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出版社30年才出齊的目前世界上性、篇幅、資料最全的世界技術與社會發展通史之中文版,涵蓋自遠古至20世紀中葉人類技術的歷程。全書800余萬字,擁有3000余幅皆為珍貴的照片和專門繪制的插圖。全書各章均由相關領域的200余位國際知名學者撰寫,內容翔實,材料豐富,觀點新穎,富有思想性。本書具有收藏價值。
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技術史》,是全球200名技術家從1954年到1984年30年磨一劍撰著成功的。4年前,技術史》中文版作為重點項目列入我國"十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獨家引進版權。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今年3月3日如愿獲得了這套中文版7卷本《技術史》。有專家說,這是一部技術與文明的百科全書,是他們學習和啟發興趣的不盡的源……
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技術史》,被英美媒體冠以""、"宏偉"、""、"專業"、"超群"這樣的字眼,應該說非常中肯,決不是溢美之詞。中文版的《技術史,做得非常認真,當然也無愧于這樣的評價。我讀《技術史》,更感興趣的是它在"技術"、"專業"以外所下的功夫。因為它是"史",是"技術`史`。"史"是要讓人"知興替"的。閱讀《技術史》第六、第七卷以后,頗有些興奮。
技術史》有一個鮮明的特點:跳出了就技術論技術的框框。為此,主編特雷弗·I·威廉斯采取了兩大措施。及時,是注重技術與經濟、社會、政治的相互作用。威廉斯說:"我一直認為有必要強調經濟、社會、治諸因素。我要求所有的撰稿人都記住這一點。"威廉斯指出,前5卷主要是告訴讀者,什么東西被制造了,以及是何制造的。但是今天,由于經濟、社會、政治等因素對于技術發展顯而易見的影響,使得人們對這些方面的興趣日益增長,一點不容忽視。
可以說,在主編的主持下,《技術史》的定位非常明確,它向上游與科學銜接,向下游與社會關聯。這里舉一個例子。在第五十八章《技術與生活質量》,作者寫道:"食品預制在很大程度上從家庭或當地面包房轉移到了工廠,這種工供應范圍很大——有時供應到世界各地。食品加工技術不僅是保鮮問題,還包括維護公眾健康的一系列重要準則。""食物的安全性、質量的性、實用加工的方便性都很重要。"作者在30年前說的這些話,對我今天的食品工業的生產和管理都有指導意義。作者還指出,"食品攙假是極其有害的——通常是愚昧無知的結果,也于肆無忌憚的貪婪。""過去的教訓是將來行動的指南。"這些深刻的判斷,就如同在評論2004年我國的劣質奶粉事件、2005年的"蘇丹紅1號"事件。食物的安全性、質量的性日益引起公眾與管理者的重視,從《技術史》里人們能夠得到多啟發。
第二,是重視"事件的意義"。威廉斯認為,技術史影響著世界上的許多事件,同時又受到這些事件的影響。"事件的意義,即引起這些事件的原因及其結果,難道不是與這些事件一樣重要、一樣引起人們的關注嗎?"為了突出"事件的意義",在第六、第七兩卷的開始,安排了簡要的歷史述評。
在第六卷,及時章到第七章都是主編所說的"述評",包括世界歷史背景,創新的源,技術發展的源泉,技術發展的經濟學,管理、工會、政府的作用,工業化社會的教育。在《政府在技術發展中的職能》這一節,作者討論了政府對技術體系發生作用的一些方面——信息、教育與培訓、基礎研究、政府控制的研究、工業研究。作者指出:"一個國家真正的長期的技術(因也是經濟)上的成功,取決于政府與工業之間的共生關系,政府要將工業現狀和長遠的發展趨勢結合起來,并加以分析。""如果政府要對國家有關技術開發的形式有充分的認識,并將這些情況向工業方面介紹,那就必須擁有品質的統服務,例如人力資源、本國在世界市場上的狀況、科學與技術的成就及其收益、各部門的生產業績、專利的銷售、技術支付平衡等方面的信息。"這些述評內容廣泛而豐富,提供了許多國際經驗與理性思考,對相關的讀者很有閱讀價值。
寫科技史讀科技史,離不開事件;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事件的意義。意義使事件不再孤立,意義把事件連成一體。意義使《技術史》更具基礎性、整合性,因此更具哲學性。事件的意義,提升了我們閱讀的意。
本書特色:
·語言簡練平實,術語使用適度,充分注重可讀性。
·以圖佐文,全書擁有300余幅珍貴照片和專門繪制的插圖。
·盡可能用圖版、地圖、圖表、表格作形象化的說明。
這七卷著作構成了座學識紀念碑。
——《自然》(Nature)
關于技術史的明晰的、的資料來源。
——《學史》(Medical History)
對技術家、歷史學家、科學家以及普通的讀者而言,這是他們學習和激發興趣的取之不盡的源泉……作為對類文化之技術方面的完整認識,本書是宏偉的、卓然超群的。
——《物理學與技術》(Physics and Technology)
