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萬千心理·人生腳本:說完你好說什么圖書
人氣:58

萬千心理·人生腳本:說完你好說什么

溝通分析創始人、心理學大師艾瑞克·伯恩經典著作,徹底改變人的命運。
  • 所屬分類:圖書 >心理學>心理百科  
  • 作者:(美)[伯恩]([Berne], E.)著;[周司麗]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8410217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0
  • 印刷時間:2016-10-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你新認識了某個人。你說“你好”。對方也說“你好”。接下來你會說什么?你又會做什么?你會匆匆離去嗎?你會主動交流嗎?還只是等著?還是什么?

好吧,在本書中,艾瑞克 伯恩說,無論你接下來做了什么,都取決于你的“腳本”。你現在如何回應他人取決于你小時候做出了關于自己、關于他人以及關于世界的怎樣的情感決定。腳本是關于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的計劃。你制訂這個計劃時還只是個小孩子,它基于你當時對世界的了解。早年決定由你做出,在人生的后續階段,你也可以根據需要改變這些決定,即改變你的腳本。

腳本是了解人類命運的重要概念。腳本可以解釋為什么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卻仍舊無法感到滿足;也可以解釋另一個人為什么在人生中只是做了點小事,卻感到相當歡喜。或者,為什么一個人很會與人打交道,而另一個人卻備感孤獨;為什么一個人在年老時適應良好,而另一個人卻感到想跳下橋頭,終結生命。

腳本的內涵相當深厚。本書是一本經典著作,因為腳本這個概念及時次在心理學及溝通分析領域被提出。

編輯推薦

本書是溝通分析創始人伯恩zui重要的著作,講述人如何在年幼的時候“規劃”了自己的人生腳本,又如何踐行“失敗者”的角色。伯恩與其他精神分析流派的不同主張是,心理治療不應該僅僅是使人好受一點或是更適應一點,而是要徹底改變原有的腳本命運,活出真正成功和幸福的人生。他不僅幫助人們認識到自己的失敗腳本,也幫助人們改寫腳本,不再受其無形的約束。伯恩的寫作風格和他的治療一樣,風趣幽默、又極犀利,使人欲罷不能。

作者簡介

艾瑞克 伯恩(Eric Berne),美國心理學家,早年學習精神分析,20世紀50年代創立溝通分析流派(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TA)。其溝通分析法在此后的幾十年中,在心理治療、教育、管理以及各個與人際關系密切相關的工作領域里,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目錄

及時篇 總論

及時章 引言

A.說完“你好”后,你會說什么?

B.你是如何對別人說“你好”的?

C.舉例

D.握手

E.友誼

F.理論

第二章 溝通分析的基本原理

A.結構分析

B.溝通分析

C. 時間結構

D.腳本

第二篇 父母編制的程序/

第三章 人類的命運

A.人生計劃

B. 臺上與臺下

C. 神話和童話

D. 等待沉睡

E.家庭戲劇

F. 人類的命運

G. 歷史背景

第四章 出生前的影響

A.引入

B.祖先的影響

C.懷孕的情景

D. 出生位置

E.出生腳本

F.姓和名

第五章 早期發展

A.早期影響

B.信念與決定

C.心理地位—代詞

D.贏家和輸家

E.三方的心理地位

F.心理地位—形容詞

G.腳本選擇

第六章 可塑年代

A.父母編制的程序

B.火星人的思考

C.小律師

D.腳本裝置

第七章 腳本裝置

A.腳本結局

B.禁止信息

C.引誘

D.電極

E.口袋與事物

F.生存法則(應該腳本)

G.父母榜樣/模式

H.調皮鬼

I.許可

J.內部解除

K.腳本零件

L.渴望與對話

M.贏家

N.每一個人都有腳本嗎?

