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以自己的育兒經歷為基礎,通過大量真實的事例,告訴廣大家長朋友,在遇到孩子某一種問題時,應該如何處理。從孩子的某種問題開始出現,到父母做出怎樣的反應,取得怎樣的成效,都一一做了詳細講解,特別針對家長常常犯的錯誤給予了解決的方法。
如何讓幼兒從小就養成良好的品格?爸爸如何陪孩子一同成長?《好爸爸締造孩子一生——屌絲爸爸的成功育兒經》一書圍繞孩子三歲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在撫育中摸索,在過程中總結。書中一件件育兒案例,讓人看到爸爸的用心,品味到父子的深情。
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父親,相信讀者看完此書,您心里便會有答案。
"也許爸爸不能做出一桌美味佳肴給你品嘗,也許爸爸照顧你時總是笨手笨腳,但是爸爸會一直陪著你長大,和你共同進步,因為我也在學著如何做一個好爸爸!"
陶功財(親子教育專家)
親子教育專家、實踐者,好爸爸家庭文化發展(湖南)有限公司董事長。80后作家,小鬼當家圖書館發起人,育兒名博博主。多年來致力于兒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研究,以及實踐工作,曾接受《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綠色時報》、《湖南日報》、《新京報》、湖南衛視、湖南經視等40余家省級以上媒體采訪。
自序
一、游戲中鍛煉強健的身體
釣魚:讓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好辦法003
玩"變臉":引導孩子告別自卑007
登山:讓孩子告別不愛走路011
游泳:讓怕水的孩子愛上水015
踢足球:遠離"偽興趣",培養真興趣019
自覺刷牙:讓孩子學會自理023
練武功:壞影響也要變堵為疏027
自行車比賽:讓孩子學會輸得起030
玩沙游戲:大自然讓孩子樂在其中034
二、玩耍中認識五彩的世界
坐火車:讓漫長的旅程充滿快樂和收獲039
隨手摘花草:巧用泛靈心理教育043
跟孩子說死亡:不要刻意回避047
開心種菜:讓孩子體驗收獲的喜悅051
上堂"回憶課":讓孩子在進步中成長055
蟲蟲世界:別給孩子強加恐懼感058
"我從哪里來":一個簡單的問題而已061
家庭聚會:告別膽小怕事064
養動物:讓孩子的愛心無限擴大068
男孩女孩不一樣:性別教育越早越好072
三、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習慣
公交讓座:讓關愛他人成為孩子的習慣077
請走斑馬線:遵守交通規則從小做起080
家庭"勤務工":養成愛勞動的習慣084
別盲目喊"停":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087
會"做飯菜"的小廚師:多讓孩子參與其中090
孩子說謊:不必大驚小怪093
感恩教育:先讓孩子讀懂"謝謝"096
再苦的藥也能吃:深諳"良藥苦口"100
擁抱: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103
"媽媽是哭不來的":哭泣不是武器106
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順其自然109
"小鬧鐘":作息時間要規律113
愛心箱子:參與愛心捐贈益處多116
勤洗手:洗洗小手更健康120
閃電打雷都不怕: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124
玩滑板車: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127
做事有條理:從小培養是關鍵131
文明小市民:孩子這個可以有134
四、成長中完善獨立的人格
"留瓣橘子給媽媽":兌現保障139
撿東西要還:做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143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強扭的瓜不甜147
請幫個忙: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151
做個"笨爸爸":讓孩子有成就感154
隨性學習:讓孩子在玩中主動去學157
比寬容:寬容促成長160
請孩子做裁判:學會明辨是非163
孩子愛閱讀:這可是個好習慣166
去跳蚤市場"深造":學會理財170
幫爺爺撿瓶子:從小勤儉節約174
捉迷藏:學會想辦法178
不怕打針:學會分擔疼痛181
會破壞,也會創造:讓孩子多些獨立思考185
給快樂一個緩沖期:讓孩子玩得更加開心188
寄個賀卡:讓孩子學會思念191
讓孩子做24小時爸爸:多些角色轉換194
講幼兒園的事:讓孩子學會分享198
五、陪伴中煉就鮮明的個性
愛畫畫:亂涂亂畫沒關系205
"舞蹈王子":讓孩子盡情狂歡吧209
模仿秀
感恩教育:先讓孩子讀懂"謝謝"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來包辦,在家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他們成天生活在大人的無盡寵愛中,漸漸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于是乎,孩子們習慣于受惠,不知感恩;習慣于索取,不知奉獻;習慣于被愛,不知回報……
晨晨也是獨生子女,盡管我們千百遍地提醒自己,在教育方面一定要細之又細、慎之又慎,千萬不能讓孩子也陷入到溺愛的惡性循環中。但是,理想很豐富,現實很骨感,和千千萬萬的家長一樣,我仍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誤區。
吃飯的時候,晨晨不懂得珍惜妻子辛勤做飯的勞動成果,要么搞得滿桌都是,要么就以不好吃為由不再吃。看電視玩電腦的時候也是如此,脾氣一來就要霸著。
雖說事兒都不大,但在孩子的性格養成方面,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讓晨晨直面妻子肚子上那一條長長的傷疤,告訴他媽媽為了生他的付出和犧牲。也讓晨晨去感受平時日常生活中的苦與累,讓他知道父母的不易,進而學會珍惜。
平時,和人交談或者通電話,無論怎樣,我都會用一句"謝謝"來結束談話。生活中,無論人家有沒有幫上我的忙,我也會心存感激地說聲"謝謝"。
我想,只要讓晨晨讀懂了"謝謝",他就一定能心存感激。我經常告訴他,一定將"謝謝"二字多掛在嘴邊,尤其是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說聲"謝謝",也教他如果有人說"謝謝",一定要回一句"不用謝"或者"不客氣"。
我們家住在五樓,有一回,晨晨上樓回家,自己一口氣上了五樓,樓上的一位阿姨正好看見,連夸他"真棒"。
在我的引導下,晨晨說了一聲:"謝謝。"
那位阿姨禮貌性地回了一句:"不用謝。"
晨晨很疑惑,問我:"爸爸,阿姨說不用謝啊,你為什么還要我謝她呢?"
