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走進東非大裂谷:一位中國探險家的埃塞俄比亞旅行日記圖書
人氣:48

走進東非大裂谷:一位中國探險家的埃塞俄比亞旅行日記

中國探險家、攝影家、旅行家張波跨越7年的非洲探險旅行日記
  • 所屬分類:圖書 >旅游/地圖>戶外探險  
  • 作者:[張波]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115260666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11
  • 印刷時間:2011-1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走進東非大裂谷:一位中國探險家的埃塞俄比亞旅行日記》分為"追尋歷史的腳步"、"探索地球的奧秘"和"走進的原始部落"三部分,從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角度,系統(tǒng)介紹東非大裂谷核心地段的地質成因、地理風貌、歷史古跡、珍稀物種、火山化石、古人類考古遺跡、部落風俗等知識。

《走進東非大裂谷:一位中國探險家的埃塞俄比亞旅行日記》適合地理、生物、考古愛好者,關注非洲的各界人士,青少年學生及喜歡戶外探險旅行的人士閱讀。

編輯推薦

中國著名探險家、攝影家、旅行家張波跨越7年的非洲探險旅行日記,作者曾先后3次深入東非大裂谷,行程超過10000公里,走訪30多個城鎮(zhèn),深入10多個原始部落,書中用近500幅精彩照片揭秘神奇的東非大裂谷。

東非大裂谷,是地球上的裂谷帶,也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人類的祖先南方古猿就曾經生活在這里。在東非大裂谷,火山發(fā)育充分,湖泊星羅棋布,珍稀動植物密集,自然景觀壯美,地質地貌奇特,多民族部落雜居,風俗習慣迥異,一些原始部落至今任保留著3000年前的生產生活方式。本書作者是中國著名的探險家,時任中國探險協會副主席,多次深入峽谷叢林、南北極進行探險考察,足跡遍及全世界七大洲50多個國家。作者曾于2004年、2005年和2011年三次深入埃塞俄比亞進行科學考察和探險,拍攝了大量難得一見的精美圖片,積累了近十萬字的考察筆記,這些為本書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

張波,中國著名探險家、攝影家、旅行家,現代中國商業(yè)期刊的開拓者之一,現為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副主席。1968年11月出生于四川,羌族。本科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專業(yè),后獲美國西雅圖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并在北京師范大學學習哲學博士課程。1993年和兩位好友創(chuàng)辦《時尚》雜志,后來又陸續(xù)創(chuàng)辦了《都市主婦》、《文明》、《格調》和《中國科學探險》等眾多國內知名雜志。

多年來一直從事探險考察和攝影活動,去過南極、土耳其、埃及、南非、納米比亞、約旦、以色列、埃塞俄比亞、美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法屬圭亞那、意大利、比利時、法國、英國、德國、荷蘭、瑞士、丹麥、瑞典、挪威、芬蘭、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印度、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以及香港、澳門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足跡遍及世界七大洲。曾率領和參與過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南極科考隊、東非大裂谷科考隊、納米比亞紅色沙漠探險隊、亞馬孫叢林科學考察隊、墨西哥印第安文明考察隊、土耳其元青花考察隊、印度喀拉拉邦考察隊等野外探險考察活動。

目錄

及時篇 追尋歷史的腳步

26 空中遇險

北京-孟買-亞的斯亞貝巴(Beijing-Bombay-Addis Ababa)2004-6-17

在跑道上落地時飛機巨大的剎車聲響起的那一瞬間,大家的心里充滿了劫后余生的感覺。也許亞洲乘客大多比較內向,沒有聽見歡快的掌聲,機艙里依舊是一片沉默。

30 鮮花之城

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2004-6-18

埃塞俄比亞國家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就是被稱為露西的古人類化石,露西生活在距今320萬年以前,被認為是及時個直立行走的人類。露西就是迄今為止人們找到的最早的現代人類的祖先,全世界的訪客來到這里都會看到自己的"老祖宗"。

41 獨立自主的見證

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2004-6-19

在阿杜瓦戰(zhàn)役紀念碑旁執(zhí)勤的交警希拉姆進入我們的視線。希拉姆看上去有些靦腆,不善言辭。他默默地指揮著車輛,偶爾目光會落在旁邊銘刻著祖輩的驕傲的紀念碑上。100多年前,埃塞俄比亞人歷史上及時次打敗了歐洲的殖民者,創(chuàng)造了屬于整個非洲大陸的光榮。

