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拼音標音規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漢語拼音聲調分為陰平(一聲)、陽平(二聲)、上聲(三聲)、去聲(四聲),還有比較特殊的情況下會出現的輕聲。
2、對漢語拼音聲調的四種標調形式,為了便于學習記憶,人們總結了如“一聲平,二聲揚,三聲轉彎四聲降”等口訣,形象而朗朗上口。
3、在給漢語拼音標聲調時,都表在單韻母上,但有時候我們會面臨拼音是由復韻母組成或三拼音節組成,也就是一個音節中出現兩個單韻母,這種情況下,為了便于記憶,人們就總結出了以下口訣:aoe,iuü是一家,老大(a)不在找老二(o),老二不在找老三(e),i、u并排標后面。
4、在給漢語拼音標聲調時,jqx和ü、ün、üe相拼時,ü上的兩點要去掉。口訣如下:小魚(ü)見了jqx,去掉兩點還是ü。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二、用掐頭法、去尾法和對比法學輔音音素
在第一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會分解字母名稱音所包含的音素,這就為學習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做好了準備。所謂掐頭法,就是將字母名稱音中第一個元音音素去掉,余下的輔音音素就是該輔音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如字母Ff,其名稱音是[ef],去[e]余下的[f]就是字母Ff對應的音素。另外可以用掐頭法學習的字母還有Ll,Mm,Nn,Ss,Xx。接著用去尾法學習字母Bb,Cc,Dd,Jj,Kk,Pp,Tt,Vv,Zz在單詞中的發音。所謂去尾法,就是將字母名稱音中的后一個元音音素去掉,余下的輔音音素就是該輔音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如Bb[bi:],去[i:]余[b],[b]就是字母Bb對應的音素。另外用與漢語拼音對比法學習[g][h][w][j][r]等輔音。英語的輔音和漢語拼音的聲母發音雖有送氣程度和清濁等不同,發音的相似之處也不少。根據心理學的遷移學說,可引導學生把他們熟知的漢語拼音與英語字母及音素進行比較,使其自覺地認識它們之間的差別,這樣既可以排除漢語拼音的消極影響,又利用了它的正遷移作用,從而使學生較快地掌握了英語語音。
三、集中教學元音音素
用類比法和對照法學習元音音素。引出重讀開音節和重讀閉音節的概念,并說明在重讀開音節中讀字母名稱音,在重讀閉音節中讀相應的短音。
四、音標和拼讀規則的學習
篇3
1音標與字母拼讀法對比分析
音標原為語音學者研究紀錄語音之符號。而于英語教學上旨在提供一套符號系統,紀錄文字發音,供語言學習者辨認語音之用,是學習發音的方法之一。字母拼讀法原為英語母語人士認字閱讀之方法之一,旨在提供字母與發音之間的對應關系,使閱讀者能見字讀音,從而識字閱讀。音標在我國英語教學行之有年且受到相當重視依賴,教學使用、教科書編寫、考試測驗、字典查詢,皆有音標之使用。教師令學生根據音標拼讀發音,是發音教學常用方法之一,但隨著電子字典、學習應用媒體的普及,學習者對音標的依賴也逐漸減少,目前,大部分教科書的單詞表里,已經沒有了音標的標注。字母拼讀法曾因未有完整且系統的教授使用,未受重視,因此大部分人認為其最近興起,是一套新式教學方法。字母拼讀法與音標皆為學習英語發音時的有利工具,其本身并無孰優孰劣之分,兩者于英語教學上應以其長處互補不足,對英語教學皆有其不可忽視之功用。字母拼讀法提供字母與發音的關系,學習者可由拼讀得出單詞發音,不必依賴一套標音系統,但字母拼讀并非全然可行,許多不規則拼法以及一個字母多種發音,一個發音有多種字母拼法的現象等都使字母拼讀法不能完全一對一對等。而音標以其一符號對一音的標音功能,使外語學習者在無規則可循之情況中,多了另一項助力,可由音標讀出字音。
2方言區高職生語音狀況分析
大部分高職生都來自農村,英語基礎薄弱,平時只注重讀寫,很少有讀英語的習慣,平時交流也幾乎不用普通話,甚至在課上回答問題的時候,有的學生還是用很濃的家鄉話來回答問題,英語的語音、語調長期受母語的負遷移影響,而且90%的學生對于音標、拼讀完全是一無所知的狀態,由于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都很薄弱,因此,如果音標和字母拼讀同時學習的話,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很差,甚至產生厭學的結果。因此,針對高職生的英語語音教學,要采取充分符合高職生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法。
3選取恰當的教學步驟、教學內容
對于高職生來說,因為在初學英語階段,既沒學過音標,也沒學過自然拼讀法,學英語的這些年,大部分時間都是用漢語拼音來記英語發音,因此,對于這樣的一個學習狀況、學到這樣一個結果的大部分高職生而言,首先要弄清楚漢語拼音、26個字母與48個因素這三者之間的區別,對學生而言大致需要一個學期的消化、練習時間,其次介紹一些簡單、有規律的字母拼讀技巧,讓學生在課下大量實踐,體驗,達到或掌握學以下能力或知識:3.1語音意識(1)音位分離:能識別出單詞的每個音,比如make最后一個音是/k/。(2)音素識別:能識別出不同單詞中的同一個發音,比如同一個音出現在like和spell中是/l/。(3)音位分類:能識別出不屬于同一個詞組的特殊音,比如在kite、bite和lit中,lit是特殊音。(4)音位混合:當聽到一系列的單個音時,有能力把這些音組成一個單詞,比如/b//e//n//d/組成單詞bend。(5)音位切分:能把一個單詞切分成單獨的音,比如teach分成三個因素/t/、/i:/、/t/。(6)音素省略:當我們把一個單詞中的特殊因素省略,學生能識別出剩下的音素是什么,比如sport沒有/s/這個音是port。3.2聲母和韻母聲母指一個或多個輔音先于音節中的元音。它可以是一個單個的輔音(如b+ird),也可以是兩個字母發一音(例如,ch+air),或一個輔音簇(例如,spr+ing)。韻母是指由元音和這個元音之后的任何一個輔音的組合音節(例如p+eak)。在語音的過程中,聲母與韻母是作為音節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他們是押韻和閱讀之間的強大紐帶,并可能促進單詞拼寫順序意識與閱讀的發展。3.3形聲字它指的是同一個語音或聲音的一組詞。例如bell,fell,hell,sell,tell,well,yell都包含三個字母拼寫和語音/e/、/l/。通常被稱為“詞族”加速學習者識詞辯音的解碼能力。
篇4
根據《新課標》內容來看,語音是學習英語的基礎,而音標是基礎中的基礎。國際音標是語言學家為了記錄語言的語音而發明的一種符號系統。早期的語言學家就指出,語音是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授語言首先應該教授學習者語音,而音標是語音的核心部分。所以音標教學在語音乃至整個語言教學中起到關鍵作用。
(一)加強音標教學有利于正確讀音。
學生機械地跟著老師讀、聽磁帶、看碟片模仿英語,因為自己不懂,往往形成“歪嘴和尚念錯經”的現象。有的甚至因為記不住,就會用漢字標音,把英語讀得千奇百怪。如果從音標入手,教會學生拼讀,就可以避免讀錯或用漢字標音的現象,有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語音語調和良好的拼讀習慣,也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交際能力。
(二)加強音標教學有利于記憶單詞。
根據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規則,學生在學習單詞時就能見其形而知其音或聽其音而知其形,好學易記,克服了機械死記硬背的現象,大大降低了拼讀和記憶單詞的難度。
(三)加強音標教學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借助音標,學生可以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即使在沒有老師示范和指導的情況下,也能讀出自己學過或沒學過的單詞。還可以通過查字典,擴大閱讀量,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中學英語音標教學的對策
(一)強化音標教學。
在教學26個字母的同時,教師可以從歸納字母讀音入手,講清字母和音標的區別,講解一些簡單的發音要領;結合所學的單詞,對音標進行分解,或進行單音素拼讀,讓學生初步分清開、閉音節和長、短音。在教學過程中,隨時總結各種讀音規則,以及字母組合、重讀、連讀,濁化、失去爆破、音節的劃分等相關的語音知識。七年級第一學期應把英語教學的重點放在語音教學上,所有教學項目都應緊緊圍繞這一重點進行。
