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光伏市場發展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光伏市場發展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光伏市場發展

篇1

0 引言

光伏發電是一類新興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形式,是一種環境友好的發電方式,不利用煤油等燃料,綠色環保,沒有轉動式組件,維護簡單,其設計模塊化,決定了其業務范圍變化自由,根據現場的要求調整系統的能力和其他突出的優勢。伴隨著光伏行業的迅速發展,已有諸多學者針對太陽能發電系統進行了詳盡的研究[1]。

我國已明確提出了鼓勵在中國東部地區修建能夠與住宅結合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因此,未來的重要研究方向必定會落在分布式光伏發電行業上。在此背景下,本文介紹了光伏發電系統的分類、系統程序、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和方式。

1 分布式發電定義

現在我國分布式能源系統的兩個標準,能源系統的定義:只要在35kV及以下電壓的電網連接,在20mW和下面的單體規模,同一配電臺區內被消納電力可規劃在同一類別分布區內[3]。實際上分布式更多定義的還是并網側電壓在10KV以下用戶,單個并網點在 6MW 以內并網時采用自發自用形式的分布式電源類別。

2 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發展現狀

2.1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從406號的文本中,分布式有兩種類型的補貼,即自發自利用互聯網和基準價格補貼,但基本上是前者應用更為廣泛。根據能源局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通知文件,現在大部分都是在自發自用的基礎上再加上度電補貼,如果有多發、用不掉的的電要余電上網,那就是根據余電上網的價格再加上度電補貼。

2.2 全額上網

分布式光伏項目可選擇三種模式:如果選擇“全額上網”方式[2],對應的光伏標桿電價為0.95元/kWh;如果你選擇自發自用,互聯網,國家給予0.42元/千瓦時的價格補貼,都自發自用,基本電價為售電價格,再加上國家電價補貼之和。

2.3 分布式政策補貼

一直以來,我們所說的分布式光伏政策令人滿意,主要是指額外的地方政府補貼政策。 事實上,每一個省和縣,甚至一些地方的一些城鎮,為電力補貼的程度是一個相應的政策。

這些省份更多的是在一些地方光伏發電能力,首先是消化的光伏發電能力,第二個地方的清潔能源的比例有很大的好處。這是更多或從GDP能耗的比例,在這些地區的清潔能源的比例,政府認為,使用一些補貼,以鼓勵市場,促進市場的積極性。

2.4 分布式收益

2.4.1 自發自用比例

從能源行業的角度來看[3],更關心的是自發自用。因此,對于自然使用的發電廠,最重要或關注的比例自發自用。如果該比率太低,這將導致更多的收入從脫硫的煤炭價格,而脫硫的煤炭價格比以前的價格購買電價低得多。因此,我們在分布式的位置,更多的是看當地的功率曲線和電力負荷曲線,以盡量減少之間的差異,所以我們將提高自住比例,提高了我們的收益率。

2.4.2 依托基礎的存續性

而收益其中的一個點,就是依托基礎的存續性。這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屋頂本身的存在[4],即屋頂的承重和拆卸的問題,另一個是,業主可以生存25年不會跑掉。所以至少在20年的PPA可以保證收入。對于業主的生存,我主要集中在是否業主的行業景氣,信譽的整體業務和使用的電氣穩定性,生產穩定,是否為訂單性生產。

3 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地面光伏電站將在2年時間內到達發展瓶頸,市場中心逐漸向分布式市場轉移;

(2)東面地面光伏電站可利用的土地快速消耗;

(3)社會整體用電量增速下滑,電源需要貼近用戶需求側并具備精細化調度能力,分布式電源優勢凸顯,其中利用形式最簡便、最安全的形式即分布式光伏發電[5];

(4)社會融資成本持續下降,資產荒成為新常態,電站20年不變穩定現金流成為稀缺資源;

(5)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應收賬款不穩定因素逐一解決(走向全額上網時代,實現補貼實時結付);

(6)分布式電站運營數據逐漸健全,光伏收益型保險出現,各類“陽光貸”產品出現;

(7)銀行逐漸認可分布式光伏資產,銀行可貼現性產品和系統集成商短名單出現;

(8)新電改帶來的市場化效應,為分布式光伏大規模走進小型工商業和戶用屋頂奠定基礎;

(9)十三五配網改造的推進為分布式光伏參與售點和整個能源互聯網的建設奠定硬件基礎;

(10)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走向小型化,在儲能系統的配合下成為智慧能源的中堅力量;

(11)社會資本流向符合大數法則的分布式光伏電站資產包的資產證券化產品;

4 結論

在國內不斷鼓勵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前提下,本文對分布式光伏并網發電系統進行了綜述性的描寫,分別介紹了我國光伏發電市場的定義標準、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重點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的規劃和實施情況,為以后分布式光伏系統的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劉建濤,張建成,馬杰等.儲能技術在光伏并網發電系統中的應用分析[J].電網與清潔能源,2011(07):62-66.

[2]李定安,呂全亞.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工程[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篇2

The Chinese photovotaic industry developments in 2015 saw both an increase in profitability and rising stock market values. The latter reflected an increased expectation of continued improvement in industry performance. The first half of 2015, shipments of Chinese photovotaic companies are on the up trend, the profit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photovotaic companies achieved profitability.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quarter of 2015 , there are seven Photovotaic companies announced their shipments data, which is RENE Sola(昱輝), HANWHA(韓華), YINGLI(英利), JA Solar(晶澳), Canadian Solar(阿特斯), JINKO(晶科), TRINA Solar(天合光能). Currently, these seven companies are the best seven companies in Chinese Photovotaic development. The data they published can represent a certain extent China’s development of photovotaic industry in 2015.

As we can see,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5. Trina shipments grew 20%, JINKO shipments grew 16%, HANWHA shipments grew 16%, JA Solar shipments grew 12%. RENE Sola, Canadian Solar, YINGLI decreased by 12.7%, 17% , 3%,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2014, HANWHA, JINKO, Canadian Solar, TRINA Solar, JA Solar shipments grew 81%, 38%, 32%, 30.6% and 16%, respectively. RENE Sola and YINGLI decreased 13.5% and 18% compare with 2014.

In the Chinese A-share stock market, shares of photovotaic has four listed companies in a loss; nine listed companies net profit are declined, More noteworthy is that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5, total revenue of 22 listed companies, increased about 17% compared with last year’s 22.7 billion yuan. In second quarter of 2015, JINKO’s gross profit rate reached to 21%(about 75 million US dollars), which ranks the forefro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But YINGLI’s gross profit rate has fallen to 10.35%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5, it leads to YINGLI attributable to ordinary shareholders in the first half profit is -961 million RMB. (about 150 million US dollars) Overall, Chinese photovotaic industry is in a process of steady improvement. Investors are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enterprise earnings reflects the company’s confidence in the capital market outlook. In Chinese A-share stock market, the median level of the photovotaic business have 41times earnings, compared to othe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photovotaic industry have a greater advantage, which reflecting investor optimism about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From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ese economic slowdown shows that China is transforming from investment-led economy to become economy consumer led economy. So as the Chinese photovotaic industry, not only exports, expand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advocate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But even so,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5, exports in Chinese photovotaic grew. Because the global demand still rising, and China supplies more than 70% of global photovotaic production capacity.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5, China’s photovoltaic industry will show a steady upward trend, but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votaic industry still facing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a relative weakness i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the short run,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will remain in an adjustment phase, as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will be accelerated. Competitive enterpris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echnology, capital,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rand will further seize market opportunities.

二、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has led to a sharp reduction in the global photovotaic market demand and a severe slowdown in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In October 2011, the United States launch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se for considering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against Chinese photovotaic industry. At this point, Chinese photovotaic industry has entered a “winter period” as its production slows down. The Chinese photovotaic production mode is raw materials (include multicrystalline and silicon solar panels) and sales are both in foreign markets, while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so that the photovotaic company can take advantage of cheap labor to generate 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Reducing demand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photovotaic market and the “double reverse” investigation has brought the Chinese photovoltaic industry to examine the weakness of it score competitiveness, as reflected in its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imbalance of the market distribution and other issues.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investigation to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otovotaic industry.

