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偉的《東北抗戰史》利用大量珍貴的檔案 史料,充分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以時間為經(1931 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至1945年抗戰勝利),以重大 事件為緯,在一步步揭露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國東北全 過程的同時,考察了東北抗日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 等東北軍民前仆后繼、英勇抗戰的偉大歷程,分析了 不同時期東北抗戰的內容和特點,探討了東北抗戰的 演變規律及其本質,是目前一部對東北抗戰進行 整體研究的專。
王明偉,男,河南焦作人,歷史學博士,吉林大學副教授。從事中國近現代史、近代中日關系史研究與教學。曾在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留學。合《東北抗戰實錄》,發表《陸羯南與》等論文十余篇。
及時章 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與抗戰的開始(1931年9月—1932年2月) 及時節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對東北的侵略 一 東北的地理與歷史 二 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社會 三 近代以來日俄在東北的角逐 四 奉張統治時期日本對東北的侵略 第二節 九一八事變與東北抗戰的開始 一 日本策劃侵占東北 二 關東軍策劃九一八事變與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三 九一八事變 第三節 東北抗戰的開始 一 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成立 二 江橋抗戰 三 錦州抗戰 四 哈爾濱保衛戰第二章 偽滿洲國的建立與抗戰的擴大(1932年3月—1933年4月) 及時節 偽滿洲國的建立 一 日本統治東北政策的轉變 二 偽滿洲國的建立 三 日本對偽滿洲國的控制 第二節 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抗日斗爭 一 吉林省義勇軍的抗日斗爭 二 黑龍江省義勇軍的抗日斗爭 三 遼寧省義勇軍的抗日斗爭 第三節 抗戰的擴大與抗日游擊隊的建立 一 國聯調查團 二 抗戰的擴大 三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的建立第三章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與東北抗戰的新發展(1933年5月—1937年6月) 及時節 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殖民統治的加強 一 日偽的“治標工作” 二 日偽的“治本工作” 第二節 《一 二六指示信》與東北人民革命軍的成立 一 《一 二六指示信》與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開始 二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的建立與南滿游擊區的發展 三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的建立與東滿游擊區的發展 四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的成立與哈東游擊區的發展 五 東北抗日同盟軍第4軍的成立與吉東游擊區的發展 六 東北反日聯合軍第5軍的成立與綏寧游擊區的擴大 七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6軍的建立與北滿湯原游擊區的初步形成 第三節 《八一宣言》與東北抗日聯軍的組建 一 《八一宣言》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擴大 二 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的建立與下江游擊區的開辟 三 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的建立與西征 四 東北抗日聯軍第3、6軍的成立與松花江下游抗日游擊戰爭的蓬勃發展 五 東北抗日聯軍第4、7軍的建立與寶清、富錦游擊區的開辟 六 抗聯第8、9、10軍和獨立師的相繼成立第四章 全國抗戰開始后抗聯的敵后游擊戰爭(1937年7月—1940年12月) 及時節 日偽對東北殖民統治的強化 一 日偽對偽滿行政機構的大改組 二 日偽進一步強化“治安肅正工作” 三 日偽的“產業開發五年計劃” 四 日偽的“百萬戶移民計劃” 五 日偽的奴化教育 第二節 東北抗日聯軍呼應全國抗戰 一 東北抗聯第1路軍在東南滿地區的游擊戰爭 