50 鮮為人知的咖啡原產地

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2004-6-20

說起咖啡,很多中國人都知道瑞士的雀巢咖啡,可事實上瑞士從來不種植咖啡。世界上咖啡的起源地就是東非的埃塞俄比亞,就連咖啡的名字也是來源于那里的一個小村莊。

55 初識狂野

內卡沙國家公園(Nech-Sar National Park)2004-6-21

……我們的心都吊在嗓子眼里了!因為,就在離鵜鶘棲息的湖岸邊不到10米的地方,活動著至少10條兇猛的鱷魚!按照鱷魚在水中的運動速度,它們撲過來也就幾秒鐘的時間。我們焦急地看著跳進水里的黑人兄弟……

66 奇特的"象屋"和"因塞特"面包

清查(Chencha)2004-6-22

都則人的傳統(tǒng)民居就地取材于芭蕉和竹林,手工編織起來的屋子就像一頭大象,因此,被稱為"象屋"。新"象屋"高達10米,但每過3年會清除一次被白蟻噬咬的底部,"象屋"會變矮,直到幾十年后徹底縮小不能再使用為止。奇妙的是,因為是整體編織,都則人的"象屋"居然是可以被男人們抬起來整體搬遷的。

70 昂提納夫的故事

郎加羅(Langano)2004-6-23

自己開公司,在亞的斯亞貝巴市中心的寫字樓中有一間辦公室,在城郊有一套別墅,腳穿一雙300美元的名牌運動鞋,手戴一塊勞力士表,每天開豐田80陸地巡洋艦上下班。他見到政府官員時不卑不亢,見到街頭乞討者卻慷慨大方,這是誰呢?

73 塔納湖上的神秘修道院

巴哈達(Bahar Dar)2004-6-24

傳說中裝著摩西十誡刻板的約柜在耶路撒冷被羅馬軍隊攻陷的時候神秘消失,其實早就被希巴女王和所羅門所生的兒子孟尼利克偷偷帶到埃塞俄比亞,及時站就存放在這里的一間修道院里。

80 初到拉里貝拉

拉里貝拉(Lalibela)2004-6-25

山道彎彎,植被稀少,氣候干燥,成群的山羊費力地尋找本來就不多的綠草。拉里貝拉及時次如此強烈地提醒我們,這里是非洲屋脊。

82 瑰麗的石頭教堂

拉里貝拉(Lalibela)2004-6-26

一座教堂被活生生地從一塊巨大的巖石里鑿了出來……在晨曦中映出瑰麗的暗紅色彩。

91 珍貴的遺存

阿克蘇姆(Axum)2004-6-27

阿克蘇姆最有名的古跡就是方尖碑和"約柜"了。方尖碑實際上是1700多年前能工巧匠們?yōu)閷崿F國王的心愿而修建的通往天堂的樓房。

97 王宮古堡和壁畫教堂

貢達爾(Gondar)2004-6-28

貢達爾王朝的城堡主要是石木結構,設計完整,包括水房、廚房、倉庫、餐廳,甚至還有蒸汽浴室和獅子老虎馴養(yǎng)園。如今,諾大的城堡群只剩下一堆又一堆的殘垣斷壁。歷史上曾經的輝煌在黃昏的陽光照射下越發(fā)顯得凄涼。

104 伊亞蘇王后和法拉西亞斯村

貢達爾(Gondar)2004-6-29

這里曾經住著3000多猶太人,他們被稱為"黑皮膚的猶太人",據說屬于一個已經消失的古以色列人部落,就是他們的祖先修建了貢達爾輝煌的王宮城堡。

第二篇 探索地球的奧秘

112 重返東非

北京-德里-亞的斯亞貝巴(Beijing-Delhi-Addis Ababa)2005-8-2

當飛機從中國西南的橫斷山脈上空穿過進入印度大陸時,這段時間一直忙于科考籌備工作的我才感覺到重返東非之夢真正實現了。

114 尋找阿舍利石斧

瑪卡龔杜雷(Melka Kunture)2005-8-3

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古人類化石發(fā)現,但是在古人類進化的鏈條中,只有東非是比較完整的,也是最集中的。

119 遍地化石的古人類考古遺址

康索(Konso)2005-8-4

雨水在地上沖刷出許多淺溝,溝邊竟然幾乎到處都是露出泥土的化石!有象牙以及羚羊和河馬的下頜、腿部骨頭化石,也有好多古人類用火山巖制作的精美石器。

124 火山研究的天堂

清查(Chencha)2005-8-5

這里的很多地方都能見到火山活動的痕跡。看來大裂谷火山活動頻繁,規(guī)模大,火山灰覆蓋面積非常寬闊,真是搞火山研究的天堂!