First of all, for the Chinese photovotaic compan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investigation of photovoltaic products directly lead to a decline in exports, which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January 2015,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nounced the second final junction photovoltaic dual case, the result will affect the export value of 2 billion to 3 billion U.S. dollars, and will affec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hinese photovotaic manufacturing practitioners’ lives. In general, as this trade circumvention of Chinese exports is extremely unfavorable findings often impose high anti-dumping duties, some companies are likely to face closure and lay-offs.

Low cost is the m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hinese photovotaic products (the current cost of large-scale photovotaic companies in China sales of photovotaic modu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bout $ 0.75, the average price in US is $ 0.97). China’s photovotaic industry dependent on imports of raw materials, a large share of its sales is dependent on exports, overcapacity is a major problem in China’s domestic market. Although the Chinese solar cell production has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ut it still more than 90% of products depend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largest market share is in Europe, its formation is highly external dependent. Chinese photovotaic industry by the United States of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in 2011, its output increase significantly slowed. From 2010 to 2011, China photovotaic production increase of 9981MW, after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from 2011 to 2012 was 166MW, less than one sixtieth of the previous annual increase. Because of China’s photovotaic products to enter the European market by Taiwan or other areas, and China is developing its own domestic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market, therefore, in 2013 China’s photovoltaic production on the rise again. But 2014 has led to a second wave of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investigation, cutting off the third-party channels, so once again cause damag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 general, China’s solar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 the global solar industry chain middle-level manufacturing sectors. Manufacturing sectors due to the low investment,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low technology and capital threshold,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Photovotaic production enterprises was possible. However, since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continue to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investigation, had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the continued expansion of China’s domestic application market, while increasing the employment market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of 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 industry.

三、International marke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Photovotaic indus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not just in the US and European markets accounted for a significant market share. In fact, demand from the US and European markets has been weakening, and they have turned to trade protectionism to protect their domestic companies,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investigation is the proof.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China’s Photovotaic industry has also entered in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to seek opportunities.

(This Image is from Internet)

As we can see, world Solar energy distributed mainly in West Asia, the Middle East, Africa and Oceania, Moreover, most countries in these regions ar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the Third World. They have tremend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hotovotaic markets.

四、Asia

Pakistan has been in the grip of severe energy shortages for many years with some rural areas left without power for up to 20 hours a day. There has been little local or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because of the extensive power cuts, and a number of factories have had to close down. This is the first energy project under the US $46 billion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a key part of China’s ‘new silk roads’, linking the port at Gwadar in southern Pakistan with Kashgar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 of Xinjiang. Pakistan has a large number of 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which can partially absorb the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China’s Photovotaic sector.[7] The plant is located in Bahawalpur region Thar desert, it is Pakistan’s first and 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solar power plant.

五、Africa

Africa has large tracts of land that are not covered by the grid, which precisely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solar energy development in Africa. Due to the imperfections of the national grid, although many regions are still using traditional kerosene (African countries spend more than 10 billion US dollars on kerosene per year. Residents spent 10%-30% of disposable income on kerosene.), but Solar energy has now become African countries’ choices. From the first chart of this article above we can see Solar energy is abundant in Africa, it is paradise of renewable energy.

From the Steven Sinofsky’s article “Africa’s Mobile-Sun Revolution”[8], he believ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s business in Africa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African people, alleviating poverty in Africa. He thinks the solar power combined with large-scale batteries will be the “grid” in developing markets in the near future.

“An amazing transformation is taking place, and that is the rise of solar. What we might see as an exotic or luxury form of power for hikers and backpackers, or something reasonably well-off people use to augment their home power, has become as common a sight as the water pump.”

In Sinofsky’s article, he thinks there were two factors has brought solar so quickly and cheaply to Africa people. First, China has been investing massively in solar technology, solar panels and solar-powered devices. That has brought choice and low prices, as one would expect. In seeking growth opportunities, Chinese companies are looking to the vast market opportunity in Africa, where people are still not connected to a grid. There’s a full supply chain of innovation, from the solar through to integrated appliances with batteries.

Second, China has a significant presence in many African countries, and is contributing a massive amount of support in dollars and people to build out more traditional infrastructure, particularly transportation. In fact, many Chinese immigrants in these countries on work projects become the first customers of some of these solar innovations.

Their first stop will be one of the biggest solar power stations on the continent in Garissa, Kenya. Chinese solar panel makers are set to supply the majority of the $140 million needed to build the power station, according to state-owned China Jiangxi Corpor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the deal’s coordinator. The move will give Chinese manufacturers a base of operation to expand their presence across Africa[9]. Kenya has a huge potential for power generation from solar energy resources. The government, of the last few years, has started taking initiatives to significantly boost solar power generation in the country, focusing on distributed as well as utility-scale solar power projects. The Kenyan solar park will generate up to 76 million kWh of electricity annually and provide power for about 350,000 people, half of Garissa’s population. Chinese solar companies “mired in debt and overcapacity are in great need to find alternative markets, as their biggest importer will probably buy less due to the duties,” Xinhuanet said. After China finishes building the Kenyan plant, Xinhuanet added, “Chinese solar panel makers may bulk up in Africa.”

六、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篇3

二是由被動應對向主動適就轉變:在實際工作中,有的人視輿論監督為“洪水猛獸”,以各種理由和借口拒絕、抵觸記者采訪相關問題,千方百計加以阻撓;有的絞盡腦汁“捂蓋子”,使批評報道無疾而終;有的不是去下功夫改進工作,而是在批評報道的個別細節上糾纏不休,甚至不惜人力、物力展開針對新聞媒體和相關記者的“反調查”;凡此種種,都是被動應對新聞輿論監督的表現。主動適就新聞輿論監督,必須克服消極和抵觸情緒,更不要為了顧全所謂“大局”而顛倒黑白,結果置自己于更為被動不利的境地;同時,必須加倍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減少批評性報道的誘發因素,讓媒體“無話可說”;當報道確有嚴重失實或不全面時,應及時與媒體溝通,掌握主動權,以最快的速度來消除公眾的誤會。

篇4

篇5

趙國紅強調,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謀劃“十二五”長遠發展、加速遼寧全面振興的關鍵一年,更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民生任務更加繁重艱巨的一年。外事僑務部門站在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是招商引資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更是遼寧實現對外開放的重要生力軍,擔負著服務國家外交大局,增進對外了解和交流,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的重要職責。希望全省外事僑務部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要求,以服務經濟發展、服務對外開放為中心,堅持抓交流、促友誼,抓項目、促合作,以超常的思維、超常的舉措、超常的力度和踏實的工作作風,全面提高外事僑務工作水平,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

一是實施多層次對外交流合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外事僑務部門要進一步增強服務遼寧全面振興的大局觀念,強化沿海意識和開放意識,緊緊抓住東北振興和沿海開放雙重機遇,把外事僑務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外事工作對擴大開放的推動作用,更多地把外事資源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結合省委、省政府“以增量調結構,在調整中擴增量”的要求,為發展新興產業的戰略決策服務。要發揮外事部門的信息優勢和渠道優勢,增進與遼寧資源、產業相近或互補的國家和地區的友好交往,推進與國際知名企業和集團的戰略合作。圍繞調整經濟結構培育優勢產業、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特別是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參與遼寧省特色產業和重點行業的結構調整與優化。

二是要加強對外交流、擴大遼寧的國際知名度。

要切實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加快推進人才、科技和教育的國際化進程,不斷提升遼寧的軟實力。以推動科技、教育等社會事業對外合作為重點,開展多種形式、多層面的教育合作交流,加快培育高層次人才,吸引更多海外優秀人才來遼工作。創新對外文化交流方式,搭建各種形式的合作平臺,把文化展示和高層訪問、經貿合作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改進對外宣傳工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向世人全面展示遼寧改革開放和發展振興的巨大潛力與優勢,讓世界了解遼寧。

三要增進睦鄰友好關系、擴大區域交流與合作。

外事僑務部門要利用遼寧毗鄰東北亞國家的地緣優勢,努力增進與遼寧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

四要突出重點,全面提升遼寧對外開放再上新水平。

篇6

一、中國光伏產業研究綜述

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中國光伏產業開始萌芽,到20世紀末,開始進入穩步發展階段,其迅速發展始于2004年以后。由于國外市場對光伏電池的需求不斷攀升、中國光伏產業也具備快速擴張的基礎、地方政府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中國的光伏電池總產量名列世界榜首,成為最大的光伏電池產出國。但是在取得卓越進步的同時,中國光伏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其弊端不斷顯現,尤其“雙反”調查,給中國光伏產業以重創,而且從目前來看,中國光伏產業只在數量上取勝。

