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由錢偉長院士于1986年親手創立的上海大學出版社修訂再版,并根據書中內容增加了上百幅精美插圖,力求更加貼近廣大青少年讀者閱讀、收藏的需要。全書內容涉及農業、水利、數學、天文歷法、指南針、指南車、造紙、印刷術、火藥、機械、建筑等多個方面,把曾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數百項科學進步和發明項目娓娓道來。在書中,作者還把自己對科學發明的深切體會,融入到書的寫作之中,無疑是一本獨到而難得的科學大師寫科普書的典范之作。
本書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錢偉長院士親自為廣大青少年撰寫的一本系統介紹我國歷史上重要科學發明的科普歷史讀物,其內容涉及農業、水利、數學、天文歷法、指南針和指南車、造紙和印刷術、火藥、機械、建筑等九個方面,深入淺出,要言不繁,簡明近十萬言即把中國歷史上曾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數百項科學進步和發明項目加以系統介紹。它的突出特點在于這是一位出自大科學家之手的"中國科學發明小史",是一本的"中國科學發明歷史讀本",具有重要的科普價值。
錢偉長,男,漢族,1913年10月生,江蘇無錫人,民盟成員,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博士,研究員、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31年至1937年在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生院學習,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40年至1942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習,
一、農業科學
二、水利工程
三、數學
四、天文和歷法
五、指南針和指南車
六、造紙和印刷術
七、火藥
八、機械
九、建筑
附錄一 原版緒言
原版后記
附錄二 修訂版緒言
修訂版后記
編者后記
一、農業科學
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就一直把農業生產作為主要的勞動。今天在祖國遼闊的領土上,有著廣大的肥田沃土,供給我們衣食的資源。這并不是偶然的事情,而是勞動人民不斷和自然斗爭的結果。在這長期的斗爭過程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比如,把山野植物栽培成谷物,把野獸馴養成家畜,把飛鳥飼養成家禽;再如,經常和洪水斗爭,使河流聽人們的話。在這種種斗爭的場合,涌現出許多偉大的優漢代畫像磚中的神農執耜圖秀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們光榮地創造著,累積了許多斗爭經驗,以豐富人民的生活。
還在很早的年代,在祖國的大地上,就開始種植稻、麥、黍、粟。到殷代時(約3300—3400年前)在栽培谷物的方法上,已經積累了不少的經驗。那時的播種是疏成行列的,畦與畦之間有一定的間隔,這就改進了星散叢生的原始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