(二)在教法上鉆研創新。
學習48個國際音標如同一年級小朋友學漢語拼音一樣,有一個音與形的認識過程。課堂上模仿、拼讀過程一長,學生很容易厭煩。但中學生心理好動、好奇、好勝,所以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使枯燥的音標課變得生動有趣。如在音標教學中可以借助卡片、發音圖表、多媒體等,開展更有效的教學活動。如在教雙元音[Ei]、[ai]、[?蘅i]、[i?藜]、[?蘚?藜]、[u?藜]、[au]、[?藜u]時,可按以下方法:[ei]——諧音為:妹(mei),鵝有一個妹妹。[ai]——諧音為:愛(ai),音標的讀音跟拼音一樣。[?蘅i]——這個音標找不到拼音的諧音,可以按照字母o,i的發音連讀進行諧音記憶等。
(三)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音標的目的不僅是認識48個音標,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音標拼讀英語的能力。能力的培養要根據教學內容循序漸進。(1)教會學生拼讀音標詞。(2)教學生查詞典。從詞典上發現新單詞的多種意思。這樣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拓寬了知識面。
(四)多練習,做到熟能生巧。
大班上課,學生單獨練習的機會很少,這是中學語音教學中最困難的問題。解決方法就是要求學生首先聽清、聽準,然后開口模仿發準。對部分學生的錯音要及時糾音,使單獨學生的練習和糾錯成為全班學生練習和糾錯的典型。
篇5
在中學階段,特別是初中階段,英語是一門"費時多,收效小"的學科,學習、研究、探索適合教師與學生的英語教學法是提高英語素質的需要,也是培養一代新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需要。本人從1993至今近20年來一直從事中學英語教學,在實踐中學習、研究、探索英語教學法,取得了不菲的教學成績。現總結出來,供英語教師參考,共同進步。
一、口語提前入門
口語提前入門的方法很多,初一入學可以適當集中小學里學過的主要內容,也可以歸納簡單的日常用語以及課堂用語;每一學期的開學,可以先復習上學期的內容,再集中新學期的話題進行提前教學;職高英語口語提前入門,內容上偏重于他們所學的專業,幼教班重點選擇幼兒英語;酒店管理班選擇餐廳、客房、前廳英語;旅游管理班選擇旅游英語等等,課堂上再加強鞏固,反復循環。
采用這一英語教學法,可以明顯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我們進行口語教學,內容不但要非常的實用,而且要新,具有時代氣息。
二、字母、音標、單詞同步教學,豐富詞匯量
在口語入門階段,適當集中交際英語,字母及一步教學的同時,引進一些符合讀音規則的生詞。
口語適當集中提前入門時,就進行了字母、音標、單詞的教學。單元的單詞按讀音規則,適當超前集中,集中識詞,然后在課文及語法教學當中反復循環。
學生學習英語,初步了解、掌握英語的基本因素和最基本的讀音規則、加強拼音訓練,學會拼音至關重要。語音教學是英語入門的關鍵。教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辨音、拼音、標音。主張從語流中學習語音,從實踐意義中學習語音,培養學生從話語的整體上接受語音訓練,培養學生語感,為學生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適當集中的方法教英語字母,在拼讀單詞時,再介紹一些常見字母組合發音,拼音要領,音節,重讀音節,開、閉音節等語音知識。融音標、音素、字母、單詞教學于一體,旨在使學生了解字母、音標、詞匯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綜合集中構詞法及時態的正確使用
(一)詞的派生
1.構成形容詞的后綴
-al表示名詞的性質。
-an有屬于的意思,有時也可以作名詞。
-ese有屬于的意思,也可以作名詞。
-ful充滿著的意思。
-y有含有的意思,表示狀態。
-ly用在名詞之后,表示名詞的性質。
2.構成名詞的后綴
-er表示行為的主體。
-ing表示動作、事實成材料。
-ist表示行為的主體。
-tion表示動作、狀態或結果。
3.構成否定意義的前綴
un-表示否定。
dis-含有否定的意思。
im-含有否定的意思。
(二)合成詞
合成詞主要是合成名詞或合成代詞。
(三)時態的正確使用
1.正確區分各種時態,了解各種時態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將中學常用的八種時態分成四組:①一般現在時與一般過去時。②現在進行時與過去進行時。③一般將來時與過去將來時。④現在完成時與過去完成時。然后進行比較它們的結構,以便學生掌握。
2.找信號詞辨別時態
尋找頻度副詞: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以及every組成的詞組,判定一般現在時。
尋找tomorrow及next組成的詞組,判定一般將來時。
尋找now或these days, 尤其是look、listen,判定現在進行時。
尋找yesterday或由last、ago等組成的詞組,判定一般過去時。
尋找this time yesterday、at nine yesterday, morning、at that time、just then等詞組,判定過去進行時。
尋找already、yet、ever、recently、just、before以及for、since引導的時間,判定現在完成時。
尋找by引導的時間判定過去完成時。
3.找連接詞來辨別時態
①以if、unless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或as soon as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主句用一般將來時或過去將來時,從句用一般現在時或一般過去時。
②以when、before、after、until、till等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主句和從句前后時態一致。
③以while、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用在過去進行時中,while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用過去進行時,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用一般過去時。
4.找背景,看上下文辨別時態
句子沒有明確的時間,尤其在復合句、對話或一段文章中。這時可以看句子的上下文或文章的背景來判斷時態,使句子與上下文中的時態相呼應。
總之,"教有法而無定法",但只要得法就能事半功倍,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詞匯以及語法往往是中學生在學英語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只要他們學好了字母、音標、詞匯及語法的基本,就等于學會了英語這門學科,學好了英語這種語言。
篇6
然而,現行英語教材包括仁愛版教材都將語音教學內容安排在初一學年,歷時兩個學期才完成音標和讀音規則的教學。這就使得語音教學的內容不僅分散而且學程長,不利于入門階段的學生拼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一開始學英語就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嚴重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教學效果差。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如果教師能在學英語的入門階段,就采用把48個音標進行集中教學的原則來進行語音教學,那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很有必要把音標集中教學當作入門階段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來抓好。
二、音標集中教學的可行性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初一新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時,他們會感到新鮮有趣,熱情高漲。他們求知欲旺盛,記憶力、模仿力強,好勝、自信,只要引導得當,順利闖過音標學習關基本不存在問題。
