細嚼慢咽,以防氣道堵塞。⑥術后每隔20 min對髖關節前、內、外側冷敷1次,持續到術后第4 d,在功能訓練前改用40 ℃熱水袋溫敷,訓練后繼續冷敷20 min,持續3 d[7]。⑦安全護理:對因恐懼等因素不配合的患者應及時給予心理護理,拉好床欄,必要時使用約束帶。盡量少上衛生間,可由家屬協助患者床上進行大小便,防止內固定松動及骨折移位。鞋子選取防滑鞋。⑧嚴密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特別是患者的神志情況,警惕譫妄的發生。⑨并發癥的預防。經常更換,防止壓瘡,避免在患肢輸液,防止靜脈血栓,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擴胸、深呼吸、霧化吸入以防止肺炎發生[8]。多飲水及富含纖維的食物,防止便秘。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術后7、30 d的髖關節活動度,不良反應發生率、滿意度。疼痛評分采用數字評價量表[9],分別于術后的第1、7、14、28天當天早上8、12、16點對患者進行評估,選取評分最高的為當天的疼痛評分,分數越高說明疼痛越劇烈。髖關節活動度評估采用Harris量表[10]。護理滿意度由我科室自行設計,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總滿意度以非常滿意+滿意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第1、7、14、28天疼痛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術后第1天的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7、14、28天,實驗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術后第7、30天髖關節活動度的比較

術后第7天,兩組患者的髖關節活動度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30天時,實驗組患者的髖關節屈曲、內外旋、外展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實驗組術后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5%,低于對照組的4.55%(P

2.4兩組患者干預后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總滿意度為96.98%,對照組為80.3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

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好發于老年人群,患者治療大部分采取PFNA內固定等手術治療方式[11],患者需臥床休息一段時間,同時,老年患者基礎病較多及骨質疏松化較普遍,因此,康復的難度更大,對患者進行恰當的護理干預更重要[12]。

篇3

篇4

0 引言

隨著我國工程建設項目合同管理制的建立與實行,各工程建設單位都充分認識到合同管理貫穿于整個建設項目的全過程,對控制工程造價具有重要意義

[1]對于房地產行業而言,近年來,整個市場異常火爆,但是市場不規范,各種工程糾紛頻發,超中標價、超預算現象嚴重,如何提升合同管理的基礎地位,進而合理控制工程造價,已成為目前房產單位項目建設的新動向。因此,有必要從造價控制的角度加以認真研究合同管理,切實有效地抓好合同管理的每個環節,從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采取措施,這樣才能使項目造價得到有效控制。

1 合同管理分類

對于建設工程項目而言,合同由形成到完成結束,要經歷許多過程,花費很長時間,合同管理必須在合同的整個壽命期中進行,而且要針對不同的階段,來確定每一個階段合同管理的任務和重點。從合同的壽命期角度,合同管理可以分為合同管理前期、合同管理中期、合同管理后期。合同管理不僅要重視合同簽訂前的管理,更要重視合同簽訂后的管理。

1) 合同管理前期:

合同管理前期是指從發放招投標文件開始到簽訂合同為止,主要指招投標階段的合同管理。通過對招標文件的研究來分析合同的可能情況,而招標文件和標書則是業主和承包商間的初次要約和承諾。業主和承包商通過談判取得一致,從而最終簽訂合同,使之具有法律約束力。具體包括合約分判制定、供應商選擇、確定合同價款、承包方式、工程款支付方式、調整合同價款的原則和方式、工期質量要求、獎罰條款、合同交底等。

2) 合同管理中期:

合同管理中期主要是指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合同管理,協調項目各個合同的實施。主要包括簽證變更的管理、工程計量的管理、工程款支付的管理、工程結算的管理、索賠的管理等。

3) 合同管理后期:

合同管理后期主要是指竣工驗收階段的合同管理。在這一階段,對于業主而言,主要是指督促施工單位全面清理檢查工程結算的所有資料,包括竣工圖、設計變更、技術核定單、工程簽證單、招投標文件、合同書、結算書等,把好工程款結算關。對于總包合同而言,要督促承包人積極配合審價單位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審價,根據合同、審價報告,切實對照合同的工期、質量標準等要求檢查項目的實際執行情況,支付工程款。合同管理必須是全過程的、系統性的、動態性的。全過程就是由洽談、草擬、簽訂、生效開始,直至合同失效為止; 系統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條款內容的各部門都要一起來管理; 動態性就是注重履約全過程的情況變化,特別要掌握對自己不利的變化,及時對合同進行修改、變更、補充或中止和終止。

2 合同管理對造價控制的作用

合同管理貫穿整個造價控制過程,是控制造價的重要手段,對于造價控制的作用可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1) 合同影響著工程造價的確定和控制。選擇一個好的供應商,確定一個合理的合同價,應首先將合同價控制在成本指標內。如果簽訂的合同是一個假合同,將直接無法預見成本是否可控,實際中容易出現超成本指標的情況發生。

2) 一個完整、科學、合理的工程建設項目合同的內容均體現在與工程造價相關的信息中,主要包括: 工程范圍、工期、工程質量、工程造價、技術資料交付時間、材料和設備供應責任、撥款和結算、竣工驗收/質量保修范圍和質量保證期、雙方相互協作等條款。上述各項內容在合同簽訂前若能予以全部科學合理地明確,可預見因素應在合同中事先具體明確約定,將有效避免出現問題后發生糾紛。同時,以便各投標單位有針對性地報價,使中標造

價盡可能接近竣工后的實際造價。

3)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主要指簽證變更的管理及索賠的管理,直接對造價是否有效得到控制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是全局

性的影響。

3 合同管理與造價控制的作用機理

3.1 合同管理與造價控制的作用概念模型構建從合同管理對造價控制的作用可見,合同管理與造價控制之間存在著密切而深刻的內在聯系及相互作用。

一方面,工程建設項目的各類合同是建設活動中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貫穿于工程項目全過程的技術經濟性文件,合同編制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工程項目的造價控制。合同管理作為一種手段及方式,目的在于保障各方責任、權利的明晰,最終也是為了規避各種扯皮現象的發生,以促進造價的合理有效控制為目的。合同管理的有效實施對于造價控制至關重要,任一環節的滯后或失靈都有可能給項目成本帶來無法估量的負影響。即造價控制離不開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發展推動造價控制。

另一方面,造價控制直接關系到項目成本的控制,是保障項目利潤的基礎,因此又將指導合同管理,要求在全過程建設中做到合同管理到位及有效實施,并對合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市場規范化要求的推進,合同管理日益凸顯其重要性,不僅要全面、精細,更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保持可持續性。歸納而言,合同管理是控制工程造價主要的和有效的手段,與造價控制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繼而推動建設項目的可控發展。因此,必須從造價控制的角度加以認真研究合同管理,從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采取措施,這樣才能使建設項目達到良好的投資效益。合同管理 造價控制建設項目可控發展促進指導。

從合同管理分類可見,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管理前期、合同管理中期、合同管理后期,每一階段都會對造價控制產生重大影響,或促進或抑制,或直接或間接,工程造價由于每一階段合同管理的不同狀況而改變了原有的狀態,從而正向或反向的影響整體狀態,或造價得到有效控制,或失控,甚至可以說是全局性的。同時,造價控制的當前狀態又將對合同管理的每一階段產生反作用,指導并要求甚至限制合同管理的具體實施。最后,每一合同項目的結束,甚至是整個工程項目的結束,工程造價的分析、診斷、反饋,又將回顧整個合同管理過程,對下一工程項目及相同或類似分包合同項目的開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及借鑒,這一階段可歸納為合同管理的后評估期。因此,構建合同管理與造價控制的作用概念模型如圖所示。

