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英語教學實踐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英語教學實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英語教學實踐

篇1

一、聯系生活實際去學習

(一)課堂教學生活化。課堂教學生活化,即把生活中的情景搬進課堂,采取“任務型”教學。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合作,發展與人溝通的能力,學會用英語做事,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使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要有助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發展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要積極促進英語學科與其它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即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生活化內容來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譯技能,使語言技能訓練的內容和形式盡可能貼近生活、貼近真實的語言交際,有目的地組織綜合運用英語的活動,提高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真正地以生活中的英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把機場的英語播音作為學生聽力的訓練材料,從國外收集的各種真實的語言素材(AuthenticMaterials),如:圖片、廣告、路標、地圖、旅游手冊、報刊雜志、說明書、教材、各類宣傳小冊子等原汁原味的材料分門別類,編成生活實用英語校本課程材料,作為“雜食”,讓學生“品嘗”。

(三)教學語言生活化。教學語言生活化,即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生活化言語、例子教學,化解難點。語言教學的獨特之處在于,語言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內容。教學語言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易于理解、吸收。語言課堂教學的價值遠遠超越于語言之上(beyondlanguage),它是語言感受、文化感受、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的過程。

言語生活化,如英語語法中的情態動詞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情態動詞,以筆者之見,“情”即察情況(依據情景、語境),“態”即觀態度(依據說話人的語氣態度)來選用,故提出“察情觀態”用情態的解題技巧來分析、對比、歸納情態各動詞的用法。用“‘結婚’不要第三者(marriagewithnothirdperson)”來解析marry后不跟with的用法,即直接說“AmarryB”,不能說“AmarrywithB”。英語介詞、冠詞很難用,描述成“人小又調皮”,“人小”指的是介詞、冠詞通常只由兩、三個字母構成,“調皮”指的是它們的用法很多、很難等通俗易懂、生活化的言語來化解難點。

總之,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人人學會生活中的英語;在教學中要創造性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確,只有教師敢于超越教材,才會有鮮活的教學語言,學生才能愛學、樂學,英語才能以她特有的魅力將學生緊緊地吸引,才能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生活中、發生在身邊的事情。

(四)教學氛圍生活化。教學氛圍生活化,即是營造輕松愉快、健康積極的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呈現出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空氣濃厚,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筆者嘗試的一種教法是“Volunteer教學法”。

二、讓學習在實踐中升華

(一)將英語用于生活。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環境對語言獲得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語言是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尤其在與人們語言交流中,在認知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那么,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聽說氛圍和語言環境,對于英語學習就至關重要。因此,筆者經常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英語在生活中運用起來,營造出一個“‘開口’學英語”的良好氛圍。從最簡單的問候語開始,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把所學英語在生活中真正運用起來,使知識、技能真正地轉化成能力,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樂意“開口”學英語。

(二)把課堂搬進生活。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通過積極體驗、參與實踐以及主動的嘗試和創造,才能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嘗試著和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把課堂搬進生活,即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比如,有次帶領學生登山,山路很滑時,提醒他們要小心,問他們英語應該怎么說?很多學生脫口而出:“Takecare!”、“Becareful!”、“Lookout!”沒有一個學生使用“Mindyoursteps!”這個正確的表達。此時適時地給他們解釋:“Mindyoursteps!”這個詞組中的每一個單詞對學生來說都太簡單了,但是mind在他們的心理意義中就是“介意”,他們不了解mind在英美人士交際中更多地是被用來表達一種關心式的提醒,類似的表達還有從轎車出來時提醒:“Mindyourhead!”。

(三)開設英語活動課。中學英語活動課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較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教師能給主體學生創造講英語而暫時忘卻母語的空間。在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是活動的參與者。周邊的氣氛感染著每個學生,強烈的學習動力驅使每個學生開口講英語。在愉快、輕松的情緒中部分學生必然由消極地學習英語轉變到積極地學習英語。其教學內容廣泛,可分為以下幾種:(1)技能競賽活動;(2)板報園地活動;(3)綜合服務臺活動;(4)英語沙龍活動;(5)社會實踐活動。

篇2

(3)教學設計與準備運用CLIL方法進行教學設計有別于傳統教學,它要求教師不僅對語言本身有深厚的功底,還要對文化背景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精通所教內容或技能,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將內容和語言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講解披薩餅的制作時,筆者特地挑選了stir-fried、shredded、sliced、cut、boiled來分別修飾名詞sauce、cheese、salami、mushroom、water,這包括了動詞變為過去分詞的全部五種情況,學生很容易按照制作步驟的內容記住這幾個動詞的過去分詞形式,教師不用像傳統教學那樣一一舉例,這個內容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過去分詞表示被動、已完成的含義。在教奶油蘑菇湯的制作內容時,特地設計了祈使句和被動語態的操練,教師演示時用祈使句,如Turnontheelectricstove.學生根據課件中的引導公式,一個學生問:Whatdidshedo?另一個學生需要用被動語態的形式轉述:Theelectricstovewasturnedon.這樣奶油蘑菇湯的十個步驟演示完畢,學生已經做了被動語態的十個練習題。奶油蘑菇湯的制作內容就與被動語態的語言要求有效地融合起來。運用CLIL的教師不僅要準備教學設計,還要準備所需道具。筆者準備了大到烤箱、攪拌機、電磁爐,小到各種調料、保鮮紙,學生們準備了餐桌布、一次性刀叉盤碗、餐巾紙等等,正是這些道具,才能將教學內容與語言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增加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4)教學過程做了精心的教學設計和準備之后,課堂教學過程就有序進行了。由西餐文化引入,演示披薩餅的制作,然后學生分組做披薩,他們在合作的過程中,有人要用英語說明過程,有人要準備食材,有人要親手操作,大家用英語合作交流共同制作了披薩餅。然后教師請從事西餐行業的學生演示奶油蘑菇湯的做法,并用英語講解步驟,學生們要把祈使句變成被動語態重復步驟,并跟著操作。接下來教師總結操作步驟,設計亮點在英語寫作中必備的“關系詞”上,如Firstofall、Then、Afterthat、When、Before等。學生在學習內容的背景下,很容易掌握這一寫作技巧。最后,披薩餅和奶油蘑菇湯都分組做好了之后,再請其他小組的同學品嘗并評價,學生要用英語口語練習詢問、表達意愿等,如:—Whatwouldyouliketotry,thepizzaorthesoup?—I’dliketotrysomemushroomsoup.—Howdoyoulikemysoup?—It’sverydelicious.學生們在Party的氣氛中戀戀不舍地結束了這堂課。

二、CLIL教學實踐反思

此次將CLIL引入課堂配合Party主題的課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課后好評如潮,“……大家都置身于英語的氛圍中,沒有人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不夠好而膽怯,沒有人再因為自己的發音不夠好聽而不肯張嘴……大家在盡情享受西餐制作樂趣的同時,還鍛煉了班級成員團隊合作能力。同學們不但為自己做出的美食感到自豪,而且也獲得了能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滿足感?!薄斑@堂課我們學到了太多太多,感覺記單詞沒有像平日時那么困難,和老師面對面的英語溝通也變得隨意起來?!贝蠹叶家筮@樣的課今后一定要多多開設。顯然,運用CLIL將語言學習和內容學習相融合,為語言學習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重要而有趣的內容,為學生理解語言結構和句型提供了有意義的平臺。同樣,在真實的課堂交際環境中,學生就內容本身進行英語交流,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英語交流,都為語言的交際功能提供了一個明確的、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環境,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但是還有以下幾個問題還有待繼續探討:(1)教學內容很難像語言體系那樣有規律可循。可以考慮專題講座形式或課外活動形式。(2)對教師自身素質要求過高,必須精通某個語言外的領域。可以考慮加強對教師的培訓。(3)對教學環境要求較高,一堂課的成本過高。可以考慮建立某一領域的實習實驗室。(4)對學生語言水平有一定要求,否則無法順利進行。可以考慮高年級學生或英語專業學生。

篇3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8-0015-02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istory of BTEC and what we have done for struggl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volution. And it firstly discussed the whole concept of BTEC: its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s; secondly it focused on how this concept be applied to English class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common ability level it adopts group cooperation activity and humanity inspiring method; at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level it adopts Hierarchical Task Method, Group Session Method, Cases and Practice Method.

