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說都不聽話、怎么管都管不住,這讓許多父母頭疼不已。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源在于父母過度管教、約束孩子,而很少給孩子鍛煉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導致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應該給孩子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家庭氛圍,給孩子信任、鼓勵和支持,引導孩子養成受益一生的自控力——
為什么孩子總是不聽話? 為什么吼叫、打罵都不管用?
睿雪,既是一個好媽媽,也是一個好老師。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從事多年幼兒園教育工作,對兒童心理、行為有獨到的見解,擅長解決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種種難題。已出版《3歲敏感期,讓孩子的大腦自由》、《3歲入園期,教孩子一堂獨立課》等書。
及時章自控力:讓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1.孩子自覺、父母省心的秘密3
2.獨立意識萌芽期,鼓勵孩子學習自理6
3.叛逆情緒爆發期,引導孩子管好情緒10
4.大腦發育加速期,激發孩子獨立思考14
5.興趣愛好萌發期,培養孩子的專注力17
6.行為習慣形成期,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20
7.性格塑造關鍵期,教孩子一堂獨立課24
第二章學會放手,相信孩子能管好自己
1.父母放手,孩子才有機會管好自己29
2.別再過度保護,相信孩子能做好自己32
3.別怕孩子摔跤,孩子能自己爬起來34
4.保護孩子的自尊,別輕易否定孩子36
5.別替孩子做決定,讓孩子對自己負責39
6.別給孩子貼標簽,尊重孩子的個性42
第三章專注力:讓孩子對管好自己“上癮”
1.有專注力的孩子更容易管好自己47
2.陪孩子種綠植,提高孩子的觀察力50
3.用延遲滿足法提高孩子的忍耐力53
4.設定完成時限,提高孩子的專注度56
5.一心不二用,讓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59
6.提高孩子專注力的5個親子游戲61
第四章有愛有規矩,孩子更自律
1.給孩子定規矩,為什么總是被推翻65
2.列出任務清單,讓孩子做事有計劃68
3.用自然懲罰,讓孩子自覺遵守規矩71
4.孩子屢教不改?給他一張“紅牌”73
5.一起收拾房間,提高孩子的自律意識75
6.自由的家庭氛圍是自律意識的沃土78
第五章別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空話
1.孩子喜歡賴床?輕松消滅起床氣83
2.孩子不愛刷牙?這樣才能“喜刷刷”85
3.孩子不愛吃飯?5個方法養出自控力88
4.孩子不愛上幼兒園?巧妙克服分離焦慮91
5.孩子不按時洗澡?把澡盆變成小游樂園94
6.一起做家務,提高孩子的自理意識96
第六章有好習慣,孩子不用管照樣好
1.習慣對了,孩子的性格就對了101
2.培養自控力,要注意別輕易打擾孩子104
3.善于模仿和學習是培養好習慣的捷徑107
4.別要求,付出努力比結果更重要109
5.不管大事還是小事,認真細心就對了112
6.教孩子學會合作,告別一個人戰斗114
第七章管得住壞脾氣,才能做情緒的主人
1.讀懂孩子的心:孩子哭鬧的秘密119
2.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耐心是壞脾氣的克星122
3.孩子愛耍賴?3招教你對付軟磨硬泡125
4.孩子脾氣急?讓他在獨處中學會冷靜128
5.孩子太任性?讓孩子學習自我引導130
6.孩子愛打人?化解孩子的攻擊性行為133
7.用合理化認同消除孩子的挫敗感135
第八章趕走磨蹭和拖拉,讓孩子積極主動
1.積極主動的孩子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141
2.做事有計劃的孩子,從來不會拖沓145
3.學會分解目標,更快更好地完成148
4.設定完成期限,拒絕孩子預支時間151
5.識破孩子偷懶的把戲,讓拖延無處躲藏153
6.適當收回特權,讓孩子接受合理懲罰156
第九章獨立思考:孩子有主見才有遠見
1.從生活小事做起,把選擇權還給孩子161
2.別總夸孩子乖,太聽話的孩子沒主見163
3.多問“為什么”,激發孩子獨立思考166
4.多問“怎么辦”,鼓勵孩子獨立解決問題169
5.讓孩子學會擔當,對自己的決定負責171
6.從現在起,這些事讓孩子自己拿主意174
第十章經得起挫折,孩子才能戰勝自己
1.愛要有點苦:讓孩子在挫折中變堅強179
2.孩子總要人幫忙?適當“袖手旁觀”182
3.巧妙設置障礙,讓孩子積極面對挫折184
4.引導孩子自我激勵,樂觀面對挫折187
5.挫折教育要適度,別故意為難孩子190
第十一章對撒謊說“不”,讓孩子對自己誠實
1.誠實是一種責任,敢擔當才有未來195
2.說謊是必經過程,不等于孩子品行不良198
3.別用“善意的謊言”培養聽話的孩子201
4.別為了圖一時之快,誘使孩子說謊204
5.孩子愛說謊,往往是父母逼出來的206
6.孩子說謊后,父母應該做的5件事209
1.孩子自覺、父母省心的秘密
一個3歲的小女孩坐在餐桌邊,手里拿著芭比娃娃,媽媽在一邊耐心地給她喂飯。半個小時過去了,小女孩沒有吃上幾口。一旁的爸爸看不下去了,強行拿走她的娃娃,她馬上哇哇大哭起來。
