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少兒古典文學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少兒古典文學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師不時向學生介紹熱愛讀書的名人名家,點燃他們閱讀古典文學作品的激情;教師率先投入到閱讀活動中,經常與學生分享閱讀的快樂;在學生身邊樹立可以親近、便于模仿的典型來激勵全體學生。

2.賞析片段

教師選擇古典文學作品中益智、有趣且符合少兒年齡、心理特點的故事或精彩片段,通過有聲有色的講述或朗讀,以激發學生對文章或整本書的閱讀興趣。

3.懸念引趣

教師可以拋出一些與原著有關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參與閱讀,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的精彩情節、感人畫面設置懸念,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好奇心。

4.活動激趣

學生天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的興趣,維持閱讀的熱情,讓學生在活動中閱讀,在閱讀中收獲。

5.展示成果

定期安排學生展示自己的課外閱讀成果,使他們產生成就感的同時相互促進,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的動力。

二、豐富書源,提供閱讀古典文學作品的保障

著名學者朱永新曾說:“我希望學校的圖書館辦到教室里、走廊上,學生隨時可以找到想查的資料。”營造書香校園,讓孩子靈動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古詩文世界,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形成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學習氛圍,應該是我們的追求。作為教育者,我們要為學生走進古典文學作品世界提供必要的保障,讓學生有書可讀。

1.開放學校圖書室

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崗納贊曾提出著名的“圖書館學五定律”,其核心思想為“讀者第一”。而調查中,我們痛心地看到:絕大部分農村小學圖書室重藏輕用,被動服務,甚至無人服務;加上圖書經費嚴重不足,使得學校圖書室成了應付檢查的擺設。因此,學校應設法增加經費投入,改善藏書質量和結構,安排專人負責,讓小學生可以天天借到書,以滿足他們旺盛的求知欲望。

2.建設班級圖書角

由學生自帶圖書,并訂閱包含古典文學作品的報、刊,班級進行集中管理、借閱。學生在課間就可以隨時隨意地看書。各班同時在班報開辟“讀書角”“每周一詩”等欄目。學校還可以制定細則,評選“書香班級”,激勵各班形成濃郁的讀書氛圍。

3.鼓勵家庭購書、藏書

學校針對每個年齡段學生的閱讀要求,分別向家長發放《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表》,爭取家長配合,將讀書活動向家庭延伸。學校定期組織家校共讀交流活動,激發家長參與讀書的熱情,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好讀書活動。

三、循序漸進,指導閱讀古典文學作品的方法

1.制訂計劃

調查顯示:小學生閱讀古典文學作品,往往逮著一本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隨意性。因而教師在教學計劃中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步驟和措施來引導,對小學六年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做到長計劃,短安排。

2.指導選擇

調查中發現:小學生鑒別能力、免疫能力較差,不知如何選擇讀物。因此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各種節日及主題活動,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特點及閱讀水平的書:如古詩詞,盡量選有注釋和譯文的;長篇古典名著,選青少年版或兒童版的;更要指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掌握方法

調查中,我們注意到,由于課外閱讀方法指導的不到位,僅有20.3%的學生閱讀古典名著“能認真抄錄,偶爾寫點感受與體會”,28.5%的學生“偶爾抄錄自己感興趣的句子、段落”,19.5%的學生“只是在書上寫點字,劃劃線”,竟有31.7%的學生不做任何記錄或圈點勾畫。可見,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1)合理安排讀書時間。學校可以統一制定讀書計劃,每天安排半小時,并長期堅持下去。

(2)指導學生讀書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懂就問,就查工具書,邊讀邊想,適當圈劃,及時記下自己的感受。

(3)掌握最基本的讀書方法。①瀏覽性閱讀。主要針對《水滸》、《三國演義》等大部頭的書,教材中節選了部分古典名著的章節,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原著時,不應提過高要注,只要學生作走馬觀花的瀏覽,了解故事的大意即可。②品味型閱讀。針對語言精美的古詩詞,則要求學生細細品味、慢慢感悟,并通過背誦、摘抄來積淀語言,培養語感。

4.指導做讀書筆記

(1)指導記錄的內容

可摘錄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生動的對話,可摘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的豪言壯語,可摘錄整篇文章,同時記下自己的感受、體會……

(2)指導記錄的方法

①批注筆記。②提綱筆記。③摘錄筆記。摘錄好詞好句。④心得筆記(讀后感)。⑤撰寫古詩句研究報告(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上冊就有此要求)。

(3)要根據年級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

例如低年級以積累詞語為準,中年級已欣賞好句為主,高級年則要適當加入自己的感悟。

四、講究策略,養成閱讀古典文學作品的良好習慣

1.自我效能的策略

社會認知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感能夠影響學生的任務選擇、努力程度及堅持性。這一策略主要是通過自我要求、自我激勵,更能使習慣成為一種較為穩定的個性心理品質。

2.及時強化的策略

心理學家有一個重要的結論: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刺激和反應之間連接的形成,其中強化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以上兩個策略的實施,可以實現內因與外因的互相促進,共同作用,促進學生養成閱讀古典文學作品的良好習慣。

五、活動促進,展示閱讀古典文學作品的成果

1.詩文表演

詩文表演形式多樣,主要有三種:①詩配樂朗誦,教師播放與古詩詞有聯系的音樂,讓學生朗讀;也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配樂。②演唱古詩詞,可以唱岳飛的《滿江紅》等已經有人譜曲的,也可以由教師配樂,指導學生演唱。③古詩詞名句應用表演。古詩詞不是古董,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許多名句盛傳不衰,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民族的集體記憶。恰當運用古典名句,一定會為口語交際和文章增色。

2.詩文圖展

利用學校櫥窗展覽師生的古詩詞書畫作品,讓學生在欣賞書法的同時進行古詩詞的誦讀。詩配畫活動可以由每個班級定期組織。

3.古典文學作品故事會

讓學生把平時從中國古代神話、古代寓言、古典名著、古典通俗小說中讀到的故事,以及與古詩詞有關的故事在故事會上講出來,評出若干名“故事大王”。

4.讀書心得交流會

學生們交流讀書方法、體會、感受,互相推薦介紹自己喜歡的古典文學作品。

六、改革評價,促使古典文學作品閱讀活動良性循環

為了了解學生的古典文學作品閱讀情況,促進學生認真而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必須重視閱讀效果的檢測評價。評價時必須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者緊密結合起來,給學生一個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結果。

1.制作整理“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定期展示

小小的袋中有他們摘錄的好詞好句好篇章,有相關的錄音帶、照片,有自制的古典文學作品手抄報,有學生的古詩詞書畫作品和獲得的獎狀等。

篇2

同樣的,到了復旦中文系,老師比較多的也是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的講授,剝離了文學最為本質的一些關乎社會、人類、生命的成分,儼然把文學上成了一門工具性課程。所以我才有時不無玩笑地對同學們說,如果坡上過中文系的課程,并以高分畢業后,可能再也寫不出《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傳誦千年的詞賦了。

所以說,有了與我以往的同學們的橫向比較和自身經歷的縱向比較,我更加看重建平,想念在建平的求學經歷,尤其是語文課。接下來,我打算按照時間順序,逐一梳理高一、高二四個學期的我所經歷的四門模塊課程帶給我的感受。都是一些很個人化的想法,可能不具有代表性,謹供您參考。

高一第一學期,是新聞方面的模塊課程。我必須事先承認,剛走進建平時的我還是非常不喜歡語文課的,因為有了在初中時的無聊經歷,我認定語文課就是那么回事,絕不可能在我的心中激起哪怕一絲一毫的漣漪。對我而言,語文只是一門需要通過考試的課程。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情,我開始了高中語文的學習。可以說,建平語文新聞課程的講授,為我打開了第一扇窗。它首先激起的是我對報章閱讀的興趣,這來源于老師在課程之初介紹的有關新聞業及其作品的常識性知識,這在以前的語文課上我聞所未聞。進一步,通過經典新聞作品的閱讀,我開始關注日常新聞報道的內容及其背后所顯示出的社會動因、心理動因,并認真地思考整個社會的運轉方式。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高一第一學期的隨筆中,我對來源于報章雜志的社會現象的評論與分析,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內容。從此,對于社會現象的關注、思考、分析與評論的習慣,或者說愛好,成為我自覺的生活方式之一,保持至今。

高一第二學期,是諸子百家的模塊課程。古文以前是學了不少了,字詞解釋和語法現象也有一定的積累。但論起對先秦諸子義理的疏通、思想的闡釋,是不大關心的。而建平的語文課,從諸子思想對于中國文化之源流的深刻影響和對個人生命的哲學意義這兩點進行闡發,同樣令我眼界大開。恕我直言,大學中國哲學課的教授思路其實也基本如此,無非材料更豐富一些、挖掘更深入一些、與其他哲學領域在學術層面上的聯系更緊密一些罷了。這門模塊課程首先培養的是我對古文本身的親近,不再是以往那種排斥或者說無所謂的態度,就像我的那些初中同學至今對古文抱的態度那樣。有了親近,自然就有了進一步關注的興趣和動力,我很想知道在這些對我來說還顯得有些艱澀的文字背后蘊藏著前人怎樣的思考和價值取向,這樣的思考對于歷史和人生是否具有普遍意義,從中汲取一些深刻的智慧,當然,古人沒有讓我失望。實事求是地說,對于古文的閱讀態度的轉變和深入研究的動力,來源于建平的語文課堂。

順帶提一句,記得當時的教學有一個走班制的操作模式,這個想法很不錯。從老師層面上說,專攻一家可以讓自己的精力更集中、研究更深入,向同學提供更多更精彩的想法;從同學層面上說,不囿于“一己之師”的言說,可以領略不同老師的教學風格和思維方式,而且因為多少熟悉了其他班級的語文老師,也可以增進對整個語文年級組的親切感,至少就我個人的感受來說是這樣的。