During the five years research, this educational exploration has achieved certain effect and result, while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needed to be solved.

English Education has been a critical sensitive topic recent years. While as a tool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whole world, especially China is try to follow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ven make some new challenge, all of these put education revolution forward.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BETC theory and list some teaching cases to support it.

[Key words]BTEC,Vocational Education,Hierarchical Task Method, Group Session Method、cases and practice method

一、BTEC與中國職業教育

BTEC注重學生的學習效果,關注如何使學生達到學習成果----即特定的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標準,而教學過程中的方式方法則是因人而異,靈活開放的,考核方式靈活人性化,注重實際能力的提升,學生學習成果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技能上,還體現在人際交流、團隊合作、解決問題、創新等綜合能力上,從1996年起我國開始引進該種教育模式。

二、BTEC簡介

1. BTEC教學理念

BTEC確立了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理念,它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應自主學習,學校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2. BTEC培養目標

3. BTEC特色教學模式

BTEC課程教學的強調培養學生在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兩方面的能力、有客觀完善的教學目標設置、開放多元化的學生主導型教學模式、客觀準確的教學成果和評價的標準。

小班授課:20-30人的小班授課,方便教師掌握每個學生的個體特征和差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機會均等,兼顧人人。

分層教學:第一層設置為最低完成學習任務;第二層深化學習;第三層拓展學習。層層遞進拓展,兼顧了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所有學生都可以找到學習的自信和樂趣。

學生主導課堂:通過集體討論、情景模擬鍛煉學生探究能力,營造真實的工作環境,發揮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社會實踐: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社會調查和工作實踐,盡量貼和社會、企業需求,是直接有效的強化學生通用、專業能力。

三、 BTEC英語教學實踐

1. 通用能力培養探索

①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通用能力:

通過一些拓展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技巧,實現自我管理和發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起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通用能力:

將通用能力中的工作態度及處事原則等放置到思想道德課程去培養,培養學生為人處世、擇業創業、愛崗敬業等思想素養。并通過時事、身邊事的深層意義挖掘,從道德上、情感上對學生進行升華教育。

2. 教材改革

以《物流英語》為例,實際教學中進行了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物流專業英語與計算機基礎》、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物流專業英語》的融合與拓展。

網絡資源: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通過百度百科、百度文庫、優酷、陶朱網等網站,搜索、下載一些相關的教學資源并將其嵌入到相關課程中。

發揮學生作用:讓學生加入教材改革編排中來。課前讓學生填上對課程內容、形式、效果的一些設想。課后讓學生對所學所獲有一個總結,并指出課程優缺點、創新性建議等。

3. 專業能力培養探索

(1)分層任務引導教學

BTEC所倡導的分層教學也是考慮到職教的特點,理論結合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逐層完成任務,習得知識,獲得成就感。

《商務英語口語實訓教程》課程(南京大學出版社)教學采用生動的商務口語情境閱讀資料、聽說資料、課堂內小活動和練習;商務口語情境角色扮演訓練等形式。對該課程的分層任務設定是層次1-2的學生能夠運用對話里的幾個經典句子進行簡單日常對話,層次3-5的學生既要運用經典句子還要能根據已給的條件完成創造性的對話,或就相應的主題展開對話。

(2)小組活動教學

在基礎英語教學中,通過小組活動開展各種豐富形式的教學活動,也可以兼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機會參與到活動中來并表現自我。

(3)案例與實操結合教學

《物流英語》中《倉儲》一章為例,在學生學習了基礎理論點知識之后,通過一些經典案例的學習、分析、討論、反思以及最后的企業實踐等環節,結合江門地區代表倉儲企業,大昌行的實際運作及案例進行分析,達到深化理論、啟發學生、激發興趣和創新性。

四、 教學實踐成果及反思

分層任務引導教學

為所有學生謀取自身的最佳發展,提高學生成為成功學習者的可能;為每個學生設計有挑戰性的,吸引人參與的學習任務,不同檔次的任務,找到激勵學生學習的突破點,為那些程度差的學生提供基礎知識的同時又不會讓那些能力高的學生重復地做無意義的任務。

小組活動教學法

在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小組活動,拓展學生的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同時也在活動中復習了已學知識,通過任務布置和完成來鞏固基礎,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哪里不會,查漏補缺。老師通過活動觀察并獲得學生的反饋,反思教學并調整下階段的教學內容、方式方法,以達到優質教學的目的。

案例與實操結合教學法

適合專業英語教學,在近六年的探索中發現,將企業所需編制成課堂探討的內容,結合專知識、企業實際來進行教學,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并且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模擬企業的環境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

然而,在BTEC教學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導致無法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理念的貫徹落實,最終影響了教育改革質量的提高。

從軟硬件方面來看,我國BTEC教學改革探索一直發展比較緩慢,從政府部門資金支持、政策法規、教育部門、學校等各個方面都沒有達到統一同步。從教學資料來看,沒有部門的保障導致在教學實踐改革一線的教師授課資料的獲得渠道不具備規模,無法推廣優秀的教案教材。

篇4

多媒體的交互性是教育中最成功的應用視頻系統。交互視頻是利用存貯量大、檢索方便、形象直觀的激光視盤作為信息源;又利用隨機控制、實時處理、交互性強的計算機作為控制手段,使兩者優勢互補,構成學習者與計算機交互問答、動態聲像的程序教學系統,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信息,大大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形成個別化自主學習,增進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二、交互式網絡英語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的教學模式

第一,神經科學理論?!缎聲r代交互英語》(NewEraInteractiveEnglish)課程教學理念是以神經科學理論為依據,結合人體腦神經對語言學習的接受特點。神經科學專家研究證明:語言學習意味著大腦內發生變化.要使習得發生,需要大腦產生變化以及大腦內神經元之間建立新聯結。網絡式英語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視覺、聽覺、概念對神經元的多次反復刺激,以建立鞏固神經元之間的新聯結,從而促進大腦內部產生變化,形成由短期記憶向長期記憶順利過渡。

第二,語言學習過程建構理論。建構主義理論教學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堅信有效的語言學習不是傳授性的,而是經歷性的,它主張讓學習者體驗學習過程,主張提供學習情境,教學生怎樣借助語言來解決問題,促進與情境的交互,使學習者積極認知參與、在語言使用中感悟其規則系統,在不斷的發現、歸納、掌握、內化規則中建構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體系,讓學習者在交際中學會交際、學會活生生的語言,從根本上避免機械學習、死記硬背。

(二)以學生與網絡交互的教學模式

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是以閱讀為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網絡式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了鮮活的、動態的、真實的語料和情景,像磁鐵般吸引著學生。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很專注于這種與網絡交互環境下的學習,他們繪聲繪色地模仿視頻人物的語音語調的情景,有為數不少的學生以此作為學習的樂趣這是在傳統英語課堂中很少見的。從這一方面看,強調聽說技能的交互式網絡課程教學模式與強調閱讀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成為最佳互補。