O.抗腳本

P.總結

第八章 童年晚期

A.腳本情節與英雄榜樣

B.扭曲

C.點券

D.幻覺

E.心理游戲

F.人格面具

G.家庭文化

第九章 青春期

A.閑談

B.新榜樣

C.圖騰

D.新的情緒

E.軀體反應

F.前屋和后室

G.腳本與抗腳本

H.對世界的看法

I. T恤衫

第十章 成熟與死亡

A.成熟

B.抵押

C.成癮行為

D.戲劇三角形

E.預期壽命

F.老年

G.臨終情景

H.絞架上的笑容

I.死后的圖景

J.墓碑

K.遺囑

第三篇 腳本的運作/

第十一章 腳本的類型

A.贏家、非贏家、輸家

B.腳本時間

C.性與腳本

D.時鐘時間與目標時間

第十二章 典型的腳本

A. 小粉帽(“流浪兒”)

B. 西西弗斯(“我又這樣了”)

C. 瑪菲特小姐(“你嚇不倒我”)

D. 老兵不死(“誰需要我?”)

E.屠龍者(“父親知道得最多”)

F.西格蒙德(“如果這種方法行不通,就試試另一種”)

G.弗洛倫斯(“看穿一切”)

H.悲劇式腳本

第十三章 灰姑娘辛德瑞拉

A.灰姑娘的背景

B.灰姑娘的故事

C.相互關聯的腳本

D.現實生活中的灰姑娘

E.舞會結束后

F.童話故事與真實人物

第十四章 腳本如何成為可能?

A.可變的面部

B.流動的自我

C.著迷與印刻

D.無嗅之味

E.后事前置與前事后置

F.小法西斯

G.勇敢的精神分裂者

H.腹語者的傀儡

I.關于調皮鬼

J.真實的人

第十五章 腳本的傳遞

A.腳本矩陣

B.家庭序列

C.文化傳承

D.祖父母的影響

E.過度腳本

F.腳本指令的混合

G.總結

H.父母的責任

第四篇 臨床實踐中的腳本/

第十六章 準備階段

A.引入

B. 選擇治療師

C.魔法治療師

D.準備

E.“職業患者”

F.作為人的患者

第十七章 腳本跡象

A.腳本信號

B.生理因素

C.如何聽

D.基本的聲音信號

E.字詞的選擇

F.絞架溝通

G.各種類型的笑

H.祖母

I.抗議的不同類型

J.你的人生故事

K.腳本轉換

第十八章 治療中的腳本

A.治療師的角色

B.游戲劑量

C.治療動機

D.治療師的腳本

E.結果預測

F.腳本的對立主題

G.治愈

第十九章 關鍵的干預

A.展現通路

B.頭腦中的聲音

C. 許可的力度

D.治愈患者VS 取得進步

第二十章 三個個案歷史

A.克魯尼

B.維克托

C.簡和比爾

第五篇 腳本理論的科學探討/

第二十一章 對腳本理論的反對

A.精神層面的反對

B.哲學層面的反對

C.理性層面的反對

D.教義層面的反對

E.經驗層面的反對

F.發展層面的反對

G.臨床層面的反對

第二十二章 方法論的問題

A. 地圖和地域

B. 概念網格

C. 軟數據和硬數據

第二十三章 腳本核查表

A.腳本的定義

B.如何驗證腳本

C.腳本核查表簡介

D.腳本核查表

E.壓縮版核查表

F.治療核查表

附錄 說完“你好”后,你會說什么?

術語表

在線預覽

第三章 人類的命運

A.人生計劃

每個人的命運如何,取決于他在面對生活中發生的事件時,腦中是如何運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計劃。每個人也都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計劃,并影響他人的人生計劃。就算一個人的生命結局是由他從來沒見過的人或永遠無法看到的病菌造成的,他的臨終遺言或他的墓志銘也將表達出他一生的追求。如果非常不幸,他如塵埃消逝般寂靜地死去了,只有最了解他的人才猜得到他的臨終遺言或墓志銘是什么,而在友誼、婚姻或治療等個人關系之外的人,則無法理解。多數情況下,人們將人生花在了欺騙世界上,而且通常也包括欺騙自己。關于這些欺騙,后面我們會談更多。

每個人在幼年時就決定了自己將如何生活,如何死亡。無論走到哪里,他都會在頭腦中把這個計劃帶到那里,這就是所謂的“腳本”。對一些不重要的事,他可能會理智地做決定,但對一些重要的事,他其實早已決定好了:他將和哪種人結婚,他會有幾個孩子,他會死在何種床上,當他死時誰會在他身邊。這一切可能并不是他喜歡的,但卻是他無形中希望實現的。

