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護理教育研究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護理教育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護理教育研究

篇1

2.1教學理念的偏差

有一種觀念認為,護士只要掌握了護理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就能很好地為患者服務。這種重學科,輕倫理的教學理念導致長期以來的護理教育在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之間存在失衡,即片面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高職高專護理教育更是如此。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高度重視護生對醫學基礎知識、護理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的教學,對護患倫理認知、護理法規認知、職業道德修養等人文素質培養不夠重視,缺乏科學明確的要求和評價標準。對護理倫理學課程的開課時間、教學時數、實踐教學等方面欠科學考慮。此外,在教學設計上,不注重護生護理倫理學知識體系與專業課程知識體系的銜接關系。比如有的院校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護理倫理課程,此時護理專業課程尚未開設,學生對臨床護理中護理倫理行為的選擇缺乏感性及理性認識,不利于學生倫理評判性思維的培養;在教學環節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離。護理倫理課程結束后,學生臨床實習期間,對學生護理倫理素質培養沒有具體要求,實綱中缺乏護理倫理道德評價體系,不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將護理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及規范與護理實踐結合起來。

2.2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對課程的定位

護理倫理學是護理學和倫理學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門學科,要求教師要具備復合型的知識結構。由于高職高專學校的迅速發展,目前護理倫理學師資力量和水平相對滯后。有研究表明,目前擔任護理倫理學課程的教師,人文學科背景的占51.4%,專業背景的占28.6%[2]。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囿于自身專業特點及相關知識缺陷,對護理倫理學在護生培養中的定位、教學內容取舍、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見解。有的教師把護理倫理學定位為思想品德課,從道德層面上剖析課程,對護理倫理學的基本理論、規范體系、倫理道德等知識講授透徹,但由于缺乏護理學知識背景及臨床護理實踐的體驗,對臨床工作中如器官移植、人工生殖、死亡關懷等倫理問題的判斷、推理、決策訓練的能力欠缺,強化了護理倫理學的說教色彩,淡化了護理工作中蘊含的倫理關系[2]。有的教師將課程定位為專業課,授課時能通過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手段,將護理倫理教育與護理專業教育相互滲透,幫助學生在臨床護理實踐中選擇正確的倫理行為,但對護理實踐中倫理問題的本質分析不夠明晰和透徹。護理專業課教師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護理倫理素質的培養意識淡漠,加上缺乏一定的倫理學專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護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對護理學中倫理問題的分析。這些“專業偏向”,都不利于護生護理倫理素質的全面培養,不能有效指導護士處理在護理實踐中遇到的倫理問題。

2.3高職高專護生的綜合素質影響

高職高專學生處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未發育成熟,且大多為獨生子女,入學成績較差。社會轉型期的種種因素,諸如一些不文明現象、醫患間彼此的不信任、家庭教育偏差等對青少年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思潮,使護生綜合素質呈逐年下降趨勢,有些護生甚至出現人生價值取向偏移[3],導致職業思想不穩定。他們在校學習期間,對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使命感、責任感;重個人享樂,輕服務意識;重個人利益,輕奉獻精神;重自我凸現,輕團結協作。加上社會經驗的缺乏,法律意識的淡漠,在面對臨床中各種復雜的倫理問題時會感到較大的壓力。

3.加強護理倫理教育的思考與建議

3.1完善護理倫理學教育教學體系,加強學科滲透

衛生部頒發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明確提出:“加快護理教育改革與發展?!怀鲎o理專業特點,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心理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比重,增強人文關懷意識”,對新型護理人才的護理倫理教育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校必須讓護生在學生時期全面系統地接受護理倫理學教育,培養良好的倫理素質。在護士的培養方案設計上,科學安排護理倫理學的開設時間,保證教學學時,并將倫理課程納入護理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在護理專業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科滲透的作用,把護理倫理學知識與護理專業知識深度融合[4],使學生在學習中達到知識、技能、態度三個目標的協調發展。有關調查資料顯示:98%以上的護理專科畢業生認為臨床課程學習時期和臨床實習時期是他們鞏固專業思想、建立職業信念的最重要時期[5];重視實習階段的護理倫理素質培養,把護理倫理素質要求納入實綱,有目的地指導護生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將護理倫理理論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對護生的倫理素質培養貫穿于教育的始終。

3.2優化教學團隊,充分利用好第一課堂

第一課堂的主要任務是讓護生認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性,培養職業情感,在掌握倫理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敏銳的倫理意識和判斷,解決護理實踐中的倫理問題的能力,從而讓護生對這門課產生興趣。組建知識結構全面的教學團隊是進行優質課堂教學的前提,能夠有效解決目前護理倫理學教師由于專業背景的不同,對課程的定位及對教學重點把握不一致的問題。在教學內容的取舍及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上,通過集體備課,知識互補,優化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及手段運用上,既考慮知識性,也考慮趣味性,通過案例教學、情景再現、講座、評議等多元化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問題去思考,主動運用護理倫理學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及規范,去解決在現代醫學技術運用中出現的與道德沖突方面的問題,提高護理倫理決策能力;在教學效果評價上,將結業考試成績、教學過程參與度、案例分析、論文的質量等,從認知、情感、表達、價值觀多方面考量,做出較為準確的評價。

3.3加強教師道德素質的提升

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時期,教師的言行舉止、職業道德和人格魅力,對護生職業道德素質起著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6]。全體教師都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為人師表,嚴謹治學,在學生管理及日常生活中樹立服務意識,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通過自身的模范行動去感染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的角色榜樣。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專業學習,優化知識結構,具有淵博的人文知識和精深的專業知識;加強道德修養,提升道德水準,通過言傳身教來培養護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幫助護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篇2

高職;護理教育;改革

0引言

在對高職護理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首先護理教師要根據《護理教學大綱》和教育內容明確對學生的教育目標,并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其次,教師要對教學方法創新,讓學習護理專業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護理知識,這樣教師就可以將良好的教學理念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護理學習觀念,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意識到學習護理專業的重要性,從而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精神。

1關于對高職護理教育改革的現狀分析

據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對于高職院校護理教育的改革的效果并不容樂。這主要是因為護理的教學觀念落后、陳舊,在課堂教學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從而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教師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學生不愿主動的學習護理知識。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護理教師對自身的職業不夠重視,在教學時只將書本的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而缺少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教學課程,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時不能掌握熟練的護理技能,由于教師自身缺少職業道德觀念,使得學生對護理專業的學習也缺乏重視感。如果高職院校不能及時的改變護理教師的教學觀念,那護理課程將會成為一門擺設,對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起不到任何的教育作用。同時,學生自身的也存在許多問題,由于高中院校所招收的都是文化基礎差,素質低學生,這就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了難度,教師要想將良好的護理理念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教師就要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讓學生自身養成良好的學習理念,但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培養的培養,護理教師卻很難有效的完成,從而使得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下降,學習效率始終無法提升。

2高職護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我國逐漸重視在教育教學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主動的對護理教育進行改革,從而為國家培育出優秀的護理人才。在對護理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能將護理專業理論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也會讓學生掌握熟練的護理技能,并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的專業受到重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護理教學知識,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1].