一個4歲的小男孩跟媽媽逛超市,看見玩具奧特曼,纏著要媽媽買,但家里已經有兩個同類玩具了,因此媽媽不同意。他見哀求無效,干脆躺到地上打滾。媽媽為了息事寧人,只好答應下來。
一個5歲的小男孩總是動不動就打小伙伴。幼兒園老師批評過他很多次,但他還是改不了這個毛病。老師仔細觀察之后發現,他有時候并不是故意打人,可能是想和小伙伴打招呼,于是拍一下小伙伴。但他出手很重,好像無法控制自己一樣,于是小伙伴認為他在打人。
一個6歲的小女生在課堂上總是坐不住,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抓耳撓腮。老師講的內容她根本沒有聽進去,回家后不會做作業。父母因為這件事和老師溝通過多次,但并沒有改變女兒的壞習慣。
……
2~7歲是孩子上早教中心、幼兒園、小學的時期,孩子逐漸融入集體生活,開始學習獨立自理。如果父母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他們就容易像上面幾個例子中的孩子那樣,出現各種問題。其實,孩子產生這些不良行為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控力。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不能專心地吃飯、聽講;不能控制自己的力度;不能控制對玩具的占有欲。于是,孩子在父母眼中成了不聽話、難管教的“調皮鬼”。
孩子如此不讓人省心,很多父母往往會抱怨,斥責孩子不聽話。但實際上,這并非孩子的錯,而是父母在2~7歲期間忽視了對孩子自控力的培養。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控力呢?簡單說來,自控力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掌控能力。自控力主要表現為兩種能力,一是學會放棄,二是學會忍耐。比如,當孩子面對兩個玩具時,如果父母讓他選擇一個,他就要放棄其中一個。再比如,課堂上要認真聽講,下課之后才能玩,這就要求孩子學會忍耐40分鐘。
美國心理學家克萊爾 考普認為,自我控制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結構,反映的是個體調節自己的行為,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相協調的能力。這種能力體現為在沒有外部力量監督的情況下,個體遵照一定的規則行事,約束自己的行為,達到期望的目標。
培養自控力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克萊爾 考普認為,自控力對孩子今后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在心理學界,許多研究成果都證明了克萊爾 考普的論斷。
◎自控力與孩子小學低年級時的學習成績和社會交往能力有密切的關系
來自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孩子在幼兒期的自控力與小學低年級時的學習成績和社會交往能力具有密切關系,具體表現為: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建立友誼或保持友誼;更喜歡上學,在學習和生活上更加自覺;老師對他們在學習上的表現打分更高。
◎具備自控力的孩子長大后在學習、交往、性格上表現較好
心理學家米歇爾等人通過一項追蹤研究發現,4~5歲時擁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在學習成績、社會交往、性格發展等方面都表現較好,在進入大學前的測試中的得分也較高。
◎自控力與學習成績以及在學校的行為密切相關
另外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的自控力與學習成績以及在學校的行為密切相關。缺乏自控力的孩子不僅會在早期表現出許多問題,比如攻擊性行為、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等,而且在其成長過程中,還比較容易誘發諸如吸煙、吸毒、酗酒、暴力、早戀等問題。
自控力不是天生的。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發展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行為。2~7歲是培養孩子自控力的時期,這是因為孩子在這段時間會經歷許多成長關鍵期,比如秩序敏感期、自主意識敏感期、邏輯思維敏感期、人際關系敏感期等。此外,孩子的生活軌跡也會發生較大改變,從24小時到晚待在父母身邊,到走進幼兒園、小學,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生活、學習。孩子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提高適應能力。短短幾年,孩子的生活會發生巨大變化,它們對孩子的性格、習慣有重要的影響。如果孩子在這一階段能培養超強的自控力,那么他就容易成為一個自覺成長的好孩子。
孩子的人生之路漫長,而父母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不過二十多年。孩子學業有成走進社會之后,未來的人生道路主要靠孩子自己去闖。如果父母能夠在親密陪伴孩子的前幾年,用心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那么孩子的未來會更加美好,父母也可以更加省心。反之,如果父母在孩子2~7歲期間當“甩手掌柜”,那么將可能一輩子為孩子操心,而孩子的生活也會一團糟。
作為父母,你是愿意操心這幾年,還是操心一輩子?如何選擇已經不用多說,從現在起開始行動吧!
