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沈陽歷史文化叢書:盛京勝景圖書
人氣:46

沈陽歷史文化叢書:盛京勝景

序 張毓茂 一個城市,同一個民族一樣,若忘記自己的歷史,忽略自己的文化傳統,也就失去創新的根基,缺乏向前發展的精神動力,也可以說,沒有了靈魂。我們今天生活在其中的沈陽市,被史家稱為“一朝發祥地,...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地方史志  
  • 作者:[劉振超]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4182003
  • 出版社:沈陽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1
  • 印刷時間:2017-03-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純質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為“沈陽歷史文化叢書”的一本,叢書圍繞沈陽地域文化的各個方面,展示沈陽從一個軍事哨所發展成現代大都市的過程。

本書系統、全景式、多角度、多側面地介紹和展現沈陽從古到今各個時期的“八景”“盛京十六景”“奉天十景”“沈陽新十二景”“沈陽十五大旅游景觀”“世園會與世遺會”,以及“新沈陽十大名片”等景觀,并對每處景觀的來歷、史事、掌故軼聞、名人趣事、傳說故事和詩詞歌賦等都作了闡述和詮釋。

編輯推薦

此書不僅開了沈陽景觀學著作的先河,填補了出版史上的空白,還以行云流水的文字對沈陽七千二百年來的歷史風貌、自然地理、文化傳承、人文積淀、民族宗教、風土民情,特別是沈陽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歷史性變化,進行了濃墨重彩地充分描述。

書中還收入了一百七十多幅沈陽歷史名勝風光和當代著名自然、人文景觀的圖片,具有收藏價值。 ?事和詩詞歌賦等都作了闡述和詮釋。

作者簡介

劉振超,又名振操,1937年生于長春,籍貫沈陽。沈陽市群眾藝術館研究員,市政協文史顧問,遼寧省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編著有《沈陽傳說故事選》(風物集、名人集)及《沈陽民族民俗風情》《九一八事變及東北抗日傳說》等著作,其中《沈陽萬花鏡——沈陽的傳說》(竹內公克譯)一書在日本出版。獲國家、省、市級獎項。中共沈陽市委、市政府授“百位文藝名家”稱號。已載入《北大人》《中國現代民間文學家辭典》等辭書。

目錄

序 張毓茂

話說名勝

003 話說名勝

004 盛京各時期景觀

005 順治、康熙時的八景

006 康熙年間十六景

007 同治年間十景

008 光緒年間八景

008 清末八景

009 民國初年八景

009 20世紀后沈陽景觀

歷代名景

015 鳳樓曉日

016 “宮殿群鴉”與“烏鴉救主”

018 “景佑曉鐘”和清初幾件大事

024 “鳳樓觀塔”

025 “鳳樓曉日”

026 皇太極和鳳凰樓

028 乾隆題“紫氣東來”匾與鳳凰樓詩

032 嘉慶、道光二帝題詩鳳凰樓

034 “故宮春曉”

036 天柱排青

037 “天柱衡云”與“福陵疊翠”

038 “天柱排青”和“天柱神松”

039 福陵的傳說

040 福陵的地理環境與天子樹松

041 福陵的建筑

042 神功圣德碑與“神碑幻影”

044 隆恩門樓和“天橋掛瀑”

049 四代皇帝謁陵祭祖

050 保衛福陵的福祿康阿

052 昭陵紅葉

053 “御園春望”“御苑松濤”與“北陵紅葉”

054 昭陵的傳說

055 昭陵的地貌與建筑

056 石駱駝和石馬的傳說

059 神功圣德碑與關羽像

062 昭陵古松和八大臣

062 四帝謁陵祭祖

064 守護昭陵的故事

067 四平燈市

068 四平街的由來

068 中心廟、鐘鼓二樓與四平街

072 都城隍廟與城隍出巡

073 道光年間的燈節

074 同治年間四平街風情

076 四平街的元宵樂事

079 光緒年間的燈會

081 清末的四平燈市

084 皇寺鳴鐘

085 “實勝斜暉”與實勝寺

087 皇寺的建筑和佛像

089 瑪哈噶喇佛樓與金佛

091 皇太極與實勝寺

091 “神力王”阿里瑪皇寺舉石獅

093 顯赫的皇寺及其喇嘛

094 熱鬧的廟會

098 塔灣夕照

098 “塔灣落雁”與乾隆回文詩

100 “塔灣夕照”和舍利塔

102 舍利塔與回龍寺

103 地宮壁畫四大天王

106 地宮出土石函

107 “塔灣夕照”和御路

110 輝山晴雪

110 輝山名稱的來歷

112 輝山的別名與“望云列障”