3針對高職護理教育改革提出策略

3.1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在高職院校護理教育的改革過程中,護理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學習自身的專業知識,研究其專業知識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思考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與同專業的教師互相交流研討專業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思維創新能力。這樣教師就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而教師的這種做法也會使讓自己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

3.2增強學生的護理學習理念。

護理專業的學生是日后的醫護人員,如果學生缺乏良好的護理理念,那學生將無法保證在日后能順利的進行工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增強學生的護理理念,讓學生對自身學習的專業有準確的認知,這樣學生才會認真的學習護理知識,并對自身的專業負責。而當學生形成良好的護理學習理念后,學生就能發現學習護理教學知識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豐富自身的護理知識[3]。

3.3改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護理教師要想讓學生對護理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對教學方法創新,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要護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有效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到真實的護理知識。

3.4明確教學目標,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

在護理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征研究教學方案,這樣教師就能制定出科學的教學方案,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和計劃性的教學,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有規范性,而學生也可以準確的理解護理教學的意義。

4.總結

總而言之,護理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教學方法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采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和人文素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護理觀念,這樣學生在日后就會對自身的工作認真負責,從而提升自身的護理技能。

作者:周澍晗 單位:畢節職業技術學院醫學護理系

參考文獻

篇3

1.1循證設計的歷史溯源

循證設計是一種基于環境心理學和循證醫學的設計思想,通過嚴謹的統計數據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來證實環境和建筑對患者產生的影響[1-2]。循證設計由循證醫學發展而來,最早是以美國建筑學者Roger在80年表的《窗外景觀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論文為典型代表[3],而此后Roger本人也被視為循證設計的鼻祖和奠基人,由此,相關的循證設計論文相繼出現,發展迅速。90年代,美國健康設計中心成立,隨后與多家衛生機構發起名為“卵石工程”的研究項目,為在此領域有豐富實踐與理論經驗的專家推出了循證設計認證。2009年,《循證設計理論指導下的多種建筑》一書的出版將循證設計由醫療衛生建筑設計理論擴大到教育領域。

1.2循證設計的核心觀點

循證設計定義:“為達到最優結果的設計結果而制訂的遵循證據的建筑環境的有根據的決策過程?!逼渥畛醯暮诵膬热菔墙浹C設計保障患者住院安全,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

2在高校護理教育中進行循證設計研究

依據循證設計理論,循證設計過程:(1)明確循證目標與目的;(2)查找有關證據的來源,有選擇地解讀研究證據;(3)提出概念及假設;(4)收集基線數據;(5)督導循證設計過程;(6)在高校護理教育中進行循證設計后開展效果評價。要求高校教師對其他高校相關循證設計案例的研究成果進行科學選擇后,提出準確的循證設計概念和有關假設。護理教學空間的設計旨在突破基于傳統經驗和感覺以及傳統主觀臆斷設計。其目的是為護生提供最佳的學習環境,同時也為管理者和護理教育工作者提供最優的工作環境,組成一個交叉學科的團隊,應用仿真研究方法,通過建立實物模型來了解高校護理教學的真實情況。研究分為簡單模型、仿真模型及功能性模型3個階段。

2.1簡單模型階段

在建立簡單模型之前,護理教師就已經花費了一定時間做前期準備與研究,簡單模型是用簡單材料組成,以方便隨時調整。這一階段由護理教師、教學辦人員、高校管理者和專案經理共同參與研究,并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征求其對于模型護理教學空間內相關活動的有關意見,如:護生對病房功能區的使用、病房空間、相關護理記錄、患者轉診、病房病床的可達性、藥物配給、護理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以及護理設備的使用和配置等。征求被調查者對于護理教學空間的效率、安全性和護理服務質量的意見和建議。最后,被調查者對護理教學空間進行親臨體會,對護理教學病房模型進行深入體驗與思考[4-5]。

2.2仿真模型階段

在第一階段簡單模型建立以后,護理教師根據被調查者的意見和建議負責督導第二階段仿真模型的建造,進行護理教學實驗室場景測試。行動小組對前一階段得出的成果進行歸納,用于指導仿真模型在護理病房各種常見場景的測試。這些病房場景包括:對患者進行搶救、患者移動、各項基礎護理操作與藥物配制等。經過模擬這些不同的病房情景以評測護生在真實病房環境的反應,這樣可以評價護理設備的使用以及護理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性。

2.3功能性模型階段

這一階段在醫院病房中完成,由護理帶教教師和護生共同參與完成。帶教教師將隨機抽取的護生安排在相鄰的真實病房中,同時讓同一組護理人員護理同一組護生,以方便進行對比研究。帶教教師對護生進行定期調查,包括護生對護理教學空間的環境以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6-7]。

3護理教學空間設計的實證研究及其證據分級

本研究采取規范實證研究,步驟如下:問題的提出、問題的分析、形成計劃、計劃的實施、評價結果。

3.1行動小組及研究現場

本次行動研究是護理教師與教學管理者一起參與的合作式研究。因此,首先要建立穩定的行動小組。本次研究中,行動小組中的實際工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分析護理教學中的問題,以此共同規劃、監測方案。在此期間,他們學習參觀高校護理實驗室,成立行動小組,通過問卷反饋信息,資料收集方法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資料收集方法有:(1)訪談法:使用目的抽樣法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結合前期文獻循證研究,準備好訪談提綱,通過追問訪談者的方式收集數據及資料。(2)觀察法:采用參與式觀察,對護理帶教教師、校領導以及教學辦人員等進行觀察,收集資料。(3)專家論證:德爾菲法專家意見咨詢,針對系統建模及流程設計等問題,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咨詢,為真實了解各領域專家對基于循證設計理論護理教學空間的建議與意見,邀請相關領域專家:計算機專家2名、心理學專家1名、護理學專家3名、人居建筑學專家2名、社會學專家2名共10人,設計專家咨詢表,對循證設計理論護理教學空間方案進行論證。專家論證分4輪進行,第一輪:向專家提供研究內容的背景資料;第二輪:專家將對咨詢表中所列的問題做出判斷并提出意見;第三輪:根據第二輪專家對咨詢表的意見進行修改和判斷;第四輪:基于第三輪,各專家反復論證,或仍保留第三輪意見或提出意見。