目前,國內學者對光伏產業的研究焦點多數集中在對國內光伏產業現狀的分析,從而提出光伏產業今后如何發展的對策。宇文旭(2009)從世界光伏產業概況及光伏產鏈結構的視角,剖析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概況及其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今后發展的應對之策。李園紅、高明(2010)基于產業鏈視角分析了中國光伏產業在光伏產業鏈的上、中和下游這三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現狀,認為中國在光伏產業產業鏈上游缺乏核心技術、國內市場受限且不穩定、供給與需求發展不平衡。馬寧、董莉(2011)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探討了中國光伏產業價值鏈存在的問題,認為中國光伏產業一直以來都存在原料在外、市場在外以及未掌握核心技術三個方面的問題,提出中國光伏產業該如何實現升級。有學者指出中國光伏產業迅猛發展,但是還未突破起步階段,通過運用歸屬于產業組織理論的SCP范式總結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和所處困境,進而基于法律、技術、財稅和金融四個角度提出應對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對策。有學者利用太陽能光伏產業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專業化之術和顯示性競爭力指數來衡量中國光伏產業國際競爭能力,認為中國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在不斷強化,但是仍與世界強國存在較大差距,存在弊端,據此提出了增強中國光伏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建議.也有學者分析了中國光伏產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發展現狀,提出了相關對策。一些學者從高純多晶硅、硅片制造、電池生產、太陽能電站建設四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發現了中國光伏產業在其發展中存在一些障礙性問題,如產業發展高度對外依賴、國家長遠規劃受到對產業現狀認識不統一的阻礙。也有學者把波特鉆石模型作為出發點,認為中國光伏產業應該從技術創新、企業戰略等方面提升光伏產業國際競爭力。

有些學者對引發中國光伏產業發展中出現問題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其中一些學者認為領先技術的缺乏和經濟競爭力不足是困擾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也有學者在分析了國際與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趨勢的基礎上,認為中國光伏產業發展面臨困境是因為對抵擋技術過度投資、發展模式缺乏價值鏈兩端。也有學者從國際競爭力角度研究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綜上,鮮有文章從產業安全角度剖析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狀況,本文從產業安全的因素來剖析中國光伏產業安全面臨的問題。

二、中國光伏產業安全面臨的問題

在產業經濟學理論框架下,產業安全包括產業組織安全、產業結構安全、產業布局安全和產業政策安全。而從生產要素角度可以將產業安全劃分為資源安全、技術安全、人口安全和市場安全。由于與光伏產業密切相關的有資源、技術和市場三個方面,人口對其影響甚微,所以文章從資源安全、技術安全和市場安全三個方面對中國光伏產業進行分析。

1.資源安全

光伏產業鏈由硅料、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和應用系統五大環節構成。硅料的生產是后續環節能夠繼續的基礎,同時也是光伏產業鏈上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由于多晶硅電池一直居于光伏市場的主導地位,在2007年,其市場份額超過了90%。但是用于制造多晶硅電池的原料需要復雜的技術、大規模投資和長周期建設的支持,導致其發展速度緩慢,落后于整個光伏市場的發展水平,這導致了硅材料緊缺的態勢,而中國要面對的是更加嚴重的硅材料緊缺問題。自2004年到2007年,中國硅材料缺口一直在90%左右,有時甚至超過了90%。硅材料的缺乏幾乎成為整個光伏產業發展的瓶頸,不但阻礙了增加多晶硅電池產量的步伐,而且制約了整個光伏產業鏈的有序發展。這是因為生產硅材料環節薄弱,導致出現光伏產業鏈上游小、下游大的局面,即生產鏈上游比下游薄弱的狀態,上游和下游生產能力不匹配,會影響到整個產業的發展步伐。

2.技術安全

光伏產業要求硅材料純度達到99.9999%以上,但是這對生產硅材料的技術要求很高。而中國主要向市場提供耗能高的粗硅(純度在99.9%以下),以低價出口到國際市場,有外國企業提純后在轉銷中國,加工成可以直接用于光伏發電的電池組件,其中超過98%又被出口國外。由此可以看出,生產高純度的硅材料技術被外國企業所掌握,使得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受阻,導致中國光伏產業那以實現向市場提供低成本純度高的硅材料的戰略目標。而該項技術主要由美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國所掌握,這些國家以技術壟斷取得高額利潤。中國光伏產業一直未能掌握核心技術,有關技術的發展也多以跟蹤模仿為主,難以突破現有生產技術,從而導致國多數光伏企業將生產集中在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環節,而該環節位于光伏產業鏈尾端,幾乎趨于完全競爭。光伏產業發展的好與壞取決于是否擁有先進的技術,企業產品要想形成市場競爭力,那么企業要具有技術研發以及創新能力。

3.市場安全

中國光伏產業是一種典型的“兩頭在外”發展模式,不僅生產光伏產品使用的原材料絕大部分來自于從國外進口,而且對光伏電池組件的市場需求幾乎全部來自國外市場,從這可以看出,中國光伏產業的主要面向的是國外市場,而且幾乎完全依賴于國外市場,這使得中國光伏產業抗擊國外政策以及國際金融等影響因素的能力弱化。2011 年 11 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輸美光伏電池展開“雙反”調查。2012 年9 月初,歐盟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9 月下旬,歐洲光伏產業聯盟向歐盟委員會提起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反補貼”訴訟。自“雙反”調查事件以來,中國光伏產業生存面臨危機,一些小規模、不具有生產成本優勢的企業面臨著倒閉風險。這是中歐之間最大的貿易糾紛,也是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這些將對中國的光伏企業造成巨大的困難,若提高征收關稅,那么中國的光伏企業的市場將大面積萎縮,諸多企業將面臨破產。由于中國光伏產品生產成本高昂、還未形成完善的營銷渠道,國內現有光伏產業市場極小,而且不穩定。

三、小結

綜上,中國光伏產業安全面臨著資源、技術和市場的威脅,要想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可以從資源、技術和市場三個方面來考慮提升其競爭力。(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篇7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于2011年8月1日了適用于全國范圍的《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有專家認為,這項政策將從整體上理順太陽能發展的價格體系,同時各省可能還會推出進一步的補貼措施,這對光伏行業大有裨益。

另外,2012年國家推出了《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對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按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總投資的50%給予補助;其中偏遠無電地區的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按總投資的70%給予補助;對于光伏發電關鍵技術產業化和基礎能力建設項目,主要通過貼息和補助的方式給予支持,2012年用戶光伏發電項目補助標準為7元/瓦。

再者,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復雜,尤其、新疆、內蒙古、云南、貴州和四川等地處偏遠和荒漠地帶,太陽能資源豐富,利用太陽能光伏產品解決當地的用電難問題應是最佳選擇之一。

在這樣的大環境和相關政策的出臺下,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前景看起來似乎很光明。國內光伏企業未來向國內市場轉變也應在情理之中,目前,就有不少企業開始了國內市場的開拓。

山東力諾光伏集團總經理李秉霖就表示:“從2012年開始,力諾產品營銷將逐漸從國外轉向國內,逐漸以國內市場為重點,將海外營銷比例壓制到50%左右,力求將好的產品留在國內使用,讓老百姓都用上太陽能電力。”

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高居第一的英利集團,一直以來對中國市場抱有信心,也是最早開發這片市場的。英利集團總裁助理、法務總監陳卓告訴《經濟》記者,早在大家都不看好中國市場、在往歐盟銷售比往中國銷售能賺更多錢的時候,“我們都是壓歐洲的量往中國賣,因為我們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而且,不考慮美國和歐盟貿易糾紛的影響,“英利中國的國內市場也會繼續高速的成長”。

天河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同樣認為,未來國內市場將成為推動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阿特斯相關發言人也對《經濟》記者表示,盡管最近幾年才開始做國內市場,但是一旦歐盟和美國市場起變化,他們也會加大力度轉向國內市場的部署,“包括增設若干新廠區”。

但是,在多數企業看好中國市場非常好的成長性的同時,他們也指出,中國市場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取代歐盟市場的地位。前景固然廣闊,但是一旦歐盟立案成功,歐盟市場喪失的份額,中國市場不能馬上給予援助。這就是歐盟立案對中國光伏企業帶來的致命打擊。