圖 合同管理與造價控制作用概念模型

從概念模型可見,合同管理通過四階段對造價控制產生作用,兩者相互影響,以四階段為橋梁,不斷根據反饋信息修正調整,不斷相互匹配,以期使整個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得到有效控制。這就要求認真研究在合同管理的每一階段對造價控制的作用方式及存在的問題,以期通過有效的措施完善合同管理的每一階段,進而有效控制造價。

3.2 合同管理與造價控制的作用關系闡述

合同管理對造價控制的作用渠道包括合同管理前期、中期、后期、后評估期,通過這四個階段對造價控制產生影響,具體如下:

1) 合同管理前期。

該階段的合同管理對工程造價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主要通過供應商選擇、設計方案優化深度、合同條款的完備性、合同條款的合理性等對工程造價產生影響。例如,許多工程由于前期設計深度不夠、質量不高,導致在實施過程中的頻繁變更,一方面致使工期延長,另一方面造成成本加大。

2) 合同管理中期。

該階段的合同管理對工程投資造價控制目標的實現具有關鍵的意義。工程合同一經簽訂,確定了合同價款和結算方式之后,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設計變更或簽證,以及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通過簽證變更管理、工程款支付管理、工程結算管理、索賠管理等對工程造價產生影響。例如,付款不及時或未按規定足額付款,將可能導致承包人的索賠; 如果多付、超付,則可能造成款項難以追回的被動局面,還會引發其他許多問題。發生變更是任何工程都無法避免的,工程變更包括設計變更、進度計劃變更、施工條件變更,以及工程項目變更。變更常常直接導致成本費用的增加和工期調整。如果對工程變更的管理與控制不力,引起費用增加的變更發生較多,必然會嚴重地影響工程造價的控制。

3) 合同管理后期。

該階段合同管理對工程造價同樣有不可忽略的意義,對于業主而言,主要通過實際施工的核定,調減重算、冒算的項目等對工程造價產生影響。

4) 合同管理后評估期。

該階段是一個相當關鍵的環節,它是對整個項目合同管理及工程造價的分析及總結,提取經驗與教訓,尤其是合同條款是否發生了爭議、付款方式是否有待改進、供應商的能力及配合程度、管理得失等的評估,可以完善同類項目的合同范本、沉淀優秀供應商、明確同類項目的合約分判指標,用來更好地指導下一項目的實施,為其提供可借鑒之處。因此,更多的是對下一項目的工程造價的影響。合同管理不僅要重視前期的管理,更應該重視后期的管理與總結工作。

4 結語

文章對合同管理與造價控制之間的影響機制進行了分析,合同管理必須在合同的整個壽命期中進行,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對合同管理四階段的現狀加以全面分析,認識到目前存在的問題,加以針對性的改進與完善,確定每一個階段合同管理的任務和重點,以期通過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強每一階段的合同管理,從而正面影響造價控制的有效性,把工程造價的發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和核定的造價限額以內,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取得較好的投資效益。

參考文獻:

篇5

(一)實踐意義

對于承包商而言,合同是確保自身利益的關鍵所在。但是,由于我國國際工程承包行業興起較晚,發展時間也不長,許多承包商不具備合同管理風險控制意識。往往無法對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進而失掉合同中應當享有的權利,給自己帶來不便甚至造成損失。縱觀整個國際市場,在國際承包界其實已然形成了以法律合同觀念作為基礎的承包合同管理體系,并且也產生了相應的專職專業人員進行合同管理。但是,我國在對國際工程承包合同進行管理時,囿于東西方文化差異、語言能力、法律知識、實踐經驗等。無論是在合同簽訂、合同管理還是風險控制方面,都與國際標準存在著一定差異。

(二)理論意義

從理論上看,我國當前對合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內容:合同條款、合同招投標、合同索賠等方面,針對合同管理存在的風險開展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另辟蹊徑,對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的風險控制展開研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該領域理論知識,在風險管理體系的完善方面做探索性研究,對專家學者研究有一定啟發意義。 二、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的風險控制相關概述(一)國際工程承包合同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概念建立在“合同”概念之上,一般指涉外經濟合同,往往是在國際工程承包活動中簽訂,簽訂主體為業主和承包商,主要目的則是確定兩者之間的權利、業務,通過友好協商的方式進行。并且,一旦簽訂合同,雙方義務及權利就產生,受法律保護和制約。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與其他工程承包合同相比,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特征一,國際化。國際性主要是體現在承包合同簽訂雙方各自來自不同國家,通常是某一個國家的承包商為另一個國家進行工程項目建設工作,從而與該國業主、法人簽訂合同。正是由其國際性決定了國際工程承包合同受到多個國家的法律制約與束縛,在合同簽訂之時,應當對具體條款仔細考慮,不得違反任意一方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此外,在工程款項結算之時,由于來自兩個不同國家,其結算貨幣種類往往為兩種、兩種以上。再者,一旦工程發生糾紛、出現爭議等需要勞動仲裁的問題,為公平公正起見,往往需要第三國介入,進行仲裁。

特征二,多元化。在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簽訂之時通常只有承包人、業主雙方,但是,在合同實際執行、正式是工程中往往會牽涉到其他多方。例如,業主方還可能涉及到咨詢公司、咨詢工程師。承包方則會涉及到原材料供應商、分包商、合伙人等。除與雙方存在業務往來的各方之外,還包括有銀行、保險公司諸如此類的擔保機構。而國際工程往往建設時間較長、規模較大、技術較復雜,在建設時需要多家公司一同進行、聯合承包。在實際國際工程承包中,有時候可以看到幾十家承建商簽訂合同。基于此,在承包主合同之外,其往往還附帶著原材料采購合同、分包合同、勞務合同、技術轉讓合同、設備租賃購買合同、融資貸款合同等其他合同。

特征三,履約時間長、風險大。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在國際工程承包項目建設時,其施工周期通常較長,少說幾年,多則十幾年,甚至更長。因此,在如此長的施工時間里,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使得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的履約風險加大。例如,政治環境、經濟發展、自然條件、經營管理等多重因素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承包方履約造成影響,增大了其履約風險。

(二)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通過對風險發生前的規律進行研究,盡可能的控制風險發生的頻率,降低風險損害的一種策略、方法、技術、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規避、減少由風險帶來的損失,將企業損失降低到最小化,以最小的經濟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標。其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風險識別。所謂風險識別,是指對風險識別源、影響范圍、產生原因、可能導致的后果等進行分析,生成較為全面的風險列表的過程。在識別時,考慮的不僅僅是該事件潛在的損失,而且還要思考其中是否藏有機會。

第二,風險估計。 風險估計需要以識別為基礎,運用概率統計、資料分析等方式,結合分析結果對承包項目中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概率、一旦發生對施工的影響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簡而言之,風險估計就是以相關資料為依據,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

第三,風險應對。這是風險控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風險識別、估計均是為其做鋪墊。風險應對主要是對改變、規避風險的措施進行選擇,并加以執行,達到改變、降低風險的目的,并且對風險帶來的影響做好預案,減少損害。

三、我國當前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管理風險控制現狀和存在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大,人們物質文化提升,國際市場越來越規范化,在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管理風險控制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并且由于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使得一些承建公司不再繼續承接國際工程或導致其經濟受到了損失。通過在實際工作中走訪調查,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以下歸納:

(一)缺乏合同管理意識

眾所周知,從事國際工程承包的管理人員大多經驗較為豐富,其主要經驗來源為國內工程項目的管理。在我國工程承包過程中,對承包合同的認識并不夠深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往往以業主的命令、要求代替合同條款,從而造成了管理人員對合同并不重視的情況。如果管理人員將這種思想延續到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很有可能給項目建設帶來極大的風險。

(二)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準確度不夠

縱觀國際工程承包行業,FIDIC合同條款是使用較為廣泛的標準合同條款,也是被絕大部分國家、部門公認相對而言較為合理的合同條款。然而,在實際合同管理中卻發現,我國工程承包商對該合同的條款理解并不充分,甚至存在著偏頗。尤其是在國際慣例、默認條款出現之時,許多工程承包商并不了解,也未加以重視,從而造成風險。