113 “輝山晴雪”與皇太極

114 由“陡山霽雪”到“輝山晴雪”

115 輝山數峰與棋盤石、仙人洞

117 娘娘廟和青云觀

118 點將臺與媽媽石

120 渾河晚渡

120 戴梓與《渾河晚渡》

121 道光至光緒年的渾河渡口

122 細說渾河及其改道

124 渾河流域的古跡軼聞

125 渾河河神廟

127 渾河水產和航運

128 渾河官渡與十里碼頭

129 望北樓和古木場

131 渾河水運的衰落與復興

133 盛京古城

133 沈陽古城的來歷與變遷

138 撫近門趣聞

139 “紅燈照”加高德盛門“女兒墻”

141 懷遠門軼事

143 “九門”遺址之謎

145 仙人橋與西北角樓

148 四塔凌云

148 “四塔凌云”與“古塔昏鴉”

151 四塔鎮龍的傳說

152 西塔延壽寺的由來

153 北塔法輪寺天地佛

156 南塔廣慈寺千手千眼佛的傳說

158 東塔春耕

160 萬泉蓮舟

160 “萬泉垂釣”與“萬泉蓮舟”

162 小河沿的傳說

165 蓮花池的故事

168 萬泉河畔的趙爾巽公館

171 清末民初的小河沿與“也園”風波

173 20世紀20年代的萬泉園

177 太清仙境

177 太清叢林一覽

178 “道院秋風”與“太清仙境”

180 郭守真與建“三教堂”的傳說

183 乾隆向老道問字

184 郭祖殿和郭守真

185 書畫大師葛月潭

187 永安秋水

187 “永安秋水”與“御路神橋”

188 努爾哈赤、皇太極和“御路神橋”

191 永安橋的傳說

193 詳述永安橋

195 康熙皇帝的《過永安橋口占》

196 乾隆皇帝的《永安橋》

198 西園晚眺

198 “西園晚眺”與奉天公園

199 小綠天茶社與大鼓書場

201 徐世昌和奉天公園

203 沈陽新景

203 沈陽新十二景

206 沈陽十五大旅游景觀

219 新沈陽十大城市名片

寺觀傳奇

223 寺觀廟堂

225 天齊廟及其廟會

233 尉遲敬德與長安寺

235 輝宗寺的傳說

237 中心廟記

239 鋦白塔的故事

241 鄧大人廟

242 八王寺井水

246 大佛寺深井

247 天后宮

248 三皇廟

249 太平寺的來歷

252 魁星樓趣事

254 碧霞元君娘娘廟

255 老君堂軼聞

256 山東廟的“告示”碑

257 珠林寺傳奇

260 參考文獻

262 后記

265 第二版后記

在線預覽

話說名勝

沈陽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大清王朝的“龍興之地”,有著“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的美譽。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十年(1625年) 三月遷都沈陽后,沈陽便成為東北的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清太宗皇太極即位后,于天聰八年(1634年) 將沈陽更名為“天眷盛京”。崇德元年(1636 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遷都北京后,盛京便稱留都、留京,也稱陪都或陪京。順治十四年(1657年),清政府在盛京城設奉天府,從此盛京又有了奉天之稱。清末,清政府改官制,建行省,改稱“奉天”。因而盛京可說是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是名勝古跡、佳山秀水、民俗風情、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薈萃之地。