其次,《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基于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在初一年,利用第一周教學時間,采用26個字母分類教學和字母、音標同時呈現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字母的同時呈現各字母發音所含的音素,結合字母教學讓學生感知音標,借助漢語拼音拼讀的正遷移作用,用音標進行字母的拼音,使學生不但讀準了字母,而且認識了與漢語拼音相似的大部分元音音素和輔音音素,為48個音標集中教學奠定了切實可行的基礎。
三、音標集中教學的設計與操作流程
(一)字母分類教學和字母、音標同時呈現相結合的集中教學
初一新生入學第一周,就可以利用字母與音素間的內在聯系,把26個字母按讀音進行分類教學。第一課時教學:AHJKIYUQW;第二課時教學:EBCDGPTVO;第三課時教學:FLMNSXZR。每節課在教學字母的同時,呈現各字母名稱音中所包含的音素,結合字母教學讓學生感知音標。
例如:第二課時教學含 / i:/ 音素的一組字母時,教師先在黑板上板書如下:
Ee / i:/
Bb / bi:/ — /b/ /i:/
Cc / si:/ — /s/ /i:/
Dd / di:/ — /d / /i: /
Gg / gi:/ — /g / /i: /
Pp / pi:/ — /p/ /i:/
Tt / ti:/ — /t / /i:/
Vv / vi:/ — /v / /i:/
Oo / [[J/ — / [/ /J/
先引導學生拼讀字母的名稱音,再用掐頭去尾法分解出7個輔音音素和3個元音音素。用同樣的方法教學第一和第三課時的字母,這樣26個字母教完時,學生已經接觸了48個音素中的大部分。第四課時按26個字母順序和按所含相同元音音素歸類,反復循環復習26個字母及其所含音素,進一步鞏固與加強26個字母的正確發音,體會并感知其中所包含的音素。26個字母里沒出現過的音素可留在第五課時集中呈現48個音素時再教給學生。
(二)48個音標集中教學
第五課時是在前四課時學生已接觸大部分音標的基礎上,集中呈現48個音標。其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感知48個音標的全貌,初步認讀48個音標,了解48個音標的分類,了解元音與輔音的發音特點并能初步拼讀單音節的“音標詞”。
本課時是音標集中教學的關鍵,具體的教學步驟設計如下:
1、課前準備:
①教具:字母卡片、音標卡片、“音標詞”卡片。
②唱字母歌,讓學生動起來,營造輕松氣氛,為正式上課熱身。
2、復習(4分鐘)
采用小組競賽形式:
①按元音分類復習26個字母。(必答)
②按字母順序復習26個字母。(必答)
③打亂字母卡片順序讓學生快速認讀26個字母。(搶答)。
在復習舊課的環節中引入競爭機制,激活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的習慣和團隊協作精神。
3、激趣導入(1分鐘)
先在黑板中間板書數字2,在2的兩邊各寫一個3,再各寫一個20,形成:20 3 2 3
20這樣一個數列。此時,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發起來,很想知道究竟。教師適時地讓學生把數字相加得到48,再告知學生這節課要學習48個國際音標。
4、突破中間(5分鐘)
在數字2下面寫/ w / 和 / j /
后,教師先做發音示范,為學生講解發音要領,再按照:“領讀-齊讀-小組讀-個別讀”的順序讓學生練習發音,直至會讀。
接下來,在左側的3下面寫三個鼻輔音/m /, /n /, /l/, 在右側的3下面寫下另外三個輔音/ l /,/ r /,/ h
/。確保學生基本會讀這些音素后,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
5、主攻兩邊(12分鐘)
教學元音(6分鐘)
先在黑板右側的數字20下面寫下12個單元音和8個雙元音。
①教學12個單元音中的/ i:/與/I/,/u:/與/J/,/C:/與/D/,/:
/與/E/。先引導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這8個元音音素的差別在于有沒有兩點。經過發音練習后,再啟發學生總結出:有兩點的發音要稍長,是長元音,沒有兩點的發音要短促,是短元音。
②教學/ɑ:/、/Q/、//、/e/這4個元音。可根據音標卡上的舌位圖去引導學生發好這4個音。
③8個雙元音分成3組來教學。先讓學生觀察板書內容后歸納:
第一組:/eI/,/aI/,/CI/,尾音都是/I/;
第二組:/IE/,/JE/,/eE/,尾音都是/E/;
第三組:/EJ,/aJ /,尾音都是/J/。
這樣排列的目的有利于學生找出讀音規律,便于記憶。
教學輔音(6分鐘)
在黑板左側的數字20下面寫下10對輔音。這10對一清一濁成雙成對出現的輔音,大部分在教學字母時學生已見過,而且也讀過,如:/ p /、/
b /、/ t / 、/ d /、/ k /、/ f / 、/ v / 、/ s / 、/ z / 、/h/
、/r/,所以不難掌握它們。本節課重點在于教會學生發好這節課之前未曾見過的那幾個輔音,如/ ^/ 、/ θ /、/ /、/∫
/、/V/ 、/ ts / 、/ dz / 、/ tr / 、/dr / 等。
6、歸納總結(3分鐘)
經過上面的發音練習,再讓學生仔細觀察、對比本節課所學的音素后,引導他們自己總結出:
① 48個音素中,元音音素20個,輔音音素28個。
②元音與輔音的發音特點是:元音發音時,氣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礙,聲帶振動,發音響亮。發單元音時口形不變,發雙元音時口形有變化。如發/aJ/音,口形從大到小,而發/EJ/音,口形從扁到圓。輔音發音時,氣流在口腔中受阻礙,發音較模糊。發清輔音時聲帶不振動,發濁輔音時聲帶振動。
7、復習鞏固(3分鐘)
按上面教學順序出示音標卡,讓學生快速認讀48個音標。方法是:全班讀,小組讀與個別讀相結合。
8、拼讀音標詞訓練(10分鐘)
①教師示范拼讀(2分鐘)。出示課前準備好的音標詞卡片5張,如/ti:/、/deIt/、/maI/、/lu:z/、/Il/等。教師先示范音標詞的拼讀過程。方法是:先讀單個輔音和單個元音,再把它們連起來拼讀。這個過程要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輔音相當于漢語的聲母,而元音相當于漢語的韻母。這樣,學生就能發揮已有的母語拼讀能力優勢,即利用了母語對外語學習的正遷移作用,學得并不困難。
②學生兩人合作進行拼讀音標詞練習(8分鐘)。方法是:利用學生用的小音標卡片,先由學生A分別抽出一個輔音音標和一個元音音標,并且把音標分別讀出來,學生B則要把這兩個音連起來拼讀。如:學生A邊抽卡片邊讀/b/、/i:/,學生B要說/bi:/。然后,兩人交換角色繼續練習。
③學生在合作練習時,教師要進行巡視,及時幫助需要得到幫助的學生。
剛教完48個音標就讓學生做這樣的拼讀訓練,目的是要讓學生盡快體驗到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所帶來的成就感。成功的喜悅將會給初學英語的學生以極大的鼓舞,使他們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兩人合作,一人編音標詞,另一人拼讀,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機會,也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
9、檢查教學效果(6分鐘)
設計本環節的目的是為了檢查學生是否達到了本節課的目標要求,即能否初步認讀所學音素,能否進行簡單的拼讀練習。檢查方法如下:
①出示音標卡,讓學生整體認讀,小組認讀,個別認讀(小組競賽)。
②出示音標詞卡,全班拼讀,小組拼讀,個別拼讀(小組競賽)。
③在檢查過程中,如發現學生發音錯誤,應先由學生幫助學生糾正,在學生無法糾錯的情況下,教師給予指出,并著重加以練習。
最后,統計本節小組競賽的成績,予以表揚。
10、布置作業(1分鐘)
篇7
英語教學從多年前的初中起步慢慢轉變為幼少兒階段起步,而語音教學也從最初的只教音標到近幾年慢慢引入phonics。在低齡起步期,用自然拼讀幫助學生建立字母音和形之間的聯系,能夠運用拼讀技巧去掌握詞匯,從而逐漸實現閱讀。如果能夠把自然拼讀落實到人教版教材的日常教學中,能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
一、 What.什么是phonics?什么又是“看詞能讀,聽音能寫”