3.2實證研究

隨著心理學、社會學等技術科學和自然科學方法的介入,開啟了護理領域的實證研究。護理教學空間的實證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研究影響護理教學效果的因素,先假設結果后探尋原因;(2)研究自然體驗產生的護理教育效果,先假設原因后探尋結果;(3)研究護理教育與自然體驗之間的因果機制。

3.3研究證據的分級

陳耀龍等[8]提出,將信息預先分類,再根據標準將同類信息進行分級,這是遴選大量信息的技巧。護理教學空間設計的實證證據來源于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實驗性研究。因為研究的質量存在差異,應該按照國際統一的標準和證據分級[9],再結合護理教學空間特點,將其研究證據分為4級。

3.4護理教學空間的循證設計過程

護理教學空間的循證設計過程為“尋找教學證據—使用教學證據—總結教學成果”。在分析護理教學空間循證設計優劣的基礎上,結合有關文獻,制作護理教學空間設計的證據分級流程圖

3.5教學證據的探尋

首先,行動小組對護理教學空間設計的重點進行研討,在這一基礎上提出研究假設。例如,有關大學生教育需求的假設等。其次,通過系統文獻回顧的方法,收集針對研究假設的資料,若收集的文獻不能解決問題,行動小組及時召開專家論證會展開相關研究對研究假設進行證明。文獻查找的步驟一是計算機的初步檢索,應使用較多的有關詞匯和詞匯的組合在幾個權威的數據庫檢索,保證檢索到全面的數據;步驟二是對預檢結果通過查看文章題目、關鍵詞、摘要等進行人工手動篩選,根據文獻的納入排除標準,納入符合條件的文獻;最后一步是通讀文獻和根據證據分級的標準歸類文獻。

4結語

綜上所述,循證設計已經成為西方發達國家教學建筑和護理教學空間設計的一大趨勢,其以最佳證據為中心的理性設計思路的優勢,給我國護理教學空間的設計提供了有意義的參考,可使我國高校護理教學空間和建筑向更舒適、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發展。我國對基于循證設計的高校護理教學空間投資較少,因此在高校教學空間建設設計最初階段,采用循證科學的方法,可以更好地針對大學生特殊的教學環境需求和個體行為特點,較好地發揮其教育方面的作用,為我國高校大學生護理教學空間設計提供一種有價值的方法和工作思路,值得高校相關院、系參考。

參考文獻:

[1]格倫,羅璇.基于循證設計理念的護理單元設計研究[J].城市建筑,2014(22):25-27.

[2]孫振寧,楊傳貴,賈梅.美國癡呆癥康復花園設計綜述[J].中國園林,2015,31(9):75-79.

[3]呂志鵬,朱雪梅.循證設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2,13(10):24-29.

[4]史蒂芬,魏德勃,葛一,等.當今美國醫療建筑發展的十大趨勢[J].城市建筑,2012(5):66-73.

[5]舒平,張曉頔,汪麗君.基于循證理念的建筑設計過程解析[J].城市建筑,2014(18):45-46.

[6]龍灝,況毅.基于循證設計理論的住院病房設計新趨勢———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醫療中心為例[J].城市建筑,2014(22):28-31.

[7]魯本•M.雷尼,羅曼.花園重歸美國高科技醫療場所[J].中國園林,2015,31(1):6-11.

篇4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將學生投入于問題中,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在國內傳統講授法的背景下,這種在國外教學中占較重地位的教學法對中國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都帶來了新觀念的沖擊[1]。現對PBL在護理教育中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國內外PBL教學的發展概況

1.1 國外PBL教學概況

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醫學界就發現了在醫學教育中如何訓練和加強醫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成為了現代醫學教育的首要問題[2]。1969年,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次提出PBL教學預示著醫學教育的重要改變[3]。70年代,哈佛大學醫學院成功的完成了從LBL教學向PBL教學的轉變具有里程碑意義[4]。80年代后,PBL模式在北美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至1991年,美國70%的醫學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學法;90年代后,歐洲部分醫學院也開始進行PBL課程的試驗[5]。據WHO報告,全球目前大約有1700余所醫學院采用PBL模式,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2]。

1.2 國內PBL教學概況

國內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西安醫科大學于1986年較早地引進了PBL教學法。目前國內有多所醫學院校在基礎課、臨床課和實驗課中部分試行了PBL教學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從20世紀90年代起,PBL被引入我國護理教育,在護理基礎學、臨床課程學、臨床教學和健康教育等方面予以實施,取得了許多成果。近年來,在本科教學中應用PBL的院校在逐年增加。但國內護理教育實施的PBL大多數為過渡性的PBL或采用PBL與傳統教學法相結合的方式[7]??梢?,我國PBL教學的實施與國際具有一定的差距。

2 PBL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

2.1 護理課程教學方面

George Demiris等[8]與Constance M.Baker等[9]分別在護理信息學與碩士生的護理管理中引入PBL教學,對PBL教學方法和效果進行了探討,認為對PBL實施者的培訓和實施過程的記錄很重要。PBL可提高相互合作能力、信息的獲取與分析能力,鞏固理論知識和技能。朱大喬等[10]將PBL教學應用在內外科護理課程中,認為PBL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2.2 臨床護理教學方面

劉義蘭等[11]用PBL教學對實習護生進行患者安全教育,結果提示,實施PBL患者安全教育后,學生的患者安全知識得到了有效提高。其中合作意識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提高最大。田茂容等[12]應用PBL模式進行護理查房,結果顯示,PBL查房模式在對護士吸引力、學習興趣、解決問題、評判性思維、創新能力等方面較傳統查房模式有優勢。但在培養護士良好的職業情感、道德價值觀方面無明顯優勢。

2.3 患者健康教育方面

姚海欣等[13]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引入PBL教學,結果顯示,此模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應對能力和治療依從性。Bev Williams等[14]對PBL用于慢性病管理進行綜述,表明雖然對PBL模式用于慢性病人健康教育的研究較局限,但從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PBL可促進糖尿病、關節炎、哮喘和冠心病病人的自我照顧能力。

