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生物制藥的來源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生物制藥的來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制藥的來源

篇1

維生素A的食物來源

維生素A主要膳食來源為動物性食物中含有的視黃醇類物質;另一類物質為維生素A原類胡蘿卜素。1982年中國居民膳食維生素A攝入量調查中顯示,動物來源視黃醇貢獻比例為22.2%,植物類胡蘿卜素來源貢獻比例為77.8%。2012年的調查中,動物來源視黃醇貢獻比例為47.8%,植物類胡蘿卜素來源貢獻比例為52.2%,即動物來源與植物性來源的視黃醇雖稍遜一點,但基本打個平手。鑒于動物性食物提供的視黃醇吸收利用率極高,因此,建議至少1/3維生素A應由動物性食物提供的視黃醇來滿足。

維生素D的來源

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可生成內源性的維生素D,其比例占我們每天需要量的80%以上,而我們攝入的大多數食物中不含有維生素D,只有少數天然食物中含有極微量的維生素D。

坦率地說,這些少數含有極微量的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高脂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奶油、維生素D強化牛奶、蘑菇等。而瘦肉和普通奶中含量極少。高脂海魚比較貴,動物肝臟、蛋黃、奶油能吃的數量有限,而且就算經常吃,也只能補充很小一部分而已。基本無法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

維生素E的食物來源

維生素E的主要食物來源為植物油,小麥胚芽、堅果、油料種子是維生素E的優質來源。植物油很大部分原料即是谷物胚芽、堅果、油料種子。因此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其實是谷物胚芽、堅果、油料種子及其加工產物――植物油。

維生素K的食物來源

篇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7)04-0007-01

生物制藥技術發展于20世紀后期,至今已經具有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在先進科學技術輔助之下,不同生物制藥技術在相互碰撞之后,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根據生物制藥技術發展歷程能夠發現,生物制藥技術見證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生物制藥產品已經廣泛應用到人們日常生活中,成為保證人們健康主要工具。

1.生物制藥技術發展現狀

按照生物制藥技術發展歷程來說,我國生物制藥技術發展時間相對而言較晚,但是卻取得了顯著成果。生物制藥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各種生物制藥產品開始逐漸在藥品市場內銷售,得到了消費者高度關注。但是截至目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生物制藥技術已經發生顯著轉變。在國家政策及有關科學技術輔助之下,生物制藥技術產品已經包含在各各方面上,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建設過程中,國際生物制藥企業開始逐漸進入到我國生物制藥產品市場,對我國生物制藥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生物制藥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障礙,專業人才數量有限,經濟費用支撐力度不足,科研成果無法批量生產。所以,我國生物制藥技術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

2.生物制藥技術在制藥工藝中的應用

生物制藥工藝的形成,是科學技術之下產物,為人們提供健康手段。生物制藥技術首先應用在腫瘤疾病治療上。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后,腫瘤疾病已經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現階段,生物制藥技術腫瘤疾病治療上,主要出于化療及預防環節上,采取基因技術對腫瘤進行控制。生物制藥技術在制藥工藝內應用,可以研究出多種基因重組藥物,具有良好疾病治療效果。生物制藥技術在制藥工藝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生物制藥技術之生物酶催化技術

制藥工藝為人們提供身體健康保證情況下,同樣也為人們帶來一定困擾。例如,藥品制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與日常廢水之間存在一定差別,含鹽量較高,有害物質濃度較高。生物制藥工藝快速發展過程中,廢水已經成為主要污染源。制藥廢水處理難度較高,現有廢水處理手段處理效果并不理想,生物酶催化技術是生物制藥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1)生物酶催化技術。生物酶催化技術在制藥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原理為借助生物酶,對制藥廢水內污染物化學鍵處理,降解污染物內大分子,提高制藥廢水處理質量。制藥廢水除了生物酶催化方法之外,還可以應用微生物降解法。生物酶催化方法與微生物降解方法相比較,對反應設施要求較低,降解速度較快,可以反復利用。因此,生物酶催化技術在制藥廢水處理內應用,具有一定研究價值。

2)生物酶催化技術優勢。首先,制藥污水處理效果良好。生物酶催化技術在制藥污水處理內應用,能夠脫色、除臭,同時還能夠對制藥廢水內有害物質進行處理;其次,生物酶催化技術在制藥污水處理內應用,成本較為低廉,與原有制藥廢水方法相比較,成本可以降低40%左右。與此同時,生物酶技術操作十分便捷,反應溫度十分吻合。

2.2生物制藥技術在西藥制造中的應用

西藥作為制藥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顯著優勢。中藥雖然十分溫和,對人們傷害較小,但是西藥在疾病治療上,治療效果更快,人們在大部分疾病治療上都在采取西藥進行治療。科學技術水平在不斷提升中,西藥也在逐漸進行改進,西藥所帶來的副作用逐漸降低。

2.3生物制藥技術在細胞工程中的應用

現階段,大部分藥物原材料都為植物,主要原因植物在制藥工藝內應用,效果較為溫和,對人們造成的不良影響較小,因此得到了人們高度重視,逐漸對西藥進行改進。但是植物獲取來源有限,基本上依靠野生生物,野生生物生長時間過于緩慢,生產數量有限,無法滿足制藥實際需求。生物制藥技術在細胞工程內應用,采集難度較高植物可以大批量栽培,從而滿足制藥對植物需求。生物制藥技術作為保障,細胞工程在疾病治療上效果更加顯著。

2.4生物制藥技術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

人體十分復雜,存在很多外界無法探知因素。例如,人體主控新陳代謝的活性因子,對調節人體具有重要作用,調節人體激素。但是這些活性因子難以在自然界內感知到。生物制藥技術與基因技術不斷發展完善,活性因子能夠得到實現。生物制藥技術在基因工程內應用,微生物繁殖速度顯著提高,按照微生物特征,借助基因工程方式,從動物內提前胰島素,采取體外合成方式,將基因注入到微生物細胞內,大量合成胰島素。

3.生物制藥技術發展前景

生物制藥技術在發展過程中,一直以人們健康作為目標。主要原因生物制藥技術與人們日常生活之間緊密關聯,人們物質水平在不斷提高之后,人們健康要求不斷提高,對生物制藥技術要求不斷提高。按照我國生物制藥技術發展歷程來說,我國生物制藥技術一直以借鑒外先進技術作為主要手段,生物制藥技術領域專業人員規模逐漸增加,但是綜合人才數量十分有限。所以,我國生物制藥技術在今后發展過程中,需要繼續借助先進經驗,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發展渠道,正確認識生物制藥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推動生物制藥技術發展。

篇3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主要生產低端的普藥品種和仿制藥,自主創新能力比較低,且在后金融危機時期出口量的萎縮、融資渠道的縮小導致生物制藥企業不同程度的資金短缺,這些都不利于我國生物制藥企業的持續成長。因此有必要對生物制藥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做出評價,為政府制定相關方針政策、管理者做出經營決策、投資者投放資金提供一定的指導。鑒于此,本文選取2011年前已經上市的生物制藥企業,以2011年為分析期間,嘗試為我國生物制藥上市公司構建一套成長性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統計軟件對生物制藥上市公司進行實證研究以及分析其成長性,不僅可以總體上判斷我國制藥企業的成長狀況,也可找出制約我國生物制藥企業成長的瓶頸所在,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議,以拋磚引玉。

二、研究設計

(一)指標選取

結合生物制藥上市公司的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周期長的特點,并根據前人研究成果和企業績效評價標準,本著科學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原則,從成長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抗風險能力四個方面選取4個一級指標和10個二級指標建立生物制藥上市公司成長性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定量方法,對其成長性進行評價。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二)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標準,剔除ST、*ST和數據不全的公司,選取了19家生物制藥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以2011年作為分析期,對數據整理后,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因子分析,并使用excel2007匯總結果。數據來源于RESSET數據庫和巨潮資訊網的財務指標以及上市公司2011年的審計報告。

(三)評價方法或者評價模型

本文針對生物制藥上市公司的特征,從成長能力、抗風險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這四個方面建立評價指標,采取因子分析法對生物制藥上市公司的成長性進行分析以及評價。

三、實證分析

(一)可行性檢驗

首先做因子分析前,必須對已經整理的數據進行KMO 檢驗法和巴特利特球度檢驗,以判斷其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經spss16.0統計軟件計算得出KMO測度和巴特利特球體檢驗結果如表2,本文的KMO統計量的值為0.501,雖然KOM值偏低,但是仍大于0.5,符合做因子分析的條件,且樣本分布的球形 Bartlett 卡方統計值為196.963,顯著性概率為 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表明研究中使用的評價指標具有相關性,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二)因子分析的總方差解釋

使用主成分法計算公因子方差、特征值和各因子解釋的方差比例及其累計比例,以便提取公共因子。本文依據10個評價指標的關系,選擇4個公共因子,從表3的總方差解釋表中可以知道,前 4 個因子的初始因子解特征值均大于0.8,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8.282%,基本上能綜合反映評價指標的內容,能夠全面的對生物制藥上市公司進行成長性評價。

(三)因子載荷矩陣和因子命名

利用方差最大旋轉法對其進行因子旋轉,得出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使得提取后的公共因子更接近實際情況。從表4可以看出,第一個公共因子Y1最高負荷的是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和營業利潤率,因此將其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第二個公共因子Y2最高的兩個負荷分別是總資產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因此將其命名為營運能力因子;第三個公共因子Y3與現金流動負債比和速動比率的相關性最強,因此將其命名為抗風險能力因子;第四個公共因子Y4最高負荷是總資產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和營業收入增長率,因此將其命名為成長能力因子。這四個因子與本文所建立的成長性評價指標體系是一致的。

(四)因子得分及排名

先采用回歸法求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如表5),從而知道所提取的四個公共因子的得分函數:

Y1=0.412X1+0.241X2+0.411X3+0.071X4-0.142X5-0.065X6+0.035X7-0.002X8+0.095X9+0.065X10

Y2=0.107X1-0.222X2+0.041X3+0.145X4+0.062X5-0.043X6+0.113X7+0.091X8+0.484X9+0.456X10

Y3=0.030X1-0.026X2+0.007X3+0.066X4+0.203X5-0.136X6+0.505X7+0.508X8+0.130X9+0.081X10

Y4=-0.067X1-0.019X2-0.101X3+0.441X4+0.588X5+0.362X6+0.077X7+0.136X8+0.091X9+0.045X10

再以前四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與旋轉后的累計方差貢獻率之比為權重,得到生物制藥上市公司成長性的綜合評價指標函數,即綜合得分Y=0.2936Y1+0.2626Y2+0.2449Y3+0.1989Y4。