我告訴他那是阿姨的客氣話,"不用謝"其實和"不客氣"的意思是一樣的。
略懂一些之后,晨晨要么將"謝謝"和"不用謝"搞混,要么就將"謝謝"與"不客氣"弄反,而且鬧出不少笑話。
一次我帶著他去廣場玩,碰到他的同學鑫鑫。鑫鑫拿了許多小機器人在地上玩搏斗游戲,看到晨晨過來,鑫鑫很大方地拿出一個遞給晨晨。
晨晨想都沒想,說:"不客氣。"
我正想糾正,沒想到鑫鑫卻接了晨晨的話說:"謝謝。"
兩個有默契的小家伙讓我們大人哄堂大笑。
在我們的引導下,晨晨慢慢讀懂了"謝謝"和"不客氣"。在外面,只要是有人幫了忙,哪怕是一點點小忙,晨晨都會主動說上一句"謝謝"。
一日,我送給晨晨一疊卡片,他拿在手里左瞧瞧,右瞧瞧,尋找里面認識的字。然后又拿筆在卡片上寫寫畫畫,玩得很開心。
但過了一會,他就開始頑皮了,將我送給他的卡片一頓亂扔,扔了很多到沙發后面靠墻的夾縫里。
晨晨看著夾縫里面的卡片,想拿出來,但夾縫又太窄,他只能站在那里干著急。
于是,他將目光投向了我,說:"爸爸,幫我將夾縫里的卡片拿出來,好嗎?"
"誰叫你自己亂扔啊,我不幫你撿。"我拒絕了他的要求。
他想了一想,突然說:"爸爸,你幫我撿下咯,我會很謝謝你的。"
聽到他這么說,我心里很開心,我說:"就為了你這句`謝謝`,爸爸就幫你撿吧!"
晨晨開心地笑了。
于是,我起身將笨重的沙發推開,將掉在里面的卡片撿出來。
當我做完這些的時候,晨晨一聲"謝謝"讓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就這樣,晨晨在不知不覺中,在一聲聲"謝謝"中,讀懂了感恩,讀懂了做人。
時下,我們很多人都在抱怨,當下社會太冷漠,會感恩的人越來越少了。在外面看到老人跌倒不扶,路遇他人被搶劫或者被傷害不敢挺身而出……這樣的事件不止一次地刺激著我們的眼球,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這些事件中很多家長牽著孩子匆匆而過。
其實,只要家長做好榜樣,只要家長能夠言傳身教,讓孩子讀懂"謝謝",孩子們那份感恩的心自然就會流露出來,更會理解那份感恩的意義。
一個孩子,只要懂得感恩,就會更加懂事,更加得到大人的喜愛,必然就會擁有更多的快樂,從而有利于成長。
你說我說:
仁仁媽媽:仁仁很懂事,每次他要喝水了,我給他倒水,他接過后都會跟我說聲"謝謝",聽得我心里暖和和的。
鸞鸞爸爸:鸞鸞不愛說話,人家小朋友叫她,她也不吭聲,現在兩歲半了,別說"謝謝",就連普通的打聲招呼都沒有,我真的很擔心她的智力會有問題。
教育箴言:
其實,讓孩子多說一聲"謝謝",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必要的感恩教育。人要感恩,要對施予幫助者表示出尊重和感激,一聲"謝謝"不僅肯定了別人幫助的價值,還能拉近雙方的距離,建立良好互動的人際關系。所以在平時的日常生活教育中多教他說一聲"謝謝",日積月累,孩子自然就會學會感恩的良好心態。所以,感恩教育,請從讓孩子讀懂"謝謝"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