3.叛逆情緒爆發期,引導孩子管好情緒
很多父母知道孩子會經歷青春叛逆期,但很少父母知道孩子在2~7歲也會經歷叛逆期,而且有兩個叛逆階段。下面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
及時個叛逆階段:3歲左右。孩子在這段時期的叛逆行為多為言語上的,比如:你給他喂飯,他轉過頭去;你給他穿衣服,他假裝看不見,或直接說“不”;你牽他的手,他會故意甩開;你讓他做一些平日他喜歡做事情,他會故意的拒絕。這些是孩子獨立敏感期的表現,代表孩子自我意識萌芽。
第二個叛逆階段:7歲左右。孩子的脾氣大了很多,會為一點兒事情發脾氣。例如,你不允許他吃糖,你拒絕他玩你的手機,你讓他停止玩游戲來吃飯,他都可能變得非常抗拒,或哭鬧不止,或出現暴力傾向,嘴里還可能說:“爸爸壞,討厭爸爸!”“媽媽壞,討厭媽媽!”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意識空前強烈,會對父母喊出自己的“獨立宣言”。
孩子的情緒往往沒有對錯之分,父母不需要壓抑,而需要接納、疏導。當孩子叛逆情緒爆發時,如果父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的感受,并引導他控制和調節情緒,對培養他的情緒自控力十分有意義。
4歲的雯雯有很多愛好,有些愛好父母看不懂。比如,她喜歡撿地上的樹葉和石頭,并把這些父母覺得沒用的東西帶回家,還專門準備了一個盒子來裝它們。雯雯的爺爺愛干凈,看不慣孫女的行為。有一次,他打掃衛生時,把雯雯的“寶貝”徹底清理掉了。
雯雯知道后,跟爺爺大哭大鬧了一場。她一邊哭一邊指責爺爺:“憑什么把我的東西丟掉,給我撿回來。”爺爺去樓下找,發現雯雯的“寶貝”已經被清潔工拉走了。雯雯氣得直跺腳。
雯雯的媽媽明顯感受到女兒的傷心和對爺爺的不滿。“寶貝,這些東西是你辛辛苦苦撿來的,現在已經全沒了,你肯定很傷心,對不對?”媽媽試著描述雯雯的感受,與雯雯產生共鳴。
雯雯非常傷心地點了點頭。
“可是現在已經沒了,你再傷心,再怎么哭,那些東西也回不來了呀。要不,從明天開始,你再去檢你喜歡的東西,好嗎?”
“嗯,好!”雯雯哭著點了點頭。
媽媽拍了拍雯雯的腦袋,給了她一個擁抱,說:“爺爺不是故意的,你不要生爺爺的氣了好嗎?爺爺每天打掃衛生,很辛苦,你說是不是呢?”
聽到這里,雯雯若有所思,哭聲漸漸聽不見了。
雯雯的媽媽做得很好,在女兒的不良情緒爆發時,她先描述女兒的感受,與女兒產生共情,再提出建議,勸女兒體諒爺爺的辛苦。雯雯很快就從傷心中走了出來。這種做法值得每一位父母學習。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父母這樣跟孩子說:“你再哭,媽媽就生氣了。”“你那樣做,爸爸很生氣。”“你那樣做,奶奶不喜歡。”這樣的提醒看似為了平復孩子的情緒,但實際上是在綁架孩子的情緒。孩子會很自然地想:“我要對父母的情緒負責。”于是,為了讓父母不生氣,他們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情緒,這顯然不是有效的情緒疏導方法。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知道他不好的行為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引導孩子對他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不是對父母的情緒負責。當孩子哭鬧時,父母不妨讓孩子靜一靜,等他情緒平復一些后,你可以對他說:“你知道嗎?剛才你哭了好一會兒,耽誤了自己的游戲時間。你如果早點停止哭鬧,就可以多玩一會兒了,是不是呢?”“如果你早點停止哭鬧,乖乖地吃飯,吃飽了你就可以開心地玩游戲了,是不是呢?”