我國自從北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于晚年舉平生見聞在其所著的《夢溪筆談》中,指說畫家宋迪的八幅名畫為“瀟湘八景”起,后來的文人便指實概括某地和某處的八處名勝、十處名勝,為“八景”或“十景”,并影響到不少城市都根據當地名勝,遴選出八處或十處以成八景、十景。其中北京的“燕京八景”、杭州的“西湖十景”,更是舉世聞名。

我國古代編修的各地的地方志類的書籍,對其地的山川、古跡、名勝等自然與人文景觀,常以詩歌的形式贊頌。就是在每一處以四字取名的名勝之下,附有一首或數首歌詠之詩。而對景觀的簡潔、生動、流暢的注釋和題解,便是對山川名勝古跡的介紹。人們從中既可獲取知識營養,又能得到審美的樂趣與享受,可謂新穎別致,文采斐然。

盛京各時期景觀

清代遷都入關后的盛京(沈陽),仍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陪都重鎮”,因而一些熱衷鄉土文化的騷人墨客,為給家鄉或寓居之地增光添彩,便從本地或某處的名勝古跡、市井風情、錦山秀水、園林風光中,選取出有代表性的景觀,并把每一景物的特色,用充滿詩情畫意的四字詞語來命名,并賦詩歌詠。這樣既表達了對家鄉景物的贊頌,又便于人們的口碑相傳和記憶,更能使異彩紛呈的景致引起游客的關注,以褒獎每處景觀之嫵媚、靈秀,彰顯其歷史之悠長,文化之絢爛。

盛京古城,自順治、康熙年間開始,便有“盛京八景”“留都十六景”相傳。乾隆年間,盛京有膾炙人口的“ 萬泉八景”。同治年間有“留都十景”。光緒年間,有“陪京八景”。清末有“奉天八景”“福陵八景”和“昭陵十景”。在此后的各個時期,又相繼有“沈陽八景”等景觀產生。改革開放以來,沈陽日新月異,又出現了“沈陽新十二景”、沈陽新十大名片、“沈陽十五大旅游景觀”和“世博園”與世遺會。

下面把盛京自清初以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景觀作以簡要介紹。

順治、康熙時的八景

《東三省古跡軼聞》刊載的清順治、康熙年間的“盛京八景”是:

廟里有井 原小南門外雙小廟子,上為關帝廟,其下有井。又說為大南關之大佛寺或大東門里之龍王廟。今已無存。

井里有廟 原小北門里街西某井欄內, 有凸出青石小廟模型,水深不見,水淺則現。今已無存。

人從碑下走 原四平街(中街) 的鐘鼓二樓內,樓上各豎有石碑一座,樓下四面有門洞可通行。碑在樓上,行人從樓下門洞自由往來,故稱“人從碑下走”。今已無存。

水自橋上流 原大西門里(也有說是今大舞臺附近) 有干石橋。每至雨季雨水增多,水則從干石橋上流過,故稱“水自橋上流”。今已無存。

銅匾一塊 相傳在原奉天府衙門,也有說是在承德縣(康熙三年,曾在今沈陽城內設承德縣) 衙署。今已無存。

鐵匾一塊 原小東關灶君廟內,有鐵制匾額,題有“慈航普渡”四字。今已無存。

和尚枕著城頭睡 某年天降瓢潑大雨,澆壞城墻一堵,露出一尊石刻睡僧,枕著城頭。今已無存。

金錢眼 原在城西南隅之女墻下,有石制金錢一個,筑于墻內。相傳內刻“沈陽”二字,并藏佛一尊,所以稱之為金錢向陽寺。今已無存。

上述景觀,被人稱為“盛京老八景”。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定结县| 阜新| 西丰县| 宝丰县| 共和县| 普安县| 桐梓县| 文登市| 崇左市| 陵川县| 营口市| 铜鼓县| 杭锦旗| 江都市| 天门市| 和硕县| 文山县| 遂平县| 太和县| 和田市| 舒兰市| 牡丹江市| 阜康市| 囊谦县| 聂荣县| 林芝县| 德庆县| 诸暨市| 平谷区| 垣曲县| 水富县| 利川市| 绥阳县| 南川市| 高密市| 城步| 胶州市| 西宁市| 大洼县| 纳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