(三)合同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通過上述論述可以得知,國際工程承包需要簽訂的合同數量多、種類雜,涉及技術、經濟等多個方面。這就對合同管理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我國當前建筑市場尚不發達,尤其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更是存在很大一段距離。此外,受到我國與別國文化、思維等多方面的差異影響,我國合同管理人員在開展工作時阻力也較多。因此,在我國幾乎很少見到專門從事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人才。 四、我國當前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管理風險控制策略

(一)提升合同管理風險控制意識

要想在國際工程承包中規避由合同帶來的風險,首先需要切實提升合同風險控制意識。其一,應當對上述包括國際工程承包合同、風險管理等在內的概念及其特征進行了解。其二,還需要明確意識到合同管理中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其三,承包方應當就合同事宜與委托方開展有效、持續的溝通,保持溝通渠道順暢。其四,承包方必須將以上三點理論運用于實踐中,并不斷總結、反思存在的不足,及時修正。

(二)提高風險控制理論知識

為規避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承包方需要具備一些實際可行的風險控制理論知識,確保工程順利完成。

第一,風險回避策略。風險回避是一種最為徹底的風險管理策略,直接將風險事件可能發生的概率降為零。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第一是自動放棄合同的簽訂,從源頭規避了風險。第二則是,通過合同條款對風險進行回避,是較為積極的方法。例如,在簽訂合同之前,與工程承包合同中加入風險防范條款就是十分有效、積極的風險回避策略。

第二,風險轉移策略。顧名思義,風險轉移是指簽訂合同的一方把自己有可能會承擔的風險轉移出去,讓他人承擔,以此達到避免損失的目的。這一策略主要是針對一些不可預見的風險,是在西方發達國家使用最多的策略。例如,通過保險、擔保的方式實現風險轉移。以擔保為例,國際工程承包商可以在簽訂合同之時向業主明確提出擔保,并且在將保證條款、抵押物品、期限、范圍等具體內容在合同中寫明。

第三,風險自留策略。風險自留是指在對合同風險進行一系列識別、評估、分析等措施之后,將其中存在的風險逐一對比,仔細權衡,主動把某一類風險留在承包商內部解決。風險自留策略需要具備一定的風險儲備金,并且做好風險預案。

(三)提升全員風險意識,組建專業合同管理隊伍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風險主要存在于承包商一方,而承包商往往需要進行激烈的市場競爭,最后奪標成功,方能承建工程。而承包方的每一位員工都關乎到工程的承接、施工、進度、質量等多方面,要想控制承包合同管理中的風險,就必須提升全員風險意識。例如,在投標、合同談判、簽約、執行等各個階段,所涉及的工作人員并不相同,承包方應當盡量提升每一個員工的風險意識。此外,組件一支專業的合同管理隊伍也是確保風險控制效果的有效途徑。在進行承包合同管理時,不僅僅需要用到工程專業知識,還涉及到法律、管理、造價、財務等方面。因此,要想真正勝任合同管理工作,就必須組件專業隊伍。按照隊伍中成員精通技術、法律、管理、造價、財務等不同的方面,將合同中對應部分分發給起查閱、審核,盡量做到不將任何可能潛在的風險遺漏掉。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的風險控制是一項意義重大、任務繁重的工作。承包方應當不斷完善理論知識,了解、掌握更多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策略,在實際工作中對理論知識進行完善,做好風險控制工作。

參考文獻:

篇6

二、 建筑類專業學生就業崗位及其工作過程分析

對于大多數工程造價與建筑管理專業方向的學生來說,畢業后將到招標、工程造價咨詢、建筑施工企業投標、項目施工管理等單位從事建筑工程招標、投標、施工管理、合同管理等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所需要用到的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知識不盡相同或側重點不同,對應崗位及其涉及的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知識與能力可以看出,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所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識點,基本上都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得以應用和體現,因此該課程的知識傳授完全可以基于工作過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得以完成。本文以此做初步介紹。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教學方法設計

在職業教育課程中,與學科系統化課程相對應的是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以學生為中心而設計,以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形成的直接經驗,進而促使參與者掌握融合于各項實踐行動中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先對所學職業內容和工作環境等有感性的認識,獲得與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相關的知識,然后再開始學習專業知識。所以基于工作過程教學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在于教學情境的設計,設計教學情境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精心挑選適合教學的崗位工作過程,必須使所設計的教學工作過程要覆蓋到本課程所必須掌握的主要知識點,教學工作過程設計的優良是學生能夠進行系統學習的關鍵環節。

應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即在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中,學生不僅要學習與工作過程有關的程序知識,還要學習與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相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增強學生的理解。

以學生為中心。面向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鼓勵學生在行動過程中的學習體驗和創造性表現。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精神。在實際的教學中,可分若干組,要求各個小組通過查閱資料、討論等方式完成比較復雜一些的工作內容,以培養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應用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與評議一體化。在實施教學中,教師除了指導學生順利完成任務,還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展和狀況作出合適的調整和恰當的評價,促進學生不斷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最終完成工作任務。

四、教學案例分析

根據與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相關工作過程的特點,本文設計了“開標評標”的教學情境,并以此例來說明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工作任務:已知某實際工程招標文件,其中開標程序、評標方法已確定,要求以教學班為單位,模擬投標、開標、評標過程,并給出評標結果、編制評標報告。

背景(借用條件):前導課程建筑施工組織和工程預算的圖紙與課程設計。

工作目標:按照招標文件開展評標并做出評標報告。

決策計劃:

1)了解投標小組所扮演的企業狀況包括企業等級,業績情況,人員情況,目前施工任務饑飽情況等等

2)查閱相關招投標法律法規手冊

3)了解招標文件對投標書的組編要求

實施:

1)確定投標小組的投標項目選擇

2)確定投標選擇成員的主要工作分工

3)制定投標項目的投標方案

4)編制技術標

5)編制商務標及報價

6)可以選做根據給定的條件做不平衡報價的設計

7)編組投標文件

8)對投標文件密封并參加開標會

9)由一個小組主持開標

10)各小組分別對本次開標進行評標并給出評標報告

檢查:

1)檢查學生對一些概念的理解程度

2)檢查學生實施工作任務的進展

評估:

1)對開標程序、標書遞交、相關擔保、投標報價的調整、評標指標以及評標過程和評標報告等環節理解的評價

2)任務完成情況評價

3)團隊合作能力評價

4)項目完成情況演示評價

通過本工作過程的訓練,首先可以讓學生掌握“投標、開標、評標過程”這一工作過程的程序性知識,并對相應知識點進行講解,對于基礎好、興趣比較高的同學除了能完成這一工作過程外,可能會對相應的一些概念有深入理解的要求,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比如不平衡報價)相關知識,而對另外一部分學生,由于基礎較差,雖然不能對一些概念深入理解,但是能夠有興趣來完成這一過程知識,從而達到因才施教。

篇7

1工程概況與簡介

柳樹溝水電站是開都河中游河段水電規劃中的第八個梯級電站,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工程總庫容約7710×104m ,裝機容量180MW(2×90MW),工程規模屬三等中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高102.0m,壩頂長186.4m。

由于主合同單價偏低,施工環境惡劣,加之受國家宏觀經濟影響,大宗材料價格與人工價格大幅上漲,致使在分包隊伍(對于有實力、有經驗的分包商吸引力不強)的引進及現場管理與商務管理上難度較大。只有加強合同管理,才是約束分包隊伍管理的重中之重,推進項目發展戰略的基礎。本文結合所在項目合同管理,從合同管理的概念、重要性等方面簡要闡述有關合同管理的幾點認識。

