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不僅是幫助人類生存的工具,同時還是重要的防御武器。世界各國都曾將弓箭作為武器和工具用于戰爭和生產,唯有中國賦予弓箭修身修德的禮器身份。因此,禮射成為中國特有的弓箭文化,儒家極力倡導習射修身,做到“仁者如射,射以觀德”,中國的禮射對東方各國弓箭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在先秦學校中,禮射是必習之技,國家人才選拔都通過相關的禮射考核。禮射自古便是中國教育體系中重要一支,今日國內諸多高校開設禮射課程,正是禮射回歸教育的真實寫照。
基于很多高校開設禮射課程卻沒有相應教材的現狀,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承擔起《禮射》教材編寫任務。該系列教材分初級,中級,高級三本。本書從文化、技法、器物、規則四個方面對禮射進行闡述,針對高校禮射課程進行體例設計,同時適合初級習射愛好者閱讀。本書采用大量配圖,使讀者理解相關內容更為方便。
本書系國內及時本高校禮射教材,綜合古代射書經典與現代射箭理論,依托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匯編而成。
本書由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十七所高校聯合編寫。李重申教授,崔樂泉研究員擔任本書學術顧問。徐開才指導、李淑蘭老師、郭蓓老師擔任本書禮射技法總顧問。其中及時章主要由李平、李金梅、許彩明、張旭、韓冰雪、鐘誠編寫;第二章由林春、申可、韓冰雪編寫;第三章主要由陳士銀、萬劍鋒、蔚華亮編寫;第四章主要由崔樹林、張波、鄧文才、韓冰雪編寫。鄉射禮儀節與器物內容在張德付、李旭、陳士銀的指導下完成。張利、張召羽提供了現代技術制作弓箭的相關資料。全書文獻資料由李洛旻、鐘誠、趙媛媛、高瑞杰、劉斌、羅婷婷、李琳、陳立瑜、馬延輝、楊遠騎、謝藍田、馬文鼎、張子正、谷慈音等搜集整理。書中技術動作示范者為林曉燕。全書圖片由彭聰、楊遠騎、王波拍攝整理。
本書封面“禮射”由著名野逸派畫家孫天橋先生所題。封底圖標由蘭州理工大學傳統弓射藝聯盟協會會員安美龍設計,王超與王雅文繪制整理。
本書的出版亦得益于清華大學校領導的支持。2015年3月,清華大學陳旭書記在會見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時提出清華要開設禮射課程。同年9月,清華大學體育部開設禮射課程。禮射課程的開設為本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本書在學術、技術與器材方面還得到以下單位支持:中國巖畫學會、中國射箭協會傳統弓分會、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射箭分會籌備組、蘭州理工大學絲綢之路文史研究所、徐州立德弓箭文化研究院、安徽阿利弓箭制作有限公司、徐州漢達射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福建風飛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禮射研習基地、清華大學禮射研習會。在此一并致謝!
本書屬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儀禮〉復原與當代日常禮儀重建研究》(項目批準號14ZDB009)成果之一。
彭林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京都大學文學部、臺灣中正大學中文系、香港城市大學語文學部客座教授,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委會委員,主編《中國經學》。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歷史文獻學的教學與研究,側重對《周禮》《儀禮》《禮記》等古代禮學經典的研究。
這本高校射箭的教材加油!
書挺不錯的,就是包裝有點敷衍
N次采購,這次快遞很給力,本以為要好幾天,沒想很晚下單第三天就到了,內容豐富,紙質好,
很好,作者水平很高!
很不錯哦,內容豐富,能夠學到不少知識。 希望當當的 促銷力度更大些。 期待再次合作愉快!
很好的一本學習讀書的起導書,值得一讀和收藏
書很好!!
很多小故事,課本上沒有,擴大了知識面,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書很好,不僅包括射箭的動作,還包含了大量的禮儀,內容翔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