根據四個公共因子的函數公式和綜合評價指標得分函數,運用excel2007就可以算出各個公因子的得分和綜合得分,并對結果進行排名。具體排名情況如下頁表6。

(五)實證結果分析

根據表6,筆者從以下兩方面對生物制藥上市公司的成長性進行評價與分析。

1.從單個因子進行分析。

第一個公共因子Y1盈利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是雙鷺藥業,分數高達2.9652,較高的是中牧股份、科華生物和上海萊士,得分都在1.0以上;得分比較低是瑞普生物、海王生物、誠志股份和魯抗醫藥。2011年雙鷺藥業的多個藥品被列為醫保目錄范圍內,使其藥品的銷量大增,營業收入大幅上升,營業利潤同比增長了91.90%,從而成為了銷售商品的獲利能力最強和股權投資所獲利潤最高的一家生物制藥上市公司,因此盈利能力因子得分最高,具有較強的成長性。由于“限抗令”的出臺,門診、醫院等醫療機構對抗菌藥物的使用率逐漸下降,導致以“抗生素”為主打產品的魯抗醫藥銷量大幅下跌,營業利潤同比下降了110.53%,獲利能力和股東投資回報能力變成生物制藥上市公司最弱的一家公司,嚴重影響其成長性。

第二個公共因子Y2營運能力因子得分較高的是中牧股份、海王生物、誠志股份和東寶生物,由此看出這幾家公司的總資產和流動資產周轉速度較快,資產的利用率比較高;得分比較低的是瑞普生物、華蘭生物、智飛生物和沃森生物,它們的得分都在-1.0以下,它們對資源的經營管理能力還需提高,以提升其成長性。

第三個公共因子Y3抗風險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是海普瑞,分數高達3.9103,其次得分在0分以上的有舒泰神、雙鷺藥業、常山藥業和中牧股份,其余14家公司的得分都為負數,得分排在最后的三位是安科生物、沃森生物和瑞普生物。海普瑞在2011年度采購原材料的數量減少和采購價格的下跌,導致應付賬款同比下降了90.99%,流動負債也同比下降了56.05%,因此在短期內還債壓力減少,流動資金較充裕,抗風險能力增強,盡管海普瑞在其他三個因子的能力不強,但是較強的抗風險因子大大提高了其成長性。雖然沃森生物和瑞普生物相對于2010年的短期償債能力已經有所提升,但其抗風險能力仍為生物制藥上市公司中最弱的兩家公司。

第四個公共因子Y4成長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是舒泰神,分數達到了3.2819,其次就是常山藥業、瑞普生物和雙鷺藥業。得分比較低的是海普瑞、魯抗醫藥、智飛生物和華蘭生物。舒泰神在2011年建立了醫藥產業基地,在建工程項目迅速擴張,總資產增長率高達333.93%,在一定程度提高發展能力。且舒泰神的主打產品“蘇肽”自2009年成為醫保乙類藥物,銷量逐步上升,至2011年底市場占有率已達到50%,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是穩步增長的,因此舒泰神發展能力強,極具成長性。而智飛生物和華蘭生物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是負增長,原因是兩家公司相關疫苗產品的銷量大大下降,導致經營效益變差,成長狀況令人擔憂。

2.從綜合得分進行分析。總體來說,生物制藥上市公司的成長性一般,19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的綜合得分是大于0,綜合得分排名在前四位的是雙鷺藥業、中牧股份、海普瑞和舒泰神,他們的得分都在0.5分以上;而排名最后的華蘭生物、瑞普生物、魯抗醫藥、沃森生物和智飛生物,他們的得分都在-0.5分以下。此外,生物制藥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差異比較大,最高分的雙鷺藥業與最低分的智飛生物相差1.6742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生物制藥企業受國家政策影響大,例如像雙鷺藥業的產品被醫保目錄收錄后,產品銷量大大上升,從而提高其成長性;另一方面是有些生物制藥企業的產品比較單一,主要依賴國內市場,利潤來源比較局限,且我國生物制藥企業不重視研發投入,技術門檻低,在產能不斷擴張下,利潤就越來越少,成長性也不容樂觀。

四、結論

本文從成長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建立成長性評價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對生物制藥上市公司進行成長性的綜合評價,得出公共因子和綜合因子得分排名表,并從中可以看出我國生物制藥上市公司雖然具有巨大發展空間,但成長性差異大。

筆者認為要提高生物制藥企業的成長性,促進生物制藥行業的健康發展,國家就應出臺有利于生物制藥企業發展的政策,為生物制藥企業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而生物制藥企業自身需要改善產品結構,逐漸由單一化的產品結構向多元化的產品結構轉變。此外還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加研發投入,提高技術門檻,從而擴大國內市場和開拓國外市場。J

篇4

一、影響內蒙古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一)資金投入不足、資本運轉體系不完善

生物制藥行業是一個高投入的產業,研發和生產過程需要強大的資金后盾,從企業自身研發投入上看,國內外多數公司的研發費用占總投資額的60%―70%,而從我區實際情況來看,政府在生物制藥領域的投資不足,大多數生物制藥企業都是依靠企業自身的投入資金在運作,而且都是以短期利益為主。此外,缺乏成熟有效的資本運作,國內外成規模的生物制藥企業,都有一整套資本運作體系吸納社會資本,實行資本化運營,他們的籌資能力較強。如風險投資,企業上市、民營、私企資本的注入等,而我區生物制藥企業這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二)人才匱乏、自主創新力不強

區內專業人才外走流失,區外專業人才難引進,技術兼經營性人才匱乏,從而導致究其原因,我區缺乏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資源和條件:首先是高水平研究所、大學不多,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其次,發達地區對這些高層次人才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區內培養出為數不多的人才也會去北上廣。人才匱乏直接導致了我區生物制藥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研發力量薄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獨家產品少,企業整體的行為多以仿制藥生產為主,或是為國內大型外生物制藥企業做產品外包生產服務,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競爭力可想而知。

(三)企業規模小、散、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我區的生物制藥企業規模小而且分散,主要表現在產品結構在盟市區域上的分散,雖然有工業園區為生物制藥產業、企業提供發展平臺。但多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入駐園區的企業也是少數,多是分散經營,沒形成規模。此外,我區的生物制藥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重復建設必然導致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經濟效益低下,無法集中財力物力投入新產品開發;我區生物制藥企業以生產原料藥為主,生產的產品多是仿制藥、為國內外企業做產品外包生產,多屬中低端產品。這樣會使我區生物制藥產業面臨同行業激烈的價格競爭,企業利潤減少,社會對生物制藥領域的投資興趣也會明顯減弱,不利于我區生物制藥產業長遠發展。

(四)區位劣勢

區域不平衡發展、距離被拉大。生物醫藥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研發周期長的發展特點,促使產業發展向園區集聚、經濟發達地區集聚、專業智力密集區集聚。“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研發要素、生產制造環節、銷售貿易仍將進一步向東部沿海地區科研院所集中和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集聚。只有山西、甘肅等少數中西部的城市會成為未來發展的熱點區域,這樣我區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被天然的空間地域屏障束縛著,距離被無形的拉大了。

二、發展內蒙古生物制藥產業的對策和途徑

(一)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該行業自身不具備自然壟斷的條件,因此在后發地區的發展有賴于政策扶持,是具有較強政策驅動性的行業。首先需要就內蒙古實際,提出成熟的專業化產業政策,能夠在生物制藥重點發展領域、金融、稅收優惠政策、人才引進及培養等方面提出明確的支持、引導、扶持意見,引導各級政府和企業找準切入點,重點突破、快速發展。同時還需要完善、落實項目行政審批權限、稅費優惠政策、財政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資源配置政策等一系列有利我區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的促進政策,優化我區生物制藥發展的政策環境,在政策上保障我區生物制藥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強化科技、產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結構

作為技術含量較高的生物制藥領域,企業間的競爭最終是技術和人才的競爭,而就區域而言,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發展必須以高素質、專業強的高層次生物制藥科技人才為依托。由于先天條件不足,我區生物專業科技人才匱乏,政府幫助企業推進人才的獎勵、培養、引進工作,將產業扶持資金、財政科技支出用于科技、產業技術人員的獎勵、培養等工作;把我區的產業資源和教育資源利用起來,由政府塔尖科研機構、企業、與高校聯合的生物制藥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立工程中心和實驗室。完善引進吸納機制和獎勵機制,增強人才引進的吸引力,設立專項基金用于生物制藥產業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訓。利用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研發技術人員的潛能,實現其自身價值。同時要優化人才的結構,著重于配置具有前瞻性思維和開拓精神的領導者、既懂技術又懂經營的管理者,具有較強專業技術的研發人員,生產熟練的企業工人和龐大的具有營銷策略和理念的銷售人員。

(三)發揮獨特資源的優勢,重點突破

生物工程技術創新是艱巨長期的過程,需要硬性思維的突破,我們需要不斷的探索和追求。但從另外一方面看,在現有技術基礎上,根據內蒙古玉米、有毒植物、動物臟器等特色原料供給充足的優勢,創新研發技術,開發出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生物制藥產品將是較為可行的捷徑。我區有充足的臟器資源,擁有上千種獨有的藥用植物資源,只有集中力量利用獨具的資源,研發出新的生物制藥產品,才能開創出屬于自己的專利品牌,占據技術創新的制高點,也就會處于國際、國內競爭的制高點。我區生物制藥產業在研發創新上需多結合內蒙古的優勢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制藥產品和龍頭企業,打造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生物制藥產業集群。

(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成熟資金運作模式

生物制藥產業對資金的巨額需求和高風險性決定了生物制藥企業需要外部資本的注入,才能成功實現企業的商業化運營。目前在內蒙古,政府是這股外部資金注入的主力,政府要加強生物制藥領域的投入力度,尤其是我區生物制藥產業的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財政支持力度,如支持金宇集團的基因疫苗制劑工程、華蒙金河的金霉素、阜豐集團的生物發酵等。出于政府資金的特殊性,需要對政府資金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政策引導,吸引企業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風險投資,設立生物制藥投資基金和專業投資公司,募集更多的資本。在社會層面,要通過政策引導,加強現代金融市場對生物制藥產業的促進作用――鼓勵銀行向生物制藥企業提供中小企業貸款服務,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平臺,加大對我區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的資本支持力度。

(五)集中優勢、并購重組

生物制藥產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其發展壯大的條件之一便是形成規模經濟效應。面對我區生物制藥企業規模小、水平低、分散的現狀,必須走并購重組的發展之路。我們要選擇有基礎和條件的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產品作為突破口,圍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組織區域間或區域內的上下游企業,進行并購重組,源頭企業與深加工企業配套協作、大企業兼并收購小企業,優勢企業兼并弱小企業,大力培育產業集群,促進優勢區域、優勢企業、優勢產品的優先發展。