二 東北抗聯第2路軍的組成與西征 三 北滿抗日聯軍部隊的西征與改編 第三節 東北抗日聯軍堅持艱苦斗爭 一 東北抗聯第1路軍在長白山區的艱苦斗爭 二 東北抗聯第2路軍在吉東地區的艱苦斗爭 三 抗聯第3路軍在北滿地區的艱苦斗爭 四 抗聯密營的設置與功能第五章 東北抗日聯軍后期斗爭和抗日戰爭的勝利(1941年1月—1945年9月) 及時節 東北抗日聯軍的蘇境整訓與堅持小部隊斗爭 一 第二次伯力會議與東北抗聯南北野營的建立 二 抗聯教導旅與中共東北黨組織特別支部局的組成 三 東北抗聯堅持小部隊游擊戰爭 第二節 東北各階層的反日斗爭 一 國民黨的東北地下反目斗爭 二 流亡關內的東北抗日救亡總會的活動 第三節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略轉折和東北抗聯的反攻準備 一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略轉折 二 日偽在東北殖民統治的動搖 三 東北抗聯的反攻準備和八路軍冀熱遼部隊的局部反攻 第四節 東北抗戰的勝利 一 蘇聯出兵中國東北 二 抗日聯軍先遣部隊和八路軍冀熱遼部隊的反攻 三 日偽殖民統治的崩潰和中共對東北的接收后記 及時章 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與抗戰的開始(1931年9月—1932年2月) 及時節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對東北的侵略 一 東北的地理與歷史 二 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社會 三 近代以來日俄在東北的角逐 四 奉張統治時期日本對東北的侵略 第二節 九一八事變與東北抗戰的開始 一 日本策劃侵占東北 二 關東軍策劃九一八事變與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三 九一八事變 第三節 東北抗戰的開始 一 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成立 二 江橋抗戰 三 錦州抗戰 四 哈爾濱保衛戰 第二章 偽滿洲國的建立與抗戰的擴大(1932年3月—1933年4月) 及時節 偽滿洲國的建立 一 日本統治東北政策的轉變 二 偽滿洲國的建立 三 日本對偽滿洲國的控制 第二節 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抗日斗爭 一 吉林省義勇軍的抗日斗爭 二 黑龍江省義勇軍的抗日斗爭 三 遼寧省義勇軍的抗日斗爭 第三節 抗戰的擴大與抗日游擊隊的建立 一 國聯調查團 二 抗戰的擴大 三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的建立 第三章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與東北抗戰的新發展(1933年5月—1937年6月) 及時節 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殖民統治的加強 一 日偽的“治標工作” 二 日偽的“治本工作” 第二節 《一 二六指示信》與東北人民革命軍的成立 一 《一 二六指示信》與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開始 二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的建立與南滿游擊區的發展 三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的建立與東滿游擊區的發展 四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的成立與哈東游擊區的發展 五 東北抗日同盟軍第4軍的成立與吉東游擊區的發展 六 東北反日聯合軍第5軍的成立與綏寧游擊區的擴大 七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6軍的建立與北滿湯原游擊區的初步形成 第三節 《八一宣言》與東北抗日聯軍的組建 一 《八一宣言》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擴大 二 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的建立與下江游擊區的開辟 三 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的建立與西征 四 東北抗日聯軍第3、6軍的成立與松花江下游抗日游擊戰爭的蓬勃發展 五 東北抗日聯軍第4、7軍的建立與寶清、富錦游擊區的開辟 六 抗聯第8、9、10軍和獨立師的相繼成立 第四章 全國抗戰開始后抗聯的敵后游擊戰爭(1937年7月—1940年12月) 及時節 日偽對東北殖民統治的強化 一 日偽對偽滿行政機構的大改組 二 日偽進一步強化“治安肅正工作” 三 日偽的“產業開發五年計劃” 四 日偽的“百萬戶移民計劃” 五 日偽的奴化教育 第二節 東北抗日聯軍呼應全國抗戰 一 東北抗聯第1路軍在東南滿地區的游擊戰爭 二 東北抗聯第2路軍的組成與西征 