(三)以混元教學法為主的教學模式

混元教學法(BlendedApproach)的本質內涵是:全面考慮綜合經濟效益,以學習過程、效果最優化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始終關注兩者的自主性、創造性;以online+face-to-face為其基本教學形式;根據教與學的實際進行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活動,進行教學指導,實施教學監控;全面科學地汲取、有機地融合、創造性地利用一切能夠正確、有效地指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混元教學法(BlendedApproach)由三部分組成:教師指導、學生上機自學課程和口語模仿練習。混元教學法以學生上機自學課程為語言輸入,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提供豐富的真實的語言情景,使學生接觸到具完整性、有特定語境的、動態的、源自實際生活的語言素材,使學生獲得對英語的真實體驗。混元教學法以口語模仿練習為語言的輸出,把學生的學轉化為活動。在教師的幫助、組織、鼓勵下,在網絡視頻的吸引下,學生完成一個個由易到難的學習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中鞏固、擴展、活化上機所學語言知識。學生在上機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教師也可清楚地、冷靜地看到學生學習情況,并作出相應的個別指導或集體指導,切中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更能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真正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師的角色,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課程設置和過程

調查表明: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最大的困難之一是記不住。要記的太多,記了又忘,這是因為在傳統教學中缺乏及時的復習和多次的重復。兩周學一個單元,考試前才進行復習,學過的知識早已忘記,復習也無濟于事。其結果是費時多,效果差;另外一個原因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沒有理解的基礎上死記硬背所學知識。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如果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死記硬背詞匯和句子,在一定的時間段中不能反復使用這些單詞和句子,這樣的記憶會很快失效。

研究表明短而頻繁的學習需延續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形成長效記憶。在數日或數周的時間中進行短而頻繁的學習和練習是培養語言技能的最佳方法。同時增加重復和復習的頻率是形成長效記憶的最佳途徑。交互式網絡課程就是根據神經科學理論和學習遺忘規律,在每個unit都設置了多次出現的語言資料,并在下一個的unit的熱身中復現,讓學生在特定的交互學習環境中重復所學的語言,如此循環的、層層遞進的課程設置,使學生減少學習的遺忘,有效形成長效記憶。

三、交互式網絡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個性化的教學模式vs整體化教學模式

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自主利用教學媒體學習的一種方式,學生無需教師作為中介就能直接利用多種教學媒體學習。這時,控制學習過程的主體在學生一方,是一種以受教育者為中心的教育傳播結構模式。集體(整體)化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在傳統的學校班級教學的基礎上,由于視聽媒體技術的引入而形成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這類教學系統的結構是以學校與教師為中心的結構,其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以視聽媒體作為輔助傳播手段,把教學內容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并通過相應的評價方法來檢驗學生的學習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有的學者稱這種教學模式為視聽傳播教學。通過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個性化課程學習

唐紅梅:交互式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交互式網絡英語課程學習的第一步是上機分級測試.根據測試成績為學生選定學習課程的起始級別。同一個班學生可以學習不同難易程度的課程。教師將同等次的學生分為一組,一個班可分為若干個組,便于教師分組、分級輔導。這樣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個性化學習進度

學生的語言基礎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或快或慢調整學習進程,實現學生最大化的個性學習和成功體驗。當每單元學習效果完成率達到70%時,系統才讓學生進入測試,測試通過后,方準進入下一單元的學習。否則仍得繼續學好上一單元。在傳統教學中,不論每位學生學得是否達到要求,教師都得按規定的進度進行教學。因為完成教學任務往往被認為是主要任務,而不考慮學生的接受情況,這樣統一進度的教學導致了英語教學中長期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

(三)個性化的教師輔導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提交的“成績報表”,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及時的指導,并以能積極參與、樂于完成各種課堂任務為樂。

交互式網絡英語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克服英語教學兩極分化現象,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方針,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發展。

四、交互式網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不同層次調節難易程度的設置

交互式網絡英語課程沒有為不同水準級別的學生在同一課程學習中提供課程的不同難易程度,因此它也不會隨著學生上機練習的熟練程度、練習和回答問題的正確率、水準級的高低,自動調節難易程度,不會隨著同一單元學時增加而逐步加大難度直至課程內容全部展開。

(二)缺乏學習信度測試的設置

本課程模式對于自主性強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很好的學習平臺,可以讓學生在交互網絡的虛擬語言環境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學習,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的發揮,同時也使他們感受到最大的成功的喜悅,使著一部分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有了質的飛躍,但是對于一部分態度不端、缺乏自主性學習的學生來說,則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投機取巧的機會,因為系統沒有設置出可控的措施和測試來處置或阻止這樣的學生的鉆空子行為,雖然教師也可從其各項成績以及其開始上機時間和提交時間來判斷其中的真實性和信度,但仍然對教學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使兩極分化的現象更加趨于明顯、突出,同時也對學生學習的效度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利于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五、結語

篇5

第一,要有足夠量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veinput),并為學習者理解、接受(intake)。

第二,要有大量的實踐機會供學習者應用、使用英語(output);

第三,師生要有大量的語言交流和情感互動,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cooperating)。

第四,師生容易產生枯燥無味的感覺,都需要有快樂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教與學(participating)。

把學生引進快樂的境界就是根據英語教學本身的特點和內在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素質教育的原則,努力使教學的各種場所都成為開心、快樂的學習環境。英語教學中把學生引進快樂的境界,它不是為快樂而快樂,而是為了解決以往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思想壓力過大、只學不練、啞巴英語等諸多問題。

怎樣在英語教學中把學生引進快樂的境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運用快樂的理念

英語教學中運用快樂的理念,就是在教書的同時,引導學生用刻苦學習,去發現和創造快樂,教會學生用心靈去體驗快樂,努力塑造學生快樂的人生觀。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育學生為了快樂而學習,把學習英語作為一項快樂的活動,在學會每一個單詞、每一個短語中尋找快樂,在運用英語對話中尋找快樂,在與同學間的學習競爭中尋找快樂,在獲得老師的每一個夸獎中尋找快樂。英語教學中運用快樂的理念,要盡可能地寓教于樂,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快樂的理念,要使自己處在一個情緒飽滿、振作自信、熱情投入的狀態進行教學,這種狀態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教師對英語教學的快樂形象,這種形象進而會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其對英語學習的認知度,使學生也處在一個相應積極的、輕松愉快的狀態,學生以良好的、合作的情緒狀態參與到教學中,就能愉快地接受語言知識的輸入,并內化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學生快樂、飽滿的學習狀態又反過來對老師的教學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激勵老師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教學,教與學的活動置于“輕松、愉快、自由”的心理情境中,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其接受力、記憶力、思維力和創造力都可能達到最佳狀態,大大促進其學習效果的提高。如果老師經常把在社會上的不愉快、家庭中的不協調、學校里的不滿意都帶到課堂上,帶到學生中間,牢騷滿腹、精神怠倦,則會給學生留下思想萎靡、意志頹廢的形象,這就必然會使學生也不愉快,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習英語的熱情。