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孩子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什么好處,再對比一下不控制情緒的壞處。這是在孩子叛逆情緒爆發后的做法,在平日里,父母有必要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具體做法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幫助孩子認知各種情緒
教孩子管理情緒的及時步,是教孩子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平時里,你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例如興奮、激動、失望、沮喪、悲傷、孤獨、期待、瘋狂等,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認識各種不同的情緒,還能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匯。孩子識別出的情緒越多,就越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與父母溝通,解決問題。有時候,孩子只要把情緒表達出來,矛盾就可以化解了。
◎給孩子獨立處理情緒的機會
每當孩子叛逆情緒大爆發時,父母總是想及時“救火”,但更好的辦法是不要急于救火,而要給孩子獨自感受和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孩子自己每平復一次情緒,他的情緒自控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當然,對于兩歲以下的孩子,這一招并不適用,父母還是要盡快轉移他的注意力。
有位母親做得很好。當她發現女兒有點情緒,即將發脾氣時,先找個借口躲開。她發現通常自己一走開,女兒很快就沒事了。當女兒真的發脾氣時,她再回來,有時啥也不說,就是摸一摸女兒的頭,給她擦一擦眼淚。如果女兒拒絕她接近,她就捧著書在一旁待著。這位母親通過這種方式,讓女兒有機會感受自己的情緒,自己控制情緒。
◎教孩子處理消極情緒的方法
對于2~7歲的孩子來說,父母可以教他們一些簡單的處理情緒的方法。例如宣泄法:捶打枕頭或沙發、撕紙等,這些行為都可以宣泄孩子內心不良的情緒。在教孩子宣泄法時,基本原則是破壞性要小,而且不影響別人。又如傾訴法:讓孩子找人聊天,或自言自語,或隨意涂鴉、畫畫。再如鎮靜法:數數、深呼吸等。此外,看風景、做運動等都是不錯的情緒轉移方法。
當孩子冷靜之后,父母需要引導孩子思考,想想剛才的情緒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來的,以后怎么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
一個有意鍛煉自己并提升自己自控力的人,將會獲得無比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能夠控制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夠使人的心理發展水平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讓一個人得到以前從未想過能擁有的智慧、天賦和能力。 ——美國行為科學家、心理學家利蘭
兒童需要管教和指導,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們無時無刻和處處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導之下,是不大可能學會自制和自我指導的。
好評!很滿意
好好學習一下吧
留著豐富自己的育兒體驗
非常好的一本書
書是正版的內容很全面
相信不錯。
物超所值!家長必讀!
被書本的目錄簡介所吸引,提前囤貨,慢慢看
很好,值得學習,家長必讀。
還沒有讀,但書無異味,質量非常好,信賴當當
寫的非常好。
有幫助,有幫助
書的內容先不說,外表看是挺好的,喜歡買當當自營的書,第二天就到貨了
還沒開始閱讀,價格很實惠,好評!
非常滿意一次
看了第一本,第二本也一起收了
有一定指導意義!
這回買得太多,還沒來得及細讀
書挺好的,看了以后知道自己的缺點了,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了,包裝也很好,就是物流稍微有點慢。
學做好父母,為了共同的成長。加油!
值得一看!
還可以等有時間再看
看著評價挺好的,收著,慢慢看,可以好好學習
首先書是正版的,看了一部分了覺得受益匪淺真的是一本好書,值得學習,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每個問題孩子都可以從父母身上找到答案的,從這一刻開始為成為一個好的原件而改變自己努力學習吧。
對媽媽有幫助滿意,
還沒看,被目錄吸引買的,大概翻了一下值得深入學習。
9.9的時候想買,忙的忘記了,現在高價買了,也不虧,內容值得看
看了幾張,比較適合大一點的孩子。我家寶寶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