高二第一學期,是有關《紅樓夢》的模塊課程。對于《紅樓夢》,我以前是敬而遠之的。根據慣常的介紹,我總誤以為它的脂粉氣太重,情節又似乎比較拖沓,不太有意思。但是后來老師上了《林黛玉進賈府》這一回后,我又一次驚異于這部著作字里行間滲透出的奧妙,再加上《紅樓夢》前五回整體顯現的一種浪漫神奇,又飽含人生蒼涼況味的筆調,正與我當時開始的對于生活意義和道路選擇的思考相契合,于是自然又是一口氣讀完。眾所周知,《紅樓夢》是深寓作者曹雪芹的身世感喟于其中的,所以閱讀這部作品,為我提供了相當豐富的人生經歷的參考。同時,我也為古典文學的魅力所折服,因為在此之前我的閱讀興趣多集中在外國文學上。道理說起來既簡單又好玩,因為小孩似乎都有聽故事的愛好,相比中國作家而言,我總覺得外國作家講故事的水平要高得多,細節的鋪排、情節的展開跌宕起伏,似乎中國同行難以望其項背。因而,在高二之前,外國文學名著我已看得不少了,但對中國文學的關注,尤其是古典文學,確乎剛剛起步。我有時也想,怎么就那么巧,偏巧是高二,我開始對于人生意義的大發現和大選擇的時候,就碰上了《紅樓夢》,讓我在一開始就能站在一個相對比較高遠和超脫的角度來看待現在與未來的生活,同時又發現了中國古典文學的豐富和美感,加上此前對于外國文學的閱讀積累,讓我深覺文學實在是一個太美好、太有詩意的領域呢?未知也!

高二第二學期,是有關美學的模塊課程。這門課程的開設對我來說那就更是恰如其時。往小了說,它教授學生如何在雕塑、繪畫(陸張婷老師課程內容所及),詩歌、辭賦(張強老師課程內容所及),對聯、園林(謝海穎老師課程內容所及)這些具體的文藝領域中去發現美的存在;往大了說,它就是在向學生傳達著人在生活中發現美、享受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這種思想觀念于當時的我而言,不啻又是一片新天地。以尋美的眼光望去,我驚異于生活中存在著如此豐富的美的成分,既如此,“何時忘卻營營”就應該不是一個時時困擾人類的問題了。因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于此有了真切體會,而不僅僅是從字面上去記住它了。

(摘自《學校文化建設的路徑》程紅兵/編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標題為本刊所加)

言 論

現在,家長在“教育”孩子,老師也在“教育”孩子,沒有人在“傾聽”孩子。其實教育最重要的是“知心”,“知心”是最重要的傾聽。傾聽真是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讓人獲得智慧和尊重,贏得真情和信任。

―全國優秀少兒工作者、家庭教育專家盧勤

中國的孩子在10歲以前最好就是邊學邊玩,如學點語文知識、學點1+1=2、學學涂鴉、學學毛筆字、鍛煉團隊精神這些更重要。中國人因為急功近利,開發孩子的智商太早了,過度開發,最后導致的結果是后勁不足。現在中國教育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其實就是“過度開發”。

篇3

“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文字和書籍的滋養,人生很可能就會營養不良,就會造成精神殘疾。我參加工作后,依然不敢放松對書籍的喜愛。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類的專業書籍,我讀得更多,讀得更細。最近,我在讀《中外教育名家思想》一書,書中選取了孔子、朱熹、陶行知、蘇格拉底、盧梭、杜威、蘇霍姆林斯基等20位在中外教育史上對教育理論的創生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教育名家,對他們的教育思想作出了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全面的闡釋。他們的教育思想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對我的教研工作有很強的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事實上,我在教學和教研上取得的些許成績,除了在實踐中反思提升,更多的就是獲益于一直以來對閱讀的喜愛。

篇4

大學同學當年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頗有藝術才華,尤其是繪畫才能令人刮目相看。她的女兒也是小小年紀便畫得一手好畫,聽說已經通過了漫畫的最高考級,開始進入素描學習了。對于素描,她的領悟和上手之快也常常令老師驚嘆。

我聽到這些,自然羨慕不已,不過也覺得理所當然:這孩子的遺傳基因好啊!

沒想到同學立即反駁我說,她自己當年并沒有什么繪畫天賦,只是因為性格內向,別的同學聚在一起玩的時候,她總是一個人低頭畫畫,時間長了,便熟能生巧,漸漸地畫得好了。至于她的女兒,更是她用心培養的結果。她說,為了培養女兒對畫畫的興趣,她買的各種繪畫材料多達30多種;在她家,凡是女兒伸手所及的地方,都會有筆和紙躺在那里等著她。她強調說,為了一直保持女兒的興趣,她只會創造條件引導她畫,但對于她畫的是什么,完不完整,像與不像,以及在哪里畫,都從不干涉。她說,是保留完好的興趣和完全自由的環境――而不是天賦――成就了她的孩子。

我懂了。當然,我并沒有否認天賦的存在,只是明白了天賦也是一點點培養出來的。什么叫天賦?其實,天賦本質上也是一種物質傳承,它和所有其他的物質傳承一樣,是需要一點一點,甚至一代一代地去錘煉、去積累的。

篇5

1.形象教學法

幼兒的思維方式,0-3歲是直觀行動思維,3-7歲是具體形象思維,7歲以上才逐步發展為抽象邏輯思維。面對幼兒直觀、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選用圖畫來開展教學活動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形象教學法,就是利用圖示、圖文等以直觀的視覺效果進行教學的方法。

2.表演教學法

表演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分角色對故事進行模擬表演,再現情景的一種教學形式。這樣的教學既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表演才能。

3.活動教學法

活動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幼兒通過閱讀、游戲、學具操作、實驗等來實現認知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通過聽覺、視覺、空間知覺、觸角等在大腦指揮下協同活動而獲取知識。

4.敘事教學法

敘事教學法是關于語言教學的一種思路或理念,是近年來主要運用于外語教學的一種方法。敘述是人們認知和表達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講故事、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和本質。敘事教學法適用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經典誦讀,甚至是某些古詩的教學。這種講述式教學不但讓幼兒獲取認知,啟發心智,還實現了道德教育。[3]

三、學前兒童古典文學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學前兒童的認知能力為根據確定學前兒童傳統文化教育的范圍為以下幾方面:古典文學教育、傳統藝術教育、傳統節慶文化教育、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等。本文著重探討幼兒中國古典文學教育。

1.幼兒古詩教學

中國古典詩歌是中國文學的代表,它具有情感性、形象性、音樂性、概括性和跳躍性等特征。特別是近體詩講究押韻、平仄、對仗等格律,在遣詞造句中力求精煉,因此朗朗上口,節奏優美。幼兒誦讀古詩能豐富他們的詞匯,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能讓幼兒在體味古詩的優美意境中,讓他們感受美、欣賞美,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得到情懷的熏陶,智慧的啟迪,進而豐富和厚實幼兒的文學積淀。由于古詩中所描寫的景物、事件、人物與幼兒生活的年代相差很遠,對于幼兒來說,很多古詩他們都不能準確理解其意境及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因此,古詩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適應幼兒需求,適應時代需求,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符合幼兒近期的發展和長遠發展。從詩歌的形式上多選擇絕句,特別是五言絕句。絕句短小,工于音韻,句式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幼兒容易誦讀和記憶。大班的幼兒可以學習一些律詩。從內容上來說,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如描寫景、物的:《蜂》、《詠鵝》、《詠柳》、《風》、《梅花》、《望廬山瀑布》等;反映幼兒生活的:《村居》、《所見》、《小兒垂釣》等;與季節相關的:《春曉》、《詠柳》、《清明》、《小池》、《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江雪》等。這些古詩語義淺顯、用字自然、畫面清新、意境美妙、感染力強。當然,在情景交融中讓幼兒充分感受了古詩的畫面美、意境美之后,還可以循序漸進地讓幼兒感知一些淺顯的道理。如《憫農》的學習讓幼兒知道珍惜糧食,《觀書有感》啟示讀書的重要性,讓幼兒感知《贈汪倫》中朋友之間的友誼,《游子吟》中偉大的母愛,《示兒》中拳拳的赤子之心、愛國之情。那么如何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幼兒在記憶力最強盛的時期,記誦大量的古詩呢?對傾向于寫景抒情的詩歌,可采用形象教學法,以畫面作為教學背景,把幼兒帶入情景中,同時還可配上優美的音樂,用聲及畫吸引幼兒的聽覺和視覺來學習古詩,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而像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孟郊的《游子吟》、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李紳《憫農》等詩歌,有明顯的故事性,那么我們可以用故事法來進行教學。甚至還可以采用表演教學法,在幼兒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讓他們用動作、表情等方式來表現內容。這既可以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又可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且能加深幼兒對古詩的理解。