二、進行快樂教學的情感互動

在以互動為特點的英語教學課堂上,情感因素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并延伸到教學以外??鞓氛嬲\的教學互動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一,教師要多主導些課堂提問式、民主對話式、問題討論式、學生講課式、師生表演式、學習游戲式的互動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互動(cooperate)”、“生動(active)”和有所“創造(creative)”。在“互動”、“生動”和“創造”中,學生能夠獲得相當大的主動權、自由權?!盎印?、“生動”和“創造”又能營造出平等、民主、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這種氛圍使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處于一種時時受到碰撞、挑戰和激勵的狀態,這種狀態促使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深化思想、調整行為;這種狀態又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活躍、敏感、豁達,更加積極主動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第二,教師只有努力創造與學生互動的快樂情感,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在課堂的互動中容易產生逆反心里、抵觸情緒和消極應付的情感。教師只有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感,進行有的放矢地教學,學生也才有可能愿意與教師互動與交流。除此以外,教師還應該促進

學習群體(班級)建立起融洽、民主、團結、相互尊重的氛圍。拋棄那些“師道尊嚴”、親疏有別、惡性競爭的習俗。

第三,師生間的教學互動,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愿望,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快樂的心態,注意不要傷害學生自尊心。在互動中和互動后,要注意多賞識、多表揚、多鼓勵。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是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種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沒有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積極配合的互動,效果是不會好的。當然,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互動必須與英語教學本身的內在要求相結合。不能為快樂而快樂。比如:不能放任學生的嬉戲玩耍,而要時刻掌握互動過程的適度和教學需要的原則。

第四,教師應幫助學生克服情感態度方面的困難,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比較差,思想感情波動比較大的學生,要做到情感上多關愛他們、互動中多照顧他們、結論時多表揚他們,情緒有問題時多提醒他們,使他們英語學習上的成功體驗與情感態度的發展相互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往往與他們學習上的成功和失敗有密切關系,學習上的成功能夠促進情感態度的積極發展,而積極的情感態度又有利于促進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運用快樂的方法

要想在英語教學中把學生引進快樂的境界,教師要多運用幽默、故事、笑話、歌曲、順口溜和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趣味十足的教學手段、形式和方法,這樣才能實現把學習、趣味、快樂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例如:電視、電腦、VCD等多媒體,對于現代社會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玩意,看電視、看影碟、上網游戲、聊天,已經成為許多學生的嗜好。對于學生的愛好,教師應注意因勢利導,應盡可能通過課件制作、電視錄像、網上教學等多渠道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的每一條神經都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中得以調動,以此來活躍課堂以及課外快樂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

篇6

引 言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濃厚的今天,中國金融業與世界經濟之間的交流日趨緊密。無論是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國際貿易、資本流動,還是諸如凱恩斯相機抉擇理論、IPO綠鞋機制、創業板做市商制度、呼之欲出的國際板等這些進入國門的同時揚棄西方金融思想和制度的金融創新,都使金融英語成為當今時代廣泛需要的一項人力技能,掌握金融英語的專業人士為時代所亟需。上海市通用外語水平等級考試辦公室主任、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生導師史志康教授認為:“上海如果繼續在金融英語人才的培養上沒有危機感,步履緩慢的話,那么,被拋離金融中心城市的第一集團就絕不是危言聳聽。”目前,高校教育對金融英語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基本形成了共識,金融英語課程已普遍納入了經濟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其中的金融學專業更是如此。但是,目前高校制度對金融英語課程在思想上的重視與在實踐中真正落實這種重視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更為迫切的矛盾是,金融英語教學環節的效率和質量亟待提高。提升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必須對這門課程進行不斷探索,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改進創新,發現和總結出這門課程教學中的難點和癥結,然后以積極進取的心態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這樣就能夠使這門課程真正走上服務于時代和社會的良性發展軌道之上。

一、金融學專業金融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難點分析

對于經濟類金融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而言,金融英語的作用和地位不同于英語專業,也不同于其他的經濟類專業。在當今金融學專業的金融英語教學實踐中存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困難,這些難點可以歸納為如下三個方面。

(一)對金融英語的課程定位不清晰,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有待加強

金融英語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應取決于這門課程最終的培養目標,即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怎樣的技能,成為適應何種社會需要的人才,以此來決定這門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這個過程即為課程的定位。課程的定位是課程發展的戰略方向,定位準確恰當,課程建設就能事半功倍。比如:如果金融英語課程定位為培養直接服務于必須掌握金融英語技能的崗位專業人才,那么課程內容的設計就一定要突出實務性,教學內容就必須與崗位業務實際緊密結合;如果這門課程定位為培養對金融領域專題問題做深入研究的科研人才,那么課程內容的設計就需要突出金融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注重金融專業詞匯的擴展;如果這門課程定位為培養服務于國內金融領域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那么課程內容的設計就需要對金融業基礎的詞匯、術語、業務、制度和理論的英語表達和交流在聽、說、讀、寫做全面的培養。然而,當今許多高校從上層的制度供給者、中層的管理者,再到下層直接接觸學生的課程實踐者對金融英語課程定位問題的認識是相當模糊混沌的,甚至有不少教師根本沒有意識到還存在這個問題。這種狀況是導致金融英語教學質量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改進高校金融英語課程定位不清的問題是有相當難度的。

(二)教師和學生對金融英語課程的認識存在誤區

在當前金融學專業金融英語的教學實踐中,傳統單向講授灌輸式教學法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具有更好教學效果的啟發問題式、專題討論式、情景式等教學法使用的比重很小,許多任課教師的教學狀態給人以敷衍之感。再從學生方面來看,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設計缺乏積極回應,使教師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這種現象的產生有許多原因,包括課程定位、教學環境設施、教學方法、教師的職業素養、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素質等。這些原因是產生這種現象的淺層次原因,而深層次的根本原因在于,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金融英語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這是導致這門課程教與學的主體主觀意愿都不強的根源所在。

從教師方面來看,金融英語的任課教師對這門課程的定位認識不清,于是難以形成本課程成熟有效的系統教學模式和授課風格,做不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同時,任課教師對這門課程重要性的認識也不足,于是自然出現教師授課時不夠投入、敷衍塞責的現象。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對這門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相當普遍,而這又緣于學生對金融英語許多方面的認識存在偏差和誤區。例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狹隘地理解金融英語乃至英語學習的意義,認為自己將來的職業接觸不到英語,因而學習金融英語沒有意義,于是這些學生就形成了僅以應付考試拿到學分作為學習這門課程目標的消極學習策略。

(三)學生對金融英語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

學生普遍的學習態度和愿望也會感染教師,學生對金融英語的學習缺乏興趣使得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難以施展, 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會受到抑制。導致這種學生對這門課程興趣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校方的課程定位問題,有來自教師的教學方法問題,當然還有來自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及其自身素養、志向方面的原因。在實踐教學中發現,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識興趣問題是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而圍繞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如研究性教學、發現式教學的改革,是金融英語課程建設的正確思路和有效途徑。

二、應對金融英語教學實踐中難點的對策

(一)管理者和任課教師共同正確定位金融學專業的金融英語課程

目前,高校的管理層已經普遍認識到了金融英語課程在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但落實這種重要性方面頗顯不足。諸多經濟院校的金融學專業中金融英語課程仍然是選修課,使得這門課程的一類課程和精品課程建設缺乏校方的政策和制度平臺。因此,校方管理層作為這門課程的制度供給方需要切實推進金融英語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逐步確立金融英語課程在金融學專業中的核心必修課程地位,給予這門課程的基層教研工作以良好的政策、制度和經費支持。在這門課程定位的制度變遷中基層教研部門的重視和改革推動是管理層真正重視這門課程并提升這門課程地位的重要推動力量。