Phonics,又稱自然拼讀法,即英語語言中的拼讀規則,是以聲音為基礎進而教拼讀和拼寫的教學法。和國際音標的標音不同,自然拼讀法是根據字母表面組合讀出單詞的讀音,是很多英語母語國家廣泛使用的讀音規則。掌握之后,即使遇見不認識的單詞,也可以正確讀出它的讀音。如能熟練掌握,就能讀出約80%的英語常見詞。
首先phonics包含三個要素:Letter、Sound、Blending。
此處的Letter指的是letter name(字母形),而Sound指的是letter sound(字母音)。因為每個字母都有兩種屬性:letter name和letter sound。英語文字表音,字母的“形”和“音”是緊密相連的,單詞拼寫是為了記錄“音”,而我們多年來背誦英語單詞沒有“音”的概念,孤立地記憶字母本身就不夠全面。
在phonics的教學系統中,首先字母的音和形都要掌握。在每個字母的音形都熟練掌握之后,就需要借助Blending(拼讀)的技巧拼出不同的單詞。老師可以問:What sound does letter A make?學生可以回答:The A says a.然后可以一起拼讀單詞,從最開始的b-a-g---bag,再到字母組合發音,比如:c-l---cl,然后此組合再和其他sound一起拼出單詞,比如:cl-a-p---clap。這樣就是實現了簡單層面的“看詞能讀”。
而何為“聽音能寫”?字面上來說,就是聽到單詞就知道單詞由哪些發音構成,就能夠拼寫出來。比如書包這個單詞,老師可以問一些問題比如:Which letter says b?學生答:The B says b。三個字母都問完,再問:How to spell bag?孩子們就可以明白:b、a、g---bag。從字母形到字母音再到拼讀,從拼讀再到反向實現拼寫,這就實現了單詞的“聽音能寫”。
二、 Why.為什么要學習phonics?
(一)中國的孩子在小學基礎階段學習過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拼讀規律和自然拼讀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學習自然拼讀可以有效地運用拼音的正向遷移作用,讓孩子更好地在學好字母的形和音之后進行拼讀練習。
(二)能夠讓孩子學習和記憶單詞變得更加高效。孩子掌握自然拼讀之后,看到不認識的單詞會有嘗試拼讀出來的習慣,即“看詞能讀”。而能夠拼讀,并學會拆分音素,拼寫出單詞來也就變得如同漢語拼音一樣簡單了。
(三)掌握好拼讀技能,再結合視覺詞的學習,就可以開展英文分級讀物的閱讀活動。從基礎級別的讀起,循序漸進拾級而上,能夠做好英文課后閱讀,對于課堂閱讀課的教學開展會有極大的輔助作用。
三、 How.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學phonics?
首先,letter name和letter sound的學習是如何在課本中體現的?
三年級上學期就是在系統地學習字母的音和形,先讓孩子對字母的形和基本發音有所了解,構建起基本的音素意識,能夠為拼讀做好準備。
以第二單元的let’s spell環節舉例,我在課堂教授字母的時候,課前會準備好大小寫兩套字母卡片,上課的時候把要學的四個字母的對應8張字母卡貼到黑板中間,讓孩子對單詞的識別順序從“音、義--形”改為“音、形--義”。比如教書包的時候,孩子不知道什么是bag,那就先學每個字母的發音,然后教孩子連音成詞,即/b//a//g/----bag,然后對應書包的圖片,孩子就知道bag指的是書包。這時候的學習順序就是:先學字母形,再學字母音,最后學相關單詞的詞義,即音、形---義,更加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
三年級下學期,let’s spell環節就是更多的CVC(consonant.vowel.consonant)單詞的學習,有了一學期的基礎之后,就可以一邊強化拼讀練習,一邊進行拼寫的練習。拼寫教學可以遵循這幾個步驟:1.聽音。讓學生多聽,每個單詞老師慢速讀3遍,讓學生嘗試聽清單詞里的每一個音,進行單詞音素的拆分。2.辨音。老師用問題引導,讓學生說出單詞里面包含哪些音。3.書寫。在能聽音辨音拆分音節知道單詞的構成之后,讓學生嘗試把聽到的音轉化成字母書寫出來。
到四年級上學期,學的就是含有silent E的單詞拼讀,也稱開音節閉音節,可以在CVC未勢炊戀幕礎上拼讀出更多的單詞,結合字母組合ar、er、or等字母組合發音的學習就可以拼讀出更長的單詞,也能更好地過渡到英文閱讀。而且打好自然拼讀基礎之后,到高年級學習音標會更加輕松,學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了。
篇8
一、調查對象及其一般情況
選取我校初二升初三的四個普通班,共計172名學生進行問卷。考慮到該階段的學生將近完成初中英語學習,其經歷能比較初中與小學兩階段的學習,且即將面臨中考口語,更有學習和提高該知識的緊迫性;此外,這部分學生升初三時進行了平行分班,具有“以點帶面”的先決條件。
二、調查方式
問卷利用統一時間集中發放并當場收回。共發出調查問卷172份,收回172份,回收率達100%。
三、調查內容
初中生音標知識情況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4.1從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英語成績看,各分數段均有包括,與優秀生人數相比,中下生的比例增加(占75%),總體呈頭小尾大的“棒槌”結構,成績下滑趨勢明顯。
4.2在是否學過音標方面,51.2%的學生表示沒有學過音標,占調查人數的一半多。教師在是否進行音標教學問題上之所以心有疑慮是因為:一方面,《新課標》在初中英語五級語言知識目標中,對語音的說明是:“…對音標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另一方面,教材遲緩且沒有系統性,目前小學所使用的人教版英語教材,只有在四年級下冊開始每單元中才出現少量的語音練習。而初中音標教學安排上也是“屈居”七年級教材附錄的一角,而非常態的教學內容。此外,音標的標音系統互不統一,互不通用,令人眼花繚亂,教師也常為此苦于沒辦法出好相關練習。教與不教就此成了一個問題:不教,眼見學生在拼讀和記憶單詞上吃力不討好。教,卻有悖于課標要求,而且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有些即便教了,也往往虎頭蛇尾,前緊后松,不了了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音標知識的掌握其實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完全未接觸或斷斷續續,零星接觸過音標,時常將音標、拼音和字母混淆。2、學過音標,但只會認讀48個音標音素,至于其與單詞的認讀和記憶關系則完全不知,這種孤立于單詞之外的音標教學無異于隔靴搔癢,根本無法解決兩者之間的互助互長關系。3、未系統學過音標,但領讀后能較迅速認讀并記憶單詞,表現出能模糊感知音標與單詞的關系,但由于沒有系統理念的支持,這種領悟隨意性大。
4.3在已學音標的學生中,從小學開始學習的占19%,而73.8%的學習者則表示是在初一學的。小學英語教學側重通過聽、說進而模仿習得語言,因此“哪里不會點哪里”的“點讀機”受到追捧,但正是這些電子產品,讓學生與老師都忽視了對語音的教學!近年隨著初中英語口語作為專項測試環節的出現,教師們更深刻感受到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不足:離開了一對一鸚鵡學舌式的模仿,學生很多單詞不會讀或讀不準,這也直接影響詞意句意的表達和理解,語言的交流功能自然削弱。另外,初中高年級階段,很多學生還沿用漢語拼音注音或b-o-o-k-book的字母拼讀法記憶單詞,學習效率低,學生疲于應付。由此,筆者校提倡對初一學生進行“音標掃盲”教學。之所以不作強制要求,同樣是有教材教參之虞。但從現在的調查結果看,由于只是“提倡”,因此既不能保證教學時間,也不能學內容,因此音標教學效果參差不齊。在何時開展音標教學這一問題上,筆者以為,初一必須要過好音標關,基本解決獨立拼讀和記憶生詞的問題,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日后的英語學習都裨益良多,影響深遠。假設推到初二或初三才具備拼讀能力,則學生在這一兩年內都要跟著教師讀生詞和模仿朗讀,這不僅影響教學進度,而且一旦錯誤方法養成,恐怕就積重難返,難以糾正了。