瑪格達

瑪格達是一個非常具有奉獻精神的妻子和母親。但是當她的小兒子病得很厲害時,她非常恐懼地意識到,在她內心深處存在著一個想法、圖像、甚至是愿望—他深愛的兒子死掉。這讓她想起,丈夫在海外當兵時,她頭腦中也有過同樣的想法、圖像甚或是愿望。她的頭腦總是受到希望丈夫被殺死這一怪異愿望的糾纏。在這兩個情景中,她都能想象出,自己將處于極度的悲傷和痛苦中。然而,這將成為她需要熬過去的一個人生十字路口,然后每個人都會欽佩她忍受了這一切。

提問:之后會發生什么?

回答:我從不想那么多。之后我就會自由了,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重新開始。

瑪格達讀小學時,就和同學有過很多性方面的嘗試,從此,內疚感一直跟隨她。兒子或丈夫的死對她來說,也許是一種懲罰或贖罪,這樣,她或許能擺脫母親的詛咒。之后,她再也不需要感到自己是一個被拋棄的人。相反,人們會說:“她多有勇氣啊!”然后她就會被接納,成為群體的一員。

在她人生的大多數時間里,她都在頭腦中計劃并設想著這樣一部悲劇式的電影。這是她人生戲劇或腳本的第三步行動,并在童年時就確定好了。行動一:性方面的內疚與困惑;行動二:母親的詛咒;行動三:贖罪;行動四:赦免與重生。但在真實生活中,她過的是很傳統的生活,就如父母教導的那樣,盡較大努力使她親愛的兒子健康、快樂。這與她的腳本是相反的,換句話說,這是她的“應該腳本(counterscript)”。如果按照應該腳本生活,生活自然不會那么戲劇化。

腳本是一個持續的人生計劃,幼年時在父母的壓力下形成。一旦進入腳本,無論他感到自己在掙扎,還是感到自己很自由,都有一種心理力量,推動他走向命運的結局。

本書的目的并不是將人類所有生活與行為簡化為某種固定的模式,而是恰恰相反。一個真正的人應該這樣定義:他能夠自發地以理性的和讓人信賴的方式做事,并能夠適當地考慮他人的需要。一個按固定模式生活的人,不是真正的人。然而,人們生活中的大部分內容仍舊受制于某些固定的模式,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它們。

黛拉

黛拉是瑪格達的鄰居,二十幾歲,也過著和瑪格達差不多的家庭主婦的生活。不過她的丈夫是推銷員,經常出差。當丈夫不在家時,她有時會出去喝酒,醒來時發現自己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她經常不記得這之間發生了什么,她知道發生了一些事只是因為醒來時,她看到自己在一些很陌生的地方,錢包里裝著一些陌生男子的姓名和電話號碼。這不只讓她害怕,簡直讓她驚恐。因為這意味著,如果某天遇到壞人,她的全部生活就毀了。

腳本是幼年時便做好的計劃。因此,如果這是一個腳本,必定有其起源。黛拉的母親在她很小時就去世了,她的父親整天出去工作。黛拉在學校和同學相處得不好。她總感到自卑,所以過著很孤單的生活。但在童年晚期,她發現了一個讓自己受歡迎的方法。像瑪格達一樣,她讓自己成為男孩團體性玩弄的對象。她從沒想過在學校干草棚中曾經發生的事與她現在的行為有什么關系。但在頭腦中,她一直都在執行著自己的人生計劃。行動一:設置—干草棚里的玩樂與內疚;行動二:腳本發作—飲酒與不負責任時的快樂及內疚;行動三:結局—被譴責和生活的崩潰,她失去了所有,丈夫、孩子以及地位;行動四:最終的赦免—自殺,然后所有的人都感到難過并原諒了她。