2、幼兒經典誦讀

經典是我們民族智慧、民族心靈的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發展的依據,它也是幾千年以來,我們民族屢遭災難而始終不解體的堅強的紐帶。但由于“五四”時期的民族科學啟蒙對傳統文化的解構,我們失落了經典。朱自清和聞一多兩位老先生對經典失落非常擔憂,朱自清1941年曾寫過一本《經典常談》[4],在序中他提出“經典的廢止不是經典訓練的廢止”,“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幼兒開始,從幼兒誦讀經典開始,民族的核心價值須在經典的傳承中得以體現。自1994年,王財貴在臺灣推廣“兒童誦讀經典”教育運動后,在全球華人地區掀起了“兒童讀經”風潮。1998年北京成立了圣陶實驗學校進行分層教學,以期實現“必有大木出于深林,可望絕學繼于諸子”。誦讀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是學習經典的一種有效途徑,學習經典對幼兒思想啟蒙意義重大。北京師范大學郭齊家教授曾在論文《少兒讀經與文化傳承》[5]中闡述過“蒙以養正圣功也”等意義:回溯源頭,傳承命脈;涵養心性,培植道德;培養傾聽,鍛煉表達;感受韻味,提升美感。中國歷來重視“蒙學”,提倡幼兒讀經。幼兒中華文化經典誦讀的內容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有代表性的、歷代廣泛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近年來隨著讀經熱的掀起,蒙學讀物相繼出版,特別是2012年4月由河北省社科院語言文學研究所原所長張圣潔主編,十余位古籍專家、古典文獻學者精心編撰,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傳統文化啟蒙精華讀本”———《蒙學十三經》。傳統的讀經方式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學一句,搖頭晃腦“之乎者也”,現在某些學堂甚至還要穿漢服,跪著誦讀。所以有學者提出對兒童誦讀經典的質疑,認為是違反科學的復古倒退“鬧劇”。[6]兒童誦讀經典的教育價值不容置否,主要在于教育方法問題。不能讓幼兒死記硬背生吞活剝經典,不能一味遵守那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不能違背教育的初衷,要立足于幼兒本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幼兒園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活動法、直觀法和口授法,這三種方法在誦讀經典中仍然可行并行之有效,除此之外,情境法也很重要。

3.神話傳說與幼兒教育

人類最早的故事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幼兒最喜歡的教學方式就是講故事,神話傳說故事符合幼兒閱讀的心理期待。神話傳說反映了人類童年時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神話傳說大膽的想象和夸張與幼兒的思維方式一致,幼兒的世界就是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打破時空的限制上天入地,神話傳說是符合兒童思維的文學樣式。幼兒認知能力有限,無法準確把握世界,神話傳說是開啟兒童認知的一個有效途徑。幼兒對世界的形成及自己的誕生充滿著好奇,總有許多的為什么,給幼兒講解“開天地”的神話傳說就是用幼兒的眼光回答了幼兒的提問;給幼兒講述遠古祖先或英雄人物與自然作斗爭的神話傳說,有助于培養幼兒不畏艱難、頑強拼搏、機智靈活的品質。教師在講述神話傳說時,首先要選擇適合幼兒認知的神話,對神魔鬼怪的描述要注意幼兒心理的承受力,不能使幼兒產生恐懼感,影響幼兒身心健康。其次,教師還要注意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講述“沉香救母”的故事時可以讓幼兒想象“寶蓮燈”的樣子和它的功能,大班的幼兒還可以試著畫一個寶蓮燈,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同學間相互交流。這樣的神話傳說教學設計,不但培養了幼兒的傾聽能力,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通過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讓幼兒懂得相互交流、相互欣賞。

篇6

我們從來不高估好的影視作品對孩子的影響力。但如果有人跟你說讓孩子看一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動畫片,他就會變成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孩子,你肯定會覺得是說大話,吹大牛。但為什么孩子看一部家長認為“臟話連篇、有暴力情節”的片子就會看成壞孩子呢?這只能讓人覺得是家長在找理由推卸責任。電視臺播了一部有問題的動畫片就聯手要求電視臺停播,如果你正好碰上了一個天天吵架、臟話連篇而且還動手打架的鄰居,那你是不是要學孟母三遷?

除了看電視,其實孩子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讀書,畫畫,彈琴,和小朋友玩游戲。更何況,如果嫌這部動畫片不好,你挑一張健康百分百的優秀動畫碟讓孩子看就行了。我覺得當你的孩子已經把電視上的動畫片當成成長和娛樂的主要渠道時,往往意味著這個家長的教育徹底失敗了。生活中有無數比電視更有趣、更有教育意義的東西,家長因為偷懶或者別的原因選了最省勁兒的電視,這首先是家長的責任缺失。

于丹也是通過電視上的《百家講壇》這個節目走紅的。我不知道博士們的思維是怎么運作的,但是我知道一位朋友上初中的孩子是這樣選擇的。他聽了于丹的講座后對《論語》感了興趣,他媽媽趁熱打鐵給他買了一堆講《論語》的書,他翻了翻后,覺得于丹的書有點淺,不如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有意思。瞧,于丹在一個中學生的眼中,只是一個引子,她引發的是對孔子和《論語》的興趣。這就像拋出一個線頭,大家可以攀緣而上,各取所需。

可是博士們呢?他們大費周章跨地區跨學校聯袂起來抵抗于丹,也許真的是因為感覺到學術已經被于丹誤讀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也就是說在他們的眼中,大家了解、學習孔子和莊子的路徑只有一條:那就是電視上《百家講壇》里的于丹。

篇7

我們都喜歡創作,但不能讓別人認為我們是在擺地攤似的玩草根文化,創作的價值是需要別人來肯定的。所以我們挑了昆明人群密集的正義坊來試膽,你愿意帶著你的創意作品跟我們一起進城展示嗎?一起驗證一下,咱們昆明的市民是否能接受我們,喜歡我們!如果你愿意,請加入我們!

TIPS:從7月10日開始,在7月的每個周末進行擺攤挑戰!

首屆撫仙湖 云南原創音樂節/狂歡派對

參演樂手為吳虹飛、張淺潛、吳卓玲、達坡瑪吉等。

門票為2天通票,已含祿充景區門票費用。

門票現場可抵用現金100元換購戴娜產品

門票麥田書店以及各酒吧有售

住宿自行預定,建議自帶帳篷扎營在沙灘區,現場有帳篷出租

招募現場合作伙伴、創意集市、燒烤、酒水飲料、特色文化用品現場攤販式售賣。

今夜骯臟的搖擺 LIMAN 2010昆明首演

來自中國北京,他的現場是Rock N Roll與DancingMusic的完美結合。在北京和上海,他與當地的眾多著名PARTY都有密切合作。2008年LIMAN出版了個人全新專輯《Dirty Party》,在業界獲得廣泛好評。擅用高彈力節拍震撼舞者身體的MAN用他出色的現場表現,使得他近年來不斷被國際大牌DJ指定為暖場嘉賓。

2010云南動漫創意藝術節

本屆動漫節將借云南民族原創動漫設計的東風,旨在為我省動漫企事業單位搭建一個展示、交流、合作、貿易和發展的良好平臺,為動漫人才的集聚和培養探索新的路子,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少年提供高質量、高品位的動漫產品盛宴及大眾參與的機會。本屆藝術節以促進我省民族原創動漫產業的振興和發展,在全國形成富有特色的云南動漫產業,使動漫產業真正成為我省創意文化產業的生力軍為目的。展區分為:國際頂尖動漫藝術作品展區、展示展銷區、COSPLAY表演區、游戲動漫體驗區、2010青年音樂季表演區、藝術原創展示區、少兒涂鴉區。

資訊

抗洪搶險鐵路挺起脊梁

篇8

我們從來不高估好的影視作品對孩子的影響力。如果有人跟你說讓孩子看一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動畫片,他就會變成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孩子,你肯定會覺得是說大話,吹大牛。但為什么孩子看一部臟話連篇、有暴力情節的片子就會變成壞孩子呢?從網上看到這次家長討伐團的討伐檄文,義正辭嚴,但首先覺得是好笑,我覺得這是家長在找理由推卸責任的一種方式。電視臺播了一部有問題的動畫片就聯手要求電視臺停播,如果你正好碰上了一個天天吵架臟話連篇而且還動手打架的鄰居,那你是不是要學孟母三遷?如果孩子的班上正好有一個這樣說臟話愛罵人的壞學生,家長們會不會聯名要求學校開除他呢?家長有太多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生恐自己的孩子受到壞的影響,其情可憫。問題是,電視動畫片只是我們生活中一個小情節,孩子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讀書,畫畫,彈琴,和小朋友玩,稍大一點兒的還可以上網去玩游戲。更何況,如果嫌這部動畫片不好,你挑一張健康百分百的優秀動畫碟讓孩子看就行了。我覺得當你的孩子已經把電視動畫片當成成長和娛樂的主要渠道時,已經意味著這個家長的教育徹底失敗了。生活中無數比電視更有趣、更有教育意義的渠道,家長因為偷懶或者別的原因選了最省勁兒的電視,這首先是家長的責任缺失。再一個就是擴大危害。事實上我們都知道臟話和暴力這些不良因素除了電視之外還有很多渠道可以到達孩子跟前,家長的責任在于甄別和引導,而不是掄起大棒集體喊停,因為你無法關閉所有的不良渠道。

于丹也是通過電視上的《百家講壇》這個節目走紅的。我不知道博士們的思維是怎么運轉的,但是我知道一位朋友的上初中的孩子是這樣選擇的。他聽了于丹的講座后對《論語》感了興趣,他媽媽趁熱打鐵給他買了一堆講《論語》的書,他翻了翻后,覺得于丹的有點太淺,不如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有意思。瞧,于丹在一個中學生的眼中,只是一個引子,她引發的是對孔子和《論語》的興趣,就像拋出一個線頭,大家可以攀緣而上,各取所需。

可是博士們呢?他們大費周章跨地區跨學校聯袂抵抗于丹,也許真的是因為感覺到學術已經被于丹誤讀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也就是說在他們的眼中,大家了解和學習孔子和莊子的路徑只有一條:那就是電視上《百家講壇》里的于丹。而且聽于丹講座的人都是一根筋,聽啥是啥,都不咀嚼,不反思,更不對照別的版本解讀。

上次有十博士聯名取消圣誕節,梁文道曾調侃說他們讀書讀傻了。此次十博士聯名抵制于丹,無非是在集體起立證明原來讀書真能把人讀傻,傻到連一個中學生的判斷力都不如。不過對比博士們反對的急切和真誠,還有一種解釋就是他們的生活中可能貧乏得只剩下電視了。