2.4 PBL教學在護理教育實施中的優缺點

2.4.1 優點

PBL教學法在國內外試行的實踐表明有如下優點:(1)學習能力的培養 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獲取能力,以及在學習中的責任感[15];(2)思維的轉變 培養學生變單向思維方式為多向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理論聯系實際[16];(3)溝通與合作能力 加強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師生間的合作及學生間的相互學習[17];(4)臨床實踐能力 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有利于操作訓練和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18]。Elizabeth Rideout等[19]表明PBL教學可提高學生對個人,家庭和社區的健康評估能力,學生對教學經歷感到滿意;(5)對教師的影響 給教師提出了挑戰, 增強了教師的組織和自我表達的能力,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度[17]。

2.4.2 存在的不足

(1)加重學生負擔和時間消耗:朱丹等[1]的研究顯示,30%的學生認為PBL會增加學習負擔,浪費學習時間。Hao Bin Yuan等[15]研究發現,幾乎一半的學生認為PBL是一個消耗時間和有壓力的過程,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任務。

(2)影響基礎知識的掌握:Hao Bin Yuan等[15]認為,初次實施PBL會讓學生對知識獲取有不確定感,困惑及信心的缺乏,教師應該加深學生對PBL的理解并提供相關專業的講解。

(3)教學師資與設備:PBL模式對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很大的挑戰。Eucebious Lekalakala-Mokgele [20]的研究表明,由于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缺乏主導者的技巧。在我國,教學經驗的不足,無現成的教材,教師和課室的數量缺乏,教學時間無法保證,參考資料與學習媒體的缺乏等都是制約PBL教學順利實施的因素[6]。

(4)教學評價體系: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相應的評價方式與之配套,PBL教學理念和形式與傳統教學不同[7]。教師應結合個人表現和小組表現,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隨時對學生及其小組進行評價,使學生感受到被人重視且小組的發展與自己息息相關,制定出一套完善靈活的科學評估方法以適應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革[21]。

(5)學生自身條件不足:PBL教學以自學為主,學習資料多,對學習自主能力稍差的學生影響很大[21]。朱丹等[1]研究表明,65.6%的學生認為對討論問題應認真準備,而真正查閱資料準備者只有53.3%,尤其是幾門討論都同時集中在同一時間段時,學生往往疲于討論。

3 PBL教學與其它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應用

PBL教學與其它教學方法相結合,可以彌補PBL教學在我國實施中的不足。隨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國外許多實行PBL的院校大部分都建立了PBL教學網站[7]。網站中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方便,在網絡平臺上PBL教學不僅打破時空限制,教學形式靈活,還可以相互交流,使學生成為網絡教學的主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22]。同時,網絡教學具有不受時間、地域和人員數量限制的優勢[23]。因此,網絡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節約了師資力量及其他教學資源[24]。

篇5

一、我國護理教育發展現狀

護理教育從成為一門獨立的專業以來,其概念和價值就隨著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發展變化而改變。最開始的護理教育被看作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1]。如今隨著人們對健康觀念的改變、醫療水平和技術不斷上升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護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加全面的培養策略,可以說護理教育的發展對我國高水平的護理隊伍建設具有關鍵性作用。

我國目前的護理教育狀況呈良好的發展趨勢,隨著其護理教育的規模的不斷擴大,中高院校和大學設護理教育專業的數量明顯上升,更多的護理人才被培養出來,護理醫療團隊進一步擴大。并在21世紀初時我國已基本完成了教育護理層次的教育系統,形成了以中職、專科、本科和碩士生為主體的完整的護理教育體系。

在各學校紛紛設立護理教育專業的同時,我國政府對護理教育的鼓勵和推動也使得護理教育的發展向更高層次的發展,例如2011年教育部將護理學發展為國家一級學科并出臺相關政策加以推動,在國家和社會的雙重推動和鼓勵下,我國的護理教育正朝著健康積極以及科學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然而,在這一發展背景下,我國當前的護理教育仍然存在這明顯的問題和缺陷。首先是教育層次結構出現失衡狀況,雖然各中高職業院校和大學都在有條不紊的開展護理教育的工作,但其發展比例仍然存在著不平衡的狀況,大學開設的教育護理專業的人數上升程度明顯小于中高等職業院校,由此導致的一個問題是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數量的不成比例的尷尬局面,質量、數量和規模在比例上的失衡導致我國目前的護理教育發展呈現一種失衡的狀態。

此外,我國的護理教育培養目標尚不明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文化的交流使得我國在醫療技術和機械上的進一步提升,然而在技術水平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出現的是優秀人才和先進設備的比例開始出現滯后性的特點,即在先進設備和醫療機械和技術大量引進的情況下我國尚缺乏優秀的護理人才對其進行使用。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我國在護理教育的人才培養方面結構較為單一,大部分院校在教學的時候更注重的是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研究,因而忽視了對其實踐的鍛煉,并在教育過程中缺少對國際護理水平的及時關注。因此倘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不積極主動的了解相關知識培訓并加強自己的臨床實踐,會導致其知識水平逐漸與國際脫節并難以成為一個優秀的護理人才。

二、促進護理教育發展對策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針對我國的護理教育發展時出現的問題時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和辦法加以解決,以促進我國護理教育事業發展獲得進一步的提升空間并逐漸完善。

在我國目前護理教育結構失衡的情況下,應注重對護理教育結構的優化。針對我國目前中高等院校護理教育規模逐漸擴大卻在人才培養的質量上難以提升的問題上,各高等院校應及時反思在護理教育的培養問題,在擴大護理教育的同時應注重自身的教育質量問題。此外,國家教育部應對中高等院校在護理教育的招生方面適當的進行壓縮,并督促大學及高等院校開設并對在護理教育專業進行招生,將兩者的招生規模盡量調整在同一個水平上進行發展。

在培養方法上,以開設護理教育專業的院校應及時與國際醫療化接軌,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及時了解國外護理教育發展動態,取長補短,不斷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教育經驗,發現自身教育培養弱點并加以改正。同時,應該為護理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近國際護理教育的機會和經驗,加強學生的與國內外頂尖的護理人才的交流與合作,為學生在護理專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推進國際教育本土化進程,在逐步加強與國外護理教育水平的交流的同時發展出一條即與國際護理教育相協調又適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教育發展道路。此外,除各院校和國家教育部需及時督促其教育方針和培養方式及教育結構的優化的同時,護理教育專業的學生也應該積極主動的尋找各種臨床實踐的機會以及時的增強自己的護理水平。

三、結語

相比于國際上的先進的護理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方針我國在護理教育方面有更長的路要走,針對我國護理就業市場的需求和國際發展水平及時做出調整能夠使我國的教育發展事業獲得更好更完善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二、中醫護理與現代護理關系