金融英語的任課教師需要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給予這門課程一個準確的定位。這門課程學生能力的培養應定位為既掌握基礎的金融專業術語、理論的金融專業英語表達又熟悉基礎金融實務中金融英語的應用。任課教師需結合這種人才培養要求設計這門課程的內容,將該課程教學模式由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轉向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模式;將單調灌輸講授詞匯、課文原文逐句翻譯、課后習題講解的教學模式改為活潑有趣的小組專題會話練習、小組情景對話、任務布置及測試等豐富多彩的發現式和研究性教學模式。通過這種制度的制定和教學環節教學方式的改革轉變金融英語課程混沌的定位現象,使該課程逐漸成為服務于時代的金融學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

(二)任課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端正對金融英語課程的認識和學習目的

學生對于金融英語課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于這門課程教學效率的提高十分重要。實際上,學生對這門課程在最初就存在片面乃至錯誤的認識是導致出現諸多不良教學現象的根源所在,而許多任課教師對此沒有清晰的認識,也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那么,任課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端正對金融英語課程的認識和學習目的呢?具體做法是:任課教師在金融英語課程開課前首先根據學生的以往英語成績對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一個大致客觀的了解,然后以課堂、課間和課下詢問以及課堂問卷的方式調查了解學生究竟是怎樣看待這門課程的。之后教師基于學生認識中存在的問題在教案設計中留出30分鐘左右的時間向學生闡釋、和學生討論“學習金融英語對我的意義是什么?”這個問題,尤其要重視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

在實踐教學中會發現許多學生認為自己將來的工作很可能不會用到金融英語,所以學習該課程沒什么意義,任課教師需要就此問題及其他問題從如下幾個方面與學生討論和交流:其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在最初階段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在最初擇業時,個人意志往往不得不屈服于現實的選擇,認為自己將來的發展不會接觸到金融英語不免武斷。其二,金融英語為個人向更高層次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金融英語對于高端金融人才是一項必備的技能。其三,在當今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全球化的今天,金融英語日益廣泛深入地滲入到涉及經濟學金融學知識的各行各業中,諸如QFII進軍中國A股、美國QE政策對世界和中國經濟的影響等等都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經濟事件,而作為一位金融學專業的大學生更需要對這些經濟事件有一定的認識和分析能力。其四,金融英語的學習素材中有大量的金融學知識信息,它們能夠為金融學專業知識的豐富和提高提供十分有益的幫助。最后,每一位同學都已為英語的學習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時間,現在選擇了金融學專業作為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金融英語是將這些前期在英語學習上的辛勤積累轉化為服務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后關鍵的一步。

(三)改革教學方法整合教學資源以喚醒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點在金融英語的教學實踐中更能得到印證。掌握金融英語這項技能更多需要學習者勤奮認真地去記憶、總結,而較少需要邏輯推理、想象。因此,在繁瑣的金融英語記憶背誦中如何變單調枯燥的學習為靈活有趣的學習是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者都要面對和認真思考、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金融英語的教學實際,將傳統灌輸式教學法之外的多種教學法靈活運用于金融英語課程的教學中是提高這門課程學生學習興趣的切實可行的途徑。具體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將問題啟發式教學、情景式教學、討論發現式教學廣泛運用于金融英語每一節課的課程設計中,逐步降低乃至取代單向灌輸式教學,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對于問題啟發式教學,在課程進行到利率問題時,結合最近人民銀行已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來設置這樣的問題:中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全面放開說明中國的金融環境有什么變化?全面放開貸款利率對中國經濟有何益處?對于情景式教學,將之運用于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rket, foreign exchange章節;對于討論式教學,將之運用于Euro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等知識點的介紹。

2.充分運用任務式教學法,給學生適度的壓力和動力。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學生在金融英語的學習中計劃性和方向性并不明確,而且學習的自覺性差,這種現象在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中更加凸顯。運用任務式教學法可以有效緩解這種矛盾,具體方法是:教師在課程設計中為每一堂課設計布置學習任務,在課前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下達。這個任務包括:時事金融英語材料閱讀,金融英語視頻觀看、聽力材料學習,習題練習,PPT專題制作等。此外,任務的形式還包括在一個教學周期設置1-2次的隨堂Test。任課教師盡量將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給予量化,并將之以一定權重納入學生的最終課程成績中,而且教師對每次任務的完成情況給予點評,表揚優秀者,肯定進步者,鼓勵努力者。在實踐教學中發現,當今的學生對榮譽和成績仍然是十分看重的,因此,上述任務式教學法的運用會給學生學習的方向和動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生學習金融英語的興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以增強學生金融英語的學習興趣。大學生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具有強烈的活力、創造力和潛力,因此教師可以引導有一定組織能力和較強英語學習興趣的同學去組織管理課外的英語沙龍、英語角、英語演講等活動,使學生的這種活力、創造力和潛力得到釋放,在釋放的同時學生學習金融英語的興趣也自然會被激發出來。實踐中發現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學習的環境是在熟悉的同學之間,這樣的環境十分有助于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拘束和羞澀感,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敢于用英語交流和用心地傾聽,這樣的第二課堂對于金融英語課程的教學同樣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4. 整合金融英語教材,給學生提供時代感濃郁的自學材料。目前,各種版本的金融英語教材林林總總不下十數種。這些教材的內容和風格有較強的同質性,都按照金融業基礎知識的結構框架,以英文原文難句解析詞匯課后閱讀習題這樣的順序來安排各章節的內容。這些教材的內容照顧到了對金融學基礎知識點專業英語表達的介紹,但這些教材中的內容幾乎都不同程度與時代最新的金融事件存在脫節,如果教學就囿于這些有限的材料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學生成為面向時代的應用型人才。另外,教材中對銀行柜臺、外匯交易等實務的介紹十分單薄,要么不做涉及要么通篇如此。因此,金融英語的任課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大量整理匯總工作,整合金融英語的教材,使每一章節都有相配套的與時事緊密結合的教學資源,將這些資源上傳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隨時查閱,而且要在課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金融實務的介紹。

結束語

金融英語的教學內容決定了這門課程與其它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不同的難點,這些難點首先在于這門課程作為一種新興的課程,其定位仍然不夠清晰,其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是這門課程教學中的薄弱環節,也是影響這門課程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在熟悉乃至掌握金融英語技能的專業人士日趨成為時代亟需的一類人才的今天,廣大金融英語的教育工作者應針對這些難點,采取相應的對策以克服這門課程教學中的困難,使金融英語的課程建設走上快速健康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李海燕,趙惠娟. 改進金融英語教學的基本構想[J]. 金融教學與研究,2003(3).

[2] 巨 銘. 高職高專金融專業英語教材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2(18).

[3] 舒 娜. 高職金融英語分步分層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 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5(5).

[4] 李麗麗,謝建中,喬媛,任. 高職金融英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4).

[5] 胥麗卿. 高職院校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6] 馮長甫. 關于強化金融英語課程建設的思考[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

[7] 王曉佳. 關于強化民辦高校金融英語教學的思考[J]. 經濟研究導刊,2009(29).

[8] 郭 磊. 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J]. 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6).