這一段由影視和網絡聯手掀起了一股明史熱,打先鋒的恰恰不是專家也不是學者。如果按十博士的思維邏輯,明史學者和專家也應該像他們一樣掄起大棒,對這些走紅的非專家學者大聲喊殺。沒想到明史學界的反應不是攻擊而是積極認可,反省自我。中國明史學會會長張顯清還表示,沒讓讀者知道真正的明史,學術界應該反思。

影視教授于丹也像明史非專家一樣,正在替文學教授們開壇論道,做著普及古典文學的工作,她不是專家,講得也許有缺欠和疏漏,但她的意義和功勞不可否認。該反思的應該是那些罔顧常識掄起大棒的博士們。

篇9

具體來說,八十年代華文書的銷售,以香港出版品所占比重最多,達 75%,中國為 20%,本地出版品也有 5%的份額。當時香港書在市場所占比例之所以那么高,主要是大眾總公司就在香港,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香港書的主要銷售出版社為香港三聯、商務、天地、中華、明窗、萬里、博益、皇冠、世界出版社及海濱圖書公司等等;中國圖書則通過香港出口。那時,新、馬的華文書店不多,主要有上海、商務、遠東、友聯、學林、世界書局及大眾書局這幾家。

到了九十年代,情況有一些變化,臺灣書的銷售比例猛增,達 60%;本地書的銷售情況也不錯,達20%;香港和中國書的銷售下滑,尤其是香港書,市場縮水比較多,僅剩15%的份額,中國書也只占5%。

這主要是因為1999年,大眾書局在臺灣設立采購辦事處,從那開始臺灣書成為新、馬華文出版市場的生力軍。隨著業務迅速發展,大眾在臺灣的分公司于2003年注冊成為大眾國際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大眾主要行銷臺灣特價書;九十年代中后期,正統的臺灣書逐漸擴大市場的占有率,高達60%,究其原因主要是臺灣的出版品種類較多,素質較佳,內容也比較適合新、馬市場,加之很多新、馬國民都到臺灣留學,臺灣閱讀口味也逐漸渲染了新、馬。今天,大眾已成為臺灣書的最大出口商,為大眾集團在新、馬、港120家大眾書局及分銷網絡提供臺灣書。

現如今各地出版品在東南亞的市場額份情況是這樣的,臺灣書占40%;中國書30%;本地書和香港書各占20%和10%。中國書的占有率上升到30%,是因為中國出版品素質日漸精美,適合海外華文市場的內容也更加多元化。在2004年,大眾集團與中國出版對外貿易總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 ――現代大眾圖書有限公司,專為集團在海外的零售及分銷網絡采購國內的中文書籍。

記者:在東南亞地區,哪些種類的書比較受讀者歡迎?

周:華文出版品在新、馬的銷售對象主要是華人,以人口數區分:新加坡有359萬華人,馬來西亞有600萬華人。

關于哪些種類的書,我以三地的情況分別來介紹:

以中國書籍暢銷的情況來說,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類別:

生活類――賣得好的主要是瑜伽、手藝、妊娠、親子教育等;5元小食譜也有不錯的市場,例如廣州出版社的《吃遍天下系列》賣出超過5萬本,《我家迷你小食譜系列》也賣出近2萬本。

文學類――由于本地衛星電視臺ASTRO可以收看到央視第4臺,所以百家講壇的作家們也受到本地讀者的認識,如易中天、于丹、閻崇年。另外,韓國浪漫小說由于包裝精美及附送小禮物所以也非常受年輕讀者的喜愛,例如作家可愛淘的作品,《狼的誘惑》、《局外人》等。中國民國時期的作家如徐志摩、魯迅、張愛玲、冰心等都為本地讀者熟悉;時下非常暢銷的《鬼吹燈系列》(8本;天下霸唱著)也間接帶紅了作家南派三叔寫的盜墓筆記,還有其它以盜墓為內容的系列,也深受讀者喜愛。此外,新派奇幻武俠小說也漸漸地被本地讀者接受,例如龍人所寫的《滅秦》。古典文學如四大名著,由于念中文系的學生需要閱讀,所以中國的簡體版更適合本地市場。

醫療保健類――大陸出版的醫藥保健叢書最為專業與權威。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健康312經絡鍛煉法》,至今已經賣出超過8,000本。時下出名的中里巴人、曲黎敏、洪昭光、蕭元忠都是中醫療法作品的暢銷作家。

翻譯文學――大陸出版品的翻譯速度比臺灣快,例如作家丹?布朗的作品,在兩年前大陸已經把他所有的作品都翻譯出版了,賣得非常好,他的所有4本著作都入圍新加坡文學書10大暢銷排行榜。例如《達芬奇密碼》,去年新、馬就賣超出7,000本,榮登新加坡排行榜的冠軍;另3本《天使與魔鬼》、《騙局》和《數字城堡》也賣近8,000本以上。哈利?波特系列也已售出近2萬本。

勵志書――出版最多的,賣得好的有卡內基、猶太人、李嘉誠、陳安之等。其中,《人性的弱點全集》已經賣出超過上萬本。

商管類――以外國翻譯的著名企業家的書最為暢銷,例如:巴菲特,比爾蓋茨,杰克?韋爾奇。著名的外國版翻譯也非常受歡迎,如《藍海策略》、《世界是平的》、《貨幣戰爭》。這些作品也在大眾書局售出超過6,500本。

少兒類――由于是簡體字所以非常適合本地市場。主要受歡迎的是童話故事;少兒版的古典名著也非常受歡迎,尤其是《三字經》與《弟子規》,由于學校老師會鼓勵學生買來當課外讀物,所以書店都賣得不錯。

工具叢書的話《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出版) 也非常暢銷,每年我們賣出的數量超過2,500本。

近年,中國出版許多圖文并茂的歷史叢書,例如《話說中國》,由于內容簡單易懂,再配以大量的彩圖,所以非常受到讀者的歡迎。另外大陸出版的精裝套裝書(也稱為大部頭書),由于定價高,供貨價低,所以非常適合當促銷品。最暢銷為百科類,例如《世界文化遺產》,《動物百科》等。

臺灣書籍暢銷的情況

臺灣作家比較為本地讀者熱衷的有柏楊、杏林子、劉墉、張曼娟、吳若權、吳淡如;青年作家如九把刀、橘子、彎彎都有一定的市場。就類別來說:

生活類,如美容、瘦身、瑜伽、保健、食譜類叢書都非常受年輕一代的歡迎。歐陽英醫師來馬來西亞巡回演講,他的作品在大眾書局已經賣出超過1.6萬冊;林光常博士的《無毒一身輕》系列也賣出了超過3.2萬本;作家楊綠茵以醋作主題的作品在新、馬也非常受歡迎。

勵志作家如戴晨志、吳娟喻、賴淑惠常受邀來馬來西亞演講,他們的作品在大眾書局時常都會上暢銷排行榜。何權峰及林慶昭的作品在新、馬一帶也有賣出佳績。曾經獲得臺灣十大青年獎的“乞丐家庭”出身的成功人士賴東進,他的作品《乞丐囝仔》不單成為本地小學推薦的課外讀物,到今天還是屬于長銷書,至今大眾書局已經售出超過1.3萬本。《秘密》在新、馬也賣得滿堂紅,有暢銷超過1.8萬本的佳績。

商管類別的書,臺灣企業家如王永慶、嚴長壽等人的著作也有不錯的賣況。外國著名企業家如巴菲特的作品深受本地股票投資者的深愛。羅伯特?T?清崎的作品《富爸爸窮爸爸》系列也是長銷書,大眾書局已經售賣將近3.2萬本。天下文化出版《長尾理論》已售出將近3,000本。《投資大師給女兒的十二封信》和《世界又熱又平又擠》近期都是新、馬一帶暢銷書。

香港書籍暢銷類別

風水命理叢書還是以香港的風水大師的作品最專業及權威,大師如李丞責、李居明、白鶴鳴、楊天命、麥玲玲等的著作都屬于長銷作品,近年崛起的蘇民峰大師也隨著他的電視節目在本地播出而紅透半邊天,所以他的作品都非常暢銷,目前在大眾書局累計的銷售數字已經超過3.9萬冊。

通勝與運程書也是以香港的版本最受本地讀者喜愛。每年大眾書局都售賣超過1.3萬本。

文學類――香港資深作家如倪匡、蔡瀾、亦舒的作品都非常受歡迎,而暢銷作家張小嫻的作品更是暢銷排行榜的長客;深雪的作品也吸引了一群“粉絲”的支持。

食譜類――因為港式菜肴非常適合本地的口味,香港的“湯”文化已深入本地家庭,所以這方面的食譜非常暢銷。隨著香港無線連續劇近20多年的深入民間,無線藝人所寫的食譜也有一定的市場,如蘇玉華、薛家燕、黃淑儀等。香港的海濱食譜種類最多,已經出版超過400種,在新、馬也賣超過65萬冊以上。

武俠小說也以香港的武俠大師最受歡迎,如金庸、梁羽生、黃易等。他們的作品也多部被拍成電影與連續劇。

此外,香港出版的旅游書在新、馬也非常受落,主要的出版社是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Wow Media、知出版有限公司及經要文化。

本地書籍暢銷類別

本地的華文出版品不及海外般蓬勃,出版的分類主要有:食譜、文學、時事、工具書、運程書、青少年讀物及兒童讀物。

最暢銷的類別是食譜。主要的出版社包括:海濱出版(馬)私人有限公司、名食譜出版社、Y3K美廚天下、壹間出版社One Publisher、Chang & Lam。本地出版的食譜銷售率非常高,原因是口味和材料都非常地道,適合本地讀者,價格也適合本地顧客的消費能力。

本地出版的兒童讀物,例如: 《哥妹倆》、《小班長》、《KK小超人》也是非常暢銷熱賣的,其中原因是這類書籍都是以漫畫的方式灌輸道德教育概念給小朋友。

記者:在東南亞地區做中文書的銷售,遇到的困難都有哪些?