無論瑪格達還是黛拉,都按照應該腳本過著平靜的生活,然而內心卻感到命運的迫近。她們的腳本是一出悲劇,這出悲劇讓她們感到解脫和被赦免。瑪格達和黛拉的不同在于,瑪格達在靜靜地等待著上帝幫她實現命運,拯救她;而黛拉則被內心惡魔的沖動驅使,匆匆向她的命運趕去—譴責,死亡及寬恕。因此,雖然她們都有相同的開始—性方面的過失,但卻通過不同的方式走向不同的結局。

心理治療師正像一個智者般坐在辦公室里,他的工作就是處理人們的腳本并因此獲取報酬。在瑪格達和黛拉的案例中,似乎只有某些人死去,她們才會感到被赦免。治療師的責任是幫助她們找到更好的獲得赦免感受的方法。治療師離開辦公室,沿著街道行走,經過了證券經紀人的辦公室,出租汽車站和酒吧。他看到的每個人幾乎都在等待著一場“重要的死亡”。雜貨店里,他看到一個女人正向她的女兒大喊:“我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碰那個!”,而此時,另外一個人正在稱贊她的兒子“他多可愛啊!”當他進入醫院,一位偏執癥患者說:“醫生,我怎么才可以離開這里?”一位抑郁癥患者說:“我活著是為了什么?”一位精神分裂癥患者回答:“不死,要活。我才沒那么蠢呢。”他們現在說的所有話,昨天都已說過。他們困在自己的腳本中,而外面的人仍抱有希望。“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他們加大劑量?”一個醫科學生問。Q醫生轉向精神分裂患者,直視著他。他也直視著Q醫生。Q醫生問“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你加大劑量?”這個男孩想了一會兒,回答“不”。Q醫生伸出手說“你好”,精神分裂患者與他握手,也說“你好”。之后,他們都轉向醫科學生,Q醫生說“你好”。醫科學生看起來不知所措。但在五年后一次精神病學大會上,他走向Q醫生說:“嗨,Q醫生,你好。”

瑪麗

“有24小時,我會開一家兒童護理學校,我要結四次婚,在股市上賺很多錢,并成為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喝醉了的瑪麗說。

這并不是腳本。及時,這些想法并不來自她的父母。他們不喜歡小孩,認為人不該離婚,覺得股市是不的,外科醫生收費太高。第二,她的人格與她所說的不相符。她和小孩在一起時非常緊張,和男人在一起時又僵硬又冷漠,對股市充滿了恐懼,她的手也因為喝酒而顫抖,更別說做外科手術了。第三,很久以前她就決定白天做一個房地產經紀人,晚上和周末做一個酒鬼。第四,她描述的一切其實她都不感興趣。她這樣說只是表明她做不到那些事而已。第五,任何一個聽她說話的人都很清楚她哪一件都不會做。

腳本需要符合以下條件:(1)父母的指令;(2)在指令下的人格發展;(3)童年時期的決定;(4)總是以某種特定的方法成功或失敗;(5)確信的態度(或者說是一種堅定的姿態,當下對過去的事堅信不移)。

本書將會介紹迄今為止有關腳本裝置的所有知識,以及我們可以做什么來改變它。

B. 臺上與臺下

戲劇的腳本其實來源于人們真實的人生腳本。我們從二者之間的聯系和相似性談起也許比較好。

1.二者都有有限的題材。在這些題材中,最為人熟知的是俄狄浦斯的悲劇。其他題材可以從希臘戲劇或希臘神話中找到。其他人記錄的戲劇大多是古代祭祀中,人們對酒神的狂熱贊歌以及放蕩的縱酒作樂。而希臘人和希伯來人則最早記錄了人類的平常生活,并從中提取出了一些生活的模式。人類生活中的很多事件和原始儀式是一致的,如競賽(Agon)、感染情緒(Pathos)、紀念死者(Threnos)及神靈顯現(Theophany),但這些事件通常使用史詩般的語言描述,如果換成通俗的語言表達,人們便能從生活中找到它們的蹤跡。比如:“月光里月桂樹下,一個男人和一個少女在吵架,這時跟來了一個‘大嘴巴’,可能是他或是她”。希臘詩人將人類的生活模式以此種簡約的方式描述出來,換句話說,在布爾芬奇或格雷夫斯的作品中 為《希臘與羅馬神話》以及《希臘諸神與英雄》。—譯者注其實早已記錄了每個人的生活模型。如果諸神眷顧某人,他的一切都會很順利。但如果沒有獲得神的眷顧,他的情況就會不同。如果一個人被施予了詛咒,而他想解除詛咒過更舒適的生活,那他就成為了患者(主動找治療師做治療)。

