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包骨真身像》是我國的一種獨特的宗教造像方式。所造的偶像不是神佛,而是具有極高修行的,修煉成功的僧人。這些高僧通常在生命將盡時,禁食禁水。在坐化圓寂之后,如果其身體不壞,形神不散,則被視為修成正果,便由弟子們請來彩塑藝匠,以其肉身為胎,包塑成像,供人信奉。
關于"包骨真身",其說不一。佛教典籍中也沒有確切的說法,只是《菩薩處胎經(jīng)》中將修行高深的高僧不腐的遺體稱做"全身合利"。從現(xiàn)有的史料看,至遲唐代就有把全身合利制成真像的了。最著名的要算六祖慧能(638-713)的真像,至今仍保存在廣東韶關的南華寺中,被佛教徒看作"圣物"。但他的真身成像的材料,是膠漆和香粉。此外,九華山的幾尊"肉身"也是使用這種妝漆和妝金,均與綿山的以泥包塑不同。也就是說,除綿由之外,再沒聽說別的地方有這種以泥包塑的真像。這是否與山西自古盛行泥塑造像有關呢?
活著的木乃伊(代序)
綿山奇觀記
晉中綿山包骨真身像研究
圖版
圖版目錄
后記
綿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為綿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卻告訴我一句不可思議的話:
"綿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單溪水在谷底奔流,就連近兩千米的龍脊嶺和李姑巖的極頂也可以見到泉水從石縫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這些水好似從石頭里溢出來的。有的像雨水一樣滴滴答答落下來,有的匯成細流沿著石壁蜿蜒而下,有的從巖石里滲到表面,濕漉漉地洇成一片。難道綿山的石頭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說,好的石頭都是"負土胎泉"?
綿山最神奇的水莫過于圣乳泉。
圣乳泉在一塊巨大的石壁上,但不是掛在石壁之上,而是從巖石的裂縫或洞眼里一點點淌出來的。時間太久,漸成石乳,飽滿地隆起在巖壁上。這泉水便沿著圓圓的石乳頭亮晶晶地滴下。
關于圣乳泉的傳說,與寒食節(jié)有關。據(jù)說那位春秋時晉國大臣介子推攙扶母親避火來到這里,一時口渴難忍,正巧綿山的五龍圣母路經(jīng)此地,解開衣襟以乳水相救。但是火太大了,把圣母的雙乳燒成石乳,五龍圣母就把石乳留在這里,以幫助山中口渴的人。人們感激圣母,稱之為圣乳泉或母奶泉。據(jù)說這圣乳慈愛有靈,每一百年會再生出一對石乳來。從春秋至今兩千五百多年,巖壁上大大小小的石乳已生出二十五對。大的如枕頭,小的似南瓜,而且全都是對對成雙,酷似婦女的雙乳。飲一口這圣乳滴下的泉水,還真的甘甜清洌、沁人心脾!
傳說的圣乳是一種理想,現(xiàn)實的石乳卻更奇異。所有石乳表面都長滿厚厚的生氣盈盈的綠苔,好似毛茸茸翠綠色的乳罩。有時上邊還生出一種紫色小花,嬌艷可愛。
這美麗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綿山獨有的奇觀嗎?
精裝塑封 制作的很精美 內(nèi)容還沒讀
書很好,非常有幫助,雜志之家發(fā)貨速度快,服務也很好
送貨很快,包裝很好。對這個選題一直感興趣,有時間會細讀。
嗯 內(nèi)容很詳細,圖片很多 基本上就是一本圖說文!
活生生的再現(xiàn)了高僧當年的法相,讓人生起信心!
這包骨真身是在看了《國寶檔案》才了解,于是買了此書。印的還是很好,是彌補有關知識空白的好書,但還要繼續(xù)深入,其中有幾幅圖配錯了,須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