(六)集中力量抓重點,做大“拳頭產品”

篇5

在我國,生物制藥行業處于優良的發展環境。第一,政策對生物制藥行業發展形成有利支撐。該行業是一個容易受到政策影響的行業,積極有力的政策環境能夠加快行業的前行。第二,醫療衛生水平提高有助于生物制藥行業穩定的發展。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消費起價格相對較高的生物藥品。然而,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存在較多問題,如研發資金投入比重不足、科研創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和產能過剩競爭過度等問題。在此背景下,評價我國生物制藥行業的經營績效,有利于促進該行業穩定健康以及提升其競爭力。

目前,國內缺乏專門對生物制藥行業經營績效進行實證研究的文獻,多數研究主要集中在醫藥行業的其他子類,而非生物制藥行業,大多數使用了非參數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對經營績效進行評價。尹學慧(2009)研究發現:因為沒有達到相對較高的生產規模,以及公司的現金流量相對較低,小規模的醫藥公司生產技術水平較低,資源配置效率較差。許晶,等人(2011)通過DEA方法對中國醫藥制造業7個子行業的生產效率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表明: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同時存在于制藥專用設備、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行業和中成藥行業中;生物生化制品行業的技術效率相對較低但規模收益遞增;衛生材料、化學藥品及中藥飲片、醫藥用品規模效率都相對較低并且規模收益遞減。

二、研究方法

效率度量模型

(一)BCC 模型

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在1978年提出了DEA方法最早的形式CCR模型,但該模型存在著僅能處理具有規模收益不變特征的決策單元的效率評估缺點。在此之后,Banker等人在1984年提出了BCC模型,在評價可變規模收益的生產技術能夠使用DEA方法,并在前人模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

對于任一決策單元,其對偶形式的BCC模型可表示為:

由于本文的決策單元(生物制藥上市公司)產出中存在負值,所以利用Charnes等人(1985)提出較為客觀的處理方法即所謂additive BCC模型,“轉換不變性”是該模型突出的特點,即對每個投入產出數據加上一個充分大的正數。

(二)Malmquist生產率指數

為了能夠客觀衡量技術變動、技術效率變動與全要素生產率之間的關系,本文利用Fare等人(1992)定義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表示如下:

三、實證分析

(一)指標設定和數據來源

投入指標:總資產、主營業務成本和各項費用作為;產出指標:凈利潤和主營業務收入(投入產出指標選用的樣本數據均來源于東方財富網統計數據及各家上市公司公布年報)。

(二)我國生物制藥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

1.靜態效率評價

選擇投入導向BCC模型,利用Deap2.1軟件對2008—2012年年度的我國生物制藥行業25家上市公司經營績效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

25家上市企業的靜態效率和分解項的平均值情況以及相應的規模報酬狀況我們可以從表1得到。從表1中我們可以發現分別有10家和12家樣本位于綜合技術效率水平前沿和純技術效率水平前沿,占樣本的40%和48%,這么高的百分比使得很難為企業提供明確的政策建議。從規模報酬情況來看,大多數上市生物公司處于規模報酬的遞增階段。顯然,以上分析結果和我國生物制藥行業整體科研創新能力薄弱、規模偏小有關。

可以看到,靜態效率評估反應出的信息有限,很難給出有效、明確的政策建議。但是,通過得到的規模效率水平相對較低的結論,可以幫助我們給出25家公司基本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的判斷。

2.動態效率評價

運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通過Deap2.1軟件計算,得出25家生物制藥行業企業2008—2012年間的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及各部分構成變化情況。

動態效率評價結果顯示(限于篇幅,備索),從總體上看,2008—2012年間我國生物制藥行業上市公司的全要素效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降速年均為2.7%。其中,年均降速2.3%的技術進步是引致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技術效率呈現年均0.4%的下降態勢也是推動全要素效率下降的原因。

從單個樣本來看,2008—2012年我國25家生物制藥上市企業有9家保持全要素生產率進步,它們分別是長春高新、達安基因、中牧股份、交大昂立、四環生物、四環藥業、科華生物、上海萊士以及沃森生物。其余企業主要受到技術進步的下降,均發生了退步。

四、結論

本文運用BCC模型對我國25家生物制藥行業主要上市公司2008—2012年間的經營績效進行評價,并結合了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對樣本期間內生物制藥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變換進行了動態評價。研究結果顯示:首先,利用靜態評價得出由于規模效率明顯偏低,樣本期間內我國生物制藥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相對不高,需要改善;其次,利用動態評價得出技術水平下降呈現變化是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尹學慧.基于DEA模型的我國醫藥上市企業經營績效評價[J].商場現代化,2009(574).

[2]許晶,李野,于艷艷.中國醫藥制造業7個子行業生產效率實證分析[J].中國新藥雜志,2011(18).

[3]A.Charnes,W.W.Cooper and E.Rhodes.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02).

[4]Banker R.D.,A.Charnes and W.W.Cooper.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

篇6

1數據來源

創新專利數量是目前各行各業用以衡量該領域技術創新發展程度的一個權威指標。合作專利是協同創新的重要體現。該研究的專利數據來源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與查詢平臺專利類型限定為有效發明專利。在平臺藥物專題檢索庫中,以“反義核酸”“小分子藥物”“轉基因技術”“基因工程抗體”“核酸檢測”“生物芯片”“超聲提取技術”“酶法”“抗腫瘤”等反映生物制藥關鍵技術領域的詞為關鍵詞,以“江蘇省”為申請人地址,申請人為“大學”“公司”“研究”和“醫院”的兩兩組合,再加上各種機構和個人的聯合申請,進行檢索,并篩選去重,最終得到包括自然人在內的生物制藥相關專利共計134條。2006年是按上述方法檢索到有效數據的最早年份,故2006—2016年是該文的研究期間。

2研究方法

社會網絡分析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是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以及數學領域中發展起來的。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社會網絡分析得以進一步深化。社會網絡是指社會行動者及其關系的總合。這個行動者可以是個人、集體、國家等,即社會網絡分析中的“點”。行動者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構成社會網絡的“邊”。社會網絡分析研究的是行動者之間的社會關系。協同創新本質上是創新主體間的合作關系,可具體體現在專利合作上。在該研究中,以各合作專利的申請人為“點”,以申請人之間的聯合申請專利為“邊”,從而研究江蘇生物制藥的協同創新情況。該研究選取從網絡規模、網絡邊數、網絡密度、中心度和網絡中心勢等角度對合作關系進行描述,反映江蘇生物制藥協同創新的階段性變化。網絡規模是指節點數,即申請專利的機構數;網絡邊數是指各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數;網絡密度描述了圖中各個點之間關聯的緊密程度;中心度指點的中心度,是對個體權利的量化分析;中心勢是指關于一整個圖的中心度,換言之,可以理解為圖的總體整合度或一致性,是對群體權利的量化分析。網絡接近中心勢作為“中心勢”的一種,既具備“中心勢”的共性,也擁有其自身特性[6]。簡言之,即為在一個社會網絡中,如果接近中心勢越高,那么網絡中節點的差異性越大,如果接近中心勢越低,則意味著網絡中節點間的差異越小。公式如下:其中,C'cmax是指最大的相對接近中心度;C'c1是指第i個節點的相對接近中心度;N為節點個數;Cc是接近中心勢。

3江蘇生物制藥產業協同創新的總體網絡特征

由于統計專利數據跨度為2006—2016年,為體現“五年戰略規劃”的階段性成效,該文將專利數據按5年作為一周期,進行時間跨度上的縱向對比。從表1中,可發現相較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間的生物制藥合作專利數量出現井噴式增長。生物制藥專利協同創新的網絡規模與網絡邊數擴大了1倍,但網絡密度及網絡接近中心勢始終處于一個較低水平并有所減小。可見這期間,江蘇生物制藥技術協同創新中增加了更多的參與者,且各主體之間的合作數量也有顯著增加,但協同主體相互間的聯系緊密程度有所減弱,這與圖1、圖2這兩張社群圖中所展示的吻合,機構間的聯合專利幾乎沒有蛛網結構。

4江蘇生物制藥協同創新主體的合作模式

隨著生物制藥協同創新規模的不斷擴大,參與主體及其協同模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鮮明特點。按協同主體的不同,及聯合專利數據所反映的情況,協同模式可分為“公司+公司”“公司+高校”“公司+醫院”“公司+研究機構”“高校+高校”等11類(見表2)。按數值的大小進行降序排列,從網絡規模上看,前三位模式依次是“個人+個人”“高校+公司”“公司+公司”。從網絡邊數上看,前三位模式依次是“個人+個人”“公司+研究機構”“高校+公司”。從網絡密度上看,前三位模式依次是“研究機構+工廠”“公司+醫院”“公司+研究機構”。從網絡接近中心勢上看,前三位模式依次是“公司+醫院”“公司+研究機構”“個人+個人”。從以上排位可以明顯發現一個特點:與“公司”相關的各類協同模式,在4類排名中都處于顯著的優勢地位。說明這類模式的發展形式相對較好,體現出以企業為主體的醫藥創新體系得到了加強。此外,結合上文中的圖1、圖2,可以明顯發現僅有“景奉香”及“金柯”所在的兩個網絡呈現出鮮明的蛛網狀態,而這些網絡均是個人協同合作的情況;而機構之間的合作在圖中多顯示為星狀,處于較為松散的狀態。故,相對于“個人+個人”模式而言,機構之間的協同行為還不夠緊密。總體而言,江蘇生物制藥產業當前的協同創新活動以公司、高校、研究機構三者為主體單位。其中“公司”在合作的地位尤為突出。見表2。

5江蘇生物制藥協同創新的技術領域分析

按檢索的關鍵詞,將聯合專利劃大致歸類為以下6類技術領域(如表3所示),并進行相應的社會網絡分析。以從大至小方式排序,從網絡規模來看,(下文其他3類角度排序方式相同),排名前三位的技術領域依次是“基因疫苗”“DNA\RNA”“生物醫藥技術”。從網絡邊數來看,前3位的技術領域依次是“DNA\RNA”、“基因疫苗”“生物芯片”。從網絡密度來看,前3位的技術領域依次是“生物芯片”“天然藥物”“抗體工程”。從網絡接近中心勢來看,前3位的技術領域依次是“天然藥物”、“生物醫藥技術”“基因疫苗”。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規模與網絡邊數較大的領域其網絡密度與網絡接近中心勢指數明顯處于靠后排位,而網絡密度與網絡接近中心勢排位靠前的技術領域其網絡規模與網絡邊數數據則明顯偏小;即不同領域中各主體之間的聯系緊密度則與該領域的規模大致成負相關。初步得到結論是從技術領域的橫向角度看,專利合作的擴張是粗放模式,江蘇生物制藥創新主體間缺乏深度合作。