中醫護理與現代護理之間優勢互補,相互促進。隨著現代護理學的不斷發展,護理模式更加注重以病人為中心,提倡“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進入整體護理階段。這一點與中醫護理中“天人相應”的整體觀、自然觀和“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謀而合?,F代預防醫學的發展也和中醫護理注重養生防病的理論相一致。中醫護理經過上千年的發展與積累形成了非常完整的養生護理理論和獨特的方法,對于現代護理學的發展有很高的借鑒意義。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以及老年疾病發生,如何預防老年慢性病,如何更好地護理老年慢性病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而研究表明,老年人更加適合中醫護理方法,運用中醫護理的整體觀進行護理,能夠有效調理老年病人的機體,增強病人的抵抗力,對合并多種老年疾病的病人具有很好的療效,避免了服用西藥副作用多的弊端,并且可以減少服藥次數[5]。

篇7

2結果

干預組病人的各項觀察指標評分都要比對照組高(P<0.05)。

3討論

一旦沒有對DF采取及時、有效的救治,就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所以,做好DF的預防工作非常重要。通過主動控制血糖,從本質上降低DF的發病風險[4]。健康宣教在DF的預防當中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通常對血糖水平變化、視網膜病以及糖尿病腎病等相關并發癥給予高度關注,然而對足部問題給予忽視。使病人自己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進而可以使DF發生率明顯減少[5]??傊尤胱o理教育干預,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晉溶辰,楊玲鳳,黃金,等.個體化健康指導用于42例糖尿病足高?;颊叩男Чu價.中華護理雜志2011;46(6):27-29.

2.何瑞瓊,侯霞,湛瑯.針對性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足患者傷口愈合療效的觀察.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9):12.

3.程道荷,王素琴,田祝華,等.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高?;颊哒J知行為的影響.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2):42-43.

篇8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本科室住院并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術后留有尿路造口的患者。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病理學活檢確診為膀胱癌;②患者知曉病理學診斷;③自愿參加研究,并能夠不依賴他人幫助讀、寫并理解知情同意書;④患者無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溝通障礙。符合條件者60例,按照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0例,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納入的患者為對照組,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納入的患者為干預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泌尿外科尿路造口患者常規護理,在患者出院前,責任護士為患者更換尿路造口袋的同時講解更換步驟及注意事項,口頭講解尿路造口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預防措施,鼓勵患者回歸社會,適當進行戶外社交活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為我院尚未開設造口門診,告知患者有特殊情況及時電話咨詢或病房就診。干預組則對尿路造口患者的自我護理教育采用情景教學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2.1.1成立尿路造口自我護理教育小組

成立尿路造口自我護理教育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責任護士、3名外派參加過造口護理學習的護士。小組成員共同探討制定樣本患者檔案的管理、開展形式、評價指標,情景教學的方案,教學課件內容。

1.2.1.2情景教學方案確定

自行制作尿路造口自我護理課件,配合康樂寶公司提供的自護材料及配套VCD,課件內容包括:①更換造口袋的方法、步驟、注意事項;②尿路造口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預防與處理;③患者飲食、活動、心理、日常生活指導。視頻教學結合理論知識與相應更換造口袋技能操作,同時請有經驗患者參與錄制回歸社會正常生活的視頻,視頻內容包括有經驗患者外出旅游、游泳、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的生活片段及他們一些經驗之談及鼓勵的話語[7]。此外,指導患者觀察評估造口,設置情景包括造口袋意外脫離、尿路刺激性皮炎、尿酸結晶、造口脫垂、造口狹窄、造口回縮等并發癥,在造口模型人上指導患者采取處理措施。教學過程中,留給患者詢問的時間,提出問題并回答。在指導患者規范化操作后,由患者回答教學護士提出的問題,并讓患者獨立完成一次換袋過程,評估患者自我護理的能力并糾正自我護理中的問題。整個教學過程由3名外派繼續教育學習造口護理的護士授課,授課時間主要集中在造口患者康復期,出院前1周開始,一對一指導患者教學直至患者完全學會更換造口袋方法并能獨立完成1次換袋。

1.2.2評價方法

分別于干預前與出院后3個月對患者的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價。①自護能力評估:采用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ESCA)[8]調查尿路造口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該量表由自我護理技能(12個條目)、自我責任感(8個條目)、自我概念(9個條目)和健康知識水平(14個條目)4個子項目組成,共有43個有效條目,采用5分制評分,其中11個條目是反向評分??偡譃?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國內已有相關研究者應用該量表,適用性較好[4]。②生活質量評估: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中文版[9],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5個功能子量表和1個總體健康狀況子量表,共6項。分數越高意味著患者生活質量越高。干預前評價由患者自行填寫量表,出院后3個月采用統一指導語,以電話隨訪[10]的形式完成調查。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χ2檢驗、Wilcoxon秩和檢驗、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兩組不同階段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得分比較。

3討論

在我國每年新增10萬造口人[11],更換造口袋是一門必修課。造口患者的自我護理對于造口患者來說尤為重要,如果方法不對,更換不及時就會導致造口并發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

3.1情景教學模式可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傳統指導患者自我護理的方法僅僅是口頭對患者強迫性地灌輸所有的知識,向患者描述造口并發癥的特征及處理方式,患者只能想象并發癥的特征。當真正出現造口并發癥的時候,患者可能不能辨別并發癥的種類而焦慮、恐慌。某些輕度并發癥,患者是可以通過自我處理來改善的,可避免去醫院而延長患者的處理時間或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情景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綜合運用多媒體、實物演示等手段來實現學生與教師的雙向互動。通過制作尿路造口自我護理教育的課件、視頻以及造口人模型為患者創造出更加鮮活的情景,用圖片和視頻來指導患者更換造口袋,設置多個情景,讓患者在造口模型上得到指導并體驗處理的方法,真切地看到、學習到造口并發癥的癥狀和處理方法,加深患者的印象,將抽象思維形象化。同時通過護士對患者的提問或是患者對護士的提問,可以讓護士了解患者自我護理掌握的程度,更好地進行針對性指導,從而提高其自我護理技能。

3.2情景教學模式對尿路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對于尿路造口的患者,排尿方式的改變,離開醫院保健環境并轉變患者角色,對尿路造口的不適應,害怕社交活動時造口袋意外脫落而拒絕社交都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文獻顯示,正確的造口護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如今,世界造口日的開設就是為了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加大力度使患者恢復到原來的社會角色中。運用情景教學模式,能更好地使患者學會造口正確的自我護理。通過拍攝有經驗的造口患者回歸社會角色的視頻,包括造口患者旅游、沐浴、游泳等,讓造口患者感受到一定范圍內的社交活動是完全可以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3個月患者生活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情景教學模式在患者自我護理教育中能夠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

3.3情景教學的可行性

情景教學應用于造口患者更換造口袋的管理尚處于初級階段,需要護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和壓力。但是通過全體參與者共同探討和情景教學的學習,3名護士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工作,體現了情景教學用于造口患者自我護理中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田野.應重視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化療策略[J].中華醫學雜志,2012,92(6):363-365.

