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帖,探索日本的一切,以文藝日本為核心,深入介紹日本文藝生活的方方面面。和風帖01,以較大篇幅介紹草間彌生這位世界著名的日本藝術家,對她的生平經歷與藝術成就做了集中展示,其內容得自草間彌生工作室,及時手資料,讓讀者更深入了解“圓點女王”的世界,體會藝術變化之妙。在此之外,和風帖01帶領讀者,踏入日本的街角,去感受最真實的趣味。許多的圖,許多的字,和風帖01為讀者呈上一道了解文藝日本的可口大餐。草間彌生:一生中,我對所有艱難都親力親為日本宿泊文化:不見星級,以心而居自動販賣機:盡量不打攪他人的生活古著店:堅持獨立思考和選擇的人生態度好吃的博物館:橫濱拉面博物館&橫濱方便面博物館神奈川的“江之電”和湘南海岸:與《灌籃高手》有關的青春記憶探訪:日本最美書店蔦屋書店——不僅是書店,更是生活本身吐槽:精準到可怕的列車時刻表包上書皮才能在大庭廣眾下閱讀的日本人那些沒用的妖怪們同日本友人的手信交換大作戰
這本《和風帖》,是“地球旅館工作室”推出的探索日本文藝生活的Mook(雜志書)。一直以來,我們秉承“好生活的種種可能”的想法,在全球范圍內探訪有趣的人和美好的生活。我們認為,只有了解越多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才能在生活中獲得越多的靈感,使我們找到更符合自身的生活狀態。眾所周知,古代日本有不少文化及生活美學來源于中國,但在他們發揚、溫養之后,卻又變成了他們獨有的一種全新文化、一方微妙世界。凡在日本生活過的人,大都會被日本各種溫暖的小細節打動:精準的交通時刻表、遍布全國的自動販賣機、露天汽車站臺上為了讓等車的人呼吸舒適而設置的噴霧裝置……這個國家的人像貓一樣把自己照顧得又舒適又體面。即便是同日本的朋友一起工作,也會強烈感受到他們謙遜、守時、嚴謹的做事態度。這都讓人受益匪淺。這本書,我們試著通過旅館、古著店、博物館、手信、鐵道、妖怪、書店、 雜貨店、自動販賣機等諸多方面的主題,來探索純粹的日式生活。這本讀物之所以命名為《和風帖》,大致具有如下幾個原因:一,這是一本日式生活美學讀物,因此,“和風”也即“日本style”的意思;二者,和字也包含了我們的美好愿望,和風的意境,也是對生活最良好的祈愿。
主編:張進步,山東人。詩人、作家、職業出版人。2012年創辦“沐文文化(MooNbooks)”,并創建“地球旅館”圖書品牌。主編《InnEarth地球旅館》MOOK, 2014年12月上市。程園園,山東人。作家、職業出版人、獨立服裝設計師。“沐文文化(MooNbooks)”創辦人之一。作者團隊: 島影均知名中日友好人士。《和風帖》顧問,負責本書的學術指導。1971 年于東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專業畢業,同年進入《北海道新聞》,歷任社會部、政治部、國際部記者,2004 年成為北海道新聞社董事,后任銷售局局長、常務總經理。2010中國外文局作為外國專家聘請,在《人民中國》工作5 年,作為編輯、翻譯顧問,同時也撰寫連載專欄,將中國各種各樣的新面貌介紹給日本讀者。郭 睿《和風帖》特邀主筆。日本北海道大學文學學士,國際傳媒學碩士,職業廣告人,北海道窮游錦囊作者,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與人文地理研究者。曾客居京都、東京、北海道札幌多年,被日本媒體譽為“中國最懂北海道”的人。胡晶坤《和風帖》特邀主筆、駐東京記者。同濟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學士,日本早稻田大學新聞學碩士在讀,其間擔任過新華社東京分社的實習記者,并長期為日本歷史最悠久的高人氣女性時尚雜志《an?an》采訪撰文。楊晨《和風帖》特約撰稿人、駐東京記者。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在讀,社會學探究者。常年混跡于東京的大街小巷,妄圖窺探生活百態。