周:困難來自四個方面:第一.盜版猖獗――在馬來西亞,盜版的速度比書局的海運書籍快,價錢也便宜,這影響了圖書的銷售狀況;第二.全民閱讀風氣欠佳。新生代頻頻上網閱讀,因而影響圖書銷路;第三.書籍的價格日漸高昂,使讀者無法負荷,買書成了一種昂貴的消費;第四.海外書籍會面對文化差異的問題,尤其是書名、用詞、口語方面,例如:“奧客”、“白目”等等,新、馬讀者常反映不知什么意思。

記者:能否談談對華文閱讀的總體看法?

周:因為新、馬皆是多元種族的國家,所以都不是全民閱讀中文。華文書只能銷售給華人,而新、馬的現況是華人社群中有一半國民的閱讀習慣是非中文的。

但是,大眾長期致力于推廣華文閱讀,為推廣華文閱讀做著自己的努力。諾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即大眾集團子公司,目前發行新、馬地區臺近百家出版社出版品,發行遍及新、馬兩國主要城市。大眾希望成為出版社與書店之間溝通的橋梁,為新、馬廣大讀者們提供更多的好書,開創更優質的閱讀文化空間。

篇10

連環畫藝術的成熟是與一大批著名連環畫家的成熟分不開的。許多畫家的名字與連環畫的輝煌聯系到了一起,如:沈曼云、趙宏本、錢笑呆、陳光鎰、賀友直等。正是這樣一批畫家對連環畫創作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才使得連環畫本身成為了一種不可多得的藝術品,成為了中國圖書寶庫中一顆閃閃發亮的珍珠。

由于連環畫成為全民的讀物。它所涉及的題材也包羅萬象。古典文學名著題材、神話傳說題材、中國歷史題材、革命戰爭題材、“”題材、外國題材等都有涉及。連環畫實際上已成為形象化的歷史演義、形象化的故事傳說、形象化的百科全書。

連環畫的輝煌是與時代環境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在影視文化空前發達的今天,連環畫的市場空間已經被擠占得很窄小了。當一種文化載體成為歷史的時候,它的現實價值降低,而歷史價值上升;它的使用價值降低,而它的收藏價值上升。連環畫便是這樣一種文化載體。現在我們都用電腦排版印書,不再用木刻活字印書了,現在木刻版書籍的收藏價值就上升了,一冊木刻宋版書現在一般都在一百萬元左右。國際市場對圖畫類圖書更加推崇,美國紐約克里斯蒂拍賣行曾拍賣約翰?詹姆斯?奧杜邦的《美國鳥類圖譜》,成交價達880萬美元!

2

連環畫從它萌芽的時候起,就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明、清時期的許多文學書籍都繪有線描插圖,有的書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圖,即“回回圖”。這種“回回圖”既增加了書籍視覺美,又使線描插圖為人民大眾所熟悉和喜愛。當20世紀20年代連環畫正式誕生的時候,人民大眾已經熟悉了這種繪畫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可以說,連環畫是插著文學的翅膀飛向人民大眾的,是人民大眾最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形式之一。

連環畫在收藏市場上成為新寵是近幾年的事情。在短短的幾年中,連環畫中的許多品種已上漲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連環畫收藏隊伍呈現陜速擴大的趨勢。在受過連環畫熏陶的10億中國人中,許多人都對連環畫懷有親切的感情,可以說他們是連環畫收藏隊伍龐大的后備力量。

2008年,收藏市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驟然降溫,但精品連環畫價格依然堅挺。目前,許多老版連環畫的市場價已經是原定價的上萬倍,甚至數十萬倍。其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連環畫最受關注,《西廂記》(王叔暉繪)、《屈原》(劉旦宅繪)、《渡江偵察記》(顧炳鑫繪)、《白毛女》(華三川繪)等歷屆連環畫創作評獎獲獎作品及名家名作,更是備受追捧。近年來,連環畫還走上拍賣舞臺并屢屢拍出高價,如一套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成色新的套書《前后漢演義》以萬元成交,一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品相題材均好的連環畫也每每以數千元成交。“特別是套書、孤本,幾乎沒有受什么影響,有的精品還是一本難求。”一位資深藏家說。

這一現象也引起了圖書市場的關注。近年來,人民美術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等出版社紛紛再版重印連環畫,其中一些優秀的再版連環畫因印數少、制作精良、限量發行,也具有極大的增值空間。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紅東周》短短一年時間價格就已翻番。

連環畫原稿更是人們追捧的對象,程十發的一部連環畫原稿,拍賣成交價高達1100萬元。連環畫的升值潛力,吸引了一批投資者加入,在不斷推出的眾多再版書里尋覓尚未被挖掘和值得投資的精品。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再版書將在連環畫收藏市場起到領頭羊的作用。“再版書價格低廉,發行量特別小,最多的不超過四五千冊,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3

篇11

近50年來,以中華書局《全唐詩》標點本、《全唐詩外編》、《全唐詩補編》為標志,大批唐詩整理、選注和欣賞本問世,影響較大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唐詩選》 、劉逸生《唐詩小札》等,而蕭滌非主編《唐詩鑒賞辭典》的問世,則將唐詩鑒賞熱推向。岳麓書社《唐詩三百首新編》、山西人民出版社《萬首唐人絕句校注集評》 、復旦大學出版社《唐詩三百首全解》 、文化藝術出版社《增訂注釋全唐詩》 、浙江文藝出版社《唐詩選注》,更是普及與提高兼顧之作。然而,綜合體現大眾視角、學術視角、文學視角和現代視角的,還是王兆鵬等人的《唐詩排行榜》(中華書局2011年版)。

《唐詩排行榜》運用統計學、傳播學的理論方法,通過“古代選本入選次數”、“現代選本入選次數”、“歷代評點次數”、“當代研究文章篇數”、“文學史錄入次數”、“互聯網鏈接文章篇數”等指標,測評出從唐代至今最有影響力、最受關注的39位詩人創作的前100篇唐詩,見表1。

表1 《唐詩排行榜》中的前100名唐詩

排名 作品 作者 排名 作品 作者 排名 作品 作者

1 黃鶴樓 崔顥 34 錦瑟 李商隱 67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杜甫

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35 寒食 韓? 68 長安秋望 趙嘏

3 涼州詞(黃河遠上) 王之渙 36 石頭城 劉禹錫 69 山行 杜牧

4 登鸛雀樓 王之渙 37 鹿柴 王維 70 鳥鳴澗 王維

5 登岳陽樓 杜甫 38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71 涼州詞(葡萄美酒) 王翰

6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39 赤壁 杜牧 72 山石 韓愈

7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4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73 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

8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41 旅夜書懷 杜甫 74 兵車行 杜甫

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42 馬嵬 李商隱 75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10 蜀道難 李白 43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杜審言 76 從軍行(青海長云) 王昌齡

11 次北固山下 王灣 44 蜀相 杜甫 7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12 楓橋夜泊 張繼 45 望薊門 祖詠 78 長安春望 盧綸

13 終南山 王維 46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沈?縉? 79 晚次鄂州 盧綸

14 長信秋詞(奉帚平明) 王昌齡 47 獨坐敬亭山 李白 80 野望 王績

15 登高 杜甫 4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81 賈生 李商隱

16 泊秦淮 杜牧 49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82 終南望余雪 祖詠

17 江雪 柳宗元 50 隋宮(紫泉宮殿) 李商隱 83 將進酒 李白

18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51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岑參 84 秋興(玉露凋傷) 杜甫

19 烏衣巷 劉禹錫 52 春宮怨 杜荀鶴 85 登樓 杜甫

20 滁州西澗 韋應物 53 望岳 杜甫 86 月夜 杜甫

21 夜雨寄北 李商隱 54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87 北征 杜甫

22 燕歌行 高適 55 逢入京使 岑參 88 過香積寺 王維

23 琵琶行 白居易 56 春望 杜甫 89 竹枝詞(楊柳青青) 劉禹錫

24 觀獵 王維 57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90 從軍行 楊炯

25 出塞 王昌齡 58 閨怨 王昌齡 91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26 過故人莊 孟浩然 59 終南別業 王維 92 春夜喜雨 杜甫

27 長恨歌 白居易 60 無題(相見時難) 李商隱 93 送魏萬之京 李頎

28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61 江南春絕句 杜牧 94 早雁 杜牧

29 石壕吏 杜甫 62 春曉 孟浩然 95 雁門太守行 李賀

30 早發白帝城 李白 63 九日藍田崔氏莊 杜甫 96 行經華陰 崔顥

31 靜夜思 李白 64 商山早行 溫庭筠 97 秋登宣城謝?I北樓 李白

32 咸陽城東樓 許渾 65 使至塞上 王維 98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33 山居秋暝 王維 66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99 云陽館與韓紳宿別 司空曙

100 羌村(崢嶸赤云西) 杜甫

資料來源:王兆鵬、邵大為、張靜、唐元著《唐詩排行榜》(中華書局2011年9月版)

誠如王兆鵬先生所言,給文學作品排座次、定甲乙,并不是當今才有的時尚,而是古已有之。至少從唐代起,宮廷和民間就常常舉行詩詞競賽。而杜甫《戲為六絕句》之“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大概是中國最早的文學排行榜。[3]雖然作者早就言明,排行榜只能在相對意義上說明問題,而不能說排名前列的作品的價值意義比居后的作品高,[4]但《唐詩排行榜》出版后,還是引起學術界和讀者的爭議。[5]爭議的焦點是定量分析研究方法在古代文史領域的應用問題。其實用定量方法研究古典詩詞,并非自《唐詩排行榜》始,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方法的多元交叉是時代趨勢。筆者認為,爭議大多揭示的還是對唐詩理解、欣賞的差異,顯現出認識、賞讀唐詩的新維度,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尚傳播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電影:現代藝術之林的常青藤