[2]馬潞林,劉可.腹腔鏡技術在膀胱根治性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2011,4(3):163-166.

[3]許瑞華,文艷秋.265例結腸造口患者出院后造口情況的調查及護理干預[J].現代護理,2007,13(17):1593-1595.

[4]胡愛玲,張美芬,張俊娥,等.結腸造口患者適應狀況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09-111.

[5]楊唯真,張霞.情景教學在護生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教學中的應用及評價[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2):132-133.

[6]蔣峰,金爽,陳金梅.情景教學模式在本科急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6,21(20):63-65.

[7]王曉鳳,魏蘇艷,侯銘.造口患者的院外延續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1,26(10):87-89.

[8]YamashitaM.Theexerciseofself-careagencyscale[J].WesternJNursRes,1998,20(3):370-381.

[9]張靜,陳力,吳忠輝.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0,19(4):341-343.

[10]羅忠梅,邢程,朱崇桃,等.護士電話隨訪言談禮儀的培訓與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2,27(1):55-56.

篇9

一、艾滋病患者家庭護理的意義

家庭護理對艾滋病患者不僅有減輕病痛的作用,往往還能給予患者強大的心里安慰。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研究出有效中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或HIV)感染者病情發展的辦法,也就意味著總有一天HIV感染者發展成艾滋病給患者。這種過程十分痛苦,因此,需要充分考慮艾滋病患者強烈的情感要求,也應使用正確的情感與態度面對HIV感染者。隨著近年來HIV感染者與艾滋病患者數地增加,家庭護理工作變得更加重要。面對這種難以治療的疾病時,患者及其家屬因缺乏對這種疾病的了解,常常會感到十分困惑,從而讓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陷入絕望的境地,時常抱怨家人或拒絕治療。艾滋病除了是公共衛生問題外,還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不僅是患者的心理負擔,面對數量越來越多的艾滋病患者,醫院方面的負擔也越來越沉重。對艾滋病患者進行家庭護理,有利于分擔醫院的壓力,因此成為艾滋病患者護理中重要的一項決策。在此情況下,便需要大力宣傳教育,以消除人們對艾滋病患者的擔心和誤解,并對家屬進行培訓,使其了解該類疾病的知識。指導家屬給予患者高營養的食物、幫助患者清洗鵝口瘡、用香蕉葉使患者的床鋪保持干燥等簡單有用的護理方式,從而使艾滋病患者在家庭護理中得到較好的照顧。

二、艾滋病患者家庭護理的教育進展

艾滋病患者家庭護理的主要文獻是我國2010年發行的《艾滋病家庭護理手冊》。其中主要介紹了艾滋病患者的常見癥狀護理、舒適護理等護理方法以及患者治療、心理安慰,普及艾滋病知識教育等,標志著我國艾滋病患者家庭護理更加深入與普及。

三、艾滋病患者家庭護理技巧

根據《艾滋病家庭護理手冊》對患者進行護理,因注意以下幾點:①對艾滋病患者進行家庭護理時,一定要保持室內通風、定期消毒,使房間保持干凈清新;避免嘈雜噪音、保持室內干燥溫暖。②密切注意患者的生活規律以及身體變化情況(如呼吸道、口腔、皮膚等異常);觀察并做好記錄其每天的大小便次數以及傷口變化,及時向醫生反饋;給予營養支持,適量做些運動,以保證日常體征觀察護理。③保持皮膚干爽清潔,可以采用洗浴或濕布擦拭的方法降低患者皮膚溫度;涂抹保護性藥膏,以防皮膚發干,以減輕患者痛苦;給予發燒患者大量水、果汁等清淡營養的飲品;④多補充含鹽分的液體,不合糖性果汁飲料、咖啡、茶水等,預防身體脫水;進食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是谷物、蛋類、奶制品等,少吃多餐。⑤通過按摩或拍背,清除肺部粘液;大量喝水,霧化,使痰液稀釋;飲用蜂蜜茶或加糖水,減輕患者咳嗽痛苦等;避免一些惡心、具有特殊氣味的氣體傳給患者。⑥協助病人有規律的呼吸、使其放松;給予輕柔按摩;可以引導患者大聲讀書、輕奏歌曲、回憶美好的事物等,使患者轉移注意力,減輕痛苦。⑦幫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緒,對患者采取心理護理;通過對HIV感染者與艾滋病患者觸摸、擁抱等身體接觸方式表達理解安慰之情;多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尊重和理解。⑧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采取安全的示愛方式(如安全或其他等)給予患者愛的表達;對患者體貼照顧并給予鼓勵,多多陪伴交流(如可以與患者商討家庭發展計劃或治療方面的建議),以提高患者自信以及生活的勇氣;多考慮患者的感受,從適當的角度引導患者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協助患者融入社會,與社會保持聯系與交流。⑨艾滋病患者需要通過自我關懷的態度使自己以及身邊人群的身體健康得到保證與改善,進行一些護理手段;艾滋病患者可隨時注意自己的病情變化,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積累健康經驗;注重自己的個人衛生以及營養,多多鍛煉,提高身體免疫力,延緩病情發展;正確安全的生活,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患者自我關懷容易造成自閉,從而缺乏與外界的聯系與交流,使自我管理受到局限性。⑩輕微烹制水果和蔬菜,保持其維生素,煮烹水果蔬菜的水富有營養,可以作為營養湯使用;針對有惡心嘔吐等癥狀的患者,盡量食軟食或糊狀物更佳;避免抽煙喝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幫助禁食困難的患者或體重體力保持困難的患者,宜少吃多餐,或服用維生素、大量飲水,嚴禁脫水。

四、結語

家庭護理能夠在減輕醫院負擔的情況下,使患者得到有效的護理,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家庭護理能夠給予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良好的營養支持,并對其生活環境進行適當調節,使患者在生病期間得到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家庭護理中,如遇到疑難問題及時咨詢醫生或尋求醫務人員幫助,以家庭為基礎給予患者精神支持與關懷。引導他們積極與社會聯系和交流,促使患者戰勝病魔,樂觀地生活。