攝影是生活習慣,旅行是度日態度,除東京外,對日本北海道、九州、沖繩、關西等地區較為了解。無茶《和風帖》特約撰稿人。長期游走于日本各地的日本文化愛好者。任知詩人、日本文化學者,南開大學畢業。曾為昆明《生活新報》、廣州《信息時報》、上海《時代報》等專欄作家。著有日本文化隨筆集《治愈系》、《東瀛文人風譚》,及詩集《孤嶼心》等。任紫玉《和風帖》特約撰稿人。在路上的旅行者,旅行攝影撰稿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各大知名旅游網站的旅行達人,圖文作品見于《孤獨星球》等雜志。許陽《和風帖》特邀攝影師。博學攝影師,尤其關注東北亞地區。其作品曾廣泛被北海道、南非旅游局等世界各國官方機構推介,攝影作品被《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等多家主流媒體使用。樊瑤《和風帖》視覺監制。博學平面設計師,于2010 年成立自己的Lemon 書籍裝幀設計工作室。
大特集 SPECIAL EDITION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一生所歷|草間彌生Yayoi Kusama:一生中,我對所有艱難
都親力親為
重要作品|藝術的角度:深邃如宇宙,夢幻如仙境
其他藝術|天才的角度:不同的身份,多方位的藝術家
如人飲水|一生所遇之人:迷霧森林深處,凈水之源頭
現場傳真|夢我所夢:草間彌生亞洲巡回展臺灣站
真實之味|體會草間彌生:日本松山寶莊酒店和松本市美術館
旅館HOTEL
日本宿泊文化:不見星級,以心而居
探 訪|北海道小樽大正昭和風古老民宿
日本的火車旅館
愛意彌漫的日本情人旅館
推 介|東京、奈良、大阪、神奈川、茨城的九家情人旅館
自動販賣機VENDING MACHINE
自動販賣機:盡量不打擾他人的生活
由販賣機引發的社會事件:500 日元換臉記& 總會有收獲的
訪 問|孤獨販賣機:和風帖× 攝影師大橋英兒
古著店VINTAGE SHOP
情懷古著:堅持獨立思考和選擇的人生態度
推 介|東京下北澤的五家特色古著店鋪
訪 問|穿衣是表達自己獨特生活態度的方式
雜貨店GENERAL STORE
探 訪|金子佳代子和她的和風旅貓雜貨店
博物館MUSEUM
東洋博物館諸事情
好吃的博物館:新橫濱拉面博物館& 橫濱方便面博物館
鐵道迷的朝圣地:日本鐵道博物館
日式創意美學:東京ADMT 廣告博物館
曾經的流放之地:北海道網走監獄博物館大冒險
努力的鮭魚的一生:北海道千歲鮭魚故鄉館
吐 槽|博物館里的日本人
和風電鐵JAPANESE RAILWAY
日本鐵道:慢生活的趣味美學
日本鐵道的開端:俄國傳入和田中久重
明治維新之后的鐵道大發展
神奈川的“江之電”和湘南海岸:與《灌籃高手》有關的青春記憶
京都:睿山電鐵
吐 槽|精準到可怕的列車時刻表
妖怪YOKAI
妖怪出沒!注意!
日本妖怪文化的流變與萌愈
日本的人氣妖怪:河童、貍、座敷童子
日本 “貍貓”大揭秘
萬物有靈:去日本各地尋找妖怪
吐 槽|那些沒用的妖怪們
書店BOOKSTORE
探 訪|日本最美書店函館蔦屋書店:不僅是書店,更是生活本身
吐 槽|包上書皮才能在大庭廣眾下閱讀的日本人
手信GIFT
一定要有手信喲!
日本的土產與手信傳統:用心饋贈的禮物
北海道的手信三寶:白色戀人、生巧克力與薯條
吐 槽|同日本友人的手信交換大作戰
日本宿泊文化
不見星級,以心而居
JAPANESE ACCOMMODATION CULTURE
● 很多去過日本的人,都會對日本的服務行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日本的住宿、餐飲中都能夠很容易感受到日本的服務精神。說到日本的住宿設施,盡管早就有諸如喜來登、萬麗這樣的全球高級酒店集團在日本發展了,但是日本的本土酒店一直沒有采取星級酒店的分類標準。也許對于充滿服務精神的日本而言,他們的整個行業都處于一個極高的服務水準上,分不分級別,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 事實上,日本早已經完善了一套酒店住宿行業的分類方式與獨特文化,這種基于日本傳統社會禮儀與服務精神的文化,也許早就已經凌駕于全世界酒店服務業的平均水準之上了。在表現旅館酒店住宿概念的時候,日本人喜歡用“宿泊”這個詞匯,大概是“泊”這個字更有心如止水的含義吧。