6江蘇生物制藥協同創新的核心機構

可以通過確定核心機構,有效了解江蘇生物制藥行業的主要創新主體。核心機構是在一個行業占主導地位的組織單位,相較其他機構而言,在整體或局部合作網絡中擁有相對的中心地位的機構[6]。該文分別以點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間距中心度3個指標來查找江蘇生物制藥產業協同創新活動中的核心機構。其中,點度中心度指當以某一點為中心時,與之有直接關系的點的數目,這是一個最簡單且直觀性最強的指數。間距中心度是衡量行動者對資源控制程度或者“控制”其他行動者能力的指標。接近中心度則是用來衡量一個行動者不受其他行動者“控制或影響”的能力的指標[4]。由此,可以通過研究這3類數據的比照,有效地發現哪些主體在協同創新活動中活躍度最高,與其他主體聯系合作較多,掌握資源數量較大,自由度較高,從而識別該行業協同創新活動的引領者。計算各主體的點度中心度、間距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并進行降序排列,3項數據的前10位分別列于表4中。必須指出的一點是,由于該文重點關注于機構間合作,故結果中剔除了個人合作的情況。按3種方式排序,重復出現的核心機構主要有:中國藥科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南京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先聲藥物研究有限公司、南京愛德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等。在這些核心機構中,高等院校和醫藥公司所占據了大多數席位,充分顯示其在技術協同創新中的主導性。見表4。

7江蘇生物制藥協同創新的灰色關聯分析

為研究江蘇生物制藥協同創新主體的網絡特征對創新成果的影響程度,以網絡規模、網絡邊數、網絡密度和網絡接近中心勢這4種網絡特性與合作申請專利數這一創新成果來進行灰色關聯。以表3中的申請專利數為母序列,表3中其他4項指標為子序列,采用絕對關聯度[7]進行灰色關聯分析后發現網絡規模、網絡邊數、網絡密度和網絡接近中心勢與專利合作總項數的灰色關聯度分別為0.8042、0.9783、0.5049和0.5022。可以看出網絡邊數對協同創新成果的影響最大,其次是網絡規模,網絡密度和網絡中心勢都與聯合專利數弱關聯。這進一步說明目前江蘇生物制藥創新主體間的協同處于粗放模式,創新主體間缺乏頻繁及深度的聯系。

8結論與建議

8.1結論

江蘇省生物制藥領域的協同創新活動從“五年規劃”角度來看,發展飛速,參與主體增多,創新成果總體數量也大幅增加。在各類協同創新模式當中,以公司為主導,高校及研究機構為輔助的產學研協同模式占突出地位;同時,“個人+個人”的協同模式依舊占有一定比例,值得關注。“DNA\RNA”及“基因疫苗”是生物制藥領域協同創新活動最為集中的兩個技術點;其他技術領域的協同創新則有待加強。而通過研究技術領域的社會網絡對創新產出的影響,可以發現目前江蘇生物制藥技術協同創新的增長依賴于協同合作數量的增加,而非合作質量的提高。

8.2建議

針對上述的江蘇生物制藥創新主體協同創新狀況,該文提出以下建議:拓展各技術領域的研究,提高協同創新、協同合作的質量。江蘇省生物制藥領域當前創新增長缺乏合作創新質量方面的支持;對于多個技術領域的所研制的創新成果數量也不足,例如“抗體工程”。政府可增加科技資金投入,引導金融機構對生物制藥創新企業的合理投資,為技術發展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此外,可以加強人才引進,為生物制藥領域的協同創新活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加強核心機構的引領作用。通過轉讓、授權等模式,提高江蘇省生物制藥各創新主體的資源獲取能力,并學習國外的“接力創新”模式;充分彌補該省核心機構資源掌握不足、各創新主體之間聯系松散的劣勢,有效發揮核心機構的作用。擴大協同合作規模。結合各協同模式以及各技術領域的網絡規模及網絡邊數來看,可知江蘇省當前的協同合作規模擁有巨大的提升空間。通過加強平臺建設,建立校企聯盟、科技園區、戰略聯盟等協同方式,吸引更多的創新主體參與到協同合作的活動中來,擴張協同規模,提升江蘇生物醫藥產業的協同創新能力和效果。加深各協同創新主體間的聯系與信任。創新研究主體之間的協同機制,從制度方面為技術研究的深入保駕護航。增加創新主體間的溝通頻率及深度,努力減少信息交流障礙;提高彼此的文化重視程度、認同程度,降低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合作不穩定影響;重視協同合作初期所存在的磨合期,建設有效的協同合作制度,以此來解決協同過程中所產生的系列問題,并提升協同主體之間的信任度。

[參考文獻]

[1]解學梅.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網絡與創新績效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0,13(8):51-64.

[2]蔣伏心,華冬芳,胡瀟.產學研協同創新對區域創新績效影響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15(5):64-72.

[3]李曉利,楊育,張曉東.協同創新環境下的客戶知識共享績效預測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12):112-115

[4]呂靜,卜慶軍,汪少華.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及模型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8(3):81-85.

[5]王萍.生物醫藥關鍵技術發展趨勢[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5(6):87-95.

[6]劉軍.社會網絡分析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篇7

近年來,生物技術、制藥技術的聯合日趨全球化,在整個制藥生產當中居于首位。就以現代化西藥制藥生產技術而言,它在應用的過程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制藥行業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以生物制藥技術為主的制藥工藝應用不僅為人類解決目前存在病癥提供了技術指導,也有效的消除了營養不良、延長人類壽命,提高生命質量。

1.生物制藥技術現狀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生物藥品的開發與消費數量驚駭世俗,其開發資金也十分的巨大。就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生物制藥技術總體投入了100多億人民幣,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設備上,都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在目前的生物技術應用工作中,其主要是從基因工程、酶以及細胞固定化技術和細胞工程等方面入手的。

1.1 基因工程

在當今的生物研究當中,激素以及多性因子是調節人體生理代謝和技能的主要物質手段,其活性強、臨床效果十分的明顯。但是這些物質在自然界中十分的稀少,從人體以及動物體重大量的攝取難度極大、來源限度極為嚴格,在供需矛盾上存在著嚴峻的缺陷。而在現代化生物制藥技術當中,其為臨床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廉價、高效的藥品,為人們身體健康做出了重要指導。胰島素作為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激素之一,它在提取的過程中存在著資源匱乏、價格昂貴的特性,而利用基因工程則有效的解決了這種現象,并且有效的實現了生物制藥技術的發展流程和要求。

1.2 酶和細胞固定化技術

微生物在轉化成為酶或者細胞固定化技術的過程中,這一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各類制藥工藝當中,逐漸彌補了酶中存在的不足,在制藥領域的應用中極為顯著,其無論是優勢還是在制藥模式上,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物制藥技術在目前的應用中,最為常見的技術體系包含了固定化細胞、特別為生物等等。

1.3 細胞工程

細胞工程是生物工程領域中最受歡迎的一項,也是最為關鍵的技術體系之一,它的應用為藥物資源開辟、微生物原料利用提供了充足的技術指導,為保護生態平衡發揮出至關重要的意義。時至今日,無論是在西醫還是中醫方面都有所涉及,其重要方面的應用數量高達90%以上,而西藥更為常見,幾乎涵蓋了西藥生產各個領域,為西藥生產技術的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2.生物技術在西藥制藥工程中的應用

近年來的社會發展中,生物制藥技術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經創造出了許多重要的臨床治療藥物,其年銷售額更是高達70多億。就生物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它在西藥制藥生產中的應用不僅為需要生產打下堅實基礎,更是為西藥功能的發揮提供了更高效的技術水準。

2.1 生物制藥技術在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近年來,就全球各種疾病引發的死亡數量進行分析,因為腫瘤而引起的死亡率高居榜首,就我國而言,每年所診斷出的腫瘤人數高達百萬以上,因為腫瘤病癥而死亡的人數高達50萬。就我國每年就腫瘤藥物的研究費用高達一百五十多億。其中腫瘤作為多種機制導致了復雜的疾病,現在就早期診斷、手術、治療等手段的選擇上,更是呈現出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可以預計,在未來十多年時間里腫瘤藥物會迅速的增多。如果在利用的過程中將其進行綜合研究和分析,其整個工作在擴散的過程中都是以下系統化、全面化進行的。在目前的當今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整個工作流程的應用都是整個腫瘤治療制劑中最多的一項,它也很快得到廣泛的應用。

2.2 神經藥物

神經系統藥物在利用生物技術治療老年癡呆、腦中風等多種藥物體系,在應用和研究的過程中它包含了胰島素生長因子等多種新藥物的選擇。目前,已經在許多醫院的臨床診療工作中得到重視。用于治療末梢神經炎和腦萎縮硬化癥的神經生長因子(NGF)以及腦源神經營養因子(BDNF)都開始Ⅲ期臨床試驗。全國每年中風患者大概60萬,每年死于中風患者達15萬。現在有效治療中風癥的藥物不多,特別是很少有可治療不可逆腦損傷的藥物,CerestaL已被證明能對中風患者的腦力有顯著改善和穩定作用,已經進入Ⅲ期臨床試驗。

2.3 免疫性藥物

很多疾病都是由于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紅斑狼瘡、哮喘、多發性硬化癥、風濕性關節炎等。我國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達4000多萬,每年花費巨額醫療費,很多制藥公司正對這類疾病進行研究。如Genentech公司研制出一種治療哮喘的單克隆人源化免疫球蛋白E抗體,進入了Ⅱ期臨床試驗。美國Cetor’s公司開發出一種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TNF-α抗體,治療的有效率達80%。有些公司運用基因療法治療糖尿病,治療方法是把胰島素基因導入到糖尿病患者的皮膚細胞,然后把這些細胞注入人體,讓這些工程細胞可以進行全程胰島素供應。

2.4 冠心病治療藥物

我國每年有接近一百萬人死于冠心病,每年都要花費高額的治療費。未來10年,防治冠心病的藥物將推動制藥工業迅速發展。Cen-tocor′sReopro公司利用單克隆抗體對冠心病引起的心絞痛治療以及對心臟功能的恢復取得了成功,這標志著誕生了一種新型冠心病治療藥物。隨著基因組科學的建立以及基因操作技術的迅速發展,目前基因治療與基因測序技術正在進行商業化開發,推動了治療學的發展。利用轉基因技術構造轉基因動物和植物,都以實現產業化開發,以轉基因綿羊為載體生產蛋白酶ATT抑制劑,來治療囊性纖維變性和肺氣腫疾病,進入到了Ⅱ、Ⅲ期臨床試驗。

