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擔任美國空軍野外生存教練長達9年,《美國空軍教練的6堂野外生存課》以較小的篇幅涵蓋了野外生存的基本原則和技巧,簡單、實用是本書的特色。《美國空軍教練的6堂野外生存課》在野外生存領域是赫赫有名的暢銷書,作者曾受邀到BBC和著名欄目《48小時》做專題節目,對于熱愛戶外運動的人來說,《美國空軍教練的6堂野外生存課》將是你好的隨行伙伴。
序言
及時課 出發之前
一 全球氣候
二 天氣
三 裝備
四 求生包和救護包
五 出發前的求生準備
第二課 生存法則
野外求生的三步法則
第三課 為了活下去
一 健康
二 個人防護序言
及時課 出發之前
一 全球氣候
二 天氣
三 裝備
四 求生包和救護包
五 出發前的求生準備
第二課 生存法則
野外求生的三步法則
第三課 為了活下去
一 健康
二 個人防護
三 生命的維持
第四課 回家
一 發送信號
二 行進和導航術
第五課 臨時制作應急裝備
臨時制作求生必需品
第六課 兒童求生技能
兒童求生
一全球氣候
知識就是力量。在出發前,應該事先了解目的地的氣候特點以及相關的知識,并由此來確定你要在該地區順利生存下來所需要攜帶的物品和裝備。事先做好最壞的打算保障沒錯,一旦情況發生,你由于有了充分的準備而可從容地應對,從而順利渡過難關。
積雪地帶
位置
積雪地帶出現在北美洲和亞歐大陸內陸地區,北緯35度到北緯70度之間,靠近北極一邊與苔原氣候相接,南邊與暖溫帶氣候相接。
顯著特征
積雪地帶的氣候包括兩種:副極地大陸性氣候,在該種氣候環境下,一年中零度以下的天氣持續6到7個月,地上積雪深達數英尺;濕潤大陸性氣候,在該種氣候環境下每年只有25厘米到100厘米的降水量(以降雪為主),出現極度低溫天氣的情況要遠遠少于副極地大陸性氣候。兩者都會出現季節性的極晝和極夜。
副極地大陸性氣候是極端天氣的代名詞。氣溫變化幅度能從零下73攝氏度一直到38攝氏度。溫度數小時內波動值可達28攝氏度。這樣的氣候最常見于阿拉斯加至拉布拉多、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至西伯利亞。這些地區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寒冷、多雪的森林氣候,冬季漫長,夏季短暫。
濕潤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北緯35度至北緯60度之間,以及中緯度大陸的中部和東部,覆蓋地區季節差異大,天氣多變。在北美洲,該氣候范圍從新英格蘭向西至五大湖地區,進人大平原,再進入加拿大多草原的省份。相比其他氣候帶,濕潤大陸性氣候夏季較為涼爽,時間也較短。降水量中等,其中多為降雪。平均溫度
在最冷的月份低于零下3攝氏度;在最暖和的月份高于10攝氏度。
年平均降水量
從25厘米到100厘米不等。
動植物
積雪地帶的植被生長情況與暖溫帶氣候地區的相似。內陸地區的動物多為遷徙動物,容易捕到。在冬季,大多數海岸線上由于被冰雪覆蓋,鮮有動物和植物。大一些的動物如馴鹿、山羊、麝香牛等都隨著季節遷徙走了,剩下一些小型動物,如雪兔、老鼠、旅鼠和地松鼠等,它們和許多鳥類一樣能夠在雪地繁衍生存。 一全球氣候
知識就是力量。在出發前,應該事先了解目的地的氣候特點以及相關的知識,并由此來確定你要在該地區順利生存下來所需要攜帶的物品和裝備。事先做好最壞的打算保障沒錯,一旦情況發生,你由于有了充分的準備而可從容地應對,從而順利渡過難關。
積雪地帶
位置
積雪地帶出現在北美洲和亞歐大陸內陸地區,北緯35度到北緯70度之間,靠近北極一邊與苔原氣候相接,南邊與暖溫帶氣候相接。
顯著特征
積雪地帶的氣候包括兩種:副極地大陸性氣候,在該種氣候環境下,一年中零度以下的天氣持續6到7個月,地上積雪深達數英尺;濕潤大陸性氣候,在該種氣候環境下每年只有25厘米到100厘米的降水量(以降雪為主),出現極度低溫天氣的情況要遠遠少于副極地大陸性氣候。兩者都會出現季節性的極晝和極夜。
副極地大陸性氣候是極端天氣的代名詞。氣溫變化幅度能從零下73攝氏度一直到38攝氏度。溫度數小時內波動值可達28攝氏度。這樣的氣候最常見于阿拉斯加至拉布拉多、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至西伯利亞。這些地區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寒冷、多雪的森林氣候,冬季漫長,夏季短暫。
濕潤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北緯35度至北緯60度之間,以及中緯度大陸的中部和東部,覆蓋地區季節差異大,天氣多變。在北美洲,該氣候范圍從新英格蘭向西至五大湖地區,進人大平原,再進入加拿大多草原的省份。相比其他氣候帶,濕潤大陸性氣候夏季較為涼爽,時間也較短。降水量中等,其中多為降雪。平均溫度
在最冷的月份低于零下3攝氏度;在最暖和的月份高于10攝氏度。
年平均降水量
從25厘米到100厘米不等。
動植物
積雪地帶的植被生長情況與暖溫帶氣候地區的相似。內陸地區的動物多為遷徙動物,容易捕到。在冬季,大多數海岸線上由于被冰雪覆蓋,鮮有動物和植物。大一些的動物如馴鹿、山羊、麝香牛等都隨著季節遷徙走了,剩下一些小型動物,如雪兔、老鼠、旅鼠和地松鼠等,它們和許多鳥類一樣能夠在雪地繁衍生存。
生存問題
極度寒冷;在冰雪上很難行進;由于溫度過低,使用電池的設備會遇到麻煩。
冰凍地帶
位置
大多數冰凍地帶出現在北緯50度以北和南緯45度以南的地區。
顯著特征
冰凍地帶的地形特征豐富多樣,其被覆蓋的氣候有三種,這是三種獨立、互不相關的氣候:海洋亞極地氣候,顯著特征是降水量非常大而且風力強勁;苔原氣候,這種氣候條件下,絕大多數低矮灌木叢下都有一層長期凍結帶(長期凍土層);冰蓋氣候。
海洋亞極地氣候分別位于北緯50度至北緯60度和南緯45度至南緯60度之間,這些地區長期處在多云、大風和強降雨的天氣中。在北半球,海洋亞極地氣候出現于向風的海岸島嶼之上,并覆蓋白令海和北大西洋的廣闊海域,此外,還出現于格陵蘭島、冰島和挪威等地。在南半球,它們出現于小型大陸塊之上。
苔原氣候出現在北緯55度以北和南緯50度以南的地區。平均氣溫低于10攝氏度。雖然在該緯度范圍內,日照時間隨著夏至日的臨近日益充足,但靠近海洋并長時間被云層籠罩的特點阻止了該氣候地區夏季溫度的升高。灌木苔原地帶以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蘚為主,木生苔原中有各種不同種類的樹木,沼澤中以大型泥炭苔堆為主。
冰蓋氣候存在于格陵蘭島和南極大陸的冰蓋區域,以及北冰洋大面積的漂浮冰海區域。
平均溫度
在最溫暖的月份里溫度也低于10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變化極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