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以彩色圖片為主,輔以精練的文字說明,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古代科學各學科和技術分支的發展概況,其內容包括農學與生物學、醫藥學、天文學、數學、地學、物理學、化學、建筑、橋梁、紡織、礦冶、車輛、造船與航海、水利、造紙與印刷、度量衡、陶瓷與漆器、軍事技術、西學東漸19門類,是一部比較且豐富多彩的關于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綜合性圖錄著作。
本卷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可供讀者了解中國歷史上科學技術的光輝成就及其發展輪廓,也為國際學術交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供參考。
總序
前
及時章 農學與生物學
神農執耜畫像
石磨盤與石磨棒
石斧
石錛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石鐮
石鏟
鐵搭
牛耕圖
牛耕播種畫像石
江東犁
番社采風圖·耕種
耙圖
耢圖
耕、耙、耱圖
耖圖
耬車圖
秧馬圖
鐵鋤
耘蕩圖
田漏圖
耬鋤圖
水車圖
筒車圖
滑車圖
推鐮
番社采風圖·刈禾
風車
水輪三事
綠釉陶作坊
河姆渡稻谷遺存
半坡陶罐和粟粒
金文中菽字
采桑圖
宋代蠶織圖
蠶桑圖
御題棉花圖冊》書影
木棉圖
甘薯圖
玉蜀黍
西瓜圖
西瓜碑
葡萄蟲草圖
橙黃橘綠
野蔬草蟲
牡丹圖
"眾人協田"牛骨刻辭
代田示意圖
陳蒡《農書》書影
拾糞畫像石
陳旉《農書》書影
淤蔭圖
授時指掌活法之圖
地利圖
圍田圖
秦九韶《數書九章》中的圍田圖
架田圖
柜田圖
梯田圖
耕獲圖
南方草木狀》有關生物防治的記載
陶豬圈
彩陶上的鸛魚圖
云南江川出土青銅臂甲展開圖
……
第二章 醫藥學
第三章 天文學
第四章 數學
第五章 地學
第六章 物理學
第七章 化學
第八章 建筑
第九章 橋梁
第十章 紡織
第十一章 礦冶
第十二章 車輛
第十三章 造船與航海
第十四章 水利
第十五章 造紙與印刷
第十六章 度量衡
第十七章 陶瓷與漆器
第十八章 軍事技術
第十九章 西學東漸
參考文獻
后記
總跋
及時章 農學與生物學
農學和生物學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中最主要的學科之一。中國歷史上,除了保留下來數量眾多的農書和生物學著作及其相關的文字以外,還有大量的實物和圖像資料,如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有關農作物的遺存,夏、商、西周時代的青銅農器,春秋、戰國時期的鐵農器,漢代的農耕畫像石(磚),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水田模型、壁畫,宋元以后農書中的插圖,專門以農業生產為主要描繪對象的《耕織圖》以及至今仍然保留在民間并繼續得到使用的一些傳統農具等。這些圖像和實物資料對于學習和研究中國農學史和生物學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章從出土文物、古籍珍本、傳世繪畫等資料中萃取有代表性的、能夠反映農學和生物學重大進展的圖像。收錄的對象以實物圖片為主,也有些屬于書影和書中的插圖。內容大致分為農具、農業技術、作物、牲畜、農書、生物學著作等幾個方面。所選圖片大致以年代排列,以盡可能使讀者通過圖片就能夠了解中國古代農學和生物學發生和發展的情況。神農執耜畫像雖屬漢代作品,但它反映的卻是漢代人所想象的中國農業發生時的狀況,所以我們把它放在了最前面,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中國農學的一個標志。有些圖片所反映的內容雖然不是同類中年代最早的,但卻是最有代表性的。如河姆渡稻谷遺存和半坡粟粒的年代距今約7000年。最近幾年,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多處比河姆渡文化更早、更原始的農業文化遺址,如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廣東英德牛欄洞、湖南道縣玉蟾巖、湖南澧縣彭頭山、河南舞陽賈湖、浙江肖山跨湖橋和浦江上山等多處文化遺址,在內蒙古赤峰甚至發現了7700年前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的谷子和糜子。
……
閱讀體驗好
好
價格偏高
印刷精美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很不錯的。可惜買后第二天就降價了,不過還是物有所值。
5分,很滿意
精美的圖片,精致的裝幀,言簡意賅的說明,讀起來真滿足。
有很多珍貴的圖片,寫文章時可以引用其中 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