3.生物技術在西藥制藥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今后10年生物技術將對當代重大疾病治療劑創造更多的有效藥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醫學領域形成新領域。生物學的革命不僅依賴于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自身發展,而且依賴于很多相關領域的技術走向,例如微機電系統、材料科學、圖像處理、傳感器和信息技術等。盡管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們難以作出準確的預測,但是基因組圖譜、克隆技術、遺傳修改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疾病療法和藥物開發方面的進展正在加快。除了遺傳學之外,生物技術還可以繼續改進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療法。這些新療法可以封鎖病原體進入人體并進行傳播的能力,使病原體變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對新的病原體作出反應。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體對抗生素的耐受性越來越強的不良趨勢,對感染形成新的攻勢。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生物制藥技術的不斷研發與應用,在西藥制藥中如何合理、科學應用生物制藥技術,將成為影響現代西藥制藥行業發展趨勢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整體醫藥生產水平和工藝的關鍵。 [科]

篇8

1.無細胞蛋白表達體系概述

作為一種生物學技術,傳統的蛋白表達是基于細胞體內,對動植物細胞以及細菌等外源基因的表達。而無細胞蛋白合成系統是一種全新的蛋白合成方式,實現了以外源DNA或mRNA為模板,利用細胞抽取物中的蛋白因子、相關的酶系等,通過在體系內加入ATP、GTP以及氨基酸、能量再生物質等來實現蛋白表達的體外系統(如圖1所示)。自1982年世界上第一個重組蛋白藥物胰島素問世以來,重組蛋白藥物由于來源廣泛,且有著較高的安全性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就實現了在生物制藥領域的飛速發展,在全球藥物市場上越來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表達重組蛋白藥物最常用的系統包括大腸桿菌、酒酵母以及中國的倉鼠卵巢細胞。但諸如此類的體內表達系統往往由于種種原因而導致一些復雜蛋白不能順利表達,在這一迫切需求下,無細胞蛋白表達技術便應運而生。

隨著國內外學者對蛋白合成技術的深入研究以及蛋白連續翻譯系統的建立,無細胞表達也有了突破性的研究,實現了蛋白的連續表達。該系統無需在活體細胞內進行,基于細胞提取物就可以實現連續的轉錄和翻譯,從而快速高效合成目標蛋白。該系統沒有細胞壁,也不必關注維持活體細胞生命的相關生化反應,在表達技術上占據獨特的優勢。同時,蛋白合成的條件相對容易調整,有助于蛋白的表達和折疊。依據這一優勢,無細胞蛋白表達體系在生物制藥工程中也較多適用于快速表達醫用蛋白、高通量蛋白庫篩選等復雜蛋白質的合成。該系統的另一個優勢是表達具有毒性的蛋白,由于無需維持宿主細胞的活性,也更容易地實現插入非天然氨基酸的表達,可較好地被用于研究蛋白的化學特性中。因此,隨著近些年來對該系統相關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已經逐漸實現了在生物制藥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如進行多肽類藥物、腫瘤疫苗、重組蛋白藥物等大規模的生產以及高通量藥物的篩選等。

2.無細胞蛋白表達體系的分類

就目前來講,已開發出來的無細胞蛋白表達系統主要包括原核和真核兩種表達系統類型。兩者由于表達系統的不同,也存在著不同的特點,在實際科學生產研究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兩種表達系統的恰當選擇。

2.1原核系統

對原核表達系統的研究由來已久,該系統實現目標蛋白的表達是利用的原核生物細胞提取物,最為常見的是大腸桿菌。由于其具有較強的耐受性,因此在此基礎上建立無細胞蛋白表達系統就具有獨特的優勢。人們在具體進行目標蛋白的表達中,可以根據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劑以及標記蛋白等特殊添加劑,在含有雜質的情況下依舊可以進行目標蛋白的表達。其不足之處在于在進行蛋白的翻譯加工后,在正確折疊方面現階段仍是較大的困難。不過由于大腸桿菌材料來源廣泛,成本較低,也存在著較高的表達效率,因此在體外表達系統研究中仍是較為熱門的話題。

2.2真核系統

真核表達系統是與原核表達相對應的系統,其進行目標蛋白的表達,利用的是真核生物細胞提取物。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麥芽提取物和兔網織紅細胞裂解液。與上述表達系統不同的是,真核細胞表達系統不存在基因的非特異性激活或者抑制,因此能夠實現對調控基因的高效表達。在該表達系統中,為保證得到性質相對穩定的蛋白質,實現真核細胞基因組的整合,也常需要將環狀的模板線性化,以保證合成效率不斷加強。經過相關學者的實踐研究證實了,大腸桿菌以及麥芽提取物系統都有著較高的合成量,能夠進行高通量的蛋白質組學研究。

3.在生物制藥工程中的應用

無細胞蛋白表達體系長時間以來由于生產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缺點的限制,在生物學領域的研究較廣。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相關的能量再生系統以及細胞提取物制備工藝等近些年來逐漸得以深入的研究和不斷優化,實現了蛋白的體外高通量表達,并有效拓展了無細胞蛋白表達系統的應用領域。尤其是在生物制藥領域,該系統有著重要的應用潛力,為實現生物制藥諸多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以下是筆者根據自身所學,總結出的無細胞蛋白表達系統在生物制藥工程中進行重組蛋白藥物的大規模生產、非天然氨基酸的引入以及蛋白的高通量表達等方面的具體應用。

3.1引入非天然氨基酸

進行蛋白工程改性的重要途徑就是將非天然氨基酸引入蛋白序列,以為蛋白質進行化學修飾提供額外的基因。在早期的無細胞蛋白表達體系中,通過加入抑制性tRNA以識別特定終止密碼子的氨酰化,并以攜帶特定位點無義突變的基因作為模板,在目標蛋白的特定位點引入非天然氨基酸(見圖2)。相關的研究人員在此基礎上發現了更為有效的編碼非天然氨基酸技術,并成功實現了在蛋白藥物進行特異性修飾中的應用,賦予了非天然氨基酸以獨特的藥理特性,如延長半衰期以及提高了藥代動力學穩定性等。在現階段的研究中,通過在無細胞蛋白表達體系中添加非天然氨基酸底物,建立了高效便捷的反應體系,能夠對目標蛋白進行選擇性的修飾。如國外研究者Zimmerman等現已研發出新型的抗腫瘤藥物等。總之,由于這一方面的優勢,該體系在升級蛋白藥物領域以及開發新型蛋白藥物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3.2重組蛋白藥物的大規模生產

隨著相關科學家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優化,近些年來無細胞蛋白表達技術已日趨成熟,能夠成功開發出反應時間更長、體積更大且生產效率更高的體外蛋白合成系統。除此以外,無細胞蛋白表達體系的優勢還表現在蛋白活性以及下游純化工藝等方面,推進了在重組蛋白藥物生產領域中應用該系統的更深層次的研究和發展。無細胞蛋白表達系統的常用來源為大腸桿菌,除此以外對上述的真核系統為來源的表達體系也逐漸被得以進一步開發,在更加復雜結構的膜蛋白以及翻譯后的修飾中得以開發生產。在這一方面國外學者Brodel等有了新的研究進展,其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哺乳動物無細胞蛋白表達體系,在促進蛋白正確折疊、表達復雜蛋白方面占據著優勢地位。并且在這一系統下,他們已實現了在體外進行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和螢火蟲熒光素酶的成功表達,并實現了對其進行糖基化修飾,有著里程碑的研究意義。其研究結果也證實了,無細胞蛋白表達技術在重組蛋白藥物中,有著較好的大規模生a的應用前景。

篇9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的最新成果。從2000年起,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組成的跨國研究經過四年的探索與研究,創立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國際合作組織。自2005年引入中國以來,在短短幾年內,就對中國工程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的運行、維護和廢棄的全生命周期為載體,建立一體化的相互支撐和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CDIO能力大綱和12條標準是實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兩個最重要的指導性文件。與很多工程教育改革相比,CDIO是一個國際性、廣泛、較全面和系統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

生物制藥工藝學是生物制藥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理論課,是一門涉及生物學、醫學、藥學、生物技術、化學和工程學等學科基本原理的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該課程重點討論各類生物藥物的來源、性質、結構、用途、制造原理、工藝過程與生產方法等,旨在著重培養學生具備從事生物藥物研究、生產與開發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同時也為應用現代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生物藥物奠定了必備的基礎。

對于制藥工藝學、生物制藥工藝學以及中藥制藥工藝學等相近課程,其教學改革已多有論述,但其重點仍在于實踐、實習課程,強化CDIO實訓體系。不可否認實訓在CDIO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但CDIO模式培養的是,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能夠分析解決問題,具有較強工程意識的工程師,因此如何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融入工程理念,培養具有理論基礎扎實,同時亦能分析、解決問題的制藥專業工程師,是本文需要討論的問題。

一、目前生物制藥工藝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校生物制藥專業于2010年開設,2011年正式招生,已有近5年的教學實踐。在教學中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另外,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的內容包括了制藥工藝基礎、單元操作及微生物藥物、生化藥物及生物制品三大類藥物的制備,其中某些工藝操作在前修課程中已有過介紹,另外一些工藝操作與其他專業課程有部分重疊。因此,內容重復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用一份試卷定成績的傳統模式,學生雖然能在考試過程中給出正確答案,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解決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內容調整

目前,由于大多數學校為體現學生四年本科學習的彈性,采用了學分制,對于以前的很多課程進行了課時壓縮。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作為生物制藥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其課時也被壓縮至40~50學時。如何在較短的學時內使學生能夠掌握本課程的中心思想,培養學生的工程理念,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針對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學時少的問題,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一)教學目標的層次化

在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后,生物制藥工藝學的教學目標實質上被分解為兩部分:一是技術目標,即學生需要掌握的單元操作技術、分離純化原理、藥品生產流程工藝等;二是CDIO目標,即培養學生的工程基礎能力、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相應增減

我校作為農林院校,其生物制藥專業設置具有自身特點,因此在課程教學內容方面需相應增加提取、分離純化等單元操作的教學課時。在通常院校的教學大綱中,往往將前兩種萃取法作為重點介紹內容,但對于天然藥物的提取來說,超臨界萃取法是目前應用較為成功、廣泛的方法,國內多家科研院所配備了小試或中試裝置,亦有多家制藥公司建立了相關生產線,可作為CDIO的典型項目案例進行講解,增加其教學比重。由此可見,根據CDIO的教育理念,結合農林院校的自身特點,可重新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在改革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增減相應的教學內容,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該門課程的理論知識。