● 其實無須太多的例子。如今世界上公認最古老的、傳承至今的歷史最悠久企業之一,便是位于日本山梨縣的一處溫泉旅館——西山溫泉慶云館,從公元705 年開始創設至今,歷經五十多代傳人,作為世界歷史最悠久的企業,自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館。
● 公元705 年,中國發生了什么?這一年,一代女皇武則天逝世。時至今日,西山溫泉慶云館仍然正常營業,仿佛時間沒有留下什么印痕。而這并不是個案,世界第二、第三古老的旅館同樣花落日本,亞軍的稱號屬于兵庫縣城崎溫泉的千年之湯“古まん(音man)旅館”,于公元717 年開業,而石川縣小松市的粟津溫泉法師旅館,于公元718 年創設。
● 日本的溫泉旅館,不以奢華的裝修取勝,有些初到日本的人,可能還會認為一些溫泉旅館低調古樸的裝飾不夠“高端”和“上檔次”,但只要住上一小段時間,哪怕只是一兩晚,你的想法也許就會改變了。日本溫泉旅館的文化傳承,已經無需用奢華的外表來粉飾自己。精細的餐食、舒適愜意的溫泉、細致入微的服務,拉開古樸的木制拉門,枕著榻榻米入眠;或是浸泡溫泉中聆聽森林與泉水的聲音,不知不覺間,人與自然的節奏共同呼吸,心境真的就放松下來了。溫泉旅館是日本最治愈身心的放松體驗,也是日本宿泊文化的精髓。
● 日本的宿泊文化中,住宿設施的多樣性與劃分門類的規律性,也是一個重要的特質。除了溫泉旅館,還有家庭旅館式的民宿,也成了日本旅宿的一個符號。民宿規模不大,但在住宿設施中最有家的味道,因為很多民宿本身就是人家。最近,在日本,除了日式的民宿,還有一些歐式概念的民宿也逐漸增多,這些歐式民宿多使用西洋名稱,以auberge(客棧) 或pension( 寄宿) 作為前綴,房屋裝飾也采用了歐式風格,在北海道這樣歐風氣息相對較為濃厚的地區比較多見。日本的青旅則與別的國家相同,充滿大家庭氣息,年輕人在此相聚,人人都有緣成為朋友或戀人。
● 回到城市,或是沒有溫泉設施的觀光地,城市旅館與商務酒店還有觀光酒店主宰了這些地區。通常,日本所指的城市旅館,大體對應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星級賓館,那些國際酒店管理集團所開設的大酒店;商務酒店以廉價快捷為特點;觀光酒店則融合了高級賓館與溫泉旅館的特性,以較大的規模、品質的餐飲與溫泉設施吸引游客。這些看上去與我們所熟悉的酒店并無二致,但是,如果想開啟一段在日本的城市探險,情人旅館與膠囊旅館則成了城市叢林中看似隱沒,卻無處不在的棲息之地。
● 日本的情人旅館,外表有些難以描述,也許用低調中透著高調來形容可能比較合適。情人旅館往往隱沒在樓群不顯眼的角落里,但是看板(招牌)的字體、曖昧的燈飾與樓宇裝飾的整體氛圍,又讓人一看就覺得與商務酒店感覺不同,這種低調中透出的高調,也是日本宿泊文化中非常有趣的一環。
● 在日本的旅館行業法規中,膠囊旅館是非常獨特的一個門類,其不屬于賓館營業的范圍之內,而被歸為“簡易宿所營業”的對象。作為城市擴張的一種妥協化的產物,膠囊旅館以廉價、節約空間、單一住宿職能較大化作為其最直截了當的存在目的,讓一些囊中羞澀的學生、年輕的打工族,還有辛苦輾轉,因喝酒或加班不慎錯過末班車的上班族們,找到了城市叢林中過夜的居所。公用儲物柜、公共浴室、一間容身的膠囊太空艙,閉上眼睛,明天起床時不要碰到頭——無論碰到還是沒碰到,請記住自己在膠囊旅館夜宿的歲月。不過,膠囊旅館并不是最湊合的居所,還有更對付的過夜方式,那就是通宵營業的漫畫喫茶(漫畫茶室)/ 網吧。日本的網吧一般都會提供漫畫、軟飲料和舒適的座椅,也會默許人們在這里過夜,這使得一些半失業狀態的人群,或是夜不歸宿,甚至無家可歸的人群來到網吧過夜,催生了日本新的族群——“網吧難民”,也成了社會問題。