[9] 孫 鈺,潘天芹. 論應用能力培養導向的獨立學院金融英語教學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篇7

新課程對英語學習的目標有了明確定義。學生不知道,甚至社會工作者也不清楚,如果一個行為沒有目標,那就缺乏動力,但作為教師,一定要十分清楚。而傳統的英語教學又把教學目標定位較低,如升學、升職、外交等。但在信息時代和市場高度開放的今天,誰能說英語與自己無關呢?在中國與其他國家高度交流的今天,誰又知道將來英語在我國的重要性呢?也許,英語就是一種使用工具,應該輕松對待,但要認真執行,有了這樣的目標,教和學都變得有很大針對性,學習有了動力,效果也就“其義自見”了。

二、以興趣為突破,以教學創新為平臺

興趣是任何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強化英語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如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動性,找到學習興趣的突破口。在英語學習初期,大部分學生基礎差,能力不足,會形成畏難情緒和挫敗感,從而逐步失去興趣,這時,教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學生有進步,不管大小,一定要鼓勵。比如背寫單詞,很多學生對讀寫單詞有畏難情緒,感覺吃力,于是就將整個英語學習止步在背單詞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找出符合自身的背單詞方法,通過單詞詞匯積累,提高學生的成就感,獲得成功的喜悅,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

篇8

二、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英語閱讀教學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閱讀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利于引導學生掌握單詞和短語,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從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提高學生的做題速度和準確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尤其是語篇分析法。此外,教師還需要挖掘英語課本中的閱讀素材,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閱讀能力。在平時的英語考試中,有很多的同學反映說由于閱讀題中含有很多的生詞,所以他們常常會在閱讀理解題中丟分。英語中的閱讀理解是一種分值多、難度大的題型。它考察的不僅是學生對文章表面意義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否透過某題看到問題的本質的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從深層次上理解文章。為了做到深入理解,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語篇分析法,引導學生運用語篇分析法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運用語篇分析法,學生能夠快速地找到整篇文章的中心內容,把握文章的整體框架,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意思,從而在英語考試中取得比較優異的成績,進而激發閱讀的欲望,提高做閱讀題的積極性。例如,“LittleTomdownthestreetcallsourdog‘Thekeepdog’.Zipisasheepdog.ButwhenTomtriestosay‘Seep’,itcomesout‘keep’.AndinawayTomisright.Zipisalwaysbringingthingshomeforustokeep!Iwilltellyouaboutsomeofthem.”在這個段落中,最后一句“Iwilltellyouaboutsomeofthem.”是引起下文的句子,后面的句子都是圍繞著這個句子展開的。當學生掌握了語篇分析法,他們就會找出這個關鍵句,從而判斷處文章的大體思路。

篇9

現行英語教材注重實用性,涉及日常生活交際各個方面。但單就題材內容而言,卻與學生年齡對應的智能水平存在明顯“斷層”,對部分不明語言學習意義的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本文針對初中英語的學習目的以及如何發掘英語學習的樂趣進行探討。

發掘英語教學的趣味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教育部,2001),因為任務型教學被認為是在培養學生運用能力方面“現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P.Skehan,1998)。作者當前使用現行人教版Go For It教材,教材稱其“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匯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形成了一套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弊髡哒J為要運用此等教學途徑,教師首先必須明確自己擔負的責任并非教授學生如何處理教材所述的簡單的日常事宜(生活技能),而是教會學生在使用英語的社會文化中應該如何表述這些內容(發展語言方面的智能),并為其日后繼續學習打好基礎。這個觀點在英語教師看來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卻可能是造成很多學生“輸在起跑線上”的關鍵。

以人教版教材為例,Go For It七年級上的課程主要是自我介紹、描述年齡、介紹事物、顏色等,八年級上的課程涉及到運動頻率、生病、假期、上學的方式等,以此展開任務型的、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從語言學習來看是很正常的,但單就這些題材本身而言,則很難從智能和才藝方面激發生活在21世紀網絡信息時代的、接受過正規6年小學教育的12、13歲的學生的興趣。事實上,教材可以吸引某些學生的莫過于國外學校的俱樂部(Clubs)和假期安排(Vacation)等對他們來說比較新奇的東西。按照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12歲~15歲是形式運算階段,表現為獲得抽象思維能力和從可得到的信息得出結論。而當兒童智力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思維不必從具體事物和過程開始,可以利用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想象和思維,重建事物和過程來解決問題【1】。這個時期正好是初中生時期,是已經脫離兒童群里有尚未進入成人行列的過渡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復雜的時期【2】。在教學過程中,作者發現很多非常聰明的學生對英語表現得興趣寥寥,居然是他們認為英語教材就是講授“吃飯、睡覺、穿衣”等“沒用的”東西,不像數理化那樣有意思。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況其實并不少見,尤其是容易出現在比較聰明、理科教好的孩子身上。究其根源在于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學習語言的意義,把發展語言智能跟日常生活技能混為一談;還有一部分學生覺得中學教的英語,沒有幼兒英語培訓有趣。遇到這種情況,一味學生指責是沒有用的,強迫補習更容易刺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必須明察秋毫,針對具體的情況給予學生特別的呵護和開解。當然這一現實也對教師如何活躍課堂、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帶來嚴峻的挑戰。

在明確了學習英語的意義之后,教師還要逐漸幫助學生意識到學習的樂趣是基于已習得知識,自己進行運用、發揮進而創新的樂趣,和簡單的感官快樂體驗是不同的;而要獲得學習的樂趣,首先掌握要學的東西。因為課堂教學依然是學校教育的主體,所以務必向40分鐘要效率。為此,教師要引導督促學生做上課時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時提醒自己要享受課堂。所謂的高度集中和享受課堂,詳細地說就是要學生拿出“如饑似渴”的精神來聽課,以便以最快速度吸收新知識,在課堂上就做到即使關書都還記得老師講述的課程脈絡,能夠順利地運用所學知識;能夠在課堂中思考,迅速發現并反饋不解的地方。這樣其實也就是要求學生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為此,作者建議一般將教學過程分成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教師講述和引導的部分,授課主導是教師。這個時候必須嚴格要求學生聽課,如果任其養成散漫或借發揚“個性”之名走神,那么后階段的知識發揮和趣味學習就純屬空談了,正所謂“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時,教師必須(1)通過長期的訓練,敦促學生盡快進入上課模式,不得存輕慢懈怠之心;(2)立足教材,盡量以邏輯的線索串聯知識點,啟發學生講新知識與所學聯系起來。

第二階段,基礎知識傳授完畢之后給學生思索反應的時間,這個時候要求學生獨立反思和記憶,不要求做討論。這一環節是課堂中最容易被忽略掉的,因為傳統的教育模式使我們的學生習慣等待答案,缺乏耐心和主觀能動性,懶于自察,也沒有進行思維的習慣,所以剛開始給予學生這段“留白”時間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非常痛苦的。作者認為,雖然這個過程見效緩慢,但卻是可能培育真正有獨立精神的知識分子的關鍵。建議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留白”1-3分鐘不等,之前要啟發;其間要巡視;其后要驗收。

第三階段,基于前兩部分工作順利完成之后,就要進行角色轉換。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擔任主角,教師擔任組織和顧問。這時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拋棄“不敢開口”的毛病,做學習的主人。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只有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課堂這個環節力應求形式多樣,如集體討論、分組操作、表演等。作者建議多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談論圖片、說喜歡的事物、講故事等,把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勇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通過對分歧進行討論達成共識,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集體創新的能力。組織學生閱讀英語文章、材料等,了解西方人說話、做事等禮儀知識,了解其風土人情。例如,可以通過開主題班會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英語小品、話劇表演,通過VCD、多媒體、圖片、書報資料等,讓學生觀看節目和閱讀文字,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此外,課堂內外,可以抽出時間去介紹西方禮儀和節日的知識。

篇1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76

相對于獲得單純的知識,學習英語的目的更在于提高理解和表達的技能。因此,很多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都特別注重英語教學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英語知識只是第一步,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英語才是英語教學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多種多樣的英語教學實踐活動,能廣泛地為學生提供學習英語的機會,增強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讓學生走入社會后還能夠終生受益。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來闡述英語教學實踐活動的多樣性。