三、教學方式改革

如前所述,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并不適合當前條件下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的學習。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我們嘗試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以導論的形式,花費一定課時將整個課程的整體形象呈現給學生,而后將生物制品的制備工藝分解為數個具有代表性的工藝項目,采用學生課前預習,課上分組討論,研究工藝流程,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的方式進行。采用此種方式,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貼近了生產實際,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四、課程考核方式改革

根據本課程特點結合CDIO的教學模式,僅憑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來判斷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是不合適的。因此,我們考慮考核內容細分,采用多種方式考核,考核成績按權重轉化,最后得到學生的總成績。首先,課程結束后每位學生均需通過課程答辯,答辯內容針對學生參與科研項目或某一選定產品進行制定,教師可以對學生掌握的內容及深度有比較充分的了解;其次,期末理論考試,出題內容針對本課程重要的知識點;再次,平時成績,根據學生分組討論的情況,教師在聽取學生討論意見的同時進行總結,判斷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創新意識、參與積極性以及團隊協作意識,并給出相應的成績。上述三個方面是根據CDIO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培養的各方面能力進行總結得到的。其中,答辯成績占30%,筆試成績占50%,平時成績占20%,避免了傳統的理論考試不能深入考察學生掌握課程知識狀況的缺點。

五、教師職業能力培養

在生物制藥工藝學的理論教學體系中,教師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對教師的工程意識以及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生物制藥教研室的專業教師均為各重點高校藥學相關專業畢業,專業能力毋庸置疑。但均存在工程意識缺失,難以在教學中給學生貫徹相應能力的培養,因此,可以從教師職業能力入手,培養其工程理念,這也是CDIO模式下生物制藥工藝學理論教學的重要方面。同時,我校與中國藥科大學、江南大學以及南京工業大學等在國內率先開設生物制藥專業的兄弟院校建立了長久穩定的合作關系,吸取其在專業體系建設、學生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并組織教研室教師學習CDIO教學大綱以及標準,貫徹工程教育理念。我們還與山東魯抗醫藥集團、常州三高生物、安徽亳州濟人、廣印堂制藥等生物制藥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經常組織青年教師進廠參觀實習鍛煉,通過實地考察,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并通過生產第一線的交流,獲得第一手信息,為課堂理論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結語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的進程給工程師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這些要求迫使工程教育做出了相應的改革。CDIO工程教育理念對現代工程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提出了系統和全面的大綱要求,并對理念的實施提出了全面的指引。我們應用CDIO國際工程教育的理念,結合農林院校的實際,對生物制藥專業學生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的理論教學探索了一套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的課程教學和考核體系。我們將密切觀察體系的實踐過程,及時發現、研究、解決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總結經驗,切實保證改革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顧佩華,包能勝,等.CDIO在中國(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24-40.

[2]吳梧桐.生物制藥工藝學[M].第二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

篇10

江蘇;醫藥;產業結構;“三廢”排放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06

0 引言

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世界第三大藥品市場。由于藥品的生產需要多種原材料及多重化學反應,因此,制藥行業“三廢”――即工業廢水、工業廢氣和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巨大且成分復雜。

產業結構調整是優化經濟和環境平衡發展的重要途徑,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產業結構調整與環境污染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Torvanger利用指標分解法并結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九個成員國在1973~1987年間的數據分析后發現,新能源技術和產業結構升級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原因;Lantz和Feng通過計量回歸分析后發現,加拿大在1970~2000年間的碳排放與技術進步之間呈現明顯的“U”形關系,即滿足“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假說。

國內學者同樣對這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趙海霞等(2005)從實證出發,對江蘇省產業結構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分析,分析表明,工業結構中技術水平及高污染行業的相對比重對環境有著直接影響;李瑋、趙國浩(2010)對陜西省34個工業行業的污染排放強度進行綜合評價,提出了重點發展、優化發展、引導發展、限制發展四種不同的結構優化策略,從而為工業行業結構調整提供參考依據。

上述分析角度大多較為宏觀,對具體地區和行業的深入分析較少。江蘇省醫藥產業近年來保持著20%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各項發展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但對其結構調整與“三廢”排放之間關系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將運用回歸分析,探究江蘇省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對“三廢”排放量的影響。

1 江蘇省醫藥產業結構與“三廢”排放現狀分析

1.1 江蘇省醫藥產業結構現狀概述

江蘇省醫藥產業主要門類包括:制劑、原料藥、醫療器械、中成藥、生物制藥、中藥飲片、衛生材料和制藥機械類。表1主要選取江蘇省醫藥總產值中占比較大的化學制藥大類(原料藥與制劑加總)、中藥大類(中成藥與中藥飲片加總)和生物制藥大類進行產業結構分析。

2012年,江蘇省規模以上制藥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290.7億元,同比增長27.6%,約占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的1/8,化學制劑等子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由表1分析可知,2008~2012年工業總產值方面,化學制藥由2008年占比62.46%下降至2011年占比58.05%,2012年回升至60.73%,總體維持在60%左右。中藥大類由2008年占比8.23%下降至2012年占比7.74%,總體維持在8%左右。生物制藥大類由2008年占比8.05%上升至2012年的10.63%,體現出該產業良好的發展勢頭。工業銷售產值與工業總產值相似,化學制藥和中藥大類占比有所下降,總體分別維持在60%、8%左右,2012年生物制藥占比超過10%,與2008年相比占比增長2.15%。利潤總額方面,化學制藥由2008年占比71.48%下降至2011年占比5900%,2012年回升至63.60%。中藥由2008年占比6.47%上升至2010年占比9.06%,之后降低至2012年的7.14%。生物制藥總體為上升趨勢,由2008年占比8.02%增長至2012年占比9.88%。

1.2 江蘇省醫藥產業“三廢”排放現狀

江蘇省正面臨工業化高級階段的門檻,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環境質量的變化,而污染的情況具體表現在工業“三廢”的排放方面:2003年,江蘇省醫藥工業廢水、工業廢氣和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分別是4913.31萬噸、41.34億標立方米和18.59萬噸,而到了2012年,工業廢水、工業廢氣和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則變化為5076.5萬噸、114.8744億標立方米和11.24737萬噸。

具體分析來看,工業廢水排放量前期處于上升態勢,2005年增長速度一度高達22.09%,2007年廢水減排21.10%,此后工業廢水排放量呈現階段性波動,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工業廢氣2003~2005排放量有所下降,2006~2008排放量極速上升,2008年甚至達到228.96%的增長率,經歷了2009~2010減排控制,2011年開始排放量上升勢頭越發明顯。而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平均每年的減排幅度達到4%,尤其2011年,排放量下降35.96%。江蘇醫藥產業“三廢”排放量的變化情況各異,工業廢水和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總體變化幅度較小,整體平緩,而工業廢氣排放量變化大起大落,這與2008年江蘇省醫藥企業數量劇增(總的增加了251家,化學制藥大類增加了68家)以及廢氣包含種類繁多等因素有關,同時說明醫藥企業對廢氣處理有所疏忽。

2 江蘇省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對“三廢”排放的影響

2.1 數據來源與處理

由于統計口徑的調整,本文選取2003至2012年度江蘇省醫藥制造業工業“三廢”排放量以及化學制藥大類、中藥大類和生物制藥大類的產值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數據來自《中國醫藥統計年報》、《江蘇省統計年鑒》。對獲得數據進行取對數與差分處理,以保證數據的可操作性。

2.2 數據分析

2.2.1 江蘇省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對工業廢水產生的影響

對廢水排放量與細分產業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后,得到R2的值為0.756751,F值為4.148026,顯著性水平為0.1,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具體來看,中藥和生物制藥大類的彈性系數分別在0.1水平和0.05水平上顯著,中藥產業工業總產值每增加1%,江蘇省醫藥制造業廢水排放量將增加1.12%,這與江蘇省中藥產業規模較小,廢水處理技術水平有限的現實情況有關。因此,中藥產業的發展在一定時期內加速了廢水的產生。生物制藥產業總產值每增長1%,江蘇省醫藥制造業廢水排放量將減少3.39%,這是由于生物制藥產業整體技術水平較高,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有限。化學制藥產業雖然彈性系數不顯著,但可以看出其對工業廢水的排放有正向影響。

2.2.2 江蘇省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對工業廢物產生的影響

對固體廢物排放量與細分產業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后得到R2的值為0.931149,F值為18.0323,在0.01水平上顯著,模型的擬合程度很好。具體來看,化學制藥和中藥產業的彈性系數在0.05水平上顯著,生物制藥產業的彈性系數在0.01水平上顯著。化學制藥產業工業總產值每增加1%,江蘇省醫藥制造業工業廢物的排放就減少6.35%;中藥產業工業總產值每增加1%,江蘇省醫藥制造業工業廢物的排放將減少329%;生物制藥產業工業總產值每增加1%,江蘇省醫藥制造業工業廢物的排放將增加12.49%。化學制藥及中藥產業對工業廢物排放增速有著較好的抑制作用。而生物制藥產業的快速增長卻帶來了工業廢物排放量的高速增長。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醫藥統計年報》中工業固體廢物包括危險廢物、冶煉廢渣、放射性廢物和其他廢物等。而國家危險廢物目錄中包括利用生物技術生產生物化學藥品、基因工程藥物過程中的母液和培養基廢物等。生物制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大量廢物的排出,對環境產生了較差的影響。

2.2.3 江蘇省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對工業廢氣產生的影響

對廢氣排放量與細分產業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后,得到R2的值為0.82617,F值為6.3371,在0.05顯著性水平上顯著,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具體來看,中藥和生物制藥大類的彈性系數并不顯著,但不難看出這兩個細分產業對于廢氣排放存在一定的負向影響,尤其是生物制藥產業,其彈性系數的絕對值較大。化學制藥產業與廢氣排放量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彈性系數高達3.3323,說明化學制藥產業的發展對于廢氣排放量整體上揚的趨勢負很大責任,這與化學制藥產業技術水平較低、資源耗費嚴重以及廢氣產生較多等特性有關。

2.3 結論分析

總的來看,中藥產業排放的廢水是一類含難降解物質和生物毒性物質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對水體的污染十分嚴重,因此對工業廢水排放的正向影響較大,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則對工業廢水排放量的增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廢物處理方面,江蘇省中藥產業以及化學制藥產業的不斷發展使得企業更加熟練、高效,化學制藥產業的作用尤為突出。而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對于工業廢物排放量的增長有著較強的促進作用。江蘇省工業廢氣治理程度相對較低,化學制藥產業與工業廢氣排放量的關系呈現出一種較強的正相關,中藥產業與生物制藥產業對廢氣排放的抑制作用還不夠顯著。