2合同管理的基本概念

2.1 合同管理的目標

工程合同管理是對工程項目中相關合同的談判、簽訂、履行、變更、索賠和爭議解決的管理,它是工程項目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同管理是為項目和企業總目標服務的,保證項目和企業總目標的實現。保證項目順利實施與正常履約,確保合同簽訂與實施的合法性要求。

2.2 合同管理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地位

合同明確了工程項目的價格、工期和質量安全等目標,規定著合同雙方的責任和權利關系,所以合同管理是工程項目管理的一個核心。項目部開始便以合同交底、技術培訓等方式,讓大家對合同管理的范圍、概念、責任有深刻認識。合同管理貫穿于工程實施的全過程和工程實施的各個方面,不是某個部門的工作和管理范疇,而是要求參與工程項目管理的所有部門與人員都必須熟悉合同和合同管理工作。讓每個人從思想上加強重視,從而意識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否則,就會導致項目目標難以實現。

3分包合同的重要性

3.1 分包合同的重要性

柳樹溝水電站開工初期,考慮到主合同單價偏低,且合同條款較為苛刻等方面因素。便加強分包合同管理,強化分包細節,從而提高經濟效益。項目部根據《合同法》及其他有關法規的規定,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制訂各項管理制度。合同管理是項目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好分包合同管理,對于項目經濟活動的開展和經濟利益的取得,有著較大的意義。各部門必須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搞好公司以"重合同、守信譽"為核心的理念。

3.2 分包合同審核和批準

(1)合同草擬:合同由合同部門負責人根據《合同法》及有關規定,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進行擬定,擬訂初稿后必須經主管總經濟師審閱后,按項目合同審批權限審批。合同審查的要點是:合法性、嚴謹性、條款明晰且可操作性強,雙方的權利、義務具體、明確。

(2)合同的可行性:應當根據雙方履行合同的能力、條件,調整合同條款與風險責任等,要確保合同能夠落到實處,有效實施。如果一味的按照合同范本條款,不結合實際情況,合同就會無法實施或合同條款無效。

(3)合同細節:合同格式大的原則按照合同范本條款執行,并結合實際修改、修訂,小條款及工作內容、計量方面一定要詳細注明,規避以往分包隊伍在施工過程中以此微小的合同漏洞進行索賠或提出變更單價及另外計費等。

(4)合同經項目審核后,報上級主管部門及法律事務部進行審查,確保合同合法合理,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3.3 分包合同的簽訂

(1)合同談判須由項目經理或主管總經濟師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參加,不得一個人直接與對方談判合同。簽訂合同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政策及有關規定。除法定代表人外,必須是持有法人授權委托書的委托人,委托人必須對企業負責。

(2)在簽訂合同之前,必須認真了解當事人的情況以及對方近年的信譽及工程業績。簽訂合同必須貫徹"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則和"價廉物美、擇優簽約"的原則。合同除簽字外,一律采用書面格式,并在合同管理部門進行備案。

(3)合同簽訂時注意的問題:首先要注明雙方的單位全稱、簽約時間和簽約地點;其次雙方都必須使用合同專用章或公章,嚴禁使用財務章,注明合同有效期限,并加蓋騎縫章。

3.4 分包合同的變更、解除

(1)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碰到困難的,首先應盡一切努力克服困難,盡力保障合同的履行。如遇不可抗力或重大變更需變更,解除合同時,應在法律規定或合理期限內雙方當事人進行協商。

(2)若當事人一方提出變更、解除合同的,應從維護項目合法權益出發,從嚴控制。變更、解除合同,必須符合《合同法》的規定,并應辦理有關的手續。

(3)變更、解除合同,一律必需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一律無效。變更、解除合同的協議在未達成或未批準之前,原合同仍有效,仍應履行。但特殊情況經雙方一致同意的例外。因變更、解除合同而使當事人的利益遭受損失的,除法律允許免責任的以外,均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并在變更、解除合同的協議書中明確規定。

4分包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

4.1 分包合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由于水利工程有著工期長的特點,加之設計變更頻繁及其復雜性,致使分包合同管理頗為艱巨,根據實際施工合同管理情況,主要表現為:

4.1.1對合同認識不夠,法律知識淺薄

合同的內容過于簡單和粗糙,且漏洞過多,少數合同有失公正,合同文件存在合同雙方權利、義務不對等現象。加之市場的過度競爭,一些承包商為了獲得建設項目承包資格,不惜以低價中標,然后非法轉包,從中獲取利益;或者有的施工隊伍掛靠一些資信好,施工水平高的企業來承攬工程,而實際施工時卻達不到施工技術要求等,這些承包商缺乏對承包工程的基本控制步驟和監督手段,進而對工程進度、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4.1.2合同文本不規范、不細化

過多的合同簽訂都是參考建設工程合同范本,沒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進行細化調整,合同約定內容不明確、不具體,致使合同在執行的過程中存在過多缺陷,產生的問題較多,合同沒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4.2加強施工合同管理的措施

(1)強化合同管理意識。合同管理作為項目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其水平的高低對項目的經濟效益影響很大。要求全員參與,人人重視合同管理,強化所有參建人員的合同管理意識,才能確保項目經濟效益。

(2)加強分包隊伍資質審查。在施工合同簽訂前加強對分包隊伍的信息評審,調查其管理水平,物資設備情況,業績與信譽等,確保分包隊伍有實力能夠完成承包工程,確保合同順利實施。

(3)重視合同文本,強化合同條款。對施工合同可行性的研究,在擬定合同文本的內容時,合同管理人員必須對工程現狀進行深入調研,使擬定合同具有預見性,且要對合同進行細致分析,避免所擬定的條款出現歧義。確保構成合同的各種文件齊全、合同條款齊全、合同用詞準確、對工程可能出現的不利情況有足夠預見性。同時要具有可操作性,確保合同落到實處。

總之,合同管理是工程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圍繞著合同管理來開展,工程項目的合同管理已經成為我國建筑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在管理中要講求方式、方法,要講究管理的技巧。從而降低風險,切實維護項目利益,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篇8

施工合同對于施工具有一定的預見性、約束性,而傳統的建筑施工中往往就存在著忽視合同的弊端,進而導致經常出現經濟糾紛。現實中很多承包商認為和業主搞好關系沒有必要履行正規的合同文本,只是簡簡單單的就擬定了合同,沒有切實的了解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亦或沒有完全明確施工方和業主的應有的權利和應付的責任。此時一旦施工中某一環節出現了問題,就會直接影響到施工的質量、進程和責任歸屬等問題,最終給建筑施工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同時也會給承包商帶來了無法挽回的合同風險。

2、管理人員擬定桌上桌下雙面合同的現象

通常來講,其中桌上合同是指由建設單位和施工人簽訂合同,然后到公正部門來公正,在合同管理部門進行備案,由此來證明施工合同的有效性和正規性,但是主要目的是為了應付上面有關部門的檢查;桌下合同即是指建設單位和施工人簽定的施工合同不夠正規,并不具備應有的法律效應,這將嚴重擾亂建筑行業的經濟秩序,造成不必要的糾紛。同時給建設單位和施工人正確的履行合同埋下很大的隱患,這也是目前建筑行業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另外不正規的施工合同,大都不合乎法律,進而對施工質量、施工進度及工程竣工結算造成嚴重的影響,并最終導致經濟糾紛、三角債等諸多不良現象的產生,此種現象的產生都與相關施工合同管理人員的素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3、忽略合同的管理制度建設的弊端

在建筑行業里往往存在著對施工合同管理制度不夠重視的弊端。合同管理制度對于合同的擬定、合同的簽訂及合同的履行等都起著非同尋常的重要作用,而在傳統的合同管理中由于忽略了管理制度的建設,從而影響到工程的效益,甚至引發不必要的糾紛。

二、傳統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通過上述對傳統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的分析,我們有必要對傳統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通常施工合同管理問題的產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其具體內容如下:

1、傳統觀念導致合同風險意識不足

在現如今的建筑行業里,部分企業對施工合同管理所持有的傳統觀念,是導致施工合同管理中弊端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許多建筑行業管理人員對合同的管理仍帶有計劃經濟時期的色彩,即施工任務是由上級根據地域分工而下達的,在此基礎上施工企業在進行施工時只需按部就班的執行上級下達的任務即可,不必考慮經營效益、經濟風險等問題。由此,計劃經濟年代實質上是不存在施工合同一說的,所以對于傳統觀念也就沒有施工合同管理的概念。然而現如今的建筑行業已逐步走向市場經濟,即施工任務不再由上級下達,而是通過競爭來實現的,在此種情況下無疑會加大各個施工單位的競爭壓力,他們必須承擔起施工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風險,從而明確的體現出施工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2、缺乏施工合同管理的專業人才

建筑施工合同通常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并且其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所以建筑工程中施工合同管理人才的缺乏,將直接影響到施工合同管理的有效性,進而導致施工合同管理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并在無形中增加了風險。隨著我國《合同法》、《招投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對建筑業中的合同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或未經過正規培訓的合同管理人員,往往不能有效把好合同擬定或簽訂的質量關,并且在工程施工中也不能切實的做好合同管理(尤其對合同變更的管理),亦或是不具備熟練掌握并運用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能力,而導致在進行合同履行和工程索賠管理上有所欠缺。由此足以說明,缺乏施工合同管理的專業人才將導致施工單位經濟風險問題的產生。

3、缺乏完善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

目前傳統施工合同問題產生的原因涵蓋了施工合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的因素,即不能有效的實現合同規范化、科學化及法制化的發展要求。合同管理的不完善性其中一部分因素也是由上述兩點原因所引起的,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傳統合同管理存在的滯后性,一直處于合同管理客觀要求之后。合同管理發展至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完善,從完善到形成制度的3個發展過程,合同與合同管理并非同一概念,而合同管理制度的形成將對合同與合同管理進行細致的總結,所以施工企業或單位在出現合同相關的問題時,應加大對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視。

4、合同法律因素

導致問題產生的合同法律因素包括施工單位的合同法律認識不足和我國合同法律出臺滯后兩個方面。從我國合同法律法規的出臺來講,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建筑業不斷的在發展,而與之相關的合同法卻屢屢滯后,從而導致合同管理中問題的產生;另外由于合同法出臺的滯后性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施工單位對合同法律的認識不足。

三、加強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相關設想

建筑建設工程中,施工合同的管理師整個工程項目的總綱,同時更是和諧調節施工單位和業主間利益關系的最佳方案。為有效的避免工程中施工合同出現問題,提出以下兩點設想:

1、有效提高施工合同管理人員的素質

據上文所述,有效提高施工合同管理人員的素質已成為加強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務,提高施工合同管理人員的素質可以通過高起點選擇的合同管理人才,高起點人才即指同時具有職業素質和專業素質的人才,并且根據市場發展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適時適當的組織合同管理人員的在職和培訓,以此來不斷提高合同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另外在合同管理人員任職期間,定期的對其工作及學習內容進行監察,同時鼓勵其參加相關的法律考試等活動,對于專業技能水平較高、不斷進取的合同管理人員要進行嘉獎,以此來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從而實現高質量的合同管理。

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建立并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對于防止合同問題的產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競爭壓力較大,應積極的根據我國的《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并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即企業通過建立由上而下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實現對合同的全面管理。例如,目前部分企業不但總公司有專門的合同管理部門,而且在每個分公司也擁有獨立且完善的合同管理部門,以此來實現施工合同管理制度能夠遍及企業的各個層次和角落。除此之外,企業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將合同管理徹底的深入到施工合同管理中的每個環節,從而切實的做到每個合同環節的管理都能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將有效的降低合同風險的存在。最后,企業還可以通過不斷的參與“誠信合同”等相關活動,以此來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總而言之,施工合同的管理在整個工程建筑中占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所以企業要避免因合同而產生的問題,就應切實的將加強施工合同管理作為工程項目管理的首要任務。不同的施工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合同法》為依據,建立并健全施工合同的管理制度,并有效的提高合同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從而確保企業在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楊亮亮.淺談建筑施工企業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現代商業.2009.10.

[2]呂景祥.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常見問題及對策.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09.

篇9

Key words: project bidding; contract management; problems; 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TU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7-0020-02

引言

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的最終結果就是形成承包合同,這是合同訂立初始階段的合同管理。從這個意義上講,招標投標從屬于合同管理的范疇。那么,招標投標活動與合同締約方式應當是對應的。但是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仍有概念混淆的現象。而澄清一些概念,理清招標投標與合同的關系,對我們整個合同管理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一、關于兩個概念的澄清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采取要約、承諾方式”。要約“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內容具體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有人認為,招標文件內容明確,包含訂立合同的主要條款,一經到達投標人即不能拒絕其投標,因此應該屬于要約。而通過招標訂立合同的過程就是:招標公告(要約邀請)—發出招標文件(要約)—投標(承諾)—發出中標通知書(承諾生效)的過程。另一種認為是,招標文件是要約邀請,投標文件才是要約,通過招投標訂立合同的過程就是:招標公告(要約邀請)—發出招標文件(要約邀請)—投標(要約)—發出中標通知書(承諾)的過程。筆者同意后者意見,理由是:

1、從目的來看,《合同法》第十五條明確指出招標公告是要約邀請。其目的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發出招標文件的目的仍然一致,招標人此時并沒有向特定的投標人有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投標人遞交了投標文件的目的非常明確,希望招標人向其發出中標通知書,簽訂承包合同。

2、從內容來看,招標文件中包含的合同主要條款,如價款、工期甚至質量等都不確定,投標行為無法據此做出承諾,必須對其補充,僅在招標文件的基礎上無法簽訂承包合同。

3、從結果來看,《合同法》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承諾到達要約人時生效。”如果招標文件是要約,投標文件是承諾,那么當投標截止后合同即告成立,而事實上因為沒有確定中標人合同仍未成立; 而認為投標文件是要約,簽發中標通知書為承諾符合合同法的規定,此時,雖然雙方并未簽訂書面合同,但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以下簡稱《招標投標法》)的有關規定,招標人和中標人必須依據招標文件、投標文件和中標通知書簽訂合同,而且合同的主要條款,如價款、質量、工期等均已經明確。此時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已經存在,合同即告成立。概念二:《招標投標法》與《合同法》有無矛盾之處?根據《合同法》第十六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而《招標投標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投標人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之前,可以補充、修改或撤回投標文件,并書面通知招標人。補充、修改的內容為投標文件的組成部分”。問題是:投標文件生效后,怎么還可以補充、修改,甚至撤回?我國這兩部法律之間是否存在矛盾?筆者認為兩者并無矛盾之處。按照《合同法》第十四條,要約必須符合下列規定“內容具體確定”,但是在投標截止日之前,依據《招標法》,投標文件依然可以補充、修改甚至撤回,這表明此時內容不確定,不具備要約的規定,只有在投標截止后,沒有撤回的投標文件才稱為要約,此時該要約生效并且不能撤回。不能僅從字面理解投標文件的含義,一概把投標文件作為要約,要考慮投標文件的實效,只有在投標截止后仍未撤回的投標文件才是內容具體明確的,招標人并接受其意思表示,不得拒絕其投標。

從上述兩個概念的澄清,我們可以得出投標活動實質上是:招標公告(要約邀請)—發出招標文件(要約邀請)—投標截止后未撤回的投標(要約)—發出中標通知書(承諾)的過程。

二、當前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對此通常的認識是目前合同管理缺位、合同締約雙方的素質不高,深入追究就統統推到體制的問題上。筆者認為,不管什么問題的出現必有其成因,只有把成因分析清楚,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就建設工程承包合同來說,在履行中存在的問題與前期招投標活動(即締約過程)中的問題是緊密相關的。