一、活動形式的多樣性

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僅靠學生在課堂上與英語教師的對話來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開展英語教學實踐活動對學生學習英語是十分重要的。在活動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得到鍛煉,學生的個性特長可以得到發揮。教師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力求真正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顒有问降亩鄻有钥梢酝ㄟ^這些方式體現:成立英語興趣小組,英語聯歡會,用英語表演課本劇、童話劇,組織英語朗讀、唱歌、聽寫單詞、變換句型等比賽,看英語電影,等等。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廣泛的活動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每天早上利用校園廣播播放英語歌曲,在餐廳播放原版的英語兒童劇、卡通片,在班里辦英語小報,過節日制作英語賀卡,這樣能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充分地接觸并使用英語。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讓學生提供他們喜歡的活動方式,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更高。另外,現在各種媒體有很多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也可以引入到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來。

活動形式的靈活多樣,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使記單詞、背句型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應試苦差。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在生活中學到的語言是活的語言,是有生命力的語言,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交流中用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經常參加這些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感,降低英語學習的難度。

二、活動目的的多樣性

活動目的的多樣性,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創新的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觀念,改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思想,實現教學創新。新的教學理念最重要的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體現在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就是要把學生當成活動的主人,讓學生自覺地提高學習能力。英語教學實踐活動的目的,似乎就是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但如果能夠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專長進行細分,無疑能夠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教師還可以此為突破口,實現學生英語學習的進步。比如,一個英語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但他卻比較喜歡口語,那么就可以通過強化他的口語能力帶動他的英語成績,幫助學生找到學好英語的突破口。

對于喜歡表達的學生,教師可以多安排他們參加口語表達方面的活動。而且,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表達水平,提出相應的更高的要求,因為一口流利的標準口語,將會給學生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帶來更多的益處。而對于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可以多安排他們查閱資料,以及積累知識方面的活動。應用語言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快速的閱讀和準確的翻譯能力也是英語素養的重要方面。或者還有一些學生喜歡熱鬧,喜歡游戲,不妨就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發,多安排他們參加游戲娛樂方面的活動,如填字游戲、拼寫比賽等。甚至干脆把活動的目的就定為讓學生開心快樂。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輕松快樂的活動在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同時,自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對于那些在英語方面有特長的學生,教師不妨鼓勵他們查閱資料,寫些研討性的小論文?!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可以開創出一片英語學習的新天地。

三、活動地點的多樣性

活動地點的多樣性,有助于促進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英語。任何一種語言學習的目的都是運用到生活中,因為語言就是在人們的生活實踐中產生的,所以學習語言的最好情境就是回歸到生活實踐中。因此,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教室和家庭,教師要鼓勵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英語,把英語教學實踐活動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商場的那些英文招牌和商標,電影院那些大幅的英文廣告,快餐店里各種各樣的食品名稱,即便是走在大街上,只要用心觀察也能隨時隨地發現學習英文的機會。教師要把英語學習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生活中學習英語的有利條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英語。

改變活動觀念,簡化活動方式,讓英語教學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比如,家里來了一位英語特別好的親戚,來一番英語寒暄,這就是一次很好的英語教學實踐活動。或者,在馬路上碰到一位外國人問路,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離開學校和教室,學生放下沉重的課業負擔,忘記考試和升學的壓力,就能真正把英語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

總之,英語教學實踐活動的多樣性能給英語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通過這些活動,使語言活起來,使英語真正為學生所用,使英語教學更加接近社會生活,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方便。英語這門課程實踐性很強,學生只有通過主動參與英語教學實踐活動,才能實現英語各項技能的提高。英語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各種要求,全面考慮學生的情感和知識因素,使學生的語言綜合技能得到真正的鞏固和提高。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把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英語教學實踐活動的多樣性,調動學生參與英語教學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篇11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沒有持久濃厚的興趣,創新只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在接班的第一課時,我給了學生寫出以下幾個諺語: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外國語是人生斗爭的一種武器)讓學生知道學習外語的重要性。 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學生努力學習,爭取有一個良好的開端。Di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勤奮是成功之母)告訴學生學習需要勤奮練習,只有勤奮操練,不斷實踐,才能達到熟能生巧、運用自如。Ninety-li is only half of a hundred-li journey.(行百里者半九十)鼓勵學生要持之以恒,才會成功。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悟。這種活動既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活動性和創造性。另外,平時多用激勵性語言來鼓勵他們,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待與信任。即使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與偏頗時,也不簡單地給予否定的評價,而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將自我矯正的機會留給學生。

二、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不玩花架子

1. 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記的習慣(2)讀的習慣(3)寫的習慣

2. 高中英語教學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學家毛魯(KE Morrow)曾說過:“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貫徹交際性原則也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為實際,我的做法是:

⑴建立“課前五分鐘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我說:“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 It’s fine today, isn’t? / 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weekend?”學生會做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⑵如果有可能的話,盡量堅持讓學生作duty report鍛煉學生開口的好方法。具體是讓當天值日生在講臺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情況,也可以讓他們講故事,并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

⑶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內容。針對近期所學內容,布學生課后進行討論排練,然后再搬上課堂表演。

⑷定期舉辦英語課外活動,如:辦英語小報,舉行英語晚會。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參與交際的積極性。

三、創新教學模式。

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成為活動的設計者、指導者,既不能成為課堂主體,又要掌握全局,而且整個課堂呈現出動態的多層次的復雜局面,教師在課堂組織、教學的流程設計、動態生成等方面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和較強的駕御能力,不重視合理使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輔助工具,不重視活動中各環節的緊密性,課堂教學的效果會在不知不覺中打折扣,甚至會低于傳統的課堂模式。這就使得新的英語課堂不能真正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更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培養,課改也就失去了意義。

1.我們應正確認識和對待改革過程中新舊模式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

當任務型語言教學凸現了傳統模式的弊端后,教師們似乎對新模式趨之若鶩,而對舊的方法深惡痛絕。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新的方法的出現其實是為了解決原有的問題,我們對傳統模式中的好的做法還是要繼承的。不能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而課課分組、節節討論,不然我們的改革只能流于形式,沒有真正提高為教學質量服務。我們只有明確教學目標,并高效利用合作學習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科學設計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合理安排好相關活動,巧妙地整合利用教學資源,恰當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在課堂中搭建一個無形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釋放學習熱情,務實知識基礎,訓練思維能力,培養合作精神。而那些為求新求異求課改名分,濫用媒體課件,不切實際,故弄玄虛的課堂表現出的只是虛假的繁榮,師生耗時費力,收效卻不大。

3.從長遠角度來說,教師的專業素養要不斷提高

英語教師要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高。教師要有全學科融合的知識儲備,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對于這種多維、動態的課堂的監控能力,保證教學結構的嚴謹性和英語教學環節的緊湊性,實現英語課堂的快節奏、大容量、高容度的教學模式,通過優化教學時間,達到提高教學實效,解決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

4.從機制來說,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構建是最緊要的問題

篇12

1、良好的課堂導入

英語作為我們的第二語言,與漢語有很大差異,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出現很大困惑以及抵觸心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再加上高中英語不再像初中英語一樣簡單,設計的范圍更廣,而且有很多語法,很多句式,學生很容易混亂以致厭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最好不要直接切入正題,如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內容或是繼續學習什么內容然后就是一連串的英語,讓學生感覺像在聽天書一樣。我們可以在一節課的開始部分給同學將一些講英語的國家的習慣,如外國人見面喜歡談論天氣,How nice weather is it!而不喜歡像中國人一樣一見面的第一句話是你吃了嗎,這樣在中國是一種很禮貌的客套話,但是在外國人家會以為你要請別人吃飯。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不經意間給同學們講述了英語的應用場景。教師也可以在課前用英語講一個簡短的笑話或是一個簡短的英語謎語,提高課堂氣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聽力。