電影誕生僅有一百多年,與音樂、舞蹈、詩歌、繪畫、雕塑等古老藝術相比,還十分年輕,但卻是最有魔力的藝術門類。從無聲短片到有聲巨制,從黑白到彩色,從平面到立體、從寬銀幕到環幕、從影院到院線、從電視電影到數字電影,從3D到4D,是現代藝術之林之中名副其實的常青藤。

唐詩題材在當代表演藝術中也不鮮見,如話劇和電視劇《李白》、電視劇《詩圣杜甫》、紀錄片《唐韻》《杜甫》等,甚至有人認為唐詩影響了世界電影:以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和岑參“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為代表的邊塞詩派,啟發了約翰福特等一大批西部片導演;連詹姆斯卡梅隆也通過《泰坦尼克號》致敬了白居易,此片將《琵琶行》的故事顛倒性別重講了一遍。[6]

微電影是指在新媒體時代,為契合現代人碎片化的休閑時間和收視需求,“微規模”制作(較于傳統電影投資少、制作周期短)、“微平臺”(互聯網、手機等多媒體移動視頻平臺)播出、“微時長”(短則一兩分鐘、長則三四十分鐘)放映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制作體系支持、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視頻短片。[7]微電影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是一次電影解放,它使人人都是藝術家成為可能。

微電影與“微”時代是密不可分的,如微博、微信、微小說、微攝影、微支付、微社區等。有研究指出,微電影作為新生事物,成長在近五年,相關研究從近兩年開始,但其初始形態 2002 年便已受到一些學者的關注。[8]2011年以來,國內微電影每年都以數千部的規模在互聯網播出。

主題是一部微電影的靈魂,它作用于人的心靈。“優秀的微電影一定是具有深刻的人文關懷和反思在里面。真、善、美是一切文學藝術作品的最高理想,一切人類活動的終極指向”。[9]唐詩極豐富的情感主題跨越時空,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也可成為后工業“微時代”心靈的晴雨表。

實際上,運用網絡傳媒手段(主要是動畫)傳播唐詩起步較早,如《新編唐詩三百首》(少兒動畫版),每集2分鐘左右;《少兒動畫唐詩》每集一般不超過10分鐘,而系列動畫片《唐詩故事》,則是從一百多位詩人的一千多首詩中,選取十幾首極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名篇佳作進行創作,但嚴格說,這些視頻短片還不屬于唐詩微電影層次。

三、經典:“唐詩微電影”再創造

(一)唐詩微電影項目的背景

2013年5月,中央電視臺微電影頻道正式上線開播;6月,大型公益性傳統文化普及項目《唐代詩詞故事108部系列微電影》(以下簡稱“唐詩微電影”)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啟動;9月,第22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電影教育與微電影發展論壇”在武漢召開;12月,唐詩微電影之《春風吹又生》、《憫農》、《游子吟》、《梧桐影》、《斜風細雨不須歸》、《涼州詞》在河南省濟源市開拍。2014年4月,《離夢杳如關塞長》、《天街小雨潤如酥》在四川省三臺縣完成拍攝。

唐詩微電影項目甄選初、盛、中、晚唐不同時期的經典詩詞,每集長度大約15分鐘。見表2。

表2 唐代詩詞故事108部系列微電影片目

集次 微電影 唐詩 集次 微電影 唐詩

1 李世民/疾風知勁草 賜蕭?r 55 盧綸/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

2 盧照鄰/萬古催殘君炬知 行路難 56 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 閨情/聽箏

3 杜審言/今春花鳥作邊愁 渡湘江 57 李益/寒山吹笛喚春歸 春夜聞笛/夜上受降城聞笛

4 李嶠/千里照相思 送崔主薄赴滄州 58 李益/別來滄海事 喜見外弟又言別

5 駱賓王/誰為表予心 在獄詠蟬 59 孟郊/一日看盡長安花 登科后

6 王勃/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0 孟郊/誰言寸草心 游子吟

7 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 題滕王閣 61 陸羽/千羨萬羨西江水 六羨歌

8 宋之問/勞者自為歌 渡漢江/旅宿淮陽亭口號 62 武元衡/春風一夜吹鄉夢 春興

9 陳子昂/今日狂歌客 渡荊門望楚 63 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 秋思

10 陳子昂/歲華盡搖落 感遇 64 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11 沈?縉?/更教明月照流黃 獨不見 65 韓愈/安得至老不更歸 山石

12 賀知章/春風不改舊時波 回鄉偶書 66 韓愈/云橫秦嶺家何在 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3 張若虛/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 67 柳宗元/騷人遙駐木蘭舟 入黃溪聞猿/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14 張說/天歌起大風 奉和圣制登驪山矚眺應制 68 柳宗元/江流曲似九回腸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重別夢得

15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 望月懷遠 69 柳宗元/獨釣寒江雪 江雪

16 王翰/醉臥沙場君莫笑 涼州詞 70 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

17 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 登鸛雀樓/涼州詞 71 劉禹錫/人世幾回傷往事 西塞山懷古

18 孟浩然/氣蒸云夢澤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72 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 竹枝詞

19 孟浩然/春眠不覺曉 宿建德江/春曉 73 白居易/春風吹又生 賦得古原草送別

20 孟浩然/待到重陽日 過故人莊 74 白居易/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

21 李頎/雨雪紛紛連大漠 古從軍行 75 白居易/春來江水綠如蘭 憶江南

22 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 從軍行七首 76 白居易/來如幾多時 暮江吟

23 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塞/芙蓉樓送辛漸 77 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 琵琶行

24 王灣/風正一帆懸 次北固山下 78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 大林寺桃花

25 王維/空山新雨后 山居秋暝/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79 李紳/鋤禾日當午 憫農

26 王維/客舍青青柳色新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80 薛濤/離夢杳如關塞長 送友人

27 王維/長河落日圓 使至塞上/觀獵 81 薛濤/同心蓮葉間 池上雙鳧/寄贈薛濤

28 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 行路難 82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 離思五首其四

29 李白/日月照耀金銀臺 夢游天姥吟留別 83 元稹/鶯藏柳暗無人語 古艷詩二首其一

30 李白/惟有飲者留其名 將進酒 84 賈島/僧推月下門 題李凝幽居

31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史郎中聆聽黃鶴樓上吹笛 85 賈島/此心曾與木蘭舟 寄韓潮州愈

32 李白/輕舟已過萬重山 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 86 崔護/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都城南莊

33 李白/蒼茫云海間 關山月 87 李賀/甲光向日金鱗開 雁門太守行

34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 贈汪倫 88 李賀/藍溪水氣無清白 老夫采玉歌

35 李白/爐火照天地 宿五松山下荀溫家/秋浦歌 89 李賀/石破天驚逗秋雨 李憑箜篌引

36 李白/我歌月徘徊 靜夜思/峨眉山月歌/月下獨酌 90 張祜/金陵津渡小山樓 題金陵渡

37 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 別董大 91 盧仝/乘此清風欲歸去 七碗茶歌

38 高適/男兒本自重橫行 燕歌行 92 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 寄揚州韓綽判官/遣懷

39 劉長卿/風雪夜歸人 長沙過賈誼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3 杜牧/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清明

40 杜甫/會當凌絕頂 望岳 94 杜牧/天淡云閑今古同 題烏江亭/赤壁/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41 杜甫/塵埃不見咸陽橋 兵車行 95 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 泊秦淮

42 杜甫/城春草木深 春望 96 杜牧/多少樓臺煙雨中 過華清宮三絕句/江南春

43 杜甫/暮投石壕村 石壕吏 97 溫庭筠/水中蓮子懷芳心 蘇小小歌/楊柳枝

44 杜甫/與君永相望 新婚別 98 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 菩薩蠻

45 杜甫/好雨知時節 春夜喜雨 99 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 無題

46 杜甫/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100 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 錦瑟

47 杜甫/孤舟一系故園心 秋興八首其一 101 李商隱/巴山夜雨漲秋池 夜雨寄北/樂游原

48 杜甫/月涌大江流 旅夜書懷 102 貫休/萬疊仙山里 懷武僧

49 岑參/走馬西來欲到天 磧中作/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103 羅隱/三千年后知誰在 自譴/蜂/黃河

50 岑參/瀚海闌干百丈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4 韋莊/人人盡說江南好 菩薩蠻

51 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 105 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 臺城

52 顧況/玉樓天半起笙歌 宮詞 106 杜荀鶴/零落岸邊蘆荻花 溪岸秋思

53 張志和/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歌子 107 黃巢/滿城盡帶黃金甲 題/不第后賦菊

54 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 滁州西澗 108 呂巖/今夜故人來不來 牧童/梧桐影

唐詩微電影項目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36部。有的作者被攝制為多集,突出者如第一單元李白9集、第二單元杜甫9集、第三單元白居易6集。就每一集言,1集1首是主流,但也有1集含二三首的情況。多位著名演員參與影片演出,并有108位著名書法家、畫家為唐詩揮毫潑墨,108位作曲家為唐詩配樂譜曲,108位歌唱家來演唱。希望通過這種“詩、書、畫、情、景交融,視頻、音效聲情并茂”的方式,打造出一個立體高端的文化產品。那么,與《唐詩排行榜》有哪些關聯呢?