對招投標活動與承包合同履行兩者的關系認識不夠。說到招投標,很多人想到最多的是遏制腐敗,公開、公平和公正,提高經濟效益和工程質量等等,而各地的具體招投標監管活動中更多是圍繞合理、合法地確定中標人這一目標上。《招標投標法》第一條明確指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表明我們應該認識到招標投標活動作為合同管理的締約過程,因而在保證突出競爭力的基礎上選擇中標人的同時,思考如何制訂一份完善的合同。

制訂完善的合同離不開對招標文件編制的審慎。目前的招標文件編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在合同主要條款中對計價規則的不確定,如合同價款僅說明采用固定價格合同,未說明是固定單價還是總價:工期較長的項目中的材料價格不予調整,對承包人不利:關于設計變更等工程量的調整一律按照投標文件的報價及優惠幅度執行,考慮投標時可能采用不平衡報價法,一律按照投標文件的報價對發包人不利。合同締約時貪圖省事必然給后續履約帶來困難。

三、提出相關建議

篇10

1 施工企業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施工企業沒有認識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專業合同管理人員與機構不健全,合同執行不嚴格。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

一旦工程出現問題,施工企業索賠困難影響了企業的經濟利益。現代工程施工企業必須認識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構建完善的合同管理體系,培養相關人才,為企業長遠發展及保障企業的經濟利益奠定基礎。

2 以完備、科學的合同管理體系保障施工企業的經濟利益

針對施工企業合同管理現狀,施工企業必須要構建與完善自身的合同管理體系。首先,要提高施工企業領導層次的現代合同管理理念。施工企業應學習現代合同管理理念,通過招聘或培養專業的合同管理人員、設置專門的合同管理機構部門,促進合同管理的實施。通過專門的合同管理部門監督管理日常工程活動,保證嚴格執行合同中規定的相關條款。

2.1對內部員工合同管理培訓

在企業完成合同管理體系后,還應對企業內部全體員工進行相關培訓使其明確合同管理體系的重要性,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同時,施工企業還應針對專業合同管理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與培養,提高合同管理專業人才的業務水平與專業素質,促進企業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為了提高合同管理的實施效果,施工企業考慮通過對專業合同管理人員(包括合同簽訂與執行相關人員)績效考核,落實合同管理工作,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

2.2強化執行合同管理制度

在企業構建完善的合同管理體系與相關的培訓制度后,企業還應通過必要的監督制度與管理對合同執行過程進行全程監督。針對合同管理工作連續性的特點,企業應在合同制訂、簽訂與執行的過程中強化合同執行過程中的監控,有效保障合同的履行。為了對施工企業合同執行全過程進行監督與管理,企業應針對自身的管理架構以及施工方向、工程特點等進行執行制度的完善。通過規范化、合法化的合同簽訂、執行,保障企業的經濟利益。以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入手,制訂符合實際情況與實施過程點的合同管理制度,確保合同執行過程中的管理工作具有相應的依據。企業合同管理制度中應強化合同的歸口管理,簽訂管理、會審與審查管理、登記與備案理管理等。通過相關制度體系的建立為施工企業合同制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并通過績效考核與獎金工資掛鉤的方式,促進企業員以職責明確、規范化的工作流程以及嚴格的監督與管理確保企業合同管理工作始終處于受控狀態,使企業的合同簽訂與執行圍繞著企業的經濟利益以及相關法規進行,有效地保障企業經濟利益不受損害。

2.3針對工程施工特點強化合同簽訂管理

建設工程合同內容復雜,履行期限長,投資規模大,風險較大,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程序性,建設工程合同的當事人具有特定性等特點決定其需要以工程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例如:工程所在地的氣候環境狀況、用工情況、企業設備情況等為重點進行綜合分析與論證相關的參數與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企業合同條款的制定。避免由于施工企業在工程竣工后由于工期等問題被投資方扣掉違約金,其嚴重的影響了施工企業的經濟利益.因此,在現代工程施工企業合同管理工作的實施中,施工企業要以科學的分析為基礎,制定合同條款,有效保障企業的經濟利益

在施工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合同糾紛的情況,而科學的合同糾紛管理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糾紛處理效率,其還能夠通過原因分析,避免同類糾紛的發生。在施工企業出現合同糾紛時,企業應由專業合同管理人員對合同進行細致的分析、分析合同條款,明確糾紛內容,并通過法律知識對糾紛內容進行細致的分析與論證,使雙方利益的最大化。提高糾紛處理管能夠有效節約施工企業資金,避免資源浪費。另外,企業還要加強預防性合同糾紛管理理念。通過對以往的工程糾紛原因和謹慎簽訂合同條款,降低違約情況的發生,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例如:

篇11

工程項目的設備采購合同管理總體上可分為合同簽訂、合同履行、合同解除/轉讓、合同終止/合同關閉。對于大型工程項目,供貨周期較長、設備物項繁多,一般情況下合同履行環節是合同管理時間跨度最長,問題和風險出現最多的環節,過程控制是此環節的重點。合同變更與索賠管理便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1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基本概念

1.1 定性分析基本概念

定性分析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方面的分析,目前并無統一的定義,針對適用于合同管理理解,定性分析是根據社會現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屬性和在運動中的矛盾變化,從事物的內在規定性來分析事物。它以普遍承認的公理、一套演繹邏輯和大量的歷史事實為分析基礎,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從事物的矛盾性出發,描述、闡釋所分析的事物。

進行定性分析,要依據一定的理論與經驗,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將同質性在數量上的差異暫時略去。定性分析具有探索性、概括性、診斷性和預測性等特點,它并不追求精確的結論,而只是了解問題之所在,確認情況,從概念、性質、范圍、總體、類別歸屬的角度對事物進行分析判斷。

定性分析有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沒有或缺乏數量分析的純定性分析,結論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較濃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定性分析。

1.2 定量分析基本概念

定量,即對特定研究對象以數字化符號為基礎去測量及表示。定量分析是指確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規定性的分析,就是將問題與現象用數量來表示,進而去分析、考驗、解釋。具體可理解為依據統計數據,對事物或現象的數量特征、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建立數學模型,并用數學模型計算出分析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的一種方法。

在定量分析中,信息都是用某種數字來表示的。在對這些數字進行處理、分析時,首先要明確這些信息資料是依據何種尺度進行測定、加工的,史蒂文斯(S. S. Stevens)將尺度分為四種類型,即名義尺度、順序尺度、間距尺度和比例尺度。定量研究的四種測定尺度及特征如(表1):

(1)名義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用于表現它是否屬于同一個人或物。

(2)順序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的大小,是與研究對象的特定順序相對應的。

(3)間距尺度所使用的數值,不僅表示測定對象所具有的量的多少,還表示它們大小的程度即間隔的大小。

(4)比例尺度的意義是絕對的,即它有著含義為“無”量的原點0。

1.3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對比(表2)

實際應用中,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是統一的,互為條件,相互補充。在進行定量分析之前,分析者須借助定性分析確定所要分析現象的性質;在進行定量分析過程中,分析者又須借助定性分析確定現象發生質變的數量界限和引起質變的原因。二者相輔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據,定量是定性的具體化,定量分析使定性更加科學、準確,定性使得定量分析更具針對性與合理性,二者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實際分析中,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常配合使用。

2 設備供應合同的變更與索賠

2.1 設備供應合同的變更

合同變更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合同變更,包括合同內容的變更與合同主體的變更。前者是指當事人不變,合同的權利義務予以改變的現象。后者是指合同關系保持同一性,僅改換債權人或債務人的現象。

通常情況下合同變更指狹義的合同變更,不包括合同主體的變更,僅指合同內容的變更。合同內容的變更包括:范圍變更、價格變更、要求(技術等)變更、進度變更等,總體上可分為有價格變化變更與無價格變化變更。