腳本分析師和劇本分析師一樣,只要知道了情節與人物,就能推測當事人最終的命運,除非中間發生某些改變。例如,對于心理治療師,他和戲劇評論家一樣,很清楚地知道美狄亞 希臘神話中科爾喀斯國王之女,以巫術著稱,曾幫助過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并做了伊阿宋的妻子,又因伊阿宋的不忠殺死了他們的子女以圖報復。—譯者注已經下定決心殺死自己的孩子,除非有人和她談話讓她打消主意。另外,心理治療師和戲劇評論家都應該知道,假如那個星期她能參加心理治療小組,整件事情可能會不一樣。

2.假如對生活發展軌跡不做任何干涉,人生就會達到一個可預期的終點。而要達到這個終點,人必須用特定的方式說話。無論在戲劇中,還是在真實生活中,人們都需要記住他們的臺詞,這樣才能使聽者以特定的方式回應,然后他們才能采取下一步行動。假如一位英雄改變了他的自我狀態和臺詞,他人必定會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回應。改變了自我狀態和特定的說話方式就改變了整個腳本,而改變腳本實則是治療性腳本分析的目標。假如哈姆雷特說了《艾比的愛爾蘭玫瑰》中的臺詞,為了使劇情合理,奧菲莉婭 莎士比亞劇作《哈姆雷特》中的女主人公名字。—譯者注也需要改變她的臺詞,之后整個劇情就會朝其他方向發展了。最終,他們兩個可能會私奔,而非躲藏在城堡里—不過,這樣的劇情就會變得沒意思,但從劇中人物的生活角度來說,他們卻會更快樂。

3.腳本在最終上演前,需要預演和修改。正如劇院里,戲劇在正式上演前,需要朗讀、修改和預演一樣。人生腳本始于童年,是腳本的原始形式,稱作“草案”。此時,腳本中的其他演員只限于父母、兄弟姐妹,或者是某個機構或孤兒院里的同桌或管理員。每個家庭都像一個機構,有其特殊的規則,此時的演員都扮演著比較固定的角色,兒童從他們身上學到的靈活性很少。但進入青春期后,他開始遇到更多人。他尋找自己腳本中需要的角色(其他人會參與到他的腳本中,是因為他也扮演了他們的腳本需要的某些角色)。新環境促使他對腳本進行一些修改。不過,基本情節是不變的,改變的只是一些具體的行動。大多數情況下(除了一些青少年自殺了或者被謀殺了),我們可以把他們對具體行動的嘗試稱作預演,就像進城表演前先在鎮里預演一樣。經過幾次修改,腳本終于定稿了,他即將迎來正式演出—告別演出,并獲得腳本的最終結局。如果腳本結局是“好的”,那么告別演出將發生在告別晚宴那樣美好的地方。但如果結局是“不好的”,那么他最終向世人說再見的地方將會是醫院的病床上、監獄門前、精神病院、絞架前或者太平間。

4.幾乎所有腳本中都包括了“好人”和“壞人”、“贏家”和“輸家”這些角色。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壞人,誰是贏家,誰是輸家,不同人的腳本會有不同的界定。但非常明確的一點是,所有腳本中都包含了這四個角色。有時他們會兩兩相結合,形成兩個角色。比如在牛仔腳本中,好人就是贏家,壞人就是輸家。好指的是勇敢、拔槍迅速、誠實、純潔;壞指的是膽小、拔槍慢、不誠實且對女人感興趣。贏家是那些活下來的人,輸家是那些最終被絞死或者被槍殺的人。在肥皂劇中,贏家是贏得了某個男人的女人,輸家是失去了男人的女人。在有關簽單的戲劇中,贏家是簽了好的單,或被委托了最多工作的人;輸家是不知道怎么獲得簽單的人。