(二)唐詩微電影的經典選擇

1.從著名詩人選擇看

《唐詩排行榜》前10名作者杜甫、王維、李白、李商隱、杜牧、孟浩然、王昌齡、劉禹錫、白居易、岑參悉數入選“唐詩微電影”,詩人群體有所擴大(由39人到58人),特別是薛濤的選入,打破了女詩人的缺席,具有重要意義。但《唐詩排行榜》第一名《黃鶴樓》卻未入選,況且“唐詩微電影”中崔顥一詩未選,而在《唐詩排行榜》崔顥有2首入選。其他如常建、許渾、韓?、祖詠、趙嘏、王績、楊炯、司空曙8人,“唐詩微電影”亦無作品。難道正應了王兆鵬先生所坦言,《唐詩排行榜》數據肯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提供給讀者的是一個參考性的答案。

文學經典有“恒態經典”和“動態經典”之分,具有典范性、原創性、思想性、可讀性、長效性、包容性特征。[10]唐詩微電影增加了在唐代不能算作文學史上著名詩人的李世民、黃巢、呂洞賓3人的作品。平心而論,好處是范圍更廣,更符合大型文化普及項目的要求;壞處是恐怕會引起唐詩經典的誤讀,有傷文學經典傳播本義。

2.從經典作品選擇看

與《唐詩排行榜》相比,“唐詩微電影”108部演繹136首作品,容量增大。除了上面提到《唐詩排行榜》9詩人未選和同選作品之外,即使是同一作家的作品,選擇篇目也有不同。如《唐詩排行榜》前10名中,第4名《登岳陽樓》(杜甫)、第7名《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第10名《蜀道難》(李白)就未選入“唐詩微電影”。這與我們日常讀唐詩的感覺不太相符,從這一點來說,“唐詩微電影”在經典作品選擇方面亦有偏頗。當然,從大眾傳播角度來說,“唐詩微電影”更側重對故事和情節的關注,在實際運作中,可能促使其犧牲詩歌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

四、時尚:美麗中國路上的小橘燈

(一)唐詩微電影的時尚表達

從審美形式看,讀圖時代的到來、閱讀方式的轉型和新興媒體的強勢,使唐詩微電影用現代手段創新唐詩閱讀方式,更適應當今人們的欣賞和觀映需求,成為創意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典范之舉。

從內容表達看,唐詩微電影播出時增加文化學者、國學大家、執行導演、吟誦嘉賓和訪談等內容(加上15分鐘核心視頻,總長度為45分鐘),幫助觀眾進一步加深理解,更加豐富了唐詩微電影的思想和內容,也能在浮躁的社會氛圍里讓更多人接觸和接受唐詩。[11]此言不虛。

(二)美麗中國路上的小橘燈

唐詩不僅是唐人一代的詩歌,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縮影。千年以來,唐詩經典呈現的是一條選本傳播、書畫傳播、音樂傳播、影視傳播、網絡傳播的進程圖。布魯姆斯說:“沒有經典,我們會停止思考。”[12]唐詩微電影,在觀照傳統文化資源的景觀里,可謂美麗中國路上的小橘燈。

篇12

2.誤讀:經典誦讀內容過于隨意之為

對經典誦讀的對象不加選擇與過濾,認為“古”的就是“經典”的。在讀本內容的選擇上,往往局限于古代儒家的東西,這些讀本里面還包含了陳舊、落后的東西。如不考慮誦讀文本是否符合孩子年齡、興趣特點,把經典一股腦兒塞給學生,學生容易受消極東西的影響。

3.硬讀:不考慮學生的需求強制誦讀

經典誦讀發展得如火如荼,有部分誦讀卻是置兒童的興趣、需要于不顧,呈現給兒童的都是成人世界的經驗。成人成了兒童的“侵略者”,聽由兒童機械識記、鸚鵡學舌,鼓勵學生甚至催逼學生死記硬背,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不利的。

4.底薄:教師自身古典文學底蘊單薄

大多數的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學生生涯便缺少傳統文化的浸潤,古今詩文底蘊不厚。走上教學崗位以后,能夠耐得住寂寞靜下心來加強經典文化積淀的人少之又少。這樣一來,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更多的經典熏陶,教師也只能是“拿來主義”了。

二、出路:兒童經典誦讀的優化策略構建

1.梳理適合的誦讀內容

篩選。在浩如煙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教師們首先要篩選出值得孩子誦讀的經典。對少兒的教育,除儒家之外,要兼顧道、法等諸子各家以及其后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經典文章,立足于世界文明,擇取最優秀的經典文章。還須考慮到:孩子是現代的人,故在經典內容的選擇上應更趨向于現代的、經典的東西。

精選。為了不過多地占用孩子向生活學習的寶貴時間,妨礙他們形成和掌握生活的興趣、態度和經驗。在篩選出的經典誦讀內容中,教師們需努力精選出一部分有用、適合孩子的經典誦讀,內容力求精煉、典范。

2.實施有序的誦讀框架

有量。在誦讀內容的選擇上,不只著眼于經典誦讀工程專用教材、經典名言及唐宋詩詞,更多的是把目光指向優秀的外國詩文和五四以來的詩文,選擇一些富有兒童情趣,語言淺顯明了,形式短小活潑,易于被兒童所接受的,膾炙人口的詩篇。最后確定主要誦記內容:以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詞文篇目,《三字經》等六部經典中節選部分適合孩子們誦讀內容,同時,精選中外、現當代兒童詩歌美文。

有序。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誦讀內容安排遵循由易到難原則。如:低學段孩子側重淺顯的兒歌、韻語,朗朗上口的小詩。高學段學生屬于學語言,長知識的黃金時期,除選擇典范的語言模式及語言素材外,增加部分稍有難度的宋詞及國外經典散文與詩歌。

有質。每個年段的老師,從優秀的誦讀內容中挑選出適合本年段孩子年齡特點及閱讀興趣的誦讀內容,列成一份書單,給每個孩子。除必讀必誦的內容外,再推薦一部分略誦讀內容,讓孩子們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誦讀。可借助班級讀書會,在大家同誦一本書中,指導孩子做批注,交流誦讀成果,以達到質的保障。

3.形成本土的誦讀機制

機制建立是保障誦讀有效性的關鍵,對此,在立足本土實際的基礎上,教師們先后探索并建立了相關的誦讀機制。

1.學校誦讀機制

孩子的經典誦讀大多數在學校完成的。如何給孩子創造濃厚的誦讀氛圍,這就需要學校相應的誦讀機制。

熱化誦讀氛圍。學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間和角落,用詩文、詩畫、名人名言、學生親筆書畫的名言佳句裝點學校的櫥窗、走廊、墻壁等。同時建立班級自身特色,有班級圖書角。

明化誦讀時間。教師們把經典誦讀納入到課程計劃。在時間安排上,孩子集中注意力有限,因此以時間短,次數多為佳。語文老師利用早上的早讀課進行誦讀,中午讀報課用來背誦。每天誦讀內容,學生按學號輪流寫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會誦背的同學到小組長那背誦。一日一日地背誦,孩子們往往會隨記隨忘,教師們就要為孩子做好“誦讀回爐”――兩周一堂的班級誦讀會,進行誦讀內容展示,展示中鞏固先前的成果。

優化誦讀方法。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發展心理,教師們應該給孩子們一份解讀的尊重。當出示要求背誦的文本時,先利用適當的手段讓學生粗粗理解文本的內容,再反復熟讀成誦。讓孩子頭腦中有意象,可以讓孩子根據下文的注釋,也可以聽聽同學的理解,只求幫助誦記,意思不做深入理解。這種背誦方法較之于“素讀”有所不同:“素讀”是我國私塾先生為了獲得誦背效果,偏面采用的死記硬背的方式,誦記方法枯燥、乏味。而筆者倡導的:有意象在先,誦記在后,這是一種能快速而又較長時間記憶的誦讀方法。現今孩子接受信息渠道太多,他們腦子對信息的接受選擇性相當得大,如果現在還是用“素讀”法誦記,只會讓孩子記得快、忘得快。

強化誦讀形式。誦讀初期,完全給孩子一個寬松的環境,每天由教師安排十分鐘領讀,讓孩子靜靜跟讀,激起孩子誦讀的欲望;中期,讓孩子輪流上臺主持每天早上的誦讀,讓孩子一個接一個誦讀下去,誦讀完即可。后期,讓孩子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讓誦讀成為自覺,讓運用成為自然”,每兩周一次的主題誦讀會,豐富形式給予孩子展示的舞臺。

精化周一引領。在每周一的紅領巾廣播中,增設主題誦讀欄目。分年段進行古今中外詩詞主題誦讀欄目,引導學生誦讀方向,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時激起學生的誦讀興趣。如:以事物為主題的宋詞、詩人為主題的古詩、現代兒童詩等等。

2.家長導讀機制

發倡議――周周給孩子兩小時:倡導家長參與到孩子的誦讀活動中來,每周只需花兩小時在孩子身邊,聆聽孩子品讀美文,必要時督促、指導孩子誦讀。

評表現――月月給孩子兩種分:如果孩子學習較費勁,誦讀能力不強,家長盡量在開始誦讀的時間里,在旁邊督促一段時間后,孩子養成習慣了,再放手孩子誦讀。家庭一個月打一次分:成果分10,態度分5分。

支點子――年年給教師兩封信:誦讀中鼓勵家長隨時根據自己孩子學習能力,調整誦讀量。做到與孩子商量、與老師溝通,用書信形式適時給學校一些可行的選擇建議。一學期向家長接收兩次信息。

立信心――時時給孩子兩句話:最重要的一點,提倡家長對孩子多鼓勵,哪怕孩子今天的誦讀不在狀態,也無須斥責,告訴孩子:一、你今天又堅持誦讀了,真好。二、明天認真一些,又會積累不少。

3.教師培訓機制

其一,利用教研組例會,組織語文老師學習誦讀,制定年段誦讀內容,探討誦讀策略與收獲。這樣既有利于語文老師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又有利于對整個誦讀活動的深層次的了解與改進。每學期開展一次“誦讀”推進會。