4.4從已學音標知識的內容選擇上看,學生答案集中在48個音素的發音(占76.2%)和看音標讀單詞上(占92.9%)。但在知識的實際運用過程中,卻僅有一成的學生認為中考看音標讀單詞一題容易,而78%的學生認為該題型很難或有一定難度,這其中還包括部分已學音標知識的學生,這一結果表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程度不理想。不學不得自不必說,但學而不得則必事出有因:許多教師覺得音標教學就是48個音素的發音學習,殊不知音標拼讀并非簡單的音素連拼,它還涉及到音節的劃分,特殊音節的發音規律,輕重讀等一系列知識。在訓練初期,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相對于復雜的多音節詞而言,學生對看似簡單的單音節詞反而出錯較多,例如:將/???/讀作/n???/。而事實上,將其中的元音音素/?/和/??/獨立出來的話,學生是完全讀得出讀得準的,卻在最后拼讀中拼錯。還有,單個音節拼得好,但音節連拼時卻由于沒把握好輕重讀而發生錯誤。我以為,出現這種指鹿為馬和錯音現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只知音素,不懂或不熟拼讀規則所造成的。而多音節詞由于給予的信息量大,很多時候學生是借助音形一致的輔音或某個熟悉的音節等加以推測出單詞再發音的。此外,學生出現拼讀已學單詞音標的準確率高于完全陌生的單詞音標,也往往是因為前者通過推測易于契合所學從而使學生覺得更有把握,而這種推測恰恰是學生沒能真實掌握音標拼讀知識的反映。
4.5英語不同于漢語,它是一種拼音文字,因此其音標除了具有拼讀單詞的功能外,還可以用來幫助記憶單詞,對很多音與形相似度高的單詞,往往讀其音便能知其形了。但這一特點在多數的音標教學內容設置中被忽略了,只有21.4%的學生表示有學過。從學習拼讀新單詞所采用的方法上看,45.4%的學生選擇聽錄音或聽老師帶讀,再跟讀的傳統鸚鵡式學習法,說明學生跟讀的依賴性還很重。而跟讀往往只求音似,不求音形統一,這樣學生記憶單詞就會出現偏差。比如學生在拼寫單詞過程中常出現的尾字母缺失或塞字母等現象,如“沙拉”被拼為sala(d), “美味的”被拼為deliciou(s),“圖書館”被拼為liberary等,這些都是初學階段跟讀印象留下的明顯“后遺癥”。除此之外,也有教了音標認讀單詞,卻熱衷于傳統的抄寫式記憶方法的教師,認為英語無外乎就是抄抄寫寫,多抄則多記,這也在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錯誤記憶方式。殊不知,學習方法才是硬道理,只有采用正確的方法才能為單詞記憶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調查中,這些掌握著學好英語“秘籍”的學生只有14.5%,大多數學生仍然在或摸索或錯誤的方法中艱難學習。詞匯學習的力不從心,又直接牽制了諸如語法,聽說讀寫等技能的提高,溯本清源,還是沒夯實音標教學這個基礎所致。
新課標對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任務的描述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音標作為語音學習的基礎,是解決拼讀和記憶單詞的有效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教師應在“英語學習之始”教授音標知識,同時自始自終“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全過程”,才能真正發揮其在語言發展技能中的重要作用。
篇9
1.1學生受小學的拼音教學及英語教學影響太深
就以我今年所帶的班級為例,學生成績出現分化的時間大大提前,基本上就是從學完字母后就開始了。有20%的學生因為有較強的英語功底,學習習慣和態度都相當不錯。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一進校,就展露出了較強的學習勢頭。還有60%的學生雖然在小學學過英語,但是這部分學生有自滿情緒,學習吃老本。認為沒有必要從ABC開始學起,自以為教師講的知識都是他已經掌握了的。其實仔細觀察這類學生,他們上課多數不認真,隨著知識的加深,面對越來越多的單詞,短語,語法他們缺乏思想準備,一下子接受不了,成績自然也就不是很理想。當然這類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習慣也是存在問題的。剩下的20%可能就是農民工子女,小學階段就沒有接觸過英語。這類學生也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對英語充滿了期待,刻苦用功,笨鳥先飛,成績也不錯。另外一類就是對英語有害怕心理,畏難情緒控制了他們,對這門功課不喜歡。當然這些學生也有懶惰,厭學等壞習慣。
1.2小學的英語教學質量是參差不齊
現在家長都是望子成龍,很多小孩子在小學都上過形形的英語輔導班,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當然,愿望是好的,讓孩子提前接觸到英語,為初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結果卻是不盡如人意。
小學英語教師的資質有待考究。不少小學,尤其是西部偏遠山區,經濟不發達的縣市,大量缺乏專業的英語教師。據我了解,很多小學存在英語教師常常發音不標準,知識點講錯的情況。除此之外,小學英語教學沒有納入考核,教師沒有教學壓力,學生也沒有考試壓力,教學沒有嚴格的進度等等,完全處于一種無序狀態。上了初中,他們也就只會幾句簡單的口語,發音和拼寫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對于這類學生,更是增加了初中教師的教學負擔。要解決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就是小學配備合格的英語教師,加強中小學英語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
作為中學教師,我們認為,并不一定所有的小學都開英語課,無師資力量的學校完全可以不開課。我們同時也呼吁有關部分應對小學英語教師進行嚴格的專業培訓。在現行的小學英語課本中,主要是學習26個字母,48個音標,213個單詞,116個句子,這些內容跟初一的教學大體上是一樣的,所以學生進入中學后,即使是重復,我們也應該從頭開始教學。為了能更好地了解學生,我們可以去小學聽課,交流經驗,明確小學英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學生學習程度。這樣它能促使小學英語教學得以進一步完善。
1.3學生受母語影響很大
中國式英語,是讓很多英語教師頭疼的一個問題,具有普遍性。特別是初一年級的學生,母語的語感很強,沒有學習英語的環境,學習起來就是難上加難。
先來說說寫。很多學生寫的英文很不規范,受漢語拼音影響太深,有的學生“永遠”都給單詞加聲調,讓我們教師是哭笑不得。漢語沒有單復數的區別,英語卻有。英語的語序和漢語也不一樣,學生感到頭疼,學習起來很困難。
2. 改進初一英語教學的幾點對策
2.1集中教學音標和發音規則
音標教學與字母教學同時進行,但是要注意音標的書寫和字母的書寫容易混淆,然后再進入句子的學習。
2.2狠抓學生的書寫
這個問題是不能忽視的。初中英語要求字母應用勻筆斜體行書。而音標要求寫正體,放在方括號之內,教師對學生慢慢引導加以分析,找出彼此之間的異同點,避免混淆。
2.3掌握正確的單詞記憶方法
專門開展這方面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單詞記憶法。培養他們獨立地拼詞、讀詞、記詞能力。杜絕學生死記硬背,嚴懲在課本中用漢字標音的學生,讓背誦單詞不再變得枯燥無味。
2.4語法的教學以口語教學為引導,在情景中去教學
反復練習,從中發現規律,然后總結歸納。比如講There be 結構的時候,先從談論圖畫開始,讓學生反復把圖片上的山、樹、房子、小河等練習完了,There be 結構也朗朗上口了。借助多媒體是個不錯的選擇,逐步增加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篇10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全國大多數地區開始在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近幾年來,有條件的一些學校自一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的學校也越來越多。隨著小學英語教學的全面鋪開,實踐中的問題和困惑相繼凸顯,音標教學就是其中問題比較集中的一個。在各層次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討中,經常有教師提出小學英語到底“要不要教音標”“掌握到什么程度”等問題。面對這類問題和疑惑,課程研究和外語教學研究領域中的意見并不一致。依據最新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小學英語教學對音標不做具體要求,通過審查的小學新課標教材對音標教學也大多未作具體