開拓市場困難重重

中國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并非像其他產業一樣以需求為引導,當外需疲軟、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時,國內光伏企業很難短時間內通過國內市場轉移過剩產能。“發展模式一開始就存在問題,”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不是以需求為發展導向,而是以投資為發展動力,各地政府都在強調招商引資和投資規模,對產品是否有相應市場需求則欠考慮,這導致整個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光伏企業就不得不依靠外需發展。一旦外需萎縮,無法通過國內市場來度過寒冬。”

中國光伏產業起步的前期,大量企業粗放式地進入這個行業謀求發展,中國的一批民營企業適應國際化的游戲規則,迅速打開國際市場壯大自己的實力。但是布局不合理,以及產能的迅速盲目擴張,造成當下產能過剩。正如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經濟學家左小蕾指出的,中國光伏產業最大的問題是發展思路違反了產業發展規律。因此造成“沒有開拓消費使用市場,就一味擴大產能,‘戰略’新興產業還未開始,就加入了產能過剩的行業。”

當國外市場受挫時,過剩的產能應如何消化?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認為,一個產業的發展不能完全定位在國際市場,國內的消化潛能也十分關鍵。高紀凡則認為,制約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正是國內市場需求不足,他指出,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還處在需要政府扶植的階段,盡管中國的光伏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全球的50%以上,但國內市場需求卻只占到全球的5%。懸殊的比例差距,映襯出我國光伏產業供需相對失衡的現狀,只有打開市場應用的大門,才能找到解決我國光伏產業產能相對過剩的鑰匙。

然而國內市場又應怎樣開拓,其瓶頸何在?從中國掌控著70%的光伏產能和50%的全球市場,以及擁有7家TOP10組件制造商的實力來看,國內光伏市場的瓶頸并不是成本和技術,有專家直言“是并網難”。眾所周知,無論是光伏,還是風電,任何新能源項目最終的投資收益都是依靠發電來收回成本。而國內發電使用只有兩種途徑:自發自用和出售給電網,就是并網上傳。目前,對于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電網要求必須自發自用,不許上傳。光伏多余的電上傳電網之路卻被電網封死了,只有經過特許權招標的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才可發電上傳,進行售電。并網的受限極大地限制了光伏市場的發展。《經濟》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光伏如果并網,必須依托中國大電網,但是,目前的電網配置和規劃遠遠落后于新能源的發展速度。在這種情況下,新能源很難實現并網。

客觀難題存在已久,國家的補貼有沒有適時跟上?我們知道,政府的光伏補貼是光伏企業賴以生存的關鍵支撐力量。包括德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光伏產業之所以能夠獲得高速發展,均與政府的光伏補貼政策密不可分。但是,隨著我國政府出于“光伏發電系統建設成本下降幅度較大”的考慮而逐步削減對光伏產業的補貼,用戶光伏發電項目補助標準從9元/瓦降為7元/瓦,光伏企業的盈利能力由此將會下降,這顯然不利于光伏產業的發展。

光伏發電還須政策支持

針對歐美的斗爭,國內企業不放棄據理力爭,爭取外部環境的穩定,但是國內市場的開拓和強化必須進入政府和企業的規劃議事日程中。霍建國認為,需要建立國內配套的普及和需求的支撐,來承接產業的發展,否則就有發展風險。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指出,如果中國光伏企業想繼續發展,就要改變策略和方法。原來國內光伏企業是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優勢在國際市場打拼,這條路現在已經走到盡頭。“光伏企業必須擺伏原料和產品‘兩頭在外’的尷尬境地,創新技術降低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同時大力挖掘國內市場以吸收消化快速增長的產能”。

篇8

(一)光伏產業快速發展

江蘇省在1984年開始涉獵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之后便開始進入快速的發展,在2010年實現產值1988億元,接近全國光伏總產值的2/3,從業人員12萬多,直至今天被稱為“中國太陽能光伏第一省”,有“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江蘇”的地位。

(二)對歐出口量大幅下滑

2012年歐盟對我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前,江蘇約有近七成的光伏產品出口到歐盟,可以說歐盟曾是江蘇省最大光伏產品出口市場。2011年、2012年江蘇對歐盟出口太陽能電池占江蘇太陽能電池出口總值比重分別達73%、69%,而2013年對歐盟出口太陽能電池總值只有18.3億美元,占江蘇太陽能電池出口總值比重下降到31.8%。江蘇很多小企業更是直接關門歇業,據統計,江蘇目前光伏出口企業有300多家,出口歐盟市場的也超過300家,共有一千多家相關企業受到影響。

(三)光伏出口市場格局呈多元化趨勢

由于美國與歐盟先后對我國光伏產品采取“雙反”措施,使得我國光伏產品不得不收縮歐美市場,進而不斷尋求新的增長點。不同于歐美市場的持續疲軟,近年來,江蘇對亞洲市場的光伏產品出口額不斷增長,自2013年以后,亞洲市場已經取代歐盟成為江蘇第一大光伏出口市場。目前,從出口市場來看,江蘇已形成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四)“兩頭在外”困境有所突破

目前,我國日益重視原材料的開發和生產,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有18家,其中,江蘇中能憑借技術和產能優勢成為龍頭企業,其產量占我國總產量比重近50%;2014年,我國國內多晶硅產量達13.2萬噸,進口近10萬噸。從下游的應用市場看,對于以歐盟為主要市場的江蘇光伏企業來說,在歐盟實施“雙反”以來,雖然遭受慘重損失,但2013年國內市場實現突破式的增長,2014年,我國光伏產能達35吉瓦,國內市場安裝了10吉瓦多。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兩頭在外”的困境。

二、江蘇省光伏產業面臨的困境

(一)價格大幅跳水

光伏組件從toll年的平均每瓦1.5美元降至目前的0.7-0.8美元。2012年1-10月,光伏產業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了48.9%。雖然企業的出貨量增加,但產品價格的急劇下跌造成企業營業收人銳減。根據我省四家主要光伏企業(阿特斯、天合、韓華、中電電氣)的財報,四家企業共計出貨量為3.5GW,與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實現營業收人32.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4.4%。

(二)企業經營困難

一方面,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偏高。省內幾家主要光伏上市企業總負債超過600億元,平均負債率在70%以上,其中,天合光能為67.57%,阿特斯為79.47%,尚德接近85%。過重的債務負擔給企業正常經營造成嚴重不利影響。另一方面,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在當前整個產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金融系統已將光伏產業列為“高危”行業,紛紛收縮貸款規模,從嚴放貸,造成企業融資困難、融資成本加大。

(三)生產出現停滯

江蘇近千家光伏制造企業,有近半處于停產狀態,大型企業也嚴重開工不足,員工下崗或待工。徐州中能硅業受到國外多晶硅生產企業傾銷擠壓,目前,庫存7000噸,生產已處于停滯,尚德目前已進人破產程序。

三、江蘇省光伏產業解決困境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技術創新與進步

江蘇的光伏產業鏈雖已形成,在關鍵環節并不具備明顯技術優勢,與歐美等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江蘇省光伏出口長期以來都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技術的缺失是我們不斷遭受貿易壁壘的重要原因,技術的缺失也是阻礙產業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要實現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不斷突破各環節的關鍵技術,提高產品性能。除了政府在資金、政策上的支持外,企業要保有不斷創新的意識,加強產、學、研、金融結合,加大研發投入,企業間要加快兼并重組,中小企業要向大企業靠攏,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發展高效組件產業,加快單晶技術發展

對于發展光伏發電而言,要降低度電成本,就要提高組件的轉換率,發展高效組件產業。我國光伏產品一直以來是以多晶硅為主的。對此,要加強單晶技術的發展,加決布局單晶市場,要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盡快突破技術瓶頸。通過發展高效組件產業,也可以提高組件質量、降低組件在使用過程中光電轉化率年均衰減,保障光伏電站的使用壽命和發電效率。

(三)要進一步加大國內市場與新興市場的開發

從國內市場來看,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主要面臨光電尚未普遍實現平價上網、火電成本更低、棄光率高、光電電網配套設施不到位等問題。對此,要加快配套設施建設、注重發展分布式發電、提高大家使用清潔能源的環保意識,而對于成本問題,在真正實現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之前,政府應采取普遍性補貼來降低價格,鼓勵大家使用。

從發展新興市場來看,要借“一帶一路”戰略機遇,進一步加強對沿線國家的合作與開發。沿線很多國家都是經濟新興體和發展中國家,普遍處于經濟上升期,光電市場潛力巨大。當然,在發展新興市場過程中必然要而對那些強有力的競爭者,這就更加督促我們要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

(四)積極應對貿易摩擦

光伏行業應對貿易摩擦可以從對外和對內兩個方而展開。對外要做到以下幾點:對于已達成協議的制裁措施,我企業要嚴格執行,以穩定市場;對于正在進行中的要積極應訴,抱團應訴,聯合國內外可以團結的力量,通過磋商、法律抗辯來緩解摩擦;而對于有摩擦風險的市場,要防患于未然,建立預警機制,要密切關注其動態。同時,要深化多元化市場格式以分散市場風險。對內則要做到:提高光伏行業準入標準,適度瘦身,淘汰落后產能,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加強行業自律,進一步發展光電產業等。

參考文獻:

[1]魏政,于冰清.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中外能源,2013(6).