這整部著作……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對這一主題的的處理,對任何學術圖書館或共圖書館都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著作。
——《美國歷史評論》(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這部宏偉的著作,將是每一所文獻圖書館的必備書;同時對個人來說,擁有該書也是一件幸運快樂之事。
——《衛報》(Guardian)
在回顧近代技術發展的著作中,至今沒有哪一部能像這部著作那樣、樣具有高水準的專業能力、那樣均衡。
——《英國書訊》(British Book News)
查爾斯·約瑟夫·辛格(1876-1960),的科學史、技術史和經濟史學家。1920-1934年任倫敦大學醫學史講師,后任教授,在該領域著述甚豐。1946-1948年任英國科學史學會主席。1947-1950年任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長。
第Ⅰ卷(遠古至古代帝國衰落)
第Ⅰ卷前
第Ⅰ卷撰稿人
第Ⅰ卷期刊名稱縮寫
年表
第1編 基本社會因素
第2編 食物采集階段
第3編 馴化活動
第4編 特化中的產業
第5編 金屬的利用
第6編 交通
第7編 為科學作準備
第Ⅰ卷人名索引
第Ⅰ卷譯后記
第Ⅰ卷圖版
第Ⅱ卷(地中海文明與中世紀)
第Ⅱ卷前
第Ⅱ卷撰稿人
第Ⅱ卷期刊名稱縮寫
歷史注釋
第1編 基本生產
第2編 制造業
第3編 物質文明
第4編 運輸
第5編 實用技術和應用化學
第Ⅱ卷人名索引
第Ⅱ卷譯后記
第Ⅱ卷圖版
第Ⅲ(文藝復興至工業革命)
第Ⅲ卷前
第Ⅲ卷撰稿人
第Ⅲ卷期刊名稱縮寫
第1編 基本生產
第2編 制造業
第3編 物質文明
第4編 交通
第5編 通向科學的途徑
第Ⅲ卷人名索引
第Ⅲ卷譯后記
第Ⅲ卷圖版
第Ⅳ卷(工業革命)
第Ⅳ卷前
第Ⅳ卷撰稿人
第Ⅳ卷期刊名稱縮寫
第1編 基本生產
第2編 能的形式
第3編 制造業
第4編 靜力工程
第5編 交通
第6編 技術的科學基
第Ⅳ卷人名索引
第Ⅳ卷譯后記
第Ⅳ卷圖版
第Ⅴ卷(19世紀下半葉)
第Ⅴ卷前
第Ⅴ卷撰稿人
第Ⅴ卷期刊名稱縮寫
第1編 基本生產
第2編 原動機
第3編 電力工業的興起
第4編 化學工業
第5編 交通
第6編 土木工程
第7編 制造業
第8編 20世紀的門檻
第Ⅴ卷人名索引
第Ⅴ卷譯后記
第Ⅴ卷圖版
第Ⅵ卷(20世紀上部)
第Ⅵ、第Ⅶ卷前
第Ⅵ卷撰稿人
第1章 世界歷史背景
第2章 創新的源泉
第3章 技術發展的經濟學
第4章 管理
第5章 工會
第6章 政府的作用
第7章 工業化社會的教育
第8章 礦物燃料
第9章 自然動力資源
第10章 原子能
第11章 核武器的發展
第12章 電
第13章 農業
第14章 捕魚和捕鯨
第15章 采煤
第16章 石油和天然氣生產
第17章 金屬的開采
第18章 金屬的利用
第19章 鋼和鐵
第20章 化學工業:概況
第21章 化學工業
第22章 玻璃制造業
第23章 油漆
第24章 造紙
第25章 陶瓷
第26章 紡織工業:概況
第27章 紡織業
第28章 服裝業
第Ⅵ卷人名索引
第Ⅵ卷譯后記
第Ⅶ卷(20世紀下部)
第Ⅵ、第Ⅶ卷前
第Ⅶ卷撰稿人
第29章 世界運輸市場的發展
第30章 道路車輛
第31章 船舶和船舶制造
第32章 鐵路
第33章 飛機和飛行
第34章 導航設備
第35章 航天技術
第36章 土木工程
第37章 房屋和建筑學
第38章 城鎮規劃
第39章 工程的科學基
第40章 內燃機
第41章 汽輪機
第42章 機床
第43章 生產工程
第44章 流體動力
第45章 電力的生產、分配和利用
第46章 電子工程
第47章 家庭用具
第48章 計算機
第49章 儀器
第50章 電信
第51章 印刷
第52章 攝影術
第53章 電影攝影術
第54章 醫學技術
第55章 供水與污水處理
第56章 食品工藝
第57章 深海技術
第58章 技術與生活質量
第Ⅶ卷人名索引
第Ⅶ卷譯后記
經典
經典都不便宜
送貨很及時
喜歡
這個商品不錯~
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
物有所值,就是中國的技術發展史基本沒有提及,還要我們的學者多多努力!
盡管只看了一部分,但是我認為非常適合保存,能大大開闊人的知識面
權威著作,歷史的豐碑??上У氖窃摃胁糠殖捎谖迨昵?,到今天有些觀點己開始陳舊了。
我的購買心得是:先收藏,然后看評論,搞活動或特價時再入手。這套書我購買時639元
這個書不錯,內容一流,只是缺了中國技術史介紹
《技術史》這套書較為詳盡的反應了技術是如何不斷演化的!美中不足的是,書中只有西方世界的介紹,沒有中國的介紹!希望中國的學者不要鼠目寸光,為了我們的后代:請你們留下一兩部傳世經典的學術巨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