參考文獻

篇10

在護理工作中,壓力的存在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已有研究證明,護理工作是一項壓力非常大的職業[1-4]。而有研究結果[5]指出,護理工作中的壓力并非開始于護士工作以后,而是護理專業學生在接受護理教育時就已經很明顯了。另有文章[6]指出,作為護理隊伍后備力量的護理本科專業學生,也同樣承受著來自諸多方面的壓力。雖然適度的壓力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去應對日常生活的挑戰,但過高的壓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從而間接影響學生以后從事護理工作的能力及降低護理服務的質量。甚至有研究指出,壓力會動搖她們從事護理工作的決定[7]。因此,本文獻綜述的目的是探討護理學生的壓力與其心理教育的研究現狀,希望從中探索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去降低護理學生的壓力水平或消除其壓力源。

1 壓力的相關概念

壓力指在某種情景下,人感受到的環境需求已超出了自身可以應付的能力,使個體感到需要付出額外的精力以保持身心平衡。而Selye[8]定義壓力是機體對外界環境刺激的一種緊張性、非特異性的反應。壓力源則是指任何能使人體產生壓力反應的內外環境的刺激。心理教育則是通過提供有關心理、認知、行為等方面的知識,使護理人員、護理學生或被護理對象的壓力感受降低,從而限制及控制壓力對個體身心的不良影響,以維持生活質量與活力[9]。

2 護理學生的壓力源與心理教育

有關國內護理學生的壓力研究中,研究者們主要調查了護理學生在學校和實習期間的壓力源,以及不同學歷層次學生的壓力水平。在國外護理學生的壓力源研究中,學生的壓力源可歸納為3方面:壓力來自于理論課程的學習、臨床實踐、個人性格和社會因素。

2.1在學校期間的壓力源

曹穎等[10]對86名1~4年級本科生的壓力源進行了調查,發現不同年級的護理學生由于對事物的認識不同而其壓力源也不同,4個年級護理學生的主要壓力源為:準備及參加考試;面對學業失敗的可能性;對就業前景的擔憂;社會對護理專業的看法;學習任務重;家庭經濟情況及老師的評價。通過文獻查閱,國外護理學生其壓力主要來自3方面。其中與學習有關的壓力有:過多考試和考核;對考試成績關注和害怕考試不及格;理論課程多且課時長。此外,還有缺乏自由支配時間,處理與老師之間的關系等[11-13]。因此,準備及參加考試、學習任務重而缺乏自由支配時間是國內外護理學生共有的壓力源。對就業前景的擔憂及社會對護理專業的偏見是國內護理學生特有的壓力源。當然,隨著國內護理教育系統的不斷完善及護理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這種偏見已不再明顯。還有相關研究探討了護理學生在校期間的壓力源,如汪濤等[14]探討了120名護理本科生的壓力源,劉軍等[15]對359名軍校護理學生的壓力進行了調查,這些研究是以護士的工作壓力源問卷調查護理學生的壓力,由于其研究工具缺乏針對性,從而影響了研究結果的特異性。采用定性研究或結合定性研究的方式可彌補單一問卷調查所產生的非特異性研究結果。

2.2臨床實習階段的壓力源

篇11

在我國的護理教育行業中,關于做好護理教育與臨床護理實踐的有機結合有以下相關的硬性標準:是否達到規范化,規范化是評判一個合格護理人員的重要標準,包括臨床護理計劃與臨床護理指導是否達標,護理計劃的執行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護生臨床護理實踐單位的教學條件以及設施設備水平如何等。

(2)高職護理教育與臨床護理脫節。

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作為為社會輸送護理人才的高校更應該注意革新,在緊跟時代潮流的同時,及時地更新自己的人才培養計劃,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我國的高職護理教育中,大部分人認為教學內容過于陳舊,沒有做到及時更新,難以適應臨床護理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護理理念、護理模式、護理技術等都在快速發生著變化,而教材中的內容都明顯落后于臨床。再者,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固定教材,部分教師采用的是課外閱讀材料作為授課補充,統一性及規范性較差。

2.高職護理教育與臨床護理發展的對策

(1)制定臨床護理教學規范化管理制度。

實現規范化管理是護生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階段,通過制定和實施臨床護理規范化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臨床護理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規范化的制度應該包括臨床帶教工作管理、教學查房制度、師資培訓制度等相關規定,可以保證教學工作有章可循,提高臨床護理教學的規范性與可操作性,提高教學質量。

(2)落實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管理。

制訂合理有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是高職高專護理教育的臨床護理教學、臨床護理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這就要求規范帶教教師的教學過程,做好各個帶教環節的管理工作。對于護生而言,就是要熟悉臨床護理的護理環節與護理環境,重點培養好護生與患者交流的能力及責任心、職業道德等一些重要的品質。

(3)落實護理教育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中的監督和檢查工作。

為了保證護理教育的有序進行,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在進行護生臨床護理實踐教學中要對教學質量、方法等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檢查。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與漏洞要做到及時地改進與補充,對臨床護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嚴格要求,做到組織嚴密,嚴謹施教。

篇12

醫學技術水平在日益提高的今天,醫學模式發生了轉變,人們對良好服務的需求在增加,對生命質量也更加重視,這要求護理質量不斷提高,而護理質量的提高首先是要護士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護士自身形象和職業修養的提高是護理質的保證。良好的護士素質要求護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生物、生理、自然科學知識、醫學知識和扎實的臨床實踐操作技能,更要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良好的護士素質還要求護士具備愛心和耐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敏捷的應變力,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護理工作需要,才能更好地為患者的健康服務。因此,對護理教育中職業素質培養效果的調查,探討如何在護理教育工作中把她們培養成為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具備高尚護理職業風范的合格護士,對今后的臨床護理實踐起著重要的作用并產生深遠的影響。筆者對400名護理專業大專學生(下文簡稱護生)和100名帶教老師進行護理學生職業素質的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0~12月間在我校學習的同一年級的400名護理學專業學生,將所有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0名。實驗組進行專業系統的職業素質訓練后參加臨床實踐,對照組未參加專業職業素質訓練而直接參加臨床實踐。所有研究對象均按教學大綱完成在校學習,組間具有可比性。同時對所在醫院的100名帶教老師進行問卷調查,以期了解職業素質訓練的效果。