篇9

一、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歷程與現狀

隨著全球能源的短缺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其清潔、高效、安全等特點成為了全球普遍關注和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我國光伏發電在21世紀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以超過100%的增速快速發展。2007~2010年連續四年產量世界第一,2010年太陽能電池產量約為10GW,占全球產量的50%;其中90%以上均出口,出口額達到202億美元。多晶硅的的產量發展至4.5萬噸,光伏原材料自給率提高至50%左右;國內光伏產業發展逐步啟動,截止2010年,我國累計光伏裝機量達到800MW,當年增加500MW,同比增長166%。國內光伏企業500多家,海外上市16家,其中5家進入2011年全球光伏電池組件前10強①。光伏企業分布廣泛,形成了江蘇、河北、四川、內蒙古等100多個產業基地,涌現了英利、尚德等一大批知名企業。

二、“雙反”調查對光伏業的影響

由于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急劇縮減,主要依靠出口的中國光伏業也受到嚴重沖擊。2011年,中國光伏業利潤率從139%下滑到20%,超過50%的中小企業停產,30%企業大幅減產。在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的背景下,美國,歐盟等又相繼對中國光伏產品展開雙方調查與制裁,這無疑會給中國光伏業帶來一系列深刻影響。

(一)中國光伏企業國際市場快速萎縮

2012年10月10日,美國對商務部對華光伏“雙反”做出終裁,中國光伏產品生產商和出口商將面臨高達249.96%的反傾銷稅和15.24%的反補貼稅。這對于依靠成本低廉為主要競爭優勢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意味著將喪失中國光伏企業出口第二大市場——美國市場。與此同時,中國光伏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歐盟也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了“雙反”調查,這一噩耗直接使中國光伏業步入“寒冬期”,中國光伏業不僅面臨失去市場的嚴峻形勢,更是面臨巨額賠償風險。歐美相繼采取“雙反”調查,令中國光伏企業國際市場快速萎縮,這對主要依靠出口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中國光伏企業2011年以來大幅減產、停產,眾多中小光伏企業倒閉,光伏產業面臨“大洗牌”。

(二)加快中國光伏企業市場布局調整及產業轉型

“雙反”調查給中國光伏產業造成重大的打擊的同時,也反映出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諸多缺陷和弊端。

首先對外依存度太高。中國光伏產業原材料依賴進口,產品依賴出口,國內市場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是中國光伏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盡管中國光伏產業產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是90%的產品依靠出口無疑面臨巨大的貿易風險。

同時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規劃不合理以及投資過度也大大的阻礙了光伏產業的正常發展。2010年10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光伏產業列入我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諸多支持。同年,我國光伏產業各類項目紛紛上馬,各地競相打造“中國太陽能光伏中心”,無論中小企業還是大企業均加大投資和產能,爭奪國際市場;各地政府也盡其所能促進該產業發展。由于短期快速擴張以及對國際國內行業形勢的估計失誤,在2011年國際形勢急轉直下的情況下,眾多企業無法及時抽身,紛紛倒閉、停產,整個行業面臨“洗牌”。

在外部市場急劇收縮,內部市場剛剛起步這種“內憂外患”的情形下,調整光伏企業的市場布局及產業轉型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光伏產業的發展方向及對策

在短期來看,金融危機的影響在短時間不會得到緩解,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趨勢也不會迅速結束,光伏產業的國際市場縮減趨勢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存在。在光伏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調整市場布局,促進產業轉型無疑是光伏產業發展的最優戰略選擇。

(一)調整市場布局

1、擴大國內市場

擴大國內市場,減少光伏產業對外依存度,是此次“雙反”調查反映出的光伏產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只有擴大國內市場才能給光伏產業發展一個堅強的后盾。在現階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繼續加大政府在財稅、金融和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目前我國政府已經出臺實施了光伏上網標桿電價政策、《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政策。但是光伏產業是新興產業,發展不夠成熟,國家需要繼續完善各項政策,增強人才、財稅等之間的帶動功能,加強監督,落實政策。

(2)加快光伏電站建設,實現并網。光伏電站的建設受地理因素限制相對水電更小,應該加大普及力度。尤其應該以農村市場為重點,加強對離線式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研究運用,突破相應的技術瓶頸,促進國內光伏市場開發。同時要加快上網定價,實現并網。10月26日,國家電網召開新聞會,提出未來將對符合條件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提供系統方案制定、并網測試等全過程服務,不收取費用,富余電力全額收購②。相信只要企業與國家相互配合,很快能夠突破并網瓶頸。

2、鞏固歐美市場

歐美市場對中國光伏產業至關重要,在“雙反”調查的制約下,應該另辟蹊徑鞏固歐美市場。如效仿江蘇聚能硅業③在意大利撒丁島等地的投資設太陽能電站,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在歐美市場直接投資建廠;又如加強與歐美光伏企業合作開發,通過入股并購等方式保持和擴大市場份額。

(二)加快企業轉型

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強技術研發,提高核心競爭力是關鍵。我國光伏業自身核心技術薄弱,主要依靠來料加工,以低廉成本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要避免“雙反”事件的頻繁發生,研發和提高核心技術,增強產品競爭力才是根本。因此應該切實落實“十二五”規劃中“加強產學研結合,支持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全面提升本土光伏設備技術水平”④的要求,同時加強與國外先進科研機構和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實現高技術引進和培養。

此外還應科學規劃,完善產業鏈。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結合,合理利用和分配各地資源,加強行業規劃。重點扶持一批產業鏈完整,有一定核心技術,知名度大的龍頭企業。整合行業資源,淘汰落后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內部實現垂直一體化建設;制定行業質量認證標準,建立行業自身監管體系,提高光伏產品品質和競爭力,實現光伏業健康發展。

注釋:

①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J],政策前沿,2012,6

②《國家電網伸援手,光伏產業或迎曙光》,東方財富網:http:///news/1345,20121027

③《尋找機遇,創造屬于中國光伏產業的藍海》,人民網:http://.cn/n/2012/1101

④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J],政策前沿,2012,6

參考文獻:

篇10

1 光伏產業國內發展情況分析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電池生產國。在全國有300個城市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100多個城市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雖然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迅速崛起,但產業與市場反差巨大;我國絕大部分硅材料都從外國進口,而生產出來的產品,絕大部分都出口到德國等歐美國家,致使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深受海外市場情況波動的牽連,國內企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與我國光伏產品的制造大國地位極其不對等,國家一系列相關鼓勵政策的出臺雖然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國內光伏制造市場的快速增長,但是由于政策可執行度,技術原因導致的成本過高等原因,國內光伏產業應用市場仍然沒有明顯啟動,2010年中國光伏市場安裝量只占全球的3%。在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情況下,國內多個地區和企業仍然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就值得我們思考這種對光伏產業過熱的追捧是否合理。

2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光伏產業產品的應用市場沒有打開。這是我國光伏產業所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國內光伏市場遲遲未啟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光伏發電沒有定價上網。至今我國還沒有明確核準光伏項目統一的上網電價。沒有明確的上網電價意味著光伏發電系統在我國就沒辦法大面積地得到應用,所以太陽能電池板在國內幾乎沒有需求,只能依賴于對國外市場的出口。這造成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受制于人的情況,對我國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制約性。這是現階段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急需要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

2.2 我國光伏產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資,生產過剩現象。2006年以來,國內光伏產業的投資急劇擴張。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國內對光伏產業的投資并依然有增加之勢。近年來,在國家倡導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政策導向下各地紛紛開始大量建設和投資與光伏產業有關的項目,這樣不僅帶來資源的浪費和環境污染,而且造成項目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