2.2 設備供應合同的索賠

索賠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對于并非自己的過錯,而是應由對方承擔責任的情況造成的實際損失向對方提出補償要求,即損害賠償索賠;或因對方違約,向對方按照合同約定提出違約金支付要求,即違約金索賠。

在實際操作中,違約金與損害賠償都是合同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出現違約行為而承擔責任的一種方式,但根據合同法約定兩者不能同時存在于一個違約責任中,即針對同一違約行為索賠主張只能適用于其中一種。

3 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合同變更與索賠中的應用

3.1 定性分析

變更與索賠提出時,首先執行工程師需依據法律法規、合同規定、標準,對背景、責任、范圍、變更或索賠類型、影響、處理時機、技術要求、支付條件、可能風險點等進行定性分析,以確定變更索賠的處理基本原則/依據、內容框架結構、各關聯要素的制約關系、處理總體計劃等。

特殊情況下,還需對事項的變更或索賠屬性進行界定,如同一事項可定為變更亦可定為索賠,此時需考慮定為變更或索賠后對相關合同約定違約金等影響,并在最終談判結果中進行相應規定明確。

3.2 定量分析

在完成定性分析后,往往需要對具體內容進行量化分析,即定量分析,主要包括時間(工期、進度)、價格、數量、技術參數大小、支付比例、責任比例等。如定性分析確定工期可以調整,確定可調整具體時間便需定量分析;如定性分析確定價格可合理調整,確定合理價格便需定量分析;如定量分析確定雙方均存在責任,確定具體責任比例分配便需定量分析等。

3.3 定性與定量綜合分析

通常情況下,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往往定性分析在前,定量分析在后。沒有定性分析僅有定量分析,在實際操作中會嚴重損害己方利益,同時容易造成糾紛、法律風險等,如造成同一事項重復計價、采購方式違反招投標法等。

篇12

煤炭企業合同管理是指煤炭企業對以自身為當事人的合同依法進行訂立、履行、變更、解除、轉讓、終止以及審查、監督、控制等一系列行為的總稱。[1]在煤炭企業實際業務中,合同管理可具體細分為三個環節:一是合同簽訂前的的管理,在合同簽訂前對合同當事人的用戶資格、產品種類、產品價格、產品質量、用戶履約能力等進行審核;二是合同簽訂的管理,在各類合同簽訂過程中對合同中具體的條款進行的審核和審批;三是合同履行的管理,在合同簽訂后對合同執行的監督管理。企業中不僅要重視合同簽訂前的管理,更要重視合同簽訂后的管理,此外還要注重合同履約全過程的情況變化,特別是要掌握對自己不利的變化,及時對合同進行修改、變更、補充或中止和終止。市場經濟是法制的合同經濟,企業的經營成敗與其對合同的管理密切相關,因此,有效加強合同管理已經成為煤炭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我們煤炭企業要對合同進行全過程的管理,而且必須是對合同三個階段的全過程的、全方位的、科學的管理。

二、煤炭企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合同是企業對外交易的門戶,合同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敗,對于一個國有煤炭企業的貿易公司來說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安全、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企業的信譽等問題。因此,在推進國有煤炭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企業的合同管理。[2]

三、煤炭企業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公司不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

一些煤炭企業往往在其合同管理方面缺乏其一整套符合自己的合同管理辦法,或者雖然有自己的合同管理辦法,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相關制度都不能落實到實處.

(二)業務部門落后的合同管理理念

煤炭企業中很多業務人員只注重合同的簽訂,而忽略了合作方執行合同的能力。業務部門錯誤的合同管理理念往往導致企業在合作中出現無法履行合同的結果,對企業的經營造成不利影響。[3]

(三)合同管理部門不嚴格的審核

煤炭企業中合同管理部門人員對合同內容的審核環節是開展合同管理工作的重點,是關系到合同簽訂成敗的關鍵。但在企業現實工作中卻存在著下列問題:第一,資質審核不嚴格,主要體現在不能準確認定對方是否具備簽訂合同的資格,如果由于資格審核不嚴而與不具備資格的單位簽訂合同,將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第二,合同條款審核不嚴格,主要體現在對合同條款中的詳細內容的審核不嚴格。第三,缺少對合同的后續管理,合同的后續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企業所忽視,如:對合同履約情況的跟蹤管理都是一些需在后續管理工作中具體開展的工作。

四、加強煤炭企業合同管理中相關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完善符合煤炭企業合同管理的《合同管理辦法》制度

煤炭企業應該根據我國《合同法》相關條款制定與企業相符合的合同管理制度,可以根據合同文本的管理、用戶資信的等級管理、合同風險的預防管理、合同條款審核的管理、合同履行的管理等重點結合從合同的洽談、草擬、簽訂、成立、生效,直至合同終止的整個過程來制定,并要在其中加入考核和責任的追究條款,使企業合同管理工作做到從事前、事中到事后全程管理。真正做到合同簽約全程跟蹤管理。

(二)加強合同管理教育和培訓

合同管理人員與業務部門人員業務素質和法律知識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合同管理的質量,煤炭企業應當重視合同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工作。企業可以通過定期為合同管理人員提供外出培訓和進修的機會,提高合同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業務素質,同時定期給企業內部的業務人員進行合同簽約的培訓,使其明確合同管理的流程,掌握相應的合同法律知識和簽約技巧,提高業務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最終提高企業合同管理工作的質量。

(三)健全機構,充分發揮合同管理職能部門的作用

建立煤炭企業合同專管部門---法律事務部,制定適合煤炭企業的合同示范文本,優化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人員要認真、嚴格履行職責,把握好合同簽訂的每一個環節,對企業重大合同的調查、談判、起草、簽約等環節,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及時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及合同把關。對有損于企業利益的情況要及時果斷制止,避免合同糾紛和欺詐行為的發生。對已經發生糾紛的合同,應在有效訴訟期間內督促相關當事人按照法律程序解決,通過法律手段積極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減少企業在合同產生糾紛時造成的經濟損失。

合同管理是煤炭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煤炭企業合同管理,確保簽約合同的實施,才能夠真正的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為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13

1.1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概念。合同是企業從事民商事行為的書面憑據,決定了企業承擔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是否能在可控范圍內有效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合同是企業間經濟活動來往的重要依據,貫穿了企業活動的全部過程。經營活動的實質就是合同的履行過程。合同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前期的合同接洽、起草,中期的合同審核及簽署,后期的合同執行、履約問題、糾紛解決、文檔管理、統計分析與后評估等環節。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將合同從準備階段到終止階段的上述全部業務納入合同管理的整個過程,形成系統、動態的閉環管理。1.2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義。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的建立和管理系統的應用在實現風險管控的同時,帶來了一場管理的傳統模式變革,推動了傳統管理向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的轉變,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管理價值,推動管理不斷創新。通過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的建立,可以幫助企業對合同風險管理思路進行梳理,并基于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的風險管理運作,將有關業務內容以合同為主線進行整合,進行全面分析和風險識別,在相應節點上設置控制點,達成滿足每個節點控制要求的合同流轉,從而實現風險管控目標。合同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的應用和實施,能幫助企業厘清思路和抓住重點,擺脫合同管理煩雜,消耗資源的困境,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成為企業合同管理中落實各級責任機制的重要且有效的載體。目前,大多數企業通過ERP系統或自身的信息化建設,將各項業務納入信息化系統進行管理。但是信息關聯度不高,相互之間沒有或有較弱的制約,成為信息孤島。通過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的應用,可將分布于各處的信息孤島有機聯合,實現數據共享,從而充分實現數據或信息間多維度、多交互的相互印證,達到相互制約的作用。在企業經營活動的風險關鍵點上,制定滿足風險控制的制度和有關要求,并通過系統強制實施業務流程和數據信息按制度和要求運轉,實現風險管控的目標。