● 無論如何,宿泊都是人在旅途的寫照,日本不同的宿泊設施,都在各自治愈著不同的人群。日本孕育出了如此多樣性的宿泊文化,在一定層面上也反映出了日本社會的多樣性,每一個走在路上的人,都會在入夜的宿泊地來治愈自己的身心,無論走在路上的原因為何,希望每一個旅途中的人都會有好夢。
神奈川的“江之電”和湘南海岸
與《灌籃高手》有關的青春記憶
ENOSHIMA ELECTRIC RAILWAY IN KANAGAWA AND COSTAL SHONAN
湘南海岸電車
● 《灌籃高手》和公牛隊,曾給我們的青春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無數在那個時候年輕著的男孩子,都曾經幻想自己像流川楓一般瀟灑,像三井一般精準地投中三分,或是像櫻木花道一樣有一個赤木晴子那樣的夢中情人。日本校園的青春生活,通過《灌籃高手》向那個年代的中國青少年傳遞了一些場景上的代入感。盡管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大多沒有去過日本,盡管《灌籃高手》也只是一部動漫,但里面場景里的每一個細節,如湘北、陵南、神奈川這些當時聽來并不熟悉的地名,以及伴隨它們的種種風景,粉絲們都如數家珍。
● 在海岸公路上騎行的流川楓,與公路并行的瀕海鐵路線上總有復古的綠色老電車駛過, 櫻木站在鐵路道口向另一邊的女孩子們揮手……與那些超現實題材的漫畫不同,這種在海風中飄蕩著青春味道的日常畫面,讓人感覺真實而親切。這些場景是不是真的呢?事實上,《灌籃高手》里出現過的這些場景,都在現實世界中有跡可循。
● 在《灌籃高手》中出現的場景里,一部分原型取自神奈川縣鐮倉市的湘南海岸,其中有一輛在海岸邊穿梭的電車出鏡率極高,無論是在動畫版本的片頭曲里,還是在劇情當中,這輛有著黃色窗框與綠色車身的復古搭配的電車,在《灌籃高手》中頻頻出鏡,成為灌高迷們青春記憶中的一個重要符號。這樣的風景雖然不曾為彼時的他們所親身經歷,但井上雄彥為所有喜歡這部漫畫的人們描繪出了湘南海岸的實際場景,這樣具象的畫面已然成了人們記憶里青春的一部分。
現實中的江之島電鐵
● 這條電車線路由小田急電鐵旗下的江之島電鐵運營,在鐮倉至藤澤之間,一共設有十五個站點,串聯起了神奈川縣鐮倉市的鐮倉大佛、鐮倉高校、湘南海岸公園、江之島等旅行目的地,是神奈川縣的景觀電鐵。其中,《灌籃高手》中一部分有關江之島電鐵的場景,就取自江之島電鐵“鐮倉高校前”站。
● 熟悉的道口與信號燈、間或行過的老電車,后面是湛藍的大海,往上走去,還會找到陵南高中的原型——鐮倉高校,行走在此間,你會發現,這樣一幅幅在動漫中出現的畫面,在眼前已經全部變成了真實的場景。多少人不惜漂洋過海,來到鐮倉,來到湘南海岸,找尋江之島電鐵,尋找到青春的記憶。
● 臺灣女歌手陳綺貞,為此還專門寫了一首歌叫作《坐火車到傳說中的湘南海岸》,通篇有吉他悅耳的伴奏。陳綺貞用爽朗而篤定的語調將歌詞讀了出來,與其說這是一首歌,倒不如說是一篇有關青春的日記。
坐火車到傳說中的湘南海岸
聽起來好像會有穿花襯衫的少
年和比基尼辣妹
所謂的湘北就是灌籃高手的那
個神奈川縣的一個地區
櫻木花道是湘北高中籃球隊的
湘南理所當然是在湘北的南方
至于清楚的地圖上的位置
我放棄
詳細情形我記不清楚了
雖然只是幾天前的事情
存在我的腦海中只剩一些塊狀
的片段
火車兩邊的風景
長長的車廂可以從及時節直接
看穿到一節
有些路段兩旁的房子靠得好近
好近
火車好像被夾在矮房子的中間
沖動地逃脫
火車的椅子是綠色的
窗臺的鐵柱被陽光照得發亮
明明知道照相機很難真的拍出
直接進入眼睛的一切
我還是忍不住地拿起相機胡亂
地拍了一陣
拍累了稍息以后
安靜地坐在椅子上
看看坐在對面的人
對于眼睛看到的景色
也只是靜靜地看著而已
不像我掩飾不住心里的激動
樹啦 花啦
平交道 磚塊 招牌
海岸線 女學生
流竄在車廂里飽滿的光和影子
我被他們追著跑
下午四點關閉的湘南海岸
只有我和歐巴桑沒有穿比基尼
● 與其說江之島電鐵行進的線路是景觀路線,倒不如說江之島電鐵本身就是流動在路線上的景觀,這條路線長期以來得到了住民和游客的厚愛,被賦予了“江之電”的愛稱。坐上“江之電”,來到永遠的湘南海岸,一起重溫屬于《灌籃高手》的青春時代吧,那里安放著我們的青春,今后也會一直好好地懷念下去。