2.3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所需的原材料、關鍵技術和人才缺乏。現階段,我國光伏企業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高純硅主要依賴從國外進口,國內缺乏對原料硅進行深度提純的技術和設備。此外,我國光伏產業核心技術缺失,比如在太陽能電池板和光伏組件的生產中缺乏先進的技術,只能生產一些低附加值的產品,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造成這種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光伏產業缺乏綜合性的專業技術人才,現有的人員和技術不能滿足光伏產業對高層次人才需求,導致國內產業整體研發能力相對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2.4 我國的光伏產業缺乏行業標準價格體系以及準入評價體系。我國光伏產業尚未形成和組建統一的國家行業標準和檢測機構,此外,我國光伏制造業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造成我們的光伏產品進入歐美市場要經過嚴格的監測并在取得認證資格后方可進入市場,國外的光伏產品進入我國市場則不需要任何機構的監測,這也是我國光伏產品國際上競爭力較低的重要原因。

3 我國發展光伏產業的建議

3.1 梳理企業情況選擇性支持。政府應當重點梳理已經上馬的項目,對于技術先進,自有資金充裕,地域布局合理的項目予以鼓勵;對技術落后或未經實踐檢驗,盲目上馬的項目進行有效控制。從而擺脫當前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競爭無序的混亂局面。

3.2 引導光伏發電上網,擴大國內市場的需求。電網公司應抓緊制定嚴格并帶有先導性的并網標準,與此同時國家應通過光伏應用規劃和新價格機制,更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如特許權招標去發現更合理的光伏電價。

3.3 加快金融創新,發展壯大中國光伏產業。光伏發電項目需求的融資一般要求20年左右的貸款期,而國內金融機構能提供的一般都是短期貸款,融資渠道不暢是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銀行與保險機構加快金融創新,支持國內企業繼續開拓國際市場,搶占國際制高點。

3.4 注重對人才的引進和技術的創新。發展光伏產業的城市要注重引進專業技術人才。要加強低成本工藝技術的基礎性及前瞻性研究,增強我國在技術路徑選擇上的自主性。同時,要建立健全太陽能光伏行業的原料和產品的技術標準等,推動光伏產業更好發展。

3.5 盡快制定國內光伏產業統一標準,并要與國際標準接軌。政府應在參考國際標準的基礎上盡快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光伏產業生產、技術、監測等相關系統標準,這樣才能為光伏產業的發展指明確定的方向,實現光伏產業鏈上下游的完全順利連接,降低產品制造成本,實現整個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最終做到與國際接軌,使我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富有競爭力。

3.6 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引導光伏產業走規范發展之路。政府要在對國內光伏產業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規劃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光伏產業合理布局科學健康發展。政府出臺政策時應著眼于解決制約光伏產業發展最關鍵的問題,比如在參考國外成熟經驗并結合國內各地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符合國情的光伏發電的上網價格,從而真正推動國內光伏產業應用市場的快速啟動。

參考文獻:

[1]趙勇.我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J].現代企業.2011(04).

[2]姚偉.怎樣看待光伏產業的冷與熱[J].節能環保.2010(01).

[3]陽芳.基于產業價值鏈視角的中國光伏產業投資分析[J].經濟論壇,2011年第9期.

篇11

在現在的企業中,不管是國內企業的競爭還是國外企業的競爭都愈演愈烈,在這么一個大背景下,對于市場的搶奪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這么說,搶占到市場的公司才是打了一場漂亮仗,光伏企業若是想做到在太陽能光伏上的領先優勢,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市場,了解市場需要什么樣的太陽能光伏、需要什么樣的效率產品。光伏企業要注重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的選擇,國際市場上,客戶需求截然不同,當面臨著不同需求和欲望的客戶群體,目標市場細分能有效的選擇并進入目標市場。從中選擇自己的目標客戶群,并明確定位。因此,光伏企業必須重視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的選擇。在一定的時間內,光伏企業要定期地進行社會市場的調查,并對此做出專業的數據分析,使得整個企業在目標人群的選擇上更加明確和有目的性。在企業內部,有效一些關于太陽能光伏市場營銷策略的研究報告,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以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為主線,深入研究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行業發展動態、規模結構、競爭格局以及綜合經濟信息等,充分發揮企業本身的主觀能動性,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二、重視太陽能光伏的市場規模和技術標準

光伏企業要充分洞察太陽能光伏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太陽能光伏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太陽能光伏制作上的技術標準、太陽能光伏市場規模、太陽能光伏行業潛在問題與太陽能光伏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在太陽能光伏的應用領域和太陽能光伏的產業鏈結構上下足功夫研究,并根據研究結果對太陽能光伏的市場營銷策略總結出一個合理有效的結果和結論。

三、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深入了解,熟悉資金鏈的流程和去向

一個企業的財務就相當于一個人身體里面的心臟,只有擁有一個強有力的心臟才能支配身體的不同部位做出協調一致的動作、有條不紊的工作。光伏企業也應在公司財務方面卯足了勁下苦功夫整改和換血,對企業的行業財務指標進行分析討論,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財務的支配支出制定一個詳細穩重的資金流向方案,不僅僅要對企業的盈利進賬有一個全面細致的分析總結,更應重視起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資產運營狀況、獲利能力做出綜合且客觀的總結報告,尤其是在太陽能光伏的成本費用上的總結。

四、注重環境保護,關注國家或地方太陽能光伏產業政策

光伏企業在自己的太陽能光伏市場營銷策略中,不能缺少的一條就是對環境的保護和對國家或地方政策的了解,對資源的環境保護式開發和以環境保護為主要的業務,會讓更多的企業愿意與自己合作,能夠讓客戶對企業更為放心、更加滿意。而對國家或地方政策的了解和落實就更加重要,因為只有了解到國家或地方在關于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政策中對于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態度,才能更好的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在市場營銷中更顯得游刃有余。

五、把握對太陽能光伏操作員工的培養,充分了解太陽能光伏的背景和發展趨勢

光伏企業要想在太陽能光伏上實現高效的營銷策略,首先就是要對周邊環境的改變,最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員工的改變,對于企業的員工,要做好定期的培訓指導工作,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進行諫言和創新,使整個企業的敢想敢干落實到實處去。其次,還要讓每位員工尤其是領導階層充分地去接觸和了解太陽能光伏的背景、努力探討研究整個太陽能光伏以后的發展趨勢,為制定合理有效的太陽能光伏市場營銷策略提供前提知識保障。

六、加大必要的投資,合理有序選擇有利地理位置

光伏企業在資金運用上,要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加大對必要建設性事物的投入資金,對正確事物的正確投入資金是極其有必要的,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就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投資活動,但不能過于頻繁和無序。在市場方面的選擇要充分借助地理位置帶來的優勢,地理位置這個得天獨厚的大優勢是其他任何因素都無法比擬的。加大必要的資金投入,合理有序地去選擇有利的地理位置,也是光伏企業在太陽能光伏市場營銷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七、加大科技投入,安全高效進行太陽能光伏操作流程

整個太陽能光伏向高效高能轉變的過程中,企業要毫不吝嗇對于科學技術的投入和研究,加大企業對太陽能光伏自主研發力度的同時也要加強與國外其他太陽能光伏企業的合作。同時企業需要識別現有競爭對手,發現潛在競爭對手,了解競爭對手的競爭能力,掌握競爭對手的動向制定有效的太陽能光伏競爭戰略和營銷策略。

八、制定屬于自己的營銷策略,研發屬于自己的太陽能光伏

說起營銷策略,從歷史的經驗中不難看出,所有的營銷策略都不能照搬照抄,不僅僅不能照搬照抄,還要制定出一套屬于自己、適合本企業發展狀況的營銷策略。首先,要充分地了解??家對于太陽能光伏的新的定義和新的理念,對于市場中太陽能光伏的銷售渠道有一個詳細的調查和了解,太陽能光伏的營銷渠道具有結構扁平化、終端個性化、關系互動化、商品多樣化等特點,要在這些太陽能光伏的營銷特性的基礎上進行發掘研究,據此發展出一系列適合本企業的營銷策略。光伏企業也必須要成立一個研發小組或者研制中心,在太陽能光伏領域進行盡可能高效性的開發,研發出屬于自己的太陽能光伏技術,高效的太陽能光伏技術,不僅可以使企業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也能在營銷策略的制定上提供強有力的科學科技支撐。