2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風險點

2.1企業合同管理協調配合性風險。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應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各項工作環節銜接、配合和制約。目前有誤區認為合同的起草、審核和履行部門相互獨立,各管一段,因此相互缺乏溝通。管理環節的割裂使得風險不斷提高。合同在定價和談判時,法務和財務及內控往往沒有參與,易出現為追求經濟效益而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制度的問題。合同在審核時,各審核參與方僅只能就自己的專業角度提出意見或建議,對于一些技術性、專業性的條款缺乏審核能力且對實施的具體條件或要求并不了解或把握,有可能出現單方面一味強調降低風險而導致提出過于苛刻的意見或建議,使得合同不具備可操作性。合同履行過程中若發生異常情況,各部門無法統一同步知悉,給企業帶來經濟和法律雙重風險。企業合同管理協調性及配合性欠缺,于企業內部來說,易造成權力尋租,存在內控漏洞,于企業外部來說,存在合同條款問題及較高的法律風險。2.2企業合同執行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大多數企業將合同管理重點放在了簽訂評審環節上,其過程是靜態的,合同管理并不全面。企業沒有實施合同履行階段的風險防控機制,從而對于后續的合同履行,糾紛處理及合同項目評估等環節缺乏過程性管控,使得合同履行環節成為法律風險和經濟損失高危所在,企業權益無法保障。2.3企業合規運行性風險。在企業實際的運行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合同倒簽或補簽的情形,如先實際執行,再簽合同或是實際執行過程中補簽。這些在法律上,可能對于合同本身的法律效力無實質影響,但是從內控角度來說的話,還是存在合規風險的。比如,合同都需要經過合同評審環節,而且評審部門涉及業務、法務、財務等部門及公司管理層,先執行后補簽或實行中補簽,都違反了關于合同管理的合規性。另外,對于一些持續性的固定類合同,如事先近到期日前沒有及時確認續期或重新招標,則影響企業的日常經營,倘若為了保障服務不中斷,而被動倒簽或補簽,則存在內控管理的合規風險,嚴重者還可能產生法律風險。2.4企業財務資金管理風險。企業不同的業務板塊,涉及不同類型的合同,合同的履行與企業財務資金息息相關。如硬件銷售類合同,貨物的交付,對方的收貨并簽收確認,企業的收入確認及債權形成,收款權利的行使等一系列環節將直接影響到合同的正常履行并如期回收貨款。如服務類銷售合同,如果不實施合同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則不能及時跟蹤并了解合同項目的執行情況,不能按時提請或組織對方驗收,從而把控每階段款項結算的時點,造成不能及時收回款項的風險。對于采購類合同,若不能持續關注整個采購流程,如合同簽訂,簽(驗)收和結算條件的達成,就可能給企業帶來付款結算風險。固定費用性合同,兼具周期性和持續性,如果沒有合同跟蹤管理,則不能于合同即將到期時及時提請承辦部門清理應收款或應付款,也不能提前做好合同續簽的準備,從而給企業財務資金管理帶來資金管理風險及經營風險。2.5合同管理人員風險。企業經濟活動的多樣性,會產生大量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合同,涉及眾多行業,如購銷類、金融類、土地房屋租賃類、辦公類、中介類、技術服務及其他咨詢服務類等,需要合同管理人員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目前大多數企業合同管理人員配備有限,大多數不具備相關的執業證書或職稱證書,管理水平不高,在法律審核、風險防控及責任意識方面都不夠強大,容易產生問題和風險。

3加強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內部控制建設

3.1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內部控制建設目標。企業經濟活動涉及的合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且數量較大。如果靠人工手段進行管理則艱苦而復雜,對其過程中的風險識別、防范與監控存在著很大困難。一旦風險發生就會很難挽回。因此從企業內部管理角度來說,必須要求建立一套高效能的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該體系能識別、防范和監控合同全生命周期,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失控造成的經濟損失。3.2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內部控制建設思路。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設思路是將合同管理分為“合同擬制生命周期”和“合同履行生命周期”兩個層面。合同擬制生命周期是指合同管理從“檔案管理”升級為“檔案管理+合同關鍵信息管理+簽署追溯管理”,主要包括合同模板、擬制、審批、歸檔、變更和借閱板塊。合同履行生命周期是指貫通“業務—財務”數據,實現履約的追溯跟蹤管理和可視化管理,提升內部管理效率,主要包括收付款計劃、采銷業務集成、合同結算、合同任務、合同預警及合同風險控制板塊。3.3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內控建設內容及做法。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包括:根據企業業務行業特點、商業模式及管理方式等,以企業全面風險管控為目標,建立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管理能力,促進企業的科學、可持續性發展。在風險管控體系框架下,對業務和風險進行梳理和識別并進行分類和評估,進一步對風險進行規劃、監控及應對處理。從全局考慮業務流程中的風險,設置必要的控制點,對流程進行改造優化。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根據業務特點及其風險點,梳理管理需求為系統軟件需求,開發與之相適應的業務及管理軟件系統。利用信息系統通過數據跟蹤、提醒、統計和分析等手段規范業務,從而為管理提供服務。3.4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內控系統框架。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實施需要搭建一套智能的管理平臺,該平臺目標是可對流程進行靈活設置,可對規則進行自定義,通過對數據的解析及預警發送,全程監控企業運營狀況,實現管理需求。其系統框架主要包括三個層面。第一,事務操作層。主要是指合同擬制的工作環節及節點,包括合同模板的新建、審批、使用范圍定義和模板填空定義;合同擬制的合同創建、合同信息、合同文本、合同評審和打印;合同簽署和歸檔的用章及存檔登記、電子簽章和影像系統集成;合同履行的收付款計劃、項目執行進度,收付款進度,項目結束;合同變更的變更申請、審批、執行、差異比較和權限控制等。第二,統計分析層。主要是指在第一層級執行記錄過程的基礎上,進行多維度的分析,旨在為識別風險,評估聚焦。主要包括合同模板使用效率分析,簽訂情況分析,評審效率分析,變更情況分析,風險情況分析,進度、績效、交易和財務報表等分析。第三,風險管理層。基于操作層和分析層之上,通過預警定義、預警監測、消息管理、風險處理、風險評審和風險關閉管理等實現風險控制,從而達成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標和意義。3.5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內部控制落地。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內部控制建設,包括體系的建立和系統的應用兩個方面,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阻力。要保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落地,必須要做實各項支撐工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工作流程必須覆蓋整個周期,制度文件應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要求對合同的全周期負責。考核監督是檢驗和保障工作效果的手段,對于合同全生命周期來說,考核和監督應當覆蓋全過程,在考核標準的制定上,針對各環節的重要性,分各層級分類別設置標準并進行考核。通過評比,促進整體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合同管理的執行者和推動者是全體成員,企業應采用會議、培訓和現場指導檢查等方式加強隊伍建設,促進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全面落地,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的合同管理水平。

4結語

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無盲區全方位管控。企業以合同溝通、簽署、執行、文檔管理、數據分析等為主線,自上而下,逐級分解,建設一套事前規劃、事中監控和事后分析的運營架構,科學地進行業務協作和風險管控。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僅能實現對合同的系統管理及履約質量的保障,又能對合同進行動態管理,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同時還可借用信息系統,進行信息匯總,形成各部門在合同管理下的大數據。通過拓展合同全生命周期風險管控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推進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給企業創造更多的附加值。

參考文獻

[1]位潔,劉亮杰,徐云松,等.國有企業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8,(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云南省| 确山县| 南澳县| 巢湖市| 浦东新区| 长葛市| 贵南县| 景德镇市| 兰西县| 兰坪| 开原市| 阳高县| 罗城| 新和县| 铜山县| 巍山| 江门市| 合作市| 琼结县| 汽车| 灵川县| 讷河市| 霸州市| 普兰店市| 海兴县| 满洲里市| 长泰县| 郴州市| 深圳市| 盘锦市| 五原县| 建湖县| 运城市| 蕲春县| 太原市| 福鼎市| 吴旗县| 淮北市| 呼图壁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