127 重大考古發(fā)現

夏夏木尼(Shashememe)2005-8-6

"我可以確切地說,今天我們在東非大裂谷發(fā)現了兩個古人類的活動地點。根據目前得到的打制石器樣品初步分析,可以判斷是智人時期,大約是5萬到10萬年以?前。"

129 壯美的火山地貌

巴里山-戈巴城(Bale-Goba)2005-8-7

翻越海拔3600米的巴里山口時,我們看到了最壯麗的火山頸。在近處觀察的時候都可以想像出當時火紅的熔巖噴薄而出的樣子,現在一切都變成了靜態(tài),彷佛連時間也被凝固。

133 再識狂野

索夫奧馬爾巖洞-賽納特高原(Sof Ormo Cave-Senete Plateau)2005-8-8

最令人驚喜的是,我們居然真的見到而且拍下了黃顏色毛皮的埃塞俄比亞狼!要知道,這是今天列入全世界瀕臨滅絕物種名錄的野生動物,全埃塞俄比亞也只剩下400只!

138 野性十足的森林公園

丁索(Dinsho)2005-8-9

在原始森林中,大家很快就在追蹤羚羊和疣豬的過程中走散了。機警的羚羊和敏捷的疣豬往往在人們靠近20米之前就迅速跑掉了,大家只好深一腳淺一腳地跟在后面追逐。

142 正在消失的美麗濕地

阿比亞塔湖-阿瓦什國家公園(Abiata Lake-Awash National Park)2005-8-10

經過大約半個小時的穿越,我們突然眼前一亮,遠遠地一大片湖區(qū)出現了。定睛一看,湖岸邊的沙灘上竟有幾片粉紅色的云彩。原來,那是2000多只大火烈鳥(Greater Flamingo)!

146 命懸一線的凡塔雷火山科考之行

凡塔雷火山-多赫部落(Fatale-Doho)2005-8-11

車里的當地武裝警衛(wèi)突然用阿姆哈拉語大叫起來,艾米亞司一個急剎車,右手一打輪,越野車朝左拐了一個急彎停了下來。原來,我們已經到了山頂較高處,坡后就是萬丈深淵!

152 造訪亞的斯亞貝巴大學

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2005-8-12

科考隊的到來,讓亞的斯亞貝巴大學的師生及時次見到中國的科學家團隊。

第三篇 走進的原始部落

158 有驚無險

北京-亞的斯亞貝巴(Beijing-Addis Ababa)2011-4-30

也就是在那個瞬間,兩名荷槍實彈的軍警沖上來攔住了我們乘坐的車……

164 奔往夏夏木尼

亞的斯亞貝巴-夏夏木尼(Addis Ababa-Shashememe)2011-5-1

教堂的院子里已經站滿了信徒,他們幾乎都身披象征和平友愛的白色圍巾。聽到神父通過擴音器發(fā)出的民歌一般的禱告后,人群如潮水般隨著神父的儀仗隊沿教堂的外墻逆時針行進。

169 穿越巴里山

巴里山-丁索野生動物保護區(qū)(Bale-Dinsho)2011-5-2

幾百名男子舉著木杖堵住我們,他們嘴里喊著口號,感覺是要我們都下車,木杖敲在我們的車上乓乓直響!

173 進發(fā)塞納特高原

塞納特高原-溫多加乃特(Senete Plateau-Wendo Genet)2011-5-3

行走在海拔3800米的高山沼澤地時要膽大心細,每一步都要踩在草垛上,否則很容易崴腳。

178 再見羚羊

哈瓦薩-圣克雷-阿巴明奇(Hwassa-Senkele-Arbaminch)2011-5-4

狷羚于1892年在索馬里被發(fā)現,后來就只有埃塞俄比亞還有種群活動,總數僅700只,瀕臨滅絕。

181 別樣的"農家樂"

清查(Chencha)2011-5-5

越野車在陡坡上緩緩爬升,漸漸地進入以松樹為主的針葉林地帶,感覺仿佛進入深山了。

186 拜訪康索大酋長

康索(Konso)2011-5-6

大酋長去世后還會被做成木乃伊,在家里停放9年9月9天,然后才被正式葬入家族墓地。

192 鑲嵌在嘴里的大盤子——探秘原始部落之一

梅爾西部落-金卡集市-阿里部落(Mursi-Jinka-Ari)2011-5-7

美麗的代價是女人需要在牙齦和嘴唇之間割一條口子,形成一個"唇圈",然后放進小盤子。"唇圈"會不斷被撐大,直到能放進直徑達到15厘米的土陶或木制圓盤。嘴里放置的盤子越大,女孩子出嫁時換回家的牛就越多。

203 "割禮"盛行的達沙那奇部族——探秘原始部落之二

達沙那奇部落(Dassanetch)2011-5-8

達沙那奇人至今還保留"割禮"習俗,男孩子7歲就施行割禮,女孩子在任何年齡都可以做,但大多是在出嫁之前,一般由母親來完成。沒有經過"割禮"的女人,會被認為是"野獸"。

210 離不開項鏈的部落女人——探秘原始部落之三

羊加同人-罕馬爾人(Nyongatom-Hamar)2011-5-9

羊加同婦女較大的特點就是一生的項鏈都掛在脖子上。情人或者丈夫贈送的項鏈越多,說明這個女子的魅力越大。

217 有趣的"青年旅社"

噶莫雷村(Gamole)2011-5-10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村子里的一個草屋下有好幾塊磨得光溜溜的青色條石,人稱莫拉,有點"青年旅社"的意思。不過,所有的女性都是禁止進入的喲!