九、做好營銷準備,打好策略仗

篇12

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產業鏈條稱之為“光伏產業”,簡稱PV(photovoltaic),包括高純多晶硅原材料生產、太陽能電池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相關生產設備的制造等。

世界各國為了盡可能利用這個“永不枯竭”的能源,不斷地發展光伏組件技術。目前,全球的光伏產業的產能在迅速擴充,在2008年金融危機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全球光伏產業的裝機容量增長了49%,而2009年、2010年光伏產業的裝機容量的增長率都超過了70%。

我國也專門針對光伏產業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促進光伏產業發展。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增長了35%。這些增長的數據大部分是由中國創造的,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均把光伏產業列為優先扶持發展的新興產業;600個城市中,有300個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100多個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由于生產成本較低,我國成為國外太陽能光伏產業生產基地,連續3年成為全球太陽能電池的第一大國。

但是,我國在光伏發電領域的技術和應用只是處于世界下游水平,其主要原因是電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提純技術被國外的大企業所壟斷,國內還沒有掌握該技術,因而國產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成本很高。光伏發電的成本是一般發電成本的數倍,也因此造成無法廣泛普及。

全球多晶硅產量20萬噸,我國占近9萬噸,卻不掌握核心技術;產能巨大,國內市場總量卻較低,嚴重依賴國際市場。這就是我國光伏產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的產能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截至2011年,我國光伏產業的產能已經達到了50GW~60GW,而全球的需求也只有25GW~30GW。此外,由于美國和歐盟采取“反傾銷、反補貼”等傳統貿易保護手段,將使我國光伏產業主要依賴國際市場的狀況難以持續,從而加劇光伏組件產能的繼續過剩。

二、光伏產業的嚴冬

2009年和2010年整個行業高速擴張,欣欣向榮,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形勢便急轉直下,2012年全行業更是陷入集體虧損。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歐洲正在經歷嚴重的債務危機,信貸出現緊張局面,光伏市場狀況不佳。目前,光伏行業停產破產等層出不窮,企業從市場上拿到資金亦十分困難。

(一)美國、歐洲先后對中國光伏產業征收反傾銷稅

面對中國光伏產品的競爭及國內經濟形勢下滑、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困勁,美國首先對中國光伏產業進行了雙反調查。2011年10月,美國太陽能電池生產商Solar World要求對中國75家企業展開“雙反”調查。2011年11月,美國開始立案調查中國75家光伏企業。2012年3月,美國商務部初裁,決定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2.9%至4.73%的反補貼稅。2012年5月,美國商務部初裁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額反傾銷稅。2012年10月,美國商務部10日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無獨有偶,繼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征收懲罰性關稅之后。2013年5月15日,歐盟委員會與歐盟成員國就對華太陽能產品加征反傾銷臨時性關稅進行閉門磋商。根據歐盟貿易委員會的規則,如果歐盟27個成員國中投反對票的成員國少于15個,那么歐委會將會在6月6日起對中國輸歐太陽能產品征收臨時性關稅。據國內媒體報道,在5月24日的投票中,德國、英國、荷蘭、瑞典等18個國家投了反對票。此外,法國、意大利、葡萄牙、立陶宛四國選擇站在歐委會一邊,而波蘭、西班牙、奧地利、羅馬尼亞、拉脫維亞五國選擇了棄權。2013年6月4日,歐盟委員會公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決定從6月6日至8月6日對涉案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

(二)中國的反制措施

為打擊以法國為首的5國投贊成票的國家,中國高調對歐洲紅酒進行雙反調查,明顯針對法國。

(三)中歐最終妥協

經過多輪談判,2013年7月27日,中國光伏產業代表與歐委會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協議。8月6日,此項協議正式實施,中歐貿易史上涉案金額最高的一起貿易爭端落下帷幕。

三、市場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的市場現狀有如下兩個特點:一是中國巨大產能對國際市場影響巨大。光伏產業大量立項,除了企業投資者的逐利心態外,更有一些地方政府政績顧慮。作為新興產業,大量吸引光伏企業投資,不但可以增加GDP,更可以獲取城市經濟發展的政治資本。有的城市根本不具備開展光伏產業的基礎條件,沒有產業配套,就從頭做起,完全不顧實際情況。另一個是中國無法處在產業鏈上游,受他國影響大。由于盲目投資,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快速,目前產能已處于絕對的世界第一,產業鏈也比較完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光伏產業在技術上還相差太遠。光伏行業盲目建設、低水平重復、同質化競爭現象仍十分嚴重。行業景氣指數較低,迫使國內光伏生產企業面臨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品質量,向高端領域發展的局勢。

四、解決辦法

最近一段時期,面對光伏產業暗淡的市場形勢,國務院先后多次表示,要解決中國的光伏產業危機。然而政府出臺扶持政策確實給歐美“雙反”調查提供了“口實”, 如果政府不采取“急救”措施,中國光伏產業可能遭遇毀滅性打擊。我們不能著眼于短期利益,而是要看產業長遠發展。從長期來看,光伏行業的產業結構存在許多問題,不是換一個市場就能解決,更不是補足資金可以解決的。政府和企業還是應該在危機過后,長遠地看待行業發展。因此,對于這樣一個新興產業,無論是從產業發展、搶占新能源市場,還是調整中國經濟結構都至關重要。

(一)擴大內需至關重要

光伏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光伏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光伏產業當前遇到的困難,既是產業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促進產業調整升級的契機,特別是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為擴大國內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要按照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擴大消費市場、規范市場秩序、推進產業重組、降低發電成本的思路,統籌兼顧、綜合施策,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中國的光伏產業有95%的市場都在國外,國內的應用仍十分有限。長遠來看,中國再不廣泛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中國經濟發展所遇到的能源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能源問題必定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中國是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可見,中國具備了廣泛應用光伏發電技術的地理條件。擴大國內太陽能的利用技能解決能源危機,也能帶來光伏產業的新春。

可喜的是繼2012年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雙反之后,歐盟也開始對我國光伏企業展開反傾銷調查,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中國政府于今年1月1日了《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即將“十二五”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目標提高到21GW,比先前的規劃上調了66.7%。

(二)推動光伏產業的市場化

目前,中國的光伏產業受政策導向很嚴重,這也是導致光伏產業投資失衡,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為推動光伏產業的市場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確保合法電站的并網及運行發電。要綜合考慮光伏電站、電網公司和發電端的利益,對于電網、調峰電源的建設和光伏發電進行一定的補貼,鼓勵光伏電站的開發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因此這是一個亟待落實的問題;二是打開大型投資基金進入光伏市場的大門。降低商業銀行進入光伏發電市場的門檻,對光伏產業進行利息補貼,引導資本進入;三是考慮退稅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根據美國法案,光伏發電投資額的30%可獲政府現金補助。為此,大量資本涌入住宅光伏和公共事業光伏市場,百花齊放的局面促成了美國光伏市場的良好發展。中國在這方面也可以借鑒美國的成熟模式,通過退稅政策吸引優質投資者進入光伏市場。

篇13

隨著能源利用技術不斷進步,太陽能、風能和核能即將成為人類社會的主流能源,其中太陽能在分布、技術上的優勢使其前景和市場更加廣闊。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新能源戰略計劃,大力推進光伏等新能源的科研應用,使得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受歐債危機影響,世界光伏市場隨之萎縮,美國已先后有三家光伏企業宣布破產,而反觀中國,金融危機后在新興產業振興規劃的推動下,光伏產業等新能源產業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市場份額逐漸超越歐美,這讓一直以清潔能源技術作為重振美國經濟關鍵的奧巴馬政府受到巨大壓力。2011年10月19日SolarWorld 公司聯合其他6家生產商,對中國75家光伏企業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提出“雙反”申訴。本文以“雙反”為切入,分析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問題及遭遇“雙反”原因,探討應對策略,并對中國光伏產業今后發展提出建議。

二、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一)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特點

1.較高的國際市場占有率

國際市場占有率是指一國的出口總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可反映一國某產業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或競爭地位的變化,比例提高說明該國該產業或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增強。由聯合國數據庫數據計算得出中國和其他幾個主要國家光伏產業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見表1。由表 1結果可以看出: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從 2000 年的2.47%上升到 2010 年的 44.46%,相比下,美國由10.37%下降到5.74%,市場份額被中國擠占。