1.2 方法

1.2.1 訓練內容及方法對實驗組進行包括形象訓練、臨床實踐技能操作、職業禮儀、溝通技巧、倫理學教育及醫學法規知識等的教授和訓練,比較護生實習前后職業素質差異。

1.2.2 調查表制定及評價筆者從工作責任心、對患者的服務態度、儀表儀容、醫學護理知識的運用、臨床實踐操作技能、溝通技能、協作能力、衛生法律意識、衛生宣教等方面設計調查問卷《護士職業素質情況調查表》及《護士崗位適應狀況調查表》,進行學生自評及教師評價。每個觀察項賦予“好、較好、一般、較差”4個等級觀察值。滿意率(%)=很好(%)+較好(%);不滿意率(%)=一般(%)+較差(%)。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 2003建立數據庫,組間比較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檢驗水平α=0.05,以P

2 結果

2.1 實習前兩組職業素質比較

在實習前兩組學生的自評不滿意率均較高,特別在溝通技能、協作能力及衛生宣傳方面實驗組自評不滿意率[不滿意率(%)=一般(%)+較差(%)]均超過70%,分別為74.3%、84.9%、85.2%。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實習后兩組職業素質比較

實驗組學生在護理教育接受專門的職業素質培養后,職業素質各項指標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實驗組各個觀察項的自評滿意度[滿意率(%)=很好(%)+較好(%)]均達到80%以上。兩組學生實習的職業素質在實習結束后各項指標均有所增強,經χ2檢驗顯示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各項職業素質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帶教人員對學生能力的評價

實習結束后帶教人員對兩組學生能力的評價結果顯示,帶教老師對實驗組的滿意率均達到80%以上,與對照組各項職業素質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與護士的職業勞動緊密結合,具體體現了護理社會價值和理想價值,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反映了醫療水平的高低[1]。良好職業素質對調節護患關系,推動臨床護理工作順利進行,促進醫療領域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學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重視職業道德及護理知識技能,而醫院及患者則多通過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著裝儀表等透視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由此可見,護士的職業素質既需要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更需要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2]。人文素質主要包括:工作勤奮、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強;恪守職業道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遵紀守法;勤奮努力、拼搏向上;善于溝通、耐心細致;儀表端莊大方、態度和藹以及具備適應職業壓力、較強的情緒控制能力等。

在本研究中,表1顯示在實習前兩組學生的自評不滿意率均較高,特別在溝通技能、協作能力及衛生宣傳方面實驗組自評不滿意率均超過70%,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組學生人文知識的薄弱,與國內其他研究一致[3]。實習結束后,表2、3顯示實驗組學生自評滿意率及帶教人員對兩組學生能力的評價均達到80%以上,而對照組自評及他評滿意率均比實驗組低,兩組各項職業素質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由此可見,在護理教育中有意識的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訓練,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具有顯著的影響。因此,根據身心素質、社會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的相互關系,我們在護理教育中應加強對職業素質的訓練和培養,避免片面強調專業知識學習,在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教育中要特別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統一其對護理工作的價值取向、價值觀,培養影響其一生的思想情操和為人處世之道[5]。在護理教育中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提高護生的知識、綜合能力及人文素質,努力為患者提供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的護理服務,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曉雪,夏小紅,林佳.淺析護理職業道德與護士職業素質的重要性[J].吉林醫學,2010,31(3):382-383.

[2]趙婉文,周天蓉,李玲.護士素質需求調查結果對臨床教學的啟示[J].中華護理教育,2009,6(7):305-307.

[3]席波,李軍,孫付勝.試論整體護理模式對護士人文素質的要求[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22(7):446-447.

篇13

1.2遠程教學管理及技術保障:按要求需配備1名醫務人員專職負責教學、會診,而遠程會診的實施、協調與技術保障均由1名工程師兼職負責。全軍遠程醫學網提供的資源分發系統客戶端軟件,可接收網上推送的文件,播放現場直播視頻流、桌面直播視頻流和視頻流節目,并可錄制保存視頻流和在院內重播。錄制的節目一般存放在教學用計算機硬盤上,沒有專用的刻錄光驅和大容量移動存儲設備,能夠存儲的網絡課程有限,時常需要刪除先前錄制備份的資料,造成教學資源的丟失。

1.3遠程教學實施情況:我院護理部對于遠程教學比較重視,網上有課時、院里無重大活動沖突,均會派出??谱o理人員參加聽課,而且有專門的助理員負責,填寫聽課卡片等。自站點開通以來,參加講座及各類大項活動共計10231人次,其中護理類占總聽課人數的39%。醫院為全軍網上授課共計16人次,其中護理類3人次。但跟全軍同等醫院比較,我院護理人員參加遠程教學的人次和授課次數明顯不足,制約了全軍新業務、新技術在院內的推廣以及護理隊伍知識結構更新的步伐。

二、對我院遠程護理教育發展的思考

幾年來,遠程護理教育在我院已經逐漸開展起來,但是教學場地受限、教學資源儲備不足、教學人才發掘不夠、教學渠道單一等因素極大地限制了教育質量的提高。結合實際,醫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和提高。

2.1加強對參訓人員的管理和增加對場地設備的投入:對于護理人員參加遠程教學應當制度化,比如與年度考評、任期考評結合起來,每年必須參加教學活動15~20次,對相關課程進行相應考核等等,將聽課率提高至45%左右,使參加遠程教學活動成為護理人員的習慣,成為整個護理工作的一部分。同時增加經費投入,擴大教學場地和更新存儲設備,為管理人員采集、存儲來自全軍各醫院公開授課的教學資源,以及院內交流提供硬件支持。

2.2優選課程,力爭推出更多授課課目展示給全軍護理界同仁:在多聽課學習的同時,我們也要力爭在授課方面做出突破。我院護理專業在全軍遠程網上的授課較少,2005年至今,護理類僅3項被選中在全軍遠程網上直播。要提高我院護理專業講座的授課率,各護理單元需重視申報課目內容,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專業,選拔最具教學經驗的護理專家授課。課前充分準備,提前試講或者院內學術活動進行普講,增加院內護士的交流和實際操作部分,把我院的護理精品課程充分展示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平县| 达孜县| 中超| 自治县| 康马县| 深水埗区| 广宁县| 天台县| 桓台县| 全椒县| 华容县| 陆河县| 寻乌县| 安龙县| 怀安县| 武胜县| 太湖县| 广饶县| 台江县| 锦屏县| 桑植县| 青川县| 和政县| 昭平县| 赤壁市| 西畴县| 天长市| 房产| 邹平县| 明溪县| 大宁县| 贡嘎县| 信丰县| 翁源县| 辉南县| 吐鲁番市| 曲松县| 昌平区| 沙雅县| 辽宁省|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