2、情景教學

在講英語的國家,人家的課堂完全是學生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上非?;钴S,有什么問題就大膽提出來當堂解決,在課堂上與教師達成一片,師生在課堂上隨時交流與互動。雖然中國的孩子大部分沒有外國的學生活躍,但是既然我們在學習他們的語言,我們就應該學習他們教學的優點,學生在課堂上不主動,我們就應該鼓勵學生主動。首先 課堂氣氛應該活躍、輕松,這樣學生才愿意放開身心與教師交流,教師在課堂上不要總是一直用英語講話,要照顧大部分學生,先用英語說,然后有適當的漢語解釋,在聽的懂的情況下學生才有可能思考。教師在課堂上巧設問題與學生互動,問題要有層次性與價值性,既能鍛煉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又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參與教學中,除了回答問題外,也可以讓學生用英語陳述對所學知識的思考,還可以讓學生分組將書中的對話設置情景表演出來,一組是照著書上的表演,其他的根據的實際情況設置情景表演,這樣學生既復習了所學的知識,還能更加熟練并且懂得在怎樣的場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也鼓勵學生張口講英語。

3、教學策略

比起我們學漢語的時間,我們學習英語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我們要達到在以后生活中運用這種語言的能力,我們的學習就要講究策略與方法。

英語的重中之重就是單詞,如果不會單詞其他一切都是白搭。背單詞我們要注意方法、策略,切勿死記硬背。我們可以根據讀音記,因為英語中很多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一樣,這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可以用聯想的記憶法,將同類的派生詞放在一起記憶,對比、比較,找出聯系與區別,就不會混了;可以用分解法,將比較長的單詞分解成短的自己已經掌握的單詞來記憶。記憶單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堅持,反反復復,一回生,二回熟,再看就是朋友了。掌握這些記憶單詞的記憶策略,那么單詞就會信手拈來。

英語中的語法與句式要找規律,善于總結,將相似的歸納在一起,做適當練習加以鞏固,平時沒事時多來出來翻翻,慢慢的他就成為你的東西了。

結束語: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設置教學情境,課堂正確引導,分享學習方法,讓高中生愛上講英語。

參考文獻

篇13

當前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問題是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嚴重不達標,進而影響了其在閱讀、寫作和聽力等方面的學習進展。中學生在經過小學階段的英語基礎能力與基本單詞滲透教學后,雖然在詞匯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但是在實際英語交流中其詞匯量不達標的問題日益凸顯出來。學生對單詞的掌握程度不夠,詞匯實踐靈活度不高,導致其實際語言運用能力不強。針對此種問題,英語教師應當從學生學習語言的本質出發,利用先進的詞匯法教學理念,讓學生們對單詞形成新的態度與看法,教會他們認清詞匯的重要性,并讓他們懂得詞匯量在英語學習中的決定性作用。

一、中學英語詞匯法教學理論概述

語言教學具有深厚的理論來源與完整的教學使用體系,詞匯法教學也不例外,它包含具體的使用環境分析與語言教學本質原則。詞匯法教學理論主要包含單詞核心教學理念、語言教學本質原則與內容方法的具體分析等等。眾所周知,中學英語教材內容單詞量多、單詞形式千變萬化,且教學內容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中學生正處于思維培養與發散的關鍵階段,對英語教材內容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消化,尤其在單詞的識記、理解方面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英語語言的本質是交流與溝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機械性較為明顯,對單詞的學習不能夠結合實際的交流環境,停留在單詞表面,所以在當前中學英語教學環境中,學生們還未學到英語的精髓。

二、單詞核心教學理念:詞源

詞源是中學英語詞匯法教學的重要載體和教學基礎單元,所謂詞源顧名思義是每一個單詞的形成來源與發展特征。英語教育學家發現,在中學英語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復雜英語句型及單詞、短語,其表現形式均是以復雜的單詞拼湊而成。因此,英語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們認識詞源,對詞源進行合理分類與運用,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能力與水平進行詞匯學習,提高英語詞匯的學習能力與掌握領悟程度。語言學家經過數據統計研究發現,人們不能在事先進行語言準確編碼與詞匯準確定量化,卻能在實際交流時靈活地運用詞語,這就是詞源的表現形式與力量。通過詞源教學的深化,學生們不僅是在學習英語詞匯,更是在學習英語交流方式。比如,在高中英語高一下學期Unit 13 “Healthy eati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首先初步閱讀本單元的所有單詞,然后將事先設計好的英語詞源教案發放給每一個學生,讓其懂得單詞與單詞之間巧妙的連接關系。通過這種方法的實踐,學生們的單詞記憶能力就能更上一個臺階。

三、語言教學的本質

作為英語教師,一定要認清英語語言的教學本質,英語語言學習實質上是詞匯學習。在當前英語教學范圍中,教師通常把教學重點放在語法與句型教學上,這是英語教學的典型錯誤。在傳統中學英語教學理念中,語法和詞匯往往被嚴格區分開來,而詞源的英語教學地位越來越模糊。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教師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為出發點,讓其充分地掌握單詞而不是機械地學習語法。比如,在高中英語教材高一下學期Unit 14“Festivals”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語法教學環節適當減少,或者將語法教學課時融入到單詞教學中去,加強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實現自我綜合素質的拓展與進步。尤其在“festivals”的主題性單詞教學中,可以突出詞匯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明確區分。

四、內容方法具體分析

英語交流溝通過程實際上是單詞的運用交匯的過程,英語教師一定要重視詞匯教學的具體環境和表現方式。尤其在詞匯法教學的內容定位方面,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進行詞源定位分析,激勵學生利用詞源記憶單詞,并實現詞匯之間的融會貫通。當然,英語語法結構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一定要將詞源教學滲透與語法傳授相互聯系起來,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初中英語教學一定要注重詞匯教學方法的適用性。俗話說得好:“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庇⒄Z詞匯法教學一定要使得教學方法與內容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與詞匯記憶水平。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切不可一味追究學生在語法中所犯的錯誤,而是要鼓勵學生去積極記憶單詞,讓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英語詞匯記憶和語法運用的錯誤,從而實現自我糾正與自我思考,而不是依靠教師來直接糾正錯誤,導致學習惰性現象日趨嚴重。同時,在英語教學方法的選擇與使用上,教師一定要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鼓勵學生通過努力學習來實現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讓“教”與“學”互幫互助,共同發展。

五、結束語

中學英語教學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它影響著學生是否能夠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與討論。因此,中學英語教師要深入貫徹詞匯法教學理念,讓學生們意識到英語詞匯的重要性,同時將詞匯法教學滲透到英語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不斷夯實英語基礎,讓學生們充分提高英語交流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九龙城区| 油尖旺区| 南城县| 四会市| 泰兴市| 钟山县| 宜宾县| 泗阳县| 连平县| 依兰县| 山东省| 临清市| 宁河县| 深水埗区| 宜章县| 大姚县| 长汀县| 比如县| 乌拉特后旗| 新源县| 白银市| 沧州市| 屏东市| 新化县| 宁乡县| 西丰县| 于田县| 西丰县| 长春市| 屏东县| 讷河市| 闸北区| 武冈市| 军事| 荆门市| 如皋市| 尤溪县| 阳曲县| 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