2.產業發展迅速,產能劇增

隨著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興起,太陽能市場需求激增,行業隊伍不斷壯大。小企業不斷進入的同時大企業也在擴大產能規模。2010 年,無錫尚德的電池出貨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十大光伏電池供應商中,5家來自中國大陸, 2011年中國光伏企業產能擴充幅度為全球首位,2011年底,國內晶體硅電池和組件制造環節產能足以滿足當年的全球光伏市場需求。

3.光伏產業鏈日漸完善

為避免光伏產業重蹈低端 制造強國的覆轍,國內光伏企業一開始便注重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的提高。產業垂直一體化是眾多光伏企業改革首選戰略,江蘇天合光能2009年投資建設年產500MW光伏產業垂直一體化產品生產基地,這個項目促成天合在規模擴張和營運水平上的雙重提升;無錫尚德,則是通過戰略性投資來形成產業鏈一體化,借助投資參股的方式與上下游企業合作;其他一些企業也在走“多晶硅-電池-太陽能發電”路徑,使中國不僅僅是“電池和組件制造大國”。

4.依賴政府政策

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的最大特點之一是政策導向型,目前我國新能源的發展還處于需要政府扶植的階段。我國從2008年開始實施“太陽能屋頂”政策和“金太陽”示范工程政策,國內的安裝量逐漸增多。2011年,隨著國家光伏上網電價的落實和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相繼頒布實施,我國光伏產業規模逐步增大,國際化程度愈加增強,正是由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導致了產能過剩價格下跌,利潤空間減少,也是引起美國對中國光伏業進行“雙反調查”的因素之一。

(二)中國光伏產業中的問題

1.產業與市場倒掛

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產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90%以上產品依靠出口。產品生產在國內、光伏應用在國外,市場倒掛現象使得光伏產業嚴重受制于人。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光伏產品過去一直很昂貴,在人們觀念中屬于奢侈品,所以在國內市場使用很少。國內消費市場遲遲未能打開,與中國光伏產業強勁發展勢頭相互矛盾,國內企業只能尋求國際銷路。

2.三頭在外,大進大出

我國光伏企業發展沒有形成良好的經濟循環模式,原料、關鍵技術設備、市場需求“三頭在外”的現象,早已成為我國光伏產業的嚴峻現實。2005年至2009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額增長超過10倍,出口比例占九成以上。有近 80%的原材料是從國外進口的,同時有超過 90%的光伏電池組件出口到國外。嚴重依賴國外市場使得國內光伏產業極易受到國際經濟和政治因素的影響,抵御風險能力也較差。

3.貿易摩擦加劇

隨著光伏應用市場的急劇萎縮,各國都在積極維護本國產業市場,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有所發展。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美對華“雙反”做出初裁,認定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價格低于其合理價值,對美國的光伏產業造成損害。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展開“雙反”調查,美國的連鎖反應將會引發歐洲光伏市場做出同樣舉措,這種形勢不利于我國光伏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發展。

4.產業鏈價值低端

中國的光伏產業逐漸嵌入到了全球光伏產業鏈當中,但中國的企業大多是處于光伏產業鏈的最末端的環節,中國光伏產業優勢主要集中在價值鏈低端的電池封裝、光伏組件的生產制造。其中組裝企業約占全行業的 70%,造成光伏產業的基礎非常不穩。導致中國光伏產業在國際貿易中只能依靠成本、數量等低層次因素取得競爭有利地位,而太陽能光伏技術的整體水平并不是很高,核心技術基本上都是依賴于國外。

三、原因

(一)國外原因

1.Solarworld公司在補貼的定性上采取雙重標準

SolarWorld提出“雙反”申請,而在2007年,SolarWorld在俄勒岡州新廠項目中接受了總額約為4300萬美元的稅收優惠和公共補貼。另外其在歐盟也接受了多種形式的政府資助,其金額不少于1億3690萬歐元。由此看來歐美各國在新能源產業上的補貼也是多種多樣的,并且一定程度上比中國政府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力度要大得多。在新能源領域,對光伏產業的補貼是無可厚非的,很多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對這一領域和產業提供相關補貼,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補貼和扶持。很顯然SolarWorld公司在這個問題上對人和對己上采取了雙重標準。

2.政治勢力與產業利益相關聯

2012年是美國大選的關鍵一年,奧巴馬必須在經濟改革上做出重大改進,實現重大經濟戰略,才能在新一輪的選舉中產生一定影響。美國當局政府在保護自身排斥中國產業的同時卻忽略了我國光伏產業對美國經濟以及就業作出的貢獻。SolarWorld公司2011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11年其在美國雇工也增加了11%。中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從美國進口相關設備和技術,并支付大量費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對美國下游產業的發展也做出了貢獻。此外,數以百計的美國工程技術人員在中國光伏企業工作,也為美國公民提供了大量海外就業機會。美國如果對來自中國的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100%的懲罰性關稅,就將在未來3年內凈損失5萬個工作崗位。

(二)國內原因

1.中國光伏企業的迅速崛起,給美國造成一定壓力

中國光伏產業的膨脹是此次“雙反”案的直接原因。中國的光伏產業在2004年之后飛速發展,連續5年的年增長率超過100%,已經連續4年太陽電池產量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光伏產量今年將超過世界總產量的50%。2011年1月至8月,中國企業光伏產品出口美國金額為16.9 億美元。相比2010年同期,太陽能電池組件產品子增幅高達240%。但是,中國長期以來的市場優勢是源自市場競爭,而不是歐美等國認為的低價傾銷或政府補貼。恰恰相反,我國光伏企業在政府方面得到的補貼遠遠低于美國企業,因此反而要承擔比歐美同行更高的利率成本,甚至在行業的周期內會出現虧損和危機。

2.中國政府補貼方式與歐美的差異造成誤解與分歧

歐洲和美國都是直接從安裝環節進行補貼,即直接補貼電價。而中國則往往是提供大規模的現金津貼及其他補貼,例如賦稅減免、優惠的原材料價格、打折的土地、電力和用水費用、數十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出口補助金及出口保險優惠,對企業進行相應的扶持,也就是在生產環節進行補貼,易造成補貼政策產生誤解和質疑。

四、應對“雙反”及中國光伏產業對策

(一)政府扶持

首先,轉變補貼方式。在國際上,德國采用的是提高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補貼,美國則允許光伏項目享有30%的稅收抵免。而我國政府主要采取的是給予稅收、土地、貸款等的優惠政策,因此不同的補貼方式造成歐美與中國的分歧誤解。我國不必局限于資金上的補貼,可以運用稅收抵免、分攤電價等補貼方式。同時應分區域、分主體進行差異化補貼。區別東中西部地區,區別家庭、企業與公共部門,實施不同程度的補貼,大力促進中東部地區及家庭對太陽能的使用。其次,開發國內市場,降低對出口的依賴是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新的機遇。反傾銷的嚴峻形勢讓企業開始轉向國內,國內市場在目前的發展中是最具潛力的。因此政府應采取一系列相關推動和鼓勵政策來開發國內市場,擴大國內需求。將光伏的應用逐步引入市場的同時也要注意居民、工商業和公共系統在光伏市場中的均衡發展。另外,政府積極參與國際貿易中規則的制定,增加中國的話語權,為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減少阻力。

(二)行業整合

一方面,需建立統一的行業聯盟,應對外部危機。我國光伏企業組織松散,僅有的幾個省級光伏產業協會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在我國建立一個光伏行業組織并制定組織協調機制,協調國內和國外市場和企業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另一方面,調整產業格局,以行業骨干企業為基礎,建設國家級共性技術服務和支撐平臺;扶持技術先進和已具一定規模企業的發展,盡快制定行業標準,讓企業生產做到有例可循,同時在應對反傾銷和反補貼時也有據可查

(三)企業自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融水| 昆山市| 达孜县| 贡觉县| 青阳县| 衡南县| 河东区| 望江县| 武胜县| 临澧县| 承德县| 县级市| 沁水县| 宽甸| 安阳市| 民乐县| 宁武县| 临湘市| 金溪县| 铁岭县| 治县。| 六盘水市| 宁都县| 建湖县| 新源县| 赞皇县| 三原县| 博客| 观塘区| 成武县| 杭锦旗| 桂东县| 连南| 宁德市| 乐东| 阿荣旗| 东辽县| 电白县| 平武县|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