三 北滿抗日聯軍部隊的西征與改編 第三節 東北抗日聯軍堅持艱苦斗爭 一 東北抗聯第1路軍在長白山區的艱苦斗爭 二 東北抗聯第2路軍在吉東地區的艱苦斗爭 三 抗聯第3路軍在北滿地區的艱苦斗爭 四 抗聯密營的設置與功能 第五章 東北抗日聯軍后期斗爭和抗日戰爭的勝利(1941年1月—1945年9月) 及時節 東北抗日聯軍的蘇境整訓與堅持小部隊斗爭 一 第二次伯力會議與東北抗聯南北野營的建立 二 抗聯教導旅與中共東北黨組織特別支部局的組成 三 東北抗聯堅持小部隊游擊戰爭 第二節 東北各階層的反日斗爭 一 國民黨的東北地下反目斗爭 二 流亡關內的東北抗日救亡總會的活動 第三節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略轉折和東北抗聯的反攻準備 一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略轉折 二 日偽在東北殖民統治的動搖 三 東北抗聯的反攻準備和八路軍冀熱遼部隊的局部反攻 第四節 東北抗戰的勝利 一 蘇聯出兵中國東北 二 抗日聯軍先遣部隊和八路軍冀熱遼部隊的反攻 三 日偽殖民統治的崩潰和中共對東北的接收 后記
‘中國東北’一名詞以括此三省之區域,簡稱之 日‘東北’,從其實也。”金毓黻在1941年撰寫的《 東北通史》一書中也說:“今遼寧、吉林、黑龍江、 熱河四省,居于中國之東北部,國人為稱說之便,合 而稱為東北,允矣。四省之地,為中國之一部,東北 一詞,亦即中國東北部之簡稱,其義至明,無待詳說 。”可見,“東北”一詞,除了地理上的含義外,領 土主權也是其題中之意。
當時的東北,以四至而言,北端自北緯53度30分 之黑龍江左岸起,南端至北緯38度43分之遼東半島老 鐵山嘴止;東端自東經135度20分之黑龍江與烏蘇里 江會合處起,西端至東經115度30分之呼倫池西止。
以境界而言,北面以額爾古納河及黑龍江,與西伯利 亞接壤;東面以烏蘇里江及松阿察河一興凱湖,與蘇 聯的東海濱省為天然水界;東南以圖們江及鴨綠江與 朝鮮為界;南面臨海,遼東半島突出于遼東灣,劃分 黃海和渤海二海,中隔直隸海峽,與山東半島相對; 西面與蒙古及察哈爾省為界,西南則與河北省毗連。
總面積130余萬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萬。在地理上 ,東北位于東北亞區域的中心地帶,東、北、西三面 在陸地上與朝鮮、俄羅斯和蒙古為鄰;西隔日本海和 黃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南瀕渤海與華北區連接,因 此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東北地區的自然條件復雜多樣,地域遼闊,山盤 水繞,沃野千里。東北地區的地形大概形成三個向東 凸出的半環帶,最外面的一環是靠近國境的河谷谷地 和低地,中間的一環緊連著高度不大的山嶺和平緩的 丘陵,最里面的一環是遼闊的東北大平原。東北地區 緯度較高,又處于大陸的東岸,是我國最寒冷的地區 ,與世界同緯度地區相比,溫度也較低,最北面的黑 河地區年均溫度在0℃以下,最冷的1月時的溫度常常 在-30℃左右,最南的遼東半島年均溫度也不到10℃ 。東北地區大部分屬溫帶季風氣候,只有黑龍江北半 部屬寒溫帶氣候,冬長夏短,春秋兩季也極短。東北 冬季嚴寒漫長,北部可達8個月之久,中部和東南部 亦有近7個月,南部有5個月以上。因全年無霜期較短 ,大部分地區只能生長一季作物。東北各地的年降水 量相差很大,其趨勢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夏季降水集 中,冬季降雪,積雪日數山地可達3—5個月,平原地 區也有1—3個月。東北地區水網密布,北部和中部屬 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南部屬遼河流域,東南部屬鴨 綠江、圖們江、綏芬河流域。河流有春夏兩個汛期, 其中以夏汛為主。
東北廣闊的地域、多樣的氣候,造就了豐富的物 產。東北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森林面積占全國三分之 一,是我國較大的林區。大興安嶺以落葉松為主,樟 子松、白樺次之。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以紅松為主,冷 杉、魚鱗松等次之。此外還有名貴木材胡桃楸、水曲 柳等。在林區生長有人參等名貴藥材。在遼東丘陵地 帶,生長有大片的赤松、柞樹和梨、蘋果、葡萄等植 物,是我國重要的柞蠶和水果產地。松嫩平原為森林 草原帶,生長有榆樹、烏拉草等。‘中國東北’一名詞以括此三省之區域,簡稱之 日‘東北’,從其實也。”金毓黻在1941年撰寫的《 東北通史》一書中也說:“今遼寧、吉林、黑龍江、 熱河四省,居于中國之東北部,國人為稱說之便,合 而稱為東北,允矣。四省之地,為中國之一部,東北 一詞,亦即中國東北部之簡稱,其義至明,無待詳說 。”可見,“東北”一詞,除了地理上的含義外,領 土主權也是其題中之意。
當時的東北,以四至而言,北端自北緯53度30分 之黑龍江左岸起,南端至北緯38度43分之遼東半島老 鐵山嘴止;東端自東經135度20分之黑龍江與烏蘇里 江會合處起,西端至東經115度30分之呼倫池西止。