222 重返"文明世界"

阿巴明奇-亞的斯亞貝巴(Arbaminch- Addis Ababa)2011-5-11

街道上雖然還是有很多破舊的二手車在行駛,嗆人的汽車廢氣和陣陣灰塵不時彌漫在各處,簡陋的集市和公共汽車站都是擁擠不堪,但是很多在建工地顯示了這個城市的活力,就像巨大廣告牌上面的標語一樣,發(fā)展中的埃塞俄比亞人在創(chuàng)造"新的明天,新的世界"。

在線預覽

追隨探險家的腳步,感受東非的魅力!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高登義、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沈愛民、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中國區(qū)首席代表Fikre Degife作序,王石誠摯推薦。

王石:奇美的東非大裂谷,神秘的原始部落——地球那頭的這片勝地,在等著渴望擁有壯麗人生的探險愛好者。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高登義:張波三次來到埃塞俄比亞境內的東非大裂谷考察,洋洋數萬字的考察日記配上精美的圖片一定會使讀者為神秘的東非大裂谷所迷倒,會成為探險愛好者追逐東非大裂谷的引路文本。

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沈愛民:張波有語言天賦,英語說得比普通話還好。知識面廣,從這本書也能看出來,無論是旅行日記還是科考日記,涉及了眾多的學科內容。對作品來說,品行體現為風格。我喜歡這本書的風格,平實,不渲染,不嘩眾取寵。這是一種姿態(tài),也是一種深度。

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中國區(qū)首席代表Fikre Degife:在張波先生撰寫的這本中國人在東非大裂谷的日記中,有我上面提到的所有關于埃塞俄比亞該了解的東西。旅行的意義不僅在于獨享,更應該是分享。我感謝張波先生向中國的廣大讀者介紹埃塞俄比亞的方方面面。

序言

張波三次來到埃塞俄比亞境內的東非大裂谷考察,洋洋數萬字的考察日記配上精美的圖片一定會使讀者為神秘的東非大裂谷所迷倒,會成為探險愛好者追逐東非大裂谷的引路文本。

那見證埃塞俄比亞軍隊戰(zhàn)勝入侵的意大利軍隊的圣喬治天主教堂,那世界上人們不太知道的咖啡起源地,那位于拉里貝拉的從一塊巨大的巖石里鑿出來的石頭教堂,那一直屹立于阿克蘇姆不倒的方尖碑直刺蒼穹的雄姿,那遍地俯拾皆是的火山遺跡,那比比皆是的保留了人類祖先活動痕跡的古人類和現代智人遺跡,那顯示出與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同面貌、不同成因的大裂谷奇觀……無不深深地吸引人們去親近東非大裂谷。

上述特點是作者深入細致的日記描寫的順理成章,是作者妙筆生花的水到渠成。

然而,在我看來,作者這本東非大裂谷考察日記的可貴之處,遠遠不止于此!

把自然科學考察與人文科學考察有機地聯系起來,在娓娓道來的生動考察故事中,在東非大裂谷與我國古人類考察研究的對比中。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去深入細致地描述與介紹一個人們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神秘地方,這是用大科學考察觀來理解世界、認識世界,是今后世界科學考察研究的一條新途徑,是應該提倡的新的科學思維與方法。作者張波以科學普及的形式把它辦到了。

我在這本考察日記當中得到了許許多多,我也希望親愛的讀者能夠從這本考察日記中得到更多,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更多的人走進東非大裂谷,認識東非大裂谷,親近和享受東非大裂谷。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

高登義

2011年8月于北京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新乡市| 措美县| 杨浦区| 汕尾市| 富阳市| 湛江市| 甘洛县| 宁海县| 临高县| 西贡区| 辽中县| 晋城| 平山县| 林芝县| 佛冈县| 方山县| 乐安县| 邹平县| 明溪县| 和林格尔县| 晋城| 密云县| 师宗县| 乡宁县| 六枝特区| 肇庆市| 深泽县| 和平县| 乐都县| 肃南| 巨鹿县| 寿宁县| 驻马店市| 石河子市| 鄢陵县| 和龙市| 舒城县| 兴文县| 莱州市|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