3 產業結構調整相關建議

3.1 區別對待細分產業

由上述分析可知,江蘇省化學制藥、中藥、生物制藥產業分別對廢氣、廢水、廢物排放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應有針對性地進行規范治理,達到減少結構性污染的目的。在中藥產業方面,建議加強GAP、GMP、GSP等認證監管工作,從藥材種植源頭抓起,保證周邊水質,做到及早防范、及早治理。化學制藥行業應注重企業的兼并重組,督促企業技術升級,促進原料藥生產企業向高附加值低污染度的制劑產業發展,重點規范廢氣排放標準。生物制藥產業是江蘇省未來醫藥經濟重要增長極,一方面,應加強對生物制藥產業的扶持,提高其在江蘇省醫藥產業結構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積極尋求母液、培養基廢物等的中和方法,促進固體廢物的循環利用。

3.2 嚴格遵循行業標準

2010年7月1日,《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全面強制實施,2014年1月24日《環境保護綜合名錄》也正式。江蘇省醫藥產業應積極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淘汰“兩高一低”產品和落后工藝、技術裝備,達成相關目錄指標。江蘇省醫藥產業應依照產業實情制定并嚴格實施產業指導計劃,以單位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為基礎,同時參考稅收率、就業貢獻率等指標,制定產業指導目錄。

3.3 加強監督管理工作

對于符合江蘇省醫藥產業結構優化目標的高技術企業和優勢企業,制定鼓勵和引導性的政策,促進這些企業的發展;對于相對劣勢企業,制定鼓勵產業升級、產業轉移或退出的系統性政策;對于“三廢”排放污染嚴重的企業,應禁止投資接受新項目,規定最后期限,實行強制淘汰。《江蘇省“十二五”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中更多地關注醫藥企業廢水以及廢物排放治理情況,在廢氣排放方面未多涉及,因此,建議江蘇省采取積極政策加大對工業廢氣排放標準的制定以及創新監管,從而抑制其增長勢頭。

參考文獻

[1]Torvanger A.Manufacturing secto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nine OECD countries,1973-87:A Diviia index decomposition to changes in fuel mix,emission coefficients,industry structure,energy intensities and international structure[J].energy economics,1991,(3):168186.

[2]Lantz,V,Feng,Q,2006.Assessing income,population,and technology impacts on CO2 emissions in Canada:where’s the EKC[J].Ecological Economics 57,229238.

[3]趙海霞,曲福田等.環境污染影響因素的經濟計量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環境保護,2006,(2).

[4]李瑋,趙國浩.基于環境約束的工業行業結構優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3).

篇11

本文建立生物制藥企業價值投資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綜合分析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對在我國滬深兩市上市的生物制藥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實證研究。將所得綜合因子得分排名與市盈率排名進行對比,尋找最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利用聚類分析方法,進一步說明投資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發掘各公司的投資價值。

一、資料與方法

1.樣本選取

根據最新的行業分類標準,2012年度在滬深股市交易的生物制藥上市公司有27家,再對這些樣本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剔除了最新上市和連續三年虧損的四家,最后得到的樣本公司為23家(見表2)。

2.數據來源及處理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2012年年度報告,結合財務管理、統計學等專業的理論知識,運用SPSS19.0和EXCEL數據處理與分析工具進行數據的定量分析。

二、生物制藥上市公司價值評價

1.生物制藥上市公司價值評價指標選擇

結合財務管理、投資分析的知識以及參考相關文獻[2-6],本文選取了每股收益等15個指標建立評估體系,見表1。

2.因子分析過程

(2)確定公共因子數量

利用KMO檢驗和Bartlett's球形檢驗進行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7]。方差貢獻率由各變量對某一個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加總而來,是表示某個公共因子相對重要性的指標。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前五個特征值的方差累計貢獻率達到了89.279%,因此只需要選取前五個公共因子就可以保留原始變量提供的89.279%的信息。

(3)因子得分

為了增強各公共因子和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更好地解釋公共因子代表的含義,本文以最大方差法旋轉因子載荷矩陣。分析成份得分系數矩陣可知,公共因子F1在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報酬率、每股剩余收益、營業利潤率、本科以上人員比例上有較大的載荷量,可以理解為代表著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共因子F2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上有較大載荷量,可以理解為代表著公司的償債能力;公共因子F3在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每股收益增長率上有較大載荷量,可以理解為代表著公司的成長能力;公共因子F4在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每股剩余收益上有較大載荷量,可以理解為代表著公司的市場表現;公共因子F5在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上有較大載荷量,可以理解為代表著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8]。

通過計算每一個公共因子旋轉后的方差貢獻率乘以對應樣本的相應因子得分進行加總,因子得分越高其內在價值越大,見表2。

3.因子分析結果

表2的綜合得分反映了各公司的內在價值大小,但是內在價值高的公司并不代表投資價值最高。根據價值投資的觀點,要選擇股票市場中內在價值被低估或者說市價被高估的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投資目標。各公司每股市價也是一個絕對的概念,我們要把它用一個能在各公司之間橫向比較的指標替代。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9]。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收益的比率,反映了投資者愿意對每一元凈利潤支付的價格,可以用來比較公司股票的投資報酬和風險。市盈率越低,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或每股市價越低,因此投資風險就越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市盈率指標只適用于同一行業中不同股票的投資價值的比較,因為他們的每股收益接近,具有可比性[7]。本文研究對象僅限于生物制藥行業,所以適用該指標。

由上表結果可知,按照綜合因子得分的排名與市場上表現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排名存在明顯差異。表明在上市公司中存在價值被低估或者被高估的股票,也就是說有些上市公司是具有獲得超額收益投資價值。由于市盈率排名越高,股票價格越高,存在著價值被高估的可能越大,從而投資風險越大。所以因子得分排名越高即公司內在價值越高、市盈率排名越低即投資風險越小、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越具有投資價值。因此,公司價值被市場投資者低估的股票有:天壇生物、長春高新、科華生物、雙鷺藥業、上海萊士、安科生物、千紅制藥。這些股票按照因子分析結果在2013年具有投資價值,投資者可以以此作為參考獲得高于市場的平均收益。

4.基于因子得分的聚類分析

上述的結論分析已經為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是因為投資者在做投資決策時,出發點往往各不相同,投資理念差異很大。為了更深入細致地分析行業板塊的情況,幫助投資者發現投資價值,本文將進一步根據上文研究結果中的因子得分將這23家生物制藥公司進行聚類分析,以期得到更多投資分析的有用結論。

本文利用聚類分析中的系統聚類法,測量尺度選用平方歐氏距離,聚類方法為離差平方和法[10],將23家生物制藥公司劃分為4類,結合各公司多方面能力排名(表3)分析如下。

第一類:該類別囊括了生物制藥上市公司的大部分,一共有15家,這些公司的綜合排名位于市場中等或者偏下的位置,且各自在一兩個指標上低于市場平均水平,有待進一步的改善。但是個別指標表現突出,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投資者如果希望尋找股市中的“黑馬”,應該對該類別股票給予密切關注。

第二類:包括3家公司。該類別公司在盈利或經營管理能力方面表現較好,但是市場表現低于平均水平,償債不佳,希望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較高投資回報的投資者在選擇該類股票時需謹慎。

第三類:包括4家公司。該類別公司償付債務能力具有很大優勢,抗風險能力強,容易獲得銀行投資者和債務持有人的青睞。但是大部分的盈利報酬能力低于醫藥行業整體水平展望未來,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繼續深化改革和連鎖藥店規模的逐步擴張,醫藥流通業的盈利報酬能力應該會有所改善。

第四類:萊茵生物一家。觀察分析結果可知,只有萊茵生物市盈率為負值,這是因為2012年度該公司一項投資的項目資金需求較大,公司新增借款額度較大,其財務費用支出和管理費用大幅增加,但該項目部分收益無法確認,造成該年度凈利潤為負值。由于該公司存在這一特殊情況,其與同行業的其他公司并不具有可比性,不能因綜合排名居于后位而否認該公司的投資價值,投資者可以追蹤觀察該公司動態及投資進展,以尋求合適的投資時機。

篇12

1。 基因工程技術:激素和許多活性因子是調節人體生理代謝與機能的重要物質,其活性強,臨床療效明顯,但這些物質自然界甚為稀少,從人體及動物中提取難度大,來源有限,無法滿足臨床需要,而現代生物制藥技術卻為臨床提供了這類廉價、高效的藥品。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激素類藥物,一般從動物中提取,其資源缺乏,價格昂貴,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將人或動物胰島素合成基因分離后移植到微生物細胞中,并實現基因表達,這樣用基因工程手段得到基因重組微生物被稱為基因工程菌,利用基因工程菌在200L發酵灌中產生10克胰島素相當于450千克胰臟中提取的產量。人生長激素(簡稱HGH)是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的由191種氨基酸組成蛋白質類激素,分子量為22000D。以前,人生長激素只能從人腦垂體前葉中分離純化,應用深受限制,而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動物細胞工藝可得到,并且與人生長激素相同,臨床用于治療垂體前葉HGH分泌障礙引起的侏儒癥,促進燒傷及骨折等創傷性組織的恢復,也用于改善老年性腎萎縮的癥狀及治療胃潰瘍。

2. 酶及細胞固定化技術:微生物轉化及酶催化工藝早已在制藥工業中廣泛應用。酶與固定化技術結合彌補酶的不足,在制藥界取得顯著發展,如用大腸桿菌酞化酶生產6一APA、犁頭霉素生產氫化可的松、乳酸菌轉化蔗糖制備右旋糖醉等。原西德BeohringerNannhein公司在青霉素酞化酶固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他們用聚丙酞胺凝膠包埋法制成微型小球狀固定化酶已投人生產,其表面活性為100一150U/g,1kg固定化酶可生產500kg6一APA,能連續反應300次,他們用第二代工程菌的固定化酶轉化率達到85%一90%,反應次數達900次,有人用固定化后活力可維持100天以上,固定化細胞、特別微生物細胞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藥物的合成中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用固定化酶的膜反應器分離布洛芬可得到許多有光學活性的化合物,體外試驗證明其S一異構體比R一異構體活性高100倍。近年采用多種固定化系統組成的人工腎可在體內反復返轉具有顯著臨床效果。