以境界而言,北面以額爾古納河及黑龍江,與西伯利 亞接壤;東面以烏蘇里江及松阿察河一興凱湖,與蘇 聯的東海濱省為天然水界;東南以圖們江及鴨綠江與 朝鮮為界;南面臨海,遼東半島突出于遼東灣,劃分 黃海和渤海二海,中隔直隸海峽,與山東半島相對; 西面與蒙古及察哈爾省為界,西南則與河北省毗連。
總面積130余萬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萬。在地理上 ,東北位于東北亞區域的中心地帶,東、北、西三面 在陸地上與朝鮮、俄羅斯和蒙古為鄰;西隔日本海和 黃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南瀕渤海與華北區連接,因 此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東北地區的自然條件復雜多樣,地域遼闊,山盤 水繞,沃野千里。東北地區的地形大概形成三個向東 凸出的半環帶,最外面的一環是靠近國境的河谷谷地 和低地,中間的一環緊連著高度不大的山嶺和平緩的 丘陵,最里面的一環是遼闊的東北大平原。東北地區 緯度較高,又處于大陸的東岸,是我國最寒冷的地區 ,與世界同緯度地區相比,溫度也較低,最北面的黑 河地區年均溫度在0℃以下,最冷的1月時的溫度常常 在-30℃左右,最南的遼東半島年均溫度也不到10℃ 。東北地區大部分屬溫帶季風氣候,只有黑龍江北半 部屬寒溫帶氣候,冬長夏短,春秋兩季也極短。東北 冬季嚴寒漫長,北部可達8個月之久,中部和東南部 亦有近7個月,南部有5個月以上。因全年無霜期較短 ,大部分地區只能生長一季作物。東北各地的年降水 量相差很大,其趨勢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夏季降水集 中,冬季降雪,積雪日數山地可達3—5個月,平原地 區也有1—3個月。東北地區水網密布,北部和中部屬 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南部屬遼河流域,東南部屬鴨 綠江、圖們江、綏芬河流域。河流有春夏兩個汛期, 其中以夏汛為主。
東北廣闊的地域、多樣的氣候,造就了豐富的物 產。東北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森林面積占全國三分之 一,是我國較大的林區。大興安嶺以落葉松為主,樟 子松、白樺次之。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以紅松為主,冷 杉、魚鱗松等次之。此外還有名貴木材胡桃楸、水曲 柳等。在林區生長有人參等名貴藥材。在遼東丘陵地 帶,生長有大片的赤松、柞樹和梨、蘋果、葡萄等植 物,是我國重要的柞蠶和水果產地。松嫩平原為森林 草原帶,生長有榆樹、烏拉草等。
東北地下資源也非常豐富。鐵礦資源在全國占有 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通化等地。有色 金屬也很多,有金、銀、銅等。煤礦資源也較為豐富 ,各地均有不同規模的儲藏,煤質好,煤層厚,接近 地表,宜開采,有的含油率較高,適合提煉石油和綜 合利用。
農作物種類繁多,主要農作物有:大豆、高粱、 小麥、谷子、玉米、水稻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草 、棉花、甜菜、亞麻等。其中,大豆、高粱和小麥被 稱作東北三大農作物。尤其大豆最為主要。東北是世 界上最適宜種植大豆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大豆的主 產區,素有大豆故鄉的美譽。20世紀30年代初期,大 豆的年產量約為480萬噸,約合3800萬擔,占全世界 產量的70%。其中,供應國內各省,用作糧食、飲料 及種子的約600萬擔,用作制油原材料的約1200萬擔 ,出口的約2000萬擔,國內制油業生產的豆油及豆餅 ,也十之八九出口。可見,東北大豆在國際市場上極 具競爭力,并居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東北最主要的收 入來源。
總之,東北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P2-3)
很好,以后會繼續支持
還沒有看,希望不錯
仔細閱讀之后,感到這是一本極其難得的好書。王明偉*的《東北抗戰史》利用大量珍貴的檔案 史料,充分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以時間為經(1931 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至1945年抗戰勝利),以重大 事件為緯,在一步步揭露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國東北全 過程的同時,考察了東北抗日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 等東北軍民前仆后繼、英勇抗戰的偉大歷程,分析了 不同時期東北抗戰的內容和特點,探討了東北抗戰的 演變規律及其本質,是目前**一部對東北抗戰進行 整體研究的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