篇13

文字的芳香之旅

有評論稱田曉菲今年出版的《赭城》是國內盛夏書市的一股清泉。赭城是“阿爾罕布拉”(Alhambra)的意譯,它來自阿拉伯語的“al-Qalat al-Hamra”,意即紅色的城堡。它坐落于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納達,是“一座獨立于格拉納達的皇城,一系列依倚山勢迤邐起伏的宮殿與花園,一處融合了自然風景的美麗和浪漫悠久歷史的建筑奇觀”。它古老滄桑的容顏吸引了無數朝拜者。赭城的魅力,還在于它是一座用文字筑造的城池,在300年來的歐美文學中,激起了眾多作家與藝術家的想象。

建筑在紙上的田曉菲的《赭城》是一部游記,同時也是一部“文學的游記”,因為里面穿插著對西班牙文學,特別是阿拉伯-安達露西亞文學的翻譯和介紹。兩年前,田曉菲在赭城,因為撳錯了數碼相機的按鈕,西班牙之行中拍攝于塞維拉的60多張照片曇花一樣凋謝。于是,她用文字構筑了一座《赭城》,一座永遠存在于記憶中的夢中之城,一座美輪美奐的想象之城。

比較起當下喧囂的圖書市場來說,這確實是一部讓人沉浸的書,既是在文字上進行的地理旅行,又是一次文學的游歷,田曉菲帶我們穿梭于歷史與現實,揭示不朽之美、旅行之美、建筑之美、文字之美。正是由于讀這本書,引發了本刊記者對她的創作和生活的越洋采訪。

其實,此書之前,田曉菲的《薩福:一個歐美文學傳統的生成》,《秋水堂論金瓶梅》等作品,也都在學界讀書界引起了很大反響。特別是她對《金瓶梅》的解讀,從金瓶梅中讀出“慈悲”二字,顯示出她中西方寬容的更廣闊的視野。她把《金瓶梅》比作“一枝倒插的梅花”:很多讀者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枝干,那丑陋的,不體面的所在;而深藏在瓶底的梅花,卻無端地浪費了它寒氣逼人的芬芳。自問世以來,《金瓶梅》在主流話語圈就被當成一部,少兒不宜,成年人也讀得遮遮掩掩。

魯迅說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而田曉菲在《金瓶梅》中讀到了慈悲與寬廣,她認為《金瓶梅》是一部真正的:少年人處世,什么都看作黑白分明,這樣的純粹,無法持久,也缺乏對人性的了解和同情。她說,“一個讀者必須有健壯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頭腦,才能夠真正欣賞與理解《金瓶梅》,能夠直面其中因為寫實而格外驚心動魄的暴力,無論是語言的,是身體的,還是感情的”。接受本刊采訪時,她正忙于給《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收尾,中華書局即將出版這本書,其英文書稿已于2005年出版,這同樣是令人期待的,她的作品總是發現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下面不同尋常的美麗,讀她的文字,也總是一次次的芳香之旅。

在授課之余,這樣豐盛的創作實在令人驚嘆。作為詩人,才情在田曉菲的生命中自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她本人對此的理解卻實在出人意料:我認為對一個學者最重要的是勤奮。她舉例說,她跟丈夫宇文所安(即Stephen Owen)工作起來都是很投入的,“我們每天都工作10-12個小時,如果不是這樣,我們覺得一天很浪費。”“我和所安都喜歡扎實的基礎,進行大量資料考證,然后結合深刻的視角、方法和理論進行研究。這兩者缺一不可,尤其是知識的積累,如果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潛心學術,是不可能取得成就的。”才華加勤奮,兩人在比較文學界取得這樣的成績,也就不足為怪了。

提起田曉菲也不能不提到她的先生Stephen Owen,宇文所安的是他的中文名字。宇文所安現任教于哈佛大學東亞系,與田曉菲是同事,著名漢學家,在中美比較文學界享有盛名。

在經歷了不同的人生歷程之后,兩人終于結為百年之好。“我們都覺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知音,這真的是一種緣分,我們有共同的興趣。”田曉菲的《赭城》扉頁上寫著:“這部書,我把它獻給所安:我的旅伴。”而宇文所安在為她的《秋水堂論金瓶梅》所寫的序言《繡像本〈金瓶梅〉的慈悲》中,也可以讀出兩人精神上的接近。感覺到他們的默契與理解,以及共同的學術追求。

面對這些著作,面對她取得的成績以及人生態度,也許你覺得沒什么,但想到她的年齡,這樣一個年輕的學貫中西的學者,能夠在這些領域都有如此豐富的積累,你會相信,她還會帶給我們更好的作品,更大的驚喜。

只有時間真正能檢驗一部作品的質量

《華人世界》:您對少年成名應該有很深的體會,少年成名對您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田曉菲: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曾經在日記里寫下一系列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怎樣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但是,這些問題里并不包括“怎樣成為一個名人”。直到現在,我仍然覺得這兩者是很不同的,而且我覺得前者比后者重要得多。

小時的出名不是我自己追求的,因此,當時就把這些看得很淡,也常常對“出名”之后必須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感到厭煩。但是作為孩子,身不由己,又能怎樣呢?是的,出名可以帶來一些機遇,但是歸根到底,這些比起人生真正重要的東西來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愛好的事,把這件事做好,在其中得到樂趣。這一點做到了,其他的盡可以任其自然,早成名晚成名都沒有關系:這一點做不到,一時的聲名也終歸會因為沒有堅實的底子而成為過眼煙云。

在我看來,終生保持對生命的欲望、旺盛的創造力和不斷超越自己的能力,比三五年的輝煌困難得多。如果一個人在十幾歲、二十幾歲時寫了些一鳴驚人的東西,后來就黯淡下去,終其一生都被這些青少年時代的作品所定義,那么,無論作為一個人,還是作為一個作家,都是很悲哀的。

《華人世界》:感覺您現在更多的身份是學者,平常還寫詩歌嗎?詩人與學者應該是兩個非常不同的身份,能游刃有余出入其間的人并不多。讀您一些作品,如《赭城》,字里行間都可以感覺到詩情的流露,可以說詩人才情對學術是非常有幫助的,但系統的學院的文學訓練,對您的詩歌創作是否會有干擾?

田曉菲:我還寫詩,將來準備結集。我也會寫其他種類的東西。我其實不太喜歡“身份”的說法,“身份”好像傳統戲劇中的角色:老生就是老生,花旦就是花旦。對于現實生活中一個欲望與愛好都很多的人來說,這些身份和角色的限制性太強了。而且,這種身份限制其實是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致、越來越“專業化”的產物―很久以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一個人可以同時是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歷史學家、詩人、畫家,這些我們現在看來互相矛盾的“身份”,曾經都可以完美地統一在一個人身上,那么現在也還是可能的。詩歌確實需要想象力和靈感,但學術研究同樣需要想象力和靈感。哪怕身為一個鞋匠,要想做一個出色的鞋匠,想象力都是至為重要的。而詩人、學者和鞋匠,沒有本質的不同。

《華人世界》:您在哈佛東亞系具體教授什么課程?創作和教學在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各有多少?

田曉菲:我教授的研究生課以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六朝文學為主,同時也教授少量現代文學與文化的本科生課。

哈佛在美國有一個不幸的名聲,就是教授不太關心學生,只關心自己的學術研究,這實際上是很錯誤的想法。也許個別系、個別老師是這樣,我做學生時,也確實遇見過這樣的教授;但是大多數教授都對學生非常盡責,現在我身邊的同事們就都很關注教學,包括我自己在內,在學生身上花的時間非常多。我們在學期當中,所有的時間基本上都花在教書、學生以及參與各種系務上,完全沒有時間顧及其他。寒假又很短,只有到暑假和休學術假時才有機會做研究、寫東西,所以這些學術假對我們來說實在是非常必要的。

《華人世界》:談談您的先生宇文所安吧,你們兩人的名字有什么典故嗎(田曉菲筆名“宇文秋水”)?您身在美國,用中文和英文寫作,思考時用哪種語言呢?您的先生是美國人,平常有沒有文化差異方面的尷尬?

田曉菲:我喜歡莊子,特別是莊子的《秋水》篇。宇文是北魏的鮮卑姓氏,和我先生的英文姓氏發音相近;“所安”來自《論語》里的一段話,孔子說,觀察一個人,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這段話是我先生很喜歡的。

我很少注意自己平時用哪種語言思考,也許是用一種“混合語言”吧?有些概念沒有辦法容易地翻譯成漢語或者英語,只有在這些時候才會意識到自己是在用漢語或者英語想問題。

我和我先生沒有感到過文化差異。一方面,他浸潤于中國文化數十年,而我也在美國生活了十七年之久;另一方面,兩個相愛的人眼中看到的,只是一個具體的、獨特的個人,而不是一個“外國人”。比如我們的同事包弼德,曾經有人請他談談對他和他太太的“跨文化婚姻”有什么想法(包是美國人,他太太是日本人),包一時愣住了,過了片刻才反應過來:“原來我和我太太是跨文化婚姻!”就因為平時根本沒意識到和太太有“文化差異”的緣故。其實,這才是人類最理想的交際狀態:也就是說,把每個人都視為一個獨立的個人,而不是抽象的“一個美國人”、“一個中國人”,等等。不過,這恐怕只能是理想而已。

《華人世界》:您把《金瓶梅》比喻為“一枝倒插的梅花”,您可以再談一下這種比喻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闽侯县| 天等县| 广南县| 盐源县| 伊通| 宿迁市| 梁河县| 锡林浩特市| 和硕县| 呼伦贝尔市| 东阿县| 仁怀市| 南投市| 堆龙德庆县| 大厂| 弋阳县| 广南县| 中西区| 双牌县| 甘德县| 广饶县| 濉溪县| 塘沽区| 开化县| 时尚| 肇源县| 宁武县| 楚雄市| 浙江省| 屏南县| 新绛县| 北票市| 淮阳县| 奈曼旗| 新乐市| 乌兰察布市| 中山市| 宁阳县| 东源县|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