在腳本分析中,贏家被稱作“王子”或“公主”,輸家被稱作“青蛙”。腳本分析的目標就是將青蛙變成王子或公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治療師需要了解患者腳本中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并且需要了解他究竟可以成為何種贏家。沒有接受治療的患者也會向贏家的方向掙扎,但他們并不是真正想成為贏家,而只是希望做一個勇敢一點的輸家。這其實是很自然的。因為一個人如果只做一個勇敢的輸家,他的內心可以很舒服地順著自己的腳本發展;但如果真想成為一個贏家,他必須拋棄自己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腳本,重新開始。這是大多數人都不愿做的事。

5.無論是戲劇中的腳本,還是真實生活中的腳本,都需要回答發生在人和人之間的一個基本問題“說完你好后,你會說什么?”比如,無論在俄狄浦斯那出戲劇中,還是在俄狄浦斯的真實生活中,劇情如何發展取決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俄狄浦斯遇到年長的男人時,首先會向他們打招呼,接下來說的話取決于他的腳本。他問“你想打架嗎?”如果年長的男人說“不想”,之后他就不知該說什么了,只是傻傻地站在那里,考慮是不是該和他聊聊天氣或近期爆發的戰爭,或者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誰奪得了冠軍。最簡單的回應方法是咕噥一下“見到你很高興”“你很好,那就好,我也很好。”或者“一切都不錯”,之后繼續走他的路。但如果年長的男人說“想”,那么俄狄浦斯就會說“好極了!”因為他找到了他想找的人,并且知道之后該說什么了。

6.人生腳本中的圖景一定是被預設好的,之后,人不斷朝那個圖景發展,就好像戲劇的情節發展一樣。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人在汽油快用完前的兩三天,看油表時發現快沒油了,然后“打算”“盡快找時間”去加油,但后來什么也沒做。一般來說,汽油“馬上”用完的情況不大可能發生,除非這人是在駕駛一輛他不熟悉且油表壞了的車。對擁有輸家腳本的人來說,他的腳本中總是預設了一個事情在不斷迫近的情景。而對擁有贏家腳本的人來說,東西被用光這種事情在他們一生中都不會發生。

人生腳本的形成基于父母對孩子的教導,孩子會遵循這種教導,有三個原因:(1)它為人生賦予了目標。孩子做的大多數事情都是為了某些人,通常是他們的父母;(2)它使他們擁有了可被接受的使用時間的方式(可接受,是指能被他的父母接受);(3)在如何做事方面,人需要被教導。自學確實鼓舞人心,但卻不那么實際。一個人不可能只通過拆幾架飛機,并通過嘗試錯誤就能成為一個好的飛行員。他必須通過他人的失敗學習,而不只是自己的。一個外科醫生也需要老師來教,而不只是一個接一個地取出人們的闌尾,看看到底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通過向孩子傳遞他們學習過的東西或者他們認為自己學會的東西,實現對孩子的教導。如果父母是輸家,他們會把輸家的結局傳遞給孩子;如果他們是贏家,就會傳遞贏家的結局。人生的發展總有其故事情節。雖然故事或好或壞的結局已由父母的教導所決定,但達到結局的具體情節,則由孩子自由選擇。

……

媒體評論

本書的觀點已經影響了全世界幾代人的生命。了解你的命運,知道可以如何改變命運會使你的人生更加豐盛。在我看來,本書是TA所有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書。閱讀它時,你的感覺不會像是甜餅干在舌尖自動融化,而是需要你動用思考,去咀嚼和消化它,從而帶給你健康和營養。本書具備改變你個人命運以及人類最終命運的能力。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阳县| 满城县| 河间市| 原平市| 商城县| 天津市| 浠水县| 沙田区| 全州县| 三江| 和林格尔县| 东源县| 龙江县| 东兴市| 肇庆市| 方山县| 城固县| 宁化县| 竹溪县| 来宾市| 棋牌| 翁牛特旗| 慈溪市| 宁武县| 鄄城县| 霞浦县| 柞水县| 左云县| 武乡县| 老河口市| 方城县| 静海县| 临湘市| 临沂市| 宣武区| 台江县| 永泰县| 比如县| 岳阳市| 平利县| 屯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