說明。而新的牛津版英語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把音標分散在各個單元出現,如果教師不詳加注意整理,一直到學生的高中畢業,很難形成系統的英語音標認識,更別說分類和歸納了。
筆者認為,對小學英語音標教學的認識出現分歧,主要源于以下幾方面原因。
1.英語教師師資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目前小學英語教師隊伍中年輕教師和轉崗教師比例大,教學經驗和專業積累相對薄弱,不少教師只能勉強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還不能做到結合教學實踐自覺地通過經常的教學反思來系統積累教學素材。所以他們更期待外力的支持,其中也包括對理論指導的需求。
2.音標教學實踐經驗積累有限。
全國范圍內開設小學英語不過六七年,實踐經驗積累非常有限,對教學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仍處于探索階段。實踐中,由于教師的教育背景和個性差異、學生情況以及教學資源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音標教學成功和失敗的案例都有,大家對音標教學的看法自然不容易一致。
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音標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做法:
1.保證時間:每個學生早上一起床必須大聲朗讀音標,時間為15分鐘;晚上聽三遍《國際音標磁帶》,委托家長督促落實并逐日簽字。
2.配備統一的學習用具。每個學生備有一臺錄音機,一盒音標磁帶,一盒課本錄音磁帶,一盒空白磁帶,一本英漢小詞典。
3.對音標的掌握要求必須人人達標,利用時間逐個檢查。
4.每課結束后都布置一定的錄音作業,大力提倡學生模仿標準讀音。老師每次逐盒聽后評出等級,并在盒內夾一張紙條,指出其缺點和錯誤。獲得最好等級的學生錄音在班里播放。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國際音標的積極性。
5.及時幫助、輔導差生,消除他們對音標學習的畏難情緒,使之盡快跟上隊伍。
6.每學期新課之前都讓學生查詞典或查詞匯總表,讓他們自己給生詞注出音標,并預習試讀。
7.經常舉行小組或全班學生強記單詞比賽。如:把生詞、音標、漢語意思(一般10個)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拼讀強記10分鐘,擦掉之后看誰記得最多。這樣做就迫使學生改變死記硬背單詞或在單詞下注漢語同音字的不良習慣。
篇11
Key words:Tone-corresponding;laws rural high school;English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300-01
1.引言
由于各種原因,農村高中的生源越來越差。就英語科來說,許多學生連最基本的英語單詞都不會寫、不會讀,這給農村高中英語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了較大的困難。筆者通過對所在學校的高中生的多次英語考試成績進行調查研究,許多學生的平均分僅在60分左右(總分150分)。他們的英語學習瓶頸主要在于英語單詞記不住。為何記不住英語單詞?筆者通過跟學生接觸,了解到他們記單詞的主要方式是死記硬背英語單詞的拼寫,因而沒有辦法記住《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所要求的3500個單詞。單詞記不住,學習英語有如無水之源,無米之炊。筆者在自己任教的班級,有許多次發現一部分同學上課總是聽不進去,細問原因,都回答聽不懂。為何聽不懂?主要還是單詞記不住。這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單詞記不住,英語文章看不懂,英語聽不懂,英語考試成績上不去,讀英語沒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不重視英語學習,于是上課就越聽不懂,甚至對英語產生厭惡、抵制等情緒。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局面,是因為十幾年來音標辯音和單詞的拼寫在中考和高考英語中不單獨考查,中學的音標教學并未受到英語教師和學生的重視。許多農村高中學生不懂音標,更不用說音形對應規律了。
2.論述
其實大部分英語單詞都存在音形對應規律(即發音與單詞拼寫對應的規律),但是現在英語字典標注的是英語單詞的模糊音,存在許多略讀、弱讀的現象,這樣掩蓋了英語單詞音形對應規律的存在。許多英語教師沒有重視它,學生也不易察覺這個規律的存在,更無法將它應用于單詞記憶。可以說,詞匯問題沒有解決的話,英語教學工作沒法開展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尤其是在農村地區。
現行初高中教材認為語音可以在環境中學會,因此沒有重視語音教學,沒有專門的章節來教語音,這也是許多學生從英語的一開始就出現了學習的偏差。語音的不過關導致許多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上的全盤皆輸。
本文將探討如何在農村高中將音形對應規律應用到英語單詞教學中,以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
2.1首先要讓學生真正學會26個字母與英語音標。許多英語專家指出,學會念準26個英語字母實際上就學會一半以上的英語音。因此要讓學生反復跟讀26個字母的發音,直到能夠地道發準每個英語字母。學會26個字母的準確發音之后,要讓學生學會英語音標。在此,特別推薦使用曲剛老師的語音大表(該表和下文的字母表可在快步英語官方網站下載)來教英語音標,該表仿照漢語拼音表將口型相同英語音歸在一起,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復習,便于記憶,是目前學習英語音標非常理想的一個工具。
2.2要讓學生學會有關英語音節的知識。讓學生明確知道什么是一個英語音節,以及英語音節的分類(開音節,閉音節,半開音節),以及這些音節中元音字母的發音規律。實踐證明,學會判定音節以及給英語單詞準確劃分音節會提高英語單詞的記憶效率。
2.3要讓學生學會英語字母與組合字母的發音規律,掌握英語的拼讀規則。關于這一點,前人有許多總結,在此特別推薦使用曲剛老師的字母表,該表從萬千英語單詞總結出26個字母在英語單詞中的發音規律,英語元音組合字母及英語輔音組合字母的發音規律,并將這些規律排列成一張字母表,便于學生記誦。教師可利用該表對《英語課程標準》所羅列的英語單詞進行歸納整理,便于學生記憶。
2.4學會語音記憶。語音記憶,就是用學會單詞發音和記住發音的方法來記憶英語單詞。這個方法的關鍵就是要掌握英語單詞的音形對應規律,即知道哪個字母發哪個音。在教新單詞時,讓學生先進行自己先劃分音,并且利用音形對應規律,試著給每個單詞標音。讓學生聽到單詞的發音然后準確地寫下單詞的拼寫。當然,有許多英語單詞存在弱讀、略讀的現象,要給學生講清楚弱讀、略讀的規律,使學生不斷提高英語單詞的"看其形讀其音,聽其音寫其形"的能力。
3.結語
有了語音記憶的能力,農村學生的記單詞能力將會大大提升,并且同時改善口語、聽力,還會提高閱讀速度。在農村高中,教師可利用新高一初高中銜接時段,集中教授音形對應規律,讓學生通過掌握音形對應規律來記單詞的能力。當然,音形對應規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師生共同努力, 對音形對應規律加以重視,勤學苦練,確實提高語音記憶的能力。
聲明:音形對應規律為曲剛先生所提出,本文只是談將其運用于農村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點體會。
篇12
一、問題的提出
語音是在人類大腦神經支配下由發音器官發出的負載一定意義并能為人們所理解的聲音。[[1]邢福義. 吳振國語言學概論.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4.][1]語言學習涵蓋了語音、詞匯和語法的學習。語音是語言的本質,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沒有語音就沒有文字,離開了語音,語言就不能存在。人類通過語音相互了解思想、情感,相互傳達信息。學習語言,必須首先學習語音。要搞好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必須從語音教學開始。因此,要學好英語,語音是關鍵。