3. 細胞工程及單克隆抗體:植物細胞工程培養技術為開辟藥物新資源、使微生物原料生產工業化、保護自然界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中醫臨床應用之中,中草藥數千種,其中89%來源地植物,初始靠手集野生資源,最后鑒于野生資源有限,及不斷開發利用,難以滿足需要,許多名貴藥材如天麻、人參、當歸、黃茂等均采用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其所含有效成份較天然植物含量高。如培養的人參細胞中Ginselagoside含量較天然植物高5.7倍。培養的煙草細胞C。QIO含量較天然植物高16.30倍等等。由此可知,植物細胞工程將為人類創造一代新型中藥制劑造福人類。動物細胞培養技術主要以植物的微生物難以生產出蛋白質類藥品,并實現工業化、商品化。英國韋爾科母公司采用8立方米培養罐培養生產a一干擾素為工業化動物細胞培養典型實例,被稱為"超大規模"動物細胞培養獲得成功。1975年英國科學家通過淋巴細胞與骨髓細胞融合產生的雜交瘤,經體外培養、分離可得到一些無性繁殖細胞株,它們能分泌免疫學均一抗體。這種抗體為單克隆抗體,單克隆抗體一經間世顯示巨大生命力,由于單克隆抗體目前在醫藥領域具有特異性強、操作方便等特點,因此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單克隆抗體代替傳統的抗血清用于臨床診斷。1981年美國批準第一個單克隆抗體診斷試劑后,1983一1984年又批準了37種,1985年美國FDA認可就有55種,到1987年底,美國已批準單克隆診斷試劑在上百種以上,它主要用于艾滋病、腫瘤性疾病、乙型肝炎及細菌性感染等疾病的診斷,臨床療效顯著。由于單克隆抗體對相應抗原結合,具有高度專一性,因此有人試用腫瘤抗原的抗體作為抗腫瘤藥物的攜帶者,將藥物導人腫瘤細胞,從而使腫瘤藥物有選擇性殺傷腫瘤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細胞,這種由單克隆抗體和抗癌藥物組成的導向藥物為"生物導彈"

二 、生物技術應用展望

1. 加大研發投入,建立高效研發產品線。國內大多數生物醫藥中小企業缺乏完善的自主研發體系,新產品研發效率低下。這與國內生物醫藥業研發投入嚴重不足有關。目前,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大多數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不足10%,甚至低于2%,遠低于國外同類企業的研發投入。沒有足夠的研發投入往往造成后續產品開發乏力。國內生物醫藥企業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建立或完善從上游構建、小試、中試放大、臨床研究到最終生產的高效通用技術平臺,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產品。國內少數企業,如沈陽三生,每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10%,該公司陸續開發出了干擾素、IL-2、EPO、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一系列產品,經營業績良好。

2.哺乳動物細胞表達藥物開發是國內生物醫藥的重大發展機會。全球銷售領先品種大部分都采用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的技術平臺,目前,特別是單克隆抗體藥物已經成為了生物醫藥的重要發展方向。在國內,大多數銷售領先的主要品種不能實現國產化,往往不是由于專利限制,而是國內基本未能掌握該技術平臺。預期在未來數年內,能真正解決哺乳動物細胞高效表達及大規模培養技術這一重大技術平臺的國內企業,將會獲得豐厚的利潤回報。

3. 選擇合適的產業化項目。醫藥產品開發風險大,即使產品開發成功,一般每10個新藥中大約只有3個能獲得超過其開發費用的收入,而另外7個新藥的收入還不足以補償其研發費用。與其它化學藥一樣,大多數生物醫藥產品盈利能力低下,甚至虧損。因此,在生物醫藥研發立項前,必須對其進行科學、市場等方面的全面論證,以減少項目研發及市場銷售失敗風險。

生物醫藥產業是發展前景巨大的一個產業,隨著"人類基因組"等生物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生物基因藥物將被研發和投入生產,生物醫藥產業將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篇13

Abstract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is one of most important specialized courses for bio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university and recent teaching experienc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xamination reform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生化制藥主要是從動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中提取、分離、純化生物活性物質,加工制造成為生化藥物,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質、核酸、酶和輔酶、糖類、脂類藥物等。生化制藥工藝學是本校生物制藥專業的主要專業課,需以生物化學、生化分離工程及化工原理等多門學科為基礎,包含的技術內容,主要涉及生化藥物的來源、結構、性質、制造原理、工藝過程、操作技術和質量控制等方面,①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的學科。結合本校地方性高校的特色,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從事生化藥物研究、生產與開發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生產方法,對生化制藥工藝學的課程建設進行研究與實踐,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 教學內容

生化制藥工藝學作為一門綜合性應用型學科,學習內容豐富,但在有限的學時安排下,需要結合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優化教學內容,與已學課程緊密聯系,避免教學內容重復,重點突出。

生化制藥工藝學雖為重要的專業課程,但是鑒于生化藥物種類多、內容繁瑣,大多學生在初接觸這門課程時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視,甚至形成課堂麻木的狀態,②因此在注重教學方法的同時,需要在教學初期,充分體現出本課程的重要性,并強調其實踐價值,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本課程的重點,主要是近百種生化藥物制造工藝。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需要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對重點藥物重點分析,依照“結構與性質生產工藝工藝分析檢驗方法”這個次序進行教學。例如多糖類藥物中的天然抗凝劑肝素的生產工藝中,③根據肝素是多聚陰離子的性質,可用到D-254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分離,藥物的性質決定了生產方法的選擇,因此從結構與性質入手,學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其生產工藝。

生化藥物不僅可從生物材料提取、純化獲取,部分亦可用化學合成法生產。當今生物技術包括細胞工程技術、微生物發酵技術、酶工程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等發展迅速,也成為生化藥物開發的重要的途徑。雖然生化制藥技術得到的天然生化藥物是研發新藥的重要先導物,但是先進的生物制藥技術也是生物制藥專業學生必修的一個內容。因此,在學習藥物傳統的生化制藥工藝的同時,輔以了解藥物最新的生產工藝,與時俱進。例如蛋白質類藥物中的重點代表藥物胰島素,除了掌握提取法生產豬胰島素外,還需了解重組DNA技術生產人胰島素,即人胰島素的AB鏈合成法。

2 教學方法

2.1 優化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課堂的教學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為主、傳統板書為輔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增加授課信息量,拓展和擴大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大大提高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等。④課件不能是電子教案或教材的掃描復印,大段的文字只會造成照本宣科、學生麻木的狀態;也不能過分追求豐富多彩的視聽和動畫效果,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本末倒置。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結合大綱和教學目的,并將教學思路、素養、科研完全融入。課件力求簡潔,白底黑字為主,紅藍色標示重點,內容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同時利用網絡信息收集及利用Flash、Photoshop等制作相關素材,達到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此外,利用學校的教學信息門戶平臺,教師將課件、電子教案和教學相關資料上傳到網站上,學生可隨時登錄查閱,亦解決了多媒體教學課件信息量大,造成課堂教學節奏過快、學生疲于記筆記而無暇專心聽課的問題。并且,學生可在該平臺留言提問,便于師生的交流探討,增強互動性。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推薦其他高等院校中的精品課程網站以及圖書館的數據庫,收集了解一些生化藥物先進的生產工藝,豐富學習內容。近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微信、QQ是目前學生用戶群最大的互動交流手機軟件,⑤教師嘗試運用這兩大軟件,亦可進一步實現學習資源共享、促進師生間交流互動。

2.2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師生互動

在生化制藥工藝學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式、歸納式、任務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激勵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加師生互動,活躍教學氣氛,提高課程的學習興趣及效果。

在課程教學過程針對章節中的重點及難點進行啟發式的闡述,設計一些容易混淆的問題,通過學生之間的探討,進一步加強知識點的掌握。例如在學習第一章緒論之前,提問“生化藥物=生物藥物+化學藥物?”部分學生答案是等式成立,部分學生直覺等式不成立,但是理由又不明確,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探討。教師適時對這三個概念的辨析,使學生掌握該知識點的同時,誘發學生對該章節產生學習興趣。

在介紹各類重要生化藥物的生產工藝,主要是采用歸納介紹各類藥物的主要特性和生產方法,再舉例介紹代表性的藥物。例如“脂類藥物”教學過程中,以脂類藥物的特性,即脂溶性引入教學,然后簡單介紹脂類藥物的主要分類及應用,歸納脂類藥物制備的一般方法,最后介紹重點藥物的生產工藝。在生產工藝介紹的時候,不僅介紹教材中列舉的常規方法,而且結合查閱到的文獻和教師自身科研經歷,介紹新穎的藥物生產工藝或方法。以脂類藥物中的磷脂類代表性藥物是卵磷脂為例,除了學習教材中的常規工藝即采用溶劑提取法分別從腦干和蛋黃中分離外,補充介紹以植物材料大豆為原料進行提取,并補充介紹超臨界提取法、柱層析法等,從而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引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為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增加任務式教學模式。任務式教學模式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任務進行教學。⑥例如“糖類藥物”教學過程,設置五個任務,包括:糖類藥物的分類與作用、糖類藥物的結構與一般制造方法、動物來源糖類藥物的生產工藝、植物來源糖類藥物的生產工藝、微生物來源糖類藥物的生產工藝等。將學生相應分成五個團隊,學生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利用圖書館及網絡資源,查找文獻,歸納總結,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3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知識

單純的理論學習是無法滿足學生對這門課程知識的充分理解,實踐可以加深鞏固學習內容。本校設有生化制藥大實驗課程,但課時量比較有限,為此,教師另設開放性實驗以及學生科研實驗等,編寫相關相關教材,并將自身科研成果融入其中,進一步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3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更改以往的閉卷考試形式,而是以開卷考試和平時成績相結合。閉卷考試,容易導致學生死記硬背,考前集中復習,考后瞬間忘光的現象。開卷考試,注重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如工藝理解及分離技術的應用等。平時成績包括基本的出勤、課堂記錄、課堂表現、作業以及任務式教學環節中任務完成情況。

4 結語

生化制藥工藝學是生物制藥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核心課程,根據地方性高校的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學突出重點內容,重視應用,充實實踐教學,考核方式多樣化,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符合本校地方性、應用性、綜合性人才培養目標。

注釋

① 吳曉英.生物制藥工藝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5.

② 王中興,陳芳.《生物制藥工藝學》課堂麻木狀態的對策[J].校園心理,2010.8(1):48-49.

③ 吳梧桐.生物制藥工藝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5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方县| 吐鲁番市| 安达市| 新丰县| 宾阳县| 郸城县| 广安市| 壶关县| 淳化县| 历史| 报价| 孝义市| 阳曲县| 汶上县| 荥阳市| 洛扎县| 横山县| 宿松县| 开化县| 定边县| 阳江市| 临夏市| 武义县| 德江县| 蒙山县| 汝州市| 灵璧县| 扶风县| 巴林右旗| 贺州市| 莎车县| 紫金县| 长沙市| 吴江市| 宾川县| 宁陵县| 台南县| 凤翔县| 遂溪县| 丹寨县|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