二、目前五年制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
五年制高職即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招收初中畢業生,實行五年一貫制的培養方式,修業時間為五年,畢業后發省教育廳驗證的大專文憑。選擇五年制高職的學生大都是中考的“失利者”,他們的中考分數通常達不到普通高中的要求,退而求其次選擇了五年制高職。這些學生的英語學習呈現以下特點:
首先,基礎薄弱,能力較差。大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出現英語考試不及格的現象,有的甚至從未及格過。大量的學生單詞認讀無法獨立完成,尤其是多音節詞,即使標注音標也不能讀準;單詞的拼寫錯誤百出,聽對話、讀短文更是艱難。
其次,自信心無,積極性低。不少同學戲稱英語為“天書”。會者不難,難者不會,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因為基礎差,學習英語缺乏信心,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低。
再者,興趣缺乏,內驅力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學生因為英語差,對英語學習缺乏應有的自信,沒有興趣,自然就不會產生“想學好”的內驅力。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主要采用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際法的優點是強調教學過程的交際化,以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為宗旨,強調培養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具體而言,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然而長久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所謂的“知識點”和“語法點”,把英語的語法教學當作重中之重;卻忽視了語言的技能性和交際性,忽視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很多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英語,上了大學卻還只停留在“啞巴英語”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基礎沒打好。
三、語音之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3.1語音是英語學習的堅實基礎
語音、詞匯和語法是語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語音是最基本的要素。作為人類進行交際的重要工具,語言依附于言語(口頭語言)和文字(書面語言)兩種形式。語言的交際功能首先是靠聲音,即“說和聽”來傳遞的。據美國語言學家M.S.Temperl的統計,在人類語言交際活動中,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正確的讀音是聽、說、讀、寫的基礎,是打開英語大門之鎖的鑰匙。換言之,口頭的有聲語言是書面語言的根基,要將一種語言真正學好,必須有聲地來掌握該種語言,因此,語音就是基礎中的基礎。
3.2語音是英語學習的必備技能
其一,掌握語音有助于學生讀得準。語言的最小表意單位是詞,學習詞首先是掌握它的發音,發音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詞義,如,sheep [英] [ʃi:p]和ship [英][ʃip]兩詞的拼寫不同,詞意各異,但讀音有相似之處,讀不準就容易產生誤解。其二,掌握語音有助于學生聽得懂。語言的表達通常富含特定的語調情感。重讀、連讀、爆破都是說好英語的基礎,該重的不重,連讀讀錯都會影響意思的表達,甚至造成誤解。準確掌握,溝通無礙。其三,掌握語音有助于學生拼得準。學好語音,掌握發音規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記憶英語單詞,拼讀和拼寫才能準確。其四,掌握語音有助于學生說得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更好地進行交流,因此,語音學好了,學生自信了,說的膽量和底氣自然增強了。
3.3語音是學生自信學習的前提
“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學會語音,具備單詞拼讀能力,為學生進一步鍛煉并培養預習能力、自學能力及運用英語交流的能力的打下基礎。過了基礎關,學生對英語學習不再恐懼,不再抵觸,自信心得到樹立,英語學習自然不再是“水中月,鏡中花”。
現代英語教學要求學生具備“聽、說、讀、寫”四會能力,正確的讀音不僅是聽、說、讀三者的根基,而且是正確拼寫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正確的讀音是打開英語大門之鎖的鑰匙
四、如何在五年制高職中有效開展語音教學
4.1語音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語音教學得到的重視不夠
語音教學得到的重視不夠,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師資力量的薄弱。小學、幼兒園的英語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自身的語音存在一定的問題。城區和農村的英語教師基本功及能力差異更大。二是初中以前的英語教學沒有強化語音教學的具體要求,學生大都是機械地模仿。這就和孩子不會走路,就讓他們跑,是一樣的道理,無疑學生學習英語一開始就處于被動的地位。
(2)語音教學的系統性不夠強
現行中學英語教材將語音教學的內容安排在初一和初二的第一學期。跨度為三個學期,要完成單音教學、讀音規則、重音、連讀、爆破等語流音變的教學。如此教學安排,無論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但存在的問題顯而易見:語音教學過于分散,戰線太長,看似延續一定的規律,卻恰恰缺乏系統性。
4.2五年制高職有效開展語音教學的對策
(1)改革英語教學與測試
國家不斷提倡素質教育,但不可否認,我國的教育始終沒有走出“考什么教什么”的怪圈。測試是教學的主導因素,兩者密不可分。科學的測試推動教學,促進教學發展。改革目前的教學與測試模式,在英語教學大綱中納入語音教學和測試的內容,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明確地將語音列為統一測試的范疇,從根源上解決語音教學得不到應有重視的弊端。
重新確立五年制高職英語的教學要求,將其目標定位為:應用為先,口語為主。以此為導向,建立以口語測評為主的教學和考核模式,促進教師把精力放在語音教學上,強化語音訓練和口語訓練,將學生從死記硬背的狀態下解脫出來,步入英語學習的自由天地。
(2)普及注音知識是首務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好語音的前提是對注音有足夠的認知。我國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國際音標(IPA)。IPA是1888年經英國的H?斯維斯特倡議,由法國的P?帕西和英國的D?瓊斯等人完成,發表在《語音教師》上(“國際語音協會”前身“語音教師協會”的會刊)的一套標音符號。主要適用于標注印歐語言、非洲語言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使用IPA注音方式,至今它我國英語教學界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
清華大學外文系程慕勝教授,我國德高望重的語音專家,力推“音形”結合的“自然拼讀法”,他認為國際音標是導致我國英語教學一直以來嚴重存在的“音形分家”問題的源頭:教師和學生往往把單詞的“音”和“形”分割開來,似乎這兩者之間毫無聯系。這種錯誤的做法引起三個后果:1)音,發不準;2)形,常拼錯;3)記憶單詞,很費勁
所謂“自然拼讀法”就是根據語言發音的自然規則歸納而成的一種發音學習方法,它是根據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建立字母及字母組合與發音的感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和學習英語字母組合的奧妙,掌握英語拼讀規律,從而達到“看到單詞就會讀,聽到單詞就會拼”的學習目的。
“自然拼讀法”的優勢在于:1)音形一致,簡單易學,費時少,見效快;2)有效利用漢語拼音的正遷移作用;3)避免學習國際音標帶來的干擾;4)可以因地制宜;5)培養自學能力
英語屬于拼音文字,英語單詞的“音”和“形”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與“義”卻毫無關系。英語單詞的“形”是由拉丁字母按一定的規律拼寫出來的,80%以上單詞的“形”和“音”之間是有規律的。根據統計數據,在50萬英文單詞中,屬于音形不一致的只占2.6%,音形一致的占97.4%。運用“自然拼讀法”教學,讓學生掌握單詞中字母及其組合的發音,見詞能讀;并利用讀音和拼寫間的規律記憶單詞,聽音能寫。
對于大多數英語初學者,“自然拼讀法”是一門實用的工具與方法,如能掌握,不需要借助音標就都能夠讀出80%的英語單詞,把枯燥無味的背單詞變成一件簡單的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年制高職的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差,某種程度上無異于初學者,自然拼讀法相較于國際音標更易于他們學習掌握。
(3)加強教師基本功培訓
教師的語音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音掌握,加強英語教師的語音培訓是治本之舉。教師的培訓應包含語音能力和語音教學方法兩個方面,教師不僅要自身基本功過硬,而且要會教學生, 教師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傳授語音知識更利于學生又快又好地掌握發音技巧。到目前為止,我國絕大部分的一線英語教師學習的是IPA注音方式。要推廣使用“自然拼讀法”,首先要培訓的是教師。
(4)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幫助學生重拾自信
2000年,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率先將此方法引入,并進入大規模推廣和普及階段。這種教學法簡單高效,符合人類學習語言的規律,即使從來都沒有學過英語的人通過學習和訓練,在不依靠國際音標的情況下,就能達到“看字讀音,聽音拼字”的驚人效果,學習效率飛速提升。教學實踐證明,自然拼讀法是任何年齡、任何學生學習單詞最快、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在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中推廣“自然拼讀法”,引導學生大膽嘗試,指導他們根據26個字母的發音規則來學習,突破語音制約的瓶頸,帶領他們破除“英語是天書”的魔咒,幫助他們重拾英語學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邢福義. 吳振國語言學概論.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4.
[2],封婧超. 大學英語語音教學及英語國際音標使用狀況調查分析.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專刊,2010年第37卷.
[3]王 毅,封婧超. 論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語音學習的必要性.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第6期.
篇13
一、忽略學生的實際
學生(特別是農村及鄉鎮學生)的語言環境一開始是難以達到很高要求的,若一味要求學生花大量時間去聽說讀寫實踐,從而感受語言規律,形成語感,不現實。
二、忽略語音、詞匯、語法的集中講解與強化
語言學習,確實需要聽說讀寫的強化訓練,但更需要對語音、詞匯、語法的整體把握,他們是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只有兩者齊頭并進,才能互相促進。無論是哪套英語教材,總習慣把英語教學的各個難點,如語音、詞匯、語法知識等平均分散到中學六個學期里,每一個學期又把這些語音、詞匯、語法知識等難點較均衡地分散到每一課書里去。而津版的英語教材在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這樣一來,難點確實分散了,便于學習的循序漸進。但是教師也不能忽視:整體上分散難點,如果處理不好,局部反而集中難點,造成處處是難點。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死抓語音、詞匯、語法,發現一個,狠抓一個,卻沒有及時的進行歸納總結。
在講單詞的時候,單詞與單詞之間沒有聯系,只能一個一個地講,每講一個單詞要求學生會讀、會背、會默寫,還要記它的詞性和用法。講語法時,教師一遍一遍地講,一黑板一黑板地抄,就怕講不全。老師教得苦,學生學的累,試想學生的記憶負擔有多重呀?可是到講課文時,一看時間來不及了,于是就開快車,趕進度。因而造成單詞來不及鞏固,語法得不到理解,課文來不及消化。就這樣一課一課地教學,一課一課的夾生飯,一本書教完了,學困生感到這本書似乎沒有學過,好學生也學得吃力,這就是整體上分散難點,由于處理的不好,局部反而處處是難點。
2.走向另一面,死抓課文,重在語言的反復與感受,然后蜻蜓點水,粗線條勾勒,把其中的語音、詞匯、語法稍作點撥,便想當然的認為學生已經全部掌握,了然于心。
這種教法在公開課上較為普遍,老師在學生熟讀甚至熟背單詞及課文的基礎上.針對課文內容,提煉出一個專題,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圍繞這個專題討論、交流,當然,要用英語,用這種方式強化語言的反復與感受。這樣,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主體性得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大旗扛起來了,專家點頭了,老師滿意了,可給學生留下了什么呢?會讀會寫的背后無非是人云亦云,這樣很不利于他們日后自主的學習,學生學得也相當的累。而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傳授知識,傳授知識的要點在于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一個“巧”字,教師教的巧,學生學的巧。所以,英語教學,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那么,“授之以漁”,也就是傳授所教學內容的規則與聯系、以及掌握這些內容的方法與技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操作呢?本人在這方面作了一些摸索與嘗試:
一、以單詞教學為例,過去分散教,一個一個教,互相不聯系,而通過摸索,我發現,其實單詞與單詞間有著天然的聯系
于是我就把這些聯系拿出來與學生一起探討,并根據這些聯系讓學生進行辨析與記憶。
如詞性相同的,結構相同的,重讀音節發音相同的,把相同的集中起來教,把單詞編成組,兩兩成對,四四成組,八八成塊,十六、十六成群,三十二、三十二為一記憶單位來記,就可以一串一串的教,一次就可教幾十上百個單詞,好記好學。
二、語法教學也是如此,首先找到各語法的聯系點,然后按照它們的聯系與規則,把最常用、最有規律的語法現象集中起來粗講一遍,讓學生去體會它們間的聯系與區別,進而有個概括的了解和初步的印象
如詞形的變化、時態的變化、句子的成分、簡單句與復合句的主要類型等。舉個時態變化的范例,如講解現在進行時時,把過去進行時也引過來.讓學生對兩者的格式先進行比較分析:
Am was
主語+be is+動詞(現在分詞)主語+be+動詞(現在分詞)
are were
以后隨著教學的深入和要求進行第二次語法教學.因為有了前面的基礎,就可以讓學生根據前面對語法的概括了解和初步印象,先對教學內容中的語法進行揣摩和運用,教師適時的點撥,并及時的進行綜合集中、復習、鞏固、補缺補差。這樣反復訓練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逐漸增強了。
三、又如國際音標教學,以前大家都認為太難了,所以小學不敢教國際音標,就是在初中也是分散著一點一點的教,學生死